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隧道协议

指数 隧道协议

隧道协议(Tunneling Protocol)是一種網路協議,在其中,使用一種網路協議(傳送協議),將另一個不同的網路協議,封裝在負載部份。使用隧道的原因是在不兼容的網路上传输数据,或在不安全網路上提供一個安全路徑。 隧道則是對比分層式的模型,如OSI模型或TCP/IP。隧道协议通常(但並非總是)在一個比負載協議還高的層級,或同一層。要了解協議堆疊,負載和傳送協議都須了解。傳統的分層式協議,如OSI模型或TCP/IP模型,HTTP协议 ,並不被認為是穿隧協議。隧道是在相隔甚远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两者之间进行中转,并保持双方通信连接的应用程序。 通用路由封装是一種跑在 IP (IP 號碼為 47)的協議,身為網路層上的網路層的例子,通常是用帶有公開位址的 IP 封包來攜帶帶有 RFC 1918 私用位址的 IP 封包來穿越網際網路。在此例上,傳送和負載協議是相容的,但負載位址和傳送網路是不相容的。 穿隧協議可能使用数据加密來傳送不安全的負載協議。.

30 关系: 加密多协议标签交换封裝 (網路)一般路由封裝传输控制协议异步传输模式第二层隧道协议网页浏览器超文本传输协议點對點隧道協議通用路由封装虛擬私人網路GPRS隧道协议IBM系統網路架構IEEE 802.1QIP in IPIPsecIPv6OSI模型PPPoAPPPoESOCKSSSHTCP/IPTeredoX.25明文数据链路层6in46to4

加密

在密码学中,加密(Encryption)是将明文信息改變為難以讀取的密文內容,使之不可读的过程。只有擁有解密方法的對象,經由解密過程,才能將密文還原為正常可讀的內容。.

新!!: 隧道协议和加密 · 查看更多 »

多协议标签交换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縮寫為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多协议的含义是指MPLS不但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层面上的协议,还可以兼容第二层的多种数据链路层技术。 它的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其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网络复杂性,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能降低网络成本,在提供IP业务时能确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程能力。此外,MPLS能解决VPN扩展问题和维护成本问题。 MPLS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由IETF所提出,由Cisco、ASCEND、3Com等网络设备大厂所主导。 采用MPLS的数据包只须在OSI第二层(数据链结层)执行硬件式交换(取代第三层(网络层)软件式routing),它整合了IP选径与第二层标记交换为单一的系统,因此可以解决Internet路由的问题,使数据包传送的延迟时间减短,增加网络传输的速度,更适合多媒体讯息的传送。因此,MPLS最大技术特色为可以指定数据包传送的先后顺序。MPLS使用标记交换(Label Switching),网络路由器只需要判别标记后即可进行转送处理。.

新!!: 隧道协议和多协议标签交换 · 查看更多 »

封裝 (網路)

在電腦網路中,封裝(Encapsulation)是一種通訊協定的設計方法,將網路功能抽象出來,對高層功能隱藏底層功能的資訊。封裝是各種網路協定的基本實作方法,包括OSI模型與TCP/IP都應用了封裝概念在其中。 Category:网络协议.

新!!: 隧道协议和封裝 (網路) · 查看更多 »

一般路由封裝

#重定向 通用路由封装.

新!!: 隧道协议和一般路由封裝 · 查看更多 »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縮寫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新!!: 隧道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 · 查看更多 »

异步传输模式

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又叫信元中继。ATM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它以信元(cell)为单位。每个信元长53字节。其中报头占了5字节。 ATM能够比较理想地实现各种QoS,既能够支持有连接的业务,又能支持无连接的业务。是宽带ISDN(B-ISDN)技术的典范。ATM為一種交換技術,在傳送資料時,先將數位資料切割成多個固定長度的封包,之後利用光纖或DS1/ DS3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重新組合。ATM網路可同時將聲音、影像及資料整合在一起。針對各種資訊型態,提供最佳的傳輸環境。.

新!!: 隧道协议和异步传输模式 · 查看更多 »

第二层隧道协议

二层隧道协议(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縮寫為L2TP)是一种虚拟隧道协议,通常用于虚拟专用网。L2TP协议自身不提供加密與可靠性驗證的功能,可以和安全协议搭配使用,从而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经常与L2TP协议搭配的加密协议是IPsec,当这两个协议搭配使用时,通常合称L2TP/IPsec。 L2TP支持包括IP、ATM、帧中继、X.25在内的多种网络。在IP网络中,L2TP协议使用注册端口UDP 1701。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尽管L2TP协议的确是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但在IP网络中,它又的确是一个会话层协议。.

新!!: 隧道协议和第二层隧道协议 · 查看更多 »

网页浏览器

網頁瀏覽器(web browser),常被简稱為瀏覽器,是一種用於檢索並展示全球資訊網資訊資源的應用程式。這些資訊資源可為網頁、圖片、影音或其他內容,它們由統一資源標誌符標誌。資訊資源中的超連結可使使用者方便地瀏覽相關資訊。 網頁瀏覽器雖然主要用於使用全球資訊網,但也可用於獲取專用網絡中網頁伺服器之資訊或檔案系统內之檔案。 主流網頁瀏覽器有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Opera及Safari。.

新!!: 隧道协议和网页浏览器 · 查看更多 »

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傳輸協定(英文: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縮寫:HTTP)是一種用於分佈式、協作式和超媒體信息系統的應用層協議。HTTP是全球資訊網的數據通信的基礎。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通过HTTP或者HTTPS协议请求的资源由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来标识。 HTTP的发展是由提姆·柏內茲-李於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發起。HTTP的標準制定由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進行協調,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佈的 RFC 2616,定義了HTTP協議中現今廣泛使用的一個版本——HTTP 1.1。 2014年12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Bis(httpbis)工作小组将HTTP/2标准提议递交至IESG进行讨论,于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 HTTP/2标准于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发表,取代HTTP 1.1成为HTTP的实现标准。.

新!!: 隧道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 查看更多 »

點對點隧道協議

點對點隧道協議(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縮寫為PPTP)是實現虛擬私人網路(VPN)的方式之一。PPTP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建立控制通道來傳送控制命令,以及利用通用路由封装(GRE)通道來封裝点对点协议(PPP)封包以傳送資料。這個協議最早由微軟等廠商主導開發,但因為它的加密方式容易被破解,微軟已經不再建議使用這個協議。 PPTP的協定規範本身並未描述加密或身份驗證的部份,它依靠点对点协议(PPP)來實現這些安全性功能。因為PPTP協定內建在微軟視窗系統家族的各個產品中,在微軟点对点协议(PPP)協議堆棧中,提供了各種標準的身份驗證與加密機制來支援PPTP 。 在微軟視窗系統中,它可以搭配PAP、CHAP、MS-CHAP v1/v2或EAP-TLS來進行身份驗證。通常也可以搭配微軟點對點加密(MPPE)或IPSec的加密機制來提高安全性。 在Windows或Mac OS平台之外,Linux與FreeBSD等平台也提供開放原始碼的版本。.

新!!: 隧道协议和點對點隧道協議 · 查看更多 »

通用路由封装

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縮寫為GRE),一种隧道协议,可以在虚拟点对点链路中封装多种网络层协议。由思科系统开发,在RFC 2784中定义。.

新!!: 隧道协议和通用路由封装 · 查看更多 »

虛擬私人網路

虛拟私人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缩写为VPN)是一种常用于连接中、大型企业或团体与团体间的私人网络的通讯方法。虚拟私人网络的讯息透过公用的网络架构(例如:互联网)来传送内部網的网络讯息。它利用已加密的通道協議(Tunneling Protocol)來達到保密、傳送端認證、訊息準確性等私人訊息安全效果。這種技術可以用不安全的網路(例如:網際網路)來傳送可靠、安全的訊息。需要注意的是,加密訊息與否是可以控制的。沒有加密的虛擬私人網路訊息依然有被竊取的危險。 以日常生活的例子來比喻,虛擬私人網路就像:甲公司某部門的A想寄信去乙公司某部門的B。A已知B的地址及部門,但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信不能註明部門名稱。於是,A請自己的秘書把指定B所屬部門的信(A可以選擇是否以密碼與B通訊)放在寄去乙公司地址的大信封中。當乙公司的秘書收到從甲公司寄到乙公司的信件後,該秘書便會把放在該大信封內的指定部門信件以公司內部郵件方式寄給B。同樣地,B會以同樣的方式回信給A。 在以上例子中,A及B是身處不同公司(內聯網路)的計算機(或相關機器),透過一般郵寄方式(公用網路)寄信給對方,再由對方的秘書(例如:支援虛擬私人網路的路由器或防火牆)以公司內部信件(內部網路)的方式寄至對方本人。請注意,在虛擬私人網路中,因應網路架構,秘書及收信人可以是同一人。許多現在的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及Linux等因其所用傳輸協議,已有能力不用透過其它網路設備便能達到虛擬私人網路連接。.

新!!: 隧道协议和虛擬私人網路 · 查看更多 »

GPRS隧道协议

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简称:GTP)是一组基于IP的通信协议,用于在GSM、UMTS和LTE网络中承载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TP协议目前有3个版本:version 2使用于LTE核心网;version 1使用于GSM和UMTS网络,也应用于LTE网络中以传输用户面数据;version 0是早期版本,被1999年标准化的version 1替代。.

新!!: 隧道协议和GPRS隧道协议 · 查看更多 »

IBM系統網路架構

IBM系統網路架構(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縮寫為SNA)由IBM公司在1974年該公司大型主機網路架構所訂定的網路結構標準和通訊協定。後來ISO(國際標準組織)使用IBM的SNA架構作為它的OSI模型(開放式系統架構)的原始模型架構,OSI 所包含七層架構為:.

新!!: 隧道协议和IBM系統網路架構 · 查看更多 »

IEEE 802.1Q

IEEE 802.1Q以及VLAN Tagging屬於網際網路下IEEE 802.1的標準規範,允許多個网桥(Bridge)在信息不被外洩的情況下公開的共用同一個實體網路。IEEE 802.1Q -英文縮寫寫為dot1q,經常在實現乙太網路封裝協議的架構下被提及。 IEEE 802.1Q定義一個關於VLAN連接介質訪問控制層和IEEE 802.1D生成樹協議的具體概念模型。這個模型允許各個獨立的VLAN以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链路层或路由器互相連接。.

新!!: 隧道协议和IEEE 802.1Q · 查看更多 »

IP in IP

IP in IP,一種IP隧道(IP Tunnel)協定,將一個IP封包,封裝進另一個IP封包中。為了封裝IP封包,在來源IP上要再加上一個外部的標頭,隧道的進入點,目的位置,以及隧道離開的位置。這個技術使用於虛擬私人網路(VPN)上,RFC 2003說明了這個協定的內容。.

新!!: 隧道协议和IP in IP · 查看更多 »

IPsec

網際網路安全協定(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縮寫為IPsec),是一個協定組合,透过对IP协议的分组进行加密和认证来保护IP协议的网络传输协议族(一些相互关联的协议的集合)。 IPsec由两大部分组成:(1)建立安全分组流的密钥交换协议;(2)保护分组流的协议。前者为網際網路金鑰交換(IKE)协议。后者包括加密分组流的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协议)或认证头协议(AH协议)协议,用于保证数据的机密性、来源可靠性(认证)、无连接的完整性并提供抗重播服务。.

新!!: 隧道协议和IPsec · 查看更多 »

IPv6

网际协议第6版(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縮寫:IPv6)是网际协议(IP)的最新版本,用作互联网的網路層協議,用它来取代IPv4主要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不过它也在其他很多方面对IPv4有所改进。 IPv6的设计目的是取代IPv4,然而长期以来IPv4在互联网流量中仍占据主要地位,IPv6的使用增长缓慢。在2017年7月,通过IPv6使用Google服务的用户百分率首次超过20%。.

新!!: 隧道协议和IPv6 · 查看更多 »

OSI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縮寫為 OSI),簡稱為OSI模型(OSI model),一種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義於ISO/IEC 7498-1。.

新!!: 隧道协议和OSI模型 · 查看更多 »

PPPoA

PPPoA是异步传输模式上的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的簡稱,是OSI模型中資料鏈結層的協定,常用來透過電話線連結家用的寬帶Modem和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PPPoA常用在有线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DOCSIS)及DSL营运者中,將PPP的帧封裝在中。PPPoA有標準的PPP功能,例如身份验证、加密及数据压缩。若是在一個以异步传输模式為基礎的網路中用PPPoA作為連結加密的方式,相較於PPPoE,PPPoA可以略為減輕overhead(0.58%)。PPPoA也避免了PPPoE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其最大传输单元比標準以太网傳輸協定要少的問題。PPPoA也提供以下的加密方式:及逻辑链路控制。.

新!!: 隧道协议和PPPoA · 查看更多 »

PPPoE

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是将点对点协议(PPP)封装在以太网(Ethernet)框架中的一种网络隧道协议。由于协议中集成PPP协议,所以实现出传统以太网不能提供的身份验证、加密以及压缩等功能,也可用于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和数位用户线路(DSL)等以以太网协议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协议体系。 本质上,它是一个允许在以太网 广播域中的两个以太网接口间建立点对点隧道的协议。 以Linux系统常用的pppd为例,支持PPP接口上面的IP、IPv6和IPX网络层协议。 它使用传统的基于PPP的软件来管理一个不是使用串行线路而是使用类似于以太网的有向分组网络的连接。这种有登陆和口令的标准连接,方便了接入供应商的记费。并且,连接的另一端仅当PPPoE连接接通时才分配IP地址,所以允许IP地址的动态复用。 PPPoE是由UUNET、Redback Networks和RouterWare所开发的。发表于RFC 2516说明中。.

新!!: 隧道协议和PPPoE · 查看更多 »

SOCKS

SOCKS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客户端与外网服务器之间通讯的中间传递。SOCKS是"SOCKetS"的缩写。 当防火墙后的客户端要访问外部的服务器时,就跟SOCKS代理服务器连接。这个代理服务器控制客户端访问外网的资格,允许的话,就将客户端的请求发往外部的服务器。 这个协议最初由David Koblas开发,而后由NEC的Ying-Da Lee将其扩展到版本4。最新协议是版本5,与前一版本相比,增加支持UDP、验证,以及IPv6。 根据OSI模型,SOCKS是会话层的协议,位于表示层与传输层之间。.

新!!: 隧道协议和SOCKS · 查看更多 »

SSH

SSH可以指:.

新!!: 隧道协议和SSH · 查看更多 »

TCP/IP

#重定向 TCP/IP协议族.

新!!: 隧道协议和TCP/IP · 查看更多 »

Teredo

#重定向 Teredo隧道.

新!!: 隧道协议和Teredo · 查看更多 »

X.25

X.25 是一个使用电话或者ISDN设备作为网络硬件设备来架构广域网的ITU-T网络协议。它的實體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1-3层)都是按照OSI模型来架构的。在国际上X.25的提供者通常称X.25为分封交换网(Packet switched network),尤其是那些国营的电话公司。它们的复合网络从80年代到90年代覆盖全球,在现在仍然应用于交易系统中。.

新!!: 隧道协议和X.25 · 查看更多 »

明文

在密码学中,明文是指传送方想要接收方获得的可读信息。 明文经过加密所产生的信息被称为密文,而密文经过解密而还原得来的信息被称为明文。 M.

新!!: 隧道协议和明文 · 查看更多 »

数据链路层

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第二层,位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在广播式多路访问链路中(局域网),由于可能存在介质争用,它还可以细分成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专职处理介质访问的争用与冲突问题。 區域網路與廣域網路皆屬第1,2層。.

新!!: 隧道协议和数据链路层 · 查看更多 »

6in4

6in4是一种IPv6转换传送机制,是将IPv6的数据包直接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通过IPv4链路一条明确配置的隧道中进行传送,相应定义在中(废除自和)。这种IPv4数据包的IP协议号为41,这个协议号专门定义为“IPv6封装(IPv6 encapsulation)”,,在6in4中,其IPv6的数据包比特串直接跟接着IPv4的数据包头,这意味着IPv6数据包的负载量需要腾出至少20字节用于IPv4数据包头作为封装开销。6in4隧道又被称为“proto-41 static”,因为隧道端点是需要手动配置的,虽然如此,但也可以使用通过隧道信息与控制协议服务器通信获得配置信息来自动配置。 虽然名字相似、封装方法相同,6to4是将终端的IPv4地址嵌入到其IPv6地址,代替使用手工配置隧道终端信息,从而实现自动传输,而6over4则将IPv4基础网络视为数据链路层,通过特定的多播地址在IPv4网络进行多播来传输。ISATAP也同样使用相同的协议号和封装方法来封装数据包。.

新!!: 隧道协议和6in4 · 查看更多 »

6to4

6to4是一种IPv6转换传输机制,是将IPv6的数据包直接封装在IPv4的数据包中,并通过内嵌于IPv6地址的IPv4地址信息实现无需显式配置隧道就可以直接在IPv4网络上传输。同时一种特殊配置的中继路由允许其能与原生IPv6网络进行通信。 在从纯IPv4网络完全过度到纯IPv6网络完全部署前,6to4技术尤其重要,因为这请求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都不需要IPv6网络支持,但是这是一种过度性的转换传输机制,并不意味永久使用。 6to4可以使用在一台单独主机上,或一个本地网络上。如果是单独主机的话,则该主机需要一个非专用的公开IPv4地址,并且实现对IPv6数据包装解封,如果这台主机是服务于本地网并能转发本地网络其他主机的通信,则其作为该IPv6本地网络的路由器。 6to4不利于仅支持IPv4的主机和仅支持IPv6的主机之间的互操作。 6to4只是一个透明机制,用作IPv6节点之间的传输层。 由于大量主机配置错误和性能较差,2011年8月发布了应如何部署6to4的建议。 - Advisory Guidelines for 6to4 Deployment由于6to4的任播前缀操作问题无法解决,该部分标准在2015年已弃用。 - Deprecating the Anycast Prefix for 6to4 Relay Routers.

新!!: 隧道协议和6to4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SSH隧道Tunneling ProtocolTunneling protocol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