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黎桓

指数 黎桓

黎桓(,)是越南前黎朝的開國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由於其死後没有諡號,只能用大行皇帝的临时称呼,故後世稱之为黎大行()。.

94 关系: 华闾古都十二使君時期占城占婆吳士連吳真流吳日慶大瞿越大行皇帝大越史記全書天福 (前黎朝)天福 (黎桓)太常博士安南都护府宋史宋太宗宋會要峰州崔亮丁廢帝丁先皇丁璿丁璉丁部領丁朝三從四德交州佛经佛教侯仁寶律令北宋北江省刘继宗呂唐兴统元朝前黎朝矯順石城县篡位篦眉稅特進白藤江芒族节度使靜海節度使风暴西夏驩州...諒山谥号越南越南史略越史略越共黎覔黎龍鏡黎龍錫黎龍鉞黎龍鋌黎氏佛銀黎文休黃袍加身辽朝运河范巨倆阮守捷阮寬阮匐阮超藤州葬礼邕州脱脱通奸陳荊和陈仲金李太宗李奎李公蘊李公蘊:到昇龍城之路李若拙李朝 (越南)李日㫕杜釋楊雲娥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河南省 (越南)清化省朝貢戴可来愛州應天 (前黎朝)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华闾古都

华闾(,越南阮朝時期典籍又寫作花閭),是越南丁朝(968年-980年)、前黎朝(980年-1009年间)的首都,位于今天越南的宁平省华闾县。1010年,李太祖李公蘊迁都昇龍(今日河內市)后,不再作为越南的首都。.

新!!: 黎桓和华闾古都 · 查看更多 »

十二使君時期

十二使君時期,又稱十二使君之亂(),為越南歷史中的一段時期。在吳朝開國者吳權去世後,大臣楊三哥篡奪吳朝繼承者吳昌岌的王位,爆發十二使君之亂,越南歷史進入十二使君時期。地方豪強紛紛割據,自稱使君。雖然吴权的次子吴昌文擊敗楊三哥,重建吳朝。但由於未能平定諸使君,所以在十二使君之亂後已非吳朝時期。越南北部直到丁部領崛起後方統一,並建立丁朝。.

新!!: 黎桓和十二使君時期 · 查看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黎桓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新!!: 黎桓和占婆 · 查看更多 »

吳士連

吳士連(,),越南後黎朝前期的官員、史家。 公元1459年,後黎仁宗被黎宜民所弒,吳士連對黎宜民加以擁護,獲升為都御史。後黎聖宗取得帝位後,吳士連被貶。在此期間,吳士連博覽群書。到公元1471年(洪德二年),獲重新起用,擔任禮部右侍郎、朝列大夫、國子監司業、史官等官職。公元1479年(洪德十年),奉後黎聖宗之命,編修《大越史記全書》。.

新!!: 黎桓和吳士連 · 查看更多 »

吳真流

#重定向 匡越.

新!!: 黎桓和吳真流 · 查看更多 »

吳日慶

吳日慶(,),又稱吳覽公(),越南十二使君時期的割據者之一。他原是吳朝王族,在吳朝衰落時,他以使君的稱號,割據唐林一地(一說在膠水)。其後,吳日慶降附丁部領(丁朝開國君主),並成為其駙馬。979年,趁著丁朝朝廷內亂,大權旁落到權臣黎桓之手時,吳日慶企圖勾結占城舟師入侵越南(當時國號大瞿越),但卻遇風暴而覆歿。.

新!!: 黎桓和吳日慶 · 查看更多 »

大瞿越

大瞿越(),又作越(),为968年到1054年间越南所使用的正式国号。自968年,丁部领建立丁朝,立国号为大瞿越,经历前黎朝、越南李朝,到1054年李朝第三代皇帝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

新!!: 黎桓和大瞿越 · 查看更多 »

大行皇帝

大行皇帝,是中国和越南古代在皇帝去世后至諡号、庙号确立之前,对去世皇帝的正式称谓。《六部成語註解‧禮部》:「大行:皇帝初崩,尊謚未定,暫稱大行,言其德行大備無所不具也。」《通典禮典》魏孫毓曰 : 「禮記告喪曰『登遐』,告訃之辭也。或曰大行之稱,起於漢氏。漢書曰『大行在前殿』,又曰『大行無遺詔』,此即非告訃之辭。謚法者,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初崩未謚,而嗣帝已立,臣下所稱辭宜有異,故謂之大行,言其有大德行,必受大名若稱謚也。 」大行皇帝的諡号、庙号一旦确立,就改以諡号、庙号来作为该皇帝的正式称号。 越南前黎朝的開國君主黎桓由於其死後没有諡號,只能用大行皇帝的临时称呼,故後世稱之为黎大行。.

新!!: 黎桓和大行皇帝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全書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編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重要的史書。該書從黎聖宗洪德年間(1470-1497),由吳士連編纂,收錄了自鴻龐氏時代以來的傳說及史實,最後於1797年,由西山朝史官吳時任負責增補至昭統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事,為全書最後修訂本。.

新!!: 黎桓和大越史記全書 · 查看更多 »

天福 (前黎朝)

天福(980年七月-988年)是越南大瞿越国前黎朝大行帝黎桓的年号,共计9年。.

新!!: 黎桓和天福 (前黎朝) · 查看更多 »

天福 (黎桓)

#重定向 天福 (前黎朝).

新!!: 黎桓和天福 (黎桓) · 查看更多 »

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職官名。始置於西漢初年,為太常寺属官,官秩为六百石。 漢初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設五經博士,《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為太常寺属官,又稱太常博士。《史記·循吏列傳》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太常博士的職務是教弟子五經,兼掌選試之官。魏晉之後,太常博士為精於禮儀之人,其他還有术医博士、医药博士。唐代,地位降低,從七品上。清代時,太常博士用於繕寫文牘,正七品。.

新!!: 黎桓和太常博士 · 查看更多 »

安南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的六个都护府之一,管辖交州地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政府设立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将交州都督府改置为安南都护府,治所位于宋平县(今越南河内),由交州刺使充任都护。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后,今云南地渐入南诏,约在唐文宗开成、唐武宗会昌、唐宣宗大中间即大约现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边界为界;唐懿宗咸通元年(861年1月)府治为南诏攻陷,后收复;四年(863年)再度被攻陷,寄治海门镇;七年(866年)收复旧制,置静海军节度使,兼领都护。五代时期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公元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新!!: 黎桓和安南都护府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黎桓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黎桓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會要

宋會要,宋代史學發達,特設有“會要所”,專職修撰會要。有宋一朝先後修纂十次,成書2200餘卷,包括:.

新!!: 黎桓和宋會要 · 查看更多 »

峰州

峰州,一作峯州,为越南历史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日富寿省境内。 峯州在鸿庞氏时期作为文郎国的都城。根据《大越史记全书》中记载的神话,貉龙君的妻子妪姬生下一百个孩子之后,貉龙君册封长子为第一代雄王,定都在峯州。前258年,文郎国被瓯貉国的安阳王所灭。 后来越南被并入中国领土,在南朝时期,当地为兴州之地。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兴州置峯州,治所在嘉宁县(今越南富寿省越池市东南)。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调露后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相当今越南富寿省东南部和河内市西部。贞元七年(791年)升为都督府,兼管二十余羁縻州。 约从906年左右开始,交趾豪族曲家控制了当地政权,成为事实上的割据政权。938年白藤江之战后,交趾独立,峯州地入交趾。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越南古代的州 Category:富寿省 Category:河內 Category:59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黎桓和峰州 · 查看更多 »

崔亮

崔亮,可以是指:.

新!!: 黎桓和崔亮 · 查看更多 »

丁廢帝

丁璿(,)是越南丁朝第二代皇帝。後世称丁废帝()。丁璿是丁部領的次子。.

新!!: 黎桓和丁廢帝 · 查看更多 »

丁先皇

#重定向 丁部領.

新!!: 黎桓和丁先皇 · 查看更多 »

丁璿

丁璿可以指:.

新!!: 黎桓和丁璿 · 查看更多 »

丁璉

丁璉(,),又名丁匡璉(),越南丁朝开国皇帝丁部領的長子。被其父和北宋冊封为南越王。 972年,丁部領以南越王丁璉的名義遣使攜帶方物,前往北方的北宋朝廷請求冊封。 973年,交州丁璉入宋朝朝廷進貢,宋太祖因此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又冊封丁璉為檢校太師、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 978年,丁部領以幼子丁項郎为皇太子,丁璉对此非常不满。 979年春,丁璉派人殺害丁項郎。11月某天晚上,宫廷侍卫杜释乘丁部领“夜宴醉卧廷中,遂弑之”,同时杀死南越王丁璉。.

新!!: 黎桓和丁璉 · 查看更多 »

丁部領

丁先皇(;)是越南朝代丁朝的締造者,968年至979年在位。諱丁部領(),一說名為丁桓(),部領二字本為其官爵。《越南史略》中譯本,59頁,參見原文腳註。他平定了十二使君之亂,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丁朝,並確定國號大瞿越,年號太平。但在979年的一次宮廷政變中被宦官杜釋所殺,丁朝隨即被前黎朝取代。.

新!!: 黎桓和丁部領 · 查看更多 »

丁朝

丁朝()是越南歷史的朝代之一,其立國期間為968年─980年。其建立者丁部領先後擊敗了割據越南北部的十二使君勢力,於968年統一全國並稱帝,建國號大瞿越。越南於10世紀以前,長期受北方鄰國中國統治。丁朝開國之後訂立制度,逐漸具有國家規模。外交上,丁朝向中國的宋朝通好,遣使朝貢,並首次被中國承認為藩屬而不是領土。 丁朝歷丁先皇(丁部領)、丁廢帝(丁璿)兩位君主。979年丁部領政變遇害後,繼任的皇帝丁璿年幼,由十道將軍黎桓獨掌朝政。宋太宗得知後,欲趁亂南下攻滅交趾。此事傳至交趾,黎桓被軍隊推戴為帝,丁朝遂被前黎朝取代。此後,黎桓率軍在白藤江之戰中擊退了宋朝的進犯。 後世歷史學者,視丁朝為越南建國的創始階段,史家黎嵩稱「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大越史記全書》卷首(黎嵩《越鑑通考總論》),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87頁。,可見它在歷史發展裡的重要地位。.

新!!: 黎桓和丁朝 · 查看更多 »

三從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对女子的行为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最初是女子的服丧标准,借以体现女性在伦常秩序中的依附性地位,在后世转而直接指代女性要服从男性;「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新!!: 黎桓和三從四德 · 查看更多 »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新!!: 黎桓和交州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黎桓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黎桓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侯仁寶

侯仁寶()汾州平遙人,北宋初期官員。 侯仁寶是中書令侯益的第三子,因父親功勳而蔭封太子中允之職。侯仁寶也是宰相趙普的妹夫。趙普與盧多遜不睦,互相彈劾。970年,盧多遜任宰相之後,侯仁寶被外調到邕州。邕州的右江生長有毒藥樹,宣化縣人常常前往採集,當做貨物販賣。侯仁寶將此事上奏朝廷,宋太宗下令將這些樹全部砍掉。 979年,交趾的丁朝發生內亂,其皇帝丁部領、太子丁璉被殺,年幼的丁璿繼位。十道將軍黎桓陰謀篡位,與其他忠於丁朝的大臣發生衝突。侯仁寶向宋太宗秘密進獻征討交趾的策略,宋太宗大喜,令他立即馳歸汴京。盧多遜認為,若讓侯仁寶回到汴京,黎桓一定會對這次密謀有所耳聞,從而加強了兵備,使得攻打交趾變得困難;盧多遜還建議任命侯仁寶為主帥,另派荆湖士卒二萬人前往增援,長驅直入攻打交趾。宋太宗採納了這個建議,任命侯仁寶為交州水陸計度轉運使;又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南下。 黎桓得知此事後,篡奪了皇位,並增強了兵備。980年,侯仁寶、孫全興率陸軍主力到達諒山,一路勢如劈竹,長驅直入;但劉澄所率的水軍卻在白藤江遇阻。翌年春,侯仁寶率陸軍先行,孫全興則駐紮在花步地區等候劉澄的水軍。侯仁寶多次催促,孫全興仍止步不前,直到劉澄到達後方才合兵前進。黎桓向侯仁寶詐降,侯仁寶不以為備。當夜,黎桓夜襲宋軍軍營。宋軍援兵不至,大敗,侯仁寶戰死於支棱江。 侯仁寶的死訊傳到了汴京,宋太宗甚為悼惜,特贈工部侍郎官職,錄用其子侯延齡、侯延世為齋郎。.

新!!: 黎桓和侯仁寶 · 查看更多 »

律令

律令是古代東亞的一種司法體系。「律」相當於刑法,「令」相當於其他法律(如行政法、訴訟法、民事法等)。 律令的基本思想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即儒家的德治主義思想和法家法律萬能的法治主義思想。古代中國為維持國家和社會秩序,制定了禮、樂、刑(法)、兵(軍事)等規範。刑的成文法是律,令是為其補充的規範。.

新!!: 黎桓和律令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黎桓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江省

北江省()是越南東北部的一個省,位於河內東方。.

新!!: 黎桓和北江省 · 查看更多 »

刘继宗

劉繼宗(、Lieou Ki-Tsong、),是10世紀时占城的一位国王。 劉繼宗本是越南管甲,後逃往占婆。趁占婆混亂之機夺得占城王位。986年,曾派遣李朝仙向北宋朝贡。 後來大瞿越皇帝黎桓派遣養子攻打占城,擒劉繼宗而殺之。.

新!!: 黎桓和刘继宗 · 查看更多 »

呂唐

吕唐(),十二使君之一,号吕佐公(),据守细江(今兴安省文江县、文林县一带)。967年,被丁部领所灭。.

新!!: 黎桓和呂唐 · 查看更多 »

兴统

兴统(989年-993年)是越南大瞿越国前黎朝大行帝黎桓的年号,共计5年。.

新!!: 黎桓和兴统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黎桓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前黎朝

前黎朝(Nhà Tiền Lê),為越南歷史的朝代之一,由黎桓建立,立國期間為980年-1009年。黎桓原為丁朝的十道將軍,在丁廢帝繼位後獨攬大權。980年黎桓受朝臣擁護,篡位建立前黎朝(疆域約相當現時越南北部)。宋朝聞丁朝被篡位後派兵南下,黎桓率軍伏擊成功,擊敗宋軍。之後黎桓與宋通好,獲得宋朝冊封。黎桓得國後,在國內制定律例,整頓政務,並平定以芒族為主的內亂。1005年黎桓逝世,諸子爭立,黎中宗得位後不久被黎龍鋌(即臥朝皇帝)所殺。龍鉞自立,性好殺戮,1009年去世後,兒子尚幼,大將李公蘊被擁立為帝,建立李朝,前黎朝亡。.

新!!: 黎桓和前黎朝 · 查看更多 »

矯順

矫顺(),十二使君之一,号矫令公(),据守回湖(今富寿省锦溪县)。锦溪张舍社有使君矫公城遗址,今锦溪县陈舍社,犹有城故址在。967年,被丁部领所灭。.

新!!: 黎桓和矯順 · 查看更多 »

石城县

石城县在中国江西省东南部,是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黎桓和石城县 · 查看更多 »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新!!: 黎桓和篡位 · 查看更多 »

篦眉稅

#重定向 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

新!!: 黎桓和篦眉稅 · 查看更多 »

特進

特进為中国古代官位,东汉时,特进位次于三公之下、諸侯之上。至唐代則是文散官中,僅次於「開府儀同三司」的官階。.

新!!: 黎桓和特進 · 查看更多 »

白藤江

白藤江(Sông Bạch Đằng)是越南北部的一條河流,在海防市水源縣境內注入下龍灣,寬度約為40公里。 白藤江是下龍灣通往河內市的門戶,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越南军队曾先後在938年、981年以及1288年三次在白藤江击败南漢、北宋和元朝。 Category:紅河水系 Category:越南河流.

新!!: 黎桓和白藤江 · 查看更多 »

芒族

芒族()是越南官方劃分的54個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越南西北部,集中於和平省,以及清化省的山區,人口約136.4萬,是越南第三大的少數民族。.

新!!: 黎桓和芒族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黎桓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靜海節度使

#重定向 静海军节度使.

新!!: 黎桓和靜海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风暴

暴(Storm)指影響環境或天體表面的任何大氣擾動,通常會帶來。風暴可能伴隨著強風(例如熱帶氣旋);雷電(例如雷暴);強降水(例如雪暴)或隨風在大氣中移動的物質(例如沙塵暴)等。風暴所導致的暴潮、洪水、積雪、閃電、野火和垂直風切時常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然而,一個顯著、持續的降雨的系統有助於減輕地區的干旱。 對陸地風暴的嚴格氣象定義是蒲福氏風級中10級以上的風,意味著風速為24.5米/秒(89公里/小時)以上的「暴風」,不過一般的用法不受這個定義限制。.

新!!: 黎桓和风暴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新!!: 黎桓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驩州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州,唐宋明仍置。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置,治所在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元年(627年)復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新!!: 黎桓和驩州 · 查看更多 »

諒山

諒山可以指:.

新!!: 黎桓和諒山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黎桓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黎桓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史略

《'''越南通史'''》(《'''越南史略'''》中譯本)書影 《越南史略》(Việt Nam Sử Lược),又譯作《越南通史》,越南史書,由越南法屬時代的历史学家陳仲金(又譯作陳重金,1882年-1953年)於1917年初,用越南語寫成。.

新!!: 黎桓和越南史略 · 查看更多 »

越史略

《越史略》(),越南古代歷史文獻,作者不詳。該書共三卷,採用編年體,以漢語文言文寫成。是記載越南上古時代(包括越裳氏、南越國等)至李朝(1009-1225年)事跡的重要典籍。(其實亦有陳朝部份,但只介紹歷代年號。).

新!!: 黎桓和越史略 · 查看更多 »

越共

越共可以指的是:.

新!!: 黎桓和越共 · 查看更多 »

黎覔

黎覔,五代十国爱州清莲县(今越南河南省青廉县宝泰村)人,是越南前黎朝开国皇帝黎桓的父亲。 黎覔的妻子鄧氏初懷孕时,夢到肚子中生蓮花,不久结果,取出来分给其他人,只有自己不吃,睡醒后,不知道这个梦的意义。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七月十五日生下黎桓。鄧氏对其他人说:「此兒長成,恐吾不及享其祿。」數年後鄧氏亡,不久,黎覔也去世。太平十一年(980年)黎桓即皇帝位,改元天福元年,追封黎覔為長興王,母鄧氏為皇太后。.

新!!: 黎桓和黎覔 · 查看更多 »

黎龍鏡

黎龙镜(,),大行皇帝黎桓第9子,获封中国王(),镇守干沱和末连县,曾在1005年两度造反,勾结御北王黎龙釿并投靠其据地扶兰寨,御蛮王黎龙钉造反,御北王黎龙釿后将他杀死,并投降黎龙铤。 Category:前黎朝皇子 Category:前黎朝.

新!!: 黎桓和黎龍鏡 · 查看更多 »

黎龍錫

黎龍錫(,),亦称黎银锡(),他是大行皇帝黎桓的次子,前黎朝建立后,他先被封东城王(),1004年加封东城大王,1005年,和兄前黎中宗,开明大王黎龙铤,弟中国王黎龙镜争位,但是他和弟弟黎龙镜都失败了,最终,他被前黎中宗杀于机罗海口(在今河静省奇英县)。 Category:前黎朝皇子 Category:前黎朝.

新!!: 黎桓和黎龍錫 · 查看更多 »

黎龍鉞

黎龍鉞(;),越南前黎朝第二代皇帝。在《大越史記全書》中被稱作中宗皇帝(),所以又有黎中宗()的稱呼。 兄弟11人中,最受父亲黎桓寵愛。封南封王(),后来又立为皇太子。黎桓死後,黎龍鉞即位为大瞿越皇帝,3日后,被弟弟開明王黎龍鋌殺害。 |-style.

新!!: 黎桓和黎龍鉞 · 查看更多 »

黎龍鋌

黎龍鋌(;)是前黎朝末代皇帝,1005年至1009年在位。又名黎至忠()。因上朝的時候躺在龍床上,所以又有黎臥朝()的綽號。《大越史記全書》稱其為「臥朝皇帝」(),但根據《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說法,「臥朝皇帝」並非其諡號。 黎龍鋌是一位暴虐而好色的君主,他死後前黎朝即滅亡。.

新!!: 黎桓和黎龍鋌 · 查看更多 »

黎氏佛銀

黎氏佛银(Lê Thị Phất Ngân)是越南前黎朝的一位公主,也是李朝的一位皇后。 黎氏佛银出生在大瞿越的首都华闾(在今越南宁平省),是前黎朝开国皇帝黎桓与大胜明皇后杨云娥所生的女儿,在前黎朝时期,被称为佛银公主。她也是前黎中宗黎龙钺和卧朝皇帝黎龙铤的胞妹,以及丁废帝丁璿的同母异父妹。 黎氏佛银嫁给将军李公蕴,李朝建立后,被册立为贞明皇后。1000年生李太宗。李太宗继位后,尊其为灵显皇太后。 |-style.

新!!: 黎桓和黎氏佛銀 · 查看更多 »

黎文休

黎文休(,亦有文獻寫成黎休黎崱《安南志略》卷第十五,北京中華書局,354頁。,),號修賢,越南陳朝官員及歷史學者,著有越南較早的一部編年體正史《大越史記》。.

新!!: 黎桓和黎文休 · 查看更多 »

黃袍加身

黃袍加身可以指:.

新!!: 黎桓和黃袍加身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黎桓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运河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规模比较大的,可以使水流流过的運輸通道。運河通常連接湖泊、河流和海洋,或橫貫半島、地峽而造。 相傳在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已有開運河,但具體難以考證。信史上中國的胥河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中國的京杭大运河是歷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1700公里,但今日只有少部份河段可供航運。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土庫曼南部的卡拉庫姆運河,全長約1375公里,大部份河段都可航行。運河的主要用途是行駛船隻運輸貨物。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建造成本和運輸時間的緣故,內陸運河逐漸被鐵路取代。許多運河目前都只剩下觀光用途,如威尼斯的運河。 运河主要可以分為二種:有一種是和現有的河流平行,分擔河流的水流量,在維持河谷及流域的條件下,通過建設水壩和水閘來調整水量,維持夠高的緩流水位。另一種則會越過分水岭的山脊,這種方式多半會需要在海拔最高點上方有水源供應。許多的運河。會興建在在山谷及其他水路高很多的地方。城市需要很多的水源,而海拔較高的運河可以提供水源給海拔較低的缺水地區。像羅馬帝國的高架渠就有類似功能。.

新!!: 黎桓和运河 · 查看更多 »

范巨倆

范巨倆(;),一作范巨量(),《宋史·交趾傳》作范巨備,越南丁朝、前黎朝時期的將領。 范巨倆是曲江茶鄉(今屬海陽省南策縣)人,祖父是吳朝將領范令公。丁部領崛起後,范巨倆率2000人投奔了丁部領,後來成為十道將軍黎桓的心腹。 979年,丁部領被弑,其幼子丁璿繼位。黎桓掌權,稱副王。980年,宋太宗以剷除專權的黎桓為名,派兵南侵。黎桓任命范巨倆為大將軍,剛要出兵之時,范巨倆便與各將軍著戎裝入十道將軍府中,煽動部下發動兵變,要擁立黎桓為皇帝。部下皆高呼萬歲,皇太后楊雲娥便以黃袍加於黎桓之身,讓黎桓登基,改元天福,將丁璿降封衛王。范巨倆隨即被黎桓冊封為太尉。翌年,黎桓擊退宋軍的入侵。 982年,隨黎桓征討占城。黎桓征討占城時,過銅鼓山、至婆和江,路途艱難,難以往來。黎桓派范巨倆至驩州,指揮建多蓋港。 984年,范巨倆逝世。 范巨倆被後世的越南人尊為獄神。在《粵甸幽靈集》裡,范巨倆被稱為「洪聖佐治大王」。 Category:丁朝人 Category:前黎朝人 L Category:人物神.

新!!: 黎桓和范巨倆 · 查看更多 »

阮守捷

阮守捷(),十二使君之一,号阮令公(),据守仙游(今北宁省仙游县)。一号巴安君,身长声高,闻者震骇,人称雷公,后并武宁(今北寧省桂武縣),称武宁王。967年,被丁部领所灭。.

新!!: 黎桓和阮守捷 · 查看更多 »

阮寬

阮宽(),十二使君之一,号阮太平(),据守三带(今永福省安乐县)。安乐县永姥社,使君阮宽据三带治理此处,故名阮家湾。967年,被丁部领所灭。.

新!!: 黎桓和阮寬 · 查看更多 »

阮匐

阮匐(;),越南丁朝開國宰相,獲丁朝開國君主丁部領封為「定國公」。979年,起兵征討大將黎桓(後來創立前黎朝的奪位者),最終不敵被殺。.

新!!: 黎桓和阮匐 · 查看更多 »

阮超

阮超(),十二使君之一,号阮右公(),据守西扶烈(今河内市青池县)。丁部领进攻阮超费力最大,折将四员,一度失利。967年,丁部领命将领阮匐为先锋、黎桓为后援,自己流当总帅,才消灭了阮超。.

新!!: 黎桓和阮超 · 查看更多 »

藤州

藤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灭陈后设置,治所在永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北)。以藤江、白藤岭为名。隋朝大业中,唐朝天宝、至德时又曾改为永平郡、感义郡。唐朝时的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地。宋朝时增入今岑溪市地。迁治于今藤县。属广南西路。元朝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藤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岑溪市 Category:藤县.

新!!: 黎桓和藤州 · 查看更多 »

葬礼

葬礼,也称葬仪、葬丧、喪禮、白事或後事,是一种社会仪式,正式标志一个人的死亡,也是一种处理尸体的礼仪。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礼形式。葬礼的历史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例如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死者的肢体经常按一定格式摆放过、尸体涂有象征鲜血和生命的红赭石,墓穴中有陪葬品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葬礼是让活人用非破坏性的方式向死者致意,把由于人的死亡而被扰乱的社会关系重新平衡起来,它可以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并防止社会崩溃。.

新!!: 黎桓和葬礼 · 查看更多 »

邕州

邕州,中国古代的州。因邕溪水得名,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及武鸣、隆安、大新、崇左、上思、扶绥等县地。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改南晋州置,治所在宣化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曾为邕管经略使、岭南西道节度使治所。五代曾为建武节度使治所,後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名诚州,南汉初年复旧。 北宋皇祐中,邕州治所移今南宁市,属广南西路。郡名为永宁郡,建武军节度。开宝五年(972年),废朗宁县、封陵县和思龙县。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望郡。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司市马于横山砦,以本路经略、安抚总州事,同提点买马,专任武臣;隆兴后文武通差。宝祐元年(1253年),兼邕、宜、钦、融镇抚使。北宋元丰时,户五千二百八十八。贡银。 下辖两县:宣化县、武缘县。一砦:太平。一金场:镇乃。另有四十四羁縻州,五县,十一洞。忠州、冻州、江州、万丞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龙州、七源州、思明州、西平州、上思州、禄州、石西州、思浪州、思同州、安平州、员州、广源州、勤州、南源州、西农州、万崖州、覆利州、温弄州及五黎县、罗阳县、陀陵县、永康县,武盈洞、古甑洞、凭祥洞、鐏峒、卓峒、龙英洞、龙耸洞、徊洞、武德洞、古佛洞、八洞:并属左江道。思恩州、鹣州、思城州、勘州、归乐州、武峨州、伦州、万德州、蕃州、昆明州、婪凤州、侯唐州、归恩州、田州、功饶州、归城州、武笼州及龙川县:并属右江道。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改名南宁路。.

新!!: 黎桓和邕州 · 查看更多 »

脱脱

脱脱(,,清代以後改譯托克托或托托帖木兒,蔑兒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曾出任御史大夫和中書省右丞相。任內恢復科舉制度、反正前丞相伯顏時的冤案,減輕剝削、放寬稅政,乃元朝末年有為的高級官员,後世稱為「脱脱更化」。脱脱汉文化修养极高,亦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新!!: 黎桓和脱脱 · 查看更多 »

通奸

通姦(adultery),一般指在一定情況下發生而違反法律或道德的人類性行為,通常泛指有配偶者与第三者出于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一個法律和道德性質的名稱,部份古代社會及伊斯蘭國家等,将自愿发生的婚外性关系及婚前性行為都归类为通奸,甚至女性被強姦也是通姦。在一些地区,例如台湾,與異性通姦可能被歸屬於犯罪行為,會受到刑事法律制裁。.

新!!: 黎桓和通奸 · 查看更多 »

陳荊和

荆和,字孟毅,号苍崖,研究越南历史和华侨历史的专家。生于台湾台中市,祖籍福建漳州,幼年移居日本东京。.

新!!: 黎桓和陳荊和 · 查看更多 »

陈仲金

仲金(;),一译陈重金。越南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1945年曾任保大帝的越南帝国首相。同年由于胡志明发动的八月革命下台。其主要著作《越南史略》、《儒教》等,都是用國語字寫成,為越南國語字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 黎桓和陈仲金 · 查看更多 »

李太宗

李太宗(;),名李佛玛(),又名李德政(),越南李朝第二代君主,1028年—1054年在位,庙号太宗,尊号开天统运尊道贵德圣文广武崇仁尚善政理民安神符龙见体元御极亿岁功高应真宝历通玄至奥兴龙大定聪明慈孝皇帝此尊號見於《大越史記全書》。《越史略》中“尚善”作“上善”,“龍見”作“龍現”,“興龍”作“興隆”。。.

新!!: 黎桓和李太宗 · 查看更多 »

李奎

李奎(),十二使君之一,号李朗公(),据守超类(今越南北宁省顺成县),他的家乡纪录不详。967年,被丁部领所灭,是最后一批割据的使君。.

新!!: 黎桓和李奎 · 查看更多 »

李公蘊

李太祖(;)諱李公蘊(),是越南李朝的開國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年號順天,廟號太祖,諡號神武皇帝(),葬於壽陵。.

新!!: 黎桓和李公蘊 · 查看更多 »

李公蘊:到昇龍城之路

《李公蘊:到升龍城之路》(),是一部越南歷史類電視劇,為中越合拍,共19集。.

新!!: 黎桓和李公蘊:到昇龍城之路 · 查看更多 »

李若拙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北宋初年政治人物。.

新!!: 黎桓和李若拙 · 查看更多 »

李朝 (越南)

李朝(Nhà Lý),是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得名,历经九代君主,凡217年。 李朝開創於1009年。該年農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即李太祖)奪取帝位李公蘊即位的時間,據陳朝時編成的《越史略》記載在己酉年(西曆1009年)十一月。後黎朝編成的《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己酉年十月辛亥日(即十月三十日、西曆11月19日),前黎朝臥朝帝去世,李公蘊於「是月癸丑日」即位。然而該年農曆十月並無癸丑日,十一月二日方為癸丑日。見《越史略》卷中,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578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黎紀·臥朝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1-202頁。中西曆轉換見。,次年改元順天,定都昇龍(今稱河内)。李朝建國後,採取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聖宗、仁宗四代君主的百餘年間,越南進入了政治集中、國家統一、國勢強盛的時期。李朝的治國政策包括興建昇龍城,分封中央軍政諸臣職位,改組地方政治機構,發展佛教,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制定《刑書》以改良法律,對外採取擴張政策等。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佔領了大片領土。1054年,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并成为此后越南数个朝代的国号。李英宗時,獲中國宋朝冊封為安南國王,越南從此亦被稱作安南國。李朝在中葉以後逐漸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晚期,發生了「范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於1225年年底(或1226年初)安排從姪陳煚(陳承之子)「受禪」,取代李氏帝位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建立陳朝。.

新!!: 黎桓和李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李日㫕

#重定向 李晃.

新!!: 黎桓和李日㫕 · 查看更多 »

杜釋

杜釋(;)是越南丁朝的一名宦官,天榜縣(今南定省務本縣)人。 杜釋原為桐關(今寧平省)吏,後被丁先皇任命為祗候內人,得以接近丁先皇。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記載,杜釋因夢見流星墜入口中,便認為是帝王之兆,伺機篡位。979年,丁先皇醉臥宮中,杜釋便將其殺死,又將其長子南越王丁璉一起殺害。 隨後定國公阮匐率軍入宮平叛,杜釋躲在宮霤之下不敢出來。他三天沒有喝水,十分口渴。恰巧當時下雨,便用手盛水而飲,被宮女發現,報告給阮匐。阮匐派人將杜釋逮捕斬首,將他碎骨分屍,分給國人吃。.

新!!: 黎桓和杜釋 · 查看更多 »

楊雲娥

楊雲娥(,)是越南丁朝唯一一位皇太后,也是前黎朝的第一位皇后。 楊雲娥最早是丁朝皇帝丁部領的五位皇后之一,979年丁部領被暗殺後,丁璿即位,楊雲娥成為皇太后。在此期間,楊雲娥與十道將軍黎桓私通,並一起代理年僅6歲的皇帝執掌朝政。後來在宋朝南下進攻時,楊雲娥指使范巨倆擁立黎桓為皇帝,建立前黎朝;隨後楊雲娥被黎桓立為皇后,成為越南歷史上第一位嫁給兩個皇帝的人。.

新!!: 黎桓和楊雲娥 · 查看更多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是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採編年體,用漢語文言文編寫。於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簡(,1796年–1867年)開始修撰,其後數次續修,至阮簡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

新!!: 黎桓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越南)

河南省()是越南的一省,區屬紅河三角洲,與河内市、海陽省、太平省、寧平省、南定省等省份相鄰。.

新!!: 黎桓和河南省 (越南) · 查看更多 »

清化省

清化省()位區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山羅省、和平省、寧平省相鄰,南接乂安省,西為寮國,東為北部灣。.

新!!: 黎桓和清化省 · 查看更多 »

朝貢

朝贡(tributum),又稱進貢,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順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國裡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朝贡体系也称“宗藩体系”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同为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历史当中。.

新!!: 黎桓和朝貢 · 查看更多 »

戴可来

戴可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

新!!: 黎桓和戴可来 · 查看更多 »

愛州

愛州,中國古代的州。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置,治所在移风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隋朝移治九真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一带)。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九真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爱州。调露后属安南都护府。領九真等七個縣。總章二年(669年),置福祿州,亦曰福祿郡,至德二載(757年)改為唐林郡,領柔遠等三個縣。 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五代南汉后地入交趾。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复有其地,属清化府。宣德二年(1427年)地入安南。.

新!!: 黎桓和愛州 · 查看更多 »

應天 (前黎朝)

應天(994年-1007年)是越南大瞿越国前黎朝大行帝黎桓、前黎中宗、臥朝帝黎龍鋌的年号,共计14年。.

新!!: 黎桓和應天 (前黎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黎大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