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長部 (佛經)

指数 長部 (佛經)

《长部》(巴利文:),又称《长尼伽耶》,为《巴利文大藏经》中经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其分为三品:《戒蕴品》、《大品》和《波梨品》,共有34部佛经。 与其对应的北传佛教典籍内容为《长阿含经》。.

56 关系: 十上经吠陀坚固经增一阿含經大会经大念处经大善见王经大典尊经大缘经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大正藏大本经外道婆罗门巴利语上座部佛教帝释所问经中阿含經布吒婆楼经三十二相经三明经弊宿经优昙婆逻狮子吼经佛陀北傳佛教出家六師外道四念住神通祭祀种姓制度种德经究罗檀头经等诵经经藏须婆经转轮圣王狮子吼经迦叶狮子吼经露遮经阿吒曩胝经阿摩昼经阇尼沙经阇利经起世因本經 (上座部)邪見自欢喜经長阿含經雜阿含經梵網經 (上座部)沙门果经...波梨经涅槃涅槃經清净经摩诃梨经教授尸迦羅越經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十上经

《十上经》(巴利文:Dasuttar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长部》中的最后一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住在瞻婆城伽伽罗池边,舍利弗为众比丘说法,依照数字排序,共讲了一百法。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十上經》(第1部第52卷)、《十報法經》(第1部第233卷)。.

新!!: 長部 (佛經)和十上经 · 查看更多 »

吠陀

吠陀(梵語:वेद;拉丁转译为Veda,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 广义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新!!: 長部 (佛經)和吠陀 · 查看更多 »

坚固经

坚固经(巴利文:Kevatt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一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那烂陀寺时,一位名为坚固的年青拜见佛陀,建议佛陀指派一名比丘显示神通,以使那烂陀居民更加信奉佛法。佛陀则拒绝这样做,他解释道自己本人通晓三种神变:神通神变、记心神变、教诫神变,而其只倡导教诲神变,即教诲他人通过戒定慧达到解脱。而神通不过是教化众生之方便而已。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有《長阿含經·坚固经》(第1部第101卷)。.

新!!: 長部 (佛經)和坚固经 · 查看更多 »

增一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亦寫作《增壹阿含經》(舊稱Ekottara Āgama,公元 2000年後,歐美學者的擬音已經改作:Ekottarika Āgama),為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相當於巴利五尼柯耶之增支部(Aṅguttara-Nikāya)。《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為諸天、世人隨時說法,集為增一,是勸化人所習」。 「增一」或「增支」是指編集時,經文法數漸次增加,將從「一」、「二」、「三」至「十」(或十一)佛法名目相關的經文各自編於一「集」,再依數目次序排列各「集」。《長阿含經》中的眾集經、十上經等以及《本事經》、《》同樣用「增一」法編排。印度耆那教也有用同樣編輯方法來結集古代的耆那教經典。 漢譯《增一阿含經》計有52品472經,由曇摩難提憑記憶背誦而出,竺佛念傳譯。後來,該譯本又為僧伽提婆略加改訂。現存《增一阿含經》在經文與攝頌(嗢拕南,uddāna)兩方面都有遺漏佚失的現象,另外對照法數和現存的攝頌,部份經文的次第顯有錯亂。 與巴利「增支部(Aṅguttara-Nikāya)不同,漢譯《增一阿含經》有相當份量的經文使用大乘詞彙或顯露大乘傾向。此一現象究竟出自默誦者還是翻譯者,甚至是翻譯完成初期的編輯者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漢譯《增一阿含經》(T125)翻譯於公元 384 年,是現存漢譯四阿含經(T1, T26, T99)當中年代最早的翻譯本。另有一本釋《增一阿含經》義的經疏,名《分別功德論》,從初〈序品〉至第四〈弟子品〉過半。.

新!!: 長部 (佛經)和增一阿含經 · 查看更多 »

大会经

大会经(巴利文:Mahasamay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迦比罗城大园林时,众位天神从十方世界前来集合拜会佛陀。佛陀向比丘描述各位天神的名称与特征。随后,佛陀报告众比丘,魔军也来了。众比丘保持警惕,魔军无计可施而只能撤退。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大會經》(第1部第79卷)、《大三摩惹經》(第1部第258卷)、《雜阿含經》第1192卷(第2部第323a卷)、《別譯雜阿含經》第105经(第2部第411a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大会经 · 查看更多 »

大念处经

《大念处经》(巴利文: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梵文: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स्म्र्युपस्थान सूत्र)是《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22篇经,相當於漢譯本《中阿含經》〈98經〉〈念處經〉。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極受重視。.

新!!: 長部 (佛經)和大念处经 · 查看更多 »

大善见王经

大善见王经(巴利文:Mahasudassan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七部经。 佛陀在拘尸那罗城末罗族的沙罗林中涅槃时,阿难劝其不要在小城中涅槃。而佛陀劝阻阿难,并告诉阿难此城曾为大善见王的都城,人口众多并繁华。大善见王亲自修行四禅,最后命终升梵界。佛陀最后点名大善见王是自己的前生,并叮嘱阿难要记住四圣谛。 该佛经对应的北传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的位置为《長阿含經·遊行經》(第1部第21卷)、《中阿含經·大善見王經》(第1部第515卷)、《般泥洹經》卷下(第1部第176卷)、《大般涅槃經》卷中下(第1部第196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大善见王经 · 查看更多 »

大典尊经

《大典尊经》(巴利文:Mahagovind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九部经。 经中讲述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时候,一位乾达婆青年前往拜见佛陀。其告诉佛陀,帝释天为三十三天诸神讲述佛陀的八无等法。然后常童子梵天出现,为三十三天诸神讲述佛陀前生曾为婆罗门祭司,名为大典尊。大典尊想要见到梵天,就在雨季静处,修行悲禅定。梵天显身,指示其应低昂出家修行,才能与梵天同住。乾达婆问佛陀是否记得此事,佛陀说记得。但佛陀指出,这只是出于梵界的方法;而若证得涅槃,则要修行八正道。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典尊經》(第1部第30卷)、《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第1部第207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大典尊经 · 查看更多 »

大缘经

《大缘经》(巴利文:Mahanidan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长部》中的第十五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俱卢国时,对阿难讲述缘起法、四种记我者、七种识住和八种解脱。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大緣方便經》(第1部第60卷)、《中阿含經·大因經》(第1部第578卷)、安世高譯《人本欲生經》(第1部第241卷)和施護譯《大生義經》(第1部第844卷)。.

新!!: 長部 (佛經)和大缘经 · 查看更多 »

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槃经》(巴利文:Mahaparinibbana Sutta),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語《巴利大藏经》中收于长部尼柯耶第十六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的《遊行经》。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入涅槃前三个月的最后游行教化,以及涅槃后八国分得舍利供养的情形。 《大正藏·阿含部》中的同源異本為東晉似法顯譯三卷《大般涅槃經》(原名《方等泥洹經》,唐朝後改為此名)。不明來源異本還有:兩卷《佛般泥洹經》(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錄為西晉白法祖譯),失譯東晉錄兩卷《般泥洹經》。.

新!!: 長部 (佛經)和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 查看更多 »

大正藏

#重定向 大正新脩大藏經 ja:大正新脩大蔵経.

新!!: 長部 (佛經)和大正藏 · 查看更多 »

大本经

大本经(巴利文:Mahapadan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四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舍卫城中,凭天耳通得知比丘在法堂谈论前生事,便去法堂向众位比丘讲述过去佛的事迹。其中包括毗婆尸、尸弃、毗舍婆、拘楼孙、拘那含、迦叶以及佛陀本人共七佛。佛陀讲述七佛的种姓、族姓、寿命、成道、弟子、父母与王都等事情。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大本經》(第1部第1卷)、《七佛經》(第1部第150卷)、《毘婆尸佛經》(第1部第540卷)、《七佛父母姓字經》(第1部第159卷)、《增壹阿含經》(第2部第790a卷)。 Category:长部 Category:阿含部.

新!!: 長部 (佛經)和大本经 · 查看更多 »

外道

外道(梵文:tirthika;巴利文:titthiya)為一個佛教的翻譯名詞,與被稱為內道的佛教裡佛陀所說的教法相對,取名源於其所傳真理異於佛教的宗教組織。.

新!!: 長部 (佛經)和外道 · 查看更多 »

婆罗门

婆罗门(英文: Brahmin; ब्राह्मण )是印度教的祭司贵族,属于瓦爾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儀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印歐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数是祭神後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叶,婆羅門在政府某些職位領域佔75%。.

新!!: 長部 (佛經)和婆罗门 · 查看更多 »

巴利语

巴利语(IAST/ISO 15919: 、पालि)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属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語,与梵語十分相近,是印度西方所用的俗語(普拉克里特諸語言)。巴利語可以用各种文字书写,比如婆罗米文、天城文,以及由的英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的適用於各種印度語言的拉丁字母轉寫。.

新!!: 長部 (佛經)和巴利语 · 查看更多 »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新!!: 長部 (佛經)和上座部佛教 · 查看更多 »

帝释所问经

帝释所问经(巴利文:Sakkapabh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一部经。 佛陀在王舍城外石窟中,帝释天在乾达婆青年般遮翼陪同下拜见佛陀。佛陀正入禅定。在等候时,般遮翼谈琴唱恋。之后,般遮翼向佛陀引见帝释天,帝释天告诉佛陀,迦比罗城释迦族女子瞿毗皈依佛法僧,舍弃女子心,后成为天神之子,命为瞿波。帝释天为佛陀朗诵瞿波歌。佛陀按照帝释天所问说法,之后帝释天向佛陀三呼致敬。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釋提桓因問經》(第1部第62卷)、《中阿含經·釋問經》第134经(第1部第632卷)、《帝釋所問經》(第1部第246卷)、《雜寶藏經·帝釋問事緣》卷六(第4部第476卷)。.

新!!: 長部 (佛經)和帝释所问经 · 查看更多 »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梵語:),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篇幅不長不短的經文集為一部,名為中阿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中阿含》是為利根者分別、抉擇諸深義的經典,為學問者所習。 漢譯《中阿含經》推定為說一切有部誦本,計有18品,222經依據晉朝道慈法師〈後出中阿含經記〉(《出三藏記集》登錄為〈《中阿含經》序〉):「此《中阿含》凡有五誦,都十八品,有二百二十二經,合五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五字,分為六十卷。」(CBETA, T01, no. 26, p. 809, b29-c3)。 《出三藏記集》同時登錄了曇摩難提默誦翻譯的59卷本,和僧伽提婆根據胡本翻譯的60卷本,並聲稱兩者內容大不同,可見僧祐當年,兩本仍然並行於世。 《出三藏記集》卷2:「 《中阿鋡經》五十九卷(同建元二十年出) 右二部凡九十二卷。晉孝武時,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以符堅時入長安,難提口誦胡本,竺佛念譯出。」(CBETA, T55, no. 2145, p. 10, b23-26)。 《出三藏記集》卷2:「 《中阿鋡經》六十卷(晉隆安元年十一月十日於東亭寺譯出,至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訖。與曇摩難提所出大不同)」(CBETA, T55, no. 2145, p. 10, c7-8)。 《出三藏記集》卷9:「然五部異同孰知其正。而道慈愚意怏怏於違本。故諸改名者皆抄出注下。新舊兩存別為一卷。與目錄相連以示於後。將來諸賢令知同異。得更採訪。脫遇高明外國善晉梵方言者。訪其得失刊之從正。」(CBETA, T55, no. 2145, p. 64, a24-28) ,對應於巴利經藏之《中部》(Majjhima Nikāya)。其經文數222經遠多於《中部》的152經,不過大多可在其餘的巴利經藏中找出相對應的經文。 在漢譯四阿含中,《中阿含經》是唯一保存完整攝頌(嗢拕南,uddāna)的一部,可藉由對照攝頌來確知經文次第有無錯漏。.

新!!: 長部 (佛經)和中阿含經 · 查看更多 »

布吒婆楼经

《布吒婆楼经》(巴利文:Potthapada Suttam),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九部经。.

新!!: 長部 (佛經)和布吒婆楼经 · 查看更多 »

三十二相经

《三十二相经》(巴利文:Lakkhan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三十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舍卫城给孤独园时,向比丘讲述三十二大人相。佛陀指出,生而具备该人相的,在家则成为转轮王;出家则成为阿罗汉,驱除世间的蔽障。佛陀具體说明三十二相及其宿因。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中阿含經·三十二相經》(第1部第493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三十二相经 · 查看更多 »

三明经

三明经(巴利文:Tevijj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三部经。 佛陀在乔萨罗国时,有两位婆罗门人争吵如何获得解脱,后争执无果,请教佛陀。佛陀问其是是否见过梵天,其回答没有。佛陀表示即无见得梵天,又如何相传?并表示梵天没有爱欲、仇恨等,而婆罗门深陷五欲、五盖。此后,佛陀教导比丘修行戒定慧,修行四梵住,才为与梵天共住之道。该两位青年听后,决定皈依佛法僧,并成为优婆塞。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三明經》(第1部第104卷)。.

新!!: 長部 (佛經)和三明经 · 查看更多 »

弊宿经

《弊宿经》(巴利文:Payasi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三部经。.

新!!: 長部 (佛經)和弊宿经 · 查看更多 »

优昙婆逻狮子吼经

《优昙婆逻狮子吼经》(巴利文:Udumbarik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五部经。 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时,居十散陀那访问优昙婆罗园林时,游方僧尼俱陀讽刺佛陀喜欢离群独处,并未具备智慧。随后佛陀来到须摩揭陀池边,向尼俱陀讲述各种污秽苦行的害处,教导他应当修行纯洁的苦行:受戒、断五盖,获天神眼,最终达到正见。尼俱陀听完佛陀说法后,惭愧不已。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散陀那經》(第1部第47卷)、《中阿含經·優曇婆邏經》(第1部第591卷)、《尼拘陀梵志經》(第1部第222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优昙婆逻狮子吼经 · 查看更多 »

佛陀

#重定向 佛.

新!!: 長部 (佛經)和佛陀 · 查看更多 »

北傳佛教

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相對,在佛教史上,根據佛教由印度中心向外傳播的方向而做出的佛教傳統分類。由印度經中亞,往中國、東北亞一帶傳播以及由印度傳至西藏的佛教傳統,稱為北傳佛教;由印度傳往錫蘭島,之後經緬甸、印尼傳播至南亞、東南亞與中国云南地区的佛教傳統,稱為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依地域,又可分成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等,以大乘佛教為主。有學者認為應將日本佛教從漢傳佛教中分出單立。 在歷史上,漢傳佛教同時受到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影響,但以北傳佛教的影響力較大,南傳佛教只在雲南等地流傳。藏傳佛教興起較晚,同時受到印度佛教與漢傳佛教影響,主要由印度傳播而來,以密宗為主流。 南傳佛教,以上座部佛教為主。.

新!!: 長部 (佛經)和北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長部 (佛經)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六師外道

六師外道是古印度的諸沙門教派中,除佛教之外,對六個主要教派的並稱。外道是佛教對自身以外的其他印度宗派的稱呼,在部派佛教經典裡對這些學說亦有描述,合稱為「六十二見」,並總稱當中的主要思想為「六師外道」。.

新!!: 長部 (佛經)和六師外道 · 查看更多 »

四念住

四念住(satipaṭṭhāna,smṛtyupasthāna),亦称四念处、四念处观、身受心法,為上座部佛教跟漢傳佛教《阿含經》根本修行方法。亦稱內觀。指從「身」體、感「受」、「心」、「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明瞭其剎那生滅、無常、苦、及無我的本質,斷除所有的貪瞋痴煩惱,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必須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才有辦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不修四念處就無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

新!!: 長部 (佛經)和四念住 · 查看更多 »

神通

通(abhiññā),又譯為神力、通力、通,為佛教術語,指因禪定力而得到的超越凡人神秘力量,也有可能只是普通的幻術而已。這個名詞出現在多部佛經中,例如《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楞嚴經》。.

新!!: 長部 (佛經)和神通 · 查看更多 »

祭祀

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禱詞)、祭品(Sacrifice)等内容:.

新!!: 長部 (佛經)和祭祀 · 查看更多 »

种姓制度

种姓(Caste,有时也被称为卡斯特)是一种社会阶层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內婚制、继承的方式传承某一特定阶层的生活方式(通常包括职业、阶级、沟通交流习惯、禁忌等)。虽然说许多不同的宗教中都有种姓制度,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种姓将印度社会的人们严格地划分成不同的组别,这一习俗从古时一直流传至今。然而,由于城市化、肯定性行动活动的进一步推广,印度种姓制度在经济活动上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印度种姓制度也被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印度之外类似于种姓的社会分级系统。种姓一词有时也用来描述蜜蜂、蚂蚁等非人类动物的社会习惯。.

新!!: 長部 (佛經)和种姓制度 · 查看更多 »

种德经

《种德经》(巴利文:Sonadanda Suttam),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四部经。该经中主要由佛陀解释三无漏学。.

新!!: 長部 (佛經)和种德经 · 查看更多 »

究罗檀头经

《种德经》(巴利文:Kutadanta Suttam),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五部经。佛陀在该经中批判了婆罗门的杀生祭祀。.

新!!: 長部 (佛經)和究罗檀头经 · 查看更多 »

等诵经

《等诵经》(巴利文:Savgiti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三十三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住在末罗国波婆城铁匠纯陀的家林园时,末罗人新建一座会堂,请佛陀说法。佛陀在说法时候,感到背痛,吩咐舍利弗继续为众比丘说法。舍利弗的说法为分十部分,分别依数字序列排列,共讲二百三十种。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眾集經》(第1部第49卷)、《大集法門經》(第1部第226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等诵经 · 查看更多 »

经藏

经藏(Sutta Pitaka,सूत्र पिटक,),又譯為修多羅藏、素怛纜藏,是三藏之一,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南傳佛教的經藏相當於阿含經。大乘佛教的經藏包括更多典籍。.

新!!: 長部 (佛經)和经藏 · 查看更多 »

须婆经

须婆经(巴利文:Subh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二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涅槃后,阿难应婆罗门须婆邀请说法。阿难讲述如何修行戒定慧,并认识四谛,最终得到解脱。须婆听闻后,决定皈依三宝,成为优婆塞。该经没有相应的汉译经典。.

新!!: 長部 (佛經)和须婆经 · 查看更多 »

转轮圣王狮子吼经

《转轮圣王狮子吼经》(巴利文:Cakkavatti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六部经。 佛陀在摩揭陀国图罗村说法,叮嘱众比丘以自己为岛屿安住,不以他人而庇护;以法为庇护。而方法则是通过修行四念处。此外佛陀还讲述轮法王达尔诃奈密的故事。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轉輪聖王修行經》(第1部第39卷)、《中阿含經·轉輪王經》(第1部第520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转轮圣王狮子吼经 · 查看更多 »

迦叶狮子吼经

《迦叶狮子吼经》(巴利文:Mahasihanada Suttam),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八部经。.

新!!: 長部 (佛經)和迦叶狮子吼经 · 查看更多 »

露遮经

《露遮经》(巴利文:Lohicc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二部经。 露遮经中叙述,佛陀在拘萨罗国时,应邀在婆罗门露遮家吃饭。露遮认为沙门婆罗门证得善法后,不应告诉他人。佛陀教诲到,有三种老师应受到指责:不自觉也不觉他,不自觉而觉他,自觉而不觉他。而真正老师应当是自觉而觉他。露遮听完佛陀教诲后皈依三宝,成为优婆塞。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有《長阿含經·露遮经》(第1部第112卷)。.

新!!: 長部 (佛經)和露遮经 · 查看更多 »

阿吒曩胝经

《阿吒曩胝经》,(巴利文:Atanatiy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三十二部经。 该经讲述,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时,四天王带着夜叉军、乾达婆军、鸠盘荼军和龙军前来拜见。北天王毗沙门说,由于佛陀教导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酗酒,大多数夜叉不信奉佛法。因此其向佛陀诵阿吒曩胝经,并告诉佛陀,任何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只要记住该经,无论夜叉、乾达婆、鸠盘荼或龙前来骚扰都不会得逞。然后佛陀嘱咐比丘记住该护经。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北宋法天譯《佛說毘沙門天王經》(No.1245)。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阿吒曩胝经 · 查看更多 »

阿摩昼经

《阿摩昼经》,(巴利文:Ambatth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三部经。该经中主要阐述佛陀对种姓制度的批判。.

新!!: 長部 (佛經)和阿摩昼经 · 查看更多 »

阇尼沙经

《阇尼沙经》(巴利文:Janavasabh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十八部经。 佛陀在那提迦时候,阿难鉴于佛陀曾经将说过那提迦信徒命终再生的故事,请求佛陀讲述摩揭陀信徒命终再生。此时,一名叫阇尼沙的药叉前来告诉佛陀,常童子梵天为三十三天诸神讲述四神通、三径路,四念处,七定具,皈依三宝后就能像摩揭陀信徒那样,断除三结,进入预流,达到正觉。根據南传上座部佛教長老們在長部第十八经沙門果經開示,這一位药叉正是摩揭陀國頻毘娑羅王(Bimbisara)的轉世。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闍尼沙經》(第1部第34卷)、《人仙經》(第1部第213卷)。 Category:长部 Category:阿含部.

新!!: 長部 (佛經)和阇尼沙经 · 查看更多 »

阇利经

《阇利经》(巴利文:Jaliya Suttam),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七部经。.

新!!: 長部 (佛經)和阇利经 · 查看更多 »

起世因本經 (上座部)

起世因本經(巴利語: )是《巴利三藏·長部》的第27經,本經記述佛于黄昏时,经行于鹿母讲堂外,对随后而来之婆罗门族出身之婆悉吒和婆罗堕之所说。 前半是说人之贵贱,非由如四姓之阶级的高下,是由其人格价值之有无而定的,力说四姓之平等。后半由说此世之初开展起而及四姓之起源,最后结说此等四姓之任何人体证法者,为人类之最上者。 在漢傳佛教《大正藏》中對應經典有《長阿含經》(第六卷)第五經《小緣經》,《中阿含經》(第三十九卷)第一五四經《婆羅婆堂經》,和阿含部的《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起世因本經 (上座部) · 查看更多 »

邪見

邪見(micchā-diṭṭhi,mithyā-dṛṣṭi),佛教術語,指不正確、愚昧的見解,為正見的反義詞,通常可以等同於惡見。作為五惡見之一的邪見,特指其他宗教教派提出的錯誤見解。.

新!!: 長部 (佛經)和邪見 · 查看更多 »

自欢喜经

《自欢喜经》(巴利文:Sampasadaniy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八部经。 該經講述佛陀在那烂陀附近园林时,舍利弗赞叹佛陀教法,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六入、四入胎、四记心、四见定、七人施设、四通行等。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自歡喜經》(第1部第76卷)、《信佛功德經》(第1部第255卷)、《雜阿含經》(第2部第130C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自欢喜经 · 查看更多 »

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梵語:),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說久遠事,故稱“長阿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總序》稱《長阿含》破諸外道,側重在迴轉外道改宗佛教。 漢譯《長阿含經》四分四誦三十經,共二十二卷,在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於長安由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口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漢文,秦國道士道含筆錄,收錄於《大正藏》第一冊。現代學者認為漢譯《長阿含經》收有《世記經》,可能為法藏部的誦本。.

新!!: 長部 (佛經)和長阿含經 · 查看更多 »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梵語:),初期佛教的基本經典「四阿含」之一。在四阿含中,雜阿含是依佛法教類五蘊、六入處、界、因緣、四諦、三十七道品等,將眾多相應的短經編成集,而匯為一部。漢譯《雜阿含經》推定為根本說一切有部傳本,與對應的巴利本《相應部》一起,被認為是接近原始佛教原貌的佛陀言論集之一。.

新!!: 長部 (佛經)和雜阿含經 · 查看更多 »

梵網經 (上座部)

梵网经(巴利語:)是《巴利三藏·长部》的第一部经,这部经对于生起正信,了解邪见,具备佛法正确知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被集结为巴利三藏的第一部经。 在漢傳佛教《大正藏》中對應經典為《長阿含經》第二十一經《梵動經》,和三國月支優婆塞支謙譯《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新!!: 長部 (佛經)和梵網經 (上座部) · 查看更多 »

沙门果经

《沙门果经》(巴利文:Samaññaphal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部经。该经文为佛陀向阿阇世王开示。 该佛经在汉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有《長阿含經·沙門果經》(第1部第107卷)、《增壹阿含經》(第2部第762卷)、《寂志果經》(第1部第270卷)。.

新!!: 長部 (佛經)和沙门果经 · 查看更多 »

波梨经

《波梨经》(巴利文:Pathik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四部经。 該經講述,佛陀在末罗国时,离车族比丘善宿脱离僧团,原因为佛陀不显示超人的神通、不解释世界的起源。游方僧薄伽婆向佛陀问起此事,佛陀回答道,其曾经向善宿语言三位裸体苦行者的结局,都得到应验。佛陀也向解释四种世界起源说,梵天说、戏嬉说、意乱说和无因说。但佛陀认为显示神通与解释世界起源并非其说法目的,因为这些不能达到灭苦和解脱。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阿㝹夷經》(第1部第66卷)。 Category:長部.

新!!: 長部 (佛經)和波梨经 · 查看更多 »

涅槃

涅槃(Nibbāna;Nirvāṇa),佛教術语,合文作,又譯為泥洹、般泥洹、般涅槃、涅槃那、涅盤那、泥盤那、波利暱縛男,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這個術語最早源自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當時眾說紛紜。佛教認為外道無法實證何謂涅槃,在無佛教的時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親證涅槃。釋迦牟尼菩薩降生後,出家成佛轉法輪,教導弟子佛法,才開始有聲聞聖弟子實證涅槃,聲聞四果阿羅漢捨壽後,會取證無餘涅槃,進入不生不死狀態。時至今日,當有佛教上師、沙門、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過世時,許多人會尊稱他們涅槃了。.

新!!: 長部 (佛經)和涅槃 · 查看更多 »

涅槃經

佛教的涅槃經 可指:.

新!!: 長部 (佛經)和涅槃經 · 查看更多 »

清净经

《清净经》,(巴利文:Pasadika Sutta),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二十九部经。 該經講述,佛陀住在释迦族弓术园时,阿难带着沙弥周陀告诉佛陀,尼乾子在波婆城去世后,其弟子发生分裂互相攻击。佛陀以自我为例,说明什么是理想的导师与弟子。佛陀说他达到正等正觉,获得阿罗汉果,而成为导师。佛陀强调自己宣讲的法为三十七道品。佛陀并告诫弟子,为众生利益与幸福,必须保证这些法常存世间,众比丘要互相团结,共同切磋诵读,不要争执。佛陀还讲述四安乐、四禅、四果位和四圣谛。并要求比丘不为九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蓄财、不随欲、不随恚、不随痴、不随怖,也不要陷入对灵魂和世界起源之类无谓的思辨。 该佛经在北传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对应经典为《長阿含經·清净经》(第1部第72卷)。 Category:长部.

新!!: 長部 (佛經)和清净经 · 查看更多 »

摩诃梨经

《摩诃梨经》(巴利文:Mahali Suttam),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六部经。佛陀在该经中讲述了神通、三无漏学、八正道等问题。.

新!!: 長部 (佛經)和摩诃梨经 · 查看更多 »

教授尸迦羅越經

《教授尸迦羅越經》(巴利文: 或 ,梵文:),也称《教誡新嘎喇經》、《善生經》,为《巴利文大藏经》中经藏的《长部》第31部佛经,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在该佛经中,释迦牟尼教導尸迦羅越(新嘎喇)居士子的兩大方面内容:作為在家众應當如何避免不良行為,以及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此外,该經還解释了在家众应如何积累、分配財產。.

新!!: 長部 (佛經)和教授尸迦羅越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长尼伽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