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阿普里斯

指数 阿普里斯

阿普里斯(Apries)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第四位法老,(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70年在位),他没有保护犹太抵抗尼布加尼撒二世进攻。却在耶路撒冷失陷后,庇护大量犹太难民,因攻打利比亚昔兰尼失败,致使军队内讧,他逃离埃及避难,后遇刺身亡。.

目录

  1. 11 关系: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古埃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利比亚犹太人雅赫摩斯二世耶路撒冷波士頓美術館法老昔兰尼普萨美提克二世

  2. 前570年逝世
  3. 聖經中的法老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或称塞易斯王朝。亚述人入侵埃及之后,把埃及交给了普萨美提克一世统治,在亚述发生战乱时,他于是就把他对亚述的关系消除,雇佣来自希腊的雇佣军抵抗亚述。在亚述沦陷之后,他和他的后继者尝试重新建立埃及在西亚的霸权,但被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下的新巴比伦帝国赶走。有了希腊雇佣兵的帮助,阿普里伊成功抵挡了巴比伦的攻击,但是雅赫摩斯二世在起义中把他推翻。最后,埃及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占领。.

查看 阿普里斯和埃及第二十六王朝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阿普里斯和古埃及

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亚拉姆语:ܢܵܒܘܼ ܟܘܼܕܘܼܪܝܼ ܐܘܼܨܘܼܪ;נְבוּכַדְנֶצַּר ;Ναβουχοδονόσωρ;;阿拉伯语:نِبُوخَذنِصَّر ;约),是位于巴比伦的迦勒底帝国最伟大的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605年–前562年。他因在首都巴比伦建成著名的空中花园而为人赞颂,同时也因毁掉了所罗门圣殿而为人熟知。他曾征服犹大王国和耶路撒冷,并流放犹太人,《圣经》上对此也有所记载。他的事迹被记录在《但以理書》中,并且圣经的其它章节也提到了他。 用巴比伦的语言解释他的名字意思是“皇冠的保护和继承者尼布”,或“保卫边疆者尼布”。.

查看 阿普里斯和尼布甲尼撒二世

利比亚

利比亞國(阿拉伯語:دولة ليبيا),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共和國、乍得、尼日尔、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地区曾先后属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及奥斯曼帝国;1912年意大利王国战胜奥斯曼帝國,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比亚于1951年独立,建立了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反对君主制的利比亚绿色革命爆发,革命的发动者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2年后加入了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7年联邦解散后更名为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但政权实质未变;2011年,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政权覆灭,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改利比亚的国号为“利比亚”;2013年,内战后组建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改国号为“利比亚国”。.

查看 阿普里斯和利比亚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查看 阿普里斯和犹太人

雅赫摩斯二世

雅赫摩斯二世 (Ahmose II)(),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塞易斯王朝)法老。希腊人称之为阿摩西斯二世。原为军队长官。当时埃及国内正发生起义,当局命令雅赫摩斯前往镇压,但他却加入起义者的行列,并被军队和民众拥立为法老而推翻了原法老。雅赫摩斯二世缓和了利比亚雇佣军与希腊雇佣军之间的矛盾,与希腊各城邦及吕底亚广泛结盟,以防备波斯帝国侵略埃及。可是,埃及却还是被波斯帝国入侵,只是在他死后,他的后继者普萨美提克三世统治以下。.

查看 阿普里斯和雅赫摩斯二世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查看 阿普里斯和耶路撒冷

波士頓美術館

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簡稱MFA),位于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是全美最大博物馆之一。1876年7月4日美國建國百年時對外開放,之後在1909年迁到现址。館藏近45萬件艺术品,每年吸引超过100万人次参观。2013年,它是全世界第55热门的艺术博物馆,美国第10热门的藝術博物馆。 博物馆有一附属艺术学院,名波士頓美術館學校(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另有位于日本名古屋的姊妹馆,名為名古屋波士頓美術館。.

查看 阿普里斯和波士頓美術館

法老

法老(希伯來语:פרעה,希腊语:Φαραώ,埃及文转写:pr ʿ3)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查看 阿普里斯和法老

昔兰尼

昔兰尼(希臘文:Κυρήνη,阿拉伯文:)是位于现利比亚境内的古希腊城市,为该地区五个希腊城市中之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利比亚东部因它而命名为昔兰尼加(Κυρηναϊκή,)。它位于绿山高地()上的一个繁茂的山谷中。它的名字来源于一口泉“基莱”(Κύρη),希腊人将其献给阿波罗。昔兰尼于公元前630年由锡拉岛的殖民者建立,希罗多德的《历史》第四卷中详述了建城的经过。.

查看 阿普里斯和昔兰尼

普萨美提克二世

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metichos II)是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公元前594年-公元前588年在位)。尼科二世之子。 普萨美提克二世继续执行其父、祖的亲希腊政策,与各希腊城邦发展良好关系,以抗衡新巴比伦王国带来的军事压力。.

查看 阿普里斯和普萨美提克二世

另见

前570年逝世

聖經中的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