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长刀之夜

指数 长刀之夜

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或蜂鳥行動(Operation Hummingbird)又称血洗冲锋队,在德語更常稱羅姆政變(Röhm-Putsch),是個發生於德國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的清算行動,納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大多數死亡者為納粹衝鋒隊成員。 希特勒因無法控制衝鋒隊的街頭暴力並視之為對權力的威脅,故欲除去衝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他還想安撫害怕及厭惡衝鋒隊的國防軍高層,特別是當羅姆企圖想把國防軍納入自己領導的衝鋒隊之下。最後,希特勒清算其政權的政敵,特別是忠於副總理帕彭的人馬。至少有85人死於清算,不過最後的死亡人數可能達幾百個。超過一千的反對者被逮捕,大部分參與行動的是黨衛隊及蓋世太保,此次行動加強並鞏固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支持。 同時,德國法律雖已禁止以對政權的忠誠為理由進行法外處決並已執行過百年,但因為德國法院及內閣解禁及消除相關障礙,此次行動為納粹政權帶來法理上的依據。.

47 关系: 埃森大蕭條奥托·斯特拉瑟巴伐利亚中產階級庫爾特·馮·施萊謝爾弗朗茨·馮·帕彭德國國防軍德國國會大廈德國馬克德国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德意志人徵兵制保罗·冯·兴登堡刀刺在背传说凡尔赛条约共产主义納粹德國納粹衝鋒隊约翰·勃朗宁纳粹党维尔纳·冯·勃洛姆堡瓦爾特·馮·賴歇瑙盖世太保聯邦大總統革命西奧多·艾克魏瑪共和國警察鲁道夫·赫斯貴族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赫尔曼·戈林自由軍團柏林恩斯特·罗姆格里哥·斯特拉瑟民族主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战间期戒严海德里希慕尼黑普魯士普魯士總理

埃森

埃森(Essen)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里鲁尔区的一个非县辖城市,是杜塞尔多夫行政区的联邦州总中心之一。它是德国的一座大城市,大概有59万人口。按统计日期和数据来源来分,埃森位於第八,(杜塞尔多夫第六,多特蒙德第七。)该市还是莱茵兰风景区联盟和鲁尔区区域联盟成员。.

新!!: 长刀之夜和埃森 · 查看更多 »

大蕭條

#重定向 大萧条.

新!!: 长刀之夜和大蕭條 · 查看更多 »

奥托·斯特拉瑟

奥托·斯特拉瑟(Otto Strasser;),德国政客、纳粹党员。奥托·斯特拉瑟和他的哥哥格里哥·斯特拉瑟一同属于纳粹党左翼领导人。后来改派与希特勒一派人发生冲突,导致纳粹党分裂,其成员在长刀之夜遭到清洗。 Category:纳粹党党员 Category:纳粹党领导人.

新!!: 长刀之夜和奥托·斯特拉瑟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新!!: 长刀之夜和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长刀之夜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庫爾特·馮·施萊謝爾

库尔特·冯·施莱谢尔 (Kurt von Schleicher) 是一位德国将军,也是魏玛共和国的最後一任总理。.

新!!: 长刀之夜和庫爾特·馮·施萊謝爾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馮·帕彭

弗朗茨·冯·帕彭(Franz von Papen,),全名弗朗茨·约瑟夫·赫尔曼·米夏埃尔·玛丽亚·冯·帕彭 Franz Joseph Hermann Michael Maria von Papen),德国政治家和外交家,信奉天主教,曾在1932年担任德国总理。.

新!!: 长刀之夜和弗朗茨·馮·帕彭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防軍

#重定向 德意志國防軍.

新!!: 长刀之夜和德國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äude,简称Reichstag;官方名称为“帝国國会大厦大会场”,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ä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米特区的一座建筑。1894至1933年间首先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1933年毀於火焚。二战后遭到废弃,东德在东柏林另建共和国宫以召开人民议会,西德也在波恩以召开联邦议院。1960年代该建筑受到局部翻修,但是直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时候才得到完全恢复,此时根据建筑设计师诺曼·福斯特的方案重建。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德语中Reichstag一词本意为国会,产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现在专指德国国会大厦,而Bundestag则用来表示现在的国会。.

新!!: 长刀之夜和德國國會大廈 · 查看更多 »

德國馬克

德国马克( ,,简写为"DM")是德国在2002年欧元使用前的法定货币。英语中,通常被称为"Deutschmark",而德国人一般叫或者。1948年,它首先在盟军占领区发行,以替代原先的帝国马克,并在之后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直到1999年被欧元替换;它的 硬币与纸币继续流通,直到2002年欧元纸币与硬币的发行。欧元引入后,德国马克不再是法定货币——与其他欧元区国家一样,欧元与原来的货币混合流通了两个月。在2002年2月28日以前,马克硬币和纸币继续在德国作为有效的支付形式。 德意志联邦银行保证全部的德国马克现金可以在任何联邦银行的网点进行无限期兑换。纸币甚至可以用邮件寄到银行。 1998年12月31日,欧洲中央银行(ECB)确定了欧元与马克的兑换比率,自1999年1月1日起,马克与欧元的比价固定为DM 1.95583.

新!!: 长刀之夜和德國馬克 · 查看更多 »

德国共产党

德国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共(KPD)。1918年12月30日,斯巴达克同盟联合不莱梅左派创建了该党。该党的创始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后来则由恩斯特·台尔曼长期领导。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德共被取缔。1945年,纳粹政权瓦解后,英美法苏四国分别占领德国。1946年,德共、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併為德国统一社会党,德共在其它占领区的组织则继续活动。1956年8月17日,西德当局取缔德共。.

新!!: 长刀之夜和德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新!!: 长刀之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或中譯德國人(die Deutschen)這個術語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種含義。.

新!!: 长刀之夜和德意志人 · 查看更多 »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新!!: 长刀之夜和徵兵制 · 查看更多 »

保罗·冯·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出生于波森(今位於波兰),逝世于東普魯士,德国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軍階達陆军元帥。在威瑪共和國时期是第二任聯邦大總統。.

新!!: 长刀之夜和保罗·冯·兴登堡 · 查看更多 »

刀刺在背传说

刀刺在背传说(又译为匕首传说或背后一刀传说;德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流传的传言,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由于德国战败,不少德国民族主义者怀恨在心,就用这个传说谴责外国人与非民族主义者出卖德国。.

新!!: 长刀之夜和刀刺在背传说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长刀之夜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长刀之夜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长刀之夜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納粹衝鋒隊

#重定向 冲锋队 (纳粹党).

新!!: 长刀之夜和納粹衝鋒隊 · 查看更多 »

约翰·勃朗宁

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美国轻武器设计家,是现代自动及半自动轻武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拥有128项枪支专利。 勃朗宁一生中设计研制成功的手枪、步枪、轻/重机枪和大口径机枪等武器多达37种。.

新!!: 长刀之夜和约翰·勃朗宁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新!!: 长刀之夜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维尔纳·爱德华·弗里茨·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又译布隆伯格,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曾任纳粹德国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 他在1904年進入軍事學院,1907年畢業,1908年進入參謀本部。在一次大戰時,他在西線有特出表現,因而獲頒藍馬克斯勳章。 他在一戰結束後繼續在陸軍任職,1920年升為中校,1925年升為上校,1928年升為少將,1929年升為中將。1933年1月升為步兵上將,1933年8月升為一級上將。自1933年1月至1937年11月任希特勒的国防部长,任內協助希特勒擴軍。1934年,陸軍與統領衝鋒隊的羅姆之間的不和逐漸升溫,在勃洛姆堡的壓力下,希特勒不欲因得罪陸軍而被總統興登堡罷免,決定整肅衝鋒隊,羅姆與一些衝鋒隊高層成員在長刀之夜事件中被處決。勃洛姆堡在1935年兼任纳粹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1936年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 在1937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中,勃洛姆堡不同意希特勒的戰爭計劃。1938年勃洛姆堡再婚,新娘是他的廿餘歲秘書,有人向蓋世太保及戈林告密,說新娘子以前做過妓女。戈林把此事轉告希特勒,希特勒要求勃洛姆堡取消該段婚姻,被勃洛姆堡拒絕。勃洛姆堡因此事在1938年1月辭去他在軍中的所有職務,其後沒有再被希特勒起用。他在1945年被盟軍拘捕,1946年3月於扣留期间在紐倫堡的監獄中病逝。 Category:納粹德國元帥 Category:德國政府部長 Category:德國貴族 Category:波美拉尼亞人.

新!!: 长刀之夜和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馮·賴歇瑙

特·卡爾·恩斯特·奧古斯都·馮·賴歇瑙(Walter Karl Ernst August von Reichenau,又譯萊謝勞,)是一位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幾乎參加了所有重大戰役,擔任指揮要職。 賴歇瑙出身貴族家庭,但未如傳統的普魯士軍人持有階級偏見,被認為是非典型的軍人。1932年經由叔叔介紹,賴歇瑙與希特勒結識,還違反軍規加入了納粹黨,在希特勒整肅衝鋒隊與軍隊的納粹化給予相當的幫助,後者兩度想任命他為陸軍總司令,但皆因其他陸軍高級將領反對而作罷。 戰爭爆發後,賴歇瑙成了高級指揮員,擔任了軍長、軍團司令、集團軍司令等職務。由於賴歇瑙時常對希特勒的戰爭計畫提出批評,兩人關係因而逐漸疏遠,在第三次陸軍總司令出現職缺時,反而是希特勒拒絕任用賴歇瑙。蘇德戰爭期間,賴歇瑙曾發布了著名的「賴歇瑙命令」(Reichenau-Befehl),要求在其官兵屠殺蘇聯政委人員和猶太人,也曾推動聯合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對抗蘇軍,但也因被希特勒否決而未果。1941年底,賴歇瑙繼任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南方集團軍總司令職務,但於1942年1月17日因心臟病逝世。.

新!!: 长刀之夜和瓦爾特·馮·賴歇瑙 · 查看更多 »

盖世太保

密国家警察(Geheime Staatspolizei,缩写:GESTAPO,,汉语音译盖世太保,又译盖斯塔波),是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秘密国家警察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警察组织,后加入大量党卫队人员,一起实施“最终解决方案”。 1933年春希特勒出任威玛共和国总理,而赫尔曼·戈林接管普鲁士警察局。戈林於1933年4月26日成立政治警察組織蓋世太保,核心成員為普魯士警察。1934年在希特勒的調停下希姆萊的黨衛隊接管了蓋世太保。 二战爆发之后大量的盖世太保跟随德国国防军一同进入占领区,在那建立了众多辅警部队,这些辅警部队全部听命于盖世太保,成为其机构的一部分。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有“預防性逮捕權”。在納粹德國時期,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左派人士、異議人士、反抗軍及猶太人等都未經法律程序被蓋世太保投入集中營,其中大多數遭到拷問、虐待,以至於處決。.

新!!: 长刀之夜和盖世太保 · 查看更多 »

聯邦大總統

國家總統(Reichspräsident)是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時代(1919-1934)的國家元首,一度由元首取代、但於1945年回復。.

新!!: 长刀之夜和聯邦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革命

革命,指權力或組織結構的根本性改變,這些改變是在相對短暫的時間中發生。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之重大變革。 人們改造自然的重大變革,有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等;人們改造社會之重大變革,即社會革命。一般而言,是指由下而上對當前制度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社會革命是歷史發展之火車頭;它最深刻之根源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矛盾。相對於改革,則是由上而下的變革。例如在政治層面上,由下而上以暴力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制,稱之為革命,但也有和平革命。當現存之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之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革命,改變舊生產關係以及維護這種舊生產關係之舊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之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相反,由上而下從帝制推行君主立憲制,成立民主議會,稱之為改革。通常革命較激進劇烈,改革則較保守溫和。在階級社會裡,社會革命是階級鬥爭之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通常要使用暴力。 在工業層面上的重大革新,稱之為工業革命。通常是指對當前工業或生產模式進行變革,即以新的機器例如蒸汽機取代舊有的人力,提升生產效率。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Clifton B. Kroeber, Theory and History of Revolutio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7.1, 1996: 21-40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

新!!: 长刀之夜和革命 · 查看更多 »

西奧多·艾克

#重定向 特奥多尔·艾克.

新!!: 长刀之夜和西奧多·艾克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新!!: 长刀之夜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警察

警察(英文:Police),為一種職業,主要職責為執法、維持公共安全、保護性命及保障財產。各國警察體系一般都分為巡邏警察和刑事警察兩大系統,然後再細分為多種崗位及工作類別。英國倫敦警察廳是世界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城市警察部門,香港警務處為全亞洲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門。 絕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警察與軍隊分立,互不隸屬,各有其專業性。在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警察外,隸屬軍隊或单独的國家憲兵也會負責處理或协理治安事務。在少數地區,警察機關成為軍隊的輔助武裝力量。在無軍隊或无軍隊指揮權的国家中,警察成為當地政府或者政權唯一可以直接調度的武裝力量,例如冰岛和巴拿马。而在獨裁政體及極權國家中,亦可能存在秘密警察及宗教警察等警察系統。 至於憲兵,亦即軍事警察,為在軍營和軍區中負責維持軍隊秩序的警察,在設有憲兵的國家及地區中,憲兵可以依據軍法維護軍隊秩序,糾舉軍人,以及協助軍事檢察官辦理軍法案件。部份國家及地區另外設立有國家憲兵,駐守於要塞、邊界、重要機關,持有步兵等級的重型武裝,對民眾亦具備執法權力。.

新!!: 长刀之夜和警察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赫斯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Rudolf Walter Richard Heß),納粹黨的副元首,生於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二戰後判處終身監禁,最後於柏林施潘道軍事監獄內的小別墅上吊自殺,不過當時赫斯的脖子上有繩索多次纏繞過的跡象,勒痕呈平行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赫斯的死並不單純。赫斯後來成為了新納粹的崇拜對象,而他的兒子沃爾夫·赫斯成了著名的右翼分子,並稱聲稱他的父親死於謀殺。 赫斯於1941年5月10日搭乘飛機前往英國進行未授權的和平任務,並遭英方扣留直到大戰結束。.

新!!: 长刀之夜和鲁道夫·赫斯 · 查看更多 »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新!!: 长刀之夜和貴族 · 查看更多 »

黨衛隊

#重定向 党卫队.

新!!: 长刀之夜和黨衛隊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长刀之夜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經濟部長、普魯士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戈林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并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勳章——「功績勳章」,戰爭後期還擔任曾為「紅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領導的第1戰鬥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戰後戈林加入了納粹黨,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並參與了1923年失敗的「啤酒館政變」,期间身中槍傷。为此,後來他一直靠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结果終生麻藥成癮,體型也從健壯轉為肥胖。1933年,戈林創立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1935年,戈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並憑藉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為空軍取得大量預算與獨立地位,令其快速建軍。 戈林以德國空軍最高領袖的身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他本人並不直接干預作戰細節,對現代化空軍技術也缺乏了解,但還是對德軍有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敦克爾克戰役、不列顛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三場決定性戰鬥的發展、德國海軍航空兵、空降部隊和空軍地面部隊的建立、指揮反盟軍轟炸作戰等等。1940年德國打敗法國後,戈林的權力與聲望達到最高峰:希特勒將其晉升為「國家元帥」(或譯作「帝國大元帥」),高過傳統意義上的德國元帥,隔年還指名戈林為其政治接班人。1942年後,隨著德國軍事情勢惡化,戈林的聲望和希特勒對其的信任逐漸降低,于是前者从此不管政治與軍事事務,專注於掠奪各佔領地的藝術品與财富,并過著奢華的生活度日。 1945年4月22日,戈林得知希特勒將自殺,遂拍發電報告知後者他將接掌德國的所有權力。希特勒見狀,認為此為不忠的表現,便下令撤銷戈林全部職務,同时開除黨籍并將其逮捕。二戰結束後,戈林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并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新!!: 长刀之夜和赫尔曼·戈林 · 查看更多 »

自由軍團

自由军团(德语:Freikorps,亦即民兵)原指志愿军。首批自由军团是在七年战争中由腓特烈二世招募。其他後起之例包括拿破仑战争中,普鲁士将领路德维希·阿道夫·威廉·冯·吕佐夫对抗法军的吕佐夫志愿军。自由军一般被正规军认为不太可靠,因此通常只作为哨兵及执行小型任务。 然而該德语词语之義随後有所变化。1918年後,自由军团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德国军队退出战场後组成之準軍事组织。它是威玛时代半军事组织之一。很多德国战场老手有感与文官政府脱节,故此加入军团以求在该军事单位寻找安稳生活。也有其他军人不满战败,故想一起打倒共产党的起义或报复(详见刀刺在背传说)。在獲得国防部长古斯塔夫·诺斯克大力支持下,军团残酷镇压共产党起义,包括於1919年1月15日谋杀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军团也在同年推翻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某些军团成员於波罗的海、西里西亚与蘇聯作战,有时候甚至能战胜正规军。军团在1920年被正式解散。某些军团成员其後於该年3月发动卡普政变,但以失败收場。 部分军团成员為後起之纳粹党要员,包括衝鋒隊首领恩斯特·罗姆和纳粹党副元首鲁道夫·赫斯。 1920年,阿道夫·希特勒方才开始其政治事业,僅是加入名不经传之德意志國家社會主義工人党(後之纳粹党)。多數自由军团成员於纳粹时代期间僅為局外人。因此军团老手一直有争议之话题即為:「我们与共产党战斗时,当时希特勒究竟在哪儿?」。.

新!!: 长刀之夜和自由軍團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长刀之夜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罗姆

恩斯特·朱利葉斯·甘瑟·羅姆(Ernst Julius Günther Röhm,),是德国纳粹运动早期高层人士,有同性戀傾向,衝鋒隊的组织者,在1934年「長刀之夜」被希特勒謀害,希特勒捏造说罗姆有政变图谋,即「罗姆政变」(Röhm Putsch ,又譯「罗姆暴动」)。此后,纳粹便越发走上了独裁专制的道路。.

新!!: 长刀之夜和恩斯特·罗姆 · 查看更多 »

格里哥·斯特拉瑟

格里哥·斯特拉瑟(Gregor Strasser;),德国政客、纳粹党知名人物。他曾成为阿道夫·希特勒的对手,1932年从职位上辞职,1934年于长刀之夜被谋杀。 Category:参加过啤酒馆暴动的纳粹党员 Category:纳粹党领导人 Category:长刀之夜受害者 Category:铁十字勋章授勋者 Category:德國天主教徒 Category:魏玛共和国议员 Category:纳粹党党员.

新!!: 长刀之夜和格里哥·斯特拉瑟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新!!: 长刀之夜和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國的政权,是首个穩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制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滅亡。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它正是法国经历八十多年的政权更替及动乱后,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政权,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新!!: 长刀之夜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战间期

戰間期,指的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局势仍然十分动荡。欧洲在这一时期仍然处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恢复的时期。而在北美(指美國與加拿大),1920年代曾经有过经济的快速成长(咆哮的二十年代),但在1929年爆发的經濟大恐慌使得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魏玛共和国崩溃,纳粹主义兴起。1930年代後,随着九一八事变、日本建立满洲国;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德奥合併等事件发生,人类距离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越来越近。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间期宣告结束。 戰間期的局勢發展:.

新!!: 长刀之夜和战间期 · 查看更多 »

戒严

戒严是指国家在处于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瘟疫或者财政经济危机的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戒嚴實施時司法及行政權會部分或全部由軍隊接管。在有的国家又称之为紧急状态。.

新!!: 长刀之夜和戒严 · 查看更多 »

海德里希

#重定向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新!!: 长刀之夜和海德里希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长刀之夜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长刀之夜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總理

普魯士總理(Ministerpräsident),君主制廢除前稱普魯士首相,設立於1702年,在1945年因廢除普魯士取消。 Category:普鲁士人 Category:德國政治人物 Category:各国总理.

新!!: 长刀之夜和普魯士總理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Nacht der langen Messer蜂鸟行动長刀之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