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麥德森輕機槍

指数 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是一挺由丹麥朱利葉斯·A·拉斯穆森(Julius A. Rasmussen)和延斯·特奧多·斯考博(Jens Theodor Schouboe)所設計、時任丹麥戰爭部陸軍大臣威廉·赫爾曼·奧盧夫·麥德森(Vilhelm Herman Oluf Madsen)協助擬議採用,並於1902年獲丹麥軍隊正式採用的轻机枪。這也是全世界上第一種大量生產的真正實用化的輕機槍。正因如此,麥德森得以將其製成12種不同的口徑並且銷售至全世界超過34個不同的國家,在歷史當中被發現它在超過100年之間參與了大量的戰鬥。Kokalis, Peter.

75 关系: 千克口徑大厦谷战争大量生產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大日本帝國陸軍奥斯陆威瑟演習作戰小戰車射速巴西巴拉圭中華民國丹麥國防軍丹麦布尔什维克布倫輕機槍九九式輕機槍九六式輕機槍引力彈夾條彈匣德國國防軍後座作用俄羅斯帝國陸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哈奇开斯M1909轻机枪兵工廠玻利維亞火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米每秒紹沙輕機槍炮台無煙火藥照門照準器牛津白朗寧自動步槍白朗寧M1917重機槍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莫拉納索尼埃L型戰鬥機螺旋槳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西伯利亚馬提尼-亨利步槍魚鷹出版...路易士機槍轻机枪葡萄牙軍隊葡萄牙殖民地戰爭膛室膛線里約熱內盧州英寸英尺每秒Florida State UniversityFM-24/29輕機槍Kg M/40輕機槍L3/35輕型坦克ZB26式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格兰查科機械瞄具毫米民国军阀日俄战争拉提M26輕機槍.30-06春田步槍彈7.62×51mm NATO7.62×54mmR7.92×57mm毛瑟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千克

--( → ,,單位符号kg),又称--,国际单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個带有词头的基本單位。 目前,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即被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2011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会议原则性同意以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并计划于2018年会议上做出最终决定。.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千克 · 查看更多 »

口徑

口徑常用在表示管狀火器與彈藥,或者是其他圓柱形武器,譬如火箭或者是飛彈的直徑大小上。口徑大小的差異往往也代表武器或者是彈藥的重量與能夠產生的威力。.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口徑 · 查看更多 »

大厦谷战争

大厦谷战争(Guerra del Chaco),又譯為格兰查科战争、查科战争,1932年-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为争夺格兰查科北部而进行的战争。 格兰查科(Gran Chaco)位于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孙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积约65萬平方公里,但人烟稀少、缺乏物产。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对格兰查科北部约2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执。20世纪20年代,在该地发现了石油后,两国为争夺石油资源纷争愈加激烈,从1928年起,两国之间频频发生武装冲突。而世界主要石油巨头以及邻近国家也卷入其中,美孚石油公司和智利支持玻利维亚,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阿根廷支持巴拉圭。 玻利维亚在得到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巨额贷款,并向英美等国购买了包括坦克、飞机在内的大批新式武器后,军事实力大大超过巴拉圭。玻利维亚于是在1932年6月15日出兵占领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亚基萨卡咸水湖地区,以这一次小规模边界冲突为借口向巴拉圭正式宣战,大厦谷战争全面爆发。.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大厦谷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德文:Massenproduktion、法文:Production en série、英文:Mass production)簡稱量產。因為大量生產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好處,量產之概念很早便在人類社會中出現。但量產的實行則受制於規格化的先決條件。在規格化尚未能達成之前,量產的對象僅限於低技術、低精密度之產業,如磚塊等簡單產品。隨著規格化之普及,分工越細,量產所能處理的對象也同時增多。.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大量生產 · 查看更多 »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十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帝國陸軍在1920年代戰間期開始配發的輕機槍,亦稱「11年式輕機槍」,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奥斯陆

奥斯陆(Oslo ),1925年前舊稱克里斯蒂安尼亞(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贸易、银行业、工业和航运枢纽,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峡湾内侧,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包括邻近的10个自治市在内的城市区人口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而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人口数为1, 546, 706。 奥斯陆因其奇特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特征而闻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环绕,许多种类的动植物生活在其中。奥斯陆自治市内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实际人口密度达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形状像是一个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环绕的砂锅,许多河流从丘陵中流出,通过市区汇入奥斯陆峡湾。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公元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奥斯陆于1048年被确立为一个贸易点。1070年,奥斯陆被提升为主教辖区。在大约1300年,挪威国王哈康五世将奥斯陆定为挪威首都。在挪威从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与丹麦,以及1814至1905年与瑞典建立共主邦联期间,尽管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先后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奥斯陆仍然保有着一部分首都职能。 奥斯陆是14世纪挪威受到黑死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15和16世纪其人口和经济状况又经受了进一步的衰退。1624年,奥斯陆曾被一场大火摧毁,之后,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城区被迁移到了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在1814年丹麦-挪威邦联解体之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已被宣布成为挪威的首都。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一个自治市。尽管在19世纪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在欧洲范围内只是一座小城市,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座城市开始高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克里斯蒂安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中心,有着近25万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从克里斯蒂安尼亚改为了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航海工业和航海贸易中心,是许多航运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海上保险经纪人。奥斯陆也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 奥斯陆被认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杂志发表的欧洲大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ECA国际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东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2013年奥斯陆也名列全球生活和学习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 1952年,奥斯陆曾举办过冬季奧運會。1993年5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另外,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21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了当时全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一高增长率主要和国际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关,但也离不开国内人口流动的影响。目前,奥斯陆的移民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本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市区部分,这一差异更为显著。2012年1月1日的数据显示,奥斯陆人口的23%是移民,市内最大的少数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奥斯陆 · 查看更多 »

威瑟演習作戰

#重定向 威悉演习行动.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威瑟演習作戰 · 查看更多 »

小戰車

小戰車(Tankette,又譯超輕型坦克、迷你坦克或豆戰車)是一種輕型履帶裝甲戰鬥車輛,在外觀上和一般戰車非常接近,但是體型與轎車相似,由一至二人操作,通常以機槍或小口徑炮作主要武器,在1940年代以前常被用於支援步兵或者是擔任偵查任務。.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小戰車 · 查看更多 »

射速

射率(Rate of fire,简称RoF),又稱射擊率、射擊速率或射速,是武器在单位时间内能发射的弹数,其單位通常以「每分钟发射量」(rounds per minute,縮寫RPM)或「每秒鐘發射量」(rounds per second,縮寫RPS)來表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射速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丹麥國防軍

丹麦国防军(Forsvaret)是丹麥王國的軍隊,负责丹麦本土與海外领地格陵兰、法罗群岛的国防事务。依照丹麦宪法,丹麦君主是丹麦国防军法律意义上的最高统帅;但依照丹麦国防法,丹麦国防大臣(部长)担任丹麦国防军与丹麦鄉土防卫队的总指挥。国防司令部是三軍最高指挥机构。丹麦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丹麥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布倫輕機槍

布倫輕機槍又稱布朗輕機槍(Bren),旧译勃然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軍隊的輕機槍。布倫輕機槍經過苛刻的測試,良好的作戰能力使得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與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壓制和支援火力。.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布倫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九九式輕機槍

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一種輕機槍。.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九九式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九六式輕機槍

是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輕機槍。.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九六式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引力

重力(Gravitation或Gravity),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 引力与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及强相互作用力一起构成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在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是最弱的一种,但同时也是一种长程有效作用力。在现代物理学中,引力一般由广义相对论来精确描述,认为引力反映了物体的惯性在弯曲时空中的表现。而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对引力在通常物理条件下的极好的近似描述。 在地球上,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赋予了物体的重量,并使物体落向地面。在宇宙中,引力让物质聚集而形成天体,同时也让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形成按照轨道运转的天体系统。此外,月球以及太陽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形成了地球上的潮汐。.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引力 · 查看更多 »

彈夾條

彈夾條(stripper clip或charger clip),简称弹夹(clip),亦被称为桥夹、条夹、快速装弹器,是老式手动枪机步枪和手枪(例如:Kar98k、毛瑟C96、SKS)常用的弹药装填工具,当今步枪也经常通过转接工具用彈夾條快速装填弹匣(比如美军5.56mm步枪弹经常预装在彈夾條上供应部队方便快速装填弹匣)。通常的木箱散装子弹将1000至1500发子弹无序堆积在一起,在运输过程中尤其是空投中子弹会相互挤压导致弹壳变形,如台儿庄战役时中华民国空军将散装子弹直接原箱空投,落地后有约1/3因撞击变形无法使用。桥夹的作用是以低成本的金属简易夹条将3~6发枪弹固定在一起,装箱时可有序排放,装匣时以一致的位置和方向插入步枪上的弹仓并一起压入,提高装填速度和减少供弹故障。其中将本体带弹装入弹仓的彈夾條也稱漏夹(比如毛瑟M1888、意大利曼丽夏-卡尔卡诺步枪、美国M1加兰德步枪),这种彈夾條随枪弹打光自己会从枪中弹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彈夾條 · 查看更多 »

彈匣

彈匣(magazine)是一種為可連續射击的槍械儲存并供應彈藥的容器。這種容器包含可拆卸與固定兩類,最主要的功用是將預先安裝在彈匣內的彈藥在射擊過程當中依序的送入槍機當中。 彈匣有多種大小與形狀,以搭配各類槍械和使用場合。容量較少的彈匣只有數發的容量,較大的則可以安裝數百發子彈。.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彈匣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防軍

#重定向 德意志國防軍.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德國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後座作用

後座作用(recoil operation),有时也称枪管後座式,是三種主要的自動槍械运作方式之一,另两种分别为气动式枪机和反沖作用。.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後座作用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帝國陸軍

俄羅斯帝國陸軍(Ру́сская импера́торская а́рмия.),是俄羅斯帝國的陸軍部隊,在1721年彼得大帝稱帝、俄羅斯帝國成立後創建,直至1917年俄國革命解散。在19世紀中葉,俄羅斯帝國陸軍由超過900,000名正規軍及近250,000名非常備軍人(多數為哥薩克人)組成。.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俄羅斯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哈奇开斯M1909轻机枪

霍奇克斯M1909机枪是法国於一战前由哈奇开斯公司生產的一種轻机枪,也称为哈奇开斯一型和M1909贝内-梅西耶机枪。法军对它的简称是Mle 1909,發射8×50毫米勒贝尔子弹。 一种使用.303英式彈的版本为英军使用,英军称它為"哈奇开斯Mark I",並由恩菲尔德工厂所生产。由此到一战时英军使用過三种机枪:重型的维克斯机枪,供步兵用;骑兵用哈奇开斯机枪;另有一种轻机枪路易士机枪给步兵用。 美军在1909年采用它,称它为「贝内-梅西爾机关步枪.30口径U.S.1909型」,發射.30-06春田弹,贝内-梅西爾之名源自于該槍的设计师勞倫斯·貝內和亨利·梅西爾。该枪的采用也和贝内与前美国陆军军械局总长的私交不无关系。.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哈奇开斯M1909轻机枪 · 查看更多 »

兵工廠

兵工廠(Arsenal)是對武器、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進行儲存、開發、製造、測試、修理的後勤軍事設施。“Arsenal”一词源自arzenale和arsenal,初始词源为دار الصناعة(dār aṣ-ṣināʕa),意为工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兵工廠 · 查看更多 »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Bulibya Wuliwiya,Wuliwya Suyu,Tetã Volívia)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玻利維亞 · 查看更多 »

火药

火藥,又名黑火藥,是一種早期的炸藥,直到17世纪中叶都是唯一的化学爆炸物。火药一般由硫磺、木炭和硝石(硝酸鉀)混合而成,其木炭是作为燃料,而硫磺和硝石作为氧化剂。由于火药的燃烧特性和能大量产生气体和热量,火药被广泛用作枪械中的发射药和煙火中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火药发明于7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术士为炼制而得到的副产品。Jack Kelly Gunpowder: Alchemy, Bombards, and Pyrotechnics: The History of the Explosiv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Perseus Books Group: 2005, ISBN 978-0-465-03722-3, ISBN 978-0-465-03722-3: pp.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火药 · 查看更多 »

班是现代陸軍、海軍陸戰隊等軍種的编制,由若干个伍或士兵组成,一般是8到15人。 班是现代陸軍编制中的最基本作戰單位,用于完成特定的战斗或勤务任务,編制上多以士官長、上士擔任副排長,中士担任班长,下士担任副班长,下轄三到四個伍(准下士擔任伍長),可以用軍階較低的人員擔任高階職務,稱為「佔缺」。 有些军事單位或是軍事學校、訓練所,以及日本漢字和韓國漢字中,也把班称为「分队」。.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班 · 查看更多 »

磅(pound,簡寫:lb)是英國與美國所使用的英制質量單位。歷史上經過多年的演變,英制質量系統對磅產生過許多不同的定義,例如金衡磅、塔磅、商人磅、倫敦磅、公制磅、國際磅等。目前最普遍被使用的定義是國際常衡磅(國際磅)。.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磅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每秒

米每秒是速度(矢量)和速率(标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可写作㎧(U+33A7 (13223)),m/s、m·s−1或mps。天文学上常以单位更大的千米每秒为单位,1 km/s.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米每秒 · 查看更多 »

紹沙輕機槍

紹沙輕機槍,是在一战(1914年–1918年)时法国军队裝備的制式轻机枪。官方名"Fusil Mitrailleur Modele 1915 CSRG"(机关步枪1915年型CSRG)。 由於其彈匣弧度極曲,看起來像半圓形,成為其一大特徵。 紹沙輕機槍相对较小,重量低,也显著地增加了步兵进攻的火力。但其常故障的問題時常被人所詬病,而且載彈量及射速太低,無法有效提供持續火力。 後來被FM-24/29輕機槍取代。.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紹沙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炮台

台,又作砲台,是指裝備火炮的軍事建設。作為永久形式的炮台,通常作為防禦性工事,且較為堅固,並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其中沿岸建設,發揮岸防作用的炮台,又被稱為沿岸炮台。然而,亦有為數不少的炮台形式與此相反,例如17世紀的歐洲曾出現用作進攻要塞,軍隊只用土堆、堡籃建設而成的炮兵陣地。.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炮台 · 查看更多 »

無煙火藥

無煙火藥(Smokeless powder)指取代黑火藥的無煙發射藥,例如硝化纖維,法语为Poudre Blanche,即白火药,于1884年被发明。發射藥(propellants)與炸藥性質與使用完全不同,發射藥多用於推動槍炮彈頭或是火箭飛行。發射藥無爆炸性(黑火藥除外)。硝酸甘油,TNT,RDX 等物具有高爆炸性屬於炸藥,炸藥本身無法當發射藥使用,但硝酸甘油與RDX可能與其他發射藥混合使用於高性能的混合發射藥中。除了少數復古形式前膛槍使用黑火藥外,現今槍炮的發射藥皆是無煙火藥。.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無煙火藥 · 查看更多 »

照門

照门和准星是大多数枪械上都配备的基本瞄准器,照门和准星对在一起就能形成三点一线用以瞄准。 照门的用法是让射手的视线透过它对准准星,准星再对准目标然后开火。这种基本瞄准法只对较近处的目标好使,如果是远处的目标,则可能需要使用瞄准镜。 Category:槍械零件 Category:槍械瞄準 Category:槍械.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照門 · 查看更多 »

照準器

照准器(Sighting device),也称瞄具(sight,用在枪械上时称为gunsight),是一种装设在武器或测量仪器上用来帮助使用者对目标进行精确观瞄和测量的工具。照準器可以是个简单和目标排成直线作参照物的标记系统,或者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可以看见目标的影像并附有同等焦距的瞄准点的光学仪器,也可以是将瞄准点直接投射到目标身上的光学照射器。.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照準器 · 查看更多 »

牛津

牛津(Oxford,,),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牛津郡的行政總部、非都市郡區和城市地位,為牛津大學-英語國家中歷史最久的大學的發源地,人口大约在165,000左右,其中153,900住在中央城区。中央城区位于伦敦西南方向80公里处。著名的查威尔河与泰晤士河贯穿牛津,于城市南部中央交匯。.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牛津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自動步槍

白朗寧自動步槍(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簡稱:BAR),是美军在20世纪上半叶使用的一种自动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參戰後發現,在歐洲大陸環境惡劣的塹壕戰中,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武器設計師約翰·白朗寧設計的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步槍很快被軍方選中,迅速投產,並被軍方正式命名編號為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往往作為輕機槍。.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白朗寧自動步槍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M1917重機槍

M1917重機槍是由約翰·白朗寧設計,美军在一战,二战及韩战中采用的重机枪,并有限延伸至越战,同时它也被其他国家使用。这是一种班组操作,弹链供弹的水冷重机枪,与同时期的M1919风冷中型机枪共同服役。该型机枪以营为单位配发同时也经常装备于各种载具之上。机枪有两种主要版本:服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M1917型以及在此后服役的M1917A1型。前者的射速为每分钟450发,而后者的射速最高可达到每分钟600发。.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白朗寧M1917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

白朗寧M1919(M1919 Browning machine gun),俗稱(Browning Machine Gun,30 Cal),是由約翰·白朗寧在一戰後設計的機槍,主要是把水冷式M1917改為風冷式,採用.30-06 Springfield 步槍彈藥,被美國等多個國家用於中型機槍、同軸武器及航空機槍等用途。此機槍在二戰及朝鮮戰爭中被廣泛使用,當時已推出至M1919A4,同時美國人也把M1919A4加上兩腳架、提把和槍托變成M1919A6輕機槍,但和其他機槍相比仍然顯得笨重,因為槍身不計彈鏈已重達14.7公斤,故在1950年代後期被M60通用機槍取代。在部分北約成員國及其他國家中則服役至六、七十年代,甚至在某程度上仍在使用。.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 · 查看更多 »

莫拉納索尼埃L型戰鬥機

#重定向 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莫拉納索尼埃L型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螺旋槳

螺旋槳,有中央槳轂和輻射形槳葉的裝置,每一槳葉都組成螺旋面的一部分。當它在水中或空氣中旋轉時,就產生拉(推)力,使船或飛機作前進運動。螺旋槳的拉(推)力與它作用的水或空氣的質量和加速度的乘積成正比。要取得最有效的推進,質量應大而加速度應小。.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螺旋槳 · 查看更多 »

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

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Netherlands East Indies Campaign,日軍作戰代號為「H作戦」,1942年1月11日—1942年3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在南方作戰裡進攻荷屬東印度地區的軍事行動。 日軍於1月发动争奪制海权的所謂泗水海戰(爪哇海海戰、巴東海峽海戰、望加錫海峽海戰),1月11日開始行動攻下打拉根和万鸦老,1月25日攻下巨港,1月31日攻下安汶,2月14日攻下巴厘巴板,3月1日登陆军事最终目标爪哇岛,3月9日驻守瓜哇岛的盟军投降。當時大本營預期从开展到守军投降需要120天,而实际只用了92天。這場軍事勝利使得日本獲取該地的油田以維繫被美國所凍結的石油缺口並以極小的代價俘虜了盟軍數萬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荷蘭東印度群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馬提尼-亨利步槍

“馬提尼-亨利”(Martini-Henry)是一種英國陸軍曾經裝備的起落式槍機步槍。它於1871年首度投入服役,最終取代了原有的史奈德步槍,一款改良至發射定裝彈的前裝槍。馬提尼-亨利的衍生型在大英帝國中一共服役了三十年。它採用了由亨利·O·皮博迪為其設計的起落式槍機,並由瑞士設計師里德里希·馮·馬提尼進行改良,結合由蘇格蘭人設計的多邊形膛線。 儘管史奈德步槍被認為是英國第一種發射金屬殼子彈的後裝槍,馬提尼-亨利從一開始就是以作為後裝槍的前提下開發的,與前者由前裝槍直接改良為後裝槍有所不同,而且馬提尼-亨利具備更高的射速和更長的射程 。 馬提尼-亨利步槍有四個主要型號,包括:Mk I型(1871年6月推出)、Mk II型、Mk III型和Mk IV型。另外也存在一系列1877年卡賓槍版本,包含了一種被稱為“駐軍炮兵卡賓槍”(具Mk I、Mk II和Mk III三種衍生型),以及一些為新兵設計,體積較小的訓練步槍。馬提尼-亨利步槍Mk IV型於1889年停產,但其仍然在大英帝國中服役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蘇軍入侵阿富汗期間仍可發現當地部落使用該槍。而在2010年和2011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亦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武器庫發現馬提尼-亨利步槍。 馬提尼-亨利步槍也被巴基斯坦鄰近阿富汗的西北邊境省的槍匠大量的仿製,但其品質比起英國皇家輕兵器工廠生產的原裝槍為低,不過仍然準確的仿造出原廠的刻字。.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馬提尼-亨利步槍 · 查看更多 »

魚鷹出版

出版社(Osprey Publishing)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军事历史相关主题的书籍。鱼鹰社主要是一家插图书出版社,其许多出版物都包含全彩的全页插图、地图和照片。其已出版了超过十几套不断更新的丛书,每套丛书都专注于介绍军事历史上一个特定方面的内容。截止2015年1月,鱼鹰社已出版书籍超过2600本,其中以“武装者”系列插图书最为著名,该系列已发行约500本,专注于介绍具体的历史上的军队和部队。.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魚鷹出版 · 查看更多 »

路易士機槍

路易士機槍(Lewis Gun)由美國人路易士上校發明,1910年他應法羅自動武器公司的要求研發並於1911年完成,原本認為美國軍方會購買,可是美國軍方卻無興趣,後來1913年路易士帶著路易士機槍來到比利時,在比利時的列日開設路易士自動武器公司,但後來該公司被英國伯明罕輕兵器公司收購,從此成為英國武器,英國軍方從1914年起裝備路易士機槍,發射英式.303彈,隨即作為輕機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路易士機槍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採用粗大的散熱筒包著槍管,作用是當開火時令空氣被吸入筒中成為風把槍管吹凍,但後來證實此筒對冷卻槍管效果有限但卻白白增加槍重,另一個是在槍身上方的彈鼓,路易士機槍原本採用47發彈鼓,彈鼓採用中心固定式,開火時彈鼓軸承轉動把子彈推入槍內。.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路易士機槍 · 查看更多 »

轻机枪

輕機槍(Light machine gun,簡稱LMG)是相較於通用機槍輕型的一種机枪,可以由一個士兵所操作使用,由於輕機槍一般裝備到步兵分隊或步兵班,有些國家軍隊定位為班用機槍。.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轻机枪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軍隊

#重定向 葡萄牙武装部队.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葡萄牙軍隊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殖民地戰爭

葡萄牙殖民地戰爭(Guerra Colonial Portuguesa)是指葡萄牙第二共和國與殖民地發起的戰爭,時間為1961年至197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歐洲國家紛紛自願或被迫放棄其殖民地。當時葡萄牙的薩拉查極右派政權卻拒絕放棄其殖民地,因此葡萄牙仍然維持著龐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殖民戰爭。康乃馨革命發生後,葡萄牙第二共和國解體,戰爭亦隨即結束。 在整個戰爭期間葡萄牙面臨越來越多的異議,武器禁運和國際社會大多數的其他徵收懲罰性制裁。到1973年,由於戰爭的長度和財務費用,葡萄牙與其他聯合國會員國的外交關係不斷惡化,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葡萄牙殖民地戰爭 · 查看更多 »

膛室

在枪械之中,膛室()是槍管或彈巢中,子彈發射以前插入的部分。可以是步槍和手槍之中連接在單一槍管上的一部分,或是那些以彈巢作為供彈方式的槍械的子弹發射前裝入的位置(兼具彈倉功能)。手枪、冲锋枪、步枪等通常只有一個膛室在其槍管內部,而左轮手枪的彈巢有多個膛室,因此槍管部份並沒有膛室。因此,步槍和手槍就算拆卸甚至沒有彈匣也通常可以發射,而左輪手槍的彈巢一旦擺出就不能發射。 膛室又是也被稱為“藥室”,這個稱謂往往用於火炮。膛室需要根據彈藥的形狀及尺寸作為基礎製作。發射前,必須要將膛室閉鎖且保證清潔,以免在閉鎖不完全以下擊發造成膛炸意外。 膛室往往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刻槽。縱向槽(與槍口方向一致)的作用是減小抽殼阻力(防止“吸殼”或拉斷彈殼),提高武器可靠性。而橫向槽與螺旋槽則是提高抽殼阻力(彈殼膨脹卡入槽內所以阻力變大),目的是降低對槍機的壓力,降低槍機運行速度和射速(“提高槍機虛擬質量”),多見於較小型(緊湊)武器改用更大威力彈藥的方案(比如許多使用增強型馬卡洛夫手槍彈的武器如PMM手槍和Klin衝鋒槍均有此設計)。 裝填彈藥的行為就是指將一發子彈裝入膛室內部,不管是手動或通過武器的槍機(例如:手動槍機、、泵動式或是氣動式、後座作用等自動操作方式),而無需決定使用武器時“裝填”武器(減少釋放槍機所需要的次數)。 在槍械設計或修改後,武器裝填的彈藥需要與該特定的口徑或子彈相配,所以柯爾特M1911裝填的彈藥為.45 ACP或,或重置膛室為。.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膛室 · 查看更多 »

膛線

膛线(Rifling,又译作“来复线”)是现代炮管及枪管的管膛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狀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弹在发射时沿着膛线作纵轴旋转,产生陀螺仪效应稳定弹道,因而能更精确的射向目标。 膛线下陷中空的地方称作阴线或阴膛(groove,在多边形膛线中则称为valley),凸起部分成为阳线或阳膛(land,在多边形膛线中称为hill),枪支的书面口径通常指的是一条阳线与其正对面的另一条阳线间的距离,因此子弹弹头的直径通常大于枪支的口径。.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膛線 · 查看更多 »

里約熱內盧州

里約熱內盧州(Rio de Janeiro,) 是巴西的一個州。 里約熱內盧州面積43,696.1km²。該州首府是1763年由葡萄牙人建立的里約熱內盧,該市也是州內最大的城市。 里约热内卢(意为一月之河)是巴西27之一州,位于巴西东南部的东边,北与米纳斯州,东北与圣霊州,西南与圣保罗州交界,东部及南部依大西洋环绕,首都是同名的里约热内卢。在里约州出生的人叫做fluminense,由拉丁文flumen-”河” 而来。.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里約熱內盧州 · 查看更多 »

英寸

英--(,眾數:inches;縮寫為in或″)(读音:cùn或yīngcùn),或英--,簡稱吋,是使用于英國(联合王国)及其前殖民地和--的长度单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前英國殖民地国家也用。 英寸的常用簡寫為 in或 "。 “吋”是近代新造的复音漢字(即单个漢字發两个音节,類似單位還有“哩”等),发音同“英--”,借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寸”,並加口旁以示區別。中國大陸目前已很少使用單個漢字“吋”作單位,多直接使用词语“英--”。.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英寸 · 查看更多 »

英尺每秒

英尺每秒(英語:feet per second) 是速度计量单位 。表達了每秒的英尺距離。對應的国际单位制 (SI) 是米每秒。 簡稱為ft/s、ft/sec及fps,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寫成ft s-1。.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英尺每秒 · 查看更多 »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重定向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 查看更多 »

FM-24/29輕機槍

FM-24/F.M. Mle 1924(fusil-mitrailleur modèle 1924)是1924年裝備法國軍隊的輕機槍,以取代舊式的FM1915机枪。.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FM-24/29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Kg M/40輕機槍

Kg M/40(瑞典語:Kulsprutegevär M/40;解作「M/40式自动步枪」)是由位於瑞典自動武器公司(Svenska Automatvapen AB)設計及生產的轻机枪,並在1940年代獲瑞典陸軍所採用,發射口徑步枪子彈。德国克诺尔集团方面也生產了一小批該機槍,供德意志國防軍和武裝親衛隊所使用,發射彈藥改為7.92×57毫米毛瑟子彈,官方命名為MG35/36A,儘管該機槍被通稱為「克诺尔」。.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Kg M/40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L3/35輕型坦克

L3/35輕型坦克又名CV-35輕型坦克,是由意大利飛雅特出品的迷你坦克,所謂CV即是意大利文CARRO VELOCE的縮寫,意即輕型坦克,35指其推出年份為1935年,故CV-35意即輕型坦克1935年型,最初的CV-29為英國考登勞爾特輕型坦克的仿製型,1933年推出其改良型CV-33,火力為6.5毫米口徑機槍,意大利軍方立即下了1,500輛訂單,之後CV-33作了多項改良,這些改良統稱為L3,到了1935年推出CV-35,把火力提昇至8毫米口徑機槍。 L3/35輕型坦克為無炮塔設計,瞄準時需要整車轉向目標開火,意大利軍方採用此車的用意是用L3/35這種輕快的迷你坦克打開敵防線的缺口,然後投入步兵把防線攻破,這是1920年代至30年代流行於歐美各國的迷你坦克使用構想,但L3/35祇有兩挺機槍,火力薄弱又不能對付敵裝甲車輛,再加上裝甲薄弱而動力系統又故障多多,故L3/35的實戰效果有限。.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L3/35輕型坦克 · 查看更多 »

ZB26式輕機槍

ZB26式輕機槍(Lehký kulomet vz.)是捷克國營兵工廠所生產的一款轻机枪。此槍外表最大特色是其20發裝彈匣在槍身上方,這令其瞄準基線要移向彈匣左側,而其輪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徵之一,ZB26顯見的另一項特點是快拆槍管,其槍管上的提把不單方便更換槍管同時也方便持槍。此槍當時曾廣銷各国,英國採購其設計重製成布倫輕機槍,而後德國合併捷克後改稱之為MG26 (t)輕機槍(t 是指 捷克)。.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ZB26式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Československé legie,Československé légie),通称捷克军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协约国协同作战的捷克族裔和斯洛伐克族裔志愿军人。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得到盟国的支持,从而可以在奥匈帝国境内的一部分建立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捷克斯洛伐克军团 · 查看更多 »

格兰查科

--(Gran Chaco),又译作“--”或“--”,是南美洲中部的冲积平原。这个地名是由是西班牙语“Gran”(大的)和瓜拉尼语“Chaco”(狩猎场)组成。.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格兰查科 · 查看更多 »

機械瞄具

機械瞄具是一種金屬製的觀測設備,可用於將物件定位在同一直線上,輔助物件對準特定目標,可應用於槍械、十字弓、或望遠鏡。但應用光學原理的照準器(透鏡式或反射式皆然)則不在此定義範圍。 典型的機械瞄具由兩個組件構成:照門—靠近觀測者,垂直安裝於瞄準線上;準星—靠近觀測目標,型態有柱狀、珠狀或環狀。開放式瞄具的照門為凹槽狀,覘孔式瞄具的照門則是小圓孔。民用、狩獵用與警用槍械通常採取開放式瞄具;多數軍用戰鬥步槍則用覘孔式瞄具。 最早的機械瞄具是固定式的,且不易調整;現在多數機械瞄具都設計為可調式,可做風偏與彈道修正。 為求更精準的射擊(如狩獵或狙擊),機械瞄具常被瞄準鏡取代,但仍與其他瞄準設備並存,甚至與光學瞄具整合在一起,當作備用。.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機械瞄具 · 查看更多 »

毫米

毫米( → 、),符號mm,是長度單位單位,台湾稱為「--」或「--」,大陸和港澳稱為--。1毫米相当于千分之一公尺(10-3,此即為「毫」的字義),或十分之一厘米。 在攝影範疇中,底片的制式以毫米為單位,有時會稱為「米厘」,例如「8--厘電影」即為「8毫米電影」。.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毫米 · 查看更多 »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民国军阀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拉提M26輕機槍

拉提M26輕機槍(Lahti-Saloranta M/26)由芬蘭槍械工程師拉提和沙勒倫打共同於1926年設計完成,其優點是槍管可快速更換和準確性高,但缺點是容易受到污染而故障。M26祇生產了5000挺而芬蘭軍隊卻從蘇聯紅軍手上拿到8000挺DP輕機槍,故芬蘭軍隊使用得不多,當時每個芬蘭步兵排內就有兩個M26機槍組,每組兩個人,分別是射手和副射手,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拉提M26輕機槍 · 查看更多 »

.30-06春田步槍彈

春田步槍彈是一种美国陆军所开发使用的子弹。又名“.30-06彈”,“.30”指其口徑為0.30英寸(7.62毫米口徑)而“.06”是指其推出的年份是1906年,其尺寸為7.62x63毫米,此種子彈是由春田兵工廠研製,目的是為了取代“.30-03彈”並用於M1903春田步槍,和舊式.30-03彈相比,其彈頭由圓頭改為尖頭,彈殼長度減少了1.8毫米,若由M1903步槍發射的話其初速為823米/秒,最大射程為4,100米。.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30-06春田步槍彈 · 查看更多 »

7.62×51mm NATO

7.62×51毫米北约弹(7.62×51mm NATO cartridge),简称7.62北约弹(7.62 NATO),是一款口径的无缘瓶颈式全威力(Full-powered)步枪子弹,通常配备的铜甲铅芯弹头。7.62北约弹研發於1950年,為步槍與機槍所設計,使用於包括M14自動步槍、M60通用機槍與M134迷你砲機槍在內的許多美國系統的槍械,亦是北约成员国的標準用彈。其前身是.308溫徹斯特。 7.62x51 NATO和.308溫徹斯特在尺码及装药量有非常微小的差异,大致上可以通用,不过需要注意枪管耐压是否能够承受7.62×51 NATO的67,500 psi膛压,308 Winchester膛压仅有62,000 psi。.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7.62×51mm NATO · 查看更多 »

7.62×54mmR

俄羅斯7.62×54mmR 步槍子彈,又稱「7.62 俄罗斯」,銅質金屬被覆。研發於1891年,為莫辛-納甘步槍所設計。.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7.62×54mmR · 查看更多 »

7.92×57mm毛瑟

#重定向 7.92×57毫米毛瑟彈.

新!!: 麥德森輕機槍和7.92×57mm毛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