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B-18轟炸機

指数 B-18轟炸機

道格拉斯B-18「大刀」式轟炸機(Douglas B-18 Bolo)是一款於1930年代中期由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按DC-2為藍本改良開發的轟炸機,整體性能並無出眾之處,但她仍然取代了B-10轟炸機作為美軍主要戰術轟炸機運用。但有相當多數量的B-18在1941年12月遭炸毀,剩餘的B-18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務於美國陸軍航空軍及加拿大皇家空軍,用於海上戰鬥巡邏的轟炸機,並在1942年擊沉過U型潜艇。.

15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皇家空軍巴西B-10轟炸機B-17轟炸機B-23轟炸機第二次世界大战經濟大蕭條美國陸軍航空軍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道格拉斯DC-2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轰炸机雷达U型潜艇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B-18轟炸機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皇家空軍

加拿大皇家空军(英文:Royal Canadian Air Force,RCAF;法文:Aviation Royale Canadienne),前称加拿大空军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是现加拿大軍隊(Canadian Armed Forces)三军之一,受命于空军参谋长Michael Hood中将。皇家加拿大空軍有正规军14,500人和预备役2,600人,并有2,500名平民支持。.

新!!: B-18轟炸機和加拿大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B-18轟炸機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B-10轟炸機

丁B-10轟炸機是世界第一種全金属单翼轟炸機,在當時是一種創新的設計,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採用,於1934年首次服役。除了服役的B-10之外,使用同型機身更換不同發動機的機型尚有B-12, B-13, B-14, A-15和O-45等;所有系列總加起來共生產了348架,主要使用者為美國陸軍航空隊(166架)與荷蘭(121架)。.

新!!: B-18轟炸機和B-10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B-17轟炸機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B-17 flying fortress)是美國波音在1930年代為美國陸軍航空軍所發展的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當時參與競爭此200架新型轟炸機合約的還有道格拉斯和格倫·L·馬丁兩家公司。在三家競爭者之中,波音設計的機型不但性能突出且更加的符合美國陸軍航空軍之期望。然而,由於B-17的原型機在一次試飛時墜毀,波音最終並沒有得到該筆合約。不過由於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因此仍舊訂購了13架B-17型轟炸機作為後續評估使用,也自此揭開B-17轟炸機輝煌的戰爭歲月。自1938年第一架B-17出廠之後,B-17轟炸機在二戰前後歷經多次改良,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空中戰場與局勢。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期間,駐在英國的美國第八航空隊及部屬於義大利的第十五航空隊,協同英國轟炸司令部的轟炸機隊,對西歐地區的城市、工廠與戰區進行日夜不停歇之空中攻擊,為之後的大君主作戰進行鋪路。除歐陸戰場之外,少數的B-17亦飛翔於太平洋戰場之上,擔任部分對日本船隻及機場的轟炸任務。 美國陸軍航空軍(USAAC)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即认为战略轟炸機是強而有力的戰略性武器。認為一種長程、高空、裝備大量自衛性武裝的轟炸機不但能有效的自我防衛,並有能力在戰場上承受損害後仍能返回其出發的母機場。而戰時B-17的表現—諸如在彈痕累累、機翼與尾翼大部分皆已損毀的嚴重傷害下,仍能以一具發動機飛返機場等種種英勇事蹟,给参战各方留下了深刻印象。B-17堅實的機體結構,跟廣泛流傳的戰場倖存故事,使他成為了當時戰略轟炸機的象徵。相較於當時盟軍的其他機種而言,B-17確實是一款极为有效的轟炸武器。不但能飛得更高,更在战争中中投下了比任何美軍機種都多的炸彈。總計在整個戰爭之中,B-17機群一共在歐陸丟下了640,000噸的彈藥,超過所有美軍轟炸機投擲量的40%。 截至2011年9月,仍有13架B-17仍保持適航的狀態。另外為數不少的機體仍保存,或靜態展示於博物館之中。.

新!!: B-18轟炸機和B-17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B-23轟炸機

B-23轟炸機(Douglas B-23 Dragon)是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由B-18轟炸機基礎改良的雙引擎戰術轟炸機.

新!!: B-18轟炸機和B-23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B-18轟炸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經濟大蕭條

#重定向 大萧条.

新!!: B-18轟炸機和經濟大蕭條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縮寫為USAAF),美國空軍的前身。1941年由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 USAAC)改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航空部隊。在1944年的全盛時期,擁有編制240萬員、近8萬架飛機及783個永久基地。 1941年,原陸軍航空軍司令兼陸軍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任陸軍航空軍首任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s)。在1942年3月9日的軍事改組中,陸軍航空部隊、陸軍地面部隊、陸軍後勤部隊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任改組後陸軍航空軍司令(Commanding General, Army Air Forces)。1944年,阿諾德晉五星上將。1946年,卡爾·史帕茲繼任為陸軍航空軍司令。 二次大戰後,陸軍航空軍開始復員,規模大幅縮減。1947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為與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對等的獨立軍種,由空軍部、空軍參謀部和作戰單位組成。史帕茲為首任空軍參謀長。.

新!!: B-18轟炸機和美國陸軍航空軍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

白朗寧M1919(M1919 Browning machine gun),俗稱(Browning Machine Gun,30 Cal),是由約翰·白朗寧在一戰後設計的機槍,主要是把水冷式M1917改為風冷式,採用.30-06 Springfield 步槍彈藥,被美國等多個國家用於中型機槍、同軸武器及航空機槍等用途。此機槍在二戰及朝鮮戰爭中被廣泛使用,當時已推出至M1919A4,同時美國人也把M1919A4加上兩腳架、提把和槍托變成M1919A6輕機槍,但和其他機槍相比仍然顯得笨重,因為槍身不計彈鏈已重達14.7公斤,故在1950年代後期被M60通用機槍取代。在部分北約成員國及其他國家中則服役至六、七十年代,甚至在某程度上仍在使用。.

新!!: B-18轟炸機和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DC-2

道格拉斯DC-2是以全金屬機身,為一架14人座雙發動機螺旋槳客機。DC-2係為12人座的DC-1延長機身後之延伸型。它的直接競爭對手是波音247。1936年道格拉斯公司製造了更大更成功的飛機,為30人座的DC-3。 1920年代以木材為材料的半硬殼設計使得飛機的結構具備更高的強度與載重,在同一個時期各種流線型降低阻力的設計和發動機出力的提升,使得民用航空公司期望以較低或者是相同的成本,取得載重量更高,飛行速度更快的機種。這個趨勢促使飛機公司增加金屬在使用材料的比例上。 道格拉斯公司在設計出全金屬結構的DC-1之後,將機身延長,加入兩個座位,同時引用當時最新的空氣動力與航空發動機設計的成果,這個結合的成品就是DC-2客機。 第一架DC-2於1934年5月11日進行試飛,成為道格拉斯公司首架商業化的機種。DC-2能夠搭載與福特Trimotor相同的乘客數目,以更高的平均速度飛行泛洲及西方航空自紐約到洛杉磯之間18小時的航線。優異的性能讓DC-2很快受到美國航空公司的青睞。 1934年荷兰皇家航空一架DC-2參加由倫敦到墨爾本,距離11300英里的MacRobertson獎盃競賽,在機上裝滿郵件與3位乘客的重量下取得第二名的成績,這個表現讓DC-2順利打開歐洲的市場,成為非常熱門的機種。.

新!!: B-18轟炸機和道格拉斯DC-2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Douglas Aircraft Company)由唐纳德·威尔士·道格拉斯于1921年7月创建。1924年第一次环球飞行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的飞机完成。 其最著名的飞机为DC-3型运输机,这种飞机也被认为是飞行史上最重要的运输机。道格拉斯为美国特别是美国海军制造了大量的飞机。.

新!!: B-18轟炸機和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 · 查看更多 »

轰炸机

轰炸机,係一種從高空對地面、水面或水下目标投擲航空炸彈用的军用飞机。世界上第一款具备上述特征的轰炸机是1915年俄羅斯帝國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生产的伊利亚·慕罗梅茨-V型。它是一款裝備四具發動機和双翼的大型飞机,可携带522公斤的炸弹以120公里的最大时速飞行,这在当时可謂是优秀的载弹飞行能力了。.

新!!: B-18轟炸機和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B-18轟炸機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U型潜艇

U型潜艇是特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國使用的潜艇。由于德国潜艇的编号都用德文“Untersee-boot”(意思为“潜艇”,按照英文直译写法为Undersea boat,简称U-boat)的首字母U加数字命名,如U-511。为了区别于同盟国的潜艇(英语为"submarine"),在英语裡使用"U-boat"来称呼德国潜艇。中文翻译为“U型潜艇”,亦可简称为“U艇”。.

新!!: B-18轟炸機和U型潜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18B-18轰炸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