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英國2009年11月

指数 英國2009年11月

没有描述。

166 关系: 加拿大基地组织千里達及托巴哥坎布里亞郡坎特伯雷大主教塔利班夏雅雯天气太陽報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奧克蘭 (紐西蘭)威廉王子 (威爾斯)威爾斯國民議會宪法工党 (英国)平面道路交叉伊利沙伯二世伊拉克伦敦伦敦塔伯明翰強風彭德德国保守黨 (英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國防大臣國防部 (英國)國殤紀念日國會開幕大典利得稅利率和平紀念碑 (倫敦)唐寧街10號儿童军人公務員公民投票倫敦市長倫敦警察廳皇家郵政玛格丽特·撒切尔社會工作私有化移民立法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签证罷工罗马...羅恩·威廉斯独立白人白廳白皮书銀行聖公宗行人穿越道補選西敏寺警察鲍里斯·约翰逊贪污默哀郵件阿富汗阿富汗总统蘇格蘭蘇格蘭議會蘇格蘭政府赫尔曼德省自由民主党 (英国)里斯本条约艾嘉蓮苏格兰民族党英女皇英國外交部英國上議院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英國國家黨英國國防部英國軍隊英國航空英国英国下议院英国广播公司英国经济英国首相英联邦英镑英格兰英格兰银行英格蘭和威爾斯暴雨柏林圍牆恐怖组织捷克東南英格蘭杜拜权力下放格拉斯哥樞密院議長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洲联盟殖民地氣候變化水災水浸洪水澳洲本篤十六世机枪惠灵顿戴维·卡梅伦戈登·布朗战争流行音乐新西兰文德森文禮彬日本憲法法院教宗托尼·布莱尔性骚扰11月10日11月11日11月12日11月13日11月14日11月15日11月16日11月17日11月18日11月19日11月1日11月20日11月21日11月22日11月23日11月24日11月25日11月26日11月27日11月28日11月29日11月2日11月30日11月3日11月4日11月5日11月6日11月7日11月8日11月9日1970年1987年2001年2003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世纪20國集團 扩展索引 (116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基地组织

蓋達組織--(القاعدة,意为“基--地”), --;又譯凱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兰教軍事組織,為賓拉登於1988年成立,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其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目前的領袖是查瓦希里醫師。.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基地组织 · 查看更多 »

千里達及托巴哥

,香港、澳門及台灣多通称--,中国大陆一般简称其为特多,是一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委內瑞拉外海的島國。全國由兩個主要大島——千里達島與托巴哥島,以及另外21個較小島嶼組成,其中全國大部分人口均集中在千里達島之上。 位於千里達島西岸的海港城市西班牙港是千里達的首都。該城目前也是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FTAA)常設代表處總部預定地的候選名單裡,排名順位最優先的城市,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圈裡佔有頗重要的地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千里達及托巴哥 · 查看更多 »

坎布里亞郡

坎布里亞(郡)(Cumbria,IPA:/'/),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郡。以人口計算,卡萊爾市是第1大(亦是唯一一個)城市,卡萊爾是第1大鎮(Town,亦是郡治),巴羅因弗內斯是第2大鎮。 坎布里亞實際管轄6個非都市區,因為沒有包含單一管理區,無論把它看待為名譽郡還是非都市郡,其人口和面積都分別是498,800和6,768平方公里。.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坎布里亞郡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又称为坎特伯里圣座(the holy See of Canterbury),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系,為全英格蘭主教長(The Primate of All England)。他是英格蘭聖公會的領袖,坎特伯里教省的都主教,也是坎特伯里教區的教區主教。他作为使徒聖奧古斯丁的继承人的事實,令其成为普世圣公宗中的精神领袖。 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兩個主教座位坐落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里座堂。.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塔利班 · 查看更多 »

夏雅雯

哈莉特·露絲·哈曼(Harriet Ruth Harman,),漢化譯名為--,是现任英國下議院坎伯韋爾和佩卡姆議員。她曾任影子内阁和内阁多个要职,自2007年起,她擔任工黨副黨魁與影子內閣副首相,以及等職務,她于2010年布朗辞职后和2015年文立彬辞职后两次工黨领袖和反对党领袖。 她是医生约翰·哈曼和律师安娜·哈曼的女儿,毕业于约克大学。从政之前在布伦特法律中心工作,1982年她通过补选成为国会下院的议员。1992年被时任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延揽入影子内阁,先后在史密斯和托尼·布莱尔的影子内阁任、、等职。 1997年哈曼進入貝理雅的內閣,出任兼新設立的兩職。1998年她因故离开内阁,2001年回归政府负责法律和宪制事务。2007年首相布莱尔和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双双退任,哈曼成功当选为工黨副领袖,成为工党二号人物。布朗上台后,哈曼任下议院领袖、掌玺大臣,仍兼任。 2010年大选工党落败,她被新任工党领袖爱德·米利班德任命为影子副首相,先后兼任和。她也在文立彬缺席期間以影子內閣首相出席首相答問環節。2015年大选工党再败,她也在当年9月卸任工党副领袖。 同時她也是目前連續任期最長的下議院女議員。哈曼与前工会领导人杰克·德罗米结婚,后者于2004年成为工党财务长,并于2010年成为伯明翰厄丁顿选区的国会议员,他们育有两儿一女。.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夏雅雯 · 查看更多 »

天气

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徵,反映大气是冷还是热、是乾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是晴朗还是多云等等。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之下的对流层。Glossary of Meteorology.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天气 · 查看更多 »

太陽報 (英國)

英國《太陽報》(The Sun)是富商默多克擁有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一份小開型日報。《太陽報》是全英國銷量最高的報章,2004年後期該報的每日發行量達320萬份。星期日版的《太陽報》名為《周日太陽報》(The Sun On Sunday),在2011年以前為《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 太陽報銷量、知名度高,有調查指在之中,《太陽報》讀者比同集團的知識型報章《泰晤士報》高出一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太陽報 (英國) · 查看更多 »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簡稱外交大臣或外相,即Foreign Secretary),是英国内阁閣員,負責主理英國的對外事務,並且是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簡稱外交部,即Foreign Office)的首長。出任此職的人,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英國政府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的內閣排列僅次于首相及財政大臣。.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 查看更多 »

奧克蘭 (紐西蘭)

奥克兰(英语:Auckland;Tāmaki Makaurau 或 Ākarana),老華僑譯作屋崙,是新西兰的一個都會區,位於南太平洋南緯37度,為北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50万,聚居了全国约32%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波利尼西亚人最多的城市。奥卡兰被称为“帆之都”,同时也是新西兰工业和商业中心。 新西兰的首都早先設在奧克蘭,後來於1865年遷至北岛南端的惠灵顿 。現今的奧克蘭仍然為新西兰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时也是南太平洋的枢纽,旅客出入境的主要地點。在2014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奧克蘭高居全球第三位。在2015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奧克蘭則排名全球第十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奧克蘭 (紐西蘭) · 查看更多 »

威廉王子 (威爾斯)

#重定向 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威廉王子 (威爾斯) · 查看更多 »

威爾斯國民議會

威尔士国民议会(National Assembly for Wales,缩写为NAW或NAfW;威爾斯語:Cynulliad Cenedlaethol Cymru,缩写为CCC) 是由1997年威爾斯權力下放公民投票(Wales referendum 1997)後,英國國會通過《1998年威爾斯地方政府法案》(Government of Wales Act 1998)時實現。 除了英國保守黨之外,威爾斯各政黨、社會各界全部贊成權力放下,兼成立威爾斯國民議會及其行政機關。 威爾斯國民代表大會大樓被稱為Senedd。 最近2003年議會選舉選出一個由女性佔過半數的議會;是全球歷史上首次產生女性立法代表平均數目先河。: By Nicholas Watt, The Guardian, 3 May 2003. Retrieved 7 July 2006. 而接著的2006年中期補選(Blaenau Gwent/ by-election)增多一名女性議員的結果;令31位女性議員成為威爾斯議會的多數派系。.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威爾斯國民議會 · 查看更多 »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宪法 · 查看更多 »

工党 (英国)

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的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间偏左政党。.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工党 (英国) · 查看更多 »

平面道路交叉

平面道路交叉是两条道路在同一个平面上交叉的部分,俗稱路口或交叉口。按形状分为十字形、X形、T形、Y形、环形(即圓環)等。 平面道路交叉在城市道路網中很常见。交通不繁忙的情况靠道路交通標誌提醒司机和行人自行避让。交通在繁忙的情况下则多有交通号誌控制。至於圓環則无须之,但不适用于流量大或车速高的情况。 另一个道路交叉的方法是立体交叉桥。.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平面道路交叉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伊利沙伯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伦敦塔

伦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伦敦的陶尔哈姆莱茨区,与伦敦城的东边相隔着被称为“塔丘”的开放区域。伦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一部分。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樓的组合体中间;倫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的这一用途产生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鲁道夫·赫斯。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伦敦塔 · 查看更多 »

伯明翰

伯明翰(Birmingham ,本地發音:)是英國英格蘭西米德蘭茲區域西米德蘭茲郡的大型工業城市,据2013年统计数字,該城人口有1,092,330人,是英国除伦敦外最大的城市。其所在的西米德蘭茲組合都市在2011年有2,440,986人,是英國第三大建成區,其都會區在2012年有3,701,107人,是英國第二大都會區。 在中世紀的時候伯明翰只是一個中型的集鎮,18世紀成為英國中部地區啟蒙運動的發源地,加上隨後的工業革命,伯明翰的國際地位大為提高; 。現在伯明翰主要以服務業為主,是Beta級全球城市。其都會經濟體在英國也僅次于倫敦,加上此地有六所大學,伯明翰成為了倫敦以外最大的高等教育中心。.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伯明翰 · 查看更多 »

強風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強風(Strong)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6級至7級,即每小時41至62公里,相當於每小時22至33海里或每秒11至17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6級及7級的風力分別稱為「清勁」(Strong breeze)及「強勁」(Near gale)。較強風風力高一級的,是烈風,而低一級的則是清勁。 如港澳風力達強風程度,香港天文台會發出三號強風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澳門氣象局會懸掛三號風球或強烈季候風信號。.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強風 · 查看更多 »

彭德

彭德,OBE,ED(Kenneth Myer Arthur Barnett,),英國殖民地官員及漢學家,1933年加入香港政府,歷任社會福利署長、市政局主席、立法局官守議員和新界民政署長等職,1967年至1970年出任首任政府統計處處長。 Category:劍橋大學校友 Category:前香港政府官員 Category:前香港立法局議員 Category:OBE勳銜 Category:英國漢學家.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彭德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守黨 (英國)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称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俗稱托利黨(Tory Party),是英國中間偏右政黨,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按下議院所佔議席數計算,保守黨現時乃英國下院第一大黨。 保守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英国议会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世紀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保王黨」的不正式派別。以選舉的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近代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黨。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人”(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整個20世紀,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參與政府,當中有57年是執政黨。保守黨於1997年大選敗於托尼·布莱尔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在野黨的狀態。直到2010年英國大选后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党魁戴维·卡梅伦擔任首相。至2015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取得330席,超過半數,而再度單獨執政。然而,在2017年英國大選中雖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但贏得議席不過半,組成少數政府。.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保守黨 (英國)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國防大臣

#重定向 国防部长.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國防大臣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 (英國)

#重定向 英國國防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國防部 (英國) · 查看更多 »

國殤紀念日

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訂立於每年的11月11日,為一个由英聯邦国家(莫桑比克除外)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的紀念節日,又譯「和平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第一個國殤日於1919年在整個英聯邦舉行,原稱「停戰日」(Armistice Day),於1919年11月7日由英皇喬治五世創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結束。不同的地方對節日有著不同的稱呼:國殤紀念日流行於澳洲、加拿大與英國;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用於馬爾他和南非;退伍軍人日(Veterans Day)為美國人的稱呼;日本人將德文「Volkstrauertag」翻譯為國民哀悼日(国民哀悼の日),專指德國的國殤紀念日;在法國、紐西蘭以及其他英聯邦國家則稱為停戰日(Armistice Day),這也是此節日本來的名稱,為國際通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國殤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國會開幕大典

國會開幕大典(State Opening of Parliament)是英國通常在每年5月或6月,於上議院議事廳舉行的儀典。在儀典中,兩院議員會聚首一堂,恭聽君主致辭,標誌著新一屆國會會期的正式開始;至於遇著有國會大選的年份,有關儀典則會緊接在大選後的首次國會會議召開前進行。 現任英國國君伊利沙伯二世自1952年登基以來,除了在1959年及1963年因分別懷有安德魯王子及愛德華王子而未克出席外,歷年每屆的國會會期都是由她親自主持開幕。在那兩次伊利沙伯二世沒有出席的國會開幕大典中,一個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主席的上議院專員曾受託負責主持國會會期揭幕,而女皇致辭則由大法官代行。.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國會開幕大典 · 查看更多 »

利得稅

利得稅是直接稅中的入息稅。.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利得稅 · 查看更多 »

利率

利率或利息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錢所支付的代價,亦是放款人延遲其消費,借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計算。 利率是調節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資、通貨膨脹及失業率等,繼而影響經濟增長。.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利率 · 查看更多 »

和平紀念碑 (倫敦)

#重定向 戰爭紀念碑 (倫敦).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和平紀念碑 (倫敦) · 查看更多 »

唐寧街10號

唐寧街10號(),位於英國首都倫敦西敏市西敏區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亞式建築。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英國首相兼領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英國首相官邸。其設計樸實的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標記。 唐寧街10號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辦公廳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首相每天都會在唐寧街10號與閣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機要部門如國會、財政部和外務部距唐寧街10號也只有數分鐘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夠取得情報和聯繫。另外,君主所居住的白金漢宮就在附近,好讓首相定期前往白金漢宮向君主匯報政事。首相官邸內有不同的會議室和晚宴廳,首相常常在那裡接見社會各界和各國領導人。因此,唐寧街10號象徵英國政府的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權力核心之一。 現今的唐寧街10號,原本是由一所「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本身所合併而成的。「宮殿後的房子」是一所大約建於1530年左右的樓房,而最初的唐寧街10號則是一所修建於1685年的小市區宅第。在1732年,英皇乔治二世將上述的兩座房屋一併賜予罗伯特·沃波尔(即後世通稱的第一任英國首相),以表揚他的功勞。然而,沃波尔不願以個人名義接受獎賞,而代之以其官銜,即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接受,結果「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就成為了每任第一財政大臣的資產。自1732年至1735年,沃波尔委託了知名建築師威廉·肯特將兩座樓房連接在一起,這就是今日所知的唐寧街10號。 雖然唐寧街10號是君主的御賜禮物,但由於它面積狹小,長年缺乏維修,又建在沼土之上,歷史上不少的首相都不願意入住,有些首相甚至有意將之夷平。此外,由於英國首相一職至19世紀仍然未有明確的確立,因此唐寧街10號以往常常由其他官員入住,在當時不可算是真正的首相府。可是,時至今日,唐寧街10號已漸漸確立成為英國首相的象徵,在倫敦更加是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地標。前首相-zh-hans:玛格利特·撒切尔;zh-hk:戴卓爾夫人;zh-tw:柴契爾夫人;-就曾在1985年說過,唐寧街10號已經成為「全國的遺產中,最珍貴的珠寶。.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唐寧街10號 · 查看更多 »

儿童

儿童(child),是指从生命诞生之始到成年期之前的人类。但儿童时期的年龄段各有不同。而较多国家的定义与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相同,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的法律规定的年龄不到18岁的。儿童亦可指父母亲的孩子,是任何年龄段的儿子或者女儿。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说“大自然的孩子”或者“老小孩”。 儿童作为人类社会最弱势的群体,理应得到各方面的保护。这包含从法律、社会到家庭等。法律上,禁止虐待兒童成为多数国家的法律条文,禁止使用童工也被列为国际惯例。社会上,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关键。儿童的发展,即童年时期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这是人类的未来。儿童也有各自特殊的消遣与娱乐活动。从16世纪和17世纪开始,人们意识到儿童不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儿童 · 查看更多 »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军人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

公務員(Civil servant、public servant)亦可能等同公職人員,是一種職業,主要在政府機構工作,執行法定職務權限。公務體系結構通常都有共通點,包括編制有所限制、由政府以法律保障其身份、薪酬與福利。然而,並非所有在政府工作的僱員等皆屬於公務員。.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公務員 · 查看更多 »

公民投票

公民投票(referendum),簡稱公投,又稱複決、全民公決,由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全体人民投票决定某些问题,例如选择一个统治者或政府,是否与他国组成联邦或合成一个国家,决定国家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或废除等等。在公民投票中,主要是通过投票去确定某种政府形式或者某种行动的合法性,而不是去要求投票人在几个供选择的政权或者建议中去任选其一。.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倫敦市長

倫敦市長可以指:.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倫敦市長 · 查看更多 »

倫敦警察廳

倫敦警察廳(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直譯意為「首都警務機構」)--、倫敦警視廳等,倫敦警方官方網站的中文名稱則為倫敦都市警部,是英國首都大倫敦地區的警察機關,於1829年在內政大臣羅伯特·皮爾主導下成立,負責著重大的國家任務,包括配合指揮反恐、保衛英國皇室及政府高層官員和倫敦居民及遊客等。 至2010年2月月底,倫敦警察廳共有52,111名人員,包括33,258名警務人員、2,988名)、14,332名文職人員)及4,520名,使倫敦警察成為全英國規模最龐大的警察組織。 倫敦--帶領著整個組織的運作,並且對首都警察監管局負責,目前由伯納·霍根-豪出任。 倫敦警察廳的非正式英文縮寫有許多版本,包括「the Met」、「Met Pol」或「the MPS」等。在成文法中常以小寫形式寫做「metropolitan police force」或「metropolitan police」,沒有加上「service」的字樣。此外,倫敦警察廳亦時常因其原先的總部位於白廳大蘇格蘭廣場(Great Scotland Yard),而代稱為蘇格蘭場。 倫敦警察廳目前的總部大楼位於西敏市境內的新蘇格蘭場。 華文媒體或文獻經常將倫敦警察廳誤譯為「倫敦市警局」或「倫敦市警察」,然而那實際上是倫敦市(即歷史城區倫敦城)的執法部門,是一個地位與倫敦警察廳同等的獨立單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倫敦警察廳 · 查看更多 »

皇家郵政

皇家郵政(Royal Mail)是一家英國郵政公司,建立於1516年。旗下的子公司皇家郵政集團(Royal Mail Group Limited)負責送信業務Royal Mail和包裹郵遞業務Parcelforce Worldwide。一般物流系統是其子公司皇家郵政集團的子公司,負責物流相關業務。英國大街小巷的郵箱信筒裡面的信件都是由該公司郵遞的,在工作日每天都會有皇家郵政的工作人員清理這些信箱。 皇家郵政在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是公共服務公司,作為一個部或國有企業來運作。但在2011年郵政服務法案頒布之後, 皇家郵政开始私有化,其大多數股份都在2013年10月15日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同年12月23日更成為富時100指數成分,英國政府只持有30%的股份。在2015年,英国政府将其所持的股份全部抛售,使得皇家邮政彻底结束了近五个世纪的国有地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皇家郵政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撒切尔

撒切尔女男爵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LG OM PC FRS FRIC(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婚前姓(Roberts),通称戴卓爾夫人,英国政治家,1979年至1990年为英国首相,1975年至1990年为保守党领袖,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亦是20世纪英国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撒切尔曾被一位前蘇聯记者描述为“铁娘子”,而此綽號亦反映了其拒绝妥协的政治立场和领导风格。撒切尔在首相任期內的一系列政策與主張被後世稱為“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原於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从事化学研究,后於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屬下的城市法學院修读法律而成为一位大律师。,撒切尔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70年爱德华·希思组建政府时任命其为。1975年,撒切尔在1975年英国保守党党魁选举中击败希思,成为反对党领袖,亦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领衔主要政党的女性。在1979年英国大选中,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 入住唐宁街10号后的撒切尔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举措,旨在控制失业率和缓解“不满的冬天”期间英国的萧条状况。其政治哲学和经济政策强调自由化(尤其于金融领域)、灵活劳动市场、国有企业私有化及控制工会的影响力。撒切尔在任前期经济萧条持续,失业率居高不下,其支持率持续下跌,但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胜利及此后经济状况好转的局势之下其受欢迎度回升。1983年,撒切尔当选连任首相。 1987年撒切尔再次获得连任。在其第三个任期内,她推行的(通称人头税)非常不受欢迎,其对欧洲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受其他内阁成员的支持。1990年11月,在迈克尔·赫塞尔廷对其党内地位提出挑战之后,撒切尔宣布同时辞去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位。1992年她自下议院退休,后被授予终身贵族爵位,称撒切尔女男爵(封邑于林肯郡),在上议院拥有席位。2002年,在一连串轻度中风之后,撒切尔被劝告不要再参加公开演说,但仍在2004年罗纳德·里根的葬礼上致了悼词。2013年撒切尔于伦敦再次中风并逝世,终年87岁。.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玛格丽特·撒切尔 · 查看更多 »

社會工作

會工作(Social Work)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其焦點在於人類與環境的互動,目的在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能適應所在的社會環境脈絡,增強或恢復其社會功能的能量,及創造有利於達成目標的社會條件的一種專業活動,以預防或舒緩社會問題。王思斌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的活动。”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服务和社會公義,它不是一般的行善活动。 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可粗分為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直接工作係社會工作者直接對當事人(案主)提供服務時使用的工作方法,間接工作則相對地指社會工作者不直接面對當事人(案主),而以間接的方式提供服務。直接服務又可細分為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間接服務的層面較廣,包括社會工作研究、社會工作行政、社會議題倡導、社會政策與立法遊說等。 社會工作常依照案主群的特徵區分工作領域,常見有兒童、青少年、老人、婦女、身心障礙者、勞工、原住民等等;或是依照實施的場域,例如學校、醫院、監獄、司法立法訴求等等,在此時社會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其它專業(例如教師、醫師、司法官) 等順利履行其工作義務。 以從事社會工作為其專業的人員稱為社會工作者 。在中文裡,社會工作與社會工作者的簡稱相同,因此社工可以指社會工作,也可以指社會工作者。!.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社會工作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移民 · 查看更多 »

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又稱立法部門或立法機關,是現代社會中負責議定法律的機構,屬於一種合議性團體,通常由所在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除了制定、修改與廢除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各式法案(如審批政府的公共預算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如聽取施政報告與質詢、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等功能。如為國家層級的立法機構,還會負責執行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批准緊急狀態、选举與罷黜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立廢国家元首等國家權力。而部分政府間國際組織也設有立法機構。立法機構通常稱為「議會」或「議院」,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 在議會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而在總統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立法機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單位組成(中文多稱呼為「院」,英文則稱為「chamber」或「house」),主流形式則為一院制與兩院制。多院形式的立法機構,各單位往往有著不同的職責、權力、以及產生成員的方法。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架構和议事程序。.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立法机构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签证

簽證(Visa,源自charta visa,意為必須看到的文件)是一个國家或地区的行政机关在非本国或地区的公民所持的護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附文(如另纸簽証),以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经过其国境前往第三国)的手续。有时一国政府会对另一国家的公民推出簽証优惠政策,有時是單方面的,以便於進行人員交流。.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签证 · 查看更多 »

罷工

罷工行動,或被簡稱為罷工,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在以集體勞動為重的工作行業,如工廠、煤礦等,罷工往往能夠迅速得到僱主、政府和公眾的迅速注意,從而工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更可能獲得保證。在西方國家,罷工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工業革命發生期間產生了關鍵的作用,成功迫使了政府修改政策、甚至倒台。 罷工並非現代人所創的概念。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三世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在位期間,皇家墓園的工人就發起了罷工,這是一般歷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第一場罷工,顯示着工人階級首次獲得重視。本次事件在紙莎草紙上有詳細的歷史記載,保藏於意大利的都靈市埃及博物馆(Museo Egizio di Torino)。.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罷工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羅恩·威廉斯

#重定向 羅雲·威廉斯.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羅恩·威廉斯 · 查看更多 »

独立

立可以指:.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独立 · 查看更多 »

白人

白人(White people),或称白色人种,指狹義的高加索人種(一般亦作西洋人、西方人或西人、洋人),是以人类肤色命名的人种名称,一般指擁有淡色皮膚的種族或群體成員;或是一類擁有淡色皮膚,尤其是源自歐洲的人類群體, from the Compac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白人 · 查看更多 »

白廳

白厅(Whitehall;又译怀特霍尔)是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市内的一条大道,自特拉法加广场向南延伸至国会广场,亦为英国A3212号公路(特拉法加广场至切尔西)的首段。白厅是英国政府中枢的所在地,包括英国国防部、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和英国内阁办公室在内的诸多部门均坐落于此,因此“白厅”一词亦为英国中央政府的代名词。街道周边的区域也可称为“白厅”。 白厅得名于怀特霍尔宫。怀特霍尔宫自亨利八世至威廉三世治下为英格兰国王居所,但在1698年焚毁,仅有国宴厅保存至今。白厅原先是宫殿前方的一条大道,18世纪时南向道路得到扩建。 除政府建筑外,白厅亦有诸多雕塑和纪念碑,如英国首要战争纪念碑和平纪念碑。白厅剧院(今特拉法加工作室)自20世纪中期起以其闹剧表演闻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白廳 · 查看更多 »

白皮书

白皮書(White Paper)通常指具有权威性的报告書或指导性文本,用以阐述、解决或决策。白皮书在政府和B2G市场中都有应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白皮书 · 查看更多 »

銀行

銀行是以支付、存款、储蓄 、貸款、电汇等業務,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銀行 · 查看更多 »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行人穿越道

--是一種繪在馬路路面上的交通標線,一般行人穿越道用白色或淺黃色塗料在路口等特定地點繪製成相間的條紋。而香港部分行人穿越道兩旁更劃上白色「之」字線及在行人穿越道所在地以黃色閃燈作標記,這些標記能警告駕駛人,可能有行人正在橫過或等候橫過馬路,而且駕駛人必須讓路給在行人穿越道上的行人。行人穿越道又能讓穿越路口的行人集中由固定的地點通過。 而當行人橫過行人穿越道前,應讓駕駛人有充份時間看見行人,使駕駛人可以及時慢駛和停車。如有需要,行人應首先在斑馬線上踏出一步,因為在行人未踏上斑馬線前,車輛便不須停下。行人又不應在「之」字線上橫過馬路,因為駕駛人視線只在斑馬線上,未必看到行人正利用「之」字線或附近其它地方過路。.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行人穿越道 · 查看更多 »

補選

補選是為遞補政治職位的出缺而舉行的非常規選舉,只會在一個或多個政治職位(例如民選政務官、議會席位)有出缺時才會進行,以補回空缺職務的餘下任期。補選能夠維持該政治職位的代表性。 各國對議會空缺的辦理有所不同,通常會依照各國國家法律的規定。如果該職位的剩餘任期不長(例如不到半年),通常不會舉行補選,而是會直接由上級指派代理人選、或直接讓該職位空缺至新一任人選選出為止。.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補選 · 查看更多 »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西敏寺 · 查看更多 »

警察

警察(英文:Police),為一種職業,主要職責為執法、維持公共安全、保護性命及保障財產。各國警察體系一般都分為巡邏警察和刑事警察兩大系統,然後再細分為多種崗位及工作類別。英國倫敦警察廳是世界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城市警察部門,香港警務處為全亞洲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門。 絕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警察與軍隊分立,互不隸屬,各有其專業性。在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警察外,隸屬軍隊或单独的國家憲兵也會負責處理或协理治安事務。在少數地區,警察機關成為軍隊的輔助武裝力量。在無軍隊或无軍隊指揮權的国家中,警察成為當地政府或者政權唯一可以直接調度的武裝力量,例如冰岛和巴拿马。而在獨裁政體及極權國家中,亦可能存在秘密警察及宗教警察等警察系統。 至於憲兵,亦即軍事警察,為在軍營和軍區中負責維持軍隊秩序的警察,在設有憲兵的國家及地區中,憲兵可以依據軍法維護軍隊秩序,糾舉軍人,以及協助軍事檢察官辦理軍法案件。部份國家及地區另外設立有國家憲兵,駐守於要塞、邊界、重要機關,持有步兵等級的重型武裝,對民眾亦具備執法權力。.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警察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约翰逊

--(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又譯莊漢生;)是英國政治人物、、作家及記者。他自2016年7月13日起擔任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以及自2015年起為堊橋及南雷士廉選區擔任國會議員。他曾於2001年至2008年為亨利選區擔任國會議員,及於2008年至2016年擔任大倫敦市長。他是保守黨黨員,一國保守主義者,支持經濟自由及社會自由的政策。 他在紐約市出生,父母均為英國人,家境富裕。約翰遜曾於、及伊頓公學就讀,並於牛津大學修讀古典學,於1986年當選。約翰遜曾於《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擔任記者,於《每日電訊報》撰寫歐洲懷疑主義的文章。他於1999至2005年在《旁觀者》擔任主編輯。加入保守黨後,他於2001年在亨利當選國會議員,並於夏偉明和大衛·金馬倫領導下加入影子內閣。他的政治立場大部分與保守黨相同,不過在如LGBT權利等問題上的立場則偏向自由主義。他經常在電視上露面,並繼續撰寫書籍和專欄,是英國最受注目的政客之一。 約翰遜於中擊敗肯·利文斯通成為大倫敦市長,辭去國會議員職務。他首个任內實行禁止在公共交通公具內飲酒、支持金融業發展和建設公共交通設施包括新伦敦巴士、桑坦德自行车和泰晤士河缆车。2012年他,任內舉行2012年倫敦奧運。他於2015年英國大選於堊橋及南雷士廉選區當選國會議員。2016年卸任市長後,於脫歐公投中支持脫離歐洲聯盟,並成為脫離派的领袖人物之一。 約翰遜於英國是一名備受爭議的人物。支持者指他性格幽默,能吸引非傳統保守黨選民。但他亦同時被批評奉行精英主義、排外、任人唯親、懒惰和不誠實。他是數本傳記的传主和虛構小說中的主角。.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鲍里斯·约翰逊 · 查看更多 »

贪污

貪污是指身在某特定職位的人員利用职务便利不正當地取得财产的一種行為。.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贪污 · 查看更多 »

默哀

哀,或稱默禱,是指團體或個人為表示哀悼或弔唁,在一段時間內低頭靜立,視為一種禮儀,而非屬任何宗教儀式。與半旗一樣,默哀通常用於哀悼重要人物去世或是重大天災或戰爭的死難者。 習慣上默哀以分鐘為基本單位,最常見的默哀時間是一分鐘,具體時間則主要視乎哀悼對象的重要性而決定。 在默哀的時間當中,一般是保持靜默以示哀悼。但也有主持默哀者讀秒計時的例子。.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默哀 · 查看更多 »

郵件

郵件是指經傳遞方式處理的文件。郵件傳遞的過程稱為「郵遞」,而從事郵遞服務的機構或系統,則稱為郵政。.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郵件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总统

阿富汗总统,是现在阿富汗的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阿富汗的共和制度是間斷不連續的,只有在1973年-1992年间(阿富汗共和國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時期)和2001年后才算是共和制的国家,而其它的时间阿富汗多被国王、酋长或塔利班组织成员所统治。 现行的阿富汗宪法是在2004年1月经阿富汗大国民会议通过的。根据新宪法,阿富汗实行总统制。新宪法给予总统在行政、军事和立法方面的广泛权力。而议会权力相对较弱。这在阿富汗的支爾格大會(议会)上备受争议。但是无论是阿富汗国内人士,还是西方的支持者们都认为这种制度是保持阿富汗和平稳定的关键,对于阿富汗的现状而言是极其必要的。.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阿富汗总统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議會

蘇格蘭議會(英语:Scottish Parliament;蘇格蘭蓋爾語:Pàrlamaid na h-Alba)是從1997年權力下放方式成立的,一院制蘇格蘭地方議會。地點位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老城區的聖魯德。 从体制上说,苏格兰议会与英国国会没有直接联系。英国国会中的苏格兰地区席位是由英国大选决定,与苏格兰议会选举没有任何关系。只有英国国会议员(MP)才有资格在英国国会发言投票等,苏格兰议会议员(MSP)不具备这种资格,而英国国会议员也不具备在苏格兰议会发言投票的资格。.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蘇格蘭議會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政府

蘇格蘭政府(英語:Scottish Government;蓋爾語:Riaghaltas na h-Alba),1999年至2007年間稱蘇格蘭行政院(Scottish Executive),但目前「蘇格蘭行政院」仍是法律上的正式名稱。其意義有二:一、代表蘇格蘭議會選出的數位問責議員組成的地方政府;二、形容支援蘇格蘭地方政府在最高機構工作的英國政府公務員團隊。蘇格蘭政府總部位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卡爾頓山的聖安德魯大廈。.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蘇格蘭政府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德省

赫尔曼德省(ولایت هلمند)位於阿富汗西南部,與戴孔迪省、法拉省、古爾省、坎大哈省、尼姆魯茲省、烏魯茲甘省等省份及巴基斯坦相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赫尔曼德省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党 (英国)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简称自民党(LibDems),是英國的一个社會自由主義政黨。 自由民主黨自成立以來是英國國會中第三大黨,紧隨工黨和保守黨之後。2010年英國大選後,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 在2015年英國大選後,由於受到蘇格蘭民族黨在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排擠效應,損失大部分席次而僅剩8席,退至英國第四大黨,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並列,第3大黨位置由蘇格蘭民族黨取代,結束自1922年國會第三大黨的地位,黨魁尼克·克萊格辭職以示負責。.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自由民主党 (英国)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条约

里斯本條約(Traité de Lisbonne;Tratado de Lisboa),又稱改革條約,是歐盟用以取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條約。里斯本條約已經在2007年12月13日為所有歐盟成員國簽署,並於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里斯本條約旨在調整當前極需變革的歐盟在全球的角色、人權保障、歐盟決策機構效率,並針對全球氣候暖化、天然能源等政策,以提高歐盟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前法國總統季斯卡和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德洛爾等多位歐洲聯邦主義者認為,里斯本條約已與歐洲整合的理想不符;例如排除原有社會憲章及歐盟國旗和國歌。里斯本條約務實與妥協的做法也為將來條約運作帶有不確定性,例如雖設立了常設主席和外交代表,成員國各有不同想法和意見。條約也容許成員國自行決定加入或退出個別條款,影響歐盟未來的整合進程。 歐盟各國政府代表簽署里斯本條約前,歐盟對內部面臨整合半個世紀來因憲法危機所引起的最大困局,對外則面對美國為首的全球化和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國迅速崛起。為了進一步凝聚和爭取內部人民對歐洲整合的支持,歐盟發展策略明顯轉為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挑戰有跨國反恐、能源問題、全球暖化、提升歐盟競爭力以及創造就業等問題。 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的政治經濟意義是因應歐盟目前面臨困境的一個計劃。在推動歐洲統合同時,所有國家須讓出部分國家主權的爭議、各國利益的調和,里斯本條約中許多具體措施將有助歐盟運作與決策,將成為未來整合的推動力。但里斯本條約中仍因若干國家特殊利益考量而有所妥協讓步,並留下許多「灰色地帶」,將為統合的進程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里斯本条约 · 查看更多 »

艾嘉蓮

--,GCMG,PC(Catherine Margaret Ashton, Baroness Ashton of Upholland,),--,英國工黨女性政治家及社會工作者,2009年12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出任首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任內曾於2010年2月9日起兼任歐盟委員會第一副主席。2017年1月,接替Richard Lambert成为华威大学首位女性校监。 --早年從事社區工作,先後於多個壓力團體任職,1999年獲當時的工黨貝理雅政府策封為終身貴族,成為上議院議員,後來又在工黨白高敦政府出任過上議院領袖及樞密院議長等職,並有份促使《里斯本條約》在上院獲通過。--在2008年接替文德森任歐盟貿易專員,到2009年11月19日,歐盟27國成員國首腦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峰會上,推選她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會上同時選出比利時首相范龍佩為首位常任歐洲理事會主席。.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艾嘉蓮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民族党

蘇格蘭民族黨(,,)又譯「蘇格蘭國家黨」,簡稱「」,是蘇格蘭的一個政黨,主要致力於蘇格蘭獨立運動。該黨現任黨魁為尼古拉·斯特金(蘇格蘭首席部長),旗下黨員人數約有10萬人,是目前英國下议院的第三大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苏格兰民族党 · 查看更多 »

英女皇

英女皇可以指:.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女皇 · 查看更多 »

英國外交部

#重定向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英女皇陛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常駐聯合國代表(Her Britannic Majesty's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to the United Nations)是英國常駐聯合國的最高級外交使節,也是聯合王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首長。常駐代表主要於美國紐約辦公,職級相等於大使級別,這個職位其他常見的中文俗稱包括:.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家黨

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是一個英國極右派政黨。為於1982年由John Tyndall帶領從國民陣線分裂出來,1999年-2014年以來都由尼克·格里芬擔任領導。.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國家黨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防部

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縮寫作 MoD)是負責履行英國政府國家防務政策的政府部門,也是英國軍隊的上級業務單位。 英國國防部申明的主要目標是保衛英國及其利益,並加強國際和平和穩定。隨着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國防部近期不再側重備戰常規軍事威脅,而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國際恐怖主義和失敗國家當作對英國利益的首要威脅。國防部也管理英國海陸空三軍的日常運作、應急預案和國防採購。.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英國軍隊

英国軍隊(英文:British Armed Forces),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的軍隊」(Her Majesty's Armed Forces),但是有時在法律上稱為“君主之武裝隊伍”(Armed Forces of the Crown),由英國君主擔任英國陆、海、空三軍總司令、由英國國防部內的國防委員會管理。 英国軍隊受到英國國會的委托,保護英國本土及其海外領土的職責、促進英國政府廣泛的安全利益、出力支援國際及維持和平。英國軍隊經常活躍地參與北約和其他盟國的軍事行動。在人員上,英国軍隊的主要優勢是其人員訓練的精良品質與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員的數量多寡。英國常備軍費開支僅次於美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排行第三(以美元計算,不考量各國的物價),也是世界核武第四多的軍力,只在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之後,英国軍隊是北约第四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土耳其軍隊和法国军队。英軍在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海外駐軍,阿森松島、巴林、伯利茲、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文萊、加拿大、塞浦路斯、福克蘭群島、德國、直布羅陀、肯尼亞、蒙特塞拉特、尼泊爾、卡塔爾和新加坡均設有海外駐地和設施,總計超過4萬人。.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軍隊 · 查看更多 »

英國航空

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簡稱英航)是英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並且為寰宇一家的創始會員之一,隸屬於國際航空集團旗下。主要樞紐是倫敦希斯路機場及倫敦格域機場。英國航空是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客運公司,全球第七大之貨運航空公司,歐洲第二大航空公司,西歐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全球有三間航空公司曾擁有協和客機型號,英國航空為其中一間,另两間曾擁有協和客機的航空公司為法國航空和新加坡航空。.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國航空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国下议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国经济

英国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实体、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量减少了国有资产,并减缓了社会福利计划的发展。英国的农业高度集中,高度机械化,并且效益十分高:1%的劳动人口能够满足大约60%的食品需要(筆誤?)。英国拥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業、航運業、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工业的重要性仍不断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國際知名學府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国理工学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国的旅游业也相当重要:每年有超过2700万中國遊客,排名世界第七,低于加拿大(3300万)而高于奥地利(1910万)。 以匯率計算,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英國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系。她的經濟在歐洲僅次於德國。 英國是全球化國家之一,根據最新調查,英國在全球化指標上排名第四。英國首都倫敦是全球两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和紐約齊名。 英國經濟被廣泛形容為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她的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在撒切尔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現在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近几年来,英国经济正经历150多年来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自1992年以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在通货膨胀、利率、和失业率方面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中最强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欧盟国家中位列第十二名。但是,与其他英语国家一样,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于许多欧洲国家。尽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国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经常账户赤字。 尽管英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显著增长,并超过了德国的生产率,但仍落后法国工人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的水平约20%。 英国的“平均每小时劳动生产率”目前位于“旧”欧洲(15国)的平均水平。 英国目前在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列第16。.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国经济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联邦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内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臺灣)或“--”(新馬地區)。英語裏,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英聯邦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部分人士认为英联邦是大英帝国体系的继承,但是英国在英联邦裏的影响力远不及19世纪和20世纪其对殖民地的影响力。 2018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提到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繼任者希望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53個會員國領袖討論之下同意下一任大英國協由查爾斯王子接任。.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联邦 · 查看更多 »

英镑

英镑(記號:£)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蘭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ish Pound)。 除了英國,今日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镑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是英國的中央銀行,该银行于1694年以私营方式成立,自1931年起服从于财政部的政策并于1946年被收归国有。1997年间英格兰银行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由政府全资所有但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纸币发行权,并且该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获得了管理全国货币政策的授权。而财政部则保留了在极端情况接管该权限的资格(但必须在接管后28天内获得国会的认可)。 它負責貨幣供給,印發鈔票,向英國政府和其他銀行提供貨幣,管理黃金和通貨儲幣。 银行总部自1734年起一直设置在伦敦市的针线街,因此被人戏称为「針線街的老管家婆」。銀行的首腦為總裁,由政府任命。 英格兰银行现任行长是马克·卡尼,于2013年7月1日接替了前任行长默文·金恩爵士的职位,任期5年。马克·卡尼是英国央行史上的第一位外籍行长。.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格兰银行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和威爾斯

英格蘭和威爾斯是英國的一個政治和法律用語。它包含英格蘭和威爾斯,英國四個構成國家中的兩個。不同于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採用英格蘭法律,和英格蘭一起是英格蘭王國的憲制繼承者,因此在國際私法中英格蘭和威爾士被視為同一實體。在聯合王國的演化過程中,威爾士被視為一個公國(或親王國,Principality)威爾斯公國,威爾士親王為其元首,而非一個被合併的國家,儘管威爾士有異于英格蘭的種族和文化。1999年,威爾斯國民議會根據《1998年威爾斯地方政府法案》,由英國國會下放權力成立,使威爾士開始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包括更改國會所訂英格蘭法律的權力。這些權力在《2006年威爾斯地方政府法案》通過後獲進一步擴展,現在威爾斯議會政府已經可以就區內事務自行立法。 英格蘭和威爾斯是首先在古罗马時期被合併管治,當時是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威爾斯法律是起初由當時統治威爾士大部分地區的國王豪厄尔达(Hywel Dda,942年-950年在位)轉錄為成文法,然而1284年的《罗德兰法令》將威爾士的刑事法律以英格蘭法律取代。民事法律則繼續使用威爾士本身的法律,直至16世紀併入英格蘭為止。.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英格蘭和威爾斯 · 查看更多 »

暴雨

暴雨,或豪雨,或暴风雨,指短時間內累積極大的降雨量的雨,數值大小依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差異。可能由台风造成。暴雨往往造成灾害,如洪灾和山泥傾瀉等。.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暴雨 · 查看更多 »

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以前往西德。由于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因而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东德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甚至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被枪杀人数约在136至245人之间,确切死亡人数目则不得而知。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共產党的独裁统治,东德政府的倒台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柏林圍牆 · 查看更多 »

恐怖组织

“恐怖组织”是“恐怖分子”组成的网络与组织,这些组织通常分于世界各地,透过各种极端的行为与手段来发洩、引起关注或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 世界范围内,被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恐怖组织的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制造骇人听闻的重大伤亡事件、跨国进行恐怖行动,袭击目标为平民或公共设施等的极端宗教组织、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和极端政治组织,如伊斯蘭國、蓋達組織、塔利班、努斯拉陣線、博科聖地、虔誠軍、奥姆真理教、日本赤军等。.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恐怖组织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東南英格蘭

英格蘭東南(South East)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格蘭下轄的9個次級行政區之一。.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東南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杜拜

杜拜(Dubayy;--)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位於波斯湾東南岸。 作為迪拜酋长国首府,迪拜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并且是中东地区的商业聚集地,同时也是主要的乘客和货物枢纽。1960年代,迪拜经济开始依靠贸易,并且开始实施小規模的石油勘探。1966年发现石油,1969年起開始出口石油。石油收益加速了杜拜早期城市發展,但石油儲量有限且產量不高,目前經濟以資本投資和旅遊貿易、服務等驅動,石油收益佔比低於5%。 杜拜採行西方商業模式,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航空業、房地產及金融服務業。 (9 June 2007) Retrieved on 15 October 2007.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杜拜 · 查看更多 »

权力下放

权力下放(devolution)是一种组织技术,旨在于同一个法人内部,由中央政府行政機關向其下放部门分配人员和职能。原则上由單一制国家使用,如法国1852年3月28日条例的动机解释部分所说:“我们可以从远处管理得同近处一样好”。它是权力分散的一个对立和完善。 下放的人员和职能由他们的上级负责,等级控制施加于人员(任命、纪律等)以及他们的行为(上级可以取消下属的决定、向他们发布指令或是修改他们的决定)。权力下放后的机关仍然维持一个机构的完整性,使得法人能够介入管理行为中。 因此,它提供国家以更高效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如法国十九世纪政治家奥迪隆·巴罗(Odilon Barrot)所形象化的:“这是用同一把锤子捶,但是我们缩短了它的柄。”.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权力下放 · 查看更多 »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Glasgow ; Glesca;Glaschu)是英國苏格兰最大城市,位於蘇格蘭西部的克萊德河河口。格拉斯哥不僅是蘇格蘭最大城市與最大商港,也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大格拉斯哥地区拥有人口230万,占苏格兰总人口的41%。 格拉斯哥是從主教區和皇家自治鎮發展而來的,隨著15世紀時格拉斯哥大學的建立而成為區域文化中心,在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英屬北美及英屬西印度群島之間有頻繁的貿易往來。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重要性更大,在维多利亚及爱德华时期被誉为仅次于伦敦的“(大英)帝国第二城”,是继伦敦和巴黎之后第三个人口达到百万的欧洲城市。 近年来格拉斯哥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众多苏格兰企业将总部设于此。 2011年格拉斯哥被评选为英国第3、世界第57适宜居住的城市。.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格拉斯哥 · 查看更多 »

樞密院議長

樞密院議長(Lord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英國內閣的一个职位。擔任此職的人士是樞密院的首長,負責主持樞密院的會議,並在取得君主的同意下,發出樞密令(Orders-in-Council)。 此職務並不繁重,獲委任的人士一般都是些負有非部門責任的重要政府官員。在近年,樞密院議長通常會兼任下議院領袖一職,但若果議長是貴族的話,則會兼任上議院領袖。現任樞密院議長是利雅華,她在2017年6月11日上任。 樞密院議長屬於排名第四高的國務重臣,位在財務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之後,在掌璽大臣(Lord Privy Seal)之前。另外,樞密院議長在樞密院司法委員會中並沒有擔當任何角色。 在19世紀,樞密院議長在內閣還負責主理教育事務,而時至今日,樞密院今天仍會涉足這方面的事務,但牽涉的程度已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被大大削減。在近年,樞密院議長還兼任了上議院領袖一職。 在某些情況,如要在英聯邦王國召開樞密院會議,樞密院議長將可由非英國本土的官員署任。而最佳的例子是紐西蘭,在1990年和1995年的時候,樞密院由於要在那裡召開會議,傑弗里·帕爾默爵士和詹姆斯·博爾格曾分別署任過樞密院議長一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樞密院議長還曾擔當過一些額外的任務,就是出任樞密院議長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是有關國內重大經濟問題的情報中心,對英國戰時經濟的維持起了一定的作用,對戰時的英國也有一定的貢獻。.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樞密院議長 · 查看更多 »

橋或橋梁是跨越峽谷、山谷、道路、鐵路、河流、其他水域、或其他障礙而建造的結構,是一種由水面或地面突出來的高架,用來連着橋頭橋尾兩邊路。橋的目的是允許人、車輛、火車或船舶穿過障礙。橋可以打橫搭着谷河或者海峽兩邊,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檻過下面的河或者路,讓下面交通暢通無阻。 “橋”原本是一種高大的樹(參見喬木),因為夠高大,砍下來就夠長放在河面,可以連着兩邊岸,即獨木橋。啟閉式橋梁給大船通過的空間。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橋 · 查看更多 »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是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人,在里斯本条约通过前称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有“欧盟外长”之称。这一职务目前由意大利的费代丽卡·莫盖里尼担任。.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氣候變化

#重定向 氣候變遷.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氣候變化 · 查看更多 »

水災

#重定向 洪水.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水災 · 查看更多 »

水浸

水浸可以指:.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水浸 · 查看更多 »

洪水

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常威胁沿河、湖滨、近海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 洪災是因自然降水过量或排水不及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物损坏、建筑倒塌等现象,洪災發生時不單會淹浸沿海地區,更會破壞農作物、淹死牲畜、沖毀房屋。此外,氾濫使商業活動停頓、學校停課、古蹟文物受損、水電瓦斯供應中斷,更會污染食水及傳播疾病。 洪水一般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常稱為洪災,如黄河與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卻也有一些洪水現象會给人类带来益处,如尼罗河定期的泛滥,给下游三角洲平原带来大量肥沃的泥沙,有利农业生产。.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洪水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本篤十六世 · 查看更多 »

机枪

機槍或稱機關槍、機關銃(Machine gun),指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可能是固定式的,也可能是活動式的,其子彈會由彈鏈或是彈匣連續填充,並且發射,每分鐘約有300至1800發子彈。 機槍通常分為輕機槍、中型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等幾種。自動火器除了機槍外,還有冲锋枪、突击步枪、戰鬥步槍、自動霰彈槍、全自動手槍等,口徑20毫米以上的叫「機炮」(autocannons)。 機槍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或更大口徑(12.7mm/14.5mm)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透過綿密火網壓制對方火力點或掩護己方進攻。除了攻擊有生目標之外,也可以射擊其他無裝甲防護或薄裝甲防護的目標。輕機槍的重量較輕,可以手持射搫,不過若以臥式的姿勢射擊,效果會比較好。機槍和自動槍隻的差異主要在口徑(機炮的口徑在20mm以上),另一個差異是所發射的是傳統的子彈、炮彈、散彈槍的彈藥、或是爆炸彈等。像發射霰彈的全自動槍隻會稱為的自動霰彈槍,發射大口徑彈藥的則會稱為機炮或是自動榴弹发射器(榴弹機槍)。冲锋枪則是手持式的自動武器,發射一般手槍口徑的子彈。機槍和冲锋枪、機炮不同,機槍像步槍一樣,有很高的槍管/口徑比(表示其槍管很長,子彈口徑小)。機槍在本質上就是一把全自動的步槍,而機槍和戰鬥步槍的不同點在於是否有可快速拆卸的槍管、重型槍管或是其他的冷卻系統。戰鬥步槍及突击步枪可以進行全自動的射擊,因為不是為了全自動射擊而設計,會有槍管過熱的問題。大部份的機槍也使用彈鏈及開放式槍機架構,和步槍的設計不同。 在一般的法律和口語中,機槍泛指可連發槍械。在中,只要一次扣動扳機時可以發射一次以上的就算是機槍、和口徑無關。美國公民持有機槍不會違反任何聯邦法律,在許多州也是合法的,不過依需登記為,而且需要繳納印花稅。不過1986年的Hughes修正案禁止針對市民製造機槍,因此只有在此時間之前就已製作的槍才能合法交易及移轉。.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机枪 · 查看更多 »

惠灵顿

惠灵顿(Wellington、毛利語:Te Whanganui-a-Tara 或 Poneke)是新西兰的首都,位於新西兰北岛南端,人口约四十万。它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与悉尼和墨尔本一起成为大洋洲的文化中心。许多艺术家在此定居或活动,它还有许多艺术咖啡馆和生动的夜生活。.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惠灵顿 · 查看更多 »

戴维·卡梅伦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原官方漢化譯名為甘民樂,於2010年和2016年間出任英國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公務員事務部大臣、保守党黨魁和英國下議院威特尼選區的議員。卡梅倫是英國自1812年的利物浦伯爵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就任時僅43歲,比44歲成為首相的貝理雅年輕。卡梅倫内阁也是二战后英国首个联合政府。2015年英國大選,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成功連任,並組建23年來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 2016年6月24日,因英国脱离欧盟公投结果以52%赞成脱离,卡梅伦引咎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及首相,宣布將於10月保守黨大會舉行選出新黨魁後辞去英国首相职务。惟黨魁選舉因7月11日利雅華退選,剩下唯一候選人內政大臣文翠珊自動當選,使卡梅倫宣佈提早於7月13日辭任首相,結束6年的首相任期。2016年9月12日,卡梅倫辭去國會下議院議席,結束政治生涯。.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戴维·卡梅伦 · 查看更多 »

戈登·布朗

--(James Gordon Brown,),,英国政治人物,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曾任英國首相、財政大臣及工党黨魁。2007年至2010年担任英国首相及工党领袖,1997年至2007年则于工党政府中任财政大臣。1983年至2015年布朗亦为英国国会议员,前后分别代表及柯科迪和考登毕斯选区。 白高敦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於一間继续教育机构內授课,后成为电视台记者。1983年大选后,他当选东邓弗姆林选区议员。1989年,他加入影子内阁,受任为,並於1992年升任。1997年英国大选中工党获胜后,他被选为财政大臣,其总任期在英国现代历史上为最长者。 白高敦在其财相任期内大幅度推动货币和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改革,赋予英格兰银行利率定制权,大幅扩张财政部权力,并将银行监管责任交予。他亦于其首部预算中废止公司预扣税,并于末部预算中废止本人于1999年引入的10%基税,受到一定争议。2007年托尼·布莱尔辞去首相职位,布朗在党内选举中未遇敌手,自动当选首相。 前期布朗作为首相支持率较高,但在2008年经济衰退后工党受欢迎度下滑,2009年在地方和欧洲选举中连续受挫。2010年大选中工党于下议院失去91席,为党史自1931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并使保守党成为悬浮议会中第一大党。工党同自由民主党开始进行组阁商谈,布朗暂时留任首相,但其最终于2010年5月10日宣布将辞去党首职位。5月11日工党组阁计划宣告失败,布朗正式宣布辞去首相及党首二职。戴维·卡梅伦接任首相职位,埃德·米利班德接任工党领袖职位。 布朗在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扮演重要角色,为维持联合一方拉取选票。.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戈登·布朗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流行音乐

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或POP music),亦稱流行歌曲、現代流行音樂,是指一段时期内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現代流行音乐又可作商业化运作,有時稱作商業音樂。和流行音乐形成对比的音乐形式是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目前因為利益壟斷的關係,導致於外界難以一窺堂奧。.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流行音乐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文德森

文德森,文德森男爵,PC(Peter Benjamin Mandelson, Baron Mandelson,),英國工黨政治家,他與貝理雅及白高敦等人被視為把工黨在1990年代重新塑造成「新工黨」(New Labour)的關鍵人物之一。, BBC News, 3 October 2008.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文德森 · 查看更多 »

文禮彬

--(David Wright Miliband,),英國工黨政治家,2007年至2010年任外交大臣,下院南希爾茲(South Shields)選區議員。在英國首相布莱尔宣佈下野後,外界曾一度揣測文禮彬會挑戰白高敦競逐黨魁之位,但文禮彬後來公開表示會投票給白高敦,才平息了疑團。文禮彬亦曾得白高敦支持參選歐盟主席。.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文禮彬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憲法法院

憲法法院屬於最高法院的一種,主要在處理關於憲法的爭訟案件。大部分國家的憲法法院都是在裁決某部法律(甚至是憲法修正案,如中華民國司法院釋字第499號解釋)或行政命令是否有違憲之虞。亦即該法規命令的內容是否與憲法定之人民基本權或政府職能相衝突。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獨立的憲法法院存在,許多國家是將違憲審查的權利賦予該國的最高法院或是其他各級法院(視該國違憲審查機制是採取分散式或集中式而定)。美国最高法院在1803年马伯利诉麦迪逊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法》的一部分违宪,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际行使宪法法院职能的法院;但因其也受理很多不涉及宪法问题的案件,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宪法法院定义。奧地利是全世界第一個將憲法法院獨立設立的國家。 下列國家設有獨立的憲法法院:.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憲法法院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托尼·布莱尔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國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6月27日辭任黨魁、首相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直至2015年。 貝理雅自1994年7月21日起出任工黨黨魁,接替突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他領導下,工黨進行重新定位及調整路線,結果在1997年英國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執政10年,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三次贏得大選的首相。他在任內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成功改革,但因支持及參與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而使得其相關政策備受爭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托尼·布莱尔 · 查看更多 »

性骚扰

性騷擾(英語:sexual harassment)指以帶性暗示的言語或動作針對被騷擾對象,強迫受害者配合,这会引起對方的不悅感,被騷擾對象不限於性別,包括男性和女性。 如出于玩笑或者其他善良动机而实施抚摸、搂抱、亲吻等较为普遍的行为是对人友好,其本身不具违法性而无法律介入之必要。通常是加害者肢體碰觸受害者性別特徵部位,妨礙受害者行為自由並引發受害者抗拒反應,意圖前述之行為而尚未行動或騷擾未遂也是性騷擾。 性騷擾分為一次傷害與二次傷害,一次傷害為單方面求歡,二次傷害包括求歡不成惡意中傷,造成受害當事人精神受創,人際關係受阻,職場地位受歧視待遇。 在很多國家,性騷擾是一種不法的行為,屬於告訴乃論。常見於職場性騷擾,例如上司對下屬性騷擾、同事性騷擾。受性騷擾迫害的受害者也有可能為保全人際關係,強忍不悅感,不做反抗,釋放錯誤訊息,導致加害者得寸進尺。感受到性騷擾時,當下表態制止騷擾行為,釋放正確訊息,才是明智之舉。.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性骚扰 · 查看更多 »

11月10日

11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4天(闰年第3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1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1日

11月1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5天(闰年第3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0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2日

11月1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6天(闰年第3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9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3日

11月1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7天(闰年第31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8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3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4日

11月1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8天(闰年第31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7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4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5日

11月1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9天(闰年第32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6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6日

11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0天(闰年第3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5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7日

11月1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1天(闰年第32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4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7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8日

11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2天(闰年第32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3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9日

11月1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3天(闰年第32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2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日

11月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5天(闰年第30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0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1日

11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5天(闰年第32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0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3日

11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7天(闰年第32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8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3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4日

11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8天(闰年第32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7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5日

11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9天(闰年第33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6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6日

11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0天(闰年第33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5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6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7日

11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1天(闰年第33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4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7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8日

11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2天(闰年第33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3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9日

11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3天(闰年第33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日

11月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6天(闰年第30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9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30日

11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4天(闰年第3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3日

11月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7天(闰年第30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8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3日 · 查看更多 »

11月4日

11月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8天(闰年第30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7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4日 · 查看更多 »

11月5日

11月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9天(闰年第31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6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6日

11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0天(闰年第31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5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6日 · 查看更多 »

11月7日

11月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1天(闰年第31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4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7日 · 查看更多 »

11月8日

11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12天(闰年第31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3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9日

11月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3天(闰年第31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2天。.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1月9日 · 查看更多 »

1970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970年 · 查看更多 »

1987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1987年 · 查看更多 »

2001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01年 · 查看更多 »

2003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03年 · 查看更多 »

2007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07年 · 查看更多 »

2008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08年 · 查看更多 »

2009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09年 · 查看更多 »

2010年

没有描述。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10年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20國集團

#重定向 二十國集團.

新!!: 英國2009年11月和20國集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9年11月英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