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水庫

指数 香港水庫

香港開埠以來,因為香港人口不斷增加,香港市民用水量的快速增加,因而需要興建多座水塘及水庫以作收集雨水用途。現時香港共有18座食用水庫,總容量達約5.86億立方米,根據統計,每位香港人每日平均耗水量達220公升,食用水庫可以為到香港人提供150日的水量,其中85%的水量來自萬宜水庫及船灣淡水湖。另外,香港也有一些水塘是用作供應灌溉水、鹹水和康樂之用。 以下列表不包括配水庫。.

65 关系: 城門郊野公園城門水塘十塱水塘南區 (香港)南大嶼郊野公園大埔區大欖郊野公園大欖涌水塘大潭郊野公園大潭水塘將軍澳道屯門區下城門水塘九龍水塘康景花園佐敦谷堆填區佐敦谷公園佐敦谷水塘北區 (香港)八仙嶺郊野公園公升元朗區石壁水塘石梨貝水塘灣仔區立方米荃灣區萬宜水庫西貢區西貢東郊野公園馬游塘水塘香港人香港人口香港仔郊野公園香港仔水塘香港供水香港地理香港開埠初期歷史香港湖泊香港木球會觀塘區鰂魚涌賽西湖公園鶴藪水塘黃泥墩水塘黃泥涌峽道黃泥涌水塘公園船灣郊野公園船灣淡水湖薄扶林郊野公園...薄扶林水塘藍地水塘金山郊野公園配水庫離島區雨水東區 (香港)水庫河背水塘沙田區洪水坑水塘深井聚水塘清潭水塘流水響水塘愉景灣水塘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城門郊野公園

城門郊野公園(Shing Mun Country Park),於1977年6月24日劃定,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佔地達1,400公頃。公園位於北起鉛礦坳,南至城門水塘道;西起大帽山,東至草山及針山。而位於大帽山東南山麓的城門水塘則在郊野公園之內,群山環繞,風景秀麗,早已成為郊遊勝地。 城門風水樹林特別地區及大帽山高地灌木林區特別地區位於城門郊野公園之內。.

新!!: 香港水庫和城門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Shing Mun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個水塘,位於荃灣區城門谷一帶,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為區別下城門水塘,城門水塘又稱為上城門水塘。亦因如此,廣義上,城門水塘是指上城門水塘及下城門水塘;而狹義上,城門水塘則是上城門水塘的真正名稱。由於落成年是當年英皇佐治五世登基25年,上城門水塘亦被名為銀禧水塘。由於整個城門水塘群剛好處於新界東與西的分界線上,上城門水塘被劃屬界線以西(屬荃灣區),下水塘則劃入界線以東(屬沙田區),所以,從廣義而言,城門水塘地既處新界西,亦處新界東。而貫穿兩地者便是1990年通車、同樣以該地地名「城門」命名的城門隧道,其共兩組隧道之間均以高架橋連接,並正正在下城門水塘和城門峽上方跨過。.

新!!: 香港水庫和城門水塘 · 查看更多 »

十塱水塘

十塱水塘,或稱作芝麻灣水塘,建於1955年,位於芝麻灣半島和南大嶼郊野公園內,在芝麻灣懲教所的南方。水塘曾為離島區的長洲、坪洲及喜靈洲等居民之主要水源,1970年代起改為灌溉用水塘。.

新!!: 香港水庫和十塱水塘 · 查看更多 »

南區 (香港)

南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客家人居住。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根據2016年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74,994人。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 ,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佔六個區議會選區)、薄扶林(佔五個區議會選區,人口集中在華富邨以及華貴邨一帶)和香港仔(佔四個區議會選區),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高級住宅區,亦是南區唯一一個沒有公共房屋的區議會選區,而南區最後一個分區在赤柱以及石澳,是公屋私樓互存的地區。.

新!!: 香港水庫和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南大嶼郊野公園

南大嶼郊野公園(Lantau South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8年4月20日)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佔地達5,640公頃,面積為香港最大。公園範圍為大嶼山南部,北接北大嶼郊野公園。 鳳凰山特別地區及大東山特別地區均位於南大嶼郊野公園之內。.

新!!: 香港水庫和南大嶼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大埔區

大埔區(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16年中統計,大埔區人口為303,926人。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新!!: 香港水庫和大埔區 · 查看更多 »

大欖郊野公園

大欖郊野公園(Tai Lam Country Park)是香港新界的一座郊野公園,佔地達5,370公頃,於1979年2月23日劃定,地區行政上大部份屬於元朗區。公園毗鄰錦上路、屯門、深井及青龍頭,園內有田夫仔和清快塘兩個鄉村,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公園範圍東至荃錦公路,南面為屯門公路以北一帶,北面至石崗、河背水塘引水道及大棠等地,而西面為屯門及藍地水塘。.

新!!: 香港水庫和大欖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大欖涌水塘

大欖涌水塘是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涌的一個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之內。這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由於水塘內擁有十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被稱爲香港千島湖。.

新!!: 香港水庫和大欖涌水塘 · 查看更多 »

大潭郊野公園

大潭郊野公園(Tai Tam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7年10月28日)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部大潭的郊野公園,地區行政上屬於南區的赤柱及石澳(D17)。佔地1,315公頃,即是香港島面積的約五分之一。.

新!!: 香港水庫和大潭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南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水務署,2009年9月初版。.

新!!: 香港水庫和大潭水塘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道

將軍澳道(Tseung Kwan O Road)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的一條道路,為進出將軍澳隧道及東區海底隧道的其中一段重要行車道路,連接將軍澳及觀塘幹道之一,為雙線雙程分隔道路。屬7號幹線一部份,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該路段是位於將軍澳隧道的秀茂坪收費處前,連接了觀塘道、鯉魚門道、偉發道。另外,不經將軍澳隧道的秀茂坪道及連德道也連接這條幹道,來往藍田的紅色小巴線也途經將軍澳道。.

新!!: 香港水庫和將軍澳道 · 查看更多 »

屯門區

屯門區(Tuen Mu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的西部,面積約8445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普查,屯門區的人口約為489,299人。而屯門區的屯門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

新!!: 香港水庫和屯門區 · 查看更多 »

下城門水塘

下城門水塘(Lower Shing Mun Reservoir)位於香港新界針山以南,處於城門水塘下游的一段俗稱城門峽的峽谷地帶。它始建於1961年,1964年竣工,於1965年開始供水,為香港後期興建的中型水塘,容水量429萬9,000立方米,是船灣淡水湖供水計劃一部份,亦是郊野公園範圍以外的少數水塘之一。.

新!!: 香港水庫和下城門水塘 · 查看更多 »

九龍水塘

九龍水塘是香港九龍半島的一組水塘,由九龍水塘(Kowloon Reservoir)、九龍副水塘(Kowloon Byewash Reservoir)及九龍接收水塘(Kowloon Reception Reservoir)三個水塘組成。水塘位於金山郊野公園之內。雖然水塘群以九龍為名,但根據現時的地區行政,三個水塘同樣座落於新界沙田區西南部。另一方面,附近的石梨貝水塘有時會被視為九龍水塘群之一員。 File:HK_KowloonReservoir.JPG|九龍水塘 File:HK_KowloonByewashReservoir.JPG|九龍副水塘 File:HK_KowloonReceptionReservoir.JPG|九龍接收水塘.

新!!: 香港水庫和九龍水塘 · 查看更多 »

康景花園

康景花園(Mt.

新!!: 香港水庫和康景花園 · 查看更多 »

佐敦谷堆填區

佐敦谷堆填區是香港一個已關閉的垃圾堆填區,位於觀塘佐敦谷北部,四順區的西南方。堆填區內部份土地前身為佐敦谷水塘,水塘在1980年代初停用之後,此地被規劃為了一個面積約10.72公頃(即107,200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區,在1986年4月開始運作。佐敦谷堆填區於1990年關閉前一共堆積了150萬公噸的廢物。現址已開發建成佐敦谷公園,並於2010年9月份落成啟用。.

新!!: 香港水庫和佐敦谷堆填區 · 查看更多 »

佐敦谷公園

佐敦谷公園(Jordan Valley Park)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九龍觀塘區四順佐敦谷新清水灣道71號,為觀塘區面積最大公園,佔地約6.3公頃,前身為佐敦谷堆填區,耗資1.8億港元興建,於2010年8月1日局部啟用,於同年9月8日正式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水庫和佐敦谷公園 · 查看更多 »

佐敦谷水塘

佐敦谷水塘(Jordan Valley Reservoir)是香港九龍觀塘區一個已被填平的水塘,位於佐敦谷近四順區。此水塘據香港水務署有關方面指出是於1958年建議興建,並於1960年建成,用作儲存海水以作供應觀塘區及四順區沖廁水,總儲水量約為236400立方米(依1950年至60年代的官方文件則約5400萬加侖)。水塘於1980年代初被填平,現址為前佐敦谷堆填區,並已開發建成佐敦谷公園,但區內同時有「佐敦谷海水配水庫」以及污水處理設施,而在水壩以下亦建有沈雲山海水抽水站及沈雲山食水抽水站(重建中)。.

新!!: 香港水庫和佐敦谷水塘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新!!: 香港水庫和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八仙嶺郊野公園

八仙嶺郊野公園(Pat Sin Leng Country Park)於1978年4月7日劃定,是香港郊野公園之一,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的八仙嶺,佔地3,125公頃,毗鄰附近的船灣郊野公園。.

新!!: 香港水庫和八仙嶺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公升

1-公升-等於邊長為10公分立方體的體積1公斤的水,在3.98 °C時體積約為1-公升- --,通常簡稱為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號為l。過去曾經採用小寫手寫體\ell作為符號,但由於印刷不方便,所以改用大寫印刷體L。公升本身不是國際單位制(SI)單位,但它是米制单位,而且是接受與SI合併使用的單位。 最初的法国米制系统以公升作为基本单位。litre是从更舊的单位发展而来。litron来自于拉丁语转译的希腊语,大约等于0.831公升。公升在后来的几个米制系统内也使用过,是国际单位制接受的的非SI单位。, p. 124.

新!!: 香港水庫和公升 · 查看更多 »

元朗區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新!!: 香港水庫和元朗區 · 查看更多 »

石壁水塘

石壁水塘位於香港大嶼山的南大嶼郊野公園內,鄰近石壁,是香港儲水量第三大的水塘,僅次於萬宜水庫和船灣淡水湖。水塘的主壩上有一條道路連接大澳、梅窩及東涌,而石壁監獄則處於水壩之下。.

新!!: 香港水庫和石壁水塘 · 查看更多 »

石梨貝水塘

石梨貝水塘是香港九龍半島的一個水塘,位於金山郊野公園之內。雖然水塘通常被視為位於九龍區,但根據現時的地區行政,水塘是座落於新界沙田區西南部,新界葵青區石梨貝之東南。另一方面,石梨貝水塘有時會被視為附近的九龍水塘群之一員。 石梨貝水塘於1923年開始興建,1925年建成,水塘容量達1.16億加侖。.

新!!: 香港水庫和石梨貝水塘 · 查看更多 »

灣仔區

灣仔區(Wan Chai District)位於香港島,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均收入最高,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擁有大學學歷。同時亦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口第二低的一區,2016年中的人口為180,123人。.

新!!: 香港水庫和灣仔區 · 查看更多 »

立方米

立方米,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m³。 1立方米的容量相当于一個長、寬、高都等于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與1公秉的容積相等。.

新!!: 香港水庫和立方米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香港水庫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萬宜水庫的工程計劃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是香港最後一個建成的水塘,連同香港第二大水庫船灣淡水湖已佔去全港水塘總儲水量5.86億立方米的87.2%。 萬宜水庫為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1978年完工時用了13.5億港元,政府亦首次因應工務工程需要而改變地方行政區分割,將新界南約理民府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這亦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建造過程淹沒了不少村落,包括爛泥灣村。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水庫原址為官門(又稱官門海峽或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這兩條堤壩高達64米,另有三條副壩。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三0三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鄰近海岸為破邊洲。.

新!!: 香港水庫和萬宜水庫 · 查看更多 »

西貢區

西貢區(Sai Ku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面積12,680公頃,當中包括東面水域內的70多個島嶼,傳統的市鎮中心爲西貢市,不過自198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於西貢區南部的將軍澳開發新市鎮後,西貢區的城市化和商業活動都集中在將軍澳新市鎮,而西貢市維持較低程度的開發狀態。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爲「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爲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涌和清水灣半島東岸。.

新!!: 香港水庫和西貢區 · 查看更多 »

西貢東郊野公園

望一尖四灣 西貢東郊野公園(Sai Kung East Country Park)位於香港東部的西貢半島,成立於1978年,北潭路以東的整個地區,包括了萬宜水庫一帶、糧船灣洲、大浪灣、北潭坳、上窰及黃石碼頭一帶,均屬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之內,面積達4477公頃,從西至東平均長約7公里,從南至北的最長處足有11公里,位列全港第四。郊野公園內的地貌和植被最為豐富多樣,其中大部份地方仍未受發展影響,風景優美,景點多不勝數,有香港後花園之美譽。.

新!!: 香港水庫和西貢東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馬游塘水塘

游塘水塘(Ma Yau Tong Reservoir)是香港九龍一個已被填平的水塘,位於將軍澳隧道九龍出口西面。1950-1960年間,香港水務署同時計劃於東九龍建設兩個供應鹹水的配水庫,分別位於佐敦谷的北部以及近秀茂坪道的谷地——前者即為日後的佐敦谷水塘,而後者則為日後的馬游塘水塘,而兩個水塘皆於1980年代左右先後被填平。.

新!!: 香港水庫和馬游塘水塘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人口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郊野公園

香港仔郊野公園(Aberdeen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7年10月28日)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部的一個郊野公園,鄰近香港仔,橫跨南區和灣仔區。在香港郊野公園成立之前,該地為郊野公園試點,當時名為香港仔森林公園。.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仔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水塘

香港仔水塘是位於香港香港島南部香港仔郊野公園之內的香港仔谷的水塘。嚴格來說,香港仔郊野公園內有兩個「香港仔水塘」:香港仔上水塘和香港仔下水塘。 遊人可以從灣仔峽公園下望香港仔水塘。水塘附近除了設有多個燒烤地點,還有松鶴亭及主壩旁的太極台。由於沿途樹木蔭蔽,景色怡人,有很多紅膠木、大頭茶、錫葉藤及其他藤本植物,所以設有香港仔自然教育徑。綠色力量的環島行經常在這裡舉行。.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仔水塘 · 查看更多 »

香港供水

香港供水現時由水務署負責,香港除了本身的儲水庫,主要是向鄰近的中國廣東省購買東江水。目前香港食水供應近七至八成來自東江,其餘兩至三成則來自本土集水區。 在19世紀至20世紀,鑑於香港淡水短缺,加上缺乏天然湖泊,當時的香港政府已經在不同地區興建多個稱為「水塘」的儲水庫(兩個圍海築成的水庫並不稱為水塘)。直到現在,多個香港水庫的總儲水量約5.86億立方米。 因水庫收集雨水量不足以應付人口需求,1960年,香港政府已經向廣東購買達2,270萬立方米的東江水,隨著用量增加,至2000年,香港已經向廣東省購買了7.8億立方米的東江水。 除了提供主要用於食用、灌溉等用途的淡水外,香港供水系統亦供應鹹水,主要用作沖廁之用,而淡水和鹹水分別由兩組完全獨立系統所供應。而為了未來的持續發展提供用水計劃,香港正加強公眾教育,鼓勵香港市民節約用水,同時亦探索開發新水源應對,當前研究再造水及海水化淡等方案用作後補水源,以免過份依賴東江水供應,因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東江流域未來會受到降雨減少的挑戰,而且珠江流域的城市對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可供應的水量會受短期的泛濫與旱災和長期的氣候變化影響。.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供水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理

香港位處中国南部沿岸,北靠广东省、西背珠江口及澳門、南望南中國海,介乎北緯22°08′至35′、東經113°49′至114°31′之間,所處時區比世界協調時間快8小時(UTC+8)。香港北部與廣東省深圳市僅由一條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與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連接。截至2017年,香港境內陸地面積為1106.34km²,連同水域總面積為2755.03km²。香港一般可大致分為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大區域,有時候離島(包括大嶼山)會視作獨立區域。 位處九龍半島和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是水深港闊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著名地標。早在19世紀,英國人已被位處東亞中心位置的香港所吸引,清朝中葉,英國人通過戰爭從滿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權,從而開通港口、發展航海貿易。時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讓本地經濟通過轉口貿易以及中轉旅客而得益 。 佔據境內大部分範圍的新界山多平地少,香港可供發展土地本身十分有限。香港開埠早期,新界及市郊大部分範圍由林地、灌木、以及務農的鄉鎮村落組成,並未大規模發展。香港政府後於1976年把部份未開發地區劃為郊野公園,保護綠化環境。而接近維多利亞港的市區,則因經濟發展而使土地移山填海仍供不應求,高密度樓宇向高空發展,寸金尺土。政府自1960年代起規劃多個衛星城市,發展新市鎮,分散人口。為方便市民跨區工作、增加各區人口流動,政府大力發展交通運輸網絡,縮短市區及郊區之間的旅程時間,陸路、鐵路網絡至今仍然不斷擴張。人口膨脹,大量樓宇發展,逾700萬人不平均地分散於僅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造成人口密度極高之外,亦產生居住空間不足、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地理 · 查看更多 »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從英國殖民統治的初期至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生效前之間,香港從一個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現在香港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多元文化的亞洲國際都會。.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湖泊

以下是香港湖泊的列表:.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湖泊 · 查看更多 »

香港木球會

香港木球會(The Hong Kong Cricket Club),是香港一個私人會所,成立於1851年,總部位於銅鑼灣掃桿埔大球場徑一號,會長是Sean Robson。會所在大潭黃泥涌峽道137號。現有超過2,300名會員。.

新!!: 香港水庫和香港木球會 · 查看更多 »

觀塘區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是香港九龍東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面積達1,130公頃。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觀塘區的人口為648,541人,為香港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觀塘區亦為九龍半島面積最大之行政區。但與此同時,觀塘的貧窮率及貧窮人口均為全香港最高,共有16.1萬貧窮人口,高達10.4萬人活於貧窮線下。.

新!!: 香港水庫和觀塘區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

鰂魚涌(Quarry Bay)位於香港東區。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但現在根據政府規劃署已獨立發展,現在大部分人說北角是舊稱呼。鰂魚涌的西部前稱麗池夜總會麗池。.

新!!: 香港水庫和鰂魚涌 · 查看更多 »

賽西湖公園

賽西湖公園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寶馬山北麓,大門設在寶馬山道,佔地約2,400平方米。.

新!!: 香港水庫和賽西湖公園 · 查看更多 »

鶴藪水塘

藪水塘(Hok Tau Reservoir)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平原東端,屬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之內,因鄰近鶴藪圍一帶而得名。水塘建於1968年,屬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地下水管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鶴藪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水塘容量僅約18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高18米、長102.1米,水庫規模較小。 鶴藪水塘在粉嶺石坳山及八仙嶺屏風山之間的深谷裏築成,外形如一彎新月的湖。該處為丹山河的主要源頭,下游匯併軍地河,再匯出梧桐河,將八仙嶺、沙螺洞及軍地一帶山水引集成流。.

新!!: 香港水庫和鶴藪水塘 · 查看更多 »

黃泥墩水塘

黃泥墩水塘是香港的一座小型水庫,位於元朗大欖郊野公園內,大欖涌水塘之北。該水塘地處偏僻,人跡罕至,距離元朗楊家村最少有半小時的腳程,沿路可以看到受法例保護的豬籠草。 1960年代,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附近河流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元朗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黃泥墩水塘便是其一。水塘容量約12萬立方米,為八鄉及十八鄉的農民提供灌溉用水。 2006年11月大欖發生十年來最大型的山火,並蔓延至黃泥墩水塘一帶,大量樹木被焚毀。及後於翌年4月有團體舉辦植樹活動,種植約萬棵樹苗。 水塘附近曾多次有意外發生,2008年3月22日下午之豪雨雷電交加落水天,十一名師生遇山洪暴發而被圍困,無法過橋,幸獲消防隊員拯救。.

新!!: 香港水庫和黃泥墩水塘 · 查看更多 »

黃泥涌峽道

黃泥涌峽道(英文:Wong Nai Chung Gap Road)是香港香港島的一條道路,位於黃泥涌峽之上,呈東南走向。東面與司徒拔道、寶雲道及大坑道交界連接,南面與淺水灣道、深水灣道、大潭水塘道及布力徑交界連接。全長1200米。在南風隧道/香港仔隧道未通車前,黃泥涌峽道是香港島東部連接南部的要道。.

新!!: 香港水庫和黃泥涌峽道 · 查看更多 »

黃泥涌水塘公園

黃泥涌水塘公園(Wong Nai Chung Reservoir Park),位於香港香港島黃泥涌峽,前身是於1899年建成的黃泥涌水塘,因為規模不及其他主要水務設施,於1986年由市政局改建為香港首個划艇公園,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內的水壩、水掣房及溢流口於2009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面積:一百平方尺.

新!!: 香港水庫和黃泥涌水塘公園 · 查看更多 »

船灣郊野公園

船灣郊野公園(Plover Cove Country Park)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位於新界東北部沙頭角半島,佔地達4,594公頃。劃定於1978年4月7日,公園範圍包括船灣淡水湖一帶,三面臨海,西面與八仙嶺郊野公園連接。 照鏡潭特別地區位於船灣郊野公園之內。.

新!!: 香港水庫和船灣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船灣淡水湖

船灣淡水湖(Plover Cove Reservoir)是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船灣郊野公園內、毗鄰赤門,是一個儲存飲用水的大型淡水湖,為香港面積最大(約1250公頃)、容量第二大的水塘(僅次於萬宜水庫)。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船湾淡水湖位于船湾郊野公园范围内,是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东北沉积岩园区>,具重大自然和文化价值,地質景點也受到法例保護。.

新!!: 香港水庫和船灣淡水湖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郊野公園

薄扶林郊野公園(Pok Fu Lam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9年9月21日),佔地270公頃,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的郊野公園,鄰近薄扶林。公園內有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公園範圍橫跨中西區和南區,圍繞著扯旗山。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山頂是個已經城市化的住宅區和旅遊景點,山頂一帶並非郊野公園範圍。因此,公園被一分為二,分為南北兩部份。 除水塘和扯旗山外,郊野公園還包含西高山和奇力山,港島徑第一至二段則穿梭其中。薄扶林特別地區亦位於薄扶林郊野公園之內。.

新!!: 香港水庫和薄扶林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薄扶林水塘

薄扶林水塘是香港第一個水塘,位於香港島薄扶林鋼綫灣對上,西高山和奇力山之間的薄扶林谷,薄扶林郊野公園之內。它分為上下兩塘,總共的儲水量約為26萬立方米(約6800萬加侖)。.

新!!: 香港水庫和薄扶林水塘 · 查看更多 »

藍地水塘

藍地水塘(Lam Tei Reservoir)位於香港屯門虎地,嶺南大學的後山上,又名老虎坑水塘或藍地灌溉水塘,是香港灌溉水塘之一,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西部邊沿,與洪水坑水塘相距不足一公里。水塘的水最終流入屯門河並匯入青山灣。 藍地水塘於1957年3月28日由港督葛量洪揭幕啟用,現時水塘旁仍可見開幕紀念碑。藍地水塘呈漏斗形,面積17,000平方米,儲水量11.6萬立方米,水塘最深處達20米。該水塘乃灌溉用水塘,由山上多條引水道滙集而成,雨後部分山澗更會形成瀑布,沖入水塘,再經溪澗流入村中農地供灌溉之用。藍地水塘環境清幽,附近設有郊遊設施,亦為屯門徑第二段終點。 過去20年至少有六名嬉水小童在藍地水塘喪生,村民將藍地水塘稱為「猛鬼水塘」,流傳水塘有「鯉魚精」,專拖小童進水底淹死。.

新!!: 香港水庫和藍地水塘 · 查看更多 »

金山郊野公園

金山郊野公園(Kam Shan Country Park)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位置由九龍西北部伸延至新界西南部,佔地達337公頃,以經常有獼猴出沒著名,故又名馬騮山(「馬騮」在粵語的意思是猴子)。公園範圍北為九龍水塘及金山一帶,公園入口設於大埔公路琵琶山段。公園主體位於新界沙田區,西面與葵涌為鄰,南面入口與九龍深水埗區接壤。公園內共有4個水塘,包括1910年建成的九龍水塘、1925年建成的石梨貝水塘、1926年建成的九龍接收水塘及1931年建成的九龍副水塘。.

新!!: 香港水庫和金山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配水庫

配水庫(英文:Service reservoir)是一種水庫,用作儲存已處理的自來水,所處位置鄰近需要供水的地方。在西方國家,部份配水庫會以水塔的形式興建。在其他地區,配水庫則多數建於地底。而在香港,很多地底配水庫的上蓋都會地盡其用,興建公園、遊樂場或球場等康樂設施。 英國倫敦近郊的貴橡設有一個磚砌的配水庫,建於1901年至1909年,曾為全世界最大的配水庫 ,至今仍是全歐洲最大。.

新!!: 香港水庫和配水庫 · 查看更多 »

離島區

離島區(Islands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面積最大的一區,面積佔全香港的16%;主要包括香港南及西南面多個離島,當中包括香港面積最大的島嶼大嶼山的大部分。2016年中人口為156,801人。.

新!!: 香港水庫和離島區 · 查看更多 »

雨水

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指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公历每年2月18日-20日之间,表示雨水的增多。.

新!!: 香港水庫和雨水 · 查看更多 »

東區 (香港)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新!!: 香港水庫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水庫

水庫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規模較小的則稱為水塘、塘坝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壩,河水把河谷淹没後便形成水庫。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香港的船灣淡水湖。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谷地,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長度也可大大縮短。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民居和古蹟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新!!: 香港水庫和水庫 · 查看更多 »

河背水塘

河背水塘坐落在香港元朗八鄉、海拔250米高的群山環抱中,錦田河上游,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一部分,自然環境十分優美。水塘容量50萬立方米,S型水壩長157.0米,高17.4米,屬灌溉水塘,即非主食水用塘,主要用作灌溉新界西北的農田,是水務署管轄範圍內面積最小的水塘。 1960年代,港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錦田河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錦田河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為八鄉農民提供灌溉用水,河背水塘便是其一。水塘於1961年建成啟用。 水塘中央有小島,四周蒼翠樹木襯托,環境清幽;附近的昆蟲﹑鳥類和植物品種豐富。水塘曾於1998年入選漁農及自然護理署的郊野公園十大自然風景。水塘的S字形十九孔溢洪大壩亦為其一大特色。 河背水塘家樂徑環繞水塘而建,全長只有2公里,走畢全程約40分鐘。附近亦有河背水塘越野單車徑,以高難度見稱,經常有意外發生。 港鐵西鐵綫大欖隧道貫穿河背水塘底下。.

新!!: 香港水庫和河背水塘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新!!: 香港水庫和沙田區 · 查看更多 »

洪水坑水塘

洪水坑水塘亦稱丹桂坑水塘,位於香港屯門九徑山北面,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西北部邊緣,位於藍地水塘東面不足一公里處。洪水坑水塘屬灌溉水塘,即非食水用塘,主要用作灌溉農田。水塘的水會流經丹桂村、鍾屋村一帶再流經洪水橋,經過天水圍西側,成為該區著名的「臭河」,最後匯入-后-海灣。 洪水坑水塘分為上下兩個塘,水塘環境清幽恬靜,地處偏遠,鄰近藍地石礦場,附近亦沒有郊遊設施,因此即使假日亦人跡罕至。 Category:香港水庫 Category:藍地.

新!!: 香港水庫和洪水坑水塘 · 查看更多 »

深井聚水塘

深井沉澱池(Sham Tseng Settlement Basin),又稱作深井沉澱塘、深井水塘、深井聚水塘或大坑瀝水塘,是位于香港荃湾区深井的水塘,其主水源起深井清快塘以西「鬼怒坑」(大坑瀝),可直接为深井和青龙头一带的居民提供食水。深井濾水廠就在其西南偏南不遠處。當然,塘如其名,水塘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將和山水一起流下來的泥沙及枯枝沉澱,當水塘溢滿時,水塘的食水會經地下隧道流到大欖涌水塘,起了淨化食水之作用。深井沉澱池位於大欖郊野公園邊緣,由於毗連深井市區,假日不少遊人前往野餐。 另外,因著名品牌香港生力啤酒廠曾經在深井岸邊現碧堤半島設廠,而深井東北之深井坑流水中有類似林村河为流水造落差所構成的人造河壩河潭,因此有網民戲稱之為「生力啤小水塘」,但此「水塘」並不等同於坐落在深井西北方大坑瀝流水上之深井沉澱池。.

新!!: 香港水庫和深井聚水塘 · 查看更多 »

清潭水塘

清潭水塘分上下二塘,地處香港元朗錦田清潭村背後山谷,為錦田河上游,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一部分,乃供淡水給農民灌溉之用的小水塘,兩水塘以堤壩分隔。水塘被密林重重包圍,人跡罕至,環境清幽。 1960年代,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錦田河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錦田河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為農民提供灌溉用水,上、下清潭水塘便是其二。上清潭水塘容量約10萬立方米,跟兩公里外的河背水塘約50萬立方米容量相差達五倍。.

新!!: 香港水庫和清潭水塘 · 查看更多 »

流水響水塘

流水響水塘(Lau Shui Heung Reservoir),又作流水嚮水塘,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東部的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龍山東北一帶,處於粉嶺平原的東北端,建於1968年,屬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地下水管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流水響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水塘面積約3.5公頃,容量約17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高24米、長54.9米;副壩高7.3米、長39米,水庫規模較小。 流水響水塘所在地流水響,早於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流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該處為軍地河的主要源頭,河水先流入軍地再出梧桐河。.

新!!: 香港水庫和流水響水塘 · 查看更多 »

愉景灣水塘

愉景灣水塘(Discovery Bay Reservoir)位於香港大嶼山愉景灣,建於1980年代初,為高尚住宅區愉景灣的私人水塘,曾為該住宅區供應食水,2000年後已改為沖廁及灌溉花卉之用。 愉景灣發展初期人口較少,若由香港水務署建供水系統,不合乎成本效益,故要求發展商自行供水,故愉景灣食水一向自給自足,水塘容量足以為25000人提供食水。直至1993年,發展商發現水塘水位不斷下降,擔心供水不足,且未能配合未來發展需要,故重新要求水務署供水。由於一向水塘水質良好,不少居民表示反對。2000年12月,在爭議聲中,水務署引入大欖涌水塘的存水,經愉景灣隧道內的輸水管道輸送給區內用戶,愉景灣水塘則只用作沖廁及灌溉花卉之用。.

新!!: 香港水庫和愉景灣水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香港水塘香港水庫列表香港水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