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

指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

阿布·阿拔斯(721年或724年或727年—754年;全名为: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薩法赫·本·穆罕默德,阿拉伯语:أبو ال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سفاح بن محمد ,“萨法赫”意为屠夫)伊斯兰教第十九代哈里发(750年—754年在位)。他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

22 关系: 叙利亚大马士革幼发拉底河什叶派伊斯兰教伊拉克呼罗珊哈瓦利吉派哈里发先知倭马亚王朝穆罕默德馬爾萬二世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阿布·穆斯林阿拔斯·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阿拉伯语雙關語波斯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大马士革 · 查看更多 »

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Euphrates.,الفرات / al-Frat,Fırat)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 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的山区,依赖雨雪补给;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下游在库尔纳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幼发拉底河 · 查看更多 »

什叶派

什葉派(شيعة,,Shia,),來自شيعة علي(,Shia-ne-Ali)的縮寫,原意為阿里的追隨者,與遜尼派併列為伊斯蘭教的兩大主要教派之一。什葉派與遜尼派各門派中的主要不同不在於教義問題,主要在於誰是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穆阿维耶什叶”、“奥斯曼什叶”和“阿里什叶”等,目前则專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穆罕默德堂弟及女婿)的人,遜尼派則認為穆罕默德的繼任者是他的岳父阿布·伯克爾。 什葉派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一般認為什葉派人口數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0至15%,然而某些什葉派人士稱有30至35%。68%至80%的什葉派伊斯兰教徒住在以下四個國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十二伊玛目派是什葉派中最主要的派別。2012年估計什葉派中有85%屬於十二伊玛目派。 什叶派是以古兰经及聖訓上記載,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為基礎,也包括一些什叶派視為是聖書(Nahj al-Balagha)的書籍Esposito, John.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什叶派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呼罗珊

呼羅珊(波斯語:خراسان)源于波斯语,意思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可以指:.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呼罗珊 · 查看更多 »

哈瓦利吉派

哈瓦利吉派(الخوارج,al-Khawārij),或哈里哲,即“分离者”,是伊斯兰教最早出现的宗教政治派别,最早见于——穆罕默德去世后的领导人危机。该次领导危机最后演化为反抗阿里政权的叛乱,当时他同意与穆阿威叶一世停战,依照《古兰经》就哈里發國的继承权问题作出裁决。后因不满裁决结果,哈瓦利吉派刺杀了阿里,并且在接下来的数百年内,哈瓦利吉派都是哈里发国的叛乱根源。 哈瓦利吉派認為「唯有真主能做出判斷」,因而反對運用裁决作為決定新哈里發的手段。他們認為裁决是由凡人來做出決定,而戰場上的勝利者才是真主的選擇。他們認為任何穆斯林,就算不是古萊什部族甚至不是阿拉伯人,只要具備完善的道德,也能成為社群的領導人伊瑪目。假使領導人墮落了,穆斯林就有責任起而反對並將其推翻。 一部份哈瓦利吉派逐漸發展出有別於主流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的教條,尤其是採用一種激進的方式對待 takfir ── 即被判定是變節者和不信阿拉者。.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哈瓦利吉派 · 查看更多 »

哈里发

哈里发(阿拉伯语: ;拉丁化: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源自於,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在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拥有最高权威,管理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傀儡哈里发处于开罗的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凯末尔废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領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立為哈里發,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哈里发 · 查看更多 »

先知

先知(prophet)是一个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多种宗教中常用的概念,指能够与神交流并预见未来的人。在不同宗教的信仰里,对先知的认同并非全然一致。.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先知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倭马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馬爾萬二世

馬爾萬二世(الوليد بن عبد الملك.,),伊斯蘭教第十八代哈里發,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四代哈里发。父亲是穆罕默德·本·马尔万,祖父是倭马亚王朝第四代哈里发馬爾萬一世,744年12月4日继承堂侄易卜拉欣,成为哈里发。750年1月25日被废。750年8月6日,在法尤姆被阿拔斯王朝杀死。 Category:倭马亚王朝哈里发.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馬爾萬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

曼蘇爾(أبو جعفر عبدالله بن محمد المنصور )萨法赫胞弟,伊斯蘭教第二十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發。奠定阿拔斯王朝的制度。曼蘇爾建造巍峨壯麗的圓形皇城「平安之都」於巴格達,整頓宮廷的制度與儀式。哈里發的絕對權威亦已確立,宰相為最高的行政長官,以呼罗珊的常備軍為主力,成為哈里發實行其專制政治的有力手段。.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阿布·穆斯林

阿布·穆斯林·呼罗珊尼(ابو مسلم خراسانى,أبو مسلم عبد الرحمن بن مسلم الخراساني,约公元718年-755年),伊斯蘭阿拔斯王朝的開國元勳、军人。《新唐書》中称其为并波悉林。.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布·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

阿拔斯·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阿拉伯文:)(566年-653年),哈希姆家族成员,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始祖。 阿拔斯出生于古来氏部落,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叔父,早年在麦加经商。在穆罕默德传教初期,阿拔斯是他的反对者,对先知所提出的新信仰表示敌意。但是在629年,阿拔斯皈依了伊斯兰教,并随之参加了630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往麦地那的出走(希吉拉)。 阿拔斯是最著名的迁士之一,他为穆罕默德的传教事业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他的后代在倭马亚王朝垮台之后建立的王朝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阿拔斯王朝。 Category:阿拔斯王朝 Category:阿拉伯人 A A Category:穆罕默德家族.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拔斯·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拔斯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阿拉伯语 · 查看更多 »

雙關語

雙關語,又稱一語雙關,是一種修辭方法,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是把詞語真正的含义模糊化。双关语在一句话中会有很多种意思,使同一个句子可以理解成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雙關語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萨法赫赛法哈阿布·阿拔斯阿布·阿拔斯-萨法赫阿布·阿拔斯-薩法赫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萨法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