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之间的区别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vs. 民主進步黨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之间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相似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有(在联盟百科)36共同点: 執政黨基隆市台灣智庫外交屏東縣中國中國國民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總統呂秀蓮立法院经济行政院許信良高雄市謝長廷蘇嘉全蘇貞昌邱義仁臺南市臺中市臺北市臺灣選舉苗栗縣陳定南陳唐山陳水扁林佳龍桃園市...沈富雄泛綠泛藍游錫堃新北市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執政黨

執政黨,是一個國家政府中獲得政權的政黨,一般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地方行政長官所屬的政黨,或者是其他形式而掌握執政權的政黨。 标准的議會民主國家中,执政党是指实际控制立法行政权力的政党,政治下的执政权力一般限于国家治理,不是能真正掌握国家制度的权力,因为单一政党及其政治家无法代表绝对多数政治力量。民主國家的執政黨政治人物在担任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职务时,擁有依法組織政府和制定政策的权力,同时执政党負起政治責任,以維護執政權,否則會在下次選舉中成為在野黨甚至丧失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地位。在政党轮替中與執政黨相反的是在野黨,即在国家机关中拥有席位,有政治地位的政党,或反對黨,即广义上反对执政党的政党。.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執政黨 · 執政黨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基隆市 · 基隆市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台灣智庫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TaiwanThinkTank),是台灣的一個智庫,於2001年12月30日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鐘雄、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殷琪、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台灣工業銀行總經理駱錦明、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等人捐助成立,定位為一個第三部門公共政策平台,業務包括議題評析、政策研究、民調執行。其三大核心價值為:一、國家主體性、二、參與式民主(審議民主)三、重視均衡發展與經濟安全的國民經濟。.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台灣智庫 · 台灣智庫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外交 · 外交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屏東縣 · 屏東縣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中國 · 中國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中國國民黨 · 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中華民國總統 · 中華民國總統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呂秀蓮

呂秀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曾任中華民國第10-11屆副總統、民主進步黨第11屆代理黨主席、桃園縣第12-13屆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李登輝任命)、立法委員等職。她是臺灣民主運動和臺灣婦女運動的關鍵倡議者之一,也是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她所提倡的九六共識,相當程度影響了台灣的「國際地位」論述。呂秀蓮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也是臺灣目前唯一女性副總統,更是解嚴後目前唯一連任的副總統。.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呂秀蓮 · 呂秀蓮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立法院 · 民主進步黨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经济 · 民主進步黨和经济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行政院 · 民主進步黨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許信良 · 民主進步黨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高雄市 · 民主進步黨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謝長廷 · 民主進步黨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蘇嘉全

蘇嘉全,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屏東縣長治鄉繁昌村馬卡道族人,中華民國現任立法院院長。 蘇嘉全自地方民意代表、幕僚幹部(如「陳定南省長選舉執行總幹事」)、地方行政官員、中央內閣閣員均有歷練,現任立法院院長(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此前亦曾任兩屆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中央民代職位。黨職上擔任過兩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並曾擔任兩屆屏東縣縣長,創下屏東縣20幾年來首次的縣長連任紀錄;陳水扁政府執政後,其曾任內政部部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政府要職。2012年1月14日和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第13任副總統以609萬3587票、80萬票之差敗給中國國民黨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及時任閣揆的吳敦義。 2016年立委選舉中當選第九屆不分區立委,之後當選立法院院長,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非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籍)的立法院院長。.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蘇嘉全 · 民主進步黨和蘇嘉全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蘇貞昌 · 民主進步黨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邱義仁

邱義仁(),生於臺灣臺南,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人物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在民進黨新潮流系與林濁水、吳乃仁、洪奇昌並稱的大老級政治人物,由於擔任過府院黨四大秘書長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為人精於謀略策劃,是民主進步黨過去社會運動和選舉的軍師型人物。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捲入巴紐外交公款侵吞案而辭去職務。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邱義仁 · 民主進步黨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臺南市 · 民主進步黨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臺中市 · 民主進步黨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臺北市 · 民主進步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選舉

中华民国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其中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17條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此外,該法並在國民大會、立法、監察、地方自治制度、省縣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1991年4月起,臺灣歷經7次修憲,修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成為臺灣選舉的另一法理基礎。此外,臺灣於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地區,依公民投票法進行的公民投票亦屬廣義選舉與直接民權之一環。直接民選的總統與國會與公投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臺灣選舉 ·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選舉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苗栗縣 · 民主進步黨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陳定南

陳定南(),臺灣政治家,出身宜蘭縣三星鄉。前宜蘭縣縣長、立法委員、中華民國法務部長。陳定南當縣長時,甚勤於政務,約僱稽查員全天候取締水泥廠汙染,宜蘭縣空氣汙染因而改善。這項首創的計畫,使蘭陽平原青天再現,也使他贏得「青天縣長」的美譽。法務部長任內製作「人人扮青天、家家反賄選」的反賄宣導短片,加以其個性嚴明,得「陳青天」之稱號。.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陳定南 · 民主進步黨和陳定南 · 查看更多 »

陳唐山

陳唐山(Mark Chen Tang-shan;白話字:Tân Tông-san,),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鹽水街(今臺南市鹽水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氣象學家,民主進步黨籍,曾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研究員、外交部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立法委員等。 其於1975年至2007年期間任職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從事氣象學研究,曾投入研發靜止環境觀測衛星SMS-1,乃全球首批投入氣象衛星的研究人員之一,並透過偵測南極臭氧层空洞等。留學期間,同時參與黨外運動,推動台灣民主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國民黨獨裁戒嚴時代長期列名海外黑名單中,乃至雙親過世時仍無法返回台灣。1992年當選僑選立法委員,1993年當選台南縣長到2001年卸任。2004年到2006年出任外交部長。2012年立委選舉中,陳唐山獲民進黨徵召參選臺南市第五選區立委,擊敗對手李全教當選立委。也是第8屆立委中年紀最大者。.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陳唐山 · 民主進步黨和陳唐山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陳水扁 · 民主進步黨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林佳龍

林佳龍(),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臺北市艋舺,民主進步黨籍,現任臺中市市長和民進黨游系掌門人。畢業於建中、臺大,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行政院新聞局長、國安會諮詢委員、民進黨秘書長、立委、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等職,於2014年大臺中直轄市第2屆市長選舉當選,同年12月25日就任。林佳龍與美國政學界及台灣工商界友好,兼任臺灣智庫董事長。.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林佳龍 · 林佳龍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桃園市 · 桃園市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沈富雄

沈富雄(),臺南市人,臺灣政治人物,前民主進步黨黨員,曾當選過臺北市選區的立法委員,外號是「智多星」、「臺灣雄哥」。 沈富雄出身民進黨正義連線,在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常批評陳水扁政府及民進黨,引起民進黨支持者和媒體批判,遂有「孤鳥」稱號。2004年,沈富雄曾獨排眾議反對立委減半及單一選區兩票制,疾呼此選制對民進黨不利,一旦通過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將長期無法過半,卻被親民進黨媒體評為唱衰民進黨。。2007年10月3日,沈富雄退出民進黨。.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沈富雄 · 民主進步黨和沈富雄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泛綠 · 民主進步黨和泛綠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泛藍 · 民主進步黨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游錫堃 · 民主進步黨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新北市 · 新北市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之间的比较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有201个关系,而民主進步黨有2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6,杰卡德指数为7.76% = 36 / (201 + 263)。

参考

本文介绍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民主進步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