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SN 2005df

指数 SN 2005df

SN 2005df是NGC 1559星系中一颗Ia型超新星。它由于2008年8月5日早晨在澳大利亚发现,视星等为13.8,它在大约十天前达到最亮星等12.3。 SN 2005df是2005年发现的第104颗超新星,.

4 关系: 南十字座Ia超新星J2000.0NGC 1559

南十字座

南十字座(Crux,)或稱十字架座,位於半人馬座和蒼蠅座之間,是全天88個星座中最小,但最有特色的一個。它的英文名稱源自拉丁文的十字,它的造型就以十字形為主,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方皆可看到整個星座,因此被稱為南十字,以與北十字(天鵝座的中心部分)有所區別。.

新!!: SN 2005df和南十字座 · 查看更多 »

Ia超新星

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出現在其中的一顆是白矮星,而另一顆可以是巨星或低質量恆星的聯星系統(兩顆軌道互繞的恆星)。白矮星是已完成其正常命週期核融合反應的恆星殘骸。但是,一般最常見的碳-氧白矮星,如果他們的溫度上升得足夠高,仍有進行核融合反應,進一步釋放大量能量的能力。物理上,低自轉速率的碳-氧白矮星會低於1.44太陽質量()有點令人費解的是,儘管與電子簡併壓力無法阻擋災難性坍縮的錢德拉塞卡質量(Chandrasekhar mass)有所不同,這個限制通常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如果一顆白矮星可以從其聯星系統的伴星逐漸吸積質量,一般假設當其接近此一質量極限時,核心將達到碳融合的點火溫度。如果白矮星與另一顆恆星合併(極為罕見的事件),它將在瞬間就超越了質量限制並開始坍縮,也會再次提升溫度超越核融合的燃點。在啟動核融合之後幾秒鐘,白矮星絕大部分的質量會經歷熱失控反應,釋放出極為巨大的能量(1–),在超新星爆炸中解除恆星的束縛。 這種類型的超新星由於爆炸的白矮星通過吸積的機制使質量幾乎一致,因此產生一致的峰值光度。因為超新星的視星等隨著距離而改變,這種穩定的最大光度使它們的爆發可以做為標準燭光,用來測量宿主星系的距離。 在2015年5月,NASA報告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新發現一顆Ia超新星,KSN 2011b,爆炸的完整過程:爆炸前、爆炸中和爆炸後。前超新星時段的詳細資訊可能可以讓科學家對暗能量有更好的瞭解。.

新!!: SN 2005df和Ia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J2000.0

J2000.0是在天文学上使用的曆元,前缀「J」代表这是一个儒略纪元法,而不是一个贝塞耳纪元。 它指的是儒略日期TT时2451545.0,或是TT时2000年1月1日12時,即相对于TAI的2000年1月1日,11:59:27.816或UTC时间2000年1月1日11:58:55.816。 因恒星赤经和赤纬会因岁差(與恒星的自行)改变,所以天文学家们经常指定某一特定的纪元作参考点。早期採用的纪元标准是B1950.0纪元。 在J2000时刻的天赤道與二分点用来定义天球参考坐标系,该参考坐标系也可写作J2000坐标或简单记为J2000,但更合适的,应该如下使用国际天球参考系統(ICRS)。.

新!!: SN 2005df和J2000.0 · 查看更多 »

NGC 1559

NGC 1559是一個位於网罟座的棒旋星系。該星系同時也是西佛星系。雖然NGC 1559起初被認為是劍魚座星系團的成員星系,稍後的觀測結果卻顯示它並不屬於任一星系團或星系群,甚至沒有臨近伴星系存在。NGC 1559有巨大的螺旋臂結構,以及高恆星形成率。該星系有一個接近東西走向,在天球上橫跨40角秒的小型棒狀結構。它的棒狀結構與盤面是極為強烈的無線電波發射源。 2005年,天文學家在NGC 1559內發現Ia超新星SN 2005df。該星系內還曾經發現2顆超新星SN 1984J和SN 1986L。而這三顆超新星都是由澳大利亞業餘天文學家發現。.

新!!: SN 2005df和NGC 1559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SN2005df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