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鄭克塽

指数 鄭克塽

鄭克塽(閩南語:Tīnn Khik-sóng;),一名秦,人稱秦舍,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 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1683年,率領舉國降清,降清後受封海澄公。 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Sinpouan;Si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克塽。.

65 关系: 劉國軒南明中書舍人世子延平王延平郡王北京市唐王妃 (台灣)唐王妃 (東寧)現代主義新詩福建红学红楼梦監國韋小寶鎮國將軍馮錫範谥号鹿鼎记黃和娘黃良驥阿珂薛宝琴董王妃 (台灣)董騰鄭得瀟鄭哲順鄭克塽鄭克壆鄭克𡒉鄭經鄭氏王朝鄭氏王朝宗室列表鄭成功鄭愁予野史臺南開元寺金庸英国陳妃 (台灣)陳圓圓陳永華 (明朝將領)李自成東寧 (台灣古名)東寧之變東寧國武俠小說...水師提督永历帝永曆 (南明)泉州市清史稿清朝潮王澎湖群島朱姓明鄭明鄭時期明朝施琅承天府承天府 (台灣)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劉國軒

劉國軒(),字觀光,福建汀州長汀人,另一說為武平人,為鄭氏王朝重要的軍事領袖,活躍於對抗清朝的戰爭。劉國軒善於利用間諜,掌握敵軍的詳細動向,因此經常戰勝,才有「劉怪子」這綽號的產生彭孫貽,《靖海志》,頁89。在澎湖海戰擔任統帥,卻被施琅擊敗。戰後不但反對出兵攻佔呂宋延續東寧國祚,甚至力主舉國投降於滿清,幼主鄭克塽最終從之,鄭氏王朝從此滅亡。後來,台灣日治時期的連橫撰寫《台灣通史》時,將其立於《列傳一》中。.

新!!: 鄭克塽和劉國軒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鄭克塽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是中國古代官职。.

新!!: 鄭克塽和中書舍人 · 查看更多 »

世子

世子是东亚亲王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也習尊称為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的称呼。 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延习不改。至清朝,定例:和硕亲王法定继承人封世子、多罗郡王法定继承人封长子。 朝鲜王朝因为是中国的藩属,所以其王位继承人也被称为世子(세자),尊称邸下(저하)。 越南鄭主的繼承人亦稱世子(Thế tử)。.

新!!: 鄭克塽和世子 · 查看更多 »

延平王

延平王(Iân-pêng-ông)為南明永历帝於1655年敕封鄭成功的郡王爵位。鄭成功在1662年攻占台灣不久後薨殂於承天府安平鎮。其子鄭經在沒有明皇的冊封之下,接受了部分明鄭家臣的擁戴,自行以王世子的身分於思明州繼位;隨後又率軍征討並擊敗人在台灣「護理」王璽的叔父鄭世襲。鄭經在鞏固王位之後,持續使用昭宗的永曆年號,並以此身分於南台灣開創二十餘年的鄭氏王朝。1683年,末代鄭克塽舉國降清,除去延平王爵,降封海澄公。.

新!!: 鄭克塽和延平王 · 查看更多 »

延平郡王

#重定向 延平王.

新!!: 鄭克塽和延平郡王 · 查看更多 »

伯,可以是指:.

新!!: 鄭克塽和伯 · 查看更多 »

侯可指:.

新!!: 鄭克塽和侯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鄭克塽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唐王妃 (台灣)

王妃唐氏(鄭克塽,〈先王父墓誌〉:「母唐為明進士兵部尚書唐諱顯悅公孫女,生於壬午年十二月十二日未時、卒於丙午年七月二十四日丑時,享年二十有五。」),本名不詳,仙遊人,諡號潮文王妃,為曾任南明唐王的兵部尚書唐顯悅之孫女。唐妃是台灣鄭氏王朝文王鄭經的王妃,由於不得王寵、抑鬱而終,因此並未產下王子或王女;但因其生前貴為王妃,為鄭克臧及鄭克塽等諸位庶出王子尊為嫡母。夏琳,《閩海紀要》,卷之上:「唐氏為明兵部侍郎顯悅孫女,貞節有禮,不苟言笑;經惑於嬖妾,久不見答,抑鬱而卒。及經病革,乃追悔前非,遺命合葬。至是,謚文妃;克塽嫡母也。.

新!!: 鄭克塽和唐王妃 (台灣) · 查看更多 »

唐王妃 (東寧)

#重定向 唐王妃 (台灣).

新!!: 鄭克塽和唐王妃 (東寧) · 查看更多 »

公,可以是指:.

新!!: 鄭克塽和公 · 查看更多 »

現代主義新詩

代主義新詩是新詩的一個類型,即中文白話文的。最初稱為現代詩。「現代詩」一詞是由詩人紀弦於1953年2月1日獨力創辦「現代詩季刊社」並發行《現代詩》季刊時,所提出的一種新詩類型。其原意指的是在白话文自由诗的創作形式基礎上,進一步以現代主義精神為創作主題內涵的新詩流派。 1956年1月15日,紀弦與葉泥、鄭愁予、羅行、楊允達、林泠、小英、季紅、林亨泰共九人於台北市民眾團體活動中心舉行「現代派詩人第一屆年會」,宣告「現代派」與現代詩社正式成立。「現代詩」的推廣也自此正式展開。 由於現代詩的推廣初期一度主導了整個詩壇的創作流行風潮,「現代詩」一詞也一度從原本狹義的「現代主義新詩」,進而流行地成為了廣義的「新詩」之同義詞。時至今日,「現代詩」一詞仍因此具有歧義。.

新!!: 鄭克塽和現代主義新詩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鄭克塽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红学

红学是一門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爲對象的研究。 「紅學」一詞在嘉慶、道光年間出現,在當時是個開玩笑的說法。而研究《紅樓夢》成為嚴肅專門的學問,始自胡適在1921年所寫考証《紅樓夢》的文章。胡適的研究初步証實了《紅樓夢》的作者為曹雪芹,提出了「自傳說」。從此,《紅樓夢》的研究工作與清代考據學,與民初的整理國故匯合起來。至今紅學研究已汗牛充棟,裡面基本跨足了歷史文化方方面面的推敲,作出各種觀點各異的解釋。.

新!!: 鄭克塽和红学 · 查看更多 »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新!!: 鄭克塽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新!!: 鄭克塽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韋小寶

韋小寶是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的主角。自幼在揚州妓院長大,雖然目不識丁、武藝低微,但機智重義。自從在皇宮冒充太監開始,周旋於多方勢力之間,屢遇奇險,總能憑其手腕脈絡,化險為夷,結交上不少清初歷史與傳說人物,辦成多番大事。書中與韋小寶為敵的人都對他的巧詐應變十分忌憚。.

新!!: 鄭克塽和韋小寶 · 查看更多 »

鎮國將軍

鎮國將軍或鎮國大將軍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的爵名。在明朝用以授郡王諸子;而在清朝時為宗室封爵的第九級,在不入八分輔國公之下,一等輔國將軍之上。.

新!!: 鄭克塽和鎮國將軍 · 查看更多 »

馮錫範

馮錫範,號習範,明末清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祖籍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市龙文区崎岭村)人,東寧(明鄭)官員,鄭經倚為大將,鄭經逝世之後,馮錫範與鄭哲順、劉國軒等人發動東寧之變,絞死監國鄭克臧,立鄭經次子鄭克塽。後率鄭克塽投降滿清。.

新!!: 鄭克塽和馮錫範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鄭克塽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鹿鼎记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至1972年間創作,故事發生在清初(1668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此書是金庸封筆之作,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新!!: 鄭克塽和鹿鼎记 · 查看更多 »

黃和娘

黃和娘(生卒年不詳)為台灣鄭氏王朝文王鄭經的側室夫人、為末代國君鄭克塽的生母。.

新!!: 鄭克塽和黃和娘 · 查看更多 »

黃良驥

黃良驥(),台灣明鄭時期的軍事將領。1664年,隨鄭經來台,起初擔任土武鎮,後升任建威中鎮。1674年,從王鄭經西征閩南漳、泉、興化等地。1679年,戰敗返回東寧,並曾與鄭經宴樂圍射於洲仔尾。1680年,前往雞籠山守城。1683年,清水師提督施琅率領大軍進犯澎湖,並於澎湖海戰中擊敗了劉國軒,劉國軒敗逃東寧。鄭克塽聞訊後,召集文武大臣商討應對之策。黃良驥進諫攻取呂宋再戰,得到了中書舍人鄭得瀟、提督中鎮洪邦柱等人的贊同,國舅馮錫範亦啟奏克塽接納此計。然而,卻在劉國軒的強力阻止下作罷,降清,黃良驥亦西渡大清國。.

新!!: 鄭克塽和黃良驥 · 查看更多 »

阿珂

阿珂,正名陳珂,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人物的絕世美女,個性單純直率。「白玉鑲珠不足比其容色、玫瑰初露不能方其清麗」,美到韋小寶對她一見鍾情,但她一直傾心於家世良好的鄭克塽。阿珂是獨臂神尼九難的弟子(九難乃崇禎皇帝的女兒長平公主),韋小寶為了親近阿珂,也拜九難為師,最後嫁與韋小寶,也是小寶七位妻妾中最喜愛的一位。.

新!!: 鄭克塽和阿珂 · 查看更多 »

薛宝琴

薛宝琴是小說《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虬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 薛宝琴具有絕世姿色及過人的才情,自幼读书识字,聪慧机敏(曾在大观园里作《怀古绝句》十首)。 《红楼梦》中说在某个冬日,贾母在雪中赏梅,远远看到薛宝琴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穿着凫裘,后面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賈母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還要王夫人認她做乾女兒。《红楼梦》小说广泛流传后,薛宝琴踏雪寻梅成了许多画家和诗人热衷的题材。 賈母本來想將寶琴許配給賈寶玉,可惜她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

新!!: 鄭克塽和薛宝琴 · 查看更多 »

董王妃 (台灣)

#重定向 董友.

新!!: 鄭克塽和董王妃 (台灣) · 查看更多 »

董騰

董騰(生卒年不詳)為王妃董氏之姪,為東寧王朝的外戚。1664年隨延平王鄭經來台,1674年又隨鄭經西征清國,為戎旗四鎮率師從。1679年駐福滸,當時海澄知縣洪蔭理兵餉,任性多忤,憤而毆之,因此遭革職。劉國軒啟陳讓其戴罪復任。翌年,鄭經兵敗,再隨經歸東寧。又次年鄭經薨逝,以國戚出守澎湖,而竟納清將喇哈達賄而轉其告示。因其動搖人心,乃被召還,而以右武衛林陞代之。時王太妃董氏已逝,所受禮遇大不如前。1683年,澎湖海戰兵敗,東寧人心惶惶,即密與偵者通謀,請施琅儘速攻台,東寧舉國降,當隨眾遷內地安插。.

新!!: 鄭克塽和董騰 · 查看更多 »

鄭得瀟

鄭得瀟(生卒年不詳),又作鄭徳瀟,廈門人,為東寧王國的文臣,出任中書舍人掌理中書科。.

新!!: 鄭克塽和鄭得瀟 · 查看更多 »

鄭哲順

#重定向 鄭聰.

新!!: 鄭克塽和鄭哲順 · 查看更多 »

鄭克塽

鄭克塽(閩南語:Tīnn Khik-sóng;),一名秦,人稱秦舍,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 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1683年,率領舉國降清,降清後受封海澄公。 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Sinpouan;Si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克塽。.

新!!: 鄭克塽和鄭克塽 · 查看更多 »

鄭克壆

鄭克壆(生卒年不詳),清初人物,本名鄭晉,字實庵,名壆,即壩也,號晦堂。 明鄭宗室,為延平王鄭經三子,封恭謹侯。 1683年,施琅攻臺,明鄭王朝滅亡,鄭克壆隨兄長鄭克塽遷北京,被清廷編入漢軍八旗正黃旗,授四品職。 1699年,清聖祖命將鄭成功及鄭經夫婦遺骸,遷葬故鄉泉州南安康店鄉,鄭克壆自北京回鄉輔助,事畢返回北京。.

新!!: 鄭克塽和鄭克壆 · 查看更多 »

鄭克𡒉

鄭克(;),是臺灣明鄭時期延平王鄭經之長子,幼名欽,人稱欽舍,其母陳昭娘為鄭經妾,原為鄭經幼弟之乳母,與鄭經私通,後懷孕並成為其妾室。由於唐王妃死前並沒有為鄭經產下後嗣,鄭克𡒉因而成為元子。永历三十三年(1679年),被冊立為世子,並兼任監國(Camcock《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賴永祥,臺灣文獻;閩南語:Kàm-kok)。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克𡒉《彰化縣志稿》:「十月,得施,克𡒉孤立無援,慘遭殺害,東寧變出非常,錫范擁克塽嗣襲,權爲所攬,封軒武平候。」。.

新!!: 鄭克塽和鄭克𡒉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鄭克塽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氏王朝

#重定向 明鄭.

新!!: 鄭克塽和鄭氏王朝 · 查看更多 »

鄭氏王朝宗室列表

#重定向 鄭成功家族.

新!!: 鄭克塽和鄭氏王朝宗室列表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鄭克塽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鄭愁予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是一位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的中國台灣現代詩詩人。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名句廣為流傳,一些詩作也被改編為樂曲傳唱。.

新!!: 鄭克塽和鄭愁予 · 查看更多 »

野史

野史又稱稗史,是指正史上無紀錄,或者正史上紀錄為「傳聞」的史事,多是民間的街谈巷说及遗闻佚事。惟野史不一定虛假,《汉书·艺文志》引如淳之言,“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余嘉錫《小說家出於稗官說》認爲“稗官者天子之士也”。周楞伽《稗官考》反對稗官是“天子之士”說。 相對於中國歷朝正史數千年皆儒家士大夫集團把持編修,勝者為王,須符合儒學意識形態單一標準取捨,多有曲筆或偏袒隱瞞,造成紂王“天下之惡皆歸焉 ”,因此正史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如苻堅涉嫌改史,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而亦涉嫌改史。野史在研究中國歷史挖掘真相上,頗具參考價值及貢獻,不宜輕忽。.

新!!: 鄭克塽和野史 · 查看更多 »

臺南開元寺

#重定向 開元寺 (臺南市).

新!!: 鄭克塽和臺南開元寺 · 查看更多 »

金庸

金庸(Louis Cha Leung-yung,),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新!!: 鄭克塽和金庸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鄭克塽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陳妃 (台灣)

世子妃陳氏,祖籍福建同安,是延平王世子、东宁监国鄭克𡒉的正室。.

新!!: 鄭克塽和陳妃 (台灣) · 查看更多 »

陳圓圓

陳圓圓(),字畹芬,名沅。中國江苏常州(今江苏境內)人。曾是姑蘇名妓,後為明末山海關名將吳三桂妾,李自成进北京后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劉宗敏擄走,后来下落成谜。.

新!!: 鄭克塽和陳圓圓 · 查看更多 »

陳永華 (明朝將領)

#重定向 陳永華 (明鄭).

新!!: 鄭克塽和陳永華 (明朝將領)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新!!: 鄭克塽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東寧 (台灣古名)

#重定向 東寧 (臺灣古名).

新!!: 鄭克塽和東寧 (台灣古名) · 查看更多 »

東寧之變

東寧之變,又稱東寧政變,是明永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灣明鄭東寧國延平郡王鄭經逝世後,承天府(今台南地區)所發生的政變。 繼位不及三日的監國同時也是世子的鄭克𡒉遭到罷黜並且被殺害,改由鄭經之弟鄭聰與外戚馮錫範所支持的鄭克塽繼承王位。(然,夏琳所纂之海紀輯要云:永曆十二年(1658年),…延平王(鄭成功)大舉北圖江南(征南京)…,六月…賜姓引兵至浙...(舟)次羊山,次子(鄭聰)從軍,溺焉…。)(已逝之鄭聰如何參與政變?)此次政變被廣泛認為是台灣鄭氏失去中興大明的機會,並走向衰亡的重要轉捩點。.

新!!: 鄭克塽和東寧之變 · 查看更多 »

東寧國

#重定向 明鄭時期.

新!!: 鄭克塽和東寧國 · 查看更多 »

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中的大眾文學,是中國自民國以後出現的一種結合歷史與幻想的小說類型,故事主要描寫武林幫派之間的爭鬥、江湖中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民族國家的俠義精神,以及追求武道的極致。 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多为中国古代,尤以改朝换代、汉族与外族战争之乱世为多,故而时势造英雄;也有以描述帮派斗争为主,而没有强调时代。盖因乱世之中,人更加需要以武力证明自身价值。以武学为中心,是武侠小说独特的文化特征,兼以中国古代医学、佛学、道家、易术及各种神秘学等。因此,武侠小说中人物的价值观,乃至于整部作品的精神基调,是建立在武学的基本思想上的。.

新!!: 鄭克塽和武俠小說 · 查看更多 »

水師提督

水師提督從清代使置,是指揮一區域水師(海軍)的指揮官,在地方兵制下小於總督、巡撫,大於總兵, 現代兵制上相當於舰队司令。 清代設有數名水師提督,北洋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南洋水師提督)。.

新!!: 鄭克塽和水師提督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鄭克塽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永曆 (南明)

永曆是中國南明永曆帝(桂王)的年號,共使用三十七年。 南明在中國大陸使用十六年,連同控制台灣的延平王鄭氏持續使用「永曆」年號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為止。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永曆帝於昆明被吳三桂縊死,南明正式亡國,連同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結束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明史》记载永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錄》、《明紀》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 1647年起事者王光代用此年号。.

新!!: 鄭克塽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鄭克塽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鄭克塽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鄭克塽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潮王

潮王是中國南明時期,由昭宗敕封鄭成功的親王爵號,鄭成功辭不受,後其孫鄭克塽自封之,並追諡鄭成功與鄭經。.

新!!: 鄭克塽和潮王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鄭克塽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新!!: 鄭克塽和朱姓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新!!: 鄭克塽和明鄭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新!!: 鄭克塽和明鄭時期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鄭克塽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鄭克塽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承天府

承天府,可以指.

新!!: 鄭克塽和承天府 · 查看更多 »

承天府 (台灣)

#重定向 承天府 (臺灣).

新!!: 鄭克塽和承天府 (台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海澄公郑克塽鄭克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