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布·努瓦斯

指数 阿布·努瓦斯

阿布·努瓦斯(ابونواس;ابونواس;拉丁化:Garzanti,756年-814年a )是阿拉伯詩人。 生于波斯阿瓦士,在巴士拉长大,有波斯和阿拉伯血統。幼时曾随香料商学艺,但志在诗文。后在巴士拉和库法求学,先后师从诗人瓦利卜·伊本·侯巴卜和海莱夫·艾哈迈尔。他研读过《古兰经》、圣训,通晓阿拉伯文法、修辞、诗律。初到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王宫时,与某些大臣多有牵连,在政局发生突变时潜往埃及避难。30岁时辗转返回巴格达,撰写颂诗多篇,博得哈伦·拉希德和艾敏两位哈里发的赏识,成为宫廷诗人。长于作饮酒歌,有“酒诗人”之称。思想豁朗,性格豪放,主张充分享受现实人生的欢乐,反对宗教禁欲和苦行。阿布·努瓦斯也寫了一些給年輕男子的情詩 。 诗作题材广泛,除歌颂阿拔斯朝廷和劝善的诗篇外,尤以赞美青春、美酒、爱情的抒情诗和描写宫殿、花园的写景诗以及调侃权贵、嘲弄群小的讽刺诗最为著名。语法严谨,辞藻优美,热情奔放,富于想象,诙谐生动,突破了传统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为阿拉伯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当时和后世的诗人影响很大。阿拉伯文学评论界认为他是阿拉伯文学黄金时代最伟大的新派诗人。遗留的诗篇经10世纪文学家搜集整理,传世的有12000多句 。《一千零一夜》中记载了许多他和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幽默有趣的故事。.

29 关系: 埃及吉赞省坦桑尼亚大英百科全书巴士拉巴爾馬克家族巴格达一千零一夜库费底格里斯河哈伦·拉希德哈里发穆罕默德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纳斯尔丁诗人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阿明·本·哈伦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阿瓦士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拔斯王朝阿拉伯阿拉伯人名欧玛尔·海亚姆正统哈里发波斯斯瓦希里语斯瓦希里文化拉丁化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阿布·努瓦斯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吉赞省

吉贊省(جازان;),又譯吉占省,是沙特阿拉伯面積最小的省份,位於沙特阿拉伯西南部,與也門接壤,西臨紅海,綿延 300 km 長,直至也門北部。整個省的面積只有 11,671 km²,2010年統計的初步數字指本省有 1,365,110 名居民。省會位於吉贊市;現任省長是穆罕默德·本·纳赛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親王(Muhammad bin Nasser bin Abdulaziz)。 吉贊省的疆域還包括紅海上過百個島嶼,當中的費拉桑群島是沙特阿拉伯首個受保護地區,是瀕危的阿拉伯瞪羚的家鄉之餘,也是冬季成千上萬從歐洲而來的候鳥的棲息地。.

新!!: 阿布·努瓦斯和吉赞省 · 查看更多 »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Jamhuri ya Muungano wa Tanzania)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本土地处维多利亚湖和印度洋之间,北邻烏干達和肯亞,西与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蒲隆地交界,南与馬拉威和莫三比克毗连,西南与尚比亞接壤。1964年4月26日,坦干伊加与尚吉巴合併,成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首都為多多馬。1996年以前的舊首都位於三蘭港,仍為坦桑尼亞主要的商業城市和大部分政府機關的所在地。三蘭港也為坦桑尼亞的主要港口。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坦桑尼亚面积94.5万平方公里,人口5350万(2015年),分属126个民族。总统是约翰·蓬贝·约瑟夫·马古富利,于2015年10月当选。.

新!!: 阿布·努瓦斯和坦桑尼亚 · 查看更多 »

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書》(又称《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由私人機構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出版的英語百科全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是由大約100名全職編輯及超過4000名專家為受過教育的成年讀者所編寫而成。它被普遍認為是最有學術性的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是現存仍然發行的最古老的英語百科全書。它在1768年至1771年間在英國爱丁堡首次面世,便馬上受到讀者歡迎,規模日漸龐大。平均13年左右出一个新版。1801年的第三版已經達到21冊。它日盛的地位使招募知名的貢獻者更容易。1875年至1889年間的第9版和1911年的第11版已經被認為是學術與文學風格的標誌性百科全書。自從第11版開始,《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慢慢變得精簡以打進北美市場。1933年,《大英百科全書》是首部百科全書採納「連續性修訂」政策,即不斷再版並且定期更新條目。 Aside from providing an excellent summary of the Britannica's history and early spin-off products,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life-cycle of a typical Britannica edition.

新!!: 阿布·努瓦斯和大英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巴士拉

巴士拉(,al-Baṣrah),為伊拉克巴士拉省省会,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形成的夏台·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110公里,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枢纽,伊拉克第一大港及第二大城。巴士拉建于638年,曾被战火摧毁,经历过多次重建。2014年時,巴士拉城人口約1,193,000。.

新!!: 阿布·努瓦斯和巴士拉 · 查看更多 »

巴爾馬克家族

巴爾馬克家族(波斯語: برمكيان Barmakīyān,阿拉伯語:البرامكة)中世紀知名的波斯王朝貴族,也是巴爾赫的佛教徒後裔。8世紀初期起,該家族多位成員擔任阿拔斯王朝哈里發轄下的重要大臣,勢力遍達如巴格達等地並成為虔誠穆斯林。 巴爾馬克家族於阿拔斯王朝相當有其重要性,尤其於穩定該王朝內政控制上頗多貢獻。例如:廣建清真寺,傳佈伊斯蘭教,挖掘運河,振興水利等。803年,因為政治失勢,多位家族成員短時間內皆遭到逮捕監禁,自此勢力才自阿拉伯地區消失。.

新!!: 阿布·努瓦斯和巴爾馬克家族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

巴格达(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公里閻玉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巴格達。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經濟、商業、學術、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新!!: 阿布·努瓦斯和巴格达 · 查看更多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هزار و یک شب;又稱《天方夜谭》,「天方」是麥加舊譯名),它是一部最早誕生於古波斯文明時代的故事和之後的阿拉伯時代的民間故事集。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 《一千零一夜》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但只是普通的民間文學,不太受到重視,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1704年,法國人安托万·加朗首先將《一千零一夜》部分故事譯成法文,不久風靡歐洲,各種西文相繼出現。在20世紀初經西方傳到中國。 整本故事以包孕体出现,讲述了山鲁亚尔(شهريار,意为“国王”或“统治者”)和他的妻子山鲁佐德(又譯“雪赫拉莎德”、“謝赫拉莎德”,شهرزاد,可能意为“高贵的后裔”)之间诉说的故事,而连环包孕手法在故事集中常常被使用。有的故事是单独的,有的则构架在另一个故事之上。就整本故事来说,有的包含几百个夜晚的故事,有的则超过了1,001这个数目。 就某些特别的故事而言,如《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的故事》的确是中东独特的民间故事,但并不在《一千零一夜》当中。安托万·加朗以及其它欧洲翻译将其一并加入了故事集中。女主人公山鲁佐德讲述故事在诗意、吟颂、歌曲、哀歌、赞美、恳求、表扬、谜语、注释上都有极大的创新和丰富。她的故事在阿拉伯版本上都是独特的。有的故事不过几段长,有的则洋洋洒洒。.

新!!: 阿布·努瓦斯和一千零一夜 · 查看更多 »

库费

库法(阿拉伯语: ),是伊拉克纳杰夫省的一座城市,位于巴格达以南170公里,纳杰夫东北10公里,幼发拉底河旁。2003年人口大约110,000。 库法建于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历元年),与馬什哈德、卡尔巴拉和纳杰夫一起合称什叶派四大重镇。伊斯兰教最后一位正统哈里发阿里在位时期将其定为都城。.

新!!: 阿布·努瓦斯和库费 · 查看更多 »

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h,Tigris)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西面的幼发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流经伊拉克,最后与幼发拉底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亿立方米,为西南亚水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都位於伊拉克境內,令原本位處乾旱氣候地區的伊拉克擁有水源豐富的河流,主要城市都在該河流的流域範圍,是伊拉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正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

新!!: 阿布·努瓦斯和底格里斯河 · 查看更多 »

哈伦·拉希德

哈倫·拉希德(هارون الرشيد;Harun al-Rashid,),伊斯蘭教第二十三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的第五代哈里發。他是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里发阿尔·马赫迪之子,在786年继其兄阿尔·哈迪之位,任期間為王朝最強盛時代,曾親率軍隊入侵拜占廷的小亞細亞。其首都巴格達和唐朝長安為世界第一流的城市,人口多達100萬,也是國際貿易中心。不過哈倫時代也是王朝衰退的開端。西元803年哈倫逮捕宰相叶海亚,巴爾馬克家族被抄家,導致波斯發生叛變。哈倫也死於波斯的托斯,至此阿拔斯王朝步入衰退之路。.

新!!: 阿布·努瓦斯和哈伦·拉希德 · 查看更多 »

哈里发

哈里发(阿拉伯语: ;拉丁化: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源自於,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在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拥有最高权威,管理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傀儡哈里发处于开罗的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凯末尔废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領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立為哈里發,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新!!: 阿布·努瓦斯和哈里发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阿布·努瓦斯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哈里利·紀伯倫(英语:Khalil Gibran,阿拉米语:ܓ̰ܒܪܢ ܚܠܝܠ ܓ̰ܒܪܢ,阿拉伯语:جبران خليل جبران,本名是Gibran Khalil Gibran,),哈里利·吉布蘭是舊譯。另外“Kahlil Gibran”也是另一个他被人所知的名字,黎巴嫩诗人,代表作:《泪与笑》、《沙与沫》、《先知》。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当时属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一个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Kahlil"的产生就是因为在美国学校的记录错误。1908年赴巴黎师从罗丹学习艺术。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1931年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

新!!: 阿布·努瓦斯和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 查看更多 »

纳斯尔丁

纳斯尔丁(lat,Nasreddin,translit),阿拉伯世界称朱哈(translit),13世紀的土耳其人,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新疆突厥诸民族中的传说人物,大智若愚,才辩超群。由于他才智过人,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传说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导师的头衔来称呼他,如那速列丁、纳斯尔丁·阿凡提、纳斯尔丁·霍加、毛拉·纳斯尔丁等。某些宗教史论,把他归入流行伊斯兰世界的‘托钵僧团’- 达尔维斯(波斯语Darvis,衍生出英语Dervish,藉此有译‘德尔维希’)旋舞修会。.

新!!: 阿布·努瓦斯和纳斯尔丁 · 查看更多 »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新!!: 阿布·努瓦斯和诗人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阿明·本·哈伦

阿明(Al-Amin),伊斯蘭教第二十四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六代哈里發。.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阿明·本·哈伦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阿拉伯语:,拉丁化:Abū ‘Abbās ‘Abd-Allah al-Ma’mūn bn Hārūn bn Muḥammad bn ‘Abd-Allah,786年9月14日-833年8月9日),一般简称马蒙(或译麦蒙、迈蒙等,阿拉伯语:,拉丁化:Al-Ma’mūn),伊斯蘭教第二十五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第七代哈里发(813年-833年在位),哈伦·拉希德的次子,阿明之弟,与其父哈伦并称为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两位哈里发。他在位时主要的贡献是对文化和艺术的赞助,并开展了阿拉伯和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从而使阿拔斯文化和整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 · 查看更多 »

阿瓦士

阿瓦士(波斯语:اهواز)是伊朗胡齊斯坦省中部的一座城市,位于كارون河的岸边。阿瓦士的新区,行政和工业中心建在كارون河的右岸;居民区位于老城区,在河的左岸。阿瓦士是该省的最大城市。2005年估计大约有890,000居民。 Category:伊朗城市.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瓦士 · 查看更多 »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簡稱阿里(英語: Ali ibn Abi Talib;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约601年9月15日—661年1月28日)是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的堂弟及女婿,在656年至661年間統治阿拉伯帝国。當穆罕默德受到真主默示時,阿里是首批接受神示的其中一人,他將畢生奉獻給伊斯蘭教。 遜尼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的正統哈里發;什葉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又視阿里及其後裔為穆罕默德的正統繼承者。阿里及其後裔都是穆罕默德祖系聖裔的成員。穆斯林社會因對阿里繼承人身分的問題發生分歧而分成遜尼及什葉兩派,遜尼派認定是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巴克爾被任命為他的繼承者(什葉派則是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繼任者,也是第一個伊瑪目)。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被刺殺後,阿里被穆罕默德的同行者選為哈里發,他在任內遇到反抗及內戰。661年,他在庫法的清真寺進行禮拜時被襲,數天後逝世。 在伊斯蘭文化裡,阿里因其勇氣、知識、信念、正直、對伊斯蘭教不屈的奉獻、對穆罕默德的忠誠、平等對待所有穆斯林及對敵人的寬容而受人尊敬。阿里是古蘭經注釋、伊斯蘭法學及宗教思想上的權威人士。阿里在幾乎所有蘇非教團裡的地位崇高,他的影響力貫通整個伊斯蘭教史。.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拔斯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

可以指现代国家:.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人名

阿拉伯人名基于一种庞大的命名系統,許多阿拉伯人的名字并不单单只是「名-中名-姓氏」,而是一長串的名字組合。這種命名系統源自阿拉伯世界,并跟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而為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所接收,但非阿拉伯族裔的穆斯林并不是全盤接受這種阿拉伯人名命名系統,僅是取其中的几个部分,如果因为一個人的名字当中包含有阿拉伯语名字而判斷名字的主人是阿拉伯人的話,可能就會出現失礼的場面。.

新!!: 阿布·努瓦斯和阿拉伯人名 · 查看更多 »

欧玛尔·海亚姆

欧玛尔·海亚姆(波斯文:عمر خیام,拉丁化:Omar Khayyám,又译莪默·伽亚谟、奧馬開儼,),波斯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海亚姆意為“天幕制造者”,他一生研究各門学問,尤精天文学。当时的蘇丹非常器重海亚姆,委以更改曆法的重任,1079年所实行的新历亚拉里曆比蒋牟西旧曆更为精确。除无数天文图谱以及一部代数学论文之外,海亚姆留下诗集《柔巴依集》(Rubaiyat,又譯《鲁拜集》)。 欧玛尔·海亚姆的诗大部分关于死亡与享乐,用了很多笔墨来讽刺来世以及神,这与当时的世俗风尚相去甚远。《柔巴依集》其实是一些零散的笔记,海亚姆死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来。19世纪,英国作家爱德华·菲兹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将《柔巴依集》翻译(或撮譯、改寫)成英文,因其译文精彩,從此《柔巴依集》不再仅是历史笔记,而作为著名诗集为整个世界所接受。.

新!!: 阿布·努瓦斯和欧玛尔·海亚姆 · 查看更多 »

正统哈里发

#重定向 正统哈里发时期.

新!!: 阿布·努瓦斯和正统哈里发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阿布·努瓦斯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斯瓦希里语

斯瓦希里语()属于班图语族,是非洲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5500万多人),和阿拉伯語及豪萨语並列非洲三大語言。 斯瓦希里语是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的官方语言,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家语言之一,斯瓦希里语的方言盖泽佳语是科摩罗的官方语言之一。在赞比亚、马拉维、布隆迪、卢旺达、莫桑比克等东非和中非的国家,斯瓦希里语被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早在1728年斯瓦希里語是以阿拉伯字母來拼寫,之後到19世紀受到歐洲殖民者的影響改以拉丁字母來拼音。而斯瓦希里語也吸收了大量阿拉伯语借词,语言的名称“斯瓦希里”来自阿拉伯文سواحيل(Sawahil)“濒海地区”。.

新!!: 阿布·努瓦斯和斯瓦希里语 · 查看更多 »

斯瓦希里文化

斯瓦希里文化,也称斯瓦希里文明,是指生活在坦桑尼亚、肯尼亚、莫桑比克及其东部海洋上的桑给巴尔至科摩罗等地,以斯瓦希里语为母语的斯瓦希里人所创造的文化。 斯瓦希里文化是东非融合的历史的产物,它受到中东、阿拉伯、欧洲、亚洲等文化的影响。与斯瓦希里语一样,斯瓦希里文化以班图文化为核心,但被上述外国文化所改变。.

新!!: 阿布·努瓦斯和斯瓦希里文化 · 查看更多 »

拉丁化

#重定向 罗马化.

新!!: 阿布·努瓦斯和拉丁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努瓦斯艾布·努瓦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