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隆武帝

指数 隆武帝

明紹宗朱聿鍵(《思文大纪》,頁21-22),或稱隆武帝,小字長壽,南明第二任皇帝,原為唐王,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與明神宗同輩份),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明思宗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称帝,改元為隆武並與同年開鑄「隆武通寶」,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殺。 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殺,享年44岁。永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廟號紹宗,改谥号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二》。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黄道周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134 关系: 南宁市南京市南疆逸史南阳市南明南明史吏部尚書大学士大明会典太上皇太庙太監孝經孝毅襄皇后宝坻区宣皇后 (明朝)宰相宗室小字崇祯崇祯帝巡撫工部尚书世子平乐年号广州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庶民二十一史庙号建宁仙霞关弘光弘光帝張肯堂佟養甲何騰蛟侍郎御座北京市嘉兴储君唐王凤阳县出家勤王四书五经皇帝...皇明祖训王命璿礼部尚书社稷福州市福州府福京福建福建布政司端皇后 (朱碩熿)紹武帝總兵绍兴市绍武絕食甲申之變番禺 (古代)監國隆武衢州市顺治顾诚行在裕州谥号資治通鑒綱目軟禁黄道周都御史蘇觀生间谍钱海岳鄭彩鄭芝龍鄭鴻逵自缢金华市镇江市苏州市陳奇瑜陈秀李光春李自成李成棟 (明朝)杨绳武杭州市桂林市楊鳳苞武英殿永历帝民兵江西省汀州汀州府洛阳市清兵入塞清朝漳州市潮州市朱宇温朱宙栐朱常淓朱常清 (淮王)朱以海朱元璋朱器墭朱琳源朱碩熿朱聿鏼朱聿𨧨朱桱惠州市惠皇后 (明朝)戶部尚書户部戒严明皇陵明神宗明朝明朝皇族明朝藩王列表 (唐王系)明朝民變海盗文渊阁 扩展索引 (84 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隆武帝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隆武帝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疆逸史

《南疆逸史》,原名《南疆佚史》,纪传体南明史,溫睿臨撰,專記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朝遗事。有20卷本、30卷本、44卷本和抄本56卷本。 溫睿臨匯集《綏寇紀略》、《明末忠烈記實》等「野史數十種」,最後「薈蕞諸書」成《南疆逸史》。有《 纪略》4卷、《列传 》计52卷。《南疆逸史》書序總結明代衰亡原因有三:「一曰務虛名不採實用」,「二曰別流品不求真才」,「三曰爭浮文不念切效」。他再三強調「積此三弊,敗亡不悟,則誤國之罪,豈得諉諸小人哉!余所以每不禁掩卷而三嘆也!」楊鳳苞稱《南疆逸史》:「然微嫌其失之太簡,要必為之注以補其闕遺,若裴松之注《三國志》之例,而後文獻足征焉。」 道光九年(1829年),吴郡李瑶整理《南疆绎史勘本》30卷,包括《纪略》6卷,《列传》24卷,由沈云龙收人《明清史料汇编》。1915年由上海国光书局出版40卷本。195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南疆逸史》56卷本,有《纪略》4卷、《列传》52卷。 Category:南明史书 Category:纪传体.

新!!: 隆武帝和南疆逸史 · 查看更多 »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新!!: 隆武帝和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隆武帝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南明史

南明史可以指:.

新!!: 隆武帝和南明史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隆武帝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隆武帝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是明朝的法律之一。始制於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2月成書。歷時195年始成。.

新!!: 隆武帝和大明会典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隆武帝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太庙

太庙是中國、越南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而帝王将相的神主被供奉入太庙的仪式则称为升祔礼。.

新!!: 隆武帝和太庙 · 查看更多 »

太監

太監是中國古代官名,文言文書寫時亦可寫作大監。。最早出現於北魏,為女官稱號。唐代時為外朝官職大監的別稱。宋代為高級女官職稱,遼代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至明朝時,由於太監職位常由宦官擔任,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到清朝時,宦官統稱為太監,成了宦官統稱。.

新!!: 隆武帝和太監 · 查看更多 »

孝經

《孝經》是儒家講授孝道的書,全書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經中篇幅最短,但依然為一獨立的經書。可見儒家對孝道的重視程度,視之神聖,故孝經在古代亦常獲賦予宗教意味,而用於祈禱,驅邪,治病等。.

新!!: 隆武帝和孝經 · 查看更多 »

孝毅襄皇后

孝毅襄皇后,曾氏(1605年-1646年),明紹宗朱聿鍵皇后。父江西南昌府府學廩膳生員曾文彥(追封「吉水伯」),母吉水伯夫人何氏。 崇禎五年(1632年)六月初三日明思宗皇帝遣官揚武侯薛濂、兵科左給事中許世藎持節捧冊寶封朱聿鍵為唐王、曾氏為王妃。曾妃年十九,頗知書禮,任內政,王甚暱之。。每群臣奏事,曾妃於屏後聽之,共決進止;聿鍵頗嚴憚焉。 崇禎九年丙子八月,京師戒嚴,朱聿鍵擅發倡義勤王。事定廢為庶人,安置鳳陽高牆。至鳳陽,陵奄索賄不遂,用祖制墩鎖法以困苦之。朱聿鍵不勝其辱,病幾殆;賴曾妃調護惟謹,至刲股以進,乃愈。 曾--性警敏,讀書通文,有才能;凡兵馬、錢糧悉能記憶,人才賢否辨若列眉。當在高牆時備嘗艱苦,每以土及埝土作枕、草薦為褥,毫無怨言;且早晚勸帝無憂,自有昭雪之日。帝病篤,曾皇后割股療之;先帝降旨表揚賢孝。曾皇后又上疏為帝鳴冤,謂『鄭藩謀為不軌,尚蒙寬宥,復爵加祿;氏夫父仇預奏於五年之前,出城未離於封境之內。孰輕孰重?較論易明。革廢四年、身經九殞,議貴、議親,「會典」具載』。以是帝德后且憚之,宮中無二妃。孤身南來,鄭鴻逵進以美女十二,隨居官衙。 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二十七日卯時,朱聿鍵祭告天地、祖宗,即皇帝位於福州南郊。建行在太廟社稷,以福建省為福京,福州府為天興府,布政司為行在大明門。立曾妃為皇后。 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十三日,冊立曾皇后。翌日,百官進賀中宮表。 隆武元年十月,曾皇后至天興府(冊立時曾氏尚未至),曾皇后賢而知書,上敬重之。 隆武二年八月初九日(壬子),聿鍵與曾氏俱被執,曾皇后至九龍灘(九瀧)投水死。 永曆(1647年)時,上尊號思文皇后,後諡曰孝毅貞烈慈肅賢明承天昌聖襄皇后。.

新!!: 隆武帝和孝毅襄皇后 · 查看更多 »

宝坻区

宝坻区是中国天津市的市辖区,位于天津市北部,距离天津城区70公里。西接河北香河与北京相望,距北京市80公里,北接蓟县,东为河北省玉田县,东南为宁河县,西南为武清区。.

新!!: 隆武帝和宝坻区 · 查看更多 »

宣皇后 (明朝)

宣皇后毛氏(),明宣帝朱器墭妻。 毛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明宣帝及生子明紹宗朱聿鍵。隆武元年(1645年),明紹宗追上諡號為宣皇后。.

新!!: 隆武帝和宣皇后 (明朝)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隆武帝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隆武帝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小字

小字(平假名:こあざ)為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使用的市區町村內區劃單位之一,其上層的區劃為大字,但目前已很少使用藤岡謙二郎・山崎謹哉・足利健亮《日本歴史地名辞典 新装版》、柏書房、P8。。台灣日治時期也曾使用過大字和小字(或直接稱為「字」)的區劃。 例如:台北州台北市大安字十二甲、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桃園字公館頭、台中州大屯郡西屯--上石碑字湳子中的「十二甲」、「公館頭」、「湳子」就是小字。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進行市町村合併時,將許多原本的村級行政區合併為新制的市町村行政區,許多村合併組成一個轄區更大的村,而原本的舊村名,就改稱為大字。例如:○○村與其他村合併共同組成新的△△村時,新的地址變成為「△△村大字○○」。而原本在舊有的村級行政區下的更小的區劃單位,便改稱為小字。.

新!!: 隆武帝和小字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隆武帝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崇祯帝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隆武帝和崇祯帝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隆武帝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工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內政部長、交通部長,雅称大司空、冬官尚書、冬官卿、冬官常伯。.

新!!: 隆武帝和工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世子

世子是东亚亲王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也習尊称為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的称呼。 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延习不改。至清朝,定例:和硕亲王法定继承人封世子、多罗郡王法定继承人封长子。 朝鲜王朝因为是中国的藩属,所以其王位继承人也被称为世子(세자),尊称邸下(저하)。 越南鄭主的繼承人亦稱世子(Thế tử)。.

新!!: 隆武帝和世子 · 查看更多 »

平乐

#重定向 平乐县.

新!!: 隆武帝和平乐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隆武帝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隆武帝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隆武帝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隆武帝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庶民

庶民,又稱庶人,是東亞古代的社會階層。.

新!!: 隆武帝和庶民 · 查看更多 »

二十一史

#重定向 二十四史.

新!!: 隆武帝和二十一史 · 查看更多 »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新!!: 隆武帝和庙号 · 查看更多 »

建宁

建宁可以指:.

新!!: 隆武帝和建宁 · 查看更多 »

仙霞关

仙霞关位于中国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南部,为穿越仙霞岭的仙霞古道上的重要关隘,为浙、闽、赣三地要冲,素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称,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现存四道关门和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古时与附近的安民关、二渡关、木城关、黄坞关、六石关合称仙霞六关。与雁门关、函谷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南明時期隆武政權軍隊在此抵禦進逼福建的清兵。 1942年5月,105師曾在保安、仙霞岭一带构筑3道防线,其中就在仙霞关北口一带重点布防,抵御日军进攻。在历时10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以伤亡500余人的代价,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没能越过仙霞岭,廿八都及闽北浦城一带免遭铁蹄蹂躏。.

新!!: 隆武帝和仙霞关 · 查看更多 »

弘光

弘光(1645年正月—五月)是南明朱由-崧-的年号。 1644年五月朱由--在南京称监国,以明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五月清军攻克南京,由崧被俘杀。.

新!!: 隆武帝和弘光 · 查看更多 »

弘光帝

明安宗朱由崧(),又稱弘光帝,為南明首位皇帝,原為福王。朱由--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堂兄弟,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思宗殉国後,朱由--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在位僅一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被俘,押往北京,翌年被處決。南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新!!: 隆武帝和弘光帝 · 查看更多 »

張肯堂

張肯堂(),字載寧,號鯤淵、鯢淵。明朝官員。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於崇禎年間上任福建巡撫。清兵入關後追隨南明隆武帝,隆武被清兵俘虜後,肯堂遁入舟山,隨宗室魯王朱以海,曾為大学士,永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軍破舟山,張肯堂自殺殉國。.

新!!: 隆武帝和張肯堂 · 查看更多 »

佟養甲

佟養甲(?-1648年)為中國清朝官員,於1647年6月15日-1651年期間奉旨擔任廣東總督。佟養甲也是該官職的第一位。.

新!!: 隆武帝和佟養甲 · 查看更多 »

何騰蛟

何騰蛟(),字雲從,貴州黎平人。明末軍事人物。天啟元年舉人。崇禎年間,被授與南陽知縣,吏治精敏。後被拔擢為大興知縣,精敏如治南陽,遷郎署,擢鞏昌兵備副使。以善撫兵將,為秦督洪承疇所推薦。 著有《明中湘王何騰蛟集》一卷,諡文烈。.

新!!: 隆武帝和何騰蛟 · 查看更多 »

侍郎

侍郎為中國、越南、朝鮮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創建於汉代,並沿用到20世紀初。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

新!!: 隆武帝和侍郎 · 查看更多 »

御座

御座或宝座,在某些场合可称作王座或皇座,在中国还有龙椅的称呼。是君主在典礼场合所坐的椅子。“御座”还可以象征王国或王冠,一些歐洲國家中,御座在许多場合下直接用作君权或君主的代稱。.

新!!: 隆武帝和御座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隆武帝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嘉兴

#重定向 嘉兴市.

新!!: 隆武帝和嘉兴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隆武帝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唐王

唐王,一个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在一些古典小说和戏曲里,也把唐朝乃至后唐、南唐的皇帝称为唐王,如《西游记》称唐太宗为唐王陛下。.

新!!: 隆武帝和唐王 · 查看更多 »

凤阳县

凤阳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中东部,是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隆武帝和凤阳县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隆武帝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勤王

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如唐朝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君主有詔勤王時,全國都會有人響應;君主沒詔令勤王時,野心者就會矯詔勤王。能夠獲得勤王詔令,相當於獲得了起事的資本。 中國歷史上許多勤王例子,多为藉口以攻入朝廷。如西晉八王之亂。唐朝的李克用和朱溫兩人都多次勤王,成為他們爭奪天下的藉口。 另一常見的反叛藉口是「清君側」:意指起兵掃除君王(皇帝)身邊的小人、奸佞。若有人以清君側口號起事,便可能會有使用勤王為號召的對抗者。.

新!!: 隆武帝和勤王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隆武帝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隆武帝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训诫子孙的书籍。 洪武六年(1373年)时颁布称之为《祖训录》,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修定後再颁布,改名为《皇明祖训》。全书十三章,现在北京图书馆与台湾、日本都有藏本。其全文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祖训中没有提到禁止宦官干政,有后人对此感到奇怪。.

新!!: 隆武帝和皇明祖训 · 查看更多 »

王命璿

王命璿(),字君衡,福建龙岩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左侍郎。.

新!!: 隆武帝和王命璿 · 查看更多 »

礼部尚书

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宗伯、大宗伯、春官卿、宗卿。.

新!!: 隆武帝和礼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社稷

稷是中國古代君主的祭壇。“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类農作物粟(即小米),亦指農作物之神后稷。中國古代國君都祭社稷,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後來就用“社稷”代指“國家”。 炎帝号神农氏,是从事农业的氏族部落。其后裔较著名的有烈山氏,以善于烧山种田而闻名。其子柱能植百谷百蔬,故祀以为稷。稷被尊奉为谷物之神。炎帝后裔还有共工氏,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称。其子曰后土,后来被尊奉为土地之神——社。对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土地和粮食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兴衰存亡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在中国社稷即国家的代名词。 在周代,社和稷被一起崇拜,合稱「社稷」。周天子會在冬至和夏至每年兩次祭祀社稷。社稷在露天的祭壇崇拜,祖先則進入祖廟崇拜。社稷之壇在王宮之西,祖廟在王宮之東,二者構成國家的一對象徵。 《周礼·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國家的國君,稱為社稷主;中國的天子,稱為天下主。社稷主的名號是侯;天下主的名號是王。誰夠資格稱為天下主?誰夠資格稱為社稷主?乃是有條件的,《老子》第七十八章說:“是以聖人--: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主。正言若反。”不論是天下主或是社稷主,都必須承擔危難災禍屈辱,而不是坐享安榮舒適。 现今北京中山公园内,仍有社稷坛及国土象徵的五色土。.

新!!: 隆武帝和社稷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隆武帝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州府

福州府为明清时期福建布政司下设的一个府,其辖区大致为今天的福州市的五区二县级市六县再加上宁德地区的古田、屏南二县。明朝初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为福建省治。.

新!!: 隆武帝和福州府 · 查看更多 »

福京

#重定向 福州历史#明至清中叶(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新!!: 隆武帝和福京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隆武帝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布政司

#重定向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新!!: 隆武帝和福建布政司 · 查看更多 »

端皇后 (朱碩熿)

端皇后魏氏(),明端帝朱碩熿妻。 魏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明端帝及生子明宣帝朱器墭。隆武元年(1645年),明紹宗追上諡號為端皇后。.

新!!: 隆武帝和端皇后 (朱碩熿) · 查看更多 »

紹武帝

明文宗朱聿𨮁(),或稱紹武帝。年號紹武,1646年—1647年在位,南明第三任君主,朱聿𨮁又稱小唐王,是明绍宗(唐王)之弟,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

新!!: 隆武帝和紹武帝 · 查看更多 »

總兵

總兵,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官職軍階名稱,實施期間約為14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名稱於明朝為武職虛銜差遣,由勳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對文官虛銜為總督,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則通常為正二品;比敘今之軍長。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新!!: 隆武帝和總兵 · 查看更多 »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新!!: 隆武帝和绍兴市 · 查看更多 »

绍武

绍武是南明绍武帝的年号,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紹武帝稱帝後,預定於明年丁亥年(豬年,1647年)改元,十二月紹武政權覆亡,該年號實際並未使用。.

新!!: 隆武帝和绍武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新!!: 隆武帝和絕食 · 查看更多 »

甲申之變

申之變,指明朝崇禎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大順军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的事件。因1644年為甲申年,故稱甲申之變。此年李自成、張獻忠、明朝、滿清军队互相交战,北京百姓多有死傷,並引發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來清朝黃燮清以此事變作背景,並以周世顯和長平公主作主角,描寫出帝女花。.

新!!: 隆武帝和甲申之變 · 查看更多 »

番禺 (古代)

,亦作蕃禺、蕃隅,广东省的古地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番禺县,作为南海郡的首县,並為郡治所在地。.

新!!: 隆武帝和番禺 (古代)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新!!: 隆武帝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隆武

隆武(1645年七月-1646年八月),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意为“兴隆洪武”。1647年九月淮安起事者张华山用此年号起事《清史稿·世祖纪》。 《南明史》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據《續明紀事本末》卷七記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始知永曆帝已即位。朱由榔的使節在十月到,晉鄭成功威遠侯,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一說順治五年三月(明永曆二年)改奉永曆為正朔。另一說以隆武五年(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改奉永曆為正朔。.

新!!: 隆武帝和隆武 · 查看更多 »

衢州市

州市,简称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一座有近一千四百年建城史的城市。位于浙江的最西面,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沿岸,浙赣铁路线上,与安徽、福建、江西交界,素称“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衢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衢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员。.

新!!: 隆武帝和衢州市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隆武帝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顾诚

顾诚(),江西南昌人,当代历史学家,明代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包括《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及论文多篇,其中《南明史》一書“凡例”中指出,全书不仅要做到“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且“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有些问题难以下结论,只好暂时存疑,同时在正文或注解中指出疑点所在。”直接引用的地方志达237部,从东北、西北到东南、西南,县志、府志、州志、省志应有尽有,喜歡夜里工作、白天睡觉,並與浓茶、抽烟、失眠、安眠药相伴,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南明史》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其妻是何龙素,育有一女顾珊。2003年6月25日11时10分因肺癌在北京去世。.

新!!: 隆武帝和顾诚 · 查看更多 »

行在

行在(漢語拼音:xínɡ zài;古譯:Quinsay),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指在名义上并非帝都,但实际上是皇帝、皇宫和朝廷所在并行使首都职能的地方。因帝權年代以皇帝為中心,被称为行在的地方是彼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圓明園、或咸豐北狩熱河時的避暑山莊,而陪都、行宮则未必。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下·呂諲傳:「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僖皇行在住于成都,令孜與敬瑄相與交結,事盜國柄,人皆畏威。」 舊時皇帝巡幸的行宮亦稱為行在,鞏華城沙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眾多行宮等,只要是皇帝所在皆稱之。陪都成為行在后,反而經常成為政治中心。.

新!!: 隆武帝和行在 · 查看更多 »

裕州

裕州,可以指:.

新!!: 隆武帝和裕州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隆武帝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綱目

《資治通鑒綱目》是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學巨著,其門人趙師淵於樊川書院續編完成,共59卷。內容注重嚴分正閏之際、明辨倫理綱常,並注意褒貶春秋筆法。本書不能算是偉大的歷史著作,因為朱熹不過是修訂了司馬光過於主觀的正統觀,加入了濃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釋,例如: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漢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綱仿《春秋》,目仿《左傳》,朱熹完成綱的部份,他的弟子趙師淵續成目的部份。 《資治通鑒綱目》創造了一種新的“綱目體”史書體裁,實為編年體的變種,明代南軒、商輅又各別為《資治通鑑綱目》撰寫了「前編」和「續編」。但是《通鑒綱目》並沒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與裁定,所以連一般歷史家所作的初步工作也沒有,史學價值不高。南宋人王应麟即表示“《纲目》删‘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二句,则围棋为张玄乎?谢玄乎?”章太炎曰:宋、明以來,有許多人為《資治通鑒綱目》附加價值,如尹起莘寫了《發明》,劉友益寫了《綱目書法》,汪克寬寫了《綱目凡例考異》,明人瞿佑为其书考订正误,永乐八年刻行瞿佑的《资治通鉴纲目集览镌误》,把《資治通鑒綱目》更加神秘化。崇禎三年陳仁錫將三書合印出版時,已有朱熹、王柏、文天祐、李方子、尹起莘、劉有益、揭傒斯、賀善榘、倪士毅、汪克寬、王幼學、徐昭文、陳濟、楊文貞、馮智舒、黄仲昭、余以能等多人舊序。另外,陈济撰《纲目集览正误》,冯智舒撰《纲目质实》,元人王幼学編有《资治通鉴纲目集览》五十九卷。還有陈桱修成 《通鉴续编》 二十四卷,陈均的《皇朝编年纲目被要》三十卷和《中兴两朝纲目备要》十八卷,不著撰人的《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 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為《資治通鑒綱目》加上御批,由宋犖等重新汇编,校刻出版,命名《御批通鉴纲目全书》,凡一百九十--,加強了這本書的政治性,乾隆十一年閏三月修成《御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共二十--,此書乃賡續明嘉靖翰林院庶吉士南轩编写的「前編」,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正編」與商輅的《續資治通鑒綱目》而作。邵廷采就说:“《尚书》、《春秋》经而史矣”,《通鉴》、《纲目》“史而经矣”。.

新!!: 隆武帝和資治通鑒綱目 · 查看更多 »

軟禁

軟禁指的是用非暴力手段,合法或非法地把某人的活動範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在任何時間均受到監視,需要獲得批准才能出外。且未經批准的人不得與軟禁者有所接觸及連繫。與監獄比較,軟禁的情況比監獄稍微自由。有些被軟禁者的通訊(如電話、網際網路等)會受到限制甚至是被切斷。 以科技的方法限制被軟禁者的活動範圍時,通常會在該人手臂或腳上安裝俗稱「電子腳鐐」的電子感應器,無法除下。如果被禁者距離指定範圍太遠或試圖破壞感應器,系統會作出記錄,並通知執法機關。.

新!!: 隆武帝和軟禁 · 查看更多 »

黄道周

道周(),字幼玄(又作幼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十三》、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齋,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人称石齋先生,閩南、台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屬詔安,今東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学者、书法家、藝術家。明亡後抗清,被俘殉國。.

新!!: 隆武帝和黄道周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新!!: 隆武帝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蘇觀生

苏观生(),原名时泽,字宇霖,明朝东莞人。.

新!!: 隆武帝和蘇觀生 · 查看更多 »

间谍

谍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稱作細作。打入敵方组织內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稱為臥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军事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稱商業間諜、經濟間諜);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間諜”或“多面諜”。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諜、肃伪。 法律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新!!: 隆武帝和间谍 · 查看更多 »

钱海岳

钱海岳()字腾英,江苏无锡人,南明史研究家,文革受难者。.

新!!: 隆武帝和钱海岳 · 查看更多 »

鄭彩

鄭彩(),字羽長,明末海盗,后受招安为将领。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高浦人。江日昇《臺灣外記》 1625年(天啟五年),與父親鄭明一起投奔鄭芝龍,並自稱鄭芝龍的同族。鄭芝龍十分器重他,以他為猶子。鄭彩據廈門,他的弟弟鄭聯則據浯州(今金門縣),為鄭氏集團重要人物之一。 鄭芝龍被明廷招安之後,鄭彩被封為總兵。 隆武帝在福建稱帝時,封鄭彩為永勝伯。隆武帝以鄭鴻逵為元帥,出兵浙東;以鄭彩為副元帥,出兵江西;但二人皆以軍糧缺乏為由逗留不前。 1647年,隆武帝為清兵所破。鄭彩將魯王朱以海的勢力迎入福建,受封建國公。鄭彩負責同日本和琉球聯絡,從琉球獲取硫磺,並向日本乞師。鄭彩聯合鄭成功進攻海澄,但失敗。 1650年,鄭成功突襲廈門,鄭聯被殺。鄭彩不得已交出兵權;鄭成功以禮待之,鄭彩退隱,後於1659年卒於廈門。(一說率殘兵遁入海中,鄭成功以書招之,遂降,不久逝世。) 1655年,隱元和尚東渡日本之前,鄭彩曾以詩《乙未端陽小詠一律似隱元老禪師政》一首贈之。 1663年,清兵破廈門並屠城四日,剖鄭彩之棺並殘其屍。.

新!!: 隆武帝和鄭彩 · 查看更多 »

鄭芝龍

鄭芝龍,字飛黃,小名一官(閩南語:It-kuan;荷蘭書寫Iquan),喀爾文教教名尼可拉斯(Nicholas)(),福建省南安縣人,在17世紀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與明朝封閉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海盜),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且在台灣海峽抗擊及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的第一人。 鄭芝龍為中國明朝末年以華南、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軍人、官員兼且倭寇,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Iquon」、「Iquam」、「Equan」所指均為其人。 1628年,身為海盜的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於1646年投降清朝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被殺。 鄭芝龍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開發福爾摩沙(臺灣),他在臺灣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礎,為漢人移台的主要據點。雖然明朝政府從未管轄過臺灣的土地,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後來於攻臺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臺灣社會。.

新!!: 隆武帝和鄭芝龍 · 查看更多 »

鄭鴻逵

鄭鴻逵()原名芝鳳(另據錢海岳《南明史》,原名芝彪),考取武舉人時,改名鴻逵〈石井本宗族譜〉,收入《鄭氏關係文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頁37。字曰漸,又字聖儀,號羽公。鄭芝龍之弟,排行第四,鄭成功的叔父。原為明朝之官員,後來追隨鄭成功抗清。.

新!!: 隆武帝和鄭鴻逵 · 查看更多 »

自缢

自缢俗称上吊,指的是故意将自己用繫在高处(如房樑)的绳子套住脖子自杀的方式,它是一种普遍且高效的自杀方式,绝大多数的上吊者都死了。Gunnell et al认为实践了这种行为的人的死亡率是七成。 其材料也方便易得,因此被认为很难进行自杀阻止。 在国际疾病与健康相关问题统计分类(ICD)它被归为X70:「故意通过吊起、扼脖或窒息的自我伤害」"Trends".

新!!: 隆武帝和自缢 · 查看更多 »

金华市

金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浙江省中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

新!!: 隆武帝和金华市 · 查看更多 »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新!!: 隆武帝和镇江市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隆武帝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陳奇瑜

陳奇瑜(),字玉鉉,中國明朝山西保德州人。明朝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 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擢禮科給事中。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重罪,奇瑜亦抗疏力詆。天啟六年(1626年),出為陝西副使。累擢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崇祯五年,討斬辖区内盜魁,略盡,威名著關、陝。崇祯七年,三月,南京右都御史唐世济言:“流寇有四:一乱民、一驿卒、一饥黎、一难氓;宜分别剿抚。”崇禎命陈奇瑜執行。崇祯七年(1634年)二月,陈奇瑜任五省总督,剿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境内流贼,四个月内陈奇瑜组织打了二十三仗,全部获胜。 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六月,陳奇瑜與盧象昇會兵於上津。當時農民軍各部多入漢南,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雲集,竟誤走興安(今陝西省石泉以東的漢江流域)車箱峽。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实为奇瑜所设圈套。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情勢危殆。 當時連下二十多天大雨,被困的農民軍馬疲食盡,李自成用顧君恩詭計詐降,奇瑜不从,復以重金計誘奇瑜左右及諸將。轉達降意。奇瑜見賊眾被困,漸有驕色,便命他面縛出降。李自成竟自縛雙手,大膽出降,叩首奇瑜馬前,哀乞免死。奇瑜檢閱諸賊,共得三萬六千餘人,悉數遣歸原籍。每賊百名,用一安撫官押送,並且命所過州縣,給發餱糧。賊眾出峽離開大軍,差不多有數十里之遠,李自成突起,刺殺安撫官,餘賊也一同下手,把所有安撫官五十多人,盡行殺斃。七月,起義軍從車箱峽脫圍者計三萬六千餘人。起義軍脫圍後,沿途殘戮,飽掠而西,關中大震。給事中顧國寶劾奇瑜輕敵誤國。陈奇瑜上疏委罪练国事。练国事上疏自解:“汉南贼尽入栈道,奇瑜檄止兵,臣未知所抚实数。及见奇瑜疏,八大王部万三千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臣不觉仰天长叹。夫一月之内,抚强寇四万余,尽从栈道入内地,食饮何自出,安得无剽掠?且一大帅将三千人,而一贼魁反拥万余众,安能受纪律?即--口回籍,延安州县骤增四万余人,安集何所?合诸征剿兵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岂内地兵力所能支,宜其连陷名城而不可救也。若咎臣不堵剿,则先有止兵檄也;若云贼已受抚,因误杀使人致然,则未误杀之先,何为破麟游、永寿。”陳奇瑜被逮捕下獄。奇瑜既罷,即命三邊總督洪承疇兼督河南、山西、湖廣軍務。 崇禎九年(1636年)六月谪戍边。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福王(弘光帝)立,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赴,弘光元年(1645年)病死。.

新!!: 隆武帝和陳奇瑜 · 查看更多 »

陈秀

#重定向 陳秀.

新!!: 隆武帝和陈秀 · 查看更多 »

李光春

李光春,又作李先春,明朝末年官员。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李光春中进士。崇祯年间,任佥都御史,后来被夺职。弘光元年(1645年),弘光帝被清朝军队俘杀。隆武帝在福州即皇帝位。任命李光春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

新!!: 隆武帝和李光春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新!!: 隆武帝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李成棟 (明朝)

李成棟(),字廷貞,山西人(一说宁夏人)。原為李闖軍部將,降明、降清,後又反清復明,一生叛降無常。曾指揮過嘉定三屠。後因反清被清兵追杀,落水溺死。.

新!!: 隆武帝和李成棟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杨绳武

杨绳武(),字念尔,号翠屏。云南弥勒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隆武帝和杨绳武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隆武帝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隆武帝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楊鳳苞

楊鳳苞()字傅九,號秋室,浙江歸安人。 乾隆十九年出生,為诸生。早年寫有《西湖秋柳词》,甚得稱讚,人称“杨秋柳”。與邢典、施國祁合稱“南潯三先生”。晚年馆于郡城,教授陳鑾、陈经兄弟。终身不娶。卒於嘉慶二十一年。著有《秋室集》十卷,及《南疆逸史跋》十二篇。.

新!!: 隆武帝和楊鳳苞 · 查看更多 »

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上对称,興建於明朝紫禁城興建時期。武英殿既是殿本身的名字,也是周邊建筑群的总称。2008年起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新!!: 隆武帝和武英殿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隆武帝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民兵

民兵(Militia)或武裝民兵相對於現役或者是後備軍人,泛指一個國家當中具備最基礎的作戰能力的人民。這些人民可能已經自軍中退役,或者是受過簡單到完整的軍事訓練,至少會操作各式輕型槍支類的武器進行作戰。 民兵可能出現的場合包括作為一個國家的輔助或者是後備補充兵力,也可能是在內戰的場合出現在反對政府的武裝力量當中,或者是在和平時期民間自己組織的武裝力量。民兵多半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是職業,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組織起來執行戰鬥或者是相關的支援任務。 在歷史上民兵參與戰爭或者是衝突的機會非常多,無論是在傳統正規軍隊作戰的場合,或者是作為游擊戰的武裝力量。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以及在非洲許多內戰當中,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允許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利也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民兵有很大關聯(參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新!!: 隆武帝和民兵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隆武帝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汀州

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析福州、抚州置,治所在长汀县(今属福建省)。属江南东道。天宝、至德间属临汀郡。《元和郡县志》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辖境当今福建省武夷山脉以东,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大历后辖境东北部缩小。 宋朝时,汀州属福建路。北宋時常每歲秋冬,田事既畢,往往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致劫人穀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鬪格,至殺傷卒吏,則起為盜。南宋时丘文通、晏彪等人於此造反(1949年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將此行為歸類為農民起義)。元朝属福建道,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

新!!: 隆武帝和汀州 · 查看更多 »

汀州府

汀州府是明清两代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府名,乃明洪武元年(1368年)自元朝汀州路更名而来,府治在长汀县。 明清兩代,汀州府一直属于福建,下辖八个县,分别是长汀、宁化縣、清流縣、归化縣(今明溪縣)、连城縣、上杭縣、武平縣、永定縣。汀州府全境八縣,講的方言可能不盡完全相同,但都屬於客家方言的閩西客家話,也是海內外客家人的客家原鄉之一。 1913年(民国二年),废汀州府,各县并入汀漳道,最后一任知府为王德相。今日,原先汀州府舊地8縣,北邊的宁化縣、清流縣、归化縣三縣改歸三明市管轄;南邊的长汀县、连城縣、上杭縣、武平縣、永定縣5縣,改歸龍岩市管轄。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政府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汀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新!!: 隆武帝和汀州府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隆武帝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清兵入塞

清兵入塞,又称“清(后金)南略”,是后金和清皇太极政权在和明朝在辽西战场因无法完全打通关宁锦防线而陷入僵持局面时期,绕道蒙古,从山海关西面的长城关隘进入大明北方开辟第二战场的数次攻击掠夺军事行动。因为有几次规模不大,所以究竟有几次这样的军事行动有四次、五次、六次等不同的说法。 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突入长城独石口,七月,在延庆大败明军,八月,清军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禎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軍第三次入塞時,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艷服乘騎,奏樂凱歸”,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字,以羞辱明軍,明称“戊寅虏变”。宣大總督梁廷栋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恇怯不敢战,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軍第四次入塞,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朝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後阵亡。後來清军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从青山口出长城北归,洪承畴奉命鎮守蓟辽边境。山西巡抚孫傳庭建议陕西精锐之师调回對抗“流寇”,朝廷未采纳,反以傳庭為保定总督,傳庭借口推辞,崇禎大怒,命將其逮捕入狱。此後李自成、张献忠再度崛起,直至明亡。 清兵入塞一直被視為明朝滅亡的主因,蓋因在己巳之變前,滿清的叛亂範圍一直控制在遼東地區,並沒有越過長城。滿清入塞使明朝伤筋动骨,對華北地區造成空前浩劫,死者無算,更令被重重圍困的農民軍乘機逃脫明軍的清剿,例如滿清在1638年的入塞,便令被困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有喘息之機。 另一方面,滿清是在徹底擊敗漠南林丹汗,讓漠南蒙古成為滿清附庯之后,才對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擄掠的。己巳之變時,虽因袁崇焕的议和政策,导致蒙古各部偏向满清,但滿清尚未徹底降伏蒙古,因此皇太極繞道蒙古人地盤進攻明朝京畿地區,亦被視為軍事冒險。因當時關寧軍仍控制山海關及遼西地區,蒙古人地區相當於滿清的后路。.

新!!: 隆武帝和清兵入塞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隆武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漳州市

漳州市(Tsiang-tsiu-tsh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位于北緯23.6—25度,東經117—118度漳州平原上,鄰近厦門、汕頭两个經濟特区,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級市。全市土地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隆武帝和漳州市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隆武帝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朱宇温

朱宇溫()是唐成王朱彌鍗的弟弟文成恭靖王朱彌鉗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封文城王。嘉靖二年,朱彌鍗去世,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夭折。嘉靖四年,进封朱宇溫为唐王,袭封他伯父的爵位。追谥其父朱彌鉗为恭王。三十九年去世,諡號唐敬王,他的兒子朱宙栐繼承為唐王《明史·諸王传三·太祖諸子三》:“嘉靖二年,朱彌鍗薨。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夭折,故立朱彌鍗三弟朱彌鉗子敬王朱宇溫嗣。二十一年,獻金助太廟工,賜玉帶,益祿二百石。時承休榮和王朱芝垠子朱彌鋠以父與莊王交訐,失令名,折節蓋前愆。朱宇溫上其事。璽書褒獎。三十九年,朱宇溫薨。” 1645年,他的玄孫朱聿键称帝后,追尊他为惠皇帝。.

新!!: 隆武帝和朱宇温 · 查看更多 »

朱宙栐

朱宙栐是唐藩王朱宇溫之子。他在嘉靖四十一年襲封唐王。朱宙栐在嘉靖四十三年死,諡號唐順王,他的兒子朱碩熿繼承為唐王。1645年,他的曾孙朱聿键称帝后,追諡他为顺皇帝琉球國《歷代寶案》:併於登極之日,上朕(隆武帝朱聿键)高曾祖考尊謚曰:惠皇帝、惠皇后;順皇帝、順皇后;端皇帝、端皇后;宣皇帝、宣皇后。伸此尊親之典,盡朕孺慕之誠。。.

新!!: 隆武帝和朱宙栐 · 查看更多 »

朱常淓

朱常淓(),字敬一。潞简王朱翊鏐三子,母楊次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闰四月袭封潞王。甲申之變後逃難,弘光帝被清兵所俘後,自稱監國,後被清兵攻破,斬於燕京。.

新!!: 隆武帝和朱常淓 · 查看更多 »

朱常清 (淮王)

朱常清(),字霞新,明朝淮王朱翊钜嫡长子,袭封淮王。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封淮世子,崇禎四年襲封淮王。清軍攻佔南京後,朱常清起兵反清,後退至江西景德鎮。當時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朱常清前往依附。次年,清軍攻佔福州。朱常清與福州諸王退往廣州。同年十二月,廣州失落,朱常清逃出廣州。後被鄭洪逵迎至軍中,不久去世。 據《續明紀事本末》卷七記載,绍武帝死後,桂王朱由榔於1646年繼任帝位(年號永曆),但鄭成功不知,永曆二年春正月在南澳島擁立淮王為監國,改元东武。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始知永曆帝已即位。朱由榔的使節在十月到,晉鄭成功威遠侯,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淮王遜位取消監國及年號,同年去世。.

新!!: 隆武帝和朱常清 (淮王) · 查看更多 »

朱以海

朱以海(),明朝宗室,是南明抗清的重要領袖之一。字巨川,號恒山,別號常石子。.

新!!: 隆武帝和朱以海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隆武帝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器墭

朱器墭(墭,亦作上城下皿,一作义),是唐藩王朱碩熿之庶長子。.

新!!: 隆武帝和朱器墭 · 查看更多 »

朱琳源

朱琳源(),明紹宗朱聿鍵長子、母孝毅襄皇后曾氏。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同年八月去世,追諡為莊敬太子。 Category:明朝皇子 Category:明朝追赠太子 Category:南明人物 Category:諡莊敬.

新!!: 隆武帝和朱琳源 · 查看更多 »

朱碩熿

朱碩熿(《思文大纪》:「……崇祯二年二月,父为叔鸩,朕誓报仇。赖有司之持公,天启心于祖考念,请于烈庙,奉敕准封。本年十二月十二日,祖考亦薨,朕乃奉藩。……」,頁21-22,合1630年1月24日)是唐藩王朱宙栐之子。他在隆慶三年被封為世子,隆慶五年襲封唐王。朱碩熿在崇禎二年死,諡號唐端王,他的孫子朱聿鍵繼承為唐王。1645年,孫子朱聿键称帝后,追諡他为端皇帝琉球國《歷代寶案》:併於登極之日,上朕(隆武帝朱聿键)高曾祖考尊謚曰:惠皇帝、惠皇后;順皇帝、順皇后;端皇帝、端皇后;宣皇帝、宣皇后。伸此尊親之典,盡朕孺慕之誠。。.

新!!: 隆武帝和朱碩熿 · 查看更多 »

朱聿鏼

朱聿鏼是追封唐藩王朱器墭之子。崇禎九年因其兄唐王朱聿鍵違詔勤王,被降為庶人。聿鏼因而立為唐王。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破南阳府后,朱聿鏼被俘杀于唐王府中的麒麟阁内,弘光時上諡號唐愍王。 自清代以来朱聿鏼均被误载为“朱聿镆”。但是据《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第84冊》中摘錄的崇禎十二年禮部題請敕諭諸藩手本底稿中明確開列唐王聿鏼的名封於後,因此確證“朱聿镆”为朱聿鏼的笔误。明清档案并记载朱聿鏼的世子在南阳府陷落后幸免于难,后辗转流落于襄阳府。其名字及后事均未留于史籍。 category:明朝宗室 Category:明朝唐國藩王 category:明朝被处决者 Category:諡愍.

新!!: 隆武帝和朱聿鏼 · 查看更多 »

朱聿𨧨

朱聿𨧨()是南明追尊皇帝裕宗宣皇帝朱器墭之子,明绍宗朱聿鍵、唐愍王朱聿鏼、明文宗朱聿𨮁、唐王朱聿鍔之弟。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破南阳府后,死难。朱聿鍵即位后追封为陈愍王。 子朱琳渼,隆武二年正月册封为世子,从征。汀州陷,不知所终。.

新!!: 隆武帝和朱聿𨧨 · 查看更多 »

朱桱

朱桱(),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母李賢妃。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受封唐王,在就藩前建造唐王府和王府山(王府花園的假山)。永樂六年(1408年)就藩南陽(今河南南陽)。永樂十三年薨,諡號定王。子靖王朱瓊烴嗣。 1644年甲申之變,流寇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縊。1645年南京失守,弘光帝被清兵所俘,朱桱的八世孫朱聿鍵、朱聿𨮁先後在福州和廣州稱帝,是為隆武帝、紹武帝。.

新!!: 隆武帝和朱桱 · 查看更多 »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新!!: 隆武帝和惠州市 · 查看更多 »

惠皇后 (明朝)

惠皇后趙氏(),明惠帝朱宇溫妻。.

新!!: 隆武帝和惠皇后 (明朝) · 查看更多 »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雅称“司徒”、“司農”、「民曹」、「地官」。.

新!!: 隆武帝和戶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户部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長官為户部尚书。 起源於三国,时设有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民部即户部前身,唐代以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称户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ISBN 978-7-5326-0083-0。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比如戶部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戶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遂废。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戶部,其首長為戶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戶曹,首長改稱戶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戶部的機構。.

新!!: 隆武帝和户部 · 查看更多 »

戒严

戒严是指国家在处于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瘟疫或者财政经济危机的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戒嚴實施時司法及行政權會部分或全部由軍隊接管。在有的国家又称之为紧急状态。.

新!!: 隆武帝和戒严 · 查看更多 »

明皇陵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龙凤十二年(1366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为其父(朱世珍)、母(淳皇后)修建的陵墓,位于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其中,《大明皇陵之碑》是研究朱元璋家世的重要史料。198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隆武帝和明皇陵 · 查看更多 »

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鈞(),或稱萬曆帝,為明朝第14代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九岁的朱翊鈞登基,是为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谥号為「範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史稱萬曆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了万历三大征,保護藩屬,巩固疆土。張居正死後始親政,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徵礦稅亦被評一大病。萬曆年間也走向活潑和開放,利瑪竇覲見萬曆帝,開始西學東漸,但同時朝廷內東林黨爭開始萌芽、塞外又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在其晚年佔領明朝東北大部分地區,使明朝退守山海關,終走向滅亡的局面。.

新!!: 隆武帝和明神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隆武帝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皇族

明朝皇族為「朱姓」,除以明朝皇帝为核心的皇室外,包括各地藩王及宗室。.

新!!: 隆武帝和明朝皇族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唐王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唐國藩王。.

新!!: 隆武帝和明朝藩王列表 (唐王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民變

明朝民變收录了明代主要的起事运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從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叛亂军与明军作战开始,直至清朝顺治年间才结束的一场战争,被称为明末农民战争。.

新!!: 隆武帝和明朝民變 · 查看更多 »

海盗

海盜或稱海賊,是海上的強盜。指在沿海或海上搶劫其他船隻財產的人,是一門相當古老的犯罪行業。海盜大部分被認定為犯罪行為,但也有部分的人認為海盜是維護國家主權的英雄,歷史上許多海盜船長亦跟當代政府有關聯。.

新!!: 隆武帝和海盗 · 查看更多 »

文渊阁

文渊阁(a),位于紫禁城外朝东路、文华殿以北,是清朝皇宫藏书楼。.

新!!: 隆武帝和文渊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