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2 VE68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2 VE68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之间的区别

2002 VE68 vs. 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也可以寫成2002 VE68)是一顆金星的準衛星,它是在2002年11月11日被發現的。 這顆小行星也是一顆掠水小行星和越地小行星;它似乎已經和金星至少共軌7,000年了,而且註定在500年後會從這個軌道被彈射出去。在這段期間內,它與金星的距離將持續增加至超過0.2天文單位(3公里)。. 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是軌道穿越過水星的小行星。水星穿越者的特性是遠日點在水星的遠日點 (0.4667 AU) 之外,而近日點在水星的近點(0.3075 AU)之內,此處同時也列出近日點在水星的遠日點內側,但未到達水星近日點,而從外側掠過的小行星。所有這些小行星的半長軸皆大於水星,因此它們不會從水星的內側掠過。.

之间2002 VE68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相似

2002 VE68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小行星越地小行星阿登型小行星金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2002 VE68和小行星 · 小行星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越地小行星

越地小行星是軌道穿越過地球軌道的近地小行星,已知的這類小行星列於下表。這些小行星的軌道半長軸比較類似於阿登型小行星,其餘的是阿波羅小行星。也可以參考阿莫爾型小行星。 軌道穿越過地球的小行星被歸類為越地小行星群 (ECA) 這些小行星中最著名的是克魯特尼,它的軌道週期與地球完全一樣。.

2002 VE68和越地小行星 · 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和越地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阿登型小行星

阿登型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的子類之一,以第一顆被發現的成員「阿登」小行星 (Aten) 來命名。它們的半長軸均小於1天文單位,位於地球軌道以內。 大多數已知的「阿登型」小行星中,其遠日點均大於1天文單位,少數例外的,只有(163693) 2003 CP20、2004 JG6、(164294) 2004 XZ130、2005 YQ96等小行星,它們的遠日點均小於1 AU,因此又被分為地內小行星 (Apohele asteroid)。 在所有成員天體中,擁有最短半長軸的是地內天體2004 JG6 (0.635 AU)。而另一顆天體(66391) 1999 KW4,它的半長軸為0.642 AU,其近日點達0.200 AU,在水星的軌道以內。前者的半長軸雖然較短,但近日點僅能到達金星軌道以內,並未如後者般可超越水星軌道。 對地球威脅最高的阿登型成員,是於2004年發現的小行星99942,該天體有機會於2036年撞地球,釀成災難。 截至2011年6月,已知的阿登型小行星共約670顆,當中有86顆擁有永久編號,有10顆擁有正式名稱。。.

2002 VE68和阿登型小行星 · 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和阿登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金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金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就是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和金星的軌道相交。下表列出已編號的已知金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和outer-grazers(以下標為†),同為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則標為‡。 金星也有一顆準衛星——2002 VE68。這顆小行星也是一顆水星和地球軌道穿越小行星,它似乎只和金星“作伴”了7000年左右,天文學家們預測它會于大約500年后脫離這個軌道。 備註:這些全部都為地球軌道穿越小行星.

2002 VE68和金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 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和金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2 VE68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之间的比较

2002 VE68有15个关系,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有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9.52% = 4 / (15 + 27)。

参考

本文介绍2002 VE68和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