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FROM ME TO YOU

指数 FROM ME TO YOU

FROM ME TO YOU」是日本唱作女歌手YUI,於2006年2月22日所推出的第一張大碟。由Sony Music Records發行。.

10 关系: CAN'T BUY MY LOVE錄音室專輯Feel my soulLIFE (YUI單曲)Sony Music RecordsTOKYO (YUI單曲)Tomorrow's wayYUI日本日本流行音樂

CAN'T BUY MY LOVE

CAN'T BUY MY LOVE」是日本唱作女歌手YUI,於2007年4月4日所推出的第二張大碟。由Sony Music Records發行。.

新!!: FROM ME TO YOU和CAN'T BUY MY LOVE · 查看更多 »

錄音室專輯

錄音室專輯(studio album)是指在錄音室中錄製的專輯。通常不包含現場實況的錄音或混音歌曲,若是有收錄這些歌曲,也不會是專輯的主要歌曲。與現場專輯不同,在錄製錄音室專輯時,不需一次演奏完整首歌、可於錄音室中加入聲音效果、管弦樂團的伴奏,且聲音通常較為清晰。 於音樂業界中,錄音室專輯通常和現場專輯以及合輯的主題相反。錄音室專輯中收錄的多為未曾發表的原創歌曲,因此又常被稱呼為原創專輯(original album)。錄音室專輯亦為音樂專輯中銷售量最高的種類,例如在英國,銷售量超過250萬的24張專輯中,有18張是錄音室專輯。 於古典音樂中錄音室專輯與現場專輯之差異為錄音室專輯常為多次編輯的成果。尤其管弦樂團作品可為同作品之不同場景。該慣習建構完善,而當較早期的類比錄音作品被移轉至數位媒體時編輯常十分顯著。.

新!!: FROM ME TO YOU和錄音室專輯 · 查看更多 »

Feel my soul

feel my soul是日本唱作女歌手 YUI,於2005年2月23日所推出的單曲碟。.

新!!: FROM ME TO YOU和Feel my soul · 查看更多 »

LIFE (YUI單曲)

『LIFE』是日本唱作女歌手YUI,於2005年11月9日所推出的單曲碟,並是在Sony Music Records旗下的第三張單曲碟。初回版本附送印有「死神」插圖的貼紙。.

新!!: FROM ME TO YOU和LIFE (YUI單曲) · 查看更多 »

Sony Music Records

Sony Music Records(ソニー・ミュージックレコーズ)是日本索尼音樂娛樂(SME)旗下的唱片公司,1968年以「CBS/Sony」為名與SME同時成立,是SME旗下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後曾以SME旗下子公司的方式經營,2014年3月31日後改以分公司制成為SME旗下專責唱片品牌的子公司「索尼音樂品牌」(ソニー・ミュージックレーベルズ)的一部分。目前擁有Sony Records、gr8!records、MASTERSIX FOUNDATION、N46Div.、K46Div等5個唱片品牌。.

新!!: FROM ME TO YOU和Sony Music Records · 查看更多 »

TOKYO (YUI單曲)

『TOKYO』是日本唱作女歌手YUI,於2006年1月18日所推出的單曲碟,並是在Sony Music Records旗下的第四張單曲碟。.

新!!: FROM ME TO YOU和TOKYO (YUI單曲) · 查看更多 »

Tomorrow's way

『Tomorrow's way』是日本唱作女歌手YUI,於2005年6月22日所推出的單曲碟,並是在Sony Music Records旗下的第二張單曲碟。.

新!!: FROM ME TO YOU和Tomorrow's way · 查看更多 »

YUI

YUI(ユイ,),日本創作歌手、作曲人及多樂器演奏者,為Stardust Promotion經紀公司旗下女歌手,唱片公司為SONY BMG及STUDIOSEVEN Recordings,她以曲詞創作及演奏結他為主。她於日本福岡縣出生及成長,17歲時在家鄉的不同地方作現場表演,被日本索尼音樂娛樂發掘,並在數月後推出她的首張單曲,然而她的單曲只獲得溫和成功。初出道的YUI並沒有甚麼人氣,但憑著《LIFE》一曲成為動畫系列《BLEACH》的第五首片尾曲後,以及她推出《Good-bye days》才得到突破的成功,歌曲在《Oricon榜》中停留44周,標誌著她成為日本樂壇新星之一,及後她接拍電影《太陽之歌》而開始為人所熟悉。 自《From Me to You》開始,YUI的每張專輯都高踞流行榜榜首,並由2007年開始便至少有一首單曲成為冠軍單曲,包括2008年中至2011年末的五連勝紀錄。出道初期的YUI與歌手伊藤由奈、木村KAELA及絢香被《日經娛樂》雜誌封為「日本樂壇新生代四天--」。她在日本及鄰近地區都很受歡迎,得到《COUNT DOWN TV》的「最親愛的女藝人」及《MUSIC STATION》的「你最想跟她結婚的藝人」投票選舉,還有香港電台的「最受歡迎日本藝人」。YUI曾經在2008年8月宣布暫別樂壇,並在2009年3月宣布復出。其後在2012年11月再度宣布暫別樂壇。2013年,YUI與其他音樂人組成樂隊FLOWER FLOWER在日本各地演出,她在這次復出後以金色短髮的新形象示人。2015年4月17日,YUI在FLOWER FLOWER官方網站日誌上宣佈與圈外人結婚並已懷孕的消息,同年8月宣佈誕下一對雙胞胎兒子。2017年8月與丈夫離婚,結束為期兩年半的短暫婚姻。 在音樂風格上,伊藤由奈及絢香相對擅長演唱高音域節奏藍調及靈魂樂,而YUI則代表流行民謠及搖滾樂的創作歌手。.

新!!: FROM ME TO YOU和YUI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FROM ME TO YOU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流行音樂

日本流行音樂在廣義上,可包括昭和初期受當時西方流行音樂影響而出現的歌謠曲,甚至是起源於明治時代的演歌;狹義上則指1980年代末期誕生的「J-pop」概念(或稱JPOP)。「J-pop」名稱起源於1988年開播的日本音樂電台J-WAVE,是當時為定義日本出產的流行音樂而創造出來的和製英語用詞,來自英語「Japanese pop」的縮寫;其後在日本被廣泛地用來指受西方影響的現代音樂流派,主要包括大眾流行、R&B、靈魂樂、搖滾樂、舞曲、嘻哈、流行電音等。 截至2011年,日本擁有世界最大的實體音樂市場,年產值達到約31億美元(僅計算單曲、專輯與音樂錄影帶銷量),佔世界市場之30%,為世界第一大實體音樂市場,其次為美國(18%)、德國(11%)、英國(8%)和法國(7%),而包括數位販售在內的唱片市場年產總值也達到41億美元,佔世界市場之25%,排名第二。世界前五大音樂市場依序為美國(26%)、日本(25%)、德國(9%)、英國(9%)和法國(6%)。憑藉日本發展成熟的文化產業,現今的J-pop與韓國流行音樂、華語流行音樂並列為在亞洲具有指標性的流行音樂類別,是構成當今日本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亦是推動其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新!!: FROM ME TO YOU和日本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From Me to You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