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阿爾伯特·克勞德

指数 阿爾伯特·克勞德

阿爾伯特·克勞德(catIdx),比利時生物學家,1974年因為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他的學生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目录

  1. 5 关系: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克里斯汀·德·迪夫细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比利时

  2. 20世纪生物学家
  3. 列日大学校友
  4.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法语) 教师
  5. 比利時生物學家
  6. 比利時諾貝爾獎獲得者
  7. 洛克菲勒大學教師
  8. 移民美國的比利時人
  9. 鲁汶天主教大学 (法语) 教师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出生於羅馬尼亞雅西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由於對細胞胞器功能與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克里斯汀·德·迪夫

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René de Duve,)),出生於英國的細胞學家與生物化學家,是比利時移民的後裔。1920年,他與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時。 他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他偶然地發現了真核生物的兩種細胞器,包括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與溶酶体(lysosome)。1974年,由於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年的研究則主要在於生命的起源,例如內共生學說。.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克里斯汀·德·迪夫

细胞

细胞(Cell)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其外)。 in Chapter 21 of fourth edition, edited by Bruce Alberts (2002) published by Garland Science.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细胞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比利时

另见

20世纪生物学家

列日大学校友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法语) 教师

比利時生物學家

比利時諾貝爾獎獲得者

洛克菲勒大學教師

移民美國的比利時人

鲁汶天主教大学 (法语)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