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1911年

指数 1911年

没有描述。

目录

  1. 218 关系: 加尔各答埃及原子核半自動手槍印度南京市南极古斯塔夫·馬勒叶以群大将大稻埕太監外蒙古奥德里库尔奕劻威廉·伯恩巴克威廉·维恩威傑里男爵約翰·威傑里季羡林孫中山孙志远孙明经宣統宋黎导演崔勇进中國中国同盟会中華民國大總統乔治·蓬皮杜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人类他侬·吉滴卡宗彼得·斯托雷平作家徐有庠德里德意志帝國保路运动匈牙利國有化切斯瓦夫·米沃什喬治五世周炜良唐余湘畹內閣共和 (西周)克立·巴莫国际妇女节的黎波里... 扩展索引 (168 更多) »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কলকাতা, कोलकाता:Kolkata,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486,679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七大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查看 1911年和加尔各答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查看 1911年和埃及

原子核

原子核(德语:Atomkern,英语:Atomic nucleus)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位于原子的中央,占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組成原子核的有中子和質子。当周围有和其中质子等量的电子围绕时,构成的是原子。原子核極其渺小,如果将原子比作一座大廈,那麼原子核只有大廈裡的一張桌子那麼大。.

查看 1911年和原子核

半自動手槍

TT-33半自動手槍 半自動手槍(Semi-automatic pistol),又稱自動裝填手槍(self-loading pistol),是指可自動裝填、手動發射的手槍,有時候也稱為自動手槍(Automatic Pistol;但此叫法較容易跟衝鋒手槍混淆)。一般的半自動手槍指可以自動裝填、單發射擊,用可拆式彈匣供彈,有空槍掛機裝置,彈匣可攜帶6-15發子彈,部分型號甚至可裝20發子彈。是現代軍、警、民用的主流手槍。而一些槍身短少且以衝鋒槍或自動步槍等大型槍械衍生出來的半自動民用槍械(如:英特拉泰克TEC-9、奧林匹克OA-93及卡利科M950等)也會被歸類為半自動手槍。.

查看 1911年和半自動手槍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1911年和印度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查看 1911年和南京市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查看 1911年和南极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查看 1911年和古斯塔夫·馬勒

叶以群

叶以群(1911.5 -1966.8),男,祖籍安徽歙县。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组织部长。抗战时期以群加入文协,任《抗战文艺》编委,曾任重庆文化联络社总编,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协助巴金主编《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上世纪60年代,受周扬委托,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曾作为高校中文系文艺理论课的主要教材,被大学中文系广泛使用。 叶周曾经在文章《父亲远去的身影》中这样概括父亲以群的一生:“纵观父亲的文学生涯,在他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他与同时代的文坛巨擘们都曾有过十分紧密的合作。在抗日和国共内战时期,他在周恩来副主席的领导下,历尽艰险,掩护郭沫若、茅盾撤退转移;在重庆与老舍共同主持“文协”的工作。建国前夕,他在香港执行潘汉年的指示,送往迎來四百多位著名人士,最后将他们安全送往新中国。建国初期,他和于伶并肩打造新中国上海的电影事业;稍后,他又接受周扬的委托主编高校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最终这本教材走进大学课堂,曾经滋养了无数代文学人;也难忘上世纪60年代,他辅佐巴金先生主编《收获》和《上海文学》杂志,在时风时雨的文坛上如履薄冰,殚思极虑,尽己所力,创建文学品牌,培养年轻一代……想起这些我终于觉得,父亲的生命不长,可是他活着时极尽了精彩! ” 简历 叶以群,安徽歙县蓝田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于1932年在上海四川路大三元酒家与田汉、丁玲、刘风斯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左联,任左联组织部长,并任左联刊物《北斗》编委。抗日战争期间加入文协,任《抗战文艺》编委。1938年与孔罗荪合编《文艺阵地》。1944年在重庆成立了文化联络社,茅盾任社长,以群任总编辑。主编《青年文艺》。1945年,主编《文哨》月刊。1946年与茅盾在上海合编《文联》半月刊,1948年,以群和周而复合编了当时香港唯一的大型文艺杂志《小说月刊》。同年以群受潘汉年委托,负责筹建“香港南群影业公司”,并由欧阳予倩导演拍摄了夏衍的《恋爱之道》,由章泯导演拍摄了葛琴的《结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协助巴金主编《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杂志。1961年由叶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曾作为高校教材,受到好评。 文革开始后,张春桥点名批判叶以群、孔罗荪等人,遭到猛烈批斗,被批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分子、周扬在上海的代理人。1966年8月2日上午,叶以群含冤辞世。 1979年1月初,叶以群获得平反,巴金在叶以群的追悼会致悼辞,沉痛悼念!.

查看 1911年和叶以群

大将

大將,也稱一級上將,是部分國家設有的軍銜,一般位於元帅和二級上將之間。通常以四顆星為代表。.

查看 1911年和大将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查看 1911年和大稻埕

太監

太監是中國古代官名,文言文書寫時亦可寫作大監。。最早出現於北魏,為女官稱號。唐代時為外朝官職大監的別稱。宋代為高級女官職稱,遼代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至明朝時,由於太監職位常由宦官擔任,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到清朝時,宦官統稱為太監,成了宦官統稱。.

查看 1911年和太監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查看 1911年和外蒙古

奥德里库尔

奥德里库尔(André-Georges Haudricourt 1911年-1996年)是法国的语言学家、植物学家和人类学家。他1931年毕业于法国国立农业学院,1932年到1935年赴苏联留学,从事农业技术历史的研究。 他1940年进入法国科学院植物学研究所,后来1945年离开这个研究所而进入语言学研究所。他同时研究罗曼语族语言的历史语音学和亚洲的语言。所以1948年去越南整理法国远东学院的河内图书馆。他发现越南语和上古汉语声调的起源,并开始进行原始壮侗语的构拟。 Category:法国语言学家 O O.

查看 1911年和奥德里库尔

奕劻

慶密親王奕劻(;z;),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历曾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长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封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曾任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查看 1911年和奕劻

威廉·伯恩巴克

威廉·伯恩巴克(William Bernbach;1911年8月13日—1982年),美国广告大师,DDB广告公司:en:Doyle_Dane_Bernbach创始人。出生於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他所創辦的廣告公司是美國早期製作「拒菸」廣告的創始者之一。 Category:美国企业家 Category:广告界人物 B B.

查看 1911年和威廉·伯恩巴克

威廉·维恩

威廉·卡尔·维尔纳·奥托·弗里茨·弗兰茨·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德國物理學家,研究領域為熱輻射與電磁學等。1893年,維恩經由熱力學、光譜學、電磁學和光學等理論支援,發現了維恩位移定律,並應用於黑體等學術理論,揭開量子力學新領域。1911年,他因對於熱輻射等物理法則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看 1911年和威廉·维恩

威傑里男爵約翰·威傑里

軍準將威傑里男爵約翰·帕斯莫爾·威傑里,OBE,TD,PC(,),英國法官及大律師,1971年4月至1980年4月任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任內於1972年就北愛爾蘭發生的血腥星期日主持富爭議性的「威傑里法庭」。 威傑里勳爵於1933年考獲事務律師資格,但從未正式執業,二戰後才於1946年轉業為執業大律師,後於1958年奉委御用大律師。成位首席法官以前,他於1959年起出任海斯廷斯特委法官、1961年奉委高等法院皇座法庭法官、以及在1968年升任上訴法院法官。他任內撰寫的判詞理據常以簡潔精僻著稱;在1966年,他又發表「威傑里準則」,為超越經濟資格限額的人士如何能夠酌情獲得法律援助,設下界線。 「威傑里法庭」是回應當年英軍被指無理開槍鎮壓在倫敦德里舉行的一場和平遊行而召開的,可是他隨後發表的《威傑里報告書》卻辯稱軍方出於自衛開火,結果被輿論猛烈批評有包庇軍方和政府之嫌。1998年,政府決定委任常任上訴法官薩維爾勳爵重新就事件展開歷時12年的研訊,最終在2010年發表的《薩維爾報告書》正式推翻《威傑里報告書》,確認英軍無理開火,須就傷亡負起責任。 在任首席法官後期的威傑里患上失智症,嚴重影響日常工作,情況幾近不受控制的地步。經過多次拒絕接受退休安排,倍受壓力的威傑里才於1980年4月退休,未幾於翌年病逝,終年70歲。.

查看 1911年和威傑里男爵約翰·威傑里

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学系,研习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等西洋文學名家。翌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任教授。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參與反右運動,批判右派份子。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参加周培源主導的造反派组织井冈山兵团,反對聶元梓派,在政治鬥爭中失利,被列為反革命,下放牛棚,遭受迫害。1973年開始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譯本。 1989年六四事件期間,根據季羨林門生張曼菱在《季羨林——追念與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羨林曾兩度坐在三輪車上,高揚「一級教授季羨林」白幅,。.

查看 1911年和季羡林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查看 1911年和孫中山

孙志远

孙志远()原名秉哲,曾用名国柱、建安,河北省定县大王梅村人,中国共产党官员。毛泽东与河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7页.

查看 1911年和孙志远

孙明经

孫明經(),中國教育家。中國電影教育先驅,中國電視事業的拓荒者。江蘇南京人,祖籍山東掖縣。父孫熹聖,母孫隋慈,有兩女:孫建秋、孫建和。.

查看 1911年和孙明经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查看 1911年和宣統

宋黎

宋黎(),吉林省梨树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8年因组织反日活动被辽宁省西丰县立中学开除。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预科。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在北平复校。1932年,组织参加了辽西抗日义勇军。1934年义勇军失败,撤回北平,在东北大学政治经济系复读,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东北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1935年12月9日,担任一二·九北平学生请愿游行的东北大学学生总指挥。后进入东北军,担任张学良秘书,从事地下工作,并参与调解西安事变。1945年,随中共中央代表团到重庆,参与重庆谈判。后随周恩来抵达南京继续谈判。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城工部部长、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辽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旅大市市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位。.

查看 1911年和宋黎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查看 1911年和导演

崔勇进

崔勇进(朝鲜文:최용진)()一译崔容镇。朝鲜人民軍大将。 生于咸镜北道。1938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40年2月任抗联第2支队教导队大队长。1942年8月任苏军远东方面军第88步兵旅(抗联教导旅)步兵营连长。 1945年回国后,任北朝鲜保安干部学校校长。1949年任中央军事学校校长。1951年1月任姜健军官学校校长。1952年任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军团长。1955年10月任人民军第2军团军团长。1958—1960年任人民军空军司令(上将军衔)。1960年10月任民族保卫省副相。1961年任内阁水产相。1963年晋升大将军衔。1960年任民族保卫相副相。1964年2月任内阁副首相兼交通运输委员会委员长;7月任内阁副首相兼水产相。1965年11月—1972年11月任内阁副首相。 1956年4月在朝鲜劳动党三大当选为党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9月在朝鲜劳动党四大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70年11月、1980年10月在党的第五、六大连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1992年4月获共和国英雄称号。1998年12月逝世。.

查看 1911年和崔勇进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1911年和中國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網絡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其發動多次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於其成员其包羅之眾,自1906年以後就不斷發生內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一連串武裝起义的失敗,更增加了內爭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後,同盟会改組為國民黨,成為之後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前身。  .

查看 1911年和中国同盟会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家元首的職稱,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說法不一。有指在南京先成立中華民國及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是首位大總統,現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亦主要強調這一點。而袁世凱在北京逼使宣統帝退位,其後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後,大總統职位被北洋軍閥控制,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曾自任为非常大總統,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在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中國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查看 1911年和中華民國大總統

乔治·蓬皮杜

喬治·尚·雷蒙·龐畢度(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法語發音),法國政治家,前任法國總統。.

查看 1911年和乔治·蓬皮杜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Константи́н Усти́нович Черне́нко,Konstantin Ustinovich Chernenko,),苏共中央总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查看 1911年和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

人类

#重定向 人.

查看 1911年和人类

他侬·吉滴卡宗

他侬·吉滴卡宗陆军元帅(,;)泰國陸軍將領和泰國總理、獨裁者。他侬拥有華裔血统,祖上本姓符。.

查看 1911年和他侬·吉滴卡宗

彼得·斯托雷平

#重定向 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

查看 1911年和彼得·斯托雷平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查看 1911年和作家

徐有庠

徐有庠(),臺灣知名實業家及富豪,生於江蘇省海門縣,發跡於上海。經營版圖橫跨紡織、百貨、水泥等產業,並創立遠東集團及多所學校,遠東集團更是臺灣三大工業集團之一,為高度多角化經營的成功典範。.

查看 1911年和徐有庠

德里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查看 1911年和德里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查看 1911年和德意志帝國

保路运动

保路運動又稱保路風潮,為清朝末期四川、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反對清朝政府將地方準備興建的川漢鐵路、粵漢鐵路進行國有化而發生的運動。其中四川省的運動最為激烈。 四川保路運動是由立憲派發動和領導的。他們力圖把運動控制在文明爭路的範圍內,要求人們只求爭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眾暴動。同盟會雖然沒有掌握保路運動的領導權,但他們執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實」的策略,暗中聯絡會黨,準備武裝起義。.

查看 1911年和保路运动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查看 1911年和匈牙利

國有化

国有化(Nationalization),是将财产收归国家所有的行为。通常它指的是将大型涉及公共業務的私人企業国有化,但是有时它也指其它级别政府(比如地方政府)的公有财产。一般情况下国家会支付一定的金额来补偿原来的所有者,但是有的时候这个价格比市场价格要低很多,所以会造成原来所有者的损失。国有化的理由往往是因为某些产业(比如公共電力、石油、天然氣、自來水等)或某些土地(如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列嶼“收歸國有”。)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相似地,国有化的对立面通常是私有化,亦是左派和右派對經濟政策的爭論點。.

查看 1911年和國有化

切斯瓦夫·米沃什

1998年的米沃什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语:Czesław Miłosz,),生於今立陶宛,是波兰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散文家和外交官,曾在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曾是波兰社会主义时期的持不同政见者。2004年逝於克拉科夫。.

查看 1911年和切斯瓦夫·米沃什

喬治五世

#重定向 乔治五世.

查看 1911年和喬治五世

周炜良

周炜良(),华裔数学家,20世纪代数几何领域的主要人物之一,中国20世纪代数几何最主要代表人物。原籍安徽至德(今东至),出生于上海。父周美权。.

查看 1911年和周炜良

唐余湘畹

唐余湘畹,M.B.E(),廣東台山縣人,香港出生,香港教育家。.

查看 1911年和唐余湘畹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查看 1911年和內閣

共和 (西周)

周召共和又作共和行政、共和時期,是指西周国人暴动后,因周厉王逃離鎬京,无法直接行使王政,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政的一段時期,另一說是共伯和奪權執政的時期。該段時期從國人暴動後周厉王逃離鎬京起至周宣王登位,約為前841年至前828年的十四年期間。從周召共和開始,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的紀年。.

查看 1911年和共和 (西周)

克立·巴莫

克立·巴莫蒙拉查翁亲王(คึกฤทธิ์ ปราโมช;RTGS:Khuekrit Pramot;),泰国政治家和作家,泰國第13任泰國首相。 克立出生于信武里府,祖父是泰王拉玛二世之子,祖母有華裔血统,父亲Khamrob亲王准将(Brigadier General Prince Khamrob)是泰国首任警察总监。他的哥哥社尼·巴莫和他一样曾任泰國首相。他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9年,攻读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 1946年起从政,1973年12月当选议长,1974年7月创立社会行动党,1975年3月至1976年1月,任泰国政府首相兼任内政部长,期間於1975年7月1日,泰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他本人之後亦正式訪問中國,成為首位訪華的泰國總理。 1990年荣获福冈亚洲文化奖。.

查看 1911年和克立·巴莫

国际妇女节

国际妇女节(中国大陆称为“三八”国际妇女节或国际劳动妇女节)是為了纪念婦女權利的運動,設在每年的3月8日的国际性節日。这个纪念日在很多国家也是法定假期。各地社會在国际妇女节亦庆祝妇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一個妇女节在紐約於1909年2月28日由美國社會黨組織舉行。在1917年3月8日,在俄罗斯帝国首都彼得格勒,紡織女工舉行罷工及游行,遍及整個城市,也導致俄罗斯革命的開始;七日之後,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临时政府確保妇女擁有投票权。1917年,蘇俄將3月8日定為國立假期。這一日在1975年聯合國正式确认之前,慶祝的地區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及共产主义国家。.

查看 1911年和国际妇女节

的黎波里

黎波里(阿拉伯语:),位於北緯32°54'8"、東經13°11'9",2011年人口180萬人,位處利比亚西北部沙漠的邊緣及地中海沿岸,是该国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主要港口、最大商业和制造中心。的黎波里於公元前7世纪由腓尼基人建立。由於城市歷史悠久,那裡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當地氣候屬於典型地中海型氣候,夏天乾燥酷熱,冬天時有冷雨。.

查看 1911年和的黎波里

王竹溪

王竹溪(),名治淇,号竹溪,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文字学家。 王竹溪1911年6月7日生於湖北公安縣,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同年入该校研究院。1935年公费留英,1938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下放到江西鄱阳湖鲤鱼洲北大五七干校牧牛,感染血吸虫病。 王竹溪著《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论》等教科书。他还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主任,创造了一批物理学新名词的汉译称呼。在研究物理学的同时,他还潜心研究文字学,著有二百五十万字《新部首大字典》,该词典将《康熙字典》中的214个部首简化为 56个,并且将五万余个汉字按笔划上下左右次序编排,检索方便,收字齐全。 1983年1月30日,因急性肝坏死,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等都是王竹溪的学生,杨振宁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2003年王竹溪铜像在北京大学校园落成。.

查看 1911年和王竹溪

王炬

王炬(),字子和,本名惠林,筆名華步庭主,外號「太極膽」,山東省濰縣人,1911年12月10日生,2003年8月7日卒於台北,享年九十二。王炬一生從事楊氏太極武藝的傳承及國語文教育事業,對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功不可沒,可謂文武兼備。對太極武藝的問題提出見解,曾言:「太極若不現代學術化,沒有方法杜絕它不庸俗化,不把它交到體育學者手裡,沒有希望不看到它江湖化」。以科學性的研究而科學化,並依此著述論文,及整理、充實太極武藝教材。.

查看 1911年和王炬

玛丽亚·居里

#重定向 玛丽·居里.

查看 1911年和玛丽亚·居里

端方

端方(),托忒克氏(又作托活络氏),字午橋,號匋齋,諡忠敏,满洲正白旗人。清末政治家、金石学家、收藏家。.

查看 1911年和端方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称为阿加迪尔危机,在1911年发生,是一宗国际危机。该年的7月1日,德国派出黑豹号战舰到摩洛哥港口阿加迪尔,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英国与德国之关系,早已因军备竞赛而变得甚为紧张。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领导下,德国由1890年代开始大量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视之为企图挑战它海上霸权的举动。当英国发现德军舰只到达阿加迪尔后,误以为德国想把该港转为德军在大西洋的军港。结果,双方关系更为紧张,而英国则根据英法协约而倾向支持法国。 德国之举动,其实是为了向法国追讨赔偿。根据1906年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之决议,法国得到不少在摩国之利益。是以这次危机可被视为另一宗因殖民主义而起的纷争。 7月9日,法德两国开始谈判,最后在11月4日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地位,并把喀麦隆北部部分领土让与法国 (今乍得南部) ;法国则把法属赤道非洲辖下的法属刚果中南部 (今刚果共和国北部) 及邻近地区转让给德国,以作赔偿。得到德国之同意后,法国于1912年3月30日签订《非斯条约》,把摩洛哥变为它的保护国,正式把它转为殖民地。 英国在危机时支持法国,强化了英法协约以及三国协约的紧密关系。由于它们对德国的扩张更为敏感,所以三国协约渐渐从殖民地协定变为军事联盟。其后,英国更与法国协定,让英国海军防卫英吉利海峡,法国则保卫地中海。这次事件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危机之一。.

查看 1911年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納吉布·馬哈福茲

纳吉布·马哈福兹(,),埃及小说家,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埃及作家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1988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第一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馬哈福茲和陶菲格·哈基姆都是當代描述存在主义主题的阿拉伯文学作家。除写作小说外,马哈富兹还写电影剧本。.

查看 1911年和納吉布·馬哈福茲

約瑟夫·普立茲

约瑟夫·“乔”·普利策(Joseph "Joe" Pulitzer,),匈牙利裔美國人,父親是猶太人與匈牙利混血,母親為德奧混血。美國報刊的編輯、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查看 1911年和約瑟夫·普立茲

纽约公共图书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 NYPL)是美国主要图书馆系统之一,和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系统、皇后圖書館系统一起组成纽约市的三大公共图书馆系统。 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部的主体建筑位于第五大道,由于藏有《古腾堡圣经》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它被认为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之一。.

查看 1911年和纽约公共图书馆

罗尔德·亚孟森

#重定向 罗尔德·阿蒙森.

查看 1911年和罗尔德·亚孟森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查看 1911年和罗纳德·里根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1911年和美國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查看 1911年和美国陆军

美国最高法院

美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一般是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级别的联邦法院。根据1789年《美国宪法第三条》的规定,最高法院对所有联邦法院、州法院和涉及联邦法律问题的诉讼案件具有最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斟酌决定权的)上诉管辖权,以及对小范围案件的具有初审管辖权。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最高法院通常是包括《美国宪法》在内的联邦法律的最终解释者,但仅在具有管辖权的案件范围内。法院不享有判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政治问题的执法机关是行政机关,而不是政府的司法部门。 根据联邦法规,法院通常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和八位由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表决同意后任命的法官组成。一旦任命,法官享有终生任期,法官保留他们的职位直到去世、辞职、退休或弹劾(不过至今未出现法官被罢免的情况)。在现代话语中,法官通常分为倾向保守,适度或自由的法律哲学和司法解释。每位法官都有一票投票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有很多案件得到全票通过,但最受人瞩目的裁定不过一票之差,因此透露了法官的思想信仰及背后的哲学或政治类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办公。 最高法院有时会俗称为SCOTUS(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字母缩写),类似于其他首字母的缩略词,如POTUS(美国总统)。.

查看 1911年和美国最高法院

美軍

#重定向 美军.

查看 1911年和美軍

翻译家

#重定向 翻译.

查看 1911年和翻译家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1911年和瑞士

瓦伦丁·谢罗夫

瓦伦丁·阿历克塞诺维奇·谢罗夫(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1865年 - 1911年) 是俄罗斯著名肖像画家。 谢罗夫从童年时期就师从列宾学画,1880年进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他的早期画风深受列宾的现实主义画派和在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任教的契斯恰柯夫的注重形体画风的影响。他于1887年的作品《女孩和桃子》中,体现了他对光和色彩的表现能力,深受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 1890年以后,谢罗夫的作品主要体现在肖像画上,他画了大量的画家、作家和演员的肖像,很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他的画风从明亮的光线和色彩转变为灰色和棕色的调子。1894年他加入巡回展览画派。他后期的作品逐渐变得更为简练和精确。1900年以后他创作了许多风景画,画风想浪漫主义画派风格转移。 进入20世纪后,他开始想现代派的画风靠拢,但仍然保留他的现实主义痕迹。1903年成为圣彼得堡美术协会成员。但他的思想具有民主意识,积极支持1905年到1907年的革命,1905年为了抗议1月9日的屠杀,退出美术协会。晚年绘制了一些历史画,和以神话为题材的作品。从1897年至1909年他在“莫斯科建筑、雕塑、绘画学校”任教,培养出许多俄罗斯著名画家。 S S S.

查看 1911年和瓦伦丁·谢罗夫

田纳西·威廉斯

托马斯·拉尼尔·威廉斯三世(Thomas Lanier Williams III,),以筆名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聞名於世,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他于1948年及1955年分別以他的《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及《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m Roof)赢得。除此之外,《玻璃動物園》(The Glass Menagerie)在1945年以及《》(The Night of the Iguana )在1961年拿下紐約戲劇評論獎(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1952年他的《》(The Rose Tattoo)獲得東尼獎最佳戲劇的殊榮。.

查看 1911年和田纳西·威廉斯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查看 1911年和物理学家

盛彤笙

盛彤笙(),中國农学家、兽医学家、农业教育家,江西永新人。.

查看 1911年和盛彤笙

韩德培

韩德培()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中國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国际私法、国际公法、法理学等,被认为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的泰斗。生于江苏如皋。通晓英、法、德文。 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国研究,其留学考试试卷是著名国际法学家周鲠生批阅的。 1945年,韩德培受当时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的周鲠生之聘,回国任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来他在哈佛大学时所写的关于国际私法方面的一部40多万字的书稿被毁。文革结束后得到平反。 文革结束后,韩德培和武汉大学法学院另一位法学家马克昌为重振武汉大学法学院做出了贡献。韩德培还在武汉大学创立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曾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查看 1911年和韩德培

音乐家

音樂家是個廣泛的名詞,就是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藝術家。音樂家可以指創作音樂的人(作曲家),也可以指演奏音樂的人(演奏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有特別的稱呼:聲樂家。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他不創作也不演奏音樂,而是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人稱為指揮家。好的指揮家有特殊的魅力帶領樂團演出,他也往往是樂團中的最耀眼的角色。至於流行音樂的歌手則很少稱他們為音樂家,是比較特別的一群。 一個音樂家常常有多重的身分,他可能專注在音樂的某個領域,例如作曲,但同時也可能兼顧演奏。或者他可能僅專注演奏,但同時也撰寫音樂相關的書籍,是一個作家。此外,音樂家也有跨領域的例子,許多當代的音樂家都會做電影配樂或劇場配樂的工作。.

查看 1911年和音乐家

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波利多尔·马里·贝尔纳·梅特林克(法文:Maurice Polydore Marie Bernard Maeterlinck,),比利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主题主要关于死亡及生命的意义。.

查看 1911年和莫里斯·梅特林克

萧红

萧红(),女,本名张廼莹,曾用名张秀环,乳名荣华,笔名萧红、悄吟、田娣、玲玲,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著名女作家。,萧红数字展馆,2013-01-14萧红年谱,载 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第1316-1338页.

查看 1911年和萧红

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rail transport),通稱軌道運輸或轨道交通。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種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陸上運輸方式。而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浮列車、纜車、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在中国大陆,軌道交通一般指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依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其英文譯名為「urban rail transit」。.

查看 1911年和鐵路運輸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查看 1911年和西班牙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查看 1911年和香港大學

詹姆斯·柯蒂斯·赫本

詹姆斯·柯蒂斯·赫本,M.D., LL.D.(James Curtis Hepburn,中文名合文、日本名:ヘボン,)是日本江戶時代被美國長老會派到日本作醫療及傳道的宣教師。現時最普遍的日語拉丁拼音方法平文式羅馬字(又名黑本式)就是由他所創。 赫本於普林斯頓大學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之後,到新加坡兩年等待鴉片戰爭後的中國開放傳教。他於1843年抵達葡屬澳門,很快又轉往中國廈門進行醫療和傳道。期間他以中文名合文傳教。由於未能適應東南亞氣候,他於1845年回國行醫。1859年(安政6年)他決心往日本進行醫療和傳道,與志向相同的妻子克拉拉·瑪麗·黎金磐(Clara Mary Leete,1818-1906年)一道从神奈川登陆日本。赫本在實施醫療事業的同時進行日語的研究,編寫日本最初的日英詞典《和英語林集成》,并使用美國平文的名字出版。他也在舊新約全書日語文本的翻譯工作中也擔負了重要的角色。 同時,1863年(文久3年)于橫濱開設平文塾,期盼基督教主義教育能在日本生根。此後,平文塾與其他的新教各派的宣道學校合併,1887年(明治20年)赫本投自己的財產東京都港區白金作為明治學院(現·明治學院大學·同高級中學)合併,為明治學院第一代總理就任了。從平文塾到明治學院輩出了從的教育活動,支撐了高橋是清、林董、島崎藤村等明治期日本的許多人材。 在日本停留了33年之後,1892年秋天返回美國,1911年去世。.

查看 1911年和詹姆斯·柯蒂斯·赫本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從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根據诺贝尔的遺囑,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查看 1911年和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

諾貝爾和平獎(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各界對諾貝爾和平獎一直有爭議。詳見以下得主主條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及大事記。.

查看 1911年和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查看 1911年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查看 1911年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查看 1911年和诺贝尔文学奖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查看 1911年和诗人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查看 1911年和越南

超导现象

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而这一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Tc)。超导现象的特征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

查看 1911年和超导现象

鷗外鷗

鷗外鷗(),原名李宗大,廣東東莞虎門人,香港作家。 1925至27年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三零年開始發表詩作,37年主編《詩群眾》月刊及擔任《中國詩壇》編委,1938年在香港主編《中學知識》月刊,後任國際印刷廠總經理。五零年代在廣州中民大學、華南聯合大學、華南師範學院任教。1985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鷗外鷗之詩》。 category:香港作家 category:香港詩人 Category:廣東人.

查看 1911年和鷗外鷗

軍機處

辦理軍機事務處(a),簡稱軍機處,前稱軍需房、軍機房。是清朝中後期的中央機關,專責參與機務,以皇帝為中心,討論國家大事。.

查看 1911年和軍機處

黃友棣

黃友棣(),台灣音樂家、作曲家,生於廣東省高要縣。最知名作品為寫於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杜鵑花》。1998年當選國立中山大學87學年度傑出校友(民國23年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系)。2007年獲輔仁大學頒發名譽藝術博士。黃友棣和另外兩位同時期並長期共事的藝術工作家——韋瀚章及林聲翕被稱為「歲寒三友」。.

查看 1911年和黃友棣

黃玉階

黃玉階(N̂g Gio̍k-kai;),臺灣齋教先天道耆宿,知名漢方醫師,南瀛佛教會重要參與者。.

查看 1911年和黃玉階

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又称第三次廣州起義、辛亥廣州起義、三·二九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是中國同盟會於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广东省廣州市發起的一場起義。.

查看 1911年和黃花崗起義

黄万里

万里(),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查看 1911年和黄万里

龍瑛宗

龍瑛宗(),本名劉榮宗,祖籍廣東省饒平,是一位生於新竹北埔的客家裔臺灣作家。.

查看 1911年和龍瑛宗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1911年和辛亥革命

胡济邦

胡济邦()女,浙江永康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记者、外交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宗道一,胡济邦:跨越新旧中国的女性外交官与记者,湘潮2006年03期.

查看 1911年和胡济邦

阿加迪尔

阿加迪尔(阿拉伯语:, 柏柏尔: ⴰⴳⴰⴷⵉⵔ)是位于摩洛哥西南、大西洋沿海的城市。2004年,有人口578,596人。阿加迪尔以沙滩、海鲜和冬季温暖而闻名,也因此成为北欧人冬季避寒的胜地。 Category:摩洛哥城市.

查看 1911年和阿加迪尔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Alfred Hermann Fried,),奥地利犹太和平主义者、记者,德国和平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与托比亚斯·阿赛尔一起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查看 1911年和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

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Allvar Gullstrand,),出生於蘭斯克魯納,逝世於斯德哥爾摩。是一位瑞典眼科醫師。 1894年到1927年間,古爾斯特蘭德在乌普萨拉大学擔任眼科與光學教授。他將光學上的物理與數學原理用來研究眼睛裡的光線折射等現象。在1911年因為對於眼睛的光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於西元1905年,他入選瑞典皇家科學院成員,並擔任諾貝爾物理獎之評獎委員,於此期間,他反對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方面的貢獻得到諾貝爾物理獎。愛因斯坦後來是因為光電效應的貢獻得到諾貝爾物理獎。 古爾斯特蘭德也因為對散光以及(ophthalmoscope)研究著名。 G G G.

查看 1911年和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

赫德

赫德爵士,Bt,GCMG(Sir Robert Hart,),字鹭宾,生於英国北爱尔兰阿马郡,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1854年5月,19歲時來到中國。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半个世纪(1861年-1911年)。著有《中国论集》等。.

查看 1911年和赫德

赵尔丰

趙爾豐(),字季和,祖籍山东莱州市,生于奉天鐵嶺(今辽宁省铁岭市),清漢軍正藍旗将领,曾镇压苗民、藏民起义。后调任四川,在保路运动中镇压保路运动人士,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诱因。辛亥革命后被斩首。 其父是山东泰安知府。趙爾豐共有兄弟四人,排行第三。次兄为《清史稿》的编纂者赵尔巽。.

查看 1911年和赵尔丰

董同龢

董同龢(),中国音韵学家。生於雲南昆明,祖籍江苏如皋。.

查看 1911年和董同龢

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国曾用威氏拼音Hsue-Shen Tsien,回中国后改用汉语拼音Qian Xuesen),浙江杭州人,国际著名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前美国空军上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级文职干部、一级英雄模范,中国科学院院士暨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以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起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大陆。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是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长期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位列国家级副职党和国家领导人。.

查看 1911年和钱学森

钱锺韩

钱锺韩(),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中国机电结合的动力工程学科的创建者。江苏无锡人。.

查看 1911年和钱锺韩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La Gioconda;La Joconde;Mona Lisa)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肖像画,其之代表作。 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常常被人审查、研究或是演绎。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面积不大,长77公分,宽53公分。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称作是“神秘的笑容”。.

查看 1911年和蒙娜丽莎

邢其毅

邢其毅(),中国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其毅原籍贵阳市,其父邢端为清末官员、实业家。1911年生于天津,1933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193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美国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后赴德国慕尼黑在化学家维兰德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1937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军医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輔仁大學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邢其毅热爱有机合成化学,不但十分欣赏有机合成化学家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而且对其很有研究。国内出版的很多科学家传记中有关伍德沃德这一部分大多都是邢其毅负责写的。.

查看 1911年和邢其毅

铃木善幸

铃木善幸(),日本政治家,第70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生于岩手縣。1936年畢業於東京水產學校水產講習所(今東京海洋大學)。铃木善幸于1947年第一次当选众议员,1960年首次入阁,出任邮政大臣,此后相继担任过内阁官房长官、厚生大臣、农林水产大臣以及自民党总务会长。1980年6月,日本国会举行众参两院同时选举,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病逝,铃木作为大平派的负责人成为了首相。 铃木善幸在内政方面强调要进行不增税的财政重建。但是由于当时全球经济不景气,重建财政政策受挫。在外交方面,他认为“日美同盟关系不包含军事意义”,使日美关系出现波折,导致当时的外相伊东正义辞职。1982年10月铃木善幸宣布下台,由中曾根康弘接任首相。1990年,从政界引退。 2004年7月19日卒于东京都。 Category: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Category:日本內閣官房長官 Category:日本農林大臣 Category:日本厚生大臣 Category:日本郵政大臣 Category:第一次池田內閣閣僚 Category:第一次佐藤內閣閣僚 Category:福田赳夫內閣閣僚 Category:鈴木善幸內閣閣僚 Category: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 Category:日本自由民主黨總務會長 Category:前日本社會黨黨員 Category:日本自由黨 (1945年—1955年)黨員 Category:宏池會會長 Category:岩手縣出身人物 Category:東京海洋大學校友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7–194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49–195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2–195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3–1955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5–1958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58–196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0–196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3–196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7–1969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69–1972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2–197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6–1979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9–1980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80–1983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83–1986 Category:日本眾議院議員 1986–1990.

查看 1911年和铃木善幸

臺北廳

臺北廳為台灣日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初設於1901年(明治34年)11月「廢縣置廳」之際。當時將台北縣廢除,並將所屬十個辦務署重新分割為基隆、台北、深坑、桃園、新竹五個廳;其中台北廳轄有原台北、滬尾兩辦務署之地。 1909年,合併台北廳、基隆廳(轄原基隆、水返腳、頂雙溪等辦務署)和深坑廳(轄原景尾辦務署)的一部分為台北廳。1920年(大正9年)9月,台北廳廢廳,並與宜蘭廳及桃園廳的三角湧合併為台北州。.

查看 1911年和臺北廳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1911年和臺灣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是一份臺灣日治時期的報紙,由《'''臺灣新報'''》和《臺灣日報》兩份報紙整併而成。.

查看 1911年和臺灣日日新報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列表

#重定向 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

查看 1911年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列表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1911年和英国

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

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是英國英格蘭及威爾斯兩地司法機構和各級法院的首長,對兩地各級法官作出監督。傳統上,在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法院當中,首席法官地位僅次於大法官,但自從《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在2006年4月3日生效後,大法官的司法職能遭到移除,才使首席法官取而代之。 首席法官也身兼英格蘭及威爾斯上訴法院刑事法庭庭長,在《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生效以前更身兼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皇座法庭庭長,隨後因落實改革才改由新設立的皇座法庭分庭庭長行使有關職權。根據《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首席法官人選是由司法任命委員會轄下一個特別委任的委員會推薦和挑選的。.

查看 1911年和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

陈省身

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號辛生,中國旅美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 陈省身于1982在伯克利主持创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该研究所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为了纪念陈省身,国际数学联盟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查看 1911年和陈省身

陈炳兆

炳兆() ,男,祖籍广东香山县河头埔村(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国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查看 1911年和陈炳兆

L·罗恩·贺伯特

拉法叶·罗纳德·贺伯特(Lafayette Ronald Hubbard,),通常稱為L·罗恩·贺伯特(L.,名字縮寫 LRH),生於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作家,山達基(科學教)及戴尼提創始者。主要撰寫結合宗教的性靈提升書籍,也曾寫過小說、企業管理書籍、散文及詩。 賀伯特設計了一種自助的技術,所謂戴尼提和哲學,被統稱為山達基。組織增長後,成為一宗教——山達基。除了小說(主要是科幻小說),賀伯特也寫了組成山達基理論的作品,及可能是他最著名的書——1950年的《戴尼提:現代心理健康狀況的科學》。 賀伯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一位極具爭議的公眾人物,主要關於他的知識和一生。批評者包括媒體 、科學家、甚至政府。在官方的山達基傳記裡,他是“大於生命,喜歡他人,吸引他人,充滿活力、魅力,和在20多個領域有巨大的能力。”.

查看 1911年和L·罗恩·贺伯特

M1911手槍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約翰·白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1940年美國軍方對M1911正式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45, M1911」,而對1924年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則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45, M1911A1」,越戰時期的M1911A1又更名為「Pistol, Caliber.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270萬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國授權生產),很可能是歷來累積產量最多的自動手槍。M1911系列亦是約翰·白朗寧以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來設計的著名產品,其各種特點也影響着其他在20世紀推出的手槍。.

查看 1911年和M1911手槍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查看 1911年和探险家

林觉民

林觉民(),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黄花福州十杰”之一;電影《辛亥革命》中飾演林覺民的演員胡歌形容林覺民「在煙硝瀰漫的戰場上,他像一朵白色山茶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頑強的綻放。.

查看 1911年和林觉民

恩里克·巴洛爾

恩里克·巴洛爾(Enric Valor i Vives,),西班牙作家、语言学家,在恢复巴伦西亚辭書學、收集相關資料方面貢獻良多。他致力推動巴伦西亚的加泰罗尼亚语,是該語标准化的主要人物之一。.

查看 1911年和恩里克·巴洛爾

李連英

李連英(),直隶省河间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大城县)李家村人,晚清著名宦官。本名李英泰,进宫后改为李進喜。由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連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統領全宮所有宦官。.

查看 1911年和李連英

杨得志

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湖南株洲市株洲县南阳桥乡)的一个小山村。1928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湘南起义。历任红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红45师新编第93团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一师一团团长,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师副师长,红2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5团团长、344旅代旅长、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查看 1911年和杨得志

杨绛

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於北京出生,2016年於北京病逝。.

查看 1911年和杨绛

武元甲

武元甲(Võ Nguyên Giáp,)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越南政府副總理、越南國防部部長等職。參與指揮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功臣,曾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紅色拿破崙」。.

查看 1911年和武元甲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清朝新军等力量在中國武汉武昌发生的兵变:旨在推翻清朝统治,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進會和文學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再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在清廷將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平定保路運動之際,留守湖北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遂計畫在1911年10月16日發動革命。但10月9日事跡敗露,導致革命黨人遭搜捕殺害,於是10月10日晚間黨人先發制人,齊集猛攻湖廣督署,湖廣總督出逃後督署陷落,至12日攻陷武漢三鎮,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武昌起义的成功发动,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革命黨人推翻清朝的訴求,最終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政體,建立了中國史上第一个共和國,就是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查看 1911年和武昌起义

汉阳

汉阳可以指:.

查看 1911年和汉阳

沈琼

沈琼(),医学家。中国食管细胞学的创始人。.

查看 1911年和沈琼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查看 1911年和波兰

泰国总理列表

泰國的政府首腦稱作總理或首相,一般由泰國國會的多數黨領袖出任,再請泰國國王指定,惟過去不少時間是由軍方人士出任首相。按《憲法》,泰國國王和王室沒有很多實際權力,但國王本人是國家及其完整統一的代表。.

查看 1911年和泰国总理列表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1911年和法国

法国总统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總統,是法国的國家元首。總统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現時的法國是第五共和,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法國總统與總理領導的內閣執掌行政權,由全體法國合資格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為7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另根据安道爾公國憲法,法國總统也是安道尔國家元首安道爾大公兩位大公之一(另一位是天主教烏赫爾教區主教)。.

查看 1911年和法国总统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查看 1911年和清华大学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1911年和清朝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查看 1911年和演員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查看 1911年和澳大利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查看 1911年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查看 1911年和挪威

本多豬四郎

本多豬四郎,是日本當時著名的特攝電影導演之一,代表作為1954年出品的《哥吉拉》。.

查看 1911年和本多豬四郎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1911年和明治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1911年和日本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的國家行政首長,負責領導內閣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中文常稱其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總理()、首相()等,尊稱「閣下」。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查看 1911年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查看 1911年和摩洛哥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1911年和政治家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查看 1911年和数学家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查看 1911年和教育家

慶親王內閣

慶親王內閣成立於清朝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結束於同年的九月十一(11月1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內閣,由慶親王奕劻組閣。 當年清政府宣布廢除軍機處,實行內閣制,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和諸大臣;然而由於內閣成員共13人,9人為滿蒙貴族,其中7人為皇族,因此被批評者譏諷為「皇族內閣」。 慶親王內閣成立之日暨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還頒佈了《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由於慶親王內閣為中國歷史上之始創,所以清政府宣稱為慎重起見,未實行新《內閣官制》,僅是根據《內閣辦事暫行章程》成立。而軍事上的所有問題也不由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而是由軍諮府大臣載濤負責。.

查看 1911年和慶親王內閣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查看 1911年和拿破仑一世

智力游戏

智力遊戲是娛樂性質的問題,亦是適合單獨玩的遊戲。智力游戏通常亦同時屬於數學遊戲或文字遊戲。 日本《數理科學》雜誌評選的智力遊戲界裡三大不可思議的是:英國的華容道、匈牙利的魔術方塊、法國的獨立鑽石棋。.

查看 1911年和智力游戏

10月10日

10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3天(闰年第2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2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10日

10月12日

10月1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5天(闰年第2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0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12日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1日

10月27日

10月2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0天(闰年第30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5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27日

10月28日

10月2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1天(闰年第30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4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28日

10月29日

10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2天(闰年第30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3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29日

10月31日

10月3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4天(闰年第30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1天。.

查看 1911年和10月31日

11月16日

11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0天(闰年第3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5天。.

查看 1911年和11月16日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查看 1911年和11月20日

11月27日

11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1天(闰年第33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4天。.

查看 1911年和11月27日

11月5日

11月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9天(闰年第31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6天。.

查看 1911年和11月5日

12月10日

12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4天(闰年第34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10日

12月11日

12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5天(闰年第34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11日

12月12日

12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6天(闰年第34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12日

12月14日

12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8天(闰年第34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7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14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6天(闰年第3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22日

12月29日

12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3天(闰年第36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29日

12月2日

12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6天(闰年第33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9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2日

12月5日

12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9天(闰年第3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天。.

查看 1911年和12月5日

1956年

请参看:.

查看 1911年和1956年

1963年

请参看:.

查看 1911年和1963年

1966年

请参看:.

查看 1911年和1966年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电视剧).

查看 1911年和1982年

1月11日

1月11日是公历年的第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4天(闰年是355天)。.

查看 1911年和1月11日

1月13日

1月13日是公历年的第1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2天(闰年是353天)。.

查看 1911年和1月13日

1月14日

1月14日是公历年的第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1天(闰年是352天)。.

查看 1911年和1月14日

1月17日

1月17日是公历年的第1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8天(闰年是349天)。.

查看 1911年和1月17日

2000年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

查看 1911年和2000年

2002年

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提名名单,于同年4月21日星期日晚上于香港文化中心颁发,一共颁发了19个奖项。颁奖典礼司仪为曾志伟、叶童、张达明和彭晴;典礼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取得播映权。.

查看 1911年和2002年

2月11日

2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3天(闰年则还有324天)。.

查看 1911年和2月11日

2月6日

2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3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8天(闰年是329天)。.

查看 1911年和2月6日

3月11日

3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0天(闰年第7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5天。.

查看 1911年和3月11日

3月25日

3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4天(闰年第8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1天。.

查看 1911年和3月25日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查看 1911年和3月26日

3月29日

3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8天(闰年第8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7天。.

查看 1911年和3月29日

3月4日

3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3天(闰年第6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2天。.

查看 1911年和3月4日

3月8日

3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7天(闰年第6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8天。.

查看 1911年和3月8日

4月10日

4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00天(闰年第10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5天。.

查看 1911年和4月10日

4月20日

4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0天(闰年第11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5天。.

查看 1911年和4月20日

4月27日

4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7天(闰年第11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8天。.

查看 1911年和4月27日

5月15日

5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5天(闰年第13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30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15日

5月18日

5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8天(闰年第1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7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18日

5月24日

5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4天(闰年第14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21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24日

5月29日

5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9天(闰年第15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6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29日

5月7日

5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127天(闰年是1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8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7日

5月8日

5月8日是阳历年的第128天(闰年是12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7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8日

5月9日

5月9日是阳历年的第129天(闰年是13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6天。.

查看 1911年和5月9日

6月11日

6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2天(闰年第16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3天。.

查看 1911年和6月11日

6月2日

6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3天(闰年第15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2天。.

查看 1911年和6月2日

6月30日

6月30日是6月的最后一天,也是阳历年的第181天(闰年是18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4天。 6月30日同時也是聯合國認可的國際小行星日。.

查看 1911年和6月30日

6月4日

6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5天(闰年第1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0天。.

查看 1911年和6月4日

6月5日

6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6天(闰年第1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9天。.

查看 1911年和6月5日

6月7日

6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8天(闰年第159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07天。.

查看 1911年和6月7日

6月8日

6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9天(闰年第1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6天。.

查看 1911年和6月8日

7月17日

7月17日是阳历年的第198天(闰年是19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7天。.

查看 1911年和7月17日

7月1日

7月1日是7月的第一天,也是阳历年的第182天(闰年是18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3天。是下半年和第三季的開始。.

查看 1911年和7月1日

7月24日

7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05天(闰年是2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0天。.

查看 1911年和7月24日

7月5日

7月5日是公曆年的第186天(閏年的第18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9天。.

查看 1911年和7月5日

8月11日

8月11日是阳历年的第223天(闰年是22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2天。.

查看 1911年和8月11日

8月13日

8月13日是阳历年的第225天(闰年是2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0天。.

查看 1911年和8月13日

8月1日

8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13天(闰年是2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2天。.

查看 1911年和8月1日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查看 1911年和8月20日

8月22日

8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34天(闰年是23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1天。.

查看 1911年和8月22日

8月25日

8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37天(闰年是23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8天。.

查看 1911年和8月25日

8月6日

8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218天(闰年是2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7天。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诞辰纪念日。.

查看 1911年和8月6日

9月18日

9月18日是阳历年的第261天(闰年是26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4天。.

查看 1911年和9月18日

9月20日

9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63天(闰年是26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2天。.

查看 1911年和9月20日

9月21日

9月2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4天(闰年第26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01天。.

查看 1911年和9月21日

9月24日

9月2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7天(闰年第26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8天。.

查看 1911年和9月24日

9月29日

9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2天(闰年第27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3天。.

查看 1911年和9月29日

9月7日

9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250天(闰年是25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5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7日。.

查看 1911年和9月7日

亦称为 宣統3年,宣統三年。

王竹溪王炬玛丽亚·居里端方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納吉布·馬哈福茲約瑟夫·普立茲纽约公共图书馆罗尔德·亚孟森罗纳德·里根美國美国陆军美国最高法院美軍翻译家瑞士瓦伦丁·谢罗夫田纳西·威廉斯物理学家盛彤笙韩德培音乐家莫里斯·梅特林克萧红鐵路運輸西班牙香港大學詹姆斯·柯蒂斯·赫本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越南超导现象鷗外鷗軍機處黃友棣黃玉階黃花崗起義黄万里龍瑛宗辛亥革命胡济邦阿加迪尔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赫德赵尔丰董同龢钱学森钱锺韩蒙娜丽莎邢其毅铃木善幸臺北廳臺灣臺灣日日新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列表英国英格蘭及威爾斯首席法官陈省身陈炳兆L·罗恩·贺伯特M1911手槍探险家林觉民恩里克·巴洛爾李連英杨得志杨绛武元甲武昌起义汉阳沈琼波兰泰国总理列表法国法国总统清华大学清朝演員澳大利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挪威本多豬四郎明治日本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摩洛哥政治家数学家教育家慶親王內閣拿破仑一世智力游戏10月10日10月12日10月1日10月27日10月28日10月29日10月31日11月16日11月20日11月27日11月5日12月10日12月11日12月12日12月14日12月22日12月29日12月2日12月5日1956年1963年1966年1982年1月11日1月13日1月14日1月17日2000年2002年2月11日2月6日3月11日3月25日3月26日3月29日3月4日3月8日4月10日4月20日4月27日5月15日5月18日5月24日5月29日5月7日5月8日5月9日6月11日6月2日6月30日6月4日6月5日6月7日6月8日7月17日7月1日7月24日7月5日8月11日8月13日8月1日8月20日8月22日8月25日8月6日9月18日9月20日9月21日9月24日9月29日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