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

指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

这是一金星上已命名撞击坑列表,所有金星上的撞击坑都以世界各民族著名女性和女性常见名命名。.

216 关系: Amenirdis IAngelica KauffmanAnna Magnani加利西亚加贺千代女劳拉·巴斯劳拉·简·亚当斯埃及埃德纳·菲伯埃维语埃里纳卡尔梅克人卡琳·博耶卡爾梅克衛拉特語卡特家族卑弥呼卓拉·尼尔·赫斯特古希腊吉尔吉斯语塞尔玛·拉格洛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塞维涅夫人塔纳戈拉的科里纳大阿格里皮娜天文學奥尔科特撞击坑奥莱莉娅撞击坑奧塞梯語奈菲尔提蒂姬蔓·芭奴委內瑞拉娜麗·布萊娜迪亚·布朗热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安妮·博林安妮·弗蘭克安娜·科穆宁娜安娜·阿赫玛托娃安·沙利文富拉尼人富拉語小福斯蒂娜尤利烏斯·凱撒尼夫赫人巴顿撞击坑丹尼洛娃撞击坑希伯來人希伯来语乔伊·亚当森亚历山德拉·波塔尼娜...亚布洛奇金娜撞击坑亚当斯撞击坑亚美尼亚语人类学库尼茨撞击坑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伊莎贝拉一世伊莎贝拉撞击坑伊迪丝·华顿伊迪丝·琵雅芙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伊朗伦勃朗伽利略·伽利莱弗吉尼亚·吴尔夫弗兰纳里·奥康纳弗朗西丝·阿宾顿德·拉朗德撞击坑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北高加索北条政子利季娅·谢拉斯卡娅列奥纳多·达·芬奇傑奎琳·考克倫哈莉特·塔布曼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哈萨克斯坦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凱倫·白烈森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娄巴特拉撞击坑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克拉拉·舒曼图瓦语Billie Holiday石美玉王贞仪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玛丽一世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玛利亚·切莱斯特撞击坑玛琳娜·茨维塔耶娃珍妮·林德珍妮撞击坑珍·西摩珍·格蕾班昭穆桂英立陶宛管道升简·奥斯汀索杰纳·特鲁思罗萨莉娅·德·卡斯特罗罗马美索不达米亚羅馬帝國真理子撞击坑爱米莉·巴尔奇爱沙尼亚爱沙尼亚语病理学瑪麗亞·卡拉絲瑪麗亞·蒙特梭利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狄金森撞击坑盎格魯-撒克遜人芝诺比阿芭芭拉·赫普沃斯芭蕾舞花木兰芙烈達·卡蘿芙里尼莎斯姬亚·伦勃朗莎拉·伯恩哈特莉泽·迈特纳荷兰萧红西蒙娜·韦伊西蒙·波娃西格丽德·温塞特马其顿语马里语语言学家列表豪萨语鲍日娜·聂姆曹娃贝尔塔·冯·苏特纳麗莎·喬宮多麗蓮·海爾曼車臣語黃真伊黃道婆迪莉娅·爱克力迈特纳撞击坑露丝撞击坑露意莎·梅·奧爾柯特與謝野晶子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南迪巴伊·喬希阿坎语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阿伊莎·台木尔阿内丝·尼恩阿玛拉逊莎阿爾泰語阿迪瓦尔撞击坑阿迪格語阿格莱奥妮丝阿涅西撞击坑阿拉伯赞西佩赛珍珠赛珍珠撞击坑薇拉·凯瑟薛涛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撞击坑蔡文姬金星金星冕状物列表艾塞弗莉塔艾米莉·狄金森艾瑪·奧希茲艾莎道拉·邓肯艾茵·兰德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苏联苏格拉底苏族苏族语英厄·莱曼雷切尔·卡森林芙美子捷克李清照杰曼·德·斯戴尔杜莎夫人格特鲁德·斯泰因格蒂·科里格拉齊亞·黛萊達桑雅·赫尼梅里特·普塔撞击坑武则天波多黎各波斯语泰米尔人泰诺族朱淑真惠特蕾撞击坑戈卢布金娜撞击坑戈黛娃夫人海伦·陶西格海倫·凱勒斯蒂芬妮娅撞击坑文鴦旺达·兰多芙丝卡摩爾多瓦語摩西奶奶拜占庭帝国拔示巴拉科塔族拉斐特夫人曼丁哥语 扩展索引 (166 更多) »

Amenirdis I

#重定向 阿曼尼爾迪斯一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Amenirdis I · 查看更多 »

Angelica Kauffman

#重定向 安吉莉卡·考夫曼.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Angelica Kauffman · 查看更多 »

Anna Magnani

#重定向 安娜·马格纳尼.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Anna Magnani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

加利西亚可能有以下含义:.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加利西亚 · 查看更多 »

加贺千代女

加贺千代女(),又称加贺之千代、千代女或千代尼,号草风。生于,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的女俳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加贺千代女 · 查看更多 »

劳拉·巴斯

劳拉·巴斯 (Laura Bassi,),18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她是欧洲第二位获得学术资格的女性Findlen, Paula.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劳拉·巴斯 · 查看更多 »

劳拉·简·亚当斯

#重定向 珍·亞當斯.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劳拉·简·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德纳·菲伯

埃德纳·菲伯或艾德娜·费勃(Edna Ferber,),美国20世纪初的女作家,曾获1925年的普利策小说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埃德纳·菲伯 · 查看更多 »

埃维语

埃維語(Èʋe 或 Èʋegbe,發音:)是一種通行於迦納、多哥和貝寧的尼日尔-刚果语系格貝語支的語言,其使用者約有六百萬人。其他與埃維語相關、同屬格貝語支的語言有豐語、格恩語、夫拉菲拉語(Phla Phera)和阿扎語等。同時就如其他格貝語支的語言一般,埃維語是種聲調語言,也就是說,對不同的單詞而言,即使彼此間其他部份的發音一樣,只要聲調不同,它的意義就可能會有所不同。 德國的非洲學家迪特里希‧赫爾曼‧偉士特曼(Diedrich Hermann Westermann)出版了許多關於埃維語及其他格貝語支語言的字典和語法等相關的資料。其他曾對埃維語和與之高度相關的語言進行研究的語言學家有 吉爾伯特‧安斯瑞 (Gilbert Ansre,其研究關於聲調、語法等方面的事物)、赫伯特‧斯達爾克(Herbert Stahlke,其研究關於形態學、聲調等方面的事物)、尼克‧克雷蒙茲(Nick Clements,其研究關於聲調、語法等方面的事物)、羅貝托‧帕茲(Roberto Pazzi,其研究關於人類學、詞典學等方面的事物anthropology, lexicography)、菲利克斯‧阿美卡(Felix K. Ameka,其研究關於語義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的事物)、阿蘭‧杜提(Alan Stewart Duthie,其研究關於語義、發音等方面的事物)、洪帕提‧卡波 (Hounkpati B. Capo,其研究關於音系、發音等方面的事物)、以諾‧阿柏(Enoch Aboh,其研究關於語法方面的事物)與克里斯‧柯林斯(Chris Collins ,其研究關於語法方面的事物)等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埃维语 · 查看更多 »

埃里纳

埃里纳(Erinna),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古希腊女诗人之一,生活于罗德斯附近的特罗斯岛。19岁时去世。她以300行六韵步的诗歌《纺锤》而出名,但现仅存残篇,此诗为纪念其朋友巴乌基斯而创作。.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埃里纳 · 查看更多 »

卡尔梅克人

卡尔梅克人(卡爾梅克語:Хальмгуд),是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俄羅斯聯邦和蒙古國境內的一個民族。卡尔梅克是欧洲人对厄鲁特蒙古人、卫拉特蒙古人、元代的斡亦剌人,以及明代的瓦剌人的称呼。.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卡尔梅克人 · 查看更多 »

卡琳·博耶

卡琳·博耶(,)是一位瑞典诗人和小说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卡琳·博耶 · 查看更多 »

卡爾梅克衛拉特語

卡爾梅克衛拉特語(Хальмг келн),為卡爾梅克人和衛拉特蒙古人的語言,屬卫拉特语。使用在俄羅斯聯邦卡爾梅克共和國 (Хальмг Таңһч)、中國西部、蒙古西部。在上述每個國家大約有 160,000人在使用卡爾梅克語。.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卡爾梅克衛拉特語 · 查看更多 »

卡特家族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也称作“卡特一家”,是一个美国乡村音乐组合,在1927年到1956年录制了许多音乐。他们的音乐影响了蓝草音乐、乡村音乐、南方福音、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以及1960年代的美国民歌复兴运动。他们是第一个成为乡村音乐明星的声乐组合。他们著名的歌曲有《Wabash Cannonball》、《但愿生死轮回永不停止》(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森林野花》(Wildwood Flower)、《让生活充满阳光》(Keep On the Sunny Side),这些歌曲树立了乡村音乐的标准。.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卡特家族 · 查看更多 »

卑弥呼

卑彌呼(ひみこ,),古代日本邪馬台國的女王。她是在《三國志》所載和曹魏往來甚密的倭女王,能使鬼道(方術),以妖惑眾,年長不嫁。漢桓、靈年間,倭國大亂,母系社會男主雖有漢綬金印不能服眾,因而造成倭國之亂,而卑彌呼以鬼道平定内亂登上王位,時年17歲。卑彌呼不參與政事,由弟弟辅佐治理国家。女王居住深宫,僅由一男子出入供奉飲食,有侍婢千人常在其左右。彌生時代日本列島大小諸候國30多個,卑彌呼女王為了鞏固邪馬台政權,花費巨大代價交接曹魏,明帝曹叡則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授其金印。卑彌呼在位七十多年,於九十多歲高齡去世。死後大作冢,四周長百餘步,殉葬奴婢百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卑弥呼 · 查看更多 »

卓拉·尼尔·赫斯特

卓拉·尼尔·赫斯特(Zora Neale Hurston,),女,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民俗学家,作家。她著有四本小說,超過五十篇短故事、劇本及短文,當中以1937年的小說《他們的眼在看上帝》(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最著名。 隨著公眾重新對赫斯特燃起興趣,她的作品於1975年重新出版。赫斯特逝世後,史密森尼學會發現其1920年代寫下的民間故事的原稿,集成一冊為《每條舌頭都坦白》(Every Tongue Got to Confess),於2001年出版。.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卓拉·尼尔·赫斯特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吉尔吉斯语

#重定向 柯尔克孜语.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吉尔吉斯语 · 查看更多 »

塞尔玛·拉格洛夫

塞尔玛·奧蒂莉亞·洛維薩·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öf,,),瑞典作家與教師。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代表作为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塞尔玛·拉格洛夫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是流行在東歐巴爾幹半島前南斯拉夫諸國的語言。 現由於政治因素,該語言在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名稱,但是使用者依然可以自由通話。.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查看更多 »

塞维涅夫人

塞維涅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1626年2月5日─1696年4月17日),法國書信作家。其尺牘生動、風趣,反映了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社會風貌,被奉為法國文學的瑰寶。 幼失怙恃,在外祖父母家成長,受過良好的教育。18歲出嫁,育有一子一女,26歲喪偶,未有再蘸。奉女兒為掌上名珠,現存書信的大部分均致女兒。生前書信已在友人間流傳,文友包括拉斐特夫人、拉羅什富科。死於天花,享年70歲。 S S S.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塞维涅夫人 · 查看更多 »

塔纳戈拉的科里纳

科里纳(Corinna),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希腊抒情女诗人之一,她的诗作常以当地的彼奥提亚神话为基础,包括赫利孔与基萨埃隆两座山峰诗歌比赛活动。其作品现仅存残篇。.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塔纳戈拉的科里纳 · 查看更多 »

大阿格里皮娜

大阿格里皮娜(),全名:尤利娅·维普萨尼亚·阿格里皮娜(Julia Vipsania Agrippina),罗马帝国早期的著名贵族妇女。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贞洁、最崇高的女性之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大阿格里皮娜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奥尔科特撞击坑

奥尔科特(Alcott)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 Category:金星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奥尔科特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奥莱莉娅撞击坑

奥莱莉娅(Aurelia crater)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周围有一个范围很大的黑暗面和撞击抛出的叶状熔岩流,抛出物和撞击坑表面的雷达反射清晰。 Category:金星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奥莱莉娅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奧塞梯語

奧塞梯語(奧塞梯語:Ирон ӕвзаг, Iron ævzag 或 Иронау, Ironauу,Осетинский язык)屬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語支,是一種通行於俄羅斯及格鲁吉亚邊界、高加索山區的一種語言。目前使用人口大約有50萬,其中60%居住在俄羅斯的北奧塞梯,15%居住在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 奧塞梯語與Tati波斯語及Talyshi都是伊朗語支的主要語言,它在高加索地區有相當數量的使用人口。 相傳奧塞梯語起源于薩爾馬提亞語。.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奧塞梯語 · 查看更多 »

奈菲尔提蒂

#重定向 娜芙蒂蒂.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奈菲尔提蒂 · 查看更多 »

姬蔓·芭奴

慕塔芝・瑪哈(ممتاز محل;,又譯姬蔓・芭奴),莫臥兒帝國第5代皇帝沙賈汗的皇后。 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是印度蒙兀兒王朝沙賈汗(Shah Jahan)給予終生摯愛王后阿珠曼德・芭奴・貝岡(Arjumand Banu Begum),意為「宮中珍寶」(或譯為宮中翹楚)的稱號,建於阿格拉的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意為「宮殿之冠冕」)即為沙賈汗為她所建的陵墓。.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姬蔓·芭奴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娜麗·布萊

娜丽·布莱(Nellie Bly,),是--(Elizabeth Jane Cochran)的笔名,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克伦的米尔斯(Cochran's Mills),绰号“萍可”("Pink"),意指粉紅色,这綽號可能源于她在教會受洗時穿的淺粉紅色洋裝。科克倫以其笔名娜麗·布萊广为人所知。身為早期的调查记者,她開創了隐秘采访之先河。.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娜麗·布萊 · 查看更多 »

娜迪亚·布朗热

娜迪亚·茱丽叶·布朗热(Nadia Juliette Boulanger,),法国女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她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音乐世家,奶奶瑪麗·茱莉是音樂家,爺爺弗雷德里克是大提琴演奏者,而其父親恩斯特·布朗熱是罗马大奖得主,其母親萊莎·穆歇茲卡亞是俄国公主,其妹妹莉莉·布朗热也是著名作曲家。她本人曾从事过作曲,其康塔塔《美人鱼》曾获罗马大奖第二名。但她主要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教师著称,她从1907年开始执教,许多20世纪著名的音乐家都出自她的门下,其中包括了从辟斯顿到菲利普·格拉斯的几代美国作曲家,为美国20世纪的古典音乐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学生中除了大量正统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外,还有跨界的阿根廷探戈音乐大师皮亚佐拉。此外她还致力于对蒙特威尔第、许茨等早期音乐作曲家的研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娜迪亚·布朗热 · 查看更多 »

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

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是一名俄罗斯女中音。1937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钢琴家海因里希·纽豪斯曾说过:“在他听过她的歌声后,就再也无法忘却...”。小行星 9914 奥布霍娃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娜杰日达·安德烈耶夫娜·奥布霍娃 · 查看更多 »

安妮·博林

安·博林(Anne Boleyn,),英格蘭王后,英王亨利八世第二個王后,伊麗莎白一世的生母,瑪麗一世的繼母,威爾特伯爵湯馬斯·波林與之女。 安妮·博林原本是亨利八世第一個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女侍官,在1525年時,安妮·博林和亨利八世發生曖昧關係,在1533年1月與亨利八世秘密結婚,5月被宣佈為合法妻子。3個月後亨利八世對她的熱情消退,直到1533年9月7日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後才稍和緩。但是兩人關係在1536年1月安妮·博林流產時惡化。 1536年5月2日被捕入獄,關進倫敦塔;5月19日以私通的罪名被斬首。11天後,亨利八世迎娶第三個王后——安妮生前的侍從女官珍·西摩,来自西摩家族,天主教信仰,西摩家族地位比博林家族更高,受到当时贵族的一致拥护,安妮·博林也是亨利第一任王后凯瑟琳的侍女。.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安妮·博林 · 查看更多 »

安妮·弗蘭克

安内莉斯·瑪麗·“安妮”·法蘭克 (Annelies Marie "Anne" Frank;德语音标:,),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猶太人,二战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得年15岁,1999年入选《時代雜誌》“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为“5535 Annefrank”。她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八,次於第七偉大的荷蘭民族英雄兼海上戰神德·魯伊特。 安妮用荷蘭文在13岁生日礼物日记本寫下了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安妮亲历二战的日记,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安妮一家被捕後,日記被梅普·吉斯發現並保存下來,二战之后的1952年英譯本改名为《安妮日记》,成为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有多國語言的翻譯版本,多次改編為戲劇及電影。.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安妮·弗蘭克 · 查看更多 »

安娜·科穆宁娜

安娜·科穆宁娜(Ἄννα Κομνηνή,),東羅馬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的女兒,也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女性歷史學家之一,她根據父親阿歷克塞一世的一生著有《》(),這是研究拜占庭帝國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安娜·科穆宁娜 · 查看更多 »

安娜·阿赫玛托娃

#重定向 安娜·安德烈耶芙娜·艾哈迈托娃.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安娜·阿赫玛托娃 · 查看更多 »

安·沙利文

安妮·蘇利文·梅西(Anne Sullivan Macy,),本名:約翰娜(安妮)·曼斯菲爾德·蘇利文·梅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美國殘障教育家,海倫·凱勒的老师。 她在麻省漢登縣出生,六岁时母亲Alice去世,八岁时父亲Thomas也去世,她有个弟弟Jimmie和一个妹妹Mary。 八岁时由于沙眼使她双目近乎失明,但在一連串手術之後得以重見光明,並順利在帕金斯盲人学校(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进行學業。畢業後她于1887年来到海倫·凱勒家中成為了当时仅七岁的海倫·凱勒一生中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安妮·蘇利文後來於1905年5月2日與海倫·凱勒自傳的編輯哈佛大学的教师兼文学评论家約翰·阿爾伯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1877-1932)結婚。不过二人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后婚姻出现破裂,1914年开始分居,虽然他们并没有正式离婚。 她与海倫·凱勒长期在一起生活,工作和旅行。1932年两人都被苏格兰的高等教育机构授予荣誉研究员职称。也都获得Temple University授予的荣誉学位。 年老时由于用眼过度,安妮·蘇利文于逝世前一年1935年再次失去光明。70岁时昏迷了一阵后去世,當時海倫·凱勒一直握着她的手。当海倫·凱勒于1968年去世后,海倫·凱勒的骨灰放置于同位于华盛顿国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安妮的骨灰的旁边。.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安·沙利文 · 查看更多 »

富拉尼人

富拉尼人(Fulani)是非洲的一個游牧民族,大都聚居於萨赫勒,从塞内加尔到北喀麥隆。也有部份聚居於西部非洲,包括北奈及利亞。他們存在的非洲國家包括毛里塔尼亞、加納、塞內加爾、幾內亞、岡比亞、馬里、尼日利亞、塞拉利昂、貝寧、布基納法索、幾內亞比紹、喀麥隆、科特迪瓦、尼日爾、乍得、多哥、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利比里亞、蘇丹、南蘇丹和埃及。他們所居住的國家是少數,但在幾內亞,他們是最大的族群,佔人口的40%。《社會》國民中學,第五冊,教師手冊,南一書局 ISBN 957-443-154-1 他們以畜養牛隻為要的經濟活動。雖然他們飼養的牛品質不佳,但牛的頭數卻是富拉尼人的財富與地位的象徵。因此,除了老病將死的牛外,牧民很少屠殺牛隻,他們的生計食物主要來自牛乳及乳製品。在雨季時,牧草到處繁茂滋長,牧民乃驅趕牛群到1300公尺以上的高地放牧,以避開低溼地區的嗤嗤蠅之害。在高地,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約可放養30頭左右的牛隻。當乾季來臨時,高地的草類漸枯,大部分富拉尼人便帶著帳篷與家具,驅趕牛群移居到接近河流的低地。但在離開高地前,多數的牧民均在帳篷附近種些小米或豆類,並留下年老者就近照顧,以便雨季時回來收成。.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富拉尼人 · 查看更多 »

富拉語

富拉語(Fulfulde, Pulaar, Pular)是西非語言,主要是從塞內岡比亞(Senegambia)、畿內亞至喀麥隆、蘇丹一帶的富拉人使用,屬於尼日爾-剛果語系的大西洋-剛果語族分支。.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富拉語 · 查看更多 »

小福斯蒂娜

小福斯蒂娜(Faustina the Younger,),古罗马政治人物,父母分别为安东尼努斯·皮乌斯与大福斯蒂娜。公元145年与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里略结婚,育有包括后来成为罗马皇帝的康茂德等十余人。她在随丈夫去东方的途中亡故。后来,她临终时所在的陶鲁斯山附近的一个村镇被命名为法乌斯提娜城。.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小福斯蒂娜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尼夫赫人

尼夫赫人(Нивхи、吉里迷)舊稱吉利亚克人,是西伯利亞東南地區原住民族,分布於黑龍江下游至入海口以及庫頁島北部,即今俄羅斯聯邦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萨哈林州。這一地區多為稀疏針葉林帶,夏季溫和,冬季寒冷多雪,尼夫赫人長期以捕魚、狩獵、養犬為生,夏季居於沿海,冬季則遷至內陸。Gall, pp.2-4 學者認為,尼夫赫人可能源于更新世后期從外貝加爾山脈地區遷徙至此的新石器居民。千百年來,他們歷經其他民族的影響,從通古斯人的移民,到中國滿清的統治,至19世紀中葉,沙俄哥薩克兼并了尼夫赫人的土地并在此殖民,使他們成為常被忽略的少數民族。Bassett, p.1Jesup Exhibition: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New York, New York尼夫赫人信仰薩滿教,在冬季“熊祭”期間尤其重要;也有一些人皈依了俄羅斯東正教。現在,尼夫赫人居住在俄式風格的房屋中,飲食也俄化。Chaussonnet, pp.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尼夫赫人 · 查看更多 »

巴顿撞击坑

巴顿撞击坑(Barton Crater)是金星上一个直径54-公里(32-英里)的陨石坑,它是指金星上始于峰形环的撞击坑尺寸,而不是仅单一中央峰的撞击坑尺寸。巴顿撞击坑的表面平坦且雷达反射较暗,表明可能自撞击坑形成后的某个时间,已被熔岩流侵蚀充填。巴顿撞击坑的中央峰环是不连续的,在撞击坑形成期间或之后就已断裂和分离。该撞击坑被命名为克拉拉·巴顿,美国红十字会创始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巴顿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丹尼洛娃撞击坑

丹妮洛娃撞擊坑(Danilova)是金星上的一個撞擊坑,直徑49公里,以美籍俄罗斯芭蕾舞演员亞歷山德拉·丹妮洛娃命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丹尼洛娃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希伯來人

希伯來人(עברים;標準希伯來語:ʿIvrim;提比里亞發音:ʿIḇrîm)(又作עבריים;標準希伯來語:ʿIvriyyim;提比里亞發音:ʿIḇriyyîm)自稱“以色列人”。他們在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首位國王是掃羅王,第二位是大衛王,第三位国王是大衛王之子所羅門。所羅門王在位时期國力鼎盛,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成以色列(北国)和猶大(南国)兩個國家。西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征服,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迦爾底亞人滅。 在公元前13世紀,希伯来人定居在迦南。他们使用迦南人的语言,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别于本地迦南人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区别是一个激辩中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宗教方面非常敏感。.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希伯來人 · 查看更多 »

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 -,读音:)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為具有古代猶太民族(以色列民族或希伯來民族)意識之現代人民的民族語言、也是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2500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拉迪諾語和意第绪语,以色列復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採用希伯来语字母書寫;另一种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希伯来語亦如同其它大部分的閃語族语言般,其拼寫法為橫寫由右到左。.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希伯来语 · 查看更多 »

乔伊·亚当森

乔伊·亚当森(Joy Adamson,原名弗里德里克·维多利亚·格斯纳(Friederike Victoria Gessner),)奥地利-英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生而自由:野生母狮爱尔莎传奇(Born Free)》(张雪兰译,京华出版社2008年版)。 乔伊的丈夫是英国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作家乔治·亚当森。 1980年,乔伊在肯尼亚被其雇工杀害。 Category:英国作家 Category:在國外被謀殺身亡英國人 Category:在肯亞被謀殺身亡者.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乔伊·亚当森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德拉·波塔尼娜

#重定向 亚历山德拉·维克托罗夫娜·波塔宁娜.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亚历山德拉·波塔尼娜 · 查看更多 »

亚布洛奇金娜撞击坑

亚布洛奇金娜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苏联女演员亚历山德拉·亚布洛奇金娜之名命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亚布洛奇金娜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亚当斯撞击坑

亚当斯撞击坑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简·亚当斯為命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亚当斯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亚美尼亚语

亞美尼亞語(Հայերեն或Hayerēn)是亞美尼亞共和國及不被普遍承认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官方语言,屬於印欧语系的一支,但它沒有任何近似語言,其38個字母的拼音系統更是獨特的,不少語言學家因此對亞美尼亞語產生興趣。 亞美尼亞語目前廣泛被亞美尼亞人使用。 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歸為印歐語系的一個獨立語族。亞美尼亞語與希臘語有一些共有衍徵。部分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印度-伊朗語族歸類於印歐語系之下,因為它們有一些共有衍徵。最近亦有一些語言學家提出將希臘語、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阿爾巴尼亞語歸入印歐語系下的一個「巴爾幹語族」(Balkan)。 亞美尼亞語有一個漫長的文學史,其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是五世紀的聖經翻譯。它的詞彙在其歷史上受伊朗的語言影響,特別是帕提亞語(Pathian),此外還受希臘語,拉丁語,古法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影響。現代亞美尼亞語有兩種規範的形式,東亞美尼亞語和西亞美尼亞語,兩者都可以用於理解當代亞美尼亞方言。幾乎絕跡的Lomavren語是一個深受羅姆語(吉普賽語)影響的方言,使用亞美尼亞語的語法及大量由羅姆語演變而來的詞彙,例如數字。.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亚美尼亚语 · 查看更多 »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库尼茨撞击坑

库尼茨是一个金星上的撞击坑,位于艾斯特拉区西部,北纬14.5度、东经350.9度,直径为48.6公里,被以十七世纪西里西亚女天文学家玛丽亚·库尼茨的名字命名。 Category:金星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库尼茨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一世

#重定向 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莎贝拉一世 · 查看更多 »

伊莎贝拉撞击坑

伊莎贝拉撞击坑(Isabella Crater)是金星上的第二大撞击坑,采用此名是为纪念15世纪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伊莎贝拉撞击坑位于南纬30度、东经204度,撞击坑向南和东南方向有二个广阔的流状结构延伸,南向流末尾部分环绕一个早先存在的40公里的圆形火山盾;东南向流体显示出复杂的通道模式和流瓣,一直覆盖至直径20公里的科恩撞击坑。该种广阔的流状结构和奇特的撞击坑,是许多行星科学家正在继续进行研究的课题。据认为,该流状体可能包括冲击熔化物,即被撞击爆炸释放的巨大热量所熔解的岩石。另一种是“泥石流”假说,这可能包括在撞击事件期间高速膨胀的热气云、融化及固体的岩石碎屑等,这种类型的发生过程类似于地球上发生的猛烈喷发(如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莎贝拉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伊迪丝·华顿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原名伊迪絲·紐伯德·瓊斯(Edith Newbold Jones),美国女作家,作品有《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四月裏的陣雨》、《馬恩河》、《戰地英雄》等書。.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迪丝·华顿 · 查看更多 »

伊迪丝·琵雅芙

#重定向 艾迪特·皮雅芙.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迪丝·琵雅芙 · 查看更多 »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法国物理学家,与其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一道因为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伊雷娜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长女,其一对儿女皮埃尔·约里奥和伊琳·朗之万-约里奥也是著名科学家。因長年鑽研於對放射線的研究而於1956年患白血病逝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伦勃朗

林布蘭·哈尔曼松·范·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欧洲巴洛克繪畫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17世紀荷蘭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被稱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他排名第九,次於第八的安妮·法蘭克。他所處的年代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荷蘭的科學藝術與商貿成就達到頂峰。 林布蘭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其作品在他在世时即享有盛名,几乎当时所有重要的荷兰画家都出自他的门下。林布蘭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的一系列自画像如同一部独一无二的自传,画家的自我审视真诚而不矫饰。 在油画和版画创作中,林布蘭展现了他对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时加入了他自身的经验和观察。比如圣经场景的绘画中,同时体现了他对圣经文本的理解,对古典构图的运用,以及他对阿姆斯特丹犹太族群的观察。正由于这种感同身受的力量,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林布蘭的著名畫作有《夜巡》、《月亮与狩猎女神》、《犹太新娘》及《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等。 在林布蘭的作品中,明暗对照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着重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绘画技术让人物栩栩如生。与同时代的画家不同,林布蘭表现的并非是人物的美貌或财富,而是经过深刻洞察后的人性与内在心理。写实的呈现方式,毫不掩饰时间与岁月在模特身上留下的印记是林布蘭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从经典的历史场景,故事传说到日常生活场景与人像。他的两任妻子,莎斯姬亚·林布蘭与,经常成为他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原型。 2009年2月27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水星上33.2°S, 271.8°W的大撞擊坑命名為林布蘭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伦勃朗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伽利莱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 ;)Drake(1978, p.1).伽利略出生日期用的是儒略曆,當時所有基督教國家都使用這個曆法。義大利及幾個天主教國家於1582年改用公曆。除非特別註明,條目中的日期皆為公曆。,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等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又發表惯性原理阐明,未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不变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及“現代科學之父”。Finocchiaro (2007).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伽利略·伽利莱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吴尔夫

維吉尼亞·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在一战与二战的战间期,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最知名的小說包括《達洛維夫人》(Mrs.)、《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奥兰多》,散文《属于自己的房间》等,其中的名言指出,女人必须有她自己的一点收入及独立的房间。.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弗吉尼亚·吴尔夫 · 查看更多 »

弗兰纳里·奥康纳

玛丽·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美国女性作家。奥康纳共创作有两本长篇小说和32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评论和评述。作为美国南方文学作家群中的一员,她经常以南方哥特式风格写作,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设置和怪诞的人物塑造。奥康纳的作品也反映了她自己的罗马天主教信仰,并经常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其代表作有《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智血》(Wise Blood)等。她的《短篇小说合集》于1972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类奖项,并收到广泛赞誉。.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弗兰纳里·奥康纳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丝·阿宾顿

弗朗西丝•芬妮•阿宾顿,又称“花束西施”(),英国女演员,以演技和衣著时尚而著名。 1737年,弗朗西丝•阿宾顿(Frances Abington)出生在一个普通军人家庭,早年曾做过卖花女、流浪歌手和女帽销货员,1755年在伦敦干草市场剧院首次登台演出,扮演苏珊娜•森特利弗夫人戏剧中的“好事者”米兰达。 1756年经塞缪尔•福特推荐,进入特鲁里街皇家歌剧院,当时,她的才华尚隐没在汉娜•普里查德和克莱芙之下 。1759年嫁给了她的音乐老师詹姆斯•阿宾顿(一段不幸的婚姻),开始被称为“阿宾顿夫人”。她的首次成名,是在爱尔兰扮演“愤怒的丈夫”(编剧约翰•范布勒和柯莱西柏)中的汤利夫人。五年后,在大卫•加里克的邀请下,又回到了特鲁里街剧院。在那里一直工作了十八年,是首位前后扮演过30多位重要角色的演员,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系列女主角-碧翠丝《无事生非》、鲍西娅《威尼斯商人》、德斯黛蒙娜《奥赛罗》和《王子复仇记》中的奥菲丽娅,另外,绯闻学校中的蒂赛尔夫人是她扮演最成功的角色(1777) 。 1772年4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画家詹姆斯•诺斯科特在看过她表演的柯莱西柏的戏剧《The Lady's Last Stake》后,曾写信给他的弟弟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优秀的演技,她的整个表演简朴自然,丝毫没有戏剧气息。 1782年她离开特鲁里街剧院转到考文特花园剧场。1790至1797年间曾一度离开舞台,后又复出,1799年最终结束演艺生涯,1815年3月4日去世。虽然弗朗西丝•阿宾顿出身卑微,但她的不懈追求和聪明智慧帮助她赢得了社会地位,她的穿著打扮经常被时尚女装界模仿,她的头饰,被称为“阿宾顿帽”。.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弗朗西丝·阿宾顿 · 查看更多 »

德·拉朗德撞击坑

德·拉朗德撞击坑是金星上的一个多环撞击坑。 直径21.6公里、壁宽5.6公里。该撞击坑有外缘,但没有内峰,位置靠近火山-牛拉山。.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德·拉朗德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北高加索

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指的是高加索山脉以北的欧亚交界区域。在政治概念上包括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区,及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阿迪格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和达吉斯坦共和国。這些地區的人民多信伊斯蘭教。.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北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北条政子

北条政子像(菊池容齋繪於江戸時代) 北条政子(ほうじょう まさこ,),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幕府初期的政治人物。她是镰仓幕府开创人源赖朝的正妻。丈夫死后,她落发为尼,法号“安养院”。。嫡子源赖家和次子源实朝先后袭任征夷大将军和被暗杀,她令孙女婿藤原赖经(娶赖家之女竹御前)担任征夷大将军,在背后掌握了幕政实权。后人称其为“尼将军”。.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北条政子 · 查看更多 »

利季娅·谢拉斯卡娅

利季娅·谢拉斯卡娅(1855年 - 1931年)是一名前苏联女天文学家。 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谢拉斯卡娅”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利季娅·谢拉斯卡娅 · 查看更多 »

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又譯--,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文西城皮耶羅先生之子──李奧納多」),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个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为纪念达·芬奇而被命名為“列奥纳多”。 列奥纳多·达·芬奇常常被描述成一个博学者中的典型、一个有着“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极其活跃的创造性想象力”的人。他被广泛地认同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画家之一,或许他还是所有人中拥有最多不同类型的天赋的人Vasari, Boltraffio, Castiglione, "Anonimo" Gaddiano, Berensen, Taine, Fuseli, Rio, Bortolon.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列奥纳多·达·芬奇 · 查看更多 »

傑奎琳·考克倫

杰奎琳·「賈姬」·考克伦(Jacqueline "Jackie" Cochran,),原名貝西·李·彼得曼(Bessie Lee Pittman),美國女飛行員,美國空軍退役上校。1953年5月18日,傑奎琳·考克倫成為第一位駕駛飛機超越音障的女性。.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傑奎琳·考克倫 · 查看更多 »

哈莉特·塔布曼

哈莉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 )是美国废奴主义者。.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哈莉特·塔布曼 · 查看更多 »

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

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奥斯曼土耳其语:خالده اديب;有时英语拼写为Halidé Edib,)是一名土耳其小说家和民族主义和女权政治领袖。她最知名的小说是抨击土耳其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以及大多数妇女缺乏改变自己处境的兴趣。.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美国作家、废奴主义者,最著名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她的一生以写作为生,发表了多部作品。.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 · 查看更多 »

凱倫·白烈森

凱倫·馮·白列森-菲尼克男爵夫人(Baronesse Karen von Blixen-Finecke, ),筆名伊莎·丹尼森(Isak Dinesen),丹麥著名的现代作家,寫作上使用丹麥語、法語、英語,但主要以英語寫作再譯為母语。成名作《七个奇幻的故事》。 白列森出生于北西兰岛rungstedlund的一个人丁兴旺的富裕家庭,她有四个兄弟姐妹,两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从小由于家境富足,他们一直接受的是私立教育,家里聘请了家庭教师,也有仆人和园丁。她十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自杀了。但在母亲和外祖母的精心照顾下,凯伦还是度过了这一困难时期,童年总体说来还算是幸福的。1912年她和表兄馮·白列森-菲尼克男爵订婚,并于1914年结婚并移居到东非肯尼亚。1925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两人离婚。 白列森曾居住在東非的肯尼亞,其生平故事被拍攝成電影《-zh-tw:遠離非洲; zh-hk:非洲之旅; zh-cn:走出非洲;-》,獲198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其作品《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也拍攝成同名電影,獲得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影片。 丹尼森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於1959年更一度被宣布獲獎,但諾貝爾獎委員會卻把獎頒給意大利作家薩瓦多爾·誇西莫多,原因竟是「太多北歐地區人士獲獎」。最終丹尼森於1962年逝世,終年77歲,永遠無緣諾貝爾獎。1954年文學獎得主歐內斯特·海明威於授獎時曾說:「如果把此獎頒給美麗的丹尼森女士,我會更高興。」 Category:丹麦作家 Category:歐洲紙幣上的人物.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凱倫·白烈森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七世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篤愛父親者)(Κλεοπάτρα Φιλοπάτωρ,又譯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利歐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Walker, p. 129.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克娄巴特拉七世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撞击坑

克娄巴特拉是一个陨石坑。 克娄巴特拉是一个双环的撞击盆地,直径100公里(62英里),深度2.5公里(1.6英里)。一条陡峭、弯曲、宽约数公里的通道,穿过该撞击坑边缘的粗糙地形,大量源自克娄巴特拉撞击坑的岩浆循着该通道,漫入福耳图娜镶嵌地块中的沟谷。克娄巴特拉撞击坑是叠加在馬克士威山脈结构上的,并显示似乎从未发生过变形,这表明克娄巴特拉撞击坑相对较为年轻的。.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克娄巴特拉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英语: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英国诗人,因其长诗《精靈市場》与圣诞歌《In the Bleak Midwinter》而闻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 查看更多 »

克拉拉·舒曼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為著名德國鋼琴家與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之妻,也是浪漫主義最重要的鋼琴師之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克拉拉·舒曼 · 查看更多 »

图瓦语

图瓦语或图佤语(西里尔字母:тыва дыл,国际音标:)是一种突厥语族的语言,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主要使用者是西伯利亚中南部的图瓦共和国的约20万居民。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部地区也生活着数以千记的图瓦人,他们被官方划归为蒙古族,但仍然在日常交谈中使用图瓦语,中国图瓦语目前尚无文字,在学术著作中多以宽式国际音标记写。 图瓦语从蒙古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也使用了一部分俄语的词汇。.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图瓦语 · 查看更多 »

Billie Holiday

#重定向 比莉·荷莉戴.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Billie Holiday · 查看更多 »

石美玉

石美玉(英文名Mary Stone,),中国最早几名留学海外的女性之一,创办了九江但福德医院、伯特利教会,在医疗和传教两方面享有声誉。.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石美玉 · 查看更多 »

王贞仪

王贞仪(),字德卿,中国清代女天文学家。王原籍安徽天长,生于江苏南京,学者王锡琛之女,祖父王者辅曾在宣化任知府等官职。 W王 W王 W王 Z Category:女性天文學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王贞仪 · 查看更多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就了多篇小说和论文、一本旅行书简、一本法国大革命史、一本以及一本童书。《女权辩护》(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在这本书裡,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 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女权主义者而言,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要比她的作品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她另类的生活方式。在与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威廉·戈德温结婚之前,沃斯通克拉夫特还曾与两个男人有过两段不幸的爱情:其一是画家亨利希·菲斯利,其二是商人吉爾伯特·伊姆利。沃斯通克拉夫特与戈德温有一个女儿,即是《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38岁时,沃斯通克拉夫特死于产后并发症,并遗留下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在沃斯通克拉夫特死後,戈德温出版了《》(1798年),其中透露了她另类的生活方式。本为纪念妻子的戈德温,却在无意之间将她的名誉破坏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但是,随着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沃斯通克拉夫特对性别平等的提倡以及对传统女性特质的批评开始变得日益重要。在现今,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视作是的鼻祖之一,而女权主义者们也经常会提到她的生活与作品。.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查看更多 »

玛丽一世

以下君主称为玛丽一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玛丽一世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德裔美国物理学家。1963年因提出原子核殼層模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繼瑪麗·居里之後第二位拿到此獎的女性。.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 查看更多 »

玛利亚·切莱斯特撞击坑

玛利亚·切莱斯特(Maria Celeste Crater)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纪念 伽利略·伽利莱的女儿玛利亚·切莱斯特。.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玛利亚·切莱斯特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俄国诗人和作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 查看更多 »

珍妮·林德

珍妮·林德(Johanna Maria Lind 、Jenny Lind,),本名叫做約翰娜‧瑪麗亞‧林德,是出生在瑞典的女高音歌唱家,有“瑞典夜鶯”(Swedish Nightingale)之稱。.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珍妮·林德 · 查看更多 »

珍妮撞击坑

珍妮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 独特的三角状喷发物表明,该陨石坑的形成可能源于一次自西南往东北的斜向撞击。陨石坑被两种类型的暗物质包围,在该坑的西南边较暗区域覆盖着平滑的(雷达反射暗)熔浆流,与周围更亮的熔岩流有着非常明显的指状连接;东北边极暗区域可能被如细粒沉积物等平滑物质覆盖。撞击坑周围的暗晕是不称的,模拟了喷发物覆盖区的非对称形状,该暗晕可能是撞击物产生的大气冲击或压力波所造成的。珍妮撞击坑西北边也显示几个外溢瓣,这些流状特征可能细粒物质因撞击受热形成的紊流,另或是碰撞溶化形成的熔岩流。.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珍妮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珍·西摩

#重定向 简·西摩 (英格兰王后).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珍·西摩 · 查看更多 »

珍·格蕾

#重定向 简·格雷.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珍·格蕾 · 查看更多 »

班昭

班昭(),字惠班,另名姬,東漢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漢代,班氏一族在朝廷中地位顯赫,班昭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漢書》的撰寫工作就是由她的父親開始,之後她的大哥班固繼續《漢書》的撰寫,可惜班固含冤死去,班昭便接替亡兄續寫,這便是中國的第一部斷代史。班昭也是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班昭的另一位二哥班超是有名的武將,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然而,皇帝卻一直沒讓班超回國,班昭上書漢和帝,她的文筆絲絲入扣,情真意切,終於打動了和帝,令班超得以回國。 班昭的卓越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夫妇之道《女誡》七篇中。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從各個方面闡述了作為一個女子的行為準則,她認為「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彊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尪;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女誡》原是為了管理家中女眷所著,後被班昭制訂為法律,直到宋朝因程朱理學興起才又開始大力提倡女子守貞、守寡,等等。至清朝時期開始大量出現貞節牌坊,將婦女的貞節操守與家族榮耀視為一體,為了提倡這樣政策,甚至規定家族中的婦女守寡可免除男子苦役,為了鞏固傳統帝制把過往有關於人倫道德加以改編所立定的眾多法條,旨在於僵化人民的思想,避免人民造反進而推翻政權。 據聞班昭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嫁予曹世叔為妻。曹世叔早逝,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宮,屢屢為皇后、貴人的老師,人稱曹大家(家通姑,古用同义)。兄長班固編纂《漢書》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 金星上的班昭隕石坑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班昭 · 查看更多 »

穆桂英

桂英,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穆桂英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管道升

#重定向 管道昇.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管道升 · 查看更多 »

简·奥斯汀

·奥斯汀(Jane Austen,;)是一位英国小說家,她的五部主要作品诠释评论了18世纪末英国地主乡绅的生活。她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她在世时评价最高的作品。她小说中的情节常常反映了女性为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而把婚姻作为依靠。她的作品批評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感性的小說,而且她的小說是十九世紀向現實主義轉換的一部分。 奥斯汀的作品如今几乎从不绝版,但它们在当初是匿名出版的,在她在世时只收获了寥寥评论,没有使她出名。1869年,她去世52年后,她的侄子出版了《简·奥斯汀回忆录》(A Memoir of Jane Austen),更多公众和读者得以知晓她,她作为作家的名望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奥斯汀的五部主要作品都在1811年至1818年间首次出版。1811年至1816年,《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爾德莊園》(1814)和《愛瑪》(1815)使她成为了一个成功作家。她还写了两部小说,分别是《諾桑覺寺》和《勸導》,在她去世后的1818年出版。她还开始了另一部小说的创作,但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它最终被命名为《桑迪顿》。 在20和21世纪,以奥斯汀的作品为题的评论文章和她的文学选集大量出现,把她确立为闻名世界的杰出英国作家。她的书经常成为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灵感来源,对她小说的影视改编开始于1940年由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并持续至今。.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简·奥斯汀 · 查看更多 »

索杰纳·特鲁思

索杰纳·特魯思(英文:Sojourner Truth,本名Isabella ("Bell") Baumfree,),美國著名婦女權益運動領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索杰纳·特鲁思 · 查看更多 »

罗萨莉娅·德·卡斯特罗

罗萨莉娅·德·卡斯特罗(加利西亚语:María Rosalía Rita de Castro,加利西亚语读音:),加利西亚浪漫主义作家与诗人。她被视为加利西亚浪漫主义的重要人物。她的诗特点是怀旧和惆怅。.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罗萨莉娅·德·卡斯特罗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真理子撞击坑

真理子(Mariko Crater)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1997年,遵照金星上直径20公里撞击坑命名规则,将它命名为日本女性常见名字。 该撞击坑位于金星 V-36 四边形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真理子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爱米莉·巴尔奇

艾米莉·格林·巴尔奇(Emily Greene Balch,1867年1月8日 - 1961年1月9日),美国学者、作家和和平主义者。 艾米莉·格林·巴尔奇生于马萨诸塞州贾梅卡普兰,父亲是律师。先于布林马尔学院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后来去巴黎研究经济问题。回波士顿后成为韦尔斯利学院经济学教授。其后直到1919年先后在芝加哥、波士顿从事定居救助之家的工作。1915年成为海牙国际妇女大会文件起草人及编纂者。1919年成为新成立的妇女争取和平和自由国际同盟秘书。1936年成为该组织名誉主席。194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Category: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Category:布林莫爾學院校友.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爱米莉·巴尔奇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Eesti Vabariik),通常简称爱沙尼亚(Eesti,),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其国土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東临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該國目前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塔林。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欧元区、申根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爱沙尼亚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语

爱沙尼亚语(eesti keel)是爱沙尼亚的國语,2012年约有120万人日常使用,属于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最接近芬兰语,这两种语言近似到可以相通的地步——至少对于说北方方言的爱沙尼亚人是如此。同属乌戈尔语支的匈牙利语与其分别较大。其近邻立陶宛语与拉脱维亚语与爱沙尼亚语关联不大,但是爱沙尼亚语中有一部分词汇为立陶宛语与拉脱维亚语的借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爱沙尼亚语 · 查看更多 »

病理学

病理學(pathology)是醫學領域的一門分支學科,專門探討疾病在個體發生的起因、發展及變化,以及整個過程對患者產生的各種影響。此學科在醫學教育中屬於基礎學群;臨床操作利用病理學知識分析採樣檢體,以輔助醫師診斷和處方;研究層級則試圖解釋疾病造成生理變化的未明現象。因此該學科在醫院被稱爲「醫生中的醫生」(Doctor's Doctor)。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發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病理学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卡拉絲

玛丽亚·卡拉丝(英文:Maria Callas;希臘文:Μαρία Άννα Σοφία Καικιλία Καλογεροπούλου,),美国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丝是意大利“美声歌剧”(bel canto)复兴的代表人物。她兼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超凡的舞台表演能力,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高音之一。卡拉丝能够胜任各种风格的歌剧,出演的歌剧涵盖从早期古典歌剧直到晚近的威尔第和普契尼的作品。社会也曾广泛留意卡拉絲的個人生活。.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瑪麗亞·卡拉絲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蒙特梭利

麗亞·泰科拉·阿爾緹米希亞·蒙特梭利(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博士,意大利醫生和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始創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瑪麗亞·蒙特梭利 · 查看更多 »

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

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波兰女作曲家。 流传于世的作品仅有一首,即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Modlitwa dziewicy)。该曲作于1856年,发表于1859年的巴黎一家音乐评论的副刊上,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钢琴曲之一。此曲难度中等,因其浪漫而迷人的旋律为许多人喜爱。 在台灣,《少女的祈禱》被用作垃圾車音樂;而在新西蘭,則被用作雪糕車音樂, 東森旅遊雲,2012年07月16日。.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 · 查看更多 »

狄金森撞击坑

金森 撞击坑(Dickinson Crater)位于北纬74.6度、东经177.2度,金星阿塔兰特地区东北部,直径69公里(43英里)。该撞击坑地质构成复杂,特点是部分中心环和坑底表面被雷达反射或明或暗的物质淹盖;除西部外,丘状、质地粗糙的喷发物分布在撞击坑周围各处,西部喷发物的缺乏可能表明形成该陨石坑的冲击可能是来自西面的斜向碰撞,从撞击坑东部坑壁喷发出的高雷达反射度流状物,可能意味着大量的碰撞熔岩,也可能是撞击坑形成期间从地下释放出火山物质的结果。 该撞击坑被命名为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 Category:金星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狄金森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盎格魯-撒克遜人

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 是個統稱,通常用來形容5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於大不列顛東部和南部地区,語言和种族相近的民族。 他們使用非常近似的日耳曼方言,歷史學家比德認為其是三個強大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和朱特人、以及來自之後稱作下薩克森地區的撒克遜人的後裔。盎格魯人有可能來自半岛,比德描述他們的整個國家都來到了不列顛,留下他們空空的古老大地。 地名顯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經來到:弗里斯蘭人在 弗蘭斯漢(Fresham)、弗瑞斯頓(Freston)和弗理斯頓(Friston);佛蘭芒人在佛蘭普頓(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在士瓦弗漢(Swaffham);或許法蘭克人在法蘭克頓(Frankton)和法蘭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麥西亞國王奧發(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86年在位)與他的繼承者之下,盎格魯-撒克遜的數個王國陸續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統治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形成英格蘭。.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盎格魯-撒克遜人 · 查看更多 »

芝诺比阿

#重定向 芝诺比娅.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芝诺比阿 · 查看更多 »

芭芭拉·赫普沃斯

芭芭拉·赫普沃斯女爵士,DBE(Dame Barbara Hepworth,),英国雕塑家。她通常被认为是与同时代的亨利·摩尔(也是她的朋友)同样杰出的雕塑家,不过她的知名程度不及摩尔。.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芭芭拉·赫普沃斯 · 查看更多 »

芭蕾舞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为“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胡桃夾子,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佈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乐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芭蕾舞 · 查看更多 »

花木兰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一位代父從軍的女性人物。該故事之背景為北魏對抗柔然期間。在故事中,花木蘭是個年輕女孩,她穿著男裝加入軍隊以代替父親出征打仗。.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花木兰 · 查看更多 »

芙烈達·卡蘿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墨西哥女畫家,以自畫像著名,許多畫作受到墨西哥自然及文化的影響。本名是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約阿坎(Coyoacán)街区。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家族來自羅馬尼亞的奥拉迪亚(Oradea,二戰前是匈牙利屬地)。芙烈達之夫為著名墨西哥畫家迪亞哥·利弗拉, 芙烈達·卡蘿聲稱她是在1910年7月7日出生,但她的出生證明上是寫1907年7月6日。芙烈達·卡蘿可能是希望她的出生年份和墨西哥革命開始的年份一様,因此她可以和現代的墨西哥一起誕生。芙烈達的作品將墨西哥描繪成是美洲原住民傳統的象征,身為女性主義者,芙烈達也毫不妥協的描述女性的經驗Norma Broude, Mary D. Garrard.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芙烈達·卡蘿 · 查看更多 »

芙里尼

芙里尼(Φρύνη,:en:Phryne,中国大陆称为"芙丽涅")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的交际花(ἑταίρα,:en:hetaera,参见古希腊卖淫业)。她生于维奥蒂亚(en:Boeotia)的特斯皮埃(Τεσπιαί,:en:Thespiae),随后来到雅典成为一名交际花,在这里赚取了声名以及财富。她原名是“Mnesarete”,但由于她微黄色的皮肤,人们叫她“芙里尼”(意为蟾蜍)。 她的美貌在当时非常出名,她的情人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Πραξιτέλης)以她为原型塑造了不少作品,比如特斯皮埃就有一尊她的雕像和另一件他的作品阿芙罗狄忒并排而列。据说她正是著名雕塑《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忒》(Aphrodite of Knidos)的模特。她对自己的美貌也非常自信,在厄琉息斯的一次波塞冬节上她当众宽衣解带,放下束发,在众人瞩目中缓缓步入海中。据说正是这一幕触发了画家阿佩勒斯(Apelles)的艺术灵感,使他创作出了《爱神从海中诞生》(Aphrodite Anadyomene)。后来她被一个旧情人控告亵渎厄琉息斯的神明,法庭的审判眼看就要对她不利。据说她的辩护人、演说家喜帕赖德斯(Ὑπερείδης)在关键的时候揭去了她的衣裳,露出她美丽的双乳,使在场的法官为之瞠目结舌,最后作出了无罪的判决;也有说法认为是她自己褪去了衣裳,并向每个陪审员求情。 然而,法官并非仅是因为被她的美丽所征服而引罪不究,而是在古希腊的文化中,身体的美丽往往被认为体现了神性或是证明了神明的眷顾。 她的费用非常高昂,根据雅典那乌斯(Athenaeus)对马崇(Machon)的转述,她可以讨取一个迈纳(一百个德拉克马)的过夜费。不过在前149年对阿里斯托芬的《财神》的一个注解中,这个收费被夸张到一万德拉克马。她的收入甚至多到能够让她资助忒拜(:en:Thebes)城墙的修复,附加条件是在墙上镌刻“亚历山大毁掉的,名媛(:en:hetaera,交际花,含高级妓女之意)芙里尼修复”字样。这项建议最终被拒绝。 不过同样根据马崇,她也根据对客人印象的好坏来收取服务费用。一次吕底亚的国王垂涎于她的美貌,但她觉得此人面目可憎而开了一个天方夜谭的价格,不过传说他如数支付。另一次她却主动为哲学家第欧根尼·拉爾修献身,因为她倾慕后者的学识。.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芙里尼 · 查看更多 »

莎斯姬亚·伦勃朗

莎斯姬亚·凡·优伦堡(Saskia van Uylenburgh,),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妻子,她曾在一些著名的油画作品中担当模特。.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莎斯姬亚·伦勃朗 · 查看更多 »

莎拉·伯恩哈特

莎拉·伯恩哈特 (Sarah Bernhardt 约1844年10月22日-1923年3月26日)是一位19世纪和20世纪初法国舞台剧和电影女演员。正如罗伯特·戈特利在《莎拉》中所说的那样,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演员”,以及是圣女贞德之后最有名的法国女人。在1870年代——“美好年代”的初期,伯恩哈特就以她在法国的舞台剧表演而出名,其后闻名于欧洲和美洲。她在一系列早期剧情电影中担任女演员并获得成功,还得到了“神选的莎拉”(The Divine Sarah)的绰号。.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莎拉·伯恩哈特 · 查看更多 »

莉泽·迈特纳

莉泽·迈特纳(Lise Meitner,),奥地利-瑞典原子物理学家。她的众多成绩中最重要的是她第一个理论解释了奥托·哈恩1938年发现的核裂变。.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莉泽·迈特纳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萧红

萧红(),女,本名张廼莹,曾用名张秀环,乳名荣华,笔名萧红、悄吟、田娣、玲玲,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著名女作家。,萧红数字展馆,2013-01-14萧红年谱,载 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第1316-1338页.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萧红 · 查看更多 »

西蒙娜·韦伊

西蒙娜·韦伊,(Simone Weil,1909年-1943年)犹太人,神秘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深刻地影响着战后的欧洲思潮。其兄为法国数学家安德烈。 她因赴西班牙参加反对法西斯政权的战争而後又於二战时积极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严重恶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进了伦敦弥德赛克医院,于1943年8月23日在英国逝世,年仅34岁,留下了约二十卷的著作。重要著作有《扎根:人类责任宣言》 W W.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西蒙娜·韦伊 · 查看更多 »

西蒙·波娃

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通常簡稱為西蒙娜·德·波伏娃或西蒙·波娃,是法国作家、知识分子、存在主义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女权主义者、社会理论家,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创始人。虽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但她在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领域都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小说、议论文、传记等,著名小说有《女客》(L'Invitée)、《名士风流》(Les Mandarins),哲学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她和存在主義哲学家-zh-hans:萨特; zh-hant:沙特;-是非传统的伴侣关系。.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西蒙·波娃 · 查看更多 »

西格丽德·温塞特

西格丽德·温塞特(挪威语:Sigrid Undset,)是一位挪威语小说家,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溫塞特獲獎後,她將獎金全部捐贈給社會福利機關。在她領到獎金,離開斯德哥爾摩之前,已將獎金的一半籌備設立了一個基金會,以基金的利息來幫助智能不全的殘疾兒童和他們的父母。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86-87。 她最著名的作品是描述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三部曲──《新娘·主人·十字架》(Kristin Lavransdatter)以十四世纪挪威社会为背景,描写一个妇女的一生。溫塞特的這部小說「再現了十四世紀上半葉挪威的社會生活,抨擊了當時社會的弊病─暴力和不義。溫塞特在創作這部作品,她的寫作技巧已經爐火純青,加之她家學淵源,對古代社會生活有較深刻的了解,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她給那些身著十四世紀衣裝的人物注入了現代的生命,因此讀這部歷史小說時絕無隔世之感,你會覺得它反映的是活生生的現實,其中的人物和現代小說中的人物一樣栩栩如生。」(孟憲忠語) 温塞特出生于丹麦凯隆堡,当她两岁的时候,全家移居挪威。1940年,温塞特因为反对纳粹德国和其威瑟演習作戰而从挪威流亡到美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重返挪威。.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西格丽德·温塞特 · 查看更多 »

马其顿语

其顿语(ogg)屬於斯拉夫语族南斯拉夫語支之一,是马其顿共和国的官方语言。马其顿语亦在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及在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的马其顿人的聚居地使用,以马其顿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大约有200万人。马其顿语使用改造过的塞尔维亚西里尔字母表。但尽管都属于印欧语系,現今所使用的马其顿语与古馬其頓語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馬其頓語有時會被認為是保加利亞語的一支。.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马其顿语 · 查看更多 »

马里语

里语(马里语:марий йылме;марийский язык),又名切列米斯語,是烏拉爾語系的芬蘭-烏戈爾語族的芬蘭-伏爾加語支底下的其中一個亞語支,語言人口超過60萬人,主要分佈在俄羅斯的马里埃尔共和国 (馬里語: Марий Эл ,Марий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即意“馬里邦”)以及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沿維亞特卡河盆地向東直到乌拉尔山脉的地區。此外在鞑靼斯坦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和彼尔姆也有操馬里語的馬里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马里语 · 查看更多 »

语言学家列表

語言學家是指研究語言學並有一定造詣的學者。 下列是語言學家的列表(List of linguists),可以參考結構主義的當代語言學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语言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豪萨语

豪萨语()属于亚非语系乍得语族,是非洲最重要的三大语言之一(另外两大语言是阿拉伯语和斯瓦希里语)。它是亚非语系的一个语种,在尼日利亚北部、尼日尔南部、乍得湖沿岸、喀麦隆北部、加纳北部以及非洲萨赫勒地带的西非其它各国被广泛使用。目前世界上能够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约有5000万。它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它历来是西非地区公认的一种商业交际语。.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豪萨语 · 查看更多 »

鲍日娜·聂姆曹娃

鲍日娜·聂姆曹娃(Božena Němcová,1820年4月2日-1862年1月21日),是捷克著名的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外祖母》使她享誉国内外。她最早的作品是一部童话集。她于1846年发表了《来自多马日利采城近郊的图画》,这被尊为打破民族志的论述方式的第一篇捷克现代散文作品,它讲述了一位贫困母亲的一生。后来这个作品成了她的短篇小说《乡村小景》的故事来源,它讲述了一个农妇的悲惨命运。1846年,她发表了《图画》。后来又发表了《山村》。她是当时著名的女权主义者。 她受到了尤利乌斯·伏契克的高度评价,为此后者写了一篇名叫《战斗的鲍日娜·聂姆曹娃》的专论。她在捷克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Category:捷克人 Category:捷克作家 Category:19世紀小說家 Category:歐洲紙幣上的人物.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鲍日娜·聂姆曹娃 · 查看更多 »

贝尔塔·冯·苏特纳

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全名Bertha Sophie Felicitas Freifrau von Suttner,),生於布拉格,逝世於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小说家,是一位激进的和平主义者。 苏特纳是一位穷困的奥地利陆军元帅的女儿,开始作富有的苏特纳家族的家庭教师。她得到了工程师和小说家Arthur Gundaccar von Suttner男爵的赏识,但是遭到男爵家族的强烈反对。1876年她通过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的告示,成为他在巴黎住宅的女管家。她只在巴黎停留了1个星期就返回维也纳跟亚瑟秘密举行了婚礼。 苏特纳1889年发表了她的小说《Die Waffen nieder 》 (放下武器!),此后就成为了奥地利和平运动的象征;于1891年她创立了奥地利和平主义组织。她的国际名誉来源于国际和平主义期刊《Die Waffen nieder!》的编辑职务。1892年到1899年她担任此杂志编辑,杂志的名字也是用她的书名命名的。她的和平主义思想受到H.T. Buckle, Herbert Spencer和查尔斯·达尔文作品的影响。虽然她与诺贝尔生前只有短暂交往,但普遍相信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指明加入和平奖项到诺贝尔奖是主要受到她的影响,而她本人也在190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繼瑪麗·居禮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得主。在奥地利欧元硬币的2欧元硬币上可以看到她的头像。.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贝尔塔·冯·苏特纳 · 查看更多 »

麗莎·喬宮多

丽莎·焦孔多(Lisa del Giocondo;,或1551年左右),闺名丽莎·格拉迪尼(Gherardini;),又名丽莎·迪安东尼奥·玛丽娅(Lisa di Antonio Maria)、丽莎·迪安东玛里亚(Lisa di Antonmaria)、格拉迪尼(Gherardini)和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的格拉迪尼家族成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她的丈夫聘请列奥纳多·达·芬奇为夫人绘制肖像,这张画就以她的一个名字命名:《蒙娜丽莎》。 后人对丽莎的一生所知甚少。她生于佛罗伦萨,十几岁时就嫁给了布料和丝稠商人,丈夫之后还当上地方官员。丽莎生有5个孩子,现代研究大多认为她生活舒适,属普通中产阶层的一员。丽莎的丈夫比她年长很多,去世也比她早。 丽莎去世数世纪后,《蒙娜丽莎》成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画作。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推测令这件艺术品成为全球嘱目的标志和商品化对象。2005年,学界确认丽莎正是《蒙娜丽莎》的人物原型。.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麗莎·喬宮多 · 查看更多 »

麗蓮·海爾曼

麗蓮·海爾曼(Lillian Florence Hellman,),美國女劇作家。生於美國紐奧良。主要作品有《雙姝怨》、《小狐狸》等。 Category:美國劇作家 Category:麥卡錫主義受害者 Category:紐約大學校友 Category: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麗蓮·海爾曼 · 查看更多 »

車臣語

車臣語(Нохчийн мотт)大約有1,300,000人使用,大多數使用者住在俄羅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车臣共和国,並及其它地區的車臣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車臣語 · 查看更多 »

黃真伊

黃真伊(諺文:황진이,朝鮮漢字:黃眞伊,),本名黃真,朝鮮王朝時期女詩人,亦是一位著名的妓生,京畿道開城人,別名真伊、真娘 (진랑),妓名明月(명월),為黃進士與妓生出身的盲小妾陳玄琴所生之庶女許筠《惺翁識小錄》:「眞娘,開城盲女之子。性倜儻類男子。工琴善歌。嘗遨遊山水間,其自楓岳歷太白、智異至錦城,州官方宴節使,聲妓滿座。眞娘以弊衣膩面,直坐其上,捫蝨自若,謳彈無小怍,諸妓氣懾。平生慕花潭爲人。必携琴釃酒詣潭墅,盡驩而去。每言:「知足老禪,三十年面壁,亦爲我所壞。唯花潭先生昵處累年,終不及亂,是眞聖人。」將死,命家人曰:「愼勿哭,出葬以鼓樂導之。」至今歌者能謳其所作,亦異人也。。她善於琴藝、歌唱,且是出色的詩人,為松都三絕之一絕(另二絕為松都景點朴淵瀑布、理學家徐敬德)。許筠《惺翁識小錄》:「眞娘常白于花潭曰:「松都有三絶。」先生曰:「云何?」曰:「朴淵瀑布及先生曁小的也。」先生笑之。此雖善謔,亦有是理。蓋松都山水,鬱然盤紆,人才輩出。花潭之理學,爲國朝最,而石峯筆法,振耀海內外。近日車氏父子兄弟,亦有文名。眞娘亦女中翹楚,卽此可知其言不妄。」 」柳夢寅《於--野談》:「嘉靖初, 松都有名娼眞伊者, 女中之倜倘任俠人也.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黃真伊 · 查看更多 »

黃道婆

黃道婆,松江县乌泥泾(今上海市华泾镇)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黃道婆 · 查看更多 »

迪莉娅·爱克力

迪莉娅·朱莉娅·爱克力(1875年-1970年),公众熟悉的呢称:米吉,一名美国女探险家,出生于威斯康星州海狸水坝镇,是爱尔兰移民帕特里克与玛格丽特(汉贝莉)·丹宁的女儿。.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迪莉娅·爱克力 · 查看更多 »

迈特纳撞击坑

迈特纳是金星上的一个多环撞击坑。格里利, 罗纳德.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迈特纳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露丝撞击坑

露丝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对该撞击坑的了解,主要基于麦哲伦探测器所提供的数据,据估测其直径为18.5公里(11.5英里)、标高6051.365公里(3760.144英里)。.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露丝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是一位19世紀的美國小說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小婦人》,這部小說是以奧爾柯特的童年經歷為基礎所創作的,並於1868年出版。.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露意莎·梅·奧爾柯特 · 查看更多 »

與謝野晶子

與謝野 晶子(),是明治至昭和時期活躍的詩人、作家、思想家。舊姓「鳳」(ほう)。戶籍名為「志よう」。其筆名中的「晶」字,是取自「志よう(しょう)」。丈夫為與謝野鐵幹(本名與謝野寬)。她一生著述颇丰,被日本作家田边圣子评为:“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天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與謝野晶子 · 查看更多 »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嘉莎·瑪麗·克萊麗莎·克莉絲蒂女爵士,DBE(Dame 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又譯阿加莎·克里斯蒂,),另外又稱馬洛溫爵士夫人(Lady Mallowan),是英国侦探小说作家。玛丽·维斯马科特(Mary Westmacott)則是她寫浪漫愛情小說所用的筆名。 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嘉莎·克莉絲蒂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而將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聖經與威廉·莎士比亞的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至今其著作曾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突破20億本。 在法國,截至2003年,她一共賣出4,000萬本法文版的著作,為法國書籍銷量紀錄保持者,遠勝於第二位法國大文豪左拉的2,200萬本。她是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Queen of Crime),對英國偵探小說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和富爭議的啟發。 她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让她对文学创作充满了兴趣。而她的姐姐经常给她讲述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使得她对侦探小说的兴趣大增。她曾经对她姐姐说,她也想写侦探故事,可是姐姐却认为侦探小说不好写,并不支持她。正是因为这种相反的刺激,使得克里斯蒂创作侦探小说的欲望更加强烈,并最终促使她写出了第一本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疑案》,之後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上了侦探小说创作之路,一生共创作了79本侦探小说,并改编、创作了许多侦探剧本。 她的偵探名劇《捕鼠器》(The Mousetrap),自1952年11月25日在大使劇院(Ambassadors Theatre)上演,時至今日,已上演超過了20,000次,是在伦敦戏剧公演最長的紀錄。 阿嘉莎·克莉絲蒂發行了超過80本小說和劇本。她所寫的偵探小說,主要使用密室推理法,而且通常要到結尾才知道誰是真兇。至於角色方面,大多數的作品都圍繞著兩大人物,分別是赫丘里·波罗和-zh-hans:简;zh-hant:珍-·马普尔小姐。她善於用嶄新的寫作手法來寫偵探小說,其中--一書更為讀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她對寫作一絲不苟和嚴格認真的態度,令讀者有能力從書中搜索和掌握到充分的資料,解開疑團。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大部分小說都曾搬上銀幕,部分著作,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更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作品。英國BBC電視台曾經拍攝不少關於赫丘里·波罗和-zh-hans:简;zh-hant:珍-·马普尔的故事,曼徹斯特的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後來亦以大衛·蘇歇飾演白羅,拍攝電視劇集。在2004年,日本NHK電視台甚至把白羅和瑪波的故事改編為動畫,稱為《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名偵探白羅與瑪波》(Agatha Christie's Great Detectives Poirot and Marple)。.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加莎·克里斯蒂 · 查看更多 »

阿南迪巴伊·喬希

阿南迪巴伊·戈帕爾拉沃·喬希(आनंदीबाई गोपाळराव जोशी,,英國化名 Anandibai Joshee,)是印度最早的女性医生之一。她是第一位來自印度到美国學習并得到2年醫學文憑的女性。她還被認為可能是第一位踏上美國土地的印度女性。她的名字有很多拼寫形式,比如 Anandi Gopal Joshee,可以譯為阿南迪·戈帕爾·喬希。本名為亞穆納(Yamuna)。Caroline Healey Dall: Dr Anandabai Joshee.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南迪巴伊·喬希 · 查看更多 »

阿坎语

加纳政府官方语言 |iso1.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坎语 · 查看更多 »

阿尔及利亚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جزائرية),简稱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国土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 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名来自城市名、首都阿尔及尔,其阿拉伯语的含义是“群岛”,指的是以前该市海湾处的四个岛屿,1525年之后这四个岛逐渐和大陆连成一体了。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政党是民族解放阵线,政权一直由他们掌握。但是许多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感到满意,他们反对民族解放阵线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1991年12月, 出乎意料地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胜,随后遭到了军方--干涉,并且延期第二轮选举,以防止出现一个由极端主义者领导的强权政府。阿尔及利亚内战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尔及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尔巴尼亚 · 查看更多 »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在那个女画家十分少见的年代,她率先创作了历史及宗教画。其父是卡拉瓦乔的追随者,著名风格主义画家奥拉齐奥,他从女儿小时候就带着她一起作画。后来他聘请做阿尔泰米西娅的私人教师,然而1611年塔西强奸了阿尔泰米西娅。她后来创作了一些女性复仇为主题的绘画,就反应了早年的这一段痛苦经历。 真蒂莱斯基后来与一佛罗伦萨画家结婚并随夫去了佛罗伦萨,在那儿她获得极大成功。她吸收了卡拉瓦乔的强烈戏剧性和明暗对比法,创作了一批刻画暴力的绘画。晚年入选佛罗伦萨迪亚诺学院。 真蒂莱斯基的主要作品包括《圣母子》(1609)、《苏珊娜与老人》(1610)、《朱迪斯与她的女仆拿着赫罗弗尼斯的头颅》(1612-1613)、《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1612-1621)、《圣西西莉亚》(1620)、《绘画语言的自画像》(1638/1639)等。.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 查看更多 »

阿伊莎·台木尔

阿伊莎·台木尔 (阿拉伯语:عائشة تيمور;命名:阿伊莎·伊斯玛特·阿尔-台木莉伊娅)(1840年-1902年)是埃及著名的女社会活动家 在埃及国家信息服务、诗人和小说家。她为争取妇女权利而积极活动。.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伊莎·台木尔 · 查看更多 »

阿内丝·尼恩

阿内丝·尼恩(Anaïs Nin,本名Angela Anaïs Juana Antolina Rosa Edelmira Nin y Culmell,),知名美国作家,出生於法國。父母都是古巴裔,其中父親祖輩為逃離法國大革命先到了北美,後落根古巴;母系有來自法國與丹麥血統。童年時她与家人穿梭於法國、古巴、西班牙。后來她歸化为美国公民。尼恩9岁时父母离异,之后她辍学,曾短暂的当过模特。1923年与后来的电影制片人Hugo Guiler结婚。1924年夫妇二人在巴黎,结识亨利·米勒。米勒的作品对尼恩产生了很大影响,她还成为米勒长时间的情人。1940年法国沦陷后她到了美国。1947年与小她17岁的Rupert Pole秘密结合。 尼恩的作品多带有法国式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不过她主要以7卷本的《阿内丝·尼恩日记》而知名。这些日记的手稿约有35000页,现在保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藏部。其他一些作品包括一些色情故事,这些小说以露骨的方式描写性行为,《维纳斯三角洲》就是一个例子。《乱伦之屋》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些作品频繁的描写梦境和潜意识,明显受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她曾从师奥托·兰克学习精神分析,甚至短暂的从师于荣格本人。 Category:葬于加利福尼亚州 Category:海葬者 Category:法國裔美國人 Category:古巴裔美國人 Category:丹麥裔美國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内丝·尼恩 · 查看更多 »

阿玛拉逊莎

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又称为:阿玛娜·希莎(Amalasuentha)(公元495年 - 535/534年4月30日)是526年至534年东哥特人女王,狄奥多里克大帝的第三个女儿。 公元515年她嫁给了曾居住于西哥特伊士班尼亚的东哥特阿马尔(Amal)贵族直系后裔,维德里希(Widerich,生于公元450年)的儿子、贝里斯蒙德(Berismund,生于公元410年)的孙子、公元400年东哥特人国王(死于公元400年后)的重孙,(公元480年-522年)。 婚后七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阿塔拉里克和(公元517年-550年后,公元550年嫁给了(germanus))。公元526年,她的父亲狄奥多里克大帝去世后,她的儿子接替东哥特王位,而她作为摄政而掌握实权。由于她深受古罗马文化的浸透,在对儿子的教育或个人感情上,均偏重东罗马而非哥特,与大臣们的关系也愈益紧张,她自己意识到处境危急,已怀疑有三家哥特贵族暗地里反对她的统治,随时可能被放逐并处死。于此同时,她开始了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谈判,表达了愿归顺君士坦丁堡的愿望,但534年她儿子的逝世使計劃突遭劇變。 兒子過生後,阿玛拉逊莎女王让她的表弟 登上王位 (因当时狄奥达哈德的妻子仍活着,她無法以身相許,二人仍以表姐弟相称),她自己繼續垂簾聽政保持現有地位。但事后证明该选择非常不明智,因为狄奥达哈德更加引起了东哥特人的不满。為平民憤,不久在他的命令或授意下,阿玛拉逊莎被囚禁到托斯卡纳博赛纳湖中的玛塔纳 (Martana)岛上,并于公元534/535年春季的4月30日,在洗澡时遇刺被勒死。 阿玛拉逊莎的首席大臣兼文学顾问卡西奥多罗斯 的信件以及普罗科匹厄斯和约尔丹尼斯的历史著作,為後人能得知有关阿玛拉逊莎性格的主要資料。 年轻的卡洛·哥尔多尼以阿玛拉逊莎悲剧的一生为蓝本,写下了第一部戏剧,并于1733年在米兰上演。 小行星650-“阿玛拉逊莎”,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阿爾泰語

阿爾泰語是一種突厥语族的語言。它是俄羅斯中的阿尔泰共和国的官方語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爾泰語 · 查看更多 »

阿迪瓦尔撞击坑

阿迪瓦尔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纪念土耳其女作家哈莉黛·埃迪布·阿迪瓦尔。该撞击坑位于西部阿佛洛狄忒高原的北方(北纬9度、东经76度),撞击坑边缘环绕着喷发出的,雷达图像显示明亮的粗糙破碎岩石,特别在撞击坑的西部,撞击影响的范围更大,雷达反射光亮的物质,包含撞击坑西边的喷射状条纹,延伸超过500公里(310英里),横穿整个平原地区。一个较暗的马蹄形或抛物状斑纹,围绕在明亮的区域。雷达反射较暗的(即光滑)抛物面斑纹,是在更早期麦哲伦拍摄的环撞击坑图像中被观察到的,这是一个罕见的明亮撞击坑斑纹。所有这些不寻常的斑纹,只能在金星上看到。相信这是不同的撞击坑材料相互作用(流星体、喷发物或两者兼有)和上层大气中高速风所导致的结果。产生斑纹的确切机制现在尚知之甚少,但很显然,金星稠密的大气层在撞击坑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迪瓦尔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阿迪格語

阿迪格語(адыгэбзэ,,),又譯阿第蓋語,為俄罗斯阿迪格共和国的二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為俄语。阿迪格語使用在阿迪格共和国的不同部族之間如:阿柏瑞克(Abzekh),阿達美(Adamey),柏耶杜格(Bzhedugh);哈土庫阿(Hatukuay),克米爾高(Kemirgoy),馬高希(Makhosh);納帖庫阿(Natekuay),夏普蘇(Shapsigh);扎聶(Zhane),雅格利庫阿(Yegerikuay),而且每個部族也同時使用著自己的方言。阿迪格語的使用者稱自己的語言為 Adygebze或者 Adəgăbză,在英語稱之為Adygean,Adygeyan或者Adygei。它也歸屬於西北高加索語支系(Circassian language)。 目前在俄羅斯阿迪格共和國顯然大約有125,000人使用阿迪格語,且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母語的使用者。全世界大約有300,000人使用阿迪格語。最大的阿迪格語使用社區是在土耳其,都是由"俄羅斯-高加索戰爭"(Russo-Caucasian war)後流散到此的僑居人口在使用著。 阿迪格語歸類為西北高加索語分支(Northwest Caucasian languages)語族。卡巴爾達語是其近系語言,卡巴爾達語多少也被視為阿迪格語的一種方言,或者被包括在西北高加索語支系(Circassian language)裡。尤比克语(Ubykh)、阿布哈兹语,及阿巴札語因此也同樣的為阿迪格語近系語言。 十月革命之後阿迪格語完成語言標準化。自1938年以來阿迪格語使用西里尔字母。于此之前阿迪格語同時使用著阿拉伯語字母及拉丁字母。.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迪格語 · 查看更多 »

阿格莱奥妮丝

阿格莱奥妮克 (古希腊语 Ἀγλαονίκη, Aglaonikē; 在世时间公元前2世纪), 也称为色萨利的阿伽妮克(Aganice of Thessaly),被认为是古希腊第一位女天文学家。在普鲁塔克和罗德岛的阿波罗尼奥斯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过对她。她被视能将月亮从天空中消失的女巫,能预测何时、何地会发生月食。.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格莱奥妮丝 · 查看更多 »

阿涅西撞击坑

阿涅西(Agnesi)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被命名为玛丽亚·盖特纳·阿涅西,意大利女数学家兼哲学家;金星上的撞击坑一般以世界各国著名的女性来命名,该撞击坑是在1991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工作组遵照行星系统命名法命名。它位于金星南纬39.4度、东经37.7度,撞击坑直径 42.4公里。.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涅西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

可以指现代国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赞西佩

贊西佩(又譯詹蒂碧、桑提婆、香蒂琵,Xanthippe/Xantippe)是哲学家蘇格拉底之妻,他们生有三个儿子。有關她的故事,比歷史事實還要多。傳說她比蘇格拉底年青得多,可能相差四十年。她以其尖銳的舌頭聞名,據說是唯一一人在討論時勝過蘇格拉底的。經過某次爭執後,她向蘇格拉底潑水,蘇格拉底說:「雷鳴之後,通常都會下雨。」 她現在泛指嘮叨、經常罵人的人,特別是潑婦。有些資料說蘇格拉底再婚。.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赞西佩 · 查看更多 »

赛珍珠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直译为“珀尔· 赛登斯特里克·巴克”,),美国旅华作家,曾凭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后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女作家,以及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赛珍珠 · 查看更多 »

赛珍珠撞击坑

赛珍珠是金星上纳乌卡地区的一个陨石坑,它具有梯田壁、平坦而低反射地表,特征分类为“复杂”的中央峰。坑底中央峰非常大,流状沉积物超出了撞击坑西部及西南粗糙沉积物的范围。.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赛珍珠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薇拉·凯瑟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是美國19世紀的著名作家,以"One of Ours"一書,於1923年得到普立茲獎,作品以擅長描寫女性及美國早期移民的拓荒開墾生活而聞名(著作如《哦·拓荒者!》及《我的安東妮亞》),為美國重要的鄉土作者之一。她在内布拉斯加州长大,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大学。在匹兹堡生活和工作了十年,然后在她33岁时搬到了纽约,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薇拉·凯瑟 · 查看更多 »

薛涛

薛涛(),唐代女诗人、歌妓、名媛。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與當時名士元稹、牛僧孺、张籍、白居易、令狐楚、刘禹锡、张祜、段文昌有往來,與元稹交情最篤,死後段文昌為其撰寫墓誌銘。在其住处,成都现存有望江楼公园,内有薛濤纪念馆、薛涛井。.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薛涛 · 查看更多 »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La Gioconda;La Joconde;Mona Lisa)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肖像画,其之代表作。 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常常被人审查、研究或是演绎。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面积不大,长77公分,宽53公分。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称作是“神秘的笑容”。.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蒙娜丽莎 · 查看更多 »

蒙娜丽莎撞击坑

蒙娜丽莎(Mona Lisa Crater)是一个金星上的撞击坑,位于北纬25.6度、东经25.1度,直径79.4公里,被命名为丽莎·吉尔康达,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的模特。 Category:金星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蒙娜丽莎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蔡文姬

蔡琰(),字昭姬,晉時為避司馬昭諱而作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絃斷掉。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詩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蔡文姬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金星冕状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金星冕状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艾塞弗莉塔

#重定向 埃塞爾弗萊德.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艾塞弗莉塔 · 查看更多 »

艾米莉·狄金森

#重定向 埃米莉·狄更生.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艾米莉·狄金森 · 查看更多 »

艾瑪·奧希茲

艾瑪·瑪德蓮娜·羅莎麗亞·瑪莉亞·約瑟法·巴巴拉·奧希茲·「艾瑪絲姬」·德·奧奇女男爵(Baroness Emma Magdolna Rozália Mária Jozefa Borbála "Emmuska" Orczy de Orci),),通稱奧希茲女男爵或艾瑪·奧希茲,是一位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劇作家和藝術家。她最大的成就是寫下了知名的系列小說《紅花俠》(The Scarlet Pimpernel),她部份的畫作在倫敦皇家學院裡展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艾瑪·奧希茲 · 查看更多 »

艾莎道拉·邓肯

艾莎道拉·邓肯(Isadora Duncan,),美国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艾莎道拉·邓肯 · 查看更多 »

艾茵·兰德

艾茵·兰德(Ayn Rand,),原名“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源頭》(The Fountainhead)、《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等數本暢銷的小說。 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為小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雖然她從來沒有使用第一個稱呼自稱過、而且相當厭惡第二個稱呼。 蘭德的小說所要表達的目標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 Lewis, John.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艾茵·兰德 · 查看更多 »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爱尔兰语:Ethel Lilian Voynich,),婚前姓布尔,爱尔兰小说家和音乐家、革命事业的支持者。是卡玛的曾姨母。她生于科克,父亲是数学家乔治·布尔,母亲是女权主义哲学家玛丽·埃佛勒斯——喬治·埃佛勒斯的侄女、20世纪早起刊物《Crank》的作者。1893年她与威尔弗里德·迈克尔·伏尼契结婚。.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古希臘哲学家,和其學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柏拉图的《对话》一书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苏格拉底 · 查看更多 »

苏族

苏族(Sioux),是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个民族。广义的苏族可以指任何语言属于印第安语群苏语组的人。 苏族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苏族 · 查看更多 »

苏族语

苏语是一种在美国和加拿大有超过30000苏族人使用操苏语,成为排在纳瓦霍语、克里语、因纽特语和奥杰布瓦语之后的五大土著语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苏族语 · 查看更多 »

英厄·莱曼

英厄·莱曼(Inge Lehmann ForMemRS,),或翻譯為雷曼,丹麥女性地震學家。她於1936年發現了地球的地核不是單一的熔融球體,而是有物理狀態相當不同的--和外核兩層。.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英厄·莱曼 · 查看更多 »

雷切尔·卡森

蕾切尔·路易絲·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其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雷切尔·卡森 · 查看更多 »

林芙美子

林芙美子()是一位日本右翼作家、小說家及詩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林芙美子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李清照

李清照,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李清照 · 查看更多 »

杰曼·德·斯戴尔

杰曼·德·斯戴尔(Germaine de Staël,),全名安娜·路易斯·杰曼·德·斯戴尔-奥斯丹(Anne Louise Germaine de Staël-Holstein ),以德·斯戴尔夫人而著名。法国女小说家、随笔作者。祖籍瑞士法语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杰曼·德·斯戴尔 · 查看更多 »

杜莎夫人

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原名安娜·瑪麗亞·格勞舒茲,杜莎夫人蠟像館創辦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杜莎夫人 · 查看更多 »

格特鲁德·斯泰因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美國作家與詩人,但後來主要在法國生活,並且成為現代主義文學與現代藝術的發展中的觸媒。 她的一生主要被劃分成兩段主要的關係,第一段關係是在1874年到1914年期間與她哥哥雷歐·斯泰因(Leo Stein)的關係,第二段關係是自1907年至1946年斯泰因過世期間與愛麗絲·B·托克勒斯(Alice B. Toklas)的關係。格特鲁德·斯泰因分享她在巴黎27 rue de Fleurus的沙龍與這兩個人,先是雷歐·斯泰因(Leo Stein)後是愛麗絲·B·托克勒斯(Alice B. Toklas)。格特鲁德·斯泰因在她的一生中與知名的前衛文學與藝術界的成員保持重要的第三關係。 斯泰因喜欢社交,她设在在巴黎的沙龙吸引了很多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格特鲁德·斯泰因 · 查看更多 »

格蒂·科里

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出生名为拉德尼茨,Radnitz,),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里出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今天属捷克)。2004年科里夫妇被授予国家化学史里程碑来纪念他们的重大发现。.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格蒂·科里 · 查看更多 »

格拉齊亞·黛萊達

玛丽亚·格拉齊亞·科西马·黛萊達(意大利语:Maria Grazia Cosima Deledda,),意大利萨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1927年凭作品《邪恶之路》(La Via Del Male,1896年)获得192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黛莱达在一个中产家庭出生,完成小学课程后跟随私人导师学习,随后她自己钻研文学。「巴爾扎克、果戈里、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大量作品,撒丁島瑰麗的風光和傳說陶冶了她的心靈,開拓了她的想像。」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80-81。她起初在杂志上发表小说,1890年出版的《Nell'azzurro》被视为她的第一部作品。1900年,他与战争部官员帕尔梅洛·马代萨尼(Palmiro Madesani)结婚后移居罗马。1895年《Anime oneste》和1900年《Il vecchio della montagna》等作品出版后,评论家开始关注黛莱达的作品。 1903年出版的《Elias Portolu》标志著黛莱达正式踏上成功之路,她的代表作品有《灰烬》(Cenere,1906年)、《母亲(小说)》(La Madre,1920年)、《离婚之后》(Naufraghi in porto,1920年)、《科西玛》(Cosima,1937年)等。其中《灰烬》曾启发一部由埃莱奥诺拉·杜塞演出的电影。孟憲忠認為,黛萊達的小說分為兩類:「一是以親切無飾、清澈鮮明之筆傳達了撒丁島的風土人情,使世人認識撒丁島。一是深入的內心刻畫、淒婉默然的詩意抒寫著人的感情與宗教精神的牴牾;這些作品總是蒙上了一道宿命的光影,具有一種《聖經》上的涵義。 黛莱达1936年在罗马去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格拉齊亞·黛萊達 · 查看更多 »

桑雅·赫尼

桑雅·赫尼()是一位挪威花式溜冰選手與演員。桑雅·赫尼曾經獲得3次冬季奧運會的金牌,也奪得10次世界花式溜冰錦標賽金牌與6次歐洲花式溜冰錦標賽金牌。她的教练是吉利斯·格拉夫斯特伦。.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桑雅·赫尼 · 查看更多 »

梅里特·普塔撞击坑

梅里特·普塔(Merit Ptah Crater)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纪念古埃及主要女医师梅里特·普塔。 Category:金星撞擊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梅里特·普塔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自由邦(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是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自由邦(境外领土),首府为圣胡安。在西班牙语里波多黎各的意思是「富裕之港」。 波多黎各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四个大岛中最小的一个岛,位于多明尼加共和国东面,小安地列斯群岛西北。它包含一个主岛和若干小岛,整个地区分为78个市级行政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波多黎各 · 查看更多 »

波斯语

波斯语(波斯語:فارسی / Fârsî;阿拉伯语:لغة فارسية)屬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语支,是一种形成于8至9世纪间的文学语言。是今天伊朗的官方语言,作为其分支的达利语和塔吉克语分别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 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现代波斯语中,有近60%的词汇来自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用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写。.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波斯语 · 查看更多 »

泰米尔人

坦米爾人是由一群使用坦米爾語的人所組成,為南亞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坦米爾那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以及斯里蘭卡的東部和北部地區。印度僑民中,亦有為數不少的坦米爾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斐济、毛里求斯、南非、澳洲和香港也有分佈。除一部分雅利安婆羅門外,都属達羅毗荼人種,身材矮小,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髮黑而濃密、捲曲。.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泰米尔人 · 查看更多 »

泰诺族

泰诺人(Taíno)隶属阿拉瓦克人(Arawak),是加勒比地区主要原住民之一。在15世纪后期欧洲人到达之前,是古巴、牙买加、伊斯帕尼奥拉岛(现在的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国)、大安的列斯群岛中的波多黎各、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和巴哈马等地最主要的居民,在那里他们被称为(Lucayans),他们所说的,属于阿拉瓦克语系(Arawakan)之一。 泰诺人的祖先是从南美进入加勒比地区的。按接触时间的不同,泰诺人被分为三类:西泰诺人(牙买加、古巴大部、巴哈马);典型泰诺人(伊斯帕尼奥拉岛和波多黎各);东泰诺人(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泰诺族群与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的加勒比人存在冲突。 在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到达时,伊斯帕尼奥拉岛(现在的多明尼加和海地)有五位泰诺酋长和五块领地,每块领地作为贡土,由各自的大首领(酋长)执掌。埃伊地(Ayiti)(高山之地)是整个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泰诺土著名,该名字在海地克里奥尔语中一直作为对“海地”的称呼而延用至今。 古巴,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岛屿,原划归29个酋长。后来大部分原定居点变成了西班牙殖民城市,但仍保留了原来的泰诺名称,譬如:哈瓦那、巴塔瓦诺(Batabanó)、卡马圭、巴拉科阿、巴亚莫等。古巴一词来自泰诺语,其确切含义不清楚,但它可被译为“沃土辽阔”(cubao),或“好地方”(coabana)。 波多黎各也作为世袭领地归属于泰诺部落酋长。在西班牙征服时,最大的泰诺人集聚区可能超过了3000人。 泰诺人历史上的邻敌是另一起源于南美的民族——加勒比人,主要生活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两个族群间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术研究的主要科题。在15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由于受加勒比人的侵袭,泰诺人逐渐被驱往加勒比地区东北(现今南美之外的地区)。众多妇女遭虏掠,导致很多加勒比妇女都会讲泰诺语。 西班牙人在1492年第一次抵达巴哈马群岛、古巴、伊斯帕尼奥拉岛,而后进入波多黎各。由于首次远征中,西班牙人没有带女性,因此,他们就与泰诺妇女同居,结果导致混血儿(麦士蒂索儿童)的出现。在海地,西班牙人对泰诺妇女的性侵行为也屡见不鲜。学者们认为,在古巴存在大量的麦士蒂索人(种族与文化的混合),类似情况的,还有几个遗存止19世纪的印第安村庄。 在西班牙殖民者定居后,泰诺族就成为一个灭绝的种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对传染病的免疫能力。第一次记录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爆发的天花病疫是在1518年12月或1519年1月。将近90%的当地人死于这场瘟疫。另外,殖民者带来的战争以及残酷奴役,还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到1548年,本地人口已降至不足500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泰诺族 · 查看更多 »

朱淑真

朱淑真,又作朱淑珍、朱淑貞(),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词人,約生活於南宋高宗、孝宗时期。她的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原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朱淑真 · 查看更多 »

惠特蕾撞击坑

惠特蕾撞擊坑(Wheatley Crater)是一个金星上的撞击坑,位于 阿斯忒里亚区,坐标北纬16.6度、东经268度,直径74.8 公里,被命名为,美国首位受到注意的黑人女作家(1753年-1784年)。.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惠特蕾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戈卢布金娜撞击坑

戈卢布金娜是金星上的一个撞击坑。 戈卢布金娜撞击坑的特点是梯田状内壁和中央峰,是典型的地球、月球和火星陨石坑。梯田内壁形成于撞击坑产生的后期,即陨石撞击造成的初始腔崩塌,中央峰是撞击碎片反弹后在坑底内的堆积。 平滑的地表是由于撞击坑底部火山熔岩流的冲刷,粗糙、块状的撞击口喷发物和梯田状坑壁提示,该特征地质年龄相对较轻。.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戈卢布金娜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戈黛娃夫人

戈黛娃夫人(Lady Godiva,发音:/ɡəˈdaɪvə/;Godgifu;約990年-1067年?),也译作歌黛娃夫人或歌蒂娃夫人,是一位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婦女,依據傳說,她為了爭取減免丈夫強加於市民們的重稅,裸體騎馬繞行-zh-hans:考文垂;zh-hk:高雲地利;zh-tw:考文垂;-的大街。.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戈黛娃夫人 · 查看更多 »

海伦·陶西格

海伦·布鲁克·陶西格(Helen Brooke Taussig,),美国女性心脏病学家,小儿心脏病学的创始人之一,為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的提出者。.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海伦·陶西格 · 查看更多 »

海倫·凱勒

海倫·亞當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美國身心障礙者,美國作家,社會運動家及講師。 她一歲七個月時因急性腦炎引致失明及失聰,連帶的也使她無法說話。 在1887年,藉著她的導師安妮·蘇利文對她耐心的教導和關愛,並找到專家使她學會發音,讓她學會流暢的表達,才開始與其他人溝通並接受教育。 海倫·凯勒不但學會閱讀和說話,還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並於1904年畢業,成爲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 成年後,她繼續廣泛閱讀刻苦學習,成爲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的作家和教育家。 她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和受教育水平。她的事迹使她入選美國《時代周刊》“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海倫·凱勒 · 查看更多 »

斯蒂芬妮娅撞击坑

斯蒂芬妮娅是金星北部赛德娜平原上的一个撞击坑,直径11公里(6.8英里),它是金星上较小的撞击坑之一,因为大部分小流星在通过金星稠密的大气层时都会解体,所以,金星上没有直径低于3公里(1.9英里)的陨石坑,甚至连直径在25公里(16英里)以下的陨石坑也相对稀少。喷射物分布情况表明,撞击体是以一个倾斜的角度撞击地表,经仔细观察可认定该撞击坑为二级撞坑,即由主撞击坑喷发的块状物撞击形成的次级陨坑。关联该类撞击坑及其它很多金星撞击坑的特征是雷达暗晕,由于雷达回波暗代表表面光滑,因此,这被假设为强烈的冲击波清除或粉碎了先前粗糙的地表材质,或者在碰撞发生期间或之后,被更细小的沉积物所覆盖。.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斯蒂芬妮娅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文鴦

文鴦(),字次騫,本名文俶,鴦是小名,沛國譙縣人,魏末晉初名將,歷仕魏、吳、晉勢力。初時隨父文欽反叛司馬氏當權下的魏國,後兵敗與父和弟投奔東吳。文欽在諸葛誕叛亂中,與諸葛誕意見分歧而被殺,文鸯因而投降返回魏。晉時期大破鮮卑、羯有功,291年被東安王司馬繇誣害,在八王之亂中被夷滅三族。.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文鴦 · 查看更多 »

旺达·兰多芙丝卡

旺达·兰多芙丝卡(Wanda Landowska,),波兰裔法国大键琴演奏家。她是首位用大键琴录制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的音乐家(1931年)。通过她的出色表演,使得大键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在20世纪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1938年她入籍成为法国公民。.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旺达·兰多芙丝卡 · 查看更多 »

摩爾多瓦語

摩爾多瓦語或摩爾達維亞語(Limba moldovenească / Лимб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是摩尔多瓦共和国对罗马尼亚语的称呼之一。历史上摩尔多瓦曾属于罗马尼亚、沙俄和苏联。在苏联时期,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社会和学校里通用俄语,只有少数人会使用摩爾多瓦語。1991年摩尔多瓦独立后,宪法称官方语言为摩尔多瓦语,而《独立宣言》上称作罗马尼亚语。2013年12月,摩尔多瓦宪法法院的裁决规定《独立宣言》高于宪法,因此官方语言是罗马尼亚语。.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摩爾多瓦語 · 查看更多 »

摩西奶奶

摩西奶奶(Grandma Moses,1860年9月7日---1961年12月13日)是一位美国女画家,本名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摩西奶奶常被当作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代表。她出生农家,受到过有限教育。她七十多岁时才因关节炎放弃刺绣开始绘画。作品主要描绘的是农场景色以及她的生活。常作全景风景画如收获和制糖场面。共作画一千多幅。.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摩西奶奶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拔示巴

拔示巴(天主教譯:巴特舍巴;希伯来语:בת שבע)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人物,曾经先后是烏利亞和大卫王的妻子,也是所罗门的母亲。.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拔示巴 · 查看更多 »

拉科塔族

拉科塔(Lakota,Lakȟóta,),由七個蘇族部落形成的聯盟,使用拉科塔語,是美國西部一個美洲原住民民族,居住在今日的南、北達科他州。.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拉科塔族 · 查看更多 »

拉斐特夫人

拉斐特夫人,也译为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年3月18日─1693年5月15日),法國小說家。其作品《克萊芙王妃》(La Princesse de Clèves)被奉為法國首部出色小說,並開心理小說的先河。 出身巴黎望族,受過良好教育。22歲出嫁,育有兩子。為沙龍常客,1662年出版首部小說,1678年《克萊芙王妃》面世。文友包括拉羅什富科、塞維涅夫人。 L L L.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拉斐特夫人 · 查看更多 »

曼丁哥语

曼丁哥语是一种曼德语言,有数百万使用者,分布在马利、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乍得和利比里亚;它是冈比亚的主要语言。它属于曼德语族曼丁哥语支,与班巴拉语和曼宁卡语极其近似。在大部分地区,它是一种有高低两种声调的语言,但是冈比亚及塞内加尔的方言是无声调语,使用音高重音。 Category:非洲语言.

新!!: 金星上的撞击坑列表和曼丁哥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