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釣鮟鱇

指数 釣鮟鱇

釣鮟鱇(学名:Lophius piscatorius)又稱鮟鱇,為輻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巴倫支海至黑海海域,棲息深度20-1000公尺,體長可達200公分,生活在沙泥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會將身體埋藏在沙泥中伏擊獵物,屬肉食性,以魚類、海鳥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12 关系: 卡尔·林奈大西洋學名巴倫支海物种鮟鱇亞目鮟鱇科鮟鱇魚黑海輻鰭魚綱海鳥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7.

新!!: 釣鮟鱇和卡尔·林奈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釣鮟鱇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釣鮟鱇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巴倫支海

巴倫支海(Barents、Баренцево море),位於挪威與俄羅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名字取自於在該海域病逝的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海域沿岸地區被稱為巴倫支地區。 由於海流關係,南部海面終年不結冰。9月更是全面解凍。 巴倫支海是重要漁場,也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佈防區,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核子潛艇庫爾斯克號沉沒於此海域,造成了核污染的環境隱憂。 Category:大西洋陸緣海 Category:北冰洋陸緣海 Баренцево Category:挪威海域 Category:挪威-俄羅斯邊界.

新!!: 釣鮟鱇和巴倫支海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釣鮟鱇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鮟鱇亞目

#重定向 鮟鱇科.

新!!: 釣鮟鱇和鮟鱇亞目 · 查看更多 »

鮟鱇科

鮟鱇科(学名:Lophiidae)為鮟鱇目的其中一科。.

新!!: 釣鮟鱇和鮟鱇科 · 查看更多 »

鮟鱇魚

鮟鱇目(学名:Lophiiformes)俗称鮟鱇魚,又名琵琶魚、結巴魚,是硬骨魚,於世界各大海洋均有分佈,如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新!!: 釣鮟鱇和鮟鱇魚 · 查看更多 »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魚」本身並非一個正式用作生物分類的名稱,但他們共通的特徵是有鰓的水生動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当时已知魚類約有28000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约在32100種。 魚類包括盲鰻、七鰓鰻、軟骨魚及硬骨魚等,也包括許多已經絕種的物種。魚絕大部份屬於冷血動物,其體溫會隨外在環境溫度而變化,極少數像大白鲨、及鮪魚及月魚等可以將體溫維持在較高的溫度 。在大部份的水體中都有魚。幾乎所有的水生環境中都有魚,從高山的溪流(如鱒魚)到深海帶甚至超深海渊带(像囊鰓鰻目及鮟鱇魚)。魚比其他的脊椎动物有更多的物種變異性。 人類也可能因為娛樂、想要進行水族饲养或是在水族館展示而捕魚或釣魚。魚在一些文化中曾經是神或是宗教的符號,同時也是許多藝術、書籍或電影的主題。 鱼這個詞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定義,排除了四足類(如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有相同祖先的物種。魚是並系群,是由脊索動物門的許多綱所組成,在系統分類學上沒有對應魚的分類類群。 最早可以歸類於為魚類的生物是软躯体的脊索动物,在寒武纪首次出現,雖然沒有真脊柱,但是有脊索,因此其動作較其他脊索动物更加靈活。魚在古生代繼續演化,產生很多不同的物種,其中許多都是盾皮魚綱,有骨甲防止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第一個有下顎的魚出現在志留紀,而許多的魚已經變成強大的肉食動物,而不再成為节肢动物的食物。.

新!!: 釣鮟鱇和鱼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新!!: 釣鮟鱇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輻鰭魚綱

辐鳍鱼纲(學名:Actinopteri)又名条鳍鱼纲,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一纲,也是辐鳍鱼总纲的两个演化支之一,包含了所有与新鳍亚纲关系较近、离多鳍鱼目较远的辐鳍鱼。.

新!!: 釣鮟鱇和輻鰭魚綱 · 查看更多 »

海鳥

海鳥是一種能夠適應海洋氣候環境的鳥類,而無論於生活習慣、處事態度、生理運行等皆與其他鳥類大有不同。其有著強烈的趨同演化,因此所有海鳥的生態職位均十分類似。而海鳥這一物種最初出現於白堊紀之時,距今有近億年,但是與現代海鳥之關係並不大。若果論及現代海鳥之遠祖,則可以追溯至古近紀時,而亦已有數千萬年。 通常來說,海鳥較其他鳥類長壽、晚育,而且有著族群老年化問題,不過其更會享受青春。大部分種類的海鳥會聚居在一起,少則數十,多則百萬。其多會每年定時遷徙,而且所涉路途遙遠,横越赤度或環繞地球飛行等事,並不罕見。其能在海洋表面或水下覓食,然而當無法子時,或會同類相食。不論遠洋、海岸,甚或陸空處,悉能長期飛行而無礙。 其與人類有著一段很長的相處歷史:一直以來,人類都視之為食糧之一,而其亦可作為大海中的指南針,引領漁民至補魚處,又或帶領海手至近岸處。然而,人類破壞生態的活動,使得很多種類的海鳥都瀕臨絕種,而且問題日益嚴重。故此,一系列的保育工作已經展開,至於成效如何,則尚未可知。 Category:鳥類.

新!!: 釣鮟鱇和海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