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

指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

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拉丁语:M·AEMILIVS·M·F·Q·N·LEPIDVS,约前89年~前13年或前12年),中文或译作“玛尔库斯·埃米里乌斯·列庇都斯”,古罗马贵族政治家,公元前43年开始统治罗马的后三头之一。.

26 关系: 博洛尼亚卢基乌斯·安东尼古罗马后三头同盟大祭司 (古罗马)宗教尤利烏斯·凱撒屋大维前43年獨裁官罗马内战罗马执政官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羅馬元老院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菲利比战役裁判官西班牙西班牙行省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騎士統領马克·安东尼阿非利加行省格奈乌斯·庞培拉丁语晉升體系

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Bologna)是一座義大利城市,位於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也是艾米利亚-罗马涅的首府。波隆那也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波隆那擁有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波隆那大學,這間大學設立於1088年。波隆那經常被列為意大利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排名第五,在2007年排名第12名(總共有103個義大利城市參加評比)。這是由於波隆那擁有強大的工業傳統,廣泛且高度發達的社會福利,而且位於意大利最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上。波隆那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國際化的義大利大學城,它擁有豐富的歷史、藝術、料理、音樂和文化,並獲選為200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波隆那與其他4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入選參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根據2009年歐洲地區經濟增長指數(E - REGI)的數據顯示,波隆那的經濟成長速度是義大利第一,在歐洲則位列第47 。.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博洛尼亚 · 查看更多 »

卢基乌斯·安东尼

卢基乌斯·安东尼(拉丁语:Lucius Antonius,活动时期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政治家。.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卢基乌斯·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后三头同盟

後三頭同盟是歷史學家給予屋大维(Augustus)、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和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组成的官方政治同盟的名稱,大多數的歷史學家稱這三人組盟為“後三雄”,與凱撒、克拉蘇和庞培所組的“前三雄”分別。這同盟成立於公元前43年11月27日,維持至公元前33年。不同於較出名的前三頭同盟,後三頭同盟是官方組織(當時憲法未規定),在羅馬帝國獲法律認可取得壓倒性優勢,他們的統治大權高於其他地方官員,包括执政官。.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后三头同盟 · 查看更多 »

大祭司 (古罗马)

大祭司,或称为最高祭司(拉丁文Pontifex Maximus,字面意思是“最高的pontiff”)是古罗马Pontiff祭司团体(英文:College of Pontiffs)的最高阶祭司。这是古罗马宗教中最为重要的职位,开始只允许罗马贵族担任,直到公元前254年才出现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尽管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职位,它后来逐渐地政治化,直到奥古斯都最终将其职能归入帝位。它最后一次被用于一位帝王的情况出现在格拉提安(375年-383年在位)的铭文中 August 15, 2006,但是他后来决定从自己的头衔中略去“大祭司”一词。 Livius.org Jona Lendering的文章,August 21, 2011 “pontifex”一词后来成为用于描述基督教的主教,其中也包括罗马主教,而“大祭司”也在天主教会内被用来指代教宗,表明其作为首席主教的地位。作为教宗的头衔,其正式中文译名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大祭司 (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屋大维

#重定向 奥古斯都.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屋大维 · 查看更多 »

前43年

没有描述。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前43年 · 查看更多 »

獨裁官

裁官(Dictator)是羅馬共和的特殊政治職務,是一種特殊長官,他的職能是執行特殊的任務,超過任何一位正規長官的威權。该職務在中文文献中有时也被音译为“狄克推多”。.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獨裁官 · 查看更多 »

罗马内战

古罗马,尤其是在共和国末年,曾爆发多场内战。当中广为人知的是凯撒所带领的平民派在前1世纪40年代,与格奈乌斯·庞培所带领的贵人派开展的凯撒内战,及随后在凯撒的继承者屋大维与马克·安东尼之间开展的内战罗马共和国最后的战争。最終由奧古斯都消滅埃及托勒密王朝,長達十多年的羅馬內戰宣告結束。.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罗马内战 · 查看更多 »

罗马执政官

執政官(consul,縮寫为cos.)是羅馬共和國通過選舉產生的最高的職務,而在羅馬帝國是委任的職務。在拉丁语中,consules的意思是「那些走在一起的人」。.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罗马执政官 · 查看更多 »

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

#重定向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列表.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

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拉丁文:Gaius Cassius Longinus,早于公元前85年 - 公元前42年10月),罗马元老院议员,谋杀恺撒的主谋,也是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的妻舅。.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 · 查看更多 »

菲利比战役

#重定向 腓立比戰役.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菲利比战役 · 查看更多 »

裁判官

裁判官(Praetor)是一項古羅馬政府的頭銜,把執政官叫做國家軍隊之領導人的。他認為這個字包含相同的基本部份,就像動詞praeire(praeeo: "走在前,前導,引路")。執政官指揮權的期間與職務,可以恰當地被稱為前導大權(Praetorium)。裁判官也是官職的頭銜,在拉丁文當中:而且它是名字,李維給予亚该亚人的將軍(strategus)的。.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裁判官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行省

#重定向 西班牙 (罗马行省).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西班牙行省 · 查看更多 »

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

#重定向 马尔库斯·尤利乌斯·布鲁图斯.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 · 查看更多 »

騎士統領

在羅馬共和中,原始的騎士統領(Magister Equitum)是一個被羅馬獨裁官所任命與免職的職務,一旦獨裁官離開職務時,此頭銜也被終止。這名字來自共和最早的時代,原始是責任形式,例如照顧獨裁官的馬匹等等,以及事實上,獨裁官的正式頭銜是人民統領(Magister Populi)。騎士統領握有近衛軍的統治大權,被六位刀斧手所隨侍,以及負有幫助獨裁官管理國家的責任。當獨裁官是遠離羅馬之時,騎士統領通常留在後頭去傾向處理庶務。最為聞名的騎士統領是可能是馬克·安東尼,他服務於朱利烏斯·凱撒第一任獨裁官職位之時。.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騎士統領 · 查看更多 »

马克·安东尼

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约前83年1月14日出生于罗马,逝世于前30年8月1日)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凯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先後自杀身亡。.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马克·安东尼 · 查看更多 »

阿非利加行省

#重定向 阿非利加 (羅馬行省).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阿非利加行省 · 查看更多 »

格奈乌斯·庞培

格奈乌斯·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羅馬共和国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一群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奴隸為了爭取自由和反對暴政便集體起義。當時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亂,成功消滅起義軍主力,又對殘餘的奴隸勸降。庞培趕到時,見功勞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殘餘奴隸捉來,不分男女老幼,把他們每隔十步便釘在一個十字架上,令他們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後,庞培率軍平定了敘利亞一帶,並建為行省,權力到達頂峰。在公元前六零年,他與凯撒與克拉苏秘密結成「三头政治同盟」跟元老院對抗。后和凯撒发生权力之争,爆发内战。他於法薩盧斯戰役進行決戰中被凯撒擊敗後,逃往埃及。 前48年秋季,龐培在凱撒軍的追擊下來到了亞歷山卓外海,尋求庇護。年僅15歲的托勒密十三世還很年輕,此事主要由財政大臣波提紐斯處理。 前48年9月28日,龐培雖然覺得事情有異,托勒密迎接的場面既不隆重,還有點肅殺,岸上滿是士兵,加上托勒密還派出艦隊像是監視龐培般。龐培自知無法逃脫,只得乘著對方安排的一艘小船,準備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軍官在龐培一上岸,就殺了龐培並砍下他的頭,動手的軍官中還有龐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顧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龐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這件慘案,連忙揚帆逃走,這天剛好也是龐培58歲生日。 &格奈乌斯·奥菲迪乌斯·奥雷斯特斯 -->.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格奈乌斯·庞培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晉升體系

晉升體系(拉丁文:Cursus honorum;意為「荣耀之路」)是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初期時,有抱負的政治家們就任政府職位的次序。這個制度是为有元老身份的人而设。晉升體系包含军队及政治行政职位。不同的职位对候选人均有最低年龄的限制。官員在各職位間調任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而法例禁止重复担任同一职位。 這些規則在共和国的最后一百年中被改變並忽視。如盖乌斯·马略在公元前104年與公元前100年之間连续五年担任執政官。原本是為公众服务的機會,但這些职位通常變成贵族们自夸炫耀的機會。 苏拉所行的各項改革中改變了晉升體系,要求官員完成某職位的任期後要等十年才可再担任官員,但容許再次擔任同一職位。 當年羅馬沒有類似近代政黨的東西。候選人被選出的原因常是基於他們家族的與個人的聲望。具有家族歷史的候選人較受到青睞,因為他們能夠使用他們祖先的功勞作選舉宣傳。 在規定下的最低年齡(拉丁文:in suo anno;英文:in his year)時已經任職過晉升體系中的各項職務會被視為政治上很大的成就,因為三十九歲時不能就任副執政職位的話,四十二歲時就不能夠成為執政官。西塞羅曾因為他的兩個成就而感到非常驕傲;第一:他是以新人之姿成為執政官的-他的家族裏從未有人當過此職位;第二:就是因為他能夠在"in suo anno"的時候成為執政官。.

新!!: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和晉升體系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