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

指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

阿尔卡季·彼得洛维奇·盖达尔(原名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高利科夫;Аркадий Петрович Гайдар,),苏联作家,其作品多数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描绘他们机智勇敢战胜各种困难,充满了乐观主义,很受到青少年欢迎,其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更引发了全苏联少年儿童帮助苏联军队的铁木儿活动。其孙為曾經代理俄罗斯总理的叶戈尔·盖达尔。.

23 关系: 基輔卡尼夫叶戈尔·盖达尔坦波夫省富农暴动乌克兰亚历山大·法捷耶夫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伏龙芝彼尔姆彼得留拉作家俄罗斯总理利戈夫紅軍高加索阿爾扎馬斯阿钦斯克葉尼塞省苏联苏联军队波兰1905年俄国革命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基輔 · 查看更多 »

卡尼夫

卡尼夫(Канів;Ка́нев;Kaniów)是位於烏克蘭切爾卡瑟州的城市。2005年,估計有人口約26,426人。附近有水庫。.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卡尼夫 · 查看更多 »

叶戈尔·盖达尔

叶戈尔·铁木罗维奇·盖达尔(Его́р Тиму́рович Гайда́р,Yegor Timurovich Gaidar,)是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曾于1992年6月15日至12月14日代理俄罗斯总理。 盖达尔1956年3月19日生于莫斯科,1978年畢業于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1992年6月至12月曾代理俄罗斯總理,是俄羅斯經濟改革的設計師,“休克療法”的推行者。2009年12月16日去世。.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叶戈尔·盖达尔 · 查看更多 »

坦波夫省

坦波夫省(Тамбов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是俄羅斯帝國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一個州。存在于1796年-1928年间。包括坦波夫州大部、利佩茨克州東部和梁贊州東部。面積66,586平方公里,1897年人口2,684,030人。首府坦波夫。.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坦波夫省 · 查看更多 »

富农暴动

#重定向 坦波夫起义.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富农暴动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法捷耶夫

亚历山大·法捷耶夫,可以指:.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亚历山大·法捷耶夫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Георгиевич Паустовский;)俄国、苏联作家,以探索作家创作活动的《金蔷薇》一书著称。.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伏龙芝

#重定向 米哈伊尔·瓦西里维奇·伏龙芝.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伏龙芝 · 查看更多 »

彼尔姆

彼尔姆 (Пермь)是俄羅斯彼爾姆邊疆區首府,位於卡馬河畔、烏拉爾山西麓。2002年人口1,001,653人。 1723年建城,1781年設鎮。自19世紀以來是俄國重要的工業城市。1940至1957年曾被改名為莫洛托夫 (Мо́лотов)以紀念蘇聯外交部長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以前有奥斯提亚克人居住。 地質學上的二疊紀的外文名稱來自這個城市。.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彼尔姆 · 查看更多 »

彼得留拉

#重定向 西蒙·彼得留拉.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彼得留拉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总理

俄罗斯总理,正式名称为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总理为民间非正式称呼,俄官方从来不称总理)是俄罗斯联邦政府的首脑,俄罗斯国家的行政权力被俄罗斯总统和總理所共同分享,但职权上较总统小。 在帝俄时代,俄罗斯帝国大臣会议主席,也可称为首相,由沙皇任命。不能分享权力。 在苏联时代,政府首脑是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前)和部长会议主席(1946年后)。 今日的俄罗斯总理由俄罗斯总统提名,国家杜马通过后任命。如果议会否决总理提名,俄罗斯总统就必须提名其他人选。如果议会连续否决三名人选,总统就必须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总统有权解除总理职务。总统换届后,总理必须率领内阁总辞职,从而新任总统重新提名总理人选。 在总统死亡或者辞职、解职时作为第一顺位继任人担任临时总统职务。.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俄罗斯总理 · 查看更多 »

利戈夫

利戈夫 (Льго́в)是俄羅斯庫爾斯克州中西部的一個城市,位於謝伊姆河畔,距庫爾斯克以西80公里。2002年人口23,783人。 1152年首見於文獻,1779年建市。 Л.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利戈夫 · 查看更多 »

紅軍

紅軍可以指:.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紅軍 · 查看更多 »

高加索

加索(კავკასია;車臣語、俄語:Кавказ)是位於西亞及東歐交界處,黑海、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的地區,總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該地名根據古羅馬學者老普林尼著作《博物志》的追溯,是來自斯基泰「kroy-khasis」,意為「冰雪閃耀」或「雪白」。境內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被称为“欧洲之巅”。 由于被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阿爾扎馬斯

阿爾扎馬斯(Арзама́с)是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州的一個城市,位於莫斯科—喀山鐵路線上。2002年人口109,432人。 1578年開埠,1781年設市。 А.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阿爾扎馬斯 · 查看更多 »

阿钦斯克

阿钦斯克(俄语:А́чинск)是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丘雷姆河與西伯利亞鐵路交界處的一座城市,距离州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约184公里,人口约11万(2006年)。 1916年-1917年斯大林被流放到这里。 A.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阿钦斯克 · 查看更多 »

葉尼塞省

葉尼塞省(Енисей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是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省,成立於1822年,受伊爾庫茨克總督區管轄(1914年)。1925年併入西伯利亞邊疆區。1897年人口570,161人。首府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其範圍大約為今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哈卡斯共和國。.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葉尼塞省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军队

#重定向 苏联武装力量.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苏联军队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1905年俄国革命

俄國革命(Ру́с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1905 го́да),亦被称为第一次俄国革命(Первая рус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1905年失败起义,是指于1905年至1907年间,发生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境內,一连串范围广泛,以反政府为目的,又或没有目标的社会动乱事件,诸如恐怖攻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等,导至尼古拉二世政府于1906年制定等同于宪法的俄罗斯帝国基本法、成立国家杜马与实行多党制。 這場革命沒有組織、沒有目標、也沒有單一原因,主要歸咎於幾十年的國家動亂和對羅曼諾夫王朝的不滿,俄國國內改革不利以及少數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沙皇指揮不力,導致俄軍在日俄戰爭中慘敗,是最直接的導火線。戰後一直有連續不斷的軍人革命以及革命團體活動。 雖然各地方的革命最後妥協或被鎮壓,俄國國內也加快改革的步調,但仍不夠阻擋1917年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革命。布爾什維克黨員常常把這場革命當作1917年革命的先驅。.

新!!: 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和1905年俄国革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盖达尔,А.П.阿尔卡季·盖达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