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鲛鱼

指数 马鲛鱼

鲛属(学名:Scomberomorus)通称马鲛鱼、马交鱼、马加鱼、鰆 魚,俗名鰆魚,𩵚魠魚、土托(魠、鮀)魚、鲅鱼、竹鲛、馬加魚、梭齒魚;属鲭形目(或传统鱸形目)鯖科海鱼。.

39 关系: 半線馬鮫午魚南非馬鮫台中台灣馬加鰆大耳馬鮫太平洋學名巴布亞馬鮫巴西馬鮫中華馬加鰆布氏鯧鰺康氏馬加鰆嘉鱲魚米粉線紋馬鮫美洲馬鮫烏喉魚銀鯧面条饺子西非馬鮫高麗馬加鰆鯖科鲈形目黃姑魚赤鯮臺灣人東太平洋馬鮫東方齒鰆條斑馬鮫棘鰆橢斑馬鮫潮州人澳洲馬鮫昆士蘭馬鮫日本馬加鰆日本馬頭魚

半線馬鮫

半線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澳洲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體側具有約20條垂直的條紋了,背鰭硬棘13-15枚;背鰭軟條19-22枚;臀鰭軟條19-22枚;脊椎骨44-46枚,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沿岸礁石或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马鲛鱼和半線馬鮫 · 查看更多 »

午魚

#重定向 鯃魚.

新!!: 马鲛鱼和午魚 · 查看更多 »

南非馬鮫

南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包括東非、葛摩、留尼旺、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50-20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每年3月至9月會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南非馬鮫 · 查看更多 »

台中

#重定向 臺中市.

新!!: 马鲛鱼和台中 · 查看更多 »

台灣馬加鰆

#重定向 斑点马鲛.

新!!: 马鲛鱼和台灣馬加鰆 · 查看更多 »

大耳馬鮫

大耳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泳鰾不存在,側線突然彎曲的向下在第二背鰭鰭之下,成魚有沒有黑色的區域在第一背鰭上的較前端,身體完全地覆蓋著鱗片,背鰭硬棘12-18枚; 背鰭軟條15-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1-43個,體長可達184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大耳馬鮫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马鲛鱼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马鲛鱼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巴布亞馬鮫

巴布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的巴布亞灣海域,棲息深度10-35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黑色前面地而且在後部地沿著末梢部的邊緣,側邊銀色的沒有斑點,斑塊或橫帶,背鰭硬棘16-19枚;背鰭軟條21-25枚;臀鰭軟條25-29枚;脊椎骨54-56個,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岸混濁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巴布亞馬鮫 · 查看更多 »

巴西馬鮫

巴西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本魚吻遠短於其餘的頭部,腹鰭間的突起短,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腹鰭相當短,泳鰾不存在,側邊銀色的有圓淡黃色的青銅色的斑點的幾排,第一背鰭黑色,背鰭硬棘17-19枚; 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7-49個,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巴西馬鮫 · 查看更多 »

中華馬加鰆

#重定向 中华马鲛.

新!!: 马鲛鱼和中華馬加鰆 · 查看更多 »

布氏鯧鰺

布氏鯧鰺(学名:Trachinotus blochii),又稱黃臘鰺、獅鼻鯧鰺,俗名為金槍、金鯧、黃鯧、紅鰺(閩南語諧音紅衫、紅沙、紅杉)、紅沙瓜,為鰺科鯧鰺屬的其中一個種。.

新!!: 马鲛鱼和布氏鯧鰺 · 查看更多 »

康氏馬加鰆

#重定向 康氏马鲛.

新!!: 马鲛鱼和康氏馬加鰆 · 查看更多 »

嘉鱲魚

#重定向 真鯛.

新!!: 马鲛鱼和嘉鱲魚 · 查看更多 »

米粉

米粉是用稻米為主要材料製作的細長麵條,在中国大陸南方、臺灣、東南亞由於盛产稻米,故比较流行。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乾炒不易斷。不同地区的米粉由于制法不同,会有不同的长短、粗细、质地和口味。米粉的日語發音「ビーフン」是沿用閩南語的「bí-hún」。.

新!!: 马鲛鱼和米粉 · 查看更多 »

線紋馬鮫

線紋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西岸、孟加拉、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等海域,本魚顎骨後端非常擴大;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沒有附加的分支的側線前面地,然後些微地幾乎筆直地在第二背鰭小鰭之下跑彎曲向下的對於尾柄的龍骨脊,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在後部地的第一背鰭黑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軟條17-22枚;脊椎骨44-46個,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線紋馬鮫 · 查看更多 »

美洲馬鮫

美洲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東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亞灣海域,體長可達77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美洲馬鮫 · 查看更多 »

烏喉魚

#重定向 黑姑魚.

新!!: 马鲛鱼和烏喉魚 · 查看更多 »

銀鯧

#重定向 银鲳.

新!!: 马鲛鱼和銀鯧 · 查看更多 »

面条

麵或麵条,一种用穀物或豆类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的食品。可再经煮、炒、烩、炸等烹調方式食用。 关于麵条的最早文字记录在中国东汉时期,2005年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的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4,000年以上历史的麵条,长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根據最早的史料及实物佐证,因此通常認為面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時代。.

新!!: 马鲛鱼和面条 · 查看更多 »

饺子

饺子,是一种源自中國的一種以麵皮包餡、形如半月或元寶形的食物,常見於中國和東亞其他地區。餃子也是在農曆新年和冬至等節日的重要食品,也是中國北方省份全年食用的主要食物之一。 餃子通常由碎肉和蔬菜餡料包裹成一片薄生麵團後包好密封。包好的餃子可以拿來製作成蒸餃、煎餃或湯餃。.

新!!: 马鲛鱼和饺子 · 查看更多 »

西非馬鮫

西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4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马鲛鱼和西非馬鮫 · 查看更多 »

高麗馬加鰆

#重定向 朝鲜马鲛.

新!!: 马鲛鱼和高麗馬加鰆 · 查看更多 »

(学名:Miichthys miiuy),又稱鰧,为石首鱼科鮸属的鱼类,俗名鮸仔魚、免鱼、勉魚、敏鱼。分布于朝鲜半島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其常栖息于水深15-70米泥或泥沙底质的海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Mari Meridiano、北京。.

新!!: 马鲛鱼和鮸 · 查看更多 »

鯖科

鯖科(學名:Scombridae)是輻鰭魚綱、鲭形目(或传统分类法鱸形目、鯖亞目)的其中一科。为快速游泳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日常食用的鮪魚、鰹魚、鯖魚等都屬於這個科的深海魚。 鯖科现存15属共51种,中国有11属24种。鲭科又分为2亚科,腹翼鲭亚科的鳞中大,鲭亚科则鳞微小。除腹翼鲭屬於腹翼鲭亞科以外,其餘品種都屬於鯖亞科。 鯖亞科又分四个族。不过,有关鲭科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仍存在争议。.

新!!: 马鲛鱼和鯖科 · 查看更多 »

鲈形目

形目(学名:Perciformes)是輻鰭魚纲中的一个目,在鱼类传统分类法中,有40%的鱼属于鲈形目,因此它传统中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目,共有超过7000多个不同的种,其形状、大小各异,在几乎所有的水中生态环境都有出现。最早的已知的鲈形目化石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目的动物就开始分歧演变了。.

新!!: 马鲛鱼和鲈形目 · 查看更多 »

黃姑魚

黃姑魚,即黃,俗名黃姑子魚、黃姑婆魚、黃婆魚、黃婆雞魚、黃銅鑼魚、黄板魚、春子魚、寸子魚、打頭魚、帕頭仔魚、加網魚、假黃魚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的其中一種,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新!!: 马鲛鱼和黃姑魚 · 查看更多 »

赤鯮

赤鯮,又稱黃牙鯛、黃鯛、血鯛、赤章、赤鬃,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鯛科的其中一種。.

新!!: 马鲛鱼和赤鯮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

臺灣人是由多數族群所構成,包含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族群,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新!!: 马鲛鱼和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東太平洋馬鮫

東太平洋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太平洋區,從美國加州南部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身體覆蓋著小鱗片,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腹鰭相當長,側邊銀色的有很多的圓褐色的斑點,第一背鰭末梢部地是黑色的與在基底的白色,第二個背鰭被有些許色調淡黃色的而且有黑色的邊緣,臀鰭白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6-19枚;臀鰭軟條16-21枚;脊椎骨46-49枚,體長可達99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马鲛鱼和東太平洋馬鮫 · 查看更多 »

東方齒鰆

#重定向 齒鰆.

新!!: 马鲛鱼和東方齒鰆 · 查看更多 »

條斑馬鮫

條斑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2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的前三分之一黑色,腹鰭相當長,側邊銀色的有一條長的側面中央的斑紋與具有可變長度與小的黃斑上面與下面的橘黃色條紋的幾排斑紋,背鰭硬棘16-18枚;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軟條15-20枚;脊椎骨47-48枚,體長可達183公分,棲息在沿岸水質清澈的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马鲛鱼和條斑馬鮫 · 查看更多 »

棘鰆

#重定向 沙氏刺鮁.

新!!: 马鲛鱼和棘鰆 · 查看更多 »

橢斑馬鮫

橢斑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10-35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黑色前面地在後部地而在末梢部的邊緣,通常銀色的有被有顯著的對橢圓的深色斑點的大約三個列的圓的側邊,背鰭硬棘17-19枚;背鰭軟條17-20枚;臀鰭軟條17-20枚;脊椎骨51-53個,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曾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马鲛鱼和橢斑馬鮫 · 查看更多 »

潮州人

#重定向 潮汕民系.

新!!: 马鲛鱼和潮州人 · 查看更多 »

澳洲馬鮫

澳洲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的澳洲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側邊有一些貧乏地圓斑點的固定的列,大於瞳孔但是比眼直徑更小,胸鰭的內面顏色較深藍色,頰部與腹面銀白色, 臀鰭與肛門的離鰭淡的銀灰色,背鰭黑色,背鰭硬棘20-22枚;背鰭軟條17-20枚;臀鰭軟條17-19枚;脊椎骨50-52個,體長可達104公分,棲息在外海或沿岸沙底質、岩礁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導。.

新!!: 马鲛鱼和澳洲馬鮫 · 查看更多 »

昆士蘭馬鮫

昆士蘭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澳洲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墨黑色的薄膜有大的對比在第 6個與最後的硬棘之間的密集白色的區域,成魚的側邊有顯著的大約三不確定的列不明顯的青銅色-灰色斑塊,背鰭硬棘16-18枚;背鰭軟條17-19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8-49枚,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马鲛鱼和昆士蘭馬鮫 · 查看更多 »

日本馬加鰆

#重定向 蓝点马鲛.

新!!: 马鲛鱼和日本馬加鰆 · 查看更多 »

日本馬頭魚

#重定向 日本方头鱼.

新!!: 马鲛鱼和日本馬頭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竹鮫藍點馬鮫魚馬鮫魚马鲛马鲛属鮁魚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