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崇光百貨

指数 香港崇光百貨

崇光香港百貨有限公司(英文:SOG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間百貨公司,原屬日本崇光百貨,現時則由利福國際()持有。.

51 关系: 劉鑾鴻劉鑾雄名店城如心廣場尖東站尖沙咀尖沙咀站崇光百貨希慎廣場三菱电机平方英尺利福國際周大福集團出租車光害破產私人公司美食廣場百貨公司銅鑼灣銅鑼灣廣場銅鑼灣站荃灣荃灣綫華人置業颱風韋森特 (2012年)西鐵綫香港香港大廈香港小巴香港島香港崇光百貨香港巴士香港交易所香港地鐵香港喜來登酒店香港電車超級市場軒尼詩道轉蛋鄭家純 (香港企業家)鄭裕彤金百利商場英语東角中心東角道港島綫港鐵新世界發展日圓...日本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劉鑾鴻

劉鑾鴻(英文:Thomas Lau Luen-hung,),俗稱「細劉」,籍貫廣東潮州潮安县,香港出生,利福國際()董事總經理,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的胞弟,少东家刘鸣炜的叔叔。.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劉鑾鴻 · 查看更多 »

劉鑾雄

劉鑾雄(Joseph Lau Luen-hung,1951年7月21日-),別稱「大劉」,籍贯广东潮州,香港企业家,华人置业公司前任董事会主席和行政總裁。 他的亲生胞弟刘銮鸿也是香港超级巨富,所以通常称呼他为「大刘」,他弟则称为「细刘」。 2014年,劉鑾雄與羅傑承涉及澳門一宗洗黑錢案,被澳門初級法院判監5年3個月,其後多次上訴亦失敗,但二人一直沒有前往澳門服刑,由於香港和澳門沒有引渡協議,只要他們不入境澳門,便不用服刑。.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劉鑾雄 · 查看更多 »

名店城

名店城(英文:The Palace Mall)是香港一座已拆卸大型地下商場,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2號,由新世界發展發展,於1997年落成,樓高兩層,面積141,439平方英尺,並且包括一個室外大型花園──梳士巴利花園。名店城入口採用波浪形的玻璃天幕,也是香港第一個建設於地下的大型商場;設有250私家車位停車場,連接相鄰的新世界中心停車場。2012年7月31日,新世界發展宣佈崇光百貨尖沙咀分店於2014年2月12日結業後,就永久關閉名店城範圍及將其拆卸。.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名店城 · 查看更多 »

如心廣場

如心廣場(Nina Tower)是香港新界的最高建築,位於荃灣西部的楊屋道8號,由兩座分別為89層和42層高的商業建築物組成,高座高318.8米,低座高163.7米。高座的其中30層為甲級寫字樓,其餘樓層及低座全棟皆經營酒店服務,名為如心海景酒店暨會議中心,定位四至五星級酒店。如心廣場89樓天台更放置了龔如心於2005年4月16日慶祝平頂儀式而留下的手印石模,象徵龔如心眺望尖東華懋廣場及九龍大部分地區。亦由2009年12月28日起,如心廣場為華懋集團總部的所在地。。.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如心廣場 · 查看更多 »

尖東站

尖東站(East Tsim Sha Tsui Station)是港鐵西鐵綫的一個中途站,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中間道兒童遊樂場地底,鄰近尖沙咀東部,2004年10月24日啟用,由金門建築及西松建設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尖東站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沙咀站,供乘客轉乘荃灣綫;但由於該系統為非收費區,乘客不能以一張單程車票在此站轉乘;若以八達通轉乘需要先出閘、後入閘。位於半島中心的港鐵特惠站於2008年12月起,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初時只適用於尖沙咀站)。.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尖東站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尖沙咀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站

尖沙咀站(Tsim Sha Tsui Station)為港鐵荃灣綫在九龍的車站,也是荃灣綫穿越維多利亞港至香港島前最後一個車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嘴彌敦道地底,於1979年12月16日啟用,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株式會社。 尖沙咀站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東站,供乘客轉乘西鐵綫;但由於該系統為非收費區,乘客不能以一張單程車票在此站轉乘;若以八達通轉乘需要先出閘、後入閘。位於半島中心和海港城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尖沙咀站 · 查看更多 »

崇光百貨

崇光百貨(Sogo;,源自其創辦人姓氏「十合」),是一家日本的大型連鎖百貨公司,目前由7&I控股旗下的株式會社崇光·西武經營。其分店擴及亞洲各地,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與當地企業合作。.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崇光百貨 · 查看更多 »

希慎廣場

希慎廣場(英文:Hysan Place)位於香港島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原址前身是興利中心和香港公開大學。由希慎興業投資不多於25億港元發展,由金門建築首席設計師松軒一郎負責興建。商場以利希慎名字命名,於2012年8月10日下午1時30分開幕後,成為希慎興業旗下最大型的商場及灣仔區由單一業主持有的第2大商場,也是希慎興業利園山利園商場建築群之一。.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希慎廣場 · 查看更多 »

三菱电机

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是日本第三大综合电机生產商,為三菱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光电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余四家分别为夏普、京瓷、BP和壳牌)。.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三菱电机 · 查看更多 »

平方英尺

平方英尺是使用於英國(聯合王國)、其(前)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的面積單位。美國等國家也使用它。 在香港,「平方英尺」通常約定俗成地簡寫作「平方呎」,並經常用於計算樓面面積。.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平方英尺 · 查看更多 »

利福國際

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Lifestyle International Holdings,簡稱利福國際)是一間香港上市的企業,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主席為劉鑾鴻。利福國際的主要業務是崇光百貨和透過附屬利福中國(持有上海、蘇州、大連久光百貨和上海閘北區312街坊33丘約34.8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及石家莊北國人百集團29.4%股權投資 利福國際2013年10月29日公佈,由周大福企業全資持有的Go Create Limited配售其1.15億股公司股份,,每股配售價為16.39元,套現約18.85億元,配售股份佔現有已發行股本約6.97%,股份將配售予劉鑾鴻全資持有的Dynamic Castle Limited及獨立第三方,配售股份當中6,900萬股配售予由劉鑾鴻全資持有的Dynamic Castle Limited,餘下的4600萬股則已配售予獨立第三方。緊接配售完成後,周大福一方的直接股權將由原來的1.15億股減少至零股,劉鑾鴻所持股份,未計其間接持有 的Real Reward Limited股份,將由逾2.58億增至逾3.27億股,股權由15.65%,增至19.84%。 2014年10月20日利福國際公布,大股東Real Reward計劃以每股14.75元,向中東主權基金卡塔爾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持有的Bellshill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出售3.24億股利福國際股份,相當於19.9%權益,合共47.83億元 2014年12月22日利福國際大股東劉氏家族與周大福合組的Real Reward將其持有的32.27%利福股權,透過四份買賣協議向大股東劉氏家族基金信託、劉鑾鴻、周大福及Qatar Holding全數沽售,完成後劉氏家族集團於利福的持股量將增至50%,至於周大福的持股量則只有1股,整項交易涉資逾76億元。完成交易後,劉氏家族基金信託於利福的持股量將由原來的7.06%增至33.14%,代價61.625億元,劉鑾鴻的持股量則由4.05%增至7.36%,代價7.946億元,計及劉鑾鴻所持有的公司Dynamic Castle,劉氏家族集團於利福的持股量增至50%,至於Qatar Holding的持股量亦由原來的19.9%增至22.78%,代價6.79億元。 2016年6月30日利福國際(1212)以實物分派形式分拆其附屬利福中國於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完成分拆後,利福將續專注本地「SOGO」百貨業務,利福中國完全脫離利福,並集中內地「久光」百貨業務,包括上海、蘇州和大連百貨店及兩項內地投資,分別位於上海並正興建的商用物業及「石家莊北國人百集團」股權投資。 2016年11月23日利福國際(1212)以73.88億元投得新九龍內地段第6557號的用地,地盤面積約為152,407平方呎,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658,402平方呎及1,097,325平方呎,,每呎樓面地價6,733元。。 2018年3月20日卡塔爾投資局以每股12元,較停牌前報12.48元折讓約3.85%,配售利福國際約3.711億股或23%股權,套現44.53億元,劉鑾鴻承諾認購當中的2.8億股,涉資33.6億元;餘下約9112.3萬股配售予第三方投資者,劉鑾鴻並承諾認購未售出的股份,根據中期業績報告,劉鑾鴻持有5.4億股利福,若承接了2.8億股,他個人將持有利福8.2億股,相當於51.17%股權。 2018年3月20日卡塔爾投資局以每股2.03元,較停牌前報2.13元折讓約4.69%,悉售利福中國約3.711億股或23%股權,套現7.53億元,劉鑾鴻承諾認購當中的1.86億股,涉資3.77億元;餘下約1.85億股將配售予第三方,劉鑾鴻亦承諾認購未售出的股份。.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利福國際 · 查看更多 »

周大福集團

周大福集團是香港商人鄭裕彤家族擁有的商業集團,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新世界發展()、周大福珠寶集團()和新世界百貨中國()。.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周大福集團 · 查看更多 »

出租車

出租車(Taxi),港澳粵通稱「--」,上海習慣叫做「差頭」,是一種基于即时租賃的陸地公共交通服务,按里程表收費。 出租車載客量不多,一般只有3至5個座位。搭乘出租车除了揚手招呼外,還可以透過電話、網絡、手機應用程式預約。.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出租車 · 查看更多 »

光害

光害,或称光污染(light pollution),是人類過度使用照明系統而產生的問題。最顯而易見的影响是城市夜空裡的星星被眾多大廈的燈光所覆蓋而消失了。這使得觀察宇宙的研究受到影響,而且亦破壞了生態平衡。自1980年代初以來,全球黑暗天空運動開展,這個運動的目的正是為了鼓勵人們減少使用照明系統以減少光污染的問題。 光害是工業發展的副產品,主要是來自家居照明、廣告、商業產品、辦公大樓、工廠、街燈及露天大型運動場。而受光害影響的國家主要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各國及日本。值得注意的是,小量的光害亦會製造頗嚴重的問題。 最近私人宇宙航行開始出現,使得在以宇宙為基地的軌道廣告板在可見的將來會成為可行的事,而這亦可能是新的光害源頭。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2005年5月通過了禁止在地球軌道進行顯眼的廣告的法例。但是其他國家仍未就此展開相應的工作。.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光害 · 查看更多 »

破產

(),是一種宣告債務人无力偿付债务及其後的一--還款予债权人過程的法律程序。.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破產 · 查看更多 »

私人公司

私人公司(Privately held company),又稱私營企業、封閉公司(close corporation),是指非政府組織,有時更指非上市公司。私人公司的體制大多為有限公司,但亦有屬股份有限公司者。 私人公司的股東及董事會成員,都是自然人或其他私人法人。私人公司的組織架構比較簡單,如中小企業,不過也有些私人公司是大集團的子公司或母公司,它們的公司治理及透明度,不必向外公報,除非是指定業務的私人公司,如私營銀行、證券公司、慈善團體等。.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私人公司 · 查看更多 »

美食廣場

美食廣場,又稱為熟食中心,是在一個建築範圍或區域空間內,由多家綜合的餐飲、食品業種店所集合構成,提供消費者多元組合性餐飲服務的開放空間,一般附屬於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各商店經由與開發商的合作經營契約,或各業種店間的共同協約,以規範各業種店的經營權,並管制公共設施使用的權利義務,有效達成整體複合性經營運作的商業型態資料來源:顏世禮/台灣地區美食廣場(美食街)業態分析/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第四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1999年4月15日。.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美食廣場 · 查看更多 »

百貨公司

貨公司(亦稱為百貨或百貨店)是一種售賣多種貨品的大型零售商店,它的產品分門別類,英文稱為Department store。 不同於超級市場的混雜,百貨公司通常會售賣較昂貴和大型的商品,內部會將簽約專賣店遷入,這與商家更廣泛的商場類似,但都有經過合作進行分門別類的集中管理和調配,例如高檔傢具、名牌電器等品牌專櫃,亦會售賣流行服裝、化妝品、進口玩具、廚具及運動用品等,一般不會有生鮮食品,通常是設置美食街、或是自設超市等的方式來提供飲食。有些百貨公司的收銀處設置得較為分散,甚至不同商家各自為政,另一些則會像超級市場一樣集中在出入口,由單一的櫃台結帳。.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百貨公司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廣場

銅鑼灣廣場(Causeway Bay Plaza)是由商場及寫字樓組成的建築,位於香港香港島銅鑼灣軒尼詩道489號,分為兩期發展。原址前身為紐約戲院,由麗新集團於1989年至1992年興建。 銅鑼灣廣場1期於1989年落成,樓高25層,地庫4層為港鐵銅鑼灣站西大堂及機房,地面設港鐵銅鑼灣站B及C出口及緊急出口,並有行人天橋過對面馬路。毗鄰香港電車波斯富街車站。銅鑼灣廣場2期位於駱克道463-483號,於1992年落成,樓高24層,命名為力寶商業大廈,設有室內停車場。 2013年11月,銅鑼灣廣場2期地下G03號地舖剛由連鎖運動品牌馬拉松承租,面積948方呎,呎租約200餘元,月租約20餘萬元。.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銅鑼灣廣場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站

銅鑼灣站(Causeway Bay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位於灣仔區東角軒尼詩道及記利佐治街地底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東面大堂承建商是Marples Ridgway,西面大堂由青木建設負責興建,行車隧道由熊谷組負責興建。該站亦是最接近香港海底隧道和香港仔隧道的鐵路車站。 本站所在地實際位於東角而非銅鑼灣,傳統上的銅鑼灣是指鄰近維多利亞公園和天后站一帶地區,但正和香港很多地區一樣,都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對於很多遊客甚至香港人而言,現時已經很少人提起東角此地名(位處官涌的佐敦站和位處大角嘴的奧運站一帶也有類似「站名取代地名」的情況)。.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銅鑼灣站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荃灣綫 · 查看更多 »

華人置業

華人置業集團(簡稱華人置業、華置,)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香港地產公司,由1922年成立。主要業務是物業投資及發展、經紀服務、證券投資及放債。 1989年遷冊百慕達。现任董事會主席為劉鳴煒。 當時創辦人馮平山、李冠春等有關人士。.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華人置業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森特 (2012年)

颱風韋森特(Typhoon Vicente,國際編號:12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森特」一名乃由美國提供,為查摩洛族的男性名稱之一。韋森特進入南海後受鞍形氣壓場影響而停留15小時,然後採取比所有官方氣象部門的預測都更偏北的路徑移動,更發展出「熱塔」現象導致爆發性增強;最終韋森特以巔峰強度正面吹襲珠江口,成為港澳地區繼1999年颱風約克後最矚目的風災,它令香港天文台發出接近13年以來的首個十號颶風信號,亦令澳門氣象局懸掛同樣是接近13年以來首次的九號風球。 「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除名,並通過由「蘭恩」取代;但除名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這是繼翰文、庫都、欣欣、婷婷、彩蝶之後,第6個「純技術性」,純粹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除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颱風韋森特 (2012年)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廈

香港大廈(Hong Kong Mansion),是香港島灣仔區內的一幢商住大樓,位於銅鑼灣香港崇光百貨毗鄰。臨街一層是商店,樓上是住宅,由霍英東和鄭裕彤當年合作地產開發建成。.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大廈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崇光百貨

崇光香港百貨有限公司(英文:SOG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間百貨公司,原屬日本崇光百貨,現時則由利福國際()持有。.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崇光百貨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縮寫:HKEx;),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英國倫敦均有营运交易所,旗下成员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还包括基本金属市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现任董事会主席为查史美倫,行政总裁为李小加。.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鐵

香港地鐵(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經是香港兩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兩鐵合併中,和九廣鐵路合併成港鐵。自1979年開通至2007年兩鐵合併期間,香港地鐵是由地鐵有限公司(現稱港鐵公司)營運的鐵路系統網絡,有7條路線,全長91.0公里香港年報2006 - ,共53個車站,其中14個為轉車站。.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地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喜來登酒店

香港喜來登酒店(英文全名:Sheraton Hong Kong Hotel & Towers),屬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管理的酒店,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20號,樓高12層,共提供782間房間。酒店於1974年開幕。附近是九龍半島最高級的購物、博物館、文娛中心、飲食及遊客區。酒店於1980年代中及90年代曾進行翻新。 2000年代初期,香港喜來登酒店物業之部分客房曾撥以希爾頓酒店品牌經營。唯及後希爾頓酒店結束對此物業之管理,原有客房也再度撥歸喜來登酒店。.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喜來登酒店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僅次香港纜車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與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一起合資的公司威立雅交通-巴黎大眾運輸亞洲有限公司(RATP Dev Transdev Asia )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香港電車 · 查看更多 »

超級市場

超級市場(簡稱超市,有地方也稱量販、自選商場),一種大型的零售業商店,通常是連鎖式經營的。超級市場售賣很多不同種類物品的商店。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有些超級市場更會售賣時裝。 超級市場以現代化的方式經營,力求有效率的物流,達至薄利多銷。它有大量的不同品牌、價格、種類的貨品,貨品有序地排列,以方便顧客可以在同一所店舖購買所有所需,用貪方便的心理留著客人。顧客選好貨品後,到櫃台排隊付款,減低僱員的需求,節省成本。超級市場通常有小手推車ugh I這類工具以便顧客拿,有些超級市場甚至有送貨服務。.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超級市場 · 查看更多 »

軒尼詩道

軒尼詩道(Hennessy Road,又譯軒尼斯道)是香港的主要道路之一,連接香港島西面的灣仔與東面的銅鑼灣。路線大致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西接金鐘道,由軍器廠街交界起;東至渣甸街交界為止,連接怡和街,並與駱克道、謝斐道和告士打道的方向大致平行。這條道路的名稱,是以前香港總督軒尼詩命名,長約1860米。 軒尼詩道東段位於銅鑼灣中心區,可算是全香港最高人流的道路之一。因此汽車、巴士、電車與行人爭路的情況時常發生。 軒尼詩道東段由英皇集團中心至崇光百貨、西段由電訊盈科駱克機樓至警察總部有來回雙向電車路。為改善香港仔隧道往銅鑼灣、北角和九龍(東)方向擠塞情況,政府從2000年到2003年4月推行軒尼詩道巴士線試驗計劃。 2009年由張學友,湯唯主演的香港電影《月滿軒尼詩》即是以軒尼詩道為主題的愛情電影。.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軒尼詩道 · 查看更多 »

轉蛋

轉蛋或稱扭蛋(ガシャポン,GASHAPON,或GACHAPON),是對於被包裝起來,(通常但不是全部都會)放入裡販售的玩具等物品的形式。此一概念最早源自美國,約於1920年起開始。剛開始是放在雜貨舖門口,給小朋友投著好玩的,裡面多是口香糖、零食,或是一些小玩具,外面並沒有塑膠蛋殼包裝。後來這種販賣方式傳到日本,遂在日本發揚光大,成了世界上扭蛋最大的供應商。一個轉蛋的典型內容是一個可以打開成兩半的塑膠蛋殼,在裡面裝有玩具和說明書。 轉蛋玩具通常是根據一些流行於日本漫畫、電玩、動畫裡面的角色而製成。轉蛋會放在一台轉蛋機裡面,將錢投入機器中後,用手去旋轉開關,一個轉蛋就會掉下來。大部分轉蛋會出成一個系列,每個系列通常會有6到十幾種玩具不等。當你去旋轉轉蛋機時,你無法決定掉下來的玩具是否是那個系列中你最想要的,而這也是許多人覺得玩轉蛋的樂趣之一(亦是許多人掉入深淵的開端)。有些人會想要收集整套系列的玩具,但由於常常會轉到重複的轉蛋,轉到缺少的最後一顆轉蛋並不容易,因此整套齊全的轉蛋如果出賣的話,可以賣到比原價更高的價格。由於轉蛋的汰換速度很快,有些收集轉蛋的玩家會先將轉蛋保留幾年之後再賣出,通常也會賣到更高的價格。 轉蛋說明書上通常會有整套玩具系列的圖片,以及注意事項、版權聲明或廣告等等。有些代理公司會用一些遊戲裡面比較珍貴的東西來吸引大家去買點卡去轉蛋。.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轉蛋 · 查看更多 »

鄭家純 (香港企業家)

#重定向 鄭家純 (企業家).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鄭家純 (香港企業家) · 查看更多 »

鄭裕彤

鄭裕彤,DPMS,LLD(Hon),DBA(Hon),DSSc(Hon)(Cheng Yu-tung,)。人稱彤叔、鯊膽彤,在廣東順德倫教出生,香港商人,新世界發展第二任董事會主席兼創辦人之一,以及周大福珠寶金行創辦人周至元女婿。福布斯雜誌公布他是2016年香港第三大富豪。.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鄭裕彤 · 查看更多 »

金百利商場

金百利商場(簡稱金百利)(英語:Island Beverley Shopping Centre)是香港一個購物商場,位於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東角道交界,毗鄰銅鑼灣崇光百貨。商場樓高4層,於1984年12月開幕時沿用大廈名稱金堡中心,初期租戶售賣較大眾化服飾為主,到1996年正式改名為金百利,引入多間自家設計的特色小店。1997年7月,香港崇光百貨打通隔鄰金百利商場地庫,連接至東角中心崇光地庫,開設超級市場Supermart(現稱「Freshmart」)。 現時商場有160間店鋪,以年輕女性的商品為主,也有一些本地設計師的作品在此發售。不過近年零售氣氛持續向下,加上消費模式改變,2015年商場3樓33個舖位中,只有15個舖位有租客,超過一半空置。 SOGO Access to Island Beverley 2018.jpg|香港崇光百貨打通隔鄰金百利商場地庫 Island Beverley Shopping Centre Upper Ground Floor (brighter).jpg|商場UG層 HK Causeway Bay Island Beverley Shopping Centre East Point Road.JPG|商場地下 Island Centre Level 3 shops 2017.jpg|商場3樓有不少舖位空置 Island Centre Level 4 void 2017.jpg|商場4樓中庭.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金百利商場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東角中心

東角中心(East Point Centre)是香港的一幢商場及寫字樓大廈,位於香港銅鑼灣軒尼詩道555號,樓高22層,由日本發展商大成建設都市開發部發展,建築師為關吳黃建築師事務所。項目在1980年代招租時已委託仲量行作租務代理,第一期於1985年5月開幕,第二期於1993年開幕。商場部份為銅鑼灣崇光百貨的所在地。寫字樓為名醫集中地,總共有50位西醫及9位牙醫在這裡診症。其他租戶包括SONY零售陳列室及高級餐飲商戶。.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東角中心 · 查看更多 »

東角道

東角道(East Point Road)是香港島灣仔區的一條商業街道,在香港假日更加是一條步行街。銅鑼灣東角道鄰近:.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東角道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新世界發展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俗稱新世界集團,香港股份代號:00017)於1970年由鄭裕彤博士、何善衡、楊志雲等創立,並於1972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後逐步發展成為植根香港的大型發展商,現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集團的業務包括物業、酒店營運、基建服務及百貨等。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內地積極參與多種業務,成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者之一。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團資產總值合共4,371億港元。集團於中國內地的現時投資逾165億美元,遍佈4個直轄市及19個省份。.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新世界發展 · 查看更多 »

日圓

日圓(,日語羅馬字:Yen),亦简作日元,全称为日本圓,货幣符號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217的货币代码為JPY,是日本的官方货币。其發行製造機構為日本銀行,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日圓在儲備貨幣的国际构成比例仅次于美元、歐元,列第3位。.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日圓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香港崇光百貨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Freshmart崇光香港百貨有限公司香港崇光香港崇光百货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