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黛安·基顿

指数 黛安·基顿

黛安·基顿(Diane Keaton,),美国电影演员、导演和制作人,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基顿从舞台上开始她的演艺生涯,1970年初次登上银幕。她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1972年电影《教父》里的。之后她和导演及联合主演伍迪·艾伦一起合作了《呆头鹅》(Play It Again, Sam)、《傻瓜大闹科学城》和《爱与死》(Love and Death),从而确定了她喜剧演员的风格。她的下一部影片《安妮·霍尔》使她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在喜剧电影获得成功后,基顿决定尝试其它不同类型的角色。她在《赤色分子》和《马文的房间》里的出色表演使她荣获两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出演的高票房的电影还包括《新岳父大人》、《大老婆俱乐部》和《爱是妥协》。她的电影在北美市场总计票房收入达11亿美元。 基顿多才多艺,除了银幕表演以外,她还是摄影师、不动产投资商和歌手。.

95 关系: AFI终身成就奖加州南部加利福尼亚州华特迪士尼影片华盛顿邮报南希·迈耶斯史提夫·馬丁名利场 (杂志)大象 (電影)大老婆俱乐部天主教奥斯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好莱坞姬蒂·荷姆絲安妮·霍尔不可知论不動產中文数字丽莎·库卓布兰奇·杜波依斯帕特里夏·阿奎特二十世紀福斯伍迪·艾伦弗朗西斯·科波拉循道宗俄国内战俄罗斯土木工程傻瓜大闹科学城哈里森·福特凯瑟琳·赫本珍·芳達福克斯广播公司米娅·法罗约翰·里德纽约纽约时报罗杰·埃伯特美元美国爱与死爱情游戏爱是妥协瑞秋·麥亞當斯瑪姬·史密芙白血病百老匯芝加哥 (電影)...芭芭拉·史翠珊莎拉·潔西卡·帕克领带飛越瘋人院親親壞姐妹費·唐娜薇贝蒂·米勒麥當娜迈克尔·基顿赤色分子邁克爾·道格拉斯邪典电影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蕾妮·齐薇格艾尔·帕西诺電影導演電影監製電影演員電視台風雲杰克·尼科尔森格斯·范·桑特梅麗·史翠普梅格·瑞安欲望号街车歌手比佛利山 (加利福尼亞州)毛髮 (音樂劇)沃伦·比蒂洛杉矶潔西卡·蘭芝戈尔迪·霍恩我心深处斯通家族新岳父大人旧金山纪事报时代杂志教父教父 (電影)教父2教父3托尼獎拉蒂法女皇曼哈頓晨間新聞 (電影)普利策奖 扩展索引 (45 更多) »

AFI终身成就奖

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简称AFI终身成就奖(AFI Life Achievement Award)是由美国电影学会理事会颁发的奖项,用以表彰通过电影或电视,终身致力于美国文化发展的个人。该奖项从1973年开始颁发,第一位获奖人为约翰·福特。.

新!!: 黛安·基顿和AFI终身成就奖 · 查看更多 »

加州南部

#重定向 南加利福尼亞州.

新!!: 黛安·基顿和加州南部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黛安·基顿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华特迪士尼影片

华特迪士尼影片(Walt Disney Pictures)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的最重要的电影发行品牌。在此品牌下,迪士尼发行了许多优秀的动画片与真人片。动画片当中,截至目前,由迪士尼动画片场(Walt Disney Feature Animation)制作了56部经典动画长片。.

新!!: 黛安·基顿和华特迪士尼影片 · 查看更多 »

华盛顿邮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國具影响力的報紙之一,共獲得47座普利策奖,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由於編輯部位於美國行政中心,《華盛頓郵報》擅長報導美國國內政治動態,該報偏向中立,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均有在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華盛頓郵報》網站為美國流量最大新聞網站之一。.

新!!: 黛安·基顿和华盛顿邮报 · 查看更多 »

南希·迈耶斯

南希·简·迈耶斯(Nancy Jane Meyers,),美国女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她和前夫查尔斯·舒耶有两个女儿,安妮·迈耶斯-舒耶(Annie Meyers-Shyer)和荷莉·迈耶斯-舒耶(Hallie Meyers-Shyer),两人都在她的电影中饰演过小角色。.

新!!: 黛安·基顿和南希·迈耶斯 · 查看更多 »

史提夫·馬丁

史蒂芬·葛倫·馬丁(Stephen Glenn Martin,),暱稱史提夫·馬丁(Steve Martin)是一名美國電影男演員、喜劇演員、作家、劇作家、電影製作人、音樂家與作曲家。 馬丁擅長一個人突然轉換聲音、學不同動物聲音(鳥類聲音口技)說話唱歌來神經搞笑,演過現代版說謊鼻子會變長的木偶人「皮納丘」笑劇,近來電影為2006年喜劇片《粉紅豹》。曾分別於2001年及2003年主持奧斯卡金像獎,亦於2010年3月與艾力·寶雲一起主持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2015年获颁AFI终身成就奖。.

新!!: 黛安·基顿和史提夫·馬丁 · 查看更多 »

名利场 (杂志)

《名利场》(Vanity Fair)是一本美国文化、时尚和政治杂志,由康得纳斯出版公司出版。最初的名利场出版于1913年,1935年后因为大萧条导致销量大幅下降而停刊。1981年复刊,如今除美国本土外还在四个欧洲国家同步发行。常常刊出当红明星的肖像照、写真和合影,报道内容多为明星私生活。同时其新闻、评论、随笔等内容也具有一定深度。颇受高收入人群和普通民众欢迎。.

新!!: 黛安·基顿和名利场 (杂志) · 查看更多 »

大象 (電影)

《大象》(Elephant)是由美國導演吉士·雲·遜執導,以1999年美國俄勒岡州校園槍擊案為題的電影。本片榮獲2003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 導演吉士·雲·遜表示片名《大象》的概念源於「瞎子摸象」的故事,是以電影也從不同角色的角度拍攝,當中偶有交錯的時空。.

新!!: 黛安·基顿和大象 (電影) · 查看更多 »

大老婆俱乐部

《大老婆俱乐部》(The First Wives Club)是一部发行于1996年的美国电影,基于奥利维亚·戈德史密斯的小说改编,导演休·威尔逊,贝蒂·米勒、歌蒂·韓和黛安·基顿携手演绎了三个“大老婆”。 该片编曲马克·沙依曼获得奥斯卡提名。.

新!!: 黛安·基顿和大老婆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黛安·基顿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

奥斯卡是一个西欧男性名字。最常见的英文拼法为Oscar。奥斯卡在盖尔语支里意思是“爱鹿者”,也是爱尔兰神话的一位人物。在古英语裡意思是“神的矛”。在北约音标字母里代表字母“O”。.

新!!: 黛安·基顿和奥斯卡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励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女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第七天堂》、《马路天使》和《日出》的珍妮·盖诺。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会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 截至2016年,共有74位女演员获得过这一奖项。凯瑟琳·赫本曾4次胜出,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提名次数最多,达17次(其中有两次获奖)。奖项的最近一位胜出者则是因《三块广告牌》获奖的法蘭西絲·麥朵曼。.

新!!: 黛安·基顿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奧斯卡第一屆時(1927-28年,於1929年頒發),「最佳影片獎」頒發了兩座,一座最佳作品獎(Best Production)頒給了史詩片《鐵翼雄風》,另一座傑出藝術作品獎(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則頒給了藝術片《日出》。這兩座獎都是授予當年度最傑出的影片,其表現手法兩異但同樣為優秀的電影。而事實上,評審和片廠老闆們卻以他們的影響力來改變了影片的獲獎。米高梅老闆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歡自己公司的金·維多所拍的《群眾》的寫實手法,而無奈地將獎項頒給了《日出》。隔年,奧斯卡又改回單一的「最佳作品獎」,而《鐵翼雄風》總被誤作是頭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稱為最佳影片)。 經過多年的發展,於1944年起,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獎的提名數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 有人認為,非英語系的電影只會入圍最佳外語片,也就是說,只有相當少數的非英語電影,能夠因為其藝術價值,而獲入圍最佳外語片以外的其他獎項。因此,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幾乎可稱作是「奧斯卡最佳『英語』片獎」。時至2012年止,僅有九部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分別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點新聞》、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與耳語》、1995年的《-zh-hans: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zh-hant:郵差;-》、1998年的《-zh-hans:美丽人生;zh-hk:一個快樂的傳說;zh-tw:美麗人生;-》、2000年的《臥虎藏龍》、2006年的《-zh-hans:来自硫磺岛的信;zh-hk:琉璜島戰書;zh-tw:來自硫磺島的信;-》和2012年的《爱》。 本页所示,当年第一部电影为得奖影片,之后为提名影片。除有國旗標誌注明外,語言皆為英語,出品國不另標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

新!!: 黛安·基顿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查看更多 »

好莱坞

荷里活(Hollywood),中國大陆、台灣及新马譯作--,港澳譯作--,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個地名,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经常被与美國電影和影星联系起來,而「荷里活」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南加州的。.

新!!: 黛安·基顿和好莱坞 · 查看更多 »

姬蒂·荷姆絲

姬蒂·荷姆絲(或譯為凱蒂·福爾摩斯;Katie Holmes,)是美國女演員,憑藉於1998年播映的電視劇《戀愛時代》打響名頭,以電影《驚魂眼》的演出為人熟悉。.

新!!: 黛安·基顿和姬蒂·荷姆絲 · 查看更多 »

安妮·霍尔

《安妮·霍尔》(Annie Hall)是1977年(第50届)奧斯卡最佳影片奖作品,属浪漫喜剧类。该片由伍迪·艾伦执导,而剧本則由艾伦与马歇尔·布里克曼合力寫成。艾伦创作此剧本时片名本叫“Anhedonia”,但此片名被认为不会卖座。布里克曼则建议另一片名“It Had to Be Jew”,却被认为更不可能卖座,最終《安妮·霍尔》成为了发行时的片名。由于片中角色Alvy和艾伦在经历上的相似(包括艾伦和饰演角色安妮·霍尔的黛安·基顿(原名黛安·霍爾)之前的關係),《安妮·霍尔》经常被认为是半自传电影,但此说法已被艾伦否认。 此片在Bravo的100部最有趣电影(Bravo's 100 Funniest Movies)中名列廿八。.

新!!: 黛安·基顿和安妮·霍尔 · 查看更多 »

不可知论

不可知論(Agnosticism),或稱不可知主義,是一種哲學觀點,認為形而上學的一些問題,例如是否有來世、鬼神、天主是否存在等,是不為人知或者根本無法知道的想法或理論。不可知论包含着宗教怀疑主义,不像无神论者一样否认神的存在,只是認為人不能知道或確認其存在。不可知論者認為人類不可能得到真理,他們通常被算作非宗教的、世俗的,但是不一定沒有信仰。 不可知論者在現代工業化過程中人數顯著增加,在一些人口統計中,不可知論者常被認為是無神論者,或是沒有宗教,事實上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是不知論者:一些人對於他的信仰未必堅定,但是受到社會風氣或自小的環境影響,他們把他們的宗教當作是常識或是信念與傳統文化等等。.

新!!: 黛安·基顿和不可知论 · 查看更多 »

不動產

不動產(Real Estate)是一個民法概念。它包括土地及其上之房屋等不可移動、可以有固定地址的建築物,因此物業也屬於不動產。 按香港法例第117章《印花税条例》附表1,買賣香港「不動產」的第1類文件,是要缴付印花税的。 不動產的法律定義還有:.

新!!: 黛安·基顿和不動產 · 查看更多 »

中文数字

中文数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標準为汉字数字,日文稱為漢数字),是中文使用的數字系統,在阿拉伯数字传入前广泛使用。現時在计算中渐少使用。东亚地區書寫法律文件、銀行單據(如支票)等時仍會使用中文數字(通常是大寫),以筆劃繁複避免輕易篡改作假。.

新!!: 黛安·基顿和中文数字 · 查看更多 »

丽莎·库卓

麗莎·薇樂麗·庫卓(Lisa Valerie Kudrow,),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麗莎·庫卓(Lisa Kudrow),是一位美國猶太裔女性演員。她最著名的演出是在90年代NBC的情景喜劇《老友記》(Friends)中飾演主角之一的菲比·布菲(Phoebe Buffay),更憑此角贏得一次艾美獎和兩次演員工會獎(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庫卓亦有出色的電影生涯表現,出演了《阿珠與阿花》(Romy and Michele's High School Reunion,1997年)、《教父咪搞》(Analyze This,1999年)、《怪醫杜立德2》、《幸福結局》、《留給最愛的情書》(P.S. I Love You,2007年)、《搖滾鬥陣》(Bandslam,2009年)、《破處女王》(Easy A,2010年)和《惡鄰纏身》(Neighbors,2014年)。.

新!!: 黛安·基顿和丽莎·库卓 · 查看更多 »

布兰奇·杜波依斯

布兰奇·杜波依斯(英文:Blanche DuBois,又譯做白蘭琪,名字是法文,但現有姓氏譯名以英文的唸法翻譯,以法文翻譯應為「杜布瓦」,s不發音),是田纳西·威廉斯话剧《欲望号街车》的女主角。杰西卡·坦迪在最初百老汇版本中因饰演杜波依斯而获得东尼奖。1951年同名改编电影中费雯·丽因饰演该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Category:文学角色.

新!!: 黛安·基顿和布兰奇·杜波依斯 · 查看更多 »

帕特里夏·阿奎特

帕特里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美国演员,初為荷里活二線影星,後轉往電視界。在《靈媒緝凶》中演出身為靈媒的主人翁,亦屢次憑此角入圍金球獎、艾美奖及美國演員工會獎,更因此角色於2005年获艾美奖。憑藉《年少時代》中母親的角色獲得多項電影獎,包括包括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配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和第72届金球奖戲劇最佳女配角以及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等獎項。.

新!!: 黛安·基顿和帕特里夏·阿奎特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福斯

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通稱20th Century Fox;前稱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电视节目发行和制作公司之一,總部座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西側的世纪城。曾是新聞集團的一个子公司,現屬於21世紀福斯的福斯娛樂集團旗下。.

新!!: 黛安·基顿和二十世紀福斯 · 查看更多 »

伍迪·艾伦

伍迪·艾倫(Woody Allen,),本名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劇作家和音樂家,其职业生涯已逾50年。艾倫獨具風格的電影,範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讓他成为了美國在世最受尊敬的導演之一。 艾倫也以他飛快的電影拍攝速度與數量繁多的電影作品著名,迄今为止艾伦已执导了四十多部影片。艾倫的電影常包辦編劇、導演,有時甚至自己上陣演出。靈感方面艾倫則汲取自文學、性、哲學、心理學、古希臘、猶太身分、,以及他的出生地與一生的居所:紐約市。 艾伦从1950年代起就开始给电视节目和出版物写短篇笑话。1960年代初他参演了一些滑稽戏。他经常演一些不安的、烦躁的以及带有神经质的角色,并且坚持将这些角色与现实中的自己完全区分开。2004年,喜剧中心将艾伦评为百大滑稽演员(stand-up comics)第四位,一项英国的票选则将艾伦位列最伟大喜剧演员第三位。 到1960年代中期,艾伦开始编导一些闹剧式的喜剧电影(slapstick comedies)。进入70年代,受欧洲艺术电影影响艾伦的影片向更具艺术性与戏剧性的电影风格转变。艾伦通常被认为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时的美国新浪潮电影制片人之一。 艾伦经常主演自己的影片,像早年一样,他饰演的角色通常具有悲观、不安和神经质特质。他最出名的影片包括《安妮·霍尔》(1977年)、《曼哈顿》(1979年)、《汉娜姐妹》(1986年)、《午夜巴黎》(2011年)等。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形容艾伦为 "a treasure of the cinema"(电影瑰宝)。 至今艾伦已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并夺得4项奥斯卡奖:三项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一项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安妮·霍尔》),其三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及16次被提名的记录至今无人能及。同时艾伦已赢得九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作为一名爵士单簧管乐手,艾伦每周都要去曼哈顿一所酒店演奏单簧管。2011年公共电视网(PBS)美国导演大师系列出品的《记录伍迪·艾伦》记录了艾伦作为演员、作家和导演的职业生涯及对美国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4年1月,伍迪獲頒金球獎塞西爾·B·德米爾獎(終身成就獎)。.

新!!: 黛安·基顿和伍迪·艾伦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科波拉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美国的电影导演,家族為義大利移民。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和《吸血惊情四百年》(Dracula)。 柯波拉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电影,那时他已经拍摄了多部短片,其中还包括了色情电影。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与罗杰·考曼(Roger Corman)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1969年,他与乔治·卢卡斯一起创建了,期望在倍受压迫的好莱坞工作室制度外为电影制作者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环境。 他为《巴顿将军》(Patton)写的剧本,赢得了奥斯卡奖。但是,他以电影制片的名衔所获得的成功,是在1970年代的《教父》和《教父2》里担任共同编剧和导演,两部影片都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后者更成为首部获奖的续篇电影。1974年继《教父》成功后,他的另外一部电影《對話》获得了坎城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的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创剧本两个奖项。 继它们的成功之后,他着手把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拍摄为电影,把影片中的时间背景设定在越战期间,电影取名为《现代启示录》。拍摄期间遇到各种问题困扰,包括:台风、滥用药物和精神崩溃。因为受到如此多的耽误,电影还被取了个绰号“不知何时启示录”。当电影最终上映时,受到影评人褒貶不一的評價,差点使柯波拉刚成立的破产。1991年的记录片《黑暗之心:制片人的启示录》(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由艾琳诺·柯波拉(Eleanor Coppola,柯波拉的妻子)、福克斯·巴尔(Fax Bahr)和乔治·希根路柏(George Hickenlooper)执导,片中记载了制作《现代启示录》中的困难和全体的工作人员,还有艾琳诺拍摄的幕后花絮。 在经过对冗长的裁员,柯波拉带着一些商业和关键的成功回来执导《教父3》。它是教父传奇的第三部,在1990年上映。 他在为1974年重拍的《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写剧本的同时,为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突破性电影《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做制片。 柯波拉与乔治·卢卡斯一起为迪士尼主题公园导演了由-zh-hans:迈克尔·杰克逊;zh-hk:米高·積遜;zh-tw: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主演的影片《伊奥船长》(Captain EO),创下了(每分钟算)最昂贵的电影记录。 柯波拉的女儿-zh-hans:索菲亚·科波拉;zh-hk:蘇菲亞·哥普拉;zh-tw:蘇菲亞·柯波拉;-也是一个影片制作人(参见《鎖不住的青春》,The Virgin Suicides和《-zh-hans:迷失东京;zh-hk:迷失東京;zh-tw: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他的侄子-zh-hans:尼古拉斯·凯奇;zh-hk:尼古拉斯·基治;zh-tw:尼可拉斯·凱吉;-(Nicholas Cage, 原名:尼古拉斯·金·科波拉)则凭自己的实力,成为倍受称赞的演员。.

新!!: 黛安·基顿和弗朗西斯·科波拉 · 查看更多 »

循道宗

循道宗(Methodism),又稱卫斯理宗(Wesleyans)、監理宗,現代亦以衛理宗、衛理公會之名而著稱。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現傳佈於英國、美國、中國,和世界各地。世界最大的循道宗教會是聯合循道宗。.

新!!: 黛安·基顿和循道宗 · 查看更多 »

俄国内战

俄国内战(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后来又称為苏联国内战争或對蘇干涉戰爭,是於1917年11月到1922年10月,在前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是红军和由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的松散的联合力量白军,还有多国出兵干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外蒙古和波斯。苏联官方称法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红军于1919年在乌克兰击败白军,并在西伯利亚击败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的武装。随后彼得·弗兰格尔领导的白军于1920年秋在克里米亚被击败。 许多独立运动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和战争的进行而发起。其中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成为主权国家。前俄罗斯帝国的其余领土在战后成立苏联。.

新!!: 黛安·基顿和俄国内战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黛安·基顿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土、水、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現時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交通、道路、橋梁及水利等。過去曾經將一切非軍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項目,歸入本類,但隨著工程科學日益廣闊,不少原來屬於土木工程範圍的內容都已經獨立成科。 土木工程乃以提高國民之生活品質,促進國民之公共福祉為目的,進而改造國土,整治環境及防治災害發生的一種公共工程。又因食衣住行乃國民生活之四大需要,並與國民之福祉息息相關,故土木工程亦爲直接或間接地解決民生四大問題之基本建設工程。.

新!!: 黛安·基顿和土木工程 · 查看更多 »

傻瓜大闹科学城

《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是一部发行于1973年的科幻喜劇电影,由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

新!!: 黛安·基顿和傻瓜大闹科学城 · 查看更多 »

哈里森·福特

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是美国男演员。他最著名的角色包括《星際大戰》中的韩·索罗和《法櫃奇兵》中的印第安纳·琼斯。 此外他还在多部好莱坞非常成功的作品中上演角色,其中包括《空军一号》和《絕命追殺令》,这些角色与《星球大战》和《法櫃奇兵》中的角色非常不同。有一段时间里世界上最賣座的五部电影片里均有福特的角色。哈里遜·福特的电影中有五部被收入国家电影目录。 2006年9月为止哈里遜·福特出演的电影在美国总票房约31亿美元,在全世界估计达60亿美元,仅次于汤姆·汉克斯。 2016年1月為止,哈里遜·福特重回了電影票房總排行榜上第二名,僅次於山繆·傑克森。.

新!!: 黛安·基顿和哈里森·福特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赫本

凯瑟琳·霍頓·赫本(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国国宝级电影女演员,美国电影与戏剧界的标志性人物、好莱坞的传奇。凱瑟琳·赫本近六十年的演藝生涯横跨数种表演类型,有“美國影壇第一夫人”美譽,她亦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創立以來,唯一一位能四度摘下奧斯卡影后的女星,她也是史上首位穿長褲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影后。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将凱瑟琳·赫本评为美国影视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

新!!: 黛安·基顿和凯瑟琳·赫本 · 查看更多 »

珍·芳達

·方达(Jane Fonda,),亦译--,美國女影星,其父是奥斯卡影帝亨利·方达。1971年她在《柳巷芳草》中扮演一位狡猾的應召女郎,並獲得1972年度的奧斯卡影-后-。又以1978年《荣归》获得第二座奥斯卡影后。2014年获得第42届美国电影学会(AFI)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第74届威尼斯影展“荣誉金狮奖”。.

新!!: 黛安·基顿和珍·芳達 · 查看更多 »

福克斯广播公司

#重定向 福斯廣播公司.

新!!: 黛安·基顿和福克斯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米娅·法罗

#重定向 米亚·法罗.

新!!: 黛安·基顿和米娅·法罗 · 查看更多 »

约翰·里德

约翰·里德可譯作John Reed或John Reid,可以是指以下人物:.

新!!: 黛安·基顿和约翰·里德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黛安·基顿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黛安·基顿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罗杰·埃伯特

罗杰·--·伊伯特(Roger Joseph Ebert,),美国影评人、剧本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伊伯特以他每周评论专栏(从1997年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后来在网络上发布)和与另一位影评人吉恩·西斯克尔联袂主持的主持电视节目《西斯克尔和伊伯特电影评论》(Siskel & Ebert at the Movies) 而著名。1999年西斯克尔逝世后,他选择了多位候选人试镜,最终理查德·罗佩成为他的新搭档,2000年节目而因此更名为《伊伯特与罗佩和电影》(Ebert & Roeper and the Movies)。 伊伯特的电影评论在美国和全球被超过200家报纸发表。他撰写了超过15本书,包括他的电影年鉴。1975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他的电视节目也在全球播放,获得艾美奖提名。1995年,芝加哥靠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伊利路的一段被命名为“西斯克尔和伊伯特街”。2005年6月,伊伯特在好莱坞星光大道得到一颗星,也是第一位获得该荣誉的影评人。2007年,伊伯特被《-zh-cn:福布斯; zh-sg:资本家杂志; zh-hk:福布斯; zh-tw:富比士;-》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评论家。Tom Van Riper,,福布斯,2007年9月24日发表,于2008年1月29日查阅。 他拥有科罗拉多大学、美国电影学会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荣誉学位。 1994年开始,他开始以个人视角撰写《伟大的电影》(Great Movies)系列,列出他认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电影。1999年,他开始举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一年一度的“罗杰·伊伯特最受忽视电影节”(Roger Ebert's Overlooked Film Festival)。.

新!!: 黛安·基顿和罗杰·埃伯特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黛安·基顿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黛安·基顿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爱与死

愛與死可能指下列作品:.

新!!: 黛安·基顿和爱与死 · 查看更多 »

爱情游戏

《LoveGame》(-)是首美國流行音樂歌手Lady Gaga的流行電音歌曲。.

新!!: 黛安·基顿和爱情游戏 · 查看更多 »

爱是妥协

《爱是妥协》(Something's Gotta Give)是一部发行于2003年的美国电影,导演南希·迈耶斯,主演杰克·尼科尔森、黛安·基顿和基努·里维斯。.

新!!: 黛安·基顿和爱是妥协 · 查看更多 »

瑞秋·麥亞當斯

秋·安妮·麥亞當斯(Rachel Anne McAdams,),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加拿大女演員,约克大学校友。.

新!!: 黛安·基顿和瑞秋·麥亞當斯 · 查看更多 »

瑪姬·史密芙

--·--·「瑪姬」·史密芙女爵士,CH,DBE('''Dame Margaret Natalie "Maggie" Smith'''.,)英國電影、電視、舞台女演員。史密芙從影生涯已久,涉獵領域極廣,被譽為英國最傑出的演員之一。自她於1952年演出第一部作品以來,至今已逾60年,仍活躍於影壇。憑藉其在電影及舞台劇的貢獻,史密芙獲獎無數,其中包含2項奧斯卡金像獎、7項英國電影學院獎、3項艾美獎、3項金球獎、3項美國演員工會獎及1項托尼獎。 史密芙代表作品包含《》(1965年)、《》(1969年)、《》(1978年)、《》(1981年)、《窗外有藍天》(1985年)及《高斯福大宅謀殺案》(2001年)等。她也曾加盟演出過多部知名電影,包含《鐵鈎船長》、《修女也疯狂》系列,以及在《-zh-hans:哈利·波特; zh-hant:哈利波特;zh-sg: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zh-hans:米勒娃·麦格; zh-hant:麥米奈娃;-。史密芙目前在廣受好評的時代劇《唐顿庄园》中主演--,--太伯爵夫人,並藉此獲得1項金球獎並連續兩度獲得艾美獎。.

新!!: 黛安·基顿和瑪姬·史密芙 · 查看更多 »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英文名稱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 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這些異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發育完成,稱之為芽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症狀可能包含:出血與淤斑、疲倦以及感染風險增加。這些症狀會因缺乏正常血球而發生。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游離輻射、部分化學物質如苯、曾接受化療、唐氏綜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四大類型,以及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白血病與淋巴瘤同屬影響血液、骨髓與淋巴系統的腫瘤當中的一種,此大類疾病被稱為。白血病的診斷方法主要靠血液檢查與。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會採用所謂「」的策略。 預後方面,已開發國家比以前有明顯進步,以美國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57%。兒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據白血病的類型不同,大約在60到85%之間。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療痊癒且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之後終身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療有可能需要配合輸血或及疼痛管理。安寧緩和治療不論有沒有進一步治療以控制,都可能有幫助。 2012年,共有35.2萬位新的白血病病患,並造成26.5萬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中3/4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90%的成人病患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被確診的種類。白血病最常在已開發國家出現。在美國,白血病一年的醫療支出為54億美元。.

新!!: 黛安·基顿和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百老匯

老匯大道(Broadway)為美國都市纽约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砲台公園,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紐約地鐵百老匯線(、、、)及紐約地鐵第七大道線(、、)均通過此路底下。由於此路两旁分佈著為數眾多的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因此成為了及音樂劇的代名詞。 關於百老匯大道的長度,說法不一。通常認為只有曼哈頓島內25公里的路段才可算是真正的百老匯大道,但另有一说称應該把位於布朗克斯區(Bronx)內的6公里也算進去。 百老匯的英文原意為「寬闊的街」,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是從荷蘭文Brede weg翻譯過來的,这和把Wall Street翻成华尔街是相同的道理。.

新!!: 黛安·基顿和百老匯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電影)

《芝加哥》(Chicago)是一部於2002年上映的美國歌舞喜劇犯罪電影,由羅伯·馬歇爾執導,比爾·坎登編劇,蕾妮·齐薇格、凯瑟琳·泽塔-琼斯、李察·基爾主演。本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內容探索爵士時代期間在芝加哥的名流、醜聞和貪污腐敗為主題。《芝加哥》以(凯瑟琳·泽塔-琼斯 飾演)和(蕾妮·齐薇格 飾演)為中心,這兩名女殺人犯在1920年代的芝加哥一起坐牢等待審判。薇瑪是雜耍演員,而蘿西是家庭主婦,她們為了免受絞刑而要爭取聲譽。 《芝加哥》在2003年獲得6項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等,而這也是自1968年《孤雛淚》獲得此獎項後,睽違30年再度由歌舞片拿下最佳影片獎。.

新!!: 黛安·基顿和芝加哥 (電影) · 查看更多 »

芭芭拉·史翠珊

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猶太裔美国歌手,电影演员,导演和制片人。.

新!!: 黛安·基顿和芭芭拉·史翠珊 · 查看更多 »

莎拉·潔西卡·帕克

莎拉·潔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美國女演員和製作人。她最著名的角色是於慾望城市中飾演專欄作家Carrie Bradshaw,因此獲得四座金球獎和兩座艾美獎。.

新!!: 黛安·基顿和莎拉·潔西卡·帕克 · 查看更多 »

领带

领带(Necktie),為一條围绕颈部的长饰物,繫在恤衫衣领之下,材质通常为丝质、合成材料。其变体包括:阿斯科特领带(Ascot tie)、领结(Bow tie)、波洛领带(Bolo tie)与卡夹式领带(Clip-on tie)。现代的领带、宽领带与领结都是由领巾(Cravat)发展而来的。男性通常繫领带,作为商务装或正装的一部分。领带有时也是制服的一部分(如军队、警察、学校或服务行业),而且每日佩戴。.

新!!: 黛安·基顿和领带 · 查看更多 »

飛越瘋人院

《飞越疯人院》(英语: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4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第2部囊括五项奥斯卡至尊奖项的电影(至今共3部),世界电影艺术历史上最经典的美国巨著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剧本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據導演所講,這部電影其實是從他由布拉格之春之後鐵幕捷克逃到美國的個人經歷而改編的。這次經歷,使他明白到任何的夢想的實現機會可能不高,但若連這個機會都放棄的話,這個夢想可實現的機會就只有零。而這種精神,也非常切合美國人一向提倡的美國精神。.

新!!: 黛安·基顿和飛越瘋人院 · 查看更多 »

親親壞姐妹

《親親壞姐妹》(Marvin's Room)是一部1996年的美国電影,由執導。編劇,並根据的同名話劇《》改编。麥克弗森1992年死於愛滋病,享年33歲。 主演是梅莉·史翠普、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黛安·基頓、勞勃·狄尼洛、、、和。本片作曲是、演唱了主题曲《Two Little Sisters》,梅莉·史翠普為該曲獻聲口白。 黛安·基頓凭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新!!: 黛安·基顿和親親壞姐妹 · 查看更多 »

費·唐娜薇

費·唐娜薇(Faye Dunaway,)是著名的美國電影演員,代表作有《我倆沒有明天》、《唐人街》。唐娜薇因電影《電視台風雲》演出獲1976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獲得過三座金球獎、一座英國奧斯卡與一座艾美獎,並是AFI百年百大電影主演次數最多的女演員之一。於2011年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畢業自佛羅里達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波士頓大學等學校。她另外的著名作品還有《》(1968年)、《小巨人》(1970年)等。.

新!!: 黛安·基顿和費·唐娜薇 · 查看更多 »

贝蒂·米勒

贝蒂·米勒(Bette Midler,)。美国著名歌手、演员以及谐星。除本名外,她在舞台上的绰号“了不起的M小姐”(The Divine Miss M)同样也闻名于世。她以歌手出道,出色的演出使她成为诸多歌舞秀演出的头牌明星,其后涉足影视,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主演的电影《》(The Rose)、《》(Ruthless People)、《》(Beaches)以及《》(For The Boy)均为影坛经典之作。在其超过40年的演艺生涯中。米勒一共被提名了两次奥斯卡金像奖。并获得四座格莱美奖,四座金球奖,三座艾美奖以及一座特别托尼奖。她的唱片在全世界的累积销量,也已达到了3000万张。.

新!!: 黛安·基顿和贝蒂·米勒 · 查看更多 »

麥當娜

丹娜(Madonna Louise Ciccone,),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貝城,是美國著名女歌手、演員和企業家。她跳脫主流流行音樂歌詞內容和音樂錄影帶視覺成像的傳統框架,公然挑戰世俗禁忌議題,在全球獲得極高的知名度,她憑藉著一支支膾炙人口的經典MV引爆話題,是利用影音影像手法達到宣傳自我最徹底的藝人。瑪丹娜不斷重塑她的音樂形象,完全主宰自己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她那高調行事作風以及不輕易妥協的強悍個性,引發極端正反兩面的評價,看不慣她行事作風的人,可能對她大肆抨擊和無情批評。但相反的,她也被一群廣大的支持者簇擁著,她被歌迷和媒體封為「流行女皇」。瑪丹娜的形象總是受到非議,但她的音樂創作水準卻是不容質疑,音樂評論家們對她的作品總論褒多於貶,她也成為當代西洋流行樂壇上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瑪丹娜成長於美國密歇根州,在搬往紐約追夢她的現代舞事業之前,她曾就讀於密歇根大學的。在經歷音樂組合早餐俱樂部和艾美之後,1982年她與Sire唱片(一個附屬於華納兄弟唱片公司的廠牌)簽約,並於翌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之後她亦發行了一系列商業性成功的專輯,諸如《宛如处女》、《忠實者》、《宛如祈禱者》、《音樂聖堂》以及《娜式糖》等等,其中也包括獲得葛萊美獎肯定的《光芒萬丈》與《娜語錄》。瑪丹娜不只是一個歌手,她參與了大多數作品的創作和製作工作,當然也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包括同時拿下英美兩地冠軍的《爸爸別說教》、《她是誰》、《宛如祈禱者》、《風尚》和《音樂聖堂》等招牌歌曲。此外,由她所主唱的電影主題曲《為你瘋狂》、《跟上旋律》、《以生見證》和《這裡曾是我的遊樂場》等歌曲,在排行榜上也獲得相當優異的成績。 瑪丹娜的電影角色亦幫助她獲得更多知名度;她曾憑藉電影《貝隆夫人》獲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但她的大多數其它電影卻被評論家詬病。她涉足的其它行業包括時裝設計,童書撰寫和電影製作。瑪丹娜被譽為有頭腦的女商人,特別是在1992年她與時代華納合資創辦娛樂事業公司(包括與)之後。2007年她與Live Nation簽約了一紙史無前例的價值1.2億美元的。 瑪丹娜在全球擁有超過3億的唱片銷量,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証為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美國唱片業協會表示她是20世紀唱片銷量最高的搖滾女歌手和美國史上唱片銷量最高歌手排名的女歌手第二位,擁有6.45千萬的認證唱片銷量。根據《告示牌》,瑪丹娜是,票房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她在《告示牌》評選的「」中位居第二位,僅次於-zh-cn:披头士乐队; zh-tw:披頭四樂團; zh-hk:披頭四樂隊;-,是史上最成功的獨唱藝人。瑪丹娜是的五位創始成員之一,並在擁有參選資格的第一年就入主美國摇滚名人堂。.

新!!: 黛安·基顿和麥當娜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基顿

#重定向 米高·基頓.

新!!: 黛安·基顿和迈克尔·基顿 · 查看更多 »

赤色分子

《赤色分子》(Reds)是一部发行于1981年的美国劇情片,由沃伦·比蒂执导,主演为沃伦·比蒂和黛安·基顿。除了比蒂和基顿,爱德华·赫尔曼、杰克·尼科尔森、保罗·索尔维诺、莫林·斯特普尔顿、吉恩·哈克曼等人也参加了该片的演出。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描述寫下《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的共产主义记者约翰·里德之經歷。此書為报告文学,记录了1917年俄国革命的过程。.

新!!: 黛安·基顿和赤色分子 · 查看更多 »

邁克爾·道格拉斯

迈克尔·柯克·道格拉斯(Michael Kirk Douglas,),猶太人,美國好萊塢知名一線電影演員和制片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得主。 他的父親是美國著名演員柯克·道格拉斯。麥克·道格拉斯早於70年代就出道,1984年由著名導演勞勃·辛密克斯所執導的冒險片《綠寶石》,提升了不少知名度,1987年的《華爾街》更讓他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演出了多部有關男女情仇的懸疑片,其中《致命的吸引力》、《第六感追緝令》、《桃色機密》三部片在北美都獲得破億的票房佳績。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迪安德拉·卢克,兩人1977年結婚,2000年離婚,育有一子;第二任妻子是女星嘉芙蓮·薜達-鍾斯,兩人同月同日生,但相差25歲,於2000年結婚,現育有一子一女。.

新!!: 黛安·基顿和邁克爾·道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邪典电影

邪典电影(Cult Film)又称--,是指那些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也可稱為非主流電影或另類電影。这种电影通常难以获得小圈子外的大规模票房成功。它不是一种严格的电影类型,也不是一种电影风格,而較接近是種「標籤」。因為所處的地區不同,邪典电影的定義非常難下定論,例如香港的武俠片以及日本的特攝片尤其是怪獸系列,常被歐美視為邪典电影,在當地則列入主流電影,廣泛且成功得到商業利益。.

新!!: 黛安·基顿和邪典电影 · 查看更多 »

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Golden Globe Award for Best Actress - Motion Picture Musical or Comedy,2005年以前舊稱「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是金球獎轄下的重要獎項,1951年首度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戲劇類區分、成為獨立獎項,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HFPA)頒發。.

新!!: 黛安·基顿和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蕾妮·齐薇格

蕾妮·凱絲琳·齐薇格(Renée Kathleen Zellweger,),美国女演员,生于得克萨斯州休斯顿郊区的卡地镇。她獲得多個讚賞及獎項,包括奧斯卡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三個金球獎和三個美國演員工會獎,其中更獲得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至2007年起,她是其中一名最高身價的荷里活女演員。.

新!!: 黛安·基顿和蕾妮·齐薇格 · 查看更多 »

艾尔·帕西诺

阿尔弗雷多·詹姆斯·帕西諾(Alfredo James Pacino,),暱稱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是一名美國電影和舞台劇演員、電影製作人和編劇家,帕西諾擁有超過50年的職業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了許多讚揚和榮譽,其中包括一項奧斯卡金像獎、兩項東尼獎、兩項黃金時段艾美獎、一項英國電影學院獎、四項金球獎、美國電影學會的AFI終身成就獎、金球獎西席·地密爾獎和。他也是少數贏得被稱為「演藝三重冠」有競爭性的奧斯卡獎、艾美獎和東尼獎的表演者之一。 他是一名方法演技演員和在紐約市的和的前學生,在那裡他受Charlie Laughton和教導。帕西諾在《》(1969年)中首次演出,飾演一個小角色,並在《》(1971年)中飾演海洛因上癮的主角而獲得稱讚關注。他曾因出演法蘭斯·哥普拉的《教父》(1972年)飾演突破性的角色麥可·柯里昂而獲得了國際上的讚譽和認可。他得到他的第一個奧斯卡獎提名,並在同樣成功的續集《教父續集》(1974年)和《教父第三集》(1990年)中重演該角色。帕西諾在飾演柯里昂的表演被視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演出之一。之後更是佳作不斷,如《盜火線》,《》,《魔鬼代言人》,以及《》等。 1992年,因在经典電影《闻香识女人》中的精湛演技,终于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第八次提名)。劇中,他扮演性格暴躁,偏激的退休軍官。在一次手榴彈事故中雙目失明。但是,他可以靠靈敏的鼻子辨別周圍女人身上的香味。他在受僱照顧他的高中生查理的陪同下,準備去紐約享受最後一次奢華的旅程。 2003年他出演了HBO改編的電視連續短劇《天使在美國》,扮演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者羅依·科恩(Roy Cohn),出色的演技為他帶來了第61屆金球獎和第56屆艾美獎電視連續短劇最佳男主角的殊榮。2007年,艾爾更奪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新!!: 黛安·基顿和艾尔·帕西诺 · 查看更多 »

電影導演

電影導演(film director)是電影拍攝時的總監督者,他會依據劇本提供電影藝術和劇情方面的指導,並引領整個劇組的拍攝工作。他在電影製作中擔當的角色主要包括:.

新!!: 黛安·基顿和電影導演 · 查看更多 »

電影監製

#重定向 电影制片人.

新!!: 黛安·基顿和電影監製 · 查看更多 »

電影演員

電影演員,指從事電影表演工作的人。 而「影星」通常是指因演出電影而成名的電影明星,早期傑出電影演員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也很少使用真名,於是電影片商使用了明星這個詞來捧紅他們,創造與其他普通的電影演員不同的地位。 電影演員通常都會加入經紀人公司旗下,依制定的合約工作,以獲得保護和良好的生涯規劃。好的電影演員往往必須擅長挑選片子,以及包裝自己的形象以獲得廣告商的青睞。電影演員間也因此產生了競爭,各大電影獎,以及片酬的多寡,是電影演員所競爭的主要標準。.

新!!: 黛安·基顿和電影演員 · 查看更多 »

電視台風雲

《广播电视网》(Network)是一部1976年的美国电影,影片由帕迪·查耶夫斯基编剧,著名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执导,费·唐纳薇、威廉·霍尔登、彼得·芬奇、罗伯特·杜瓦尔、及比阿特丽斯·斯特雷特等多位著名演员主演,米高梅电影公司和联合艺术家电影公司共同制作推出。影片在第49届学院奖角逐中获男主角、女主角、原著剧本、女配角4项大奖。.

新!!: 黛安·基顿和電視台風雲 · 查看更多 »

杰克·尼科尔森

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本名约翰·约瑟夫·尼科尔森(John Joseph Nicholson),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男演员、导演、制片人和编剧,被普遍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在他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杰克扮演过许许多多极具挑战性的角色,其中包括大量偏执甚至神经质之类有精神类病症的正/反面角色。他至今已经12次获得学院奖(俗稱奧斯卡獎)提名,是史上获提名最多的男演员,2013年9月4日,傳出退休消息。 杰克曾两次获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奖,分别是因1975年的《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获第48届学院奖男主角奖和因1997年的《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又译《猫屎先生》/《爱在心头口难开》/《人生就是这样》)获第70届学院奖男主角奖。他还因为1983年的电影《爱的协议》(又译《母女情深》/《常在我心间》/《亲密关系》)获第56届学院奖男配角奖。由此他与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沃尔特·布伦南一起,成为史上仅有的三位3次获学院奖肯定的男演员,这其中,丹尼尔是三次获男主角奖,沃尔特是三次获男配角奖,只有杰克是在两个奖项中都有获奖。杰克以扮演反面角色而闻名,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蝙蝠侠》中的小丑、《闪灵》("The Shining",又译《幻觉》/《鬼店》)中的杰克·托兰斯以及《无间行者》("the Departed",又译《美版无间道》/《神鬼无间》/《无间道风云》)中的弗兰克·科斯特罗。 杰克·尼科尔森至今已多达6次获金球奖,并于2001年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他与另一位著名男演员迈克尔·凯恩,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今日,在每一个年代(每十年为一个年代)均有获得学院奖提名的男演员。1994年,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美国影艺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终身成就奖的男演员。他主演的电影中比较著名的有:《唐人街》、《》(又译《浪荡子》/《天涯浪客》)、《闪灵》、《飞越疯人院》、《蝙蝠侠》、《爱的协议》、《赤色分子》("reds",又译《烽火赤焰万里情》)、《尽善尽美》、《》(又译《最后行动》/《一触即发》/《特殊任务》)、《》(又译《过客》)、《狼人》(又译《妖之恋》)、《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又译《义海雄风》/《军官与魔鬼》)、《》(又译《白色死约》/《誓言》)、《无间行者》、《关于施密特》(又译《心的方向》/《薯唛先生》)和《爱是妥协》("Something's gotta give",又译《爱你在心眼难开》/《玩转男人心》)。.

新!!: 黛安·基顿和杰克·尼科尔森 · 查看更多 »

格斯·范·桑特

#重定向 葛斯·范桑.

新!!: 黛安·基顿和格斯·范·桑特 · 查看更多 »

梅麗·史翠普

梅莉·史翠普(Meryl Louise Streep,),美国舞台劇、電影、電視女演员,也是一位慈善家。許多观众与评论家评价她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尤其以駕馭並投入各類型角色扮演,並且自然地轉換不同口音而著名。 已獲得21次奥斯卡提名,為史上獲得最多表演獎提名的演員,並分别獲得第51届(1979年度)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第54届(1982年度)及第84届(201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梅莉·史翠普也是至今獲得金球獎最多的女演员:五次電影最佳女主角(三次劇情類,兩次音樂與喜劇類)、兩次电影最佳女配角以及一次連續短劇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 於2004年梅麗史翠普獲頒美國電影學學會終身成就獎。此外,她於2010年獲歐巴馬總統頒發美國國家藝術獎章,2014年時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法國政府在2003年時更授予梅麗史翠普藝術與文學勳章。.

新!!: 黛安·基顿和梅麗·史翠普 · 查看更多 »

梅格·瑞安

梅格·瑞安(Meg Ryan,),美国女演员,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梅格·萊恩擅长演绎浪漫喜剧,曾數次被美國電影大獎提名為最佳女主角,媒體並以封號「美國甜心」暱稱她。 梅格·萊恩最具知名度的演出及電影角色有1989年的《当哈利碰上莎莉》,1990年的《跳火山的人》,1993年的《西雅圖夜未眠》及1998年的《電子情書》,全球累積票房超過 8.7億美元,其中《跳火山的人》、《西雅圖夜未眠》及《電子情書》皆是與湯姆·漢克對手演出。.

新!!: 黛安·基顿和梅格·瑞安 · 查看更多 »

欲望号街车

#重定向 欲望号街车 (消歧义).

新!!: 黛安·基顿和欲望号街车 · 查看更多 »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新!!: 黛安·基顿和歌手 · 查看更多 »

比佛利山 (加利福尼亞州)

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是一座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縣西邊的城市。比佛利山和鄰近的西好萊塢被洛杉磯市完全包圍。這個區域的高級住宅區被稱為「白金三角」,是由比佛利山、洛杉磯的貝萊爾(Bel-Air)以及荷爾貝山(Holmby Hills)三個地區組成。根據2006年的調查,人口總數為34,980人。 比佛利山的北側為貝萊爾和聖塔莫尼卡山,西側則是西好萊塢、洛杉磯的卡爾泰(Carthay)和費爾法克斯(Fairfax District)兩個住宅區,南側則是比佛利伍茲(Beverlywood)。 與好萊塢所描述的不同,比佛利山並不是所有人都非常富有。雖然一部份洛杉磯縣最大的私人住宅座落在比佛利山市裡,但僅佔了整個城市的10%。其他的住宅包括毗聯式的出租公寓和小於92坪(278平方公尺)的獨立式住宅。在洛杉磯縣內有較比佛利山更均一富有的區域。比佛利山的平均收入為71,000美元,比洛杉磯縣的平均收入多18,000美元。 2007年,科威不動產(Coldwell Banker)將比佛利山列為全美最昂貴的住宅市場,一棟中型住宅的售價超過220萬美元。.

新!!: 黛安·基顿和比佛利山 (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毛髮 (音樂劇)

《毛髮:美國部落式愛搖滾音樂劇》(Hair: The American Tribal Love-Rock Musical),簡稱《毛髮》(Hair),是一部由美國演員和填詞和編劇,加拿大作曲家作曲的搖滾音樂劇。該劇為嬉皮士反文化和性革命的產物,部份歌曲更成為反越戰運動的代表歌曲。該劇的粗言穢語、濫用藥物、自由戀愛、對美國國旗不敬和裸體情節曾惹來評論和爭議。《毛髮》創立了以多種族演員陣容、及邀請觀眾上台作「」式終結為特色的「搖滾音樂劇」此一新興的音樂劇類型。 《毛髮》敘述在寶瓶座年代的紐約,一群政治活躍、生活如波希米亞主義方式的長髮嬉皮士「部落」抵抗越戰徵兵制的故事。克劳德、伯杰、希拉和他們的朋友以反抗戰爭、保守父母和社會以平衡自己的青年生活、愛情和性革命。在音樂劇的終結,克劳德亦面對跟隨朋友拒服兵役以服從自己良心,或是服從父母和保守美國社會的壓力,但背對其和平主義原則和生命出征越南的抉擇。 1967年10月,《毛髮》在外百老匯首次公演,其後亦在曼哈頓中城的的士高上演。1968年4月,《毛髮》在百老匯公演了1750場。在短時間內,部份歐美城市亦陸續公演自己的版本,包括上演了1997場,被視為成功的1968年西區劇院版本。更多版本因而在世界各地公演,並催生多張音樂劇原聲唱片,包括銷情達300萬張的。部份音樂劇的歌曲更成為當時的十大金曲。1979年,《毛髮》被改編成。2009年3月31日,《毛髮》在百老匯重新上演時,獲得高度評價,並贏得和傑出復排音樂劇的榮譽。2008年,《時代雜誌》曾表示:「今天的《毛髮》看上來,如果有的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大膽。.

新!!: 黛安·基顿和毛髮 (音樂劇) · 查看更多 »

沃伦·比蒂

亨利·沃伦·比蒂(Henry Warren Beatty,),美国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曾经获得奥斯卡奖和金球奖。2002年,美国电影学会授予比蒂戈登·E·索耶奖。2004年,比蒂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2007年获得金球奖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得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新!!: 黛安·基顿和沃伦·比蒂 · 查看更多 »

洛杉矶

洛杉磯(City of Los Angeles,缩写为L.A.),簡稱洛城,當地華僑亦稱羅省,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都市,也是洛杉矶县的县治,人口約397萬,為加州第一大城,同時也是美國人口第二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市。全市面积为469.1平方英里(1214.9平方公里)。由洛杉矶、長灘、安那翰3市組成的洛杉磯都會區擁有約1331萬的人口,涵蓋範圍更廣的大洛杉磯地區則達到1870萬,兩者在統計上均次於紐約都會區,為全美國第二大都會區。 洛杉矶在1781年由西屬上加利福尼亞總督建立。它曾先後屬於西班牙與墨西哥,但在1848年美墨战争結束後,墨西哥將包括洛杉磯在內的上加利福尼亞地區割让给美国。1850年4月4日,洛杉矶正式建市,比加州加入聯邦的時間早了5個月。時至今日,洛杉磯已發展成為全世界的文化、科学、技术、体育、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各种专业与文化领域的机构。整個大洛杉磯地區在电影、电视、音乐等文化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构成了洛杉矶的国际声誉和全球地位的基础。截至2014年,洛杉磯的達860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新!!: 黛安·基顿和洛杉矶 · 查看更多 »

潔西卡·蘭芝

潔西卡·--·蘭芝(Jessica Phyllis Lange,)是一位美國女演員,出生在明尼蘇達州,曾經以電影《窈窕淑男》與《藍天》分別獲得1982與1994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新!!: 黛安·基顿和潔西卡·蘭芝 · 查看更多 »

戈尔迪·霍恩

#重定向 歌蒂·韓.

新!!: 黛安·基顿和戈尔迪·霍恩 · 查看更多 »

我心深处

《我心深处》()是由伍迪·艾伦编剧和执导的一部剧情片,于1978年在美国上映。主要演员包括杰拉丹·佩姬、黛安·基顿、、、、、玛伦·斯塔普莱顿和萨姆·沃特森。 其中,杰拉丹·佩姬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并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部电影还获得了另外四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两项是提名伍迪·艾伦的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导演奖,一项是提名玛伦·斯塔普莱顿的最佳女配角奖,另一项是提名和的最佳艺术指导奖。这部电影也是伍迪·艾伦创作的剧情类影片中第一部成熟的作品。.

新!!: 黛安·基顿和我心深处 · 查看更多 »

斯通家族

#重定向 婚前一叮.

新!!: 黛安·基顿和斯通家族 · 查看更多 »

新岳父大人

《新岳父大人》(Father of the Bride)是一部发行于1991年的美国电影,主演史蒂夫·马丁和黛安·基顿。该片与1950年史宾塞·屈赛和琼·贝内特主演的电影《岳父大人》(Father of the Bride)重名,因此中文译名为《新岳父大人》。1995年,该片续集《新岳父大人2》发行。.

新!!: 黛安·基顿和新岳父大人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纪事报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及大火后的纪事报大楼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又称《旧金山新闻》)是北加利福尼亚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同时也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订户主要集中在舊金山灣區,但该报发售范围遍及加州北部和中部,从萨克拉门托和翡翠三角(Emerald Triangle)向南一直到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县。该报于1865年由查尔斯·德·杨(Charles de Young)和迈克尔·H·德·杨(Michael H. de Young)兄弟创立,创刊名为《每日要闻纪事报》(The Daily Dramatic Chronicle)。随着旧金山的发展,报纸也随之壮大,到了1880年,该报成为美国西海岸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而如今,西海岸只有《洛杉矶时报》在发行量上超过了《旧金山纪事报》,而《纪事报》的发行量仍然排在全国第12位。.

新!!: 黛安·基顿和旧金山纪事报 · 查看更多 »

时代杂志

#重定向 時代雜誌.

新!!: 黛安·基顿和时代杂志 · 查看更多 »

教父

教父可以指:.

新!!: 黛安·基顿和教父 · 查看更多 »

教父 (電影)

是一部1972年的美國幫派電影,根據馬里奧·普佐(Mario Puzo)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法蘭西斯·柯波拉執導,由馬龍·白蘭度和艾爾·帕西諾主演。 《教父》是《教父三部曲》的第一集,掀起黑幫電影新潮流,榮獲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三大獎項,被視為是經典電影之一。《教父》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評選中,獲影迷票選為第二名,而其續集《教父2》則榮獲第三名。.

新!!: 黛安·基顿和教父 (電影) · 查看更多 »

教父2

《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是一部1974年上映的美國黑幫電影,導演及監製是法蘭西斯·柯波拉,與馬里奧·普佐合共編劇,改編自普佐的1969年小說《教父》。因前作1972年《教父第一集》的空前成功,兩年後《教父2》登上大銀幕,再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青睞,入圍11項提名並獲得6項殊榮,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最佳美術指導。《教父2》獲得全球影評與大眾的讚賞,被認為是影史最為成功的續集電影。截至2011年3月20日,本片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評選中,獲影迷票選為第三名,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赎》以及先前的《教父第一集》。 全片以過去和現在交叉敘述的方式,一方面敘述麥可·柯里昂如何擴張他的家族事業,另一方面描述他的父親、柯里昂家族第一代教父維托·柯里昂(由另一位影帝勞勃·狄尼洛演出)在年輕時如何發跡,並成為教父的過程。它的續集是《教父第三集》。.

新!!: 黛安·基顿和教父2 · 查看更多 »

教父3

《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 III)是一部1990年的美國黑幫電影,是繼1974年《教父2》之後十六年的1990年才上映的《教父》三部曲完結篇。本片由法蘭西斯·柯波拉再次執導,劇情完整敘述第二代教父麥可·柯里昂的後段人生,並且影射兩項真實事件─1978年,教宗若望·保祿一世驟逝;1982年,義大利銀行醜聞。由艾爾·帕西諾、黛安·基頓、和安迪·賈西亞等主演。.

新!!: 黛安·基顿和教父3 · 查看更多 »

托尼獎

托尼奖(Tony Award,又译作东妮奖)是美国劇場界最高荣誉,参选剧目包括话剧类和音乐剧类。美国剧院联盟于1946年设立本奖项,现在由美国剧院联盟与百老汇联盟举办。托尼奖与电影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电视艾美奖(Emmy Award)、音乐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并称为美国艺术四大奖。 托尼奖是以著名女演员兼导演东妮·佩里(安朵涅特·佩里)的名字的命名,每年颁发19个奖项。而自1997年第51届颁奖礼开始,大多颁奖典礼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举行地,每年六月举行颁奖仪式,通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 第65届托尼奖已于2011年6月12日在纽约灯塔剧院颁发。2012年托尼奖仍将在灯塔剧院举办。.

新!!: 黛安·基顿和托尼獎 · 查看更多 »

拉蒂法女皇

拉蒂法女皇(Queen Latifah)本名達娜·伊蓮·歐文斯(Dana Elaine Owens,),美國饒舌歌手、模特兒、女演員和封面女郎。拉蒂法致力於音樂、電影與電視演出,且奪得金球獎、兩座美國演員工會獎和葛萊美獎等多座獎項,亦曾入圍奧斯卡。.

新!!: 黛安·基顿和拉蒂法女皇 · 查看更多 »

曼哈頓

曼哈頓(Manhattan)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之中最人口稠密的一個,與紐約縣(New York County)範圍相當。這個行政區主要由一個島組成,並被東河、哈德遜河以及哈林河包圍,並同時包括鄰近的一些小島嶼和唯一在北美本土大陸上的飛地大理石山。曼哈頓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下曼哈頓的華爾街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高達1.2萬億的本地生產總值,並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它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許多跨國企業也在此設立總部。 紐約縣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根據201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它擁有1,585,873的居民,面积,即平均每平方英里有69,071的人口(26,668人/km²),也使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它也是全國其中一個最富有的地方,在2005年便有超過$100,000的GDP。它是紐約市僅次於布魯克林和皇后區後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卻是面積最小的。 由於每年有高達5,000萬的遊客到訪紐約市,故曼哈頓的不少景點都是世界知名的。其中,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的時代廣場是璀璨奪目的百老匯劇院的中心點、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行人過路處 以及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點。這個行政區也擁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橋樑、摩天大廈以及公園;曼哈頓華埠是整個西半球最大的華人聚居地。格林尼治村的石牆酒吧被認為是LGBT權利運動的催化劑。曼哈頓也同時擁有大量的高中和大學,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學府如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以及洛克斐勒大學。由於紐約市是於曼哈頓的南端創立,故此紐約市政府的所在地紐約市政廳也位於此。.

新!!: 黛安·基顿和曼哈頓 · 查看更多 »

晨間新聞 (電影)

《晨间新闻》(Morning Glory)是一套在2010年播放的美國劇情性喜戲,由夏里遜·福,黛安·基頓和麗素·麥雅當絲領銜主演。.

新!!: 黛安·基顿和晨間新聞 (電影) · 查看更多 »

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亦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於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匈牙利裔美國人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獎項。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新!!: 黛安·基顿和普利策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戴安·基顿黛安·基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