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2 关系: 塞麦尔维斯,奥托·冯·俾斯麦,希維德溫,人类学,作家,德国,德意志帝國,医生,共济会,科普利獎章,维尔茨堡大学,病理学家,生物学家,生源说,莫干尼,血栓,柏林洪堡大學,栓塞,波美拉尼亚省 (普鲁士),法蘭茲·鮑亞士,政治家,普魯士王國。
- 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
- 德国人类学家
- 德國新教徒
- 德國病理學家
- 普鲁士众议院议员
- 波美拉尼亞省人
- 維爾茨堡大學教師
- 維爾茨堡大學校友
塞麦尔维斯
#重定向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愛德華·利奧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勞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鐵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奉行「鐵血政策」。但他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對外收斂鋒芒,強調自己不過是「誠實經紀人」(或翻成「誠實仲介人」)。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國最卓越的政治家,擔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鐵血战争统一德意志,並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又译“帝国总理”)。俾斯麦是保守派,維護专制主义,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由于其對德國統一的貢獻,加上卓越及偉大成就,俾斯麥最後獲昇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九,次於第八偉大的印刷術發明者約翰內斯·古騰堡。.
希維德溫
希維德溫(Świdwin,Schivelbein)是位於波蘭西北部西波美拉尼亞省的城市。2007年,有人口15,486人。在1975年至1998年期間,屬科沙林省。在歷史上屬條頓騎士團。曾是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省。二戰期間在這裡發生過激烈戰鬥。在戰後改屬波蘭。.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希維德溫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人类学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作家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德国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医生
醫生又稱醫師,在中國古代称大夫或郎中。「医生」其本意是指专精医学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会对师长的敬称)。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现在「大夫」一词在中國大陸北方人中也常用。 据称,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用来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生。.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医生
共济会
共濟會(Freemasonry),亦稱美生會,出现于18世纪西欧,自从1717年成立英格兰第一个总会所,至今其已经遍布全球。会员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則接受無神論者申请。 共济会是一种非宗教性質的兄弟會,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陰謀論者認為,共济会是富人和权贵的阴谋组织,其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世界秘密计划,比如「新世界秩序」。.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共济会
科普利獎章
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是英國皇家學会每年頒發的科學獎章,以奖励“在任何科学分支上的杰出成就”。始于1731年授予的科普利獎章是皇家學会仍在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奖章。.
维尔茨堡大学
维尔茨堡大学(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即“维尔茨堡尤利乌斯·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402年12月10日,是巴伐利亚州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首位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伦琴畢業於維爾茨堡大學。此外,還有八名诺贝尔物理学以及化学获奖者从维尔茨堡大学走向世界。 17世纪时维尔茨堡的耶稣会修士基里安(Kilian Stumpf)完成了在维大的哲学、伦理学和宗教法的学习后来到中国。成为汤若望的继承者,时任清庭钦天监总管。.
病理学家
#重定向 病理学.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病理学家
生物学家
生物学家是指专门研究生物體生物學的科学家。通常来说,生物学家研究生物以及他们和环境间的关系。生物学家进行基础研究以揭示生物潜藏的机制,了解他们是如何运作的。生物学家还涉及把研究应用来发展或改善医学、工业或农业。 i.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生物学家
生源说
生源说(Biogenesis,又称为生源论、生生论)是主张生物体只能来源于先存的另一个生命的理论,例如蜘蛛生蛋,后者又发育成蜘蛛。这种理论也指认为生物化学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体内。.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生源说
莫干尼
#重定向 乔瓦尼·莫尔加尼.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莫干尼
血栓
血栓是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塊,於循環系統中會妨礙或阻斷血流。當血管受損,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纖維蛋白會聚集而形成血塊修補之,以避免失血或因血流衝擊造成血管進一步傷害。 若血塊脫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的栓塞。.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血栓
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創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該校後因二戰緣故,而與柏林自由大學誕生關聯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
栓塞
栓塞(embolism)是指血管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团块随血流被运送到远端并造成血流阻塞。造成阻塞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团块被称为栓子)。栓塞和血栓形成不同,后者是血栓在其形成部位造成的血流阻塞。血栓栓子脱落所导致的血栓栓塞是最常见的栓塞类型。脂滴,骨髓,空气,粥样硬化碎片,肿瘤组织,羊水等也有可能导致栓塞。 栓塞可能会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缺血性坏死(例如心室壁瘤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脑栓塞)。.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栓塞
波美拉尼亚省 (普鲁士)
波美拉尼亚省(Provinz Pommern)是1815年至1946年间普鲁士和及后的普鲁士自由邦的一个省分。此省是由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分别由布兰登堡和瑞典统治的中波美拉尼亚及瑞属波美拉尼亚(「西波美拉尼亚」)所组成。瑞典在1814年的基尔条约中曾想波美拉尼亚让给丹麦,但条约重来没有被遵守,次年维也纳会议后波美拉尼亚被转让到普鲁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美拉尼亚是苏军占领区的一部分,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的波美拉尼亚地区被割让到波兰。1949年剩余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成为东德的一部分,1990年两德统一后波美拉尼亚与梅克伦堡合并,组成了新的梅克伦堡-前波莫瑞联邦州。.
法蘭茲·鮑亞士
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或译法蘭茲·鮑亞士,是德國裔美國人類學家,現代人類學的先驅之一,享有“美國人類學之父”的名號。他也是语言学家,美国语言学研究的先驱。他开创了人类学的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以及文化人类学。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39265/346507如同許多當年的先驅者,他的學科訓練來自其他學科;他获得物理學博士,並從事地理學的博士后研究。他將科學研究方法運用於人類文化與社會的研究,這個領域先前植基於圍繞著奇聞軼事的巨型理論論述。.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鲁道夫·菲尔绍和政治家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另见
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
德国人类学家
- 威廉·馮·洪堡
- 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
- 赫爾穆特·普萊斯納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 阿爾諾德·蓋倫
- 鲁道夫·菲尔绍
德國新教徒
- 乔治·米夏埃利斯
- 佩尔·默特萨克
- 保罗·海泽
- 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倫伯格
- 列奧·馮·卡普里維
- 卡尔·席勒
- 卡尔·维特根斯坦
- 卡爾·洛維特
- 卡爾·漢克
- 卡爾·赫弗里希
-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 古斯塔夫·馮·卡爾
- 哥特哈德·海因里希
-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 埃里希·雷德尔
- 奥古斯特·巴奇
- 威廉·布格多夫
- 威廉·豪夫
- 威廉一世 (德国)
- 安德烈亞斯·塞拉里烏斯
- 尤尔根·克洛普
- 尼娜·哈根
- 庫爾特·舒馬赫
- 弗里德里希·克尔纳
-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格奥尔格·欧姆
- 汉斯·艾歇尔
- 汉斯-迪特里希·根舍
- 沃爾夫岡·卡普
- 漢斯·戴布流克
- 瓦尔特·冯克
- 约翰内斯·霍夫曼
- 约西亚斯 (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
-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 莱尼·里芬斯塔尔
- 萨宾娜·伯格曼-普尔
- 費迪南·艾森斯坦
- 费多尔·冯·博克
- 赫尔曼·艾宾浩斯
- 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
- 阿尔伯特亲王
-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 鲁道夫·冯·格耐斯特
- 鲁道夫·菲尔绍
德國病理學家
- 保罗·兰格尔翰斯
- 格哈德·多馬克
- 狄奧多·梅涅特
- 约翰·卢卡斯·舍恩来因
- 阿爾伯特·奈瑟
- 鲁道夫·菲尔绍
普鲁士众议院议员
波美拉尼亞省人
- 保罗·高特列本·尼普科夫
- 埃瓦爾德-海因里希·馮·克萊斯特-舒曼森
- 奧圖·馮·格拉森納普
- 奧托·李林塔爾
- 尤利乌斯·海因里希·弗朗茨
- 库尔特·波利卡普·约阿希姆·施普伦格尔
- 弗兰茨·梅林
- 弗里德里希·吉利
- 愛德華·薩丕爾
- 格哈德·根岑
- 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
- 漢斯·戴布流克
- 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
- 约翰·戈特利布·格奥尔基
- 赫爾曼·格拉斯曼
- 马克斯·伯格
- 魯道夫·克勞修斯
- 鲁道夫·菲尔绍
維爾茨堡大學教師
- 卡尔·布劳恩
- 卡尔·斯图姆夫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 威廉·伦琴
- 威廉·维恩
- 尤理烏斯·馮·薩克斯
- 弗朗兹·布伦塔诺
- 弗里德里希·谢林
- 海因里希·罗姆巴赫
- 爱德华·比希纳
- 约翰内斯·斯塔克
- 魯道夫·克勞修斯
- 鲁道夫·菲尔绍
維爾茨堡大學校友
- 克劳斯·冯·克利青
- 卡尔·李卜克内西
- 卡爾海因茨·德施納
- 尤利乌斯·洛塔尔·迈耶尔
- 弗朗兹·布伦塔诺
- 愛羅斯·阿茲海默
- 托马斯·巴赫
- 瓦爾特·能斯特
- 盧約·布倫塔諾
- 約瑟夫·戈培爾
- 阿道夫·巴斯蒂安
- 鲁道夫·菲尔绍
亦称为 菲尔绍,魯道夫·維蕭,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菲尔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