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金属杂环化合物

指数 金属杂环化合物

金属杂环化合物(英语:Metallacycle或Metallacyclic compound)是一类有机金属化合物,是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环状化合物中至少一个碳形成的化合物。金属杂环化合物通常以活性中间体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反应中,如烯烃复分解反应和。在无机合成中,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通过用于芳烃的官能团化。碳环化合物上金属原子取代的一个主要效应就是几何构型的扭曲变化,这源自于金属原子的大体积。.

23 关系: 吡啶三苯基膦休克尔规则化学计量比化学评论催化八面体形分子构型噻吩环状化合物砷杂苯烯烃复分解反应炔烃芳香烃螯合物超分子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配合物活性中间体1-丁烯

吡啶

吡啶(CHN,音同“比定”,,系统名氮杂苯)CAS号110-86-1。分子量79.10。 吡啶由苏格兰化学家于1849年在骨焦油中发现,两年后,安德森通过分馏得到纯品。由于其可燃性,安德森以πῦρ (τὸ)(pyr,意为火)命名。.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吡啶 · 查看更多 »

三苯基膦

三苯基膦,分子式(C6H5)3P,白色固体,是磷化氢的三苯(苯、甲苯、二甲苯)取代物。主要表现为还原性和亲核性。在有机合成中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三苯基膦 · 查看更多 »

休克尔规则

休克尔规则是有機化學的经验規則。它是指當闭合环状平面型的共轭多烯(輪烯)π电子数为4n+2时,具有芳香性。 例如,苯、18-轮烯具有芳香性,而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不具有芳香性。10-轮烯不具有芳香性,因为所有参与共轭的碳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 该规则的量子力学基础在1931年由物理化学家埃里希·休克尔(Erich Hückel)公式化并提出。4n+2规则的简洁表述在1951年由冯·多林(von Doering)提出,虽然几个作者当时同时使用了这种表达方式。 如果一种环状化合物如果π电子的数目等于4n+2(n为任意自然数),那么它就符合休克尔规则,然而,目前只在n的数值为0到6的分子中找到明显的例子。休克尔规则最早建立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的基础上,尽管考虑二维势箱中的粒子模型,原子轨道线性组合.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休克尔规则 · 查看更多 »

化学计量比

#重定向 化学计量数.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化学计量比 · 查看更多 »

化学评论

《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通常缩写为Chem.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化学评论 · 查看更多 »

催化

催化是利用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度的一种工艺。许多化学工业要利用催化作用来获得需要的反应速度。催化也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不会被消耗,但催化剂会改变反应速度,一催化劑亦可能參與複數的催化反應。正催化劑可加速反應;負催化劑或抑制劑則會與反應物反應進而降低化學反應。可提高催化劑活性的物質稱為促進劑;降低催化劑活性者則稱為催化毒。 相較於未催化的反應,同溫度的催化反應擁有較低的活化能。催化劑可以藉由結合反應物達到極化的效果,如酸催化劑之於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催化劑也可產生非自然的反應中間物,如以四氧化鋨催化烯烴的雙羥基化中產生的鋨酸鹽酯;催化劑亦可造成反應物的裂解,如製氫時產生的單原子氫。 很多物质都可以做催化剂,在无机物反应中,通常利用酸、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有机物反应中多用有性的蛋白质分子——酶作为催化剂,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都依赖酶來进行的。 催化反应可以发生在单相和多相中,也可以发生在复相中:.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催化 · 查看更多 »

八面体形分子构型

化学中,八面体形分子构型指的是一个分子中,中心原子上连有六个基团或配体而形成八面体的分子构型。理想的正八面体形分子属于Oh点群,例如六氟化硫SF6、六羰基钼Mo(CO)6等。使用“八面体”时比较随意,一般不考虑配体本身的形状,如Co(NH3)63+在考虑N-H键时并不属于八面体,但仍称其为八面体型分子。.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八面体形分子构型 · 查看更多 »

噻吩

噻吩(),系统名1-硫杂-2,4-环戊二烯,CAS号110-02-1。从结构式上看,噻吩是一种杂环化合物,也是一种硫醚。分子式,分子量84.14。熔点-38℃,沸点84℃,密度1.051g/cm。 在常温下,噻吩是一种无色、有恶臭、能催泪的液体。工业上,用于乙基醇类的变性。.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噻吩 · 查看更多 »

环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通常指有机化合物,如苯。环中有几个原子,该环就称“几元环”。“多环”指环的个数超过1,如萘;而“大环”则一般指环中原子个数大于12的环状化合物。 File:Benzol.svg|苯,单环化合物 File:Naphthalene.png|萘,多环化合物 File:Porphyrin.svg|卟啉,大环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可以以下标准分类:.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砷杂苯

没有描述。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砷杂苯 · 查看更多 »

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Olefin metathesis)涉及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烯烃双键的重组,自发现以来便在医药和聚合物工业中有了广泛应用。相对于其他反应,该反应及废物排放少,更加环保。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由含镍、钨、钌和钼的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催化,反应中烯烃双键断裂重组生成新的烯烃,通式如右边所示。.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烯烃复分解反应 · 查看更多 »

炔烃

(alkyne)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其官能团为碳-碳三键(-C≡C-)。通式CnH2n-2,其中n為非1正整數。简单的炔烃化合物有乙炔(),丙炔()等。炔烃也被叫做电石气,电石气通常也被用来特指炔烃中最简单的乙炔。 炔字是新造字,左边的火取自“碳”字,表示可以燃烧;右边的夬取自“缺”字,表示氢原子数和化合价比烯烃更加缺少,意味着炔是烷(完整)和烯(稀少)的不饱和衍生物。「炔」的讀音同「缺」。.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炔烃 · 查看更多 »

芳香烃

芳香烃(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芳烃)為苯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乃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者多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名稱來源由於有機化學發展初期,這一類化合物幾乎都在揮發性、有香味的物質中發現,例如:從安息香膠中取得安息香酸,自苦杏仁油取得苯甲醛等。但後來許多性質應屬芳香族的化合物,卻沒有擁有香味,因此現今芳香烴,意指的只是這些含有苯環的化合物。其中最简单和最重要的芳香烃是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乙苯等。在芳香族中,一些芳香環中並不完全是苯的結構,而是其中的碳原子,會被氮、氧、硫等元素取代,我們稱之為雜環,例如:像是呋喃的五元環中,包括一個氧原子,吡咯中含有一個氮原子,噻吩含有一個硫原子等。 而芳烃可分为:.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芳香烃 · 查看更多 »

螯合物

螯合物(Chelation)是配合物的一种,在螯合物的结构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多齿配体提供多对电子与中心体形成配位键。“螯”指螃蟹的大钳,此名称比喻多齿配体像螃蟹一样用两只大钳紧紧夹住中心体。 螯合物通常比一般配合物要稳定,其结构中经常具有的五或六元环结构更增强了稳定性。正因为这样,螯合物的稳定常数都非常高,许多螯合反应都是定量进行的,可以用来滴定。使用螯合物还可以掩蔽金属离子。 可形成螯合物的配体叫螯合剂。常见的螯合剂如下:.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螯合物 · 查看更多 »

超分子

超分子(supermolecule)是在1937年由德国化學家K.L. Wolf提出,最早是形容由氫鍵鍵結的乙酸二聚體。超分子化學是有關分子錯合物非共價鍵結的相關研究。「超分子」一詞有時是指超分子組裝,是由二個或多個彼此沒有形成共價鍵結的分子(一般是高分子)所組成的錯合物 。在生物化學中,「超分子」是指像肽及寡核苷酸等由生物分子組成的錯合物。.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超分子 · 查看更多 »

钌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Ru,它的原子序数是44。 它的英文名称是羅塞尼亞的意思。钌是在1844年由波羅的海德裔俄国科学家Karl Ernst Claus发现的。 钌是硬质的银白色的过渡金属。钌可在铂矿中发现,仅在高温时才能加工。亦在一些铂合金中用作催化剂。.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钌 · 查看更多 »

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

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DoM)是基于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的一种变化反应:亲电试剂通过芳基锂化合物中间体,仅与定向金属化基团或称DMG的邻位发生取代。 DMG与锂通过一个杂原子相互作用,常见的DMG,如:甲氧基,季胺基及酰胺基团。 “反应式1”概括了总反应机理:由于DMG基团上的杂原子属于路易斯碱,而锂属于路易斯酸,因此带有DMG基团的芳香环1与烷基锂试剂,如正丁基锂的特定聚合态((R-Li)n)发生反应并形成中间态2。极强碱性的烷基锂而后将芳环的邻位去质子化并形成芳基锂3,在此其间仍有酸-碱平衡存在。亲电试剂在下一步发生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并极其倾向于锂原子的本位被亲电试剂所取代。 普通带有活化基团的亲电取代反应倾向于邻位、对位两个取代位点,而定向邻位金属化反应则提高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使只有邻位取代成为可能。 该反应类型于20世纪40年代被化学家Henry Gilman 与格奥尔格·维蒂希 分别独立发现。.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 · 查看更多 »

銥是化學元素,符號為Ir,原子序為77,屬於鉑系過渡金屬,为質地堅硬易碎的銀白色固体。銥是所有元素中密度第二高的元素(僅次於鋨),而其耐腐蝕性是所有金屬元素中最高,在2000℃高溫下仍然能抵抗腐蝕。雖然固態銥只能受少數熔融鹽和鹵素侵蝕,但是銥粉末则相比之下較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燃燒。 1803年,史密森·特南特在自然鉑礦石的不可溶雜質中發現了銥元素。由於該元素的鹽有眾多鮮豔的顏色,所以他根據希臘神話的彩虹女神伊里斯(Iris)把這新元素命名為「Iridium」。銥是地球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其全球年產量及年消耗量只有三噸。自然存在的銥有191Ir和193Ir两种同位素,後者的丰度較高。銥的其他同位素都是不穩定同位素。 最有實用價值的銥化合物包括其與氯所產生的鹽和酸。銥還可以形成多種有機金屬化合物,用於工業催化反應和科學研究。銥金屬可用作高耐蝕性高溫工具的材料,用於製造火花塞、高溫半導體再結晶過程所用的坩堝以及氯鹼法所用的電極等等。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也有用到銥的放射性同位素。 一些隕石的含銥量比地壳的平均銥含量高出許多。K-T界線(白堊紀-第三紀界線)黏土層上的銥含量異常高,因此科學家提出了有關6600萬年前大型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許多物種滅絕的假說,這一滅絕事件稱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根據估算,地球中銥的總含量應比地殼中的銥含量要高很多。但與其他鉑系金屬一樣,銥密度高,且容易與鐵結合,因此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仍處於熔融狀態時,大部份銥都已沉到地底深處。.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铱 · 查看更多 »

錸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Re,原子序為75。錸是種銀白色的重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第6週期過渡金屬。它是地球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平均含量估值為十億分之一,同時也是熔點和沸點最高的元素之一。錸是鉬和銅提煉過程的副產品。其化學性質與錳和鍀相似,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態最低可達−3,最高可達+7。 科學家在1925年發現了錸元素,因此它成為了最後被發現的穩定元素。其名稱(Rhenium)取自歐洲的萊茵河。 鎳錸高溫合金可用於製造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渦輪葉片及排氣噴嘴。這些合金最多含有6%的錸,這是錸最大的實際應用,其次就是作為化工產業中的催化劑。錸比鑽石更難取得,所以價格高昂,2011年8月平均每公斤售4,575美元(每金衡盎司142.30美元)。由於錸可應用在高效能噴射引擎及火箭引擎,所以在軍事戰略上十分重要。.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铼 · 查看更多 »

鉑(Platinum),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化學符號為Pt,原子序為78。鉑密度高、延展性高、反應性低的灰白色貴金屬,屬於過渡金屬。 鉑同屬於鉑系元素和10族元素。它共有六種自然產生的同位素。鉑是地球地殼中罕見的元素,丰度排在第71名,平均豐度大約為5 μg/kg,地壳百万分之0.001为铂。它一般出現在某些鎳和銅礦石中,位於原生元素礦藏,主要分佈在南非,當地的鉑產量佔全球的80%。鉑年產量只有幾百噸,應用亦十分重要,因此非常貴重,是主要的貴金屬貿易商品。 鉑是非常不活泼的金屬。即便在高溫下,它也有極強的抗腐蝕性,屬於抗腐蝕金屬。在自然中,鉑有時以純金屬狀態出現,不與其他元素結合。鉑自然出現在河流的沖積層中,所以前哥倫布時期的南美原住民最早用鉑制作工藝品。歐洲最早在16世紀就有記載使用鉑;1748年,安東尼奧·烏略亞發表報告,描述此來自哥倫比亞的新金屬,這時科學家才開始研究鉑元素。 鉑的應用包括:催化轉換器、實驗室器材、電觸頭和電極、電阻溫度計、牙科器材及首飾等。由於鉑是重金屬,所以它的鹽會危害健康;但鉑的抗腐蝕性強,所以其毒性比一些其他金屬較低。一些含鉑化合物,特別是順鉑,可用於化學療法以治療某些癌症。.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铂 · 查看更多 »

配合物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lex),--,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化学。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關聯,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配合物 · 查看更多 »

活性中间体

活性中间体(或中间体/活性中間物)是化学反应過程中產生的存在時間短,能量高,高反應性的分子.當反應產生時會快速的轉變成更穩定的分子。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將其分離出來並儲存,比如低溫。中間體的存在能夠幫助解釋部分化學反應如何進行。 多數化學反應為多步反應,即反應不會一次完成。且活性中間體高能量,不穩定,容易再反應變成產物。有機化學中,活性常見的活性中間體有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和卡宾等。活性中間體通常難以分離,並且只能通過光譜手段觀測。有些分步進行的合成路徑涉及較穩定的中間體,例如格氏試劑的製備,碳負離子、醚和與鎂離子形成絡合物,穩定了碳負離子中間體。此格式試劑再用於各種烷基化反應。 File:Radical metilo--methyl radical.png|自由基 File:Carbene.png|碳烯 File:Methyl cation.svg|碳正離子 File:碳负离子.png|碳負離子 File:Carbyne quartet.png|卡宾 File:1,2-Didehydrobenzol.svg|苯.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活性中间体 · 查看更多 »

1-丁烯

1-丁烯(又称正丁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结构式CH3CH2CH.

新!!: 金属杂环化合物和1-丁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金屬嵌入環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