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指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Adolf Friedrich VI.,),全名阿道夫·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恩斯特·阿尔贝特·爱德华(Adolf Friedrich Georg Ernst Albert Eduard),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末代大公,1914年至1918年在位。.

29 关系: 君主制大不列顛島安哈尔特安哈尔特统治者列表弗里德里希·威廉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 (梅克伦堡-什未林)弗里德里希一世 (安哈尔特)德国德累斯顿俄罗斯利奥波德四世 (安哈尔特)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 (梅克伦堡-什未林)剑桥公爵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尔兰萨克森-阿尔滕堡马克诺伊施特雷利茨贵贱婚姻阿道夫·弗里德里希五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阿道弗斯王子 (剑桥公爵)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法律哲学攝政慕尼黑普魯士

君主制

君主制(Monarchy)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掌控,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Breatainn Mhòr;Prydain Fawr;Breten Veur)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屿,面積,是全世界第九大岛屿,也是欧洲最大的岛屿。2008年中统计人口共5,960万,在各岛屿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印尼的爪哇岛和日本的本州岛。 整个岛屿都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统治,并且联合王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大不列颠岛,所以“大不列颠”有时被用来指代整个联合王国。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它们的首府伦敦、爱丁堡及加的夫都在岛上。 安妮女王时期的1707年5月1日,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合并组成了大不列颠王国,直到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又和爱尔兰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从中独立,王国又变成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大不列顛島 · 查看更多 »

安哈尔特

#重定向 萨克森-安哈尔特.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安哈尔特 · 查看更多 »

安哈尔特统治者列表

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斯坎尼家族的萨克森公爵兼勃兰登堡藩侯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熊”的第七子萨克森公爵博恩哈德三世称萨克森公爵、阿舍斯莱本伯爵和安哈尔特伯爵。他长子亨利一世得到了沿易北河下游围绕阿舍斯莱本(Aschersleben,阿斯卡尼即是阿舍斯莱本的拉丁语称呼)、贝恩堡、科滕和策布斯特的阿斯卡尼本土,并于1218年被封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安哈尔特亲王,次子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继承了父亲萨克森公爵的爵位。亨利一世的后代即日后的安哈尔特亲王和安哈尔特公爵,一直延续到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灭。.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安哈尔特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威廉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弗里德里希·威廉·卡尔·格奥尔格·恩斯特·阿道夫·古斯塔夫(Friedrich Wilhelm Karl Georg Ernst Adolf Gustav,),简称弗里德里希·威廉,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1860年至1904年在位。.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弗里德里希·威廉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 (梅克伦堡-什未林)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Friedrich Franz IV,),全名弗里德里希·弗朗茨·米夏埃尔(Friedrich Franz Michael),梅克伦堡-什未林末代大公,1897年至1918年在位。.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 (梅克伦堡-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一世 (安哈尔特)

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全名利奥波德·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尼库劳斯(Leopold Friedrich Franz Nikolaus),是德國阿斯卡尼王朝王子,自1871年到1904年統治安哈尔特公国。.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弗里德里希一世 (安哈尔特)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四世 (安哈尔特)

利奥波德·弗里德里希(Leopold Frederick;),是德國阿斯坎尼王朝的親王。 自1817年至1853年,他是安哈特-德紹公國的統治者;同時他在1847年至1853年也是公國的統治者。此後到1863年,安哈特-德紹公國與安哈特-科滕公國合併為安哈特-德紹-科滕公國,利奥波德成為該公國唯一公爵;1863年安哈特-德紹-克滕公國統一為新的安哈特公國,他同時成為第一任安哈特公爵。.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利奥波德四世 (安哈尔特)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 (梅克伦堡-什未林)

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恩斯特·奥古斯特·马克西米利安·约翰·阿尔布雷希特·阿道夫·弗里德里希(Christian Ludwig Ernst August Maximilian Johann Albrecht Adolf Friedrich;),梅克伦堡公爵,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是梅克伦堡-什未林末代大公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的次子。 1954年与普鲁士公主芭芭拉(皇帝兼国王腓特烈三世的曾孙女,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王子唯一的孙女)结婚,有二女。 Category:梅克伦堡王朝.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 (梅克伦堡-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剑桥公爵

劍橋公爵(Duke of Cambridge,又譯坎布里奇公爵)為其中一種,也是英國王室的一種特別等級。此頭銜(以英格蘭劍橋為名)可經由長子繼承制,由男性後裔繼承,並已授予多位英國王室成員。劍橋公爵的配偶則稱作劍橋公爵夫人(Duchess of Cambridge)。 劍橋公爵的頭銜可追溯至17世紀,取代了早期的頭銜。此頭銜曾數次消失,甚至100多年來都沒有使用,直到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與凱薩琳·密道頓結婚時才重新授予。.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剑桥公爵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爱尔兰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阿尔滕堡

萨克森-阿尔滕堡(Sachsen-Altenburg)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的一个邦国。1603年由萨克森-魏玛分出,1672年绝嗣,归于萨克森-哥达,形成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1825年,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绝嗣,阿尔滕堡归于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1826年,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将本土交给萨克森-迈宁根,改称萨克森-阿尔滕堡公国。1871年加入德意志帝国,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亡,1920年成为魏玛共和国图林根州的一部分。.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萨克森-阿尔滕堡 · 查看更多 »

马克

克可能指:.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马克 · 查看更多 »

诺伊施特雷利茨

诺伊施特雷利茨(德语:Neustrelitz)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138.14平方公里,总人口21126人,其中男性10200人,女性10926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53人/平方公里。.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诺伊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贵贱婚姻

#重定向 貴賤通婚.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贵贱婚姻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五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五世(Adolf Friedrich V.,),全名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维克多·恩斯特·阿达尔贝特·古斯塔夫·威廉·威灵顿(Adolf Friedrich August Viktor Ernst Adalbert Gustav Wilhelm Wellington),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1904年至1914年在位。.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阿道夫·弗里德里希五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阿道弗斯王子 (剑桥公爵)

阿道弗斯·弗雷德里克王子(Prince Adolphus Frederick,),剑桥公爵(Duke of Cambridge),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后的第七子。(他的两个弟弟夭折,形同是小儿子。) 阿道弗斯·弗雷德里克王子殿下拥有英国陆军元帅、剑桥公爵、蒂珀雷里(提派累立)伯爵(Earl of Tipperary)和卡洛登男爵(Baron Culloden)等众多头衔,他生于白金汉宫。1786年夏天他和他的哥哥们恩斯特·奧古斯特王子(1799年授坎伯兰公爵)和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王子(1799年授苏克塞斯公爵)一起被送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791年,他和欧内斯特王子到汉诺威在汉诺威司令官冯·弗赖塔格陆军元帅的的监察之下接受军事训练。1794年他晋升上校,1798年为陆军中将,1813年被授英国陆军元帅。在1786年6月6日乔治三世国王授于他嘉德骑士勋章,1801年11月17日封他为剑桥公爵、蒂珀雷里(提派累立)伯爵和卡洛登男爵。 剑桥公爵1818年5月7日第一次在黑森-卡塞尔结婚,随后在6月1日在白金汉宫。妻子是他的远房表妹奥古斯塔(1797年7月25日-1889年4月6日),黑森-卡塞尔领地亲王腓特烈三世的三女儿. 两人相差23岁, 但十分恩爱。剑桥公爵和公爵夫人有三个孩子:.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阿道弗斯王子 (剑桥公爵)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

格奥尔格·亚历山大·米夏埃尔·弗里德里希·威廉·阿尔贝特·泰奥多尔·弗朗茨(Georg Alexander Michael Friedrich Wilhelm Albert Theodor Franz,),卡尔罗伯爵(Graf von Carlow),1929年被俄罗斯皇位继承人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封为梅克伦堡公爵(Herzog zu Mecklenburg),成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系大公继承人,1934年,叔叔卡尔·米夏埃尔公爵去世后成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系首领。.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卡尔·约瑟夫(Georg Friedrich Karl Joseph,),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1816年至1860年在位。.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什未林

#重定向 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梅克伦堡-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法律哲学

法律哲學(Philosophy of law),又稱法哲學,是哲學在法律領域中的一個分支。正如科學哲學、政治哲學等哲學分支一樣,法律哲學是一門對法律現象、法學的基礎信念乃至對法學本身進行反思的學問。隨著法學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在不同的場合或學術脈絡之下,法律哲學又被稱為法理學(Jurisprudence)、法律理論(Legal theory),有時更會被歸入基礎法學(Fundamental legal studies)當中。儘管這些名詞所代表的學術領域並不完全相同,英國、美國等普通法系國家的學者仍普遍習慣將法理學作為法律哲學的代名詞;而在德國等歐陸法系的國家,即使學者們為以上各個名詞的內容和概念作出了相對嚴格的劃分,但在應如何區分法律哲學和法律理論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著一定爭議。.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法律哲学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