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指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دافغانستان دمکراتی جمهوریت;达利语:جمهوری دمکراتی افغانستان)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四月革命推翻阿富汗共和國的達烏德政府後在1978年4月於阿富汗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2月改國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89年,蘇聯軍隊完成撤出阿富汗。聖戰者繼續與阿富汗政府交戰,仍得到蘇聯提供大量援助的納吉布拉政府在初期仍然有力擊退游擊隊的進攻,其後蘇聯解體,納吉布拉政府失去外援,形勢急轉直下,聖戰者在1992年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並控制首都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國。.

22 关系: 卫星国塔利班伊斯兰教你,神圣的太阳喀布尔哈菲佐拉·阿明四月革命 (阿富汗)社会主义国家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穆罕默德·达乌德汗聖戰者達利語阿富汗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阿富汗伊斯蘭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阿富汗共和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蘇聯苏联解体普什图语

卫星国

卫星国,是指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外国很大影响及支配的独立国家,是從屬國的一類。“卫星国”一词在冷战期间主要指在中欧和东欧,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另外,东亚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90)也包括在内。冷战时期,这个词在西方盟国也意味着苏联霸权下的“卫星”。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词也被用来指代冷战期间其他处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国家,例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尤其是在朝鲜战争时)、古巴共和国(尤其是在1972年古巴加入经互会时)等。在西方盟国,这个词汇除了上述国家外已经很少用来指代他国。《牛津英语词典》指出“Satellite state”(卫星国)词汇的出现,最早至少要追溯到1916年。 在战争或政治对抗期间,卫星国有时会被当做是敌国和己方宗主国之间的缓冲国。“卫星国”一词也是用来表示一国“从属于”另一国的词汇之一,其他的近义词有傀儡政权、新殖民地和附庸国等。但是它们之间仍有些许区别,例如“卫星国”用来表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受另一个霸权国家深刻影响,而“傀儡政权”意味着完全依赖,“新殖民地”则是指经济上的依赖。.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卫星国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塔利班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你,神圣的太阳

《你,神圣的太阳》(تا ا ی مقدس لامارا),或称《发热,再发热》(گرم شاه لا گرم شاه),是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的国歌。1978年,阿富汗军方发动政变将共和国政府推翻,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歌也随之被创作。1993年,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被推翻,此歌被废止。现在,这首歌被视为阿富汗共产主义的象征。.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你,神圣的太阳 · 查看更多 »

喀布尔

喀布尔(کابل,کابل), 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省省会和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1773年以后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根据2012年的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89,000人。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喀布尔 · 查看更多 »

哈菲佐拉·阿明

哈菲佐拉·阿明(حفيظ الله امين,Hafizullah Amin) (),阿富汗前领导人,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 1965年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1967年人民民主党分裂后领导人民派。1969年当选国会议员。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四月革命),推翻政府,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执政。哈菲佐拉·阿明任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入主总理府后,阿明与塔拉基明显政见不一,两人积怨日深,阿明经过缜密计划後發動政變殺害了塔拉基,自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團主席。但是阿明的上台直接触犯了苏联在阿利益,1979年12月,苏联出兵攻入阿明宫,处决了阿明。阿富汗战争爆发。 Category:阿富汗總統 Category:阿富汗總理 Category:蘇聯阿富汗戰爭人物 Category: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Category:靠政變上台的領導人 Category:被處決的阿富汗人 Category:被蘇聯處決者.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哈菲佐拉·阿明 · 查看更多 »

四月革命 (阿富汗)

四月革命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對他們推翻達烏德政變的稱呼。 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空軍和陸軍攻击總统府,4月28日叛軍已殺死達烏德和他兄弟納伊姆,總统衛隊被殲。 之後叛軍宣布成立新政府,由阿布杜勒·卡迪勒·达格尔瓦勒上校领導的委員會任命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為總理,哈菲佐拉·阿明為外長,内阁政府中,人民派11人,旗帜派10人。實行無限期戒嚴,正式成立社会主義政權。1978年6月下旬,旗帜派几名内阁成员被逮捕,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驻外大使礼送出境,另一位重要首脑巴尔雅力也被清除出决策层,派到巴基斯坦当大使。面对人民派和旗帜派的激烈内斗,苏共中央避免介入任何有关人民民主党内部斗争的纠纷,劝说塔拉基和阿明以团结为首,先处理好国内社会形势。苏共调停的结果是:1978年11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会通过决议,将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高层共9人以“反革命、反国家和反党”罪名开除出党。 新政府力图通过改革增加女性权益,重新进行土地分配等。采取了过于激烈的且一刀切的诸如土地改革取缔宗教一类的改革运动。改革的反对者就大量投入监狱,从1978年4月到1979年11月,死在喀布尔监狱的政治犯就有12 000人,其中大部分为旧军官、旧官员、教师、学生、神职人员、私营业主。这激化了社会矛盾。在边境省份,甚至土改受益的农民也支持封建地主反对人民政权。1979年3月15日,赫拉特省驻军在指挥官伊斯梅爾汗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原因为人民民主党大规模清洗旧军队高层,经常“看到自己的搭档被逮捕并消失,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参与人数约2万人,而与苏联边境接壤的卡拉伊-诺、戈尔马奇和库什吉-柯赫纳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阿富汗局势迅速恶化,而执政的人民派集团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请求苏联出兵干涉阿富汗。1979年3月20日,塔拉基飞往莫斯科请求苏联军事干涉阿富汗并提供政治经济一揽子援助以镇压国内反对派。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态度是:坚决不出兵,如果派出武装力量进入阿富汗“那么近年来为缓和国际局势,削减武器的一系列困难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如果我们进入阿富汗,我们就是侵略者,我们就得同阿富汗人民作战”,“政治局的委员们确定现在不应该出兵阿富汗,因为如果阿军不支持苏联出兵或者保持中立,那么苏联军队将出现自己占领阿富汗的局面”。苏联回复塔拉基,要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扩大政府在群众中获得的基础支持,对军队与神职人员等人采取更为温和的态度,以消除他们对人身迫害的恐惧。苏联政府同意了派兵之外的所有其他要求。1979年4月初,第一批10万吨粮食援助空运到阿富汗。1979年4月5日,苏联派出了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海军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大将为首军事代表团进入阿富汗进行考察与整顿。1979年6月初派出专家团帮助阿富汗政府修改过于激进的改革政策,并且明确指出“如果喀布尔不改变他的施政方针,阿富汗国内局势不会真正好转”。 苏联坚决不出兵的态度,动摇了塔拉基的统治地位。1979年3月底,外交部长阿明从中央委员火箭蹿升党中央书记、政府总理兼国家安全局(AGSA)局长,掌握了实权。阿明采取强化个人统治的措施,为了消灭反对派武装的粮食来源从而对反政府武装盘踞地区的农业区进行无差别轰炸,导致当年歉收1500万吨,大量阿富汗难民逃亡;清洗党政军内部亲共亲苏的骨干,苏联顾问提出的扩大政府民众基础的提议基本只停留在阿明政府的纸面上。到了1979年夏天,阿明政权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对国内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反对派已经开始建立独立政权。 1990年6月政府召开议会,强调国家主权,反对共产势力;至1992年4月,革命结束。.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四月革命 (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国家

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是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政體均為共和制。其中那些长期实行共产党一党执政,并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衍生理论的国家又被称为“共产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范围内和其他认可这一制度的国家内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国家可以存在一些合法的政党,但国家的宪法只会把执政权赋予共产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与共产党的机构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目前,世界上共有14个社会主义国家(参见社会主义国家列表);其中4个以共产党为法定执政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这些国家有的实行着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的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虽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仍宣称该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鉴于该国已经删除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因此在定義上不被列入狭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而中国官方的部分人士已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朝鲜劳动党早在1980年已放弃马列主义而将主体思想确立为唯一指导思想。 ;但列宁死后的苏联日益官僚化,且斯大林建立起一党专政体制,并且成为后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对象。罗莎·卢森堡、卡尔·科尔施和托洛茨基都曾批判过苏联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模式。 马克思主义主张普选和结社自由,普选包括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拥有,社会主义民主在理论上具有全民性。而在一党专政(党政合一)的体制下,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地方最高领导人只能是当地的共产党党委书记,无党派人士和卫星党人士无法参选,这就相当于被剥夺了被选举权,与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有一些矛盾的。而人民不能自由组党,也违背了结社自由。当然,无党派人士和卫星党人士中也有人担任少数国家干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前部长陈竺),但基本上全部权力还是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因此,中国、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而且,前两者的国内存在大量的私营经济,有许多本国的和外国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算作是第三位置主义的一种。 在今天的世界上,葡萄牙、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智利、乌拉圭、圭亚那、苏里南、希腊、东帝汶、尼泊尔等国有朝着社会主义不断接近的趋势,但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的严格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正如同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一样;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孕育,它必须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民主更自由的社会形态,而苏联、中国、朝鲜等国却反而是比当代资本主义更为落后的社会形态。民主社会主义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都拒绝承认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认为它们是官僚工人国家或者“国家资本主义”甚至封建社会,因此人类历史上至今并未产生过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只凭一国也不可能完全建成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这个提法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上“共产主义社会”裏是不存在国家机器的。.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国家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罕默德·纳吉布拉·阿赫马德扎伊(ډاکټر نجیب ﷲ احمدزۍ,),阿富汗政治家、共产主义者,出生在喀布尔。他在1986年至1992年期间担任苏联傀儡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领导人。1992年,反政府军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迫下台,躲藏在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1996年塔利班攻入喀布尔之后,将纳吉布拉酷刑处死。.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达乌德汗

萨德尔穆罕默德·伊德里斯·达乌德汗(سردار محمد داود خان,),为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09年7月18日出生,是纳第尔国王的侄子。.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穆罕默德·达乌德汗 · 查看更多 »

聖戰者

聖戰者(即阿拉伯語:,拉丁化:muǧāhid,Mujahid,意為奮戰者)指的是參與聖戰的鬥士。複數形為Mujahideen(مجاهدين,拉丁化:muǧāhidīn)。這個字是來自阿拉伯語jihad(意為奮戰,即一般所認為的聖戰)。 本詞也由阿拉伯語音譯為Mujahedin、mujahedeen、mujahedīn、mujahidīn、mujaheddīn等。中文也有聖戰軍、聖戰士、聖戰組織、伊斯蘭聖戰士或聖戰游擊隊等翻譯名稱。 西方世界常把與或與跟恐怖分子或伊斯蘭恐怖主義畫上等號,但這經常被伊斯蘭教團體稱為污衊。他們辯稱,(指海盜或侵略)更適合稱呼恐怖分子。.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聖戰者 · 查看更多 »

達利語

達利語(درى)dari,也译作達里語,又称达利波斯语或阿富汗波斯语,是一种在阿富汗使用的波斯语的变体。 一種說法是,“درى”一字是從“Farsi-e Darbari”轉變而來,意思是“波斯王室的語言”。它是由公元980年在中亞的萨曼王朝(سامانیان)王室語言發展成為波斯的主要語言。另一個理論是,那來自“درعا”一字,意思是“山谷”,指的是現今伊朗東北呼羅珊(خراسان)的深谷地區,發展出的語言。 現在“達利語(درى)”一詞是用來指三種不同的方言或語言:.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達利語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最高负责人,总书记也是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作为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总书记一般兼任国家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和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1990年6月,受东欧剧变影响,该党改名为“祖国党”。.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波斯语:حزب دموکراتيک خلق افغانستان‎,罗马化:Hezb-e dimūkrātĩk-e khalq-e Afghānistān;普什图语:د افغانستان د خلق دموکراټیک ګوند‎,罗马化:Da Afghanistān da khalq dimukrātīk gund)是阿富汗历史上的一个政黨。1965年,该党成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亲近苏联共产党,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任总书记,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任书记。1967年,卡尔迈勒另行组党,也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为名。塔拉基和卡尔迈勒领导的党分别被称为人民派和旗帜派,得名于它们各自的党报。 1973年,旗帜派協助穆罕默德·达乌德汗推翻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的君主制政权,成立共和國。1977年,达乌德取缔了旗帜派和人民派。同年年中,在苏联的撮合下,人民派和旗帜派重新统一。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依靠一些青年军官發動军事政變,推翻达乌德汗政权,成立社會主義政權,人民派领导人塔拉基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一事件史称“四月革命”。 1979年9月,同为人民派领导人的哈菲佐拉·阿明与塔拉基发生火并,并将其杀死。阿明上台后,与苏联关系恶化。同年12月,苏联突然派遣军队进入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并将其处死,扶植旗帜派领导人卡尔迈勒上台。这一事件成为苏联-阿富汗战争的开端。 1986年,由于卡尔迈勒政权对国内局势恶化应对不力,在苏联安排下,也属于旗帜派的穆罕默德·纳吉布拉取代卡尔迈勒成为阿富汗最高领导人。纳吉布拉掌权后,人民派和旗帜派仍然争斗不断。 1990年6月,受苏东剧变影响,该党改名为祖国党,并放弃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1992年3月,伊斯兰聖戰者攻克喀布爾,该党领导的政权彻底瓦解,该党也随之消亡。.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伊斯蘭國

阿富汗伊斯蘭國,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結束、原政權垮台後,在1992年所成立的新政權,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執政。1996年,塔利班攻陷喀布爾,改為伊斯蘭酋長國,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則退至該國東北部與之對抗。.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伊斯蘭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通稱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也被成为“神學士政權”,是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酋長國。塔利班政權在1996年建立並展開對阿富汗長達五年的統治,至2001年末倒台。在統治期間,塔利班奉行伊斯蘭的基本教義,禁止女性工作,對外封閉,對經濟民生毫無建樹,生活水平倒退,阿富汗更成為文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塔利班在極盛時期,也從未有效統治阿富汗全境;該國東北部、約10%左右的範圍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簡稱北方聯盟)所控制。在塔利班統治期間,起初甚得民心,但五年內戰不斷,加上屠杀哈扎拉人,使人民厭戰情緒日增。九一一事件後,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军与北方联盟的联合进攻导致塔利班政权瓦解。.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共和國

阿富汗共和國(達利語:,;د افغانستان جمهوریت,Dǝ Afġānistān Jumhūriyat),是1973年至1978年存在於阿富汗的一個聯邦政府國家,創建人穆罕默德·達烏德汗在一場非暴力政變罷黜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後,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是阿富汗的第一個共和國。達烏德汗成為阿富汗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 由於獲得美國及蘇聯的援助,達烏德汗以大力提倡進步主義及現代化聞名。 1978年,在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教唆下,阿富汗軍方發動沙爾革命。達烏德汗及其家人於此事件全被暗殺,新政權更改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978年-1992年)。.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دافغانستان دمکراتی جمهوریت;达利语:جمهوری دمکراتی افغانستان)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四月革命推翻阿富汗共和國的達烏德政府後在1978年4月於阿富汗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2月改國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89年,蘇聯軍隊完成撤出阿富汗。聖戰者繼續與阿富汗政府交戰,仍得到蘇聯提供大量援助的納吉布拉政府在初期仍然有力擊退游擊隊的進攻,其後蘇聯解體,納吉布拉政府失去外援,形勢急轉直下,聖戰者在1992年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並控制首都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國。.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普什图语

普什图语(پښتو, Pashto, Pax̌tō, ),帕圖語,是中亞和南亞地區普什图族民族语言,在文獻上又稱作阿富汗語(افغاني, Paṭhānī),屬於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支的成員。普什圖語與達利語同為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Constitution of Afghanistan – ,並且在巴基斯坦西部和西北部地區屬於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普什圖語採用阿拉伯語字母來拼寫。.

新!!: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和普什图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