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遣唐使

指数 遣唐使

遣唐使為7至9世紀時日本派遣往唐朝之使節,为华夏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之濫觴。.

54 关系: 占城吉备真备大坂大伴古麻呂大阪灣安史之亂宋史宋太宗宋日貿易寬平小野篁中國井真成延喜伊吉博德住吉大社住吉三神北宋僧侣唐朝玄界灘玄昉王勇福冈空海粟田真人瀨戶內海遣隋使遣耽羅使遣渤海使遣明使遣新羅使菅原道真西嶋定生高向玄理高元度高表仁讲谈社黃巢之亂黄巢阿倍仲麻呂藤原清河蒂进长安橘逸勢池步洲洛阳市渡來人渤海国渤海遣日使...朝鲜半岛最澄新罗日本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占城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新!!: 遣唐使和占城 · 查看更多 »

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公卿),曾任兩次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明治時期被追贈為勲二等。.

新!!: 遣唐使和吉备真备 · 查看更多 »

大坂

#重定向 大阪市.

新!!: 遣唐使和大坂 · 查看更多 »

大伴古麻呂

大伴古麻呂(),日本奈良時代貴族。 大伴古麻呂的父親為大納言大伴御行,一說為右大臣大伴長德。730年,大宰帥大伴旅人在任上病逝,遺言讓大伴古麻呂和大伴稻公共赴九州。732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翌年渡海入唐朝。歸國時受唐人陳延昌之託,將大乘佛典帶往日本。738年任兵部大丞,745年,敘從五位下。 750年,大伴古麻呂以遣唐副使身份,與吉備真備隨藤原清河赴唐。753年唐玄宗臨御,各國朝貢使臣出席,古麻呂與新羅使者發生爭坐席事件。回國時,試圖赴日本弘法的鑒真欲同行出海,被唐朝官方禁止。藤原清河拒絕讓鑒真一行登船,大伴古麻呂私自將鑒真一行藏匿在自己所乘的第二船。途中遭遇風暴,正使的第一船失散漂往南方,古麻呂的第二船經過阿兒奈波島(今沖繩島),成功回到九州,向朝廷覆命。因功,與同為副使的吉備真備一起敘正四位下,任左大弁。 757年,受到聖武上皇遺詔被立為皇太子的道祖王,遭到孝謙天皇的廢黜。孝謙天皇召集群臣商討新的皇太子人選,右大臣藤原豐成推薦鹽燒王,大伴古麻呂與文室珍努共同推薦池田王,受天皇寵倖的大納言藤原仲麻呂推薦大炊王(後來的淳仁天皇)。最後大炊王被立為太子。 藤原仲麻呂仗著孝謙天皇的信任十分專橫,對此大伴古麻呂十分不滿,與兵部卿橘奈良麻呂共同策劃將其除掉。計劃二人一起舉兵包圍田村第,將仲麻呂殺死後,廢黜孝謙天皇,在鹽燒王、道祖王、安宿王和黃文王中推舉一人為天皇。 757年,古麻呂被任命為鎮守將軍兼陸奧按察使,派往陸奧國。橘奈良麻呂自兵部卿改任左大弁,被奪去兵權。6月末至7月初,山背王與上道斐太都等人告發了這次謀反計劃,古麻呂與奈良麻呂、道祖王、黃文王等人一起被捕。7月4日,在監獄中受到杖擊拷打而死去。 Category:奈良時代貴族 Category:大伴氏.

新!!: 遣唐使和大伴古麻呂 · 查看更多 »

大阪灣

大阪灣指的是大阪與淡路島之間的橢圓形的海灣,屬于瀨戶內海的一部分。南面通過紀淡海峽與紀伊水道和太平洋相通。該海灣與東京灣一樣,被工業地帶所包圍。除了西宮市、貝塚市和淡路島地區的海岸外,其他都是人工海岸。由于常有垃圾傾倒,加上工業污染,該灣的水質較差,而有青潮出現。.

新!!: 遣唐使和大阪灣 · 查看更多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新!!: 遣唐使和安史之亂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遣唐使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遣唐使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日貿易

宋日貿易,是指宋朝(南宋為多)與日本兩國之間的所實行商義交易活動。宋日貿易也是日本自從晚唐停止向中國派遣遣唐使以後重新開始的中日交流(西元十至十三世紀)。在同一個時期的發生的貿易活動也包括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的貿易活動與日本與高麗(王氏高麗)間的日朝貿易貿易活動等。 宋日貿易主要的發生時間為日本的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中期。越前國的敦賀和擁有眾多中國人所居住的博多都是當時重要的貿易據點。.

新!!: 遣唐使和宋日貿易 · 查看更多 »

寬平

寬平(889年四月廿七至898年四月廿六)是日本的年號,在仁和之後、昌泰之前。這時代的日本天皇是平安時代之宇多天皇和醍醐天皇。.

新!!: 遣唐使和寬平 · 查看更多 »

小野篁

小野篁(延曆21年 - 仁壽2年12月22日、)是平安時代前期的官吏、漢學者、歌人。参議小野岑守之子。官位是從三位・参議。異名「野相公」「野宰相」,因其反骨精神也稱「野狂」。.

新!!: 遣唐使和小野篁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遣唐使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井真成

井真成(),姓井,字真成,日本國人,本名不詳,曾被奈良時代的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的留學生,與阿倍仲麻呂(晁衡)是同學。 717年,日本遣唐使正史多治比縣守(押船)、大伴山守等人率領四艘船前往唐朝,這次前往唐朝的交流,隨同的還有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玄昉。.

新!!: 遣唐使和井真成 · 查看更多 »

延喜

延喜(901年七月十五至923年閏四月十一)是日本的年號,在昌泰之後、延長之前的901年至922年期間。這平安時代之日本天皇是醍醐天皇。.

新!!: 遣唐使和延喜 · 查看更多 »

伊吉博德

伊吉博德,生卒年不詳,日本飛鳥時代末期至奈良時代初期的豪族、外交官。氏族為壹伎氏(又稱伊伎氏),姓「史」或「連」日本古代的氏姓制中氏和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是由天皇下賜,是地位的稱號,亦和現今「姓氏」的含意有別。,為中國渡來氏族,長安人楊雍的後代《新撰姓氏錄》左京諸蕃・右京諸蕃:「長安人劉家楊雍之後也。」。其人可能和壬申之亂時大友皇子(近江朝)一方的將領壹伎韓國是同族人。.

新!!: 遣唐使和伊吉博德 · 查看更多 »

住吉大社

住吉大社(すみよしたいしゃ)是位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住吉區住吉的一座神社。為式内社(名神大社)、二十二社、攝津國一宮,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 當地人也稱其為「すみよしさん」或「すみよっさん」,也以每年初詣參拜者多而聞名。住吉大社與下關的住吉神社、博多的住吉神社并稱為日本三大住吉。.

新!!: 遣唐使和住吉大社 · 查看更多 »

住吉三神

住吉三神(スミヨシサンシン)為日本神話裡的三位海神,分別為底筒之男命(ソコツツノオノミコト)、中筒之男命(ナカツツノオノミコト)以及上筒之男命(ウワツツノオノミコト),祂們的別名為筒之男三神(ツツノオサンシン)、墨江之三前大神(スミノエノミマエノオオカミ)、墨江三神(スミノエサンシン)、住吉大神等。.

新!!: 遣唐使和住吉三神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遣唐使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遣唐使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遣唐使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玄界灘

(げんかいなだ)是九州西北部的海域。大陸棚廣闊,有對馬海流經過,是世界有名的漁場。.

新!!: 遣唐使和玄界灘 · 查看更多 »

玄昉

昉(),奈良时代僧人,俗姓阿刀氏,大和(今奈良县)人。出家后从龙门寺义渊学唯识学说。717年(养老元年)奉敕入唐,从智周学法相宗。留学20年,受唐玄宗赐紫袈裟。735年(天平七年)归国,带回经纶5000余卷及佛像,以兴福寺为弘法中心。后受任僧正,入宫中内道场。与橘诸兄、吉备真备一起活跃于当时的政界。被尊为法相宗「第四传」。740年藤原广嗣在九州举兵,玄昉和吉备真备被指责。此叛乱迅速平息。745年被贬为筑紫观世音寺别当,不久卒于该地。 《東大寺要錄》載玄昉死狀曰:「十八年六月己亥,僧玄昉忽然登空數丈,落地死亡,更無血骨。僧正,俗姓阿刀氏。靈龜二年入唐,學問。唐天子尊昉準三品,令著紫袈裟。天平七年,隨大使多治比真人廣成還歸,齏經論五千餘卷及諸佛像來。亦施紫袈裟著之,尊為僧正。.

新!!: 遣唐使和玄昉 · 查看更多 »

王勇

王勇可以指:.

新!!: 遣唐使和王勇 · 查看更多 »

福冈

; 日本行政區劃名稱.

新!!: 遣唐使和福冈 · 查看更多 »

空海

海(;),俗名佐伯真魚,於唐朝為日本派遣僧,師學於今西安青龍寺,惠果阿闍黎門下,受獲傳承付法第一人,賜受法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日本佛教僧侶,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為唐密第八祖,日本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他被敬称为弘法大师与遍照金刚。也因其书法功底强,而被称为“五笔和尚”,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合稱平安時代三筆,著名作品為風信帖。.

新!!: 遣唐使和空海 · 查看更多 »

粟田真人

粟田真人()是日本古代派往中國的第8任遣唐使。他前往中原之時,正值武則天稱帝時期。日本史書《續日本紀》曾記載其事跡如下: 中國史書《舊唐書》亦有記載如下:.

新!!: 遣唐使和粟田真人 · 查看更多 »

瀨戶內海

戶內海()是位於日本的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之海域。.

新!!: 遣唐使和瀨戶內海 · 查看更多 »

遣隋使

遣隋使,日本推古天皇朝(倭国)派遣到隋国的使節團。從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608年(隋煬帝大業四年)、614年(隋煬帝大業十年)、618年(隋煬帝大業十四年)的18年之間至少有5次遣使入隋。到了唐时則稱為遣唐使。.

新!!: 遣唐使和遣隋使 · 查看更多 »

遣耽羅使

遣耽羅使,是日本(倭國)派遣至耽羅(濟州島)的使節。.

新!!: 遣唐使和遣耽羅使 · 查看更多 »

遣渤海使

遣渤海使指日本向渤海國派遣的使節。據記載,728年至811年間共派遣十四次(其中一次為途經渤海的遣唐使,另有一次為舵手等的派遣)。.

新!!: 遣唐使和遣渤海使 · 查看更多 »

遣明使

遣明使(1401-1547年)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68-1394年在位)時期開始的明朝與日本之間的貿易往來(明日貿易)。 日本南北朝合一之後,足利義滿試圖以「日本國王臣源義滿」的名義與明朝建立往來。然而明朝的冊封體制之中,唯一認可的日本的國交往來對象是南朝的懷良親王(名義為「日本國王良懷」),故義滿的計畫未被接受。之後的1401年,義滿以「日本國准三后源道義」的名義再度試圖與明朝建立關係,並派遣了商人肥富、僧人祖阿等。1402年被永樂帝封為「日本國王」,1404年開始了勘合貿易(明日貿易)。此時期李氏朝鮮(1392-1910年)也被置於冊封體制之中,東亞的形勢較為安定。 桂庵玄樹(臨濟宗僧侶,薩南學派,1427-1508年)、雪舟等楊(水墨畫家、禪僧,1420-1502或1506年)等亦隨行渡明。.

新!!: 遣唐使和遣明使 · 查看更多 »

遣新羅使

遣新羅使是日本派遣新羅的使節,特指西元668年以後派往統一新羅的使節。779年(寶龜10年)為最後派遣。.

新!!: 遣唐使和遣新羅使 · 查看更多 »

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出生於承和12年陰曆6月25日(845年8月1日),卒於延喜3年陰曆2月25日(903年3月26日)。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詩人、政治家。長於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相對地,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神則是坂上田村麻呂)。33歳時被任為文章博士。醍醐天皇時晉升為右大臣、但受到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到九州太宰府擔任權帥(太宰府副統帥),後抑鬱以終,被後人尊稱為「火雷天神」。.

新!!: 遣唐使和菅原道真 · 查看更多 »

西嶋定生

西嶋定生(),是日本的中国史學者。西島提出了包括兩岸四地,日本,琉球羣島,朝鮮半島和越南在内的漢字文化圈概念。如今汉字在朝鮮半島和越南已不太通行,但歷史上,曾是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官方文字。.

新!!: 遣唐使和西嶋定生 · 查看更多 »

高向玄理

高向玄理,又名高向黑麻呂,是飞鳥时代日本学者(冠位大錦上)。他608年与小野妹子出使隋朝。他在640年回国得到国博士与協助大化革新,他后来再出使中国唐朝,永徽五年(654年)与金春秋回程途中死于长安。 category:日本汉学家 Category:飛鳥時代人物 Category:遣隋使 Category:遣唐使 Category:高向氏.

新!!: 遣唐使和高向玄理 · 查看更多 »

高元度

元度(こう げんど,生卒年不詳),奈良時代的貴族,他是高句麗王族的後裔,是渡来人,在日本的官位最高至從五位上、左平準令。.

新!!: 遣唐使和高元度 · 查看更多 »

高表仁

表仁,隋朝、唐朝时官员。是隋代尚書左僕射高熲第三子,封渤海郡公。 高表仁娶太子楊勇女大宁公主,官至谷州刺史。高熲在607年被殺後,高表仁被貶徙蜀郡。入唐後,歷官新州刺史,贞观五年(632年)奉命持节出使日本,十月四日随遣唐使船队经朝鲜半岛到達日本难波津(今大阪)。當時日人率船三十二艘,懸彩旗,奏鼓樂,在江口歡迎。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受唐使國書”,與日本王子争礼,不肯宣朝命。次年正月日本朝廷派遣吉士雄麻吕、黑麻吕陪送至对马岛。表仁回國後被罰沒兩年俸祿。史稱其“無綏遠才”。 一子高睿赵州刺史,封平昌县子。另一子高昱,前中大夫、守宋州刺史、上骑都尉、安德县开国男。高昱生朝散大夫行洛州偃师县令高安期。高安期娶千乘县君元妃娘。.

新!!: 遣唐使和高表仁 · 查看更多 »

讲谈社

讲谈社(講談社)是位于东京都文京区音羽的日本出版社,與King Records、光文社、星海社、日刊現代同為音羽集團成員。.

新!!: 遣唐使和讲谈社 · 查看更多 »

黃巢之亂

黃巢之亂,是唐僖宗時由私鹽商人黄巢為首的民變,近年亦有學者稱黃巢民變,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唐朝半壁江山,時間長達十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估計,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唐朝滅亡。.

新!!: 遣唐使和黃巢之亂 · 查看更多 »

黄巢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時人。初為鹽幫首領,售私鹽為業,後成民變軍首领,曾自立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號金統,史稱黄巢之亂。黃巢退敗時死於部下之手。野史有稱「黃巢殺人八百萬」惡名。.

新!!: 遣唐使和黄巢 · 查看更多 »

阿倍仲麻呂

阿倍仲麻呂(阿倍 仲麿,),又寫作「阿部仲滿」在中國時取漢名朝衡(又作晁衡、鼂衡),字巨卿。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留學生之一,開元年間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留唐任多項要職。是出身日本的唐朝政治家、詩人。.

新!!: 遣唐使和阿倍仲麻呂 · 查看更多 »

藤原清河

藤原清河()是日本奈良時代的貴族。藤原北家出身,參議藤原房前的第四子,母為片野朝臣的女兒。唐名河清,官位從三位參議,死後追贈從一位。 天平12年(740年)先後敘正六位上、從五位下;天平18年(746年)升從四位下。天平勝寶元年(749年),孝謙天皇即位,藤原清河擔任參議一職,與兄藤原永手同列公卿之列。 天平勝寶2年(750年)9月,藤原清河擔任遣唐大使之職,副使則是大伴古麻呂和吉備真備。一行人於天平勝寶4年閏三月出發,藤原清河拜領節刀,敘正四位下。遣唐使一行入長安,拜謁唐玄宗,清河被玄宗稱讚為君子之人。 天平勝寶5年(753年)1月,藤原清河出席了唐朝的諸藩使節朝賀,同年12月,攜在唐朝當官的阿倍仲麻呂一同踏上歸國之途。僧人鑒真希望搭載遣唐使船隻去日本傳播佛教,被清河拒絕了。但副使大伴古麻呂私自攜鑒真赴日。遣唐使一行從揚州出航,途中,藤原清河所乘的第一船遭遇逆風,漂到唐朝南方的驩州。船員在當地登陸,卻遭到了土人的襲擊,船員多被殺害,藤原清河與阿倍仲麻呂僅以身免。於是,天平勝寶7年(755年),二人只得回到長安。藤原清河改名河清,出仕唐朝,擔任秘書監之職。 天平寶字3年(759年),日本以高元度為迎入唐大使使,從渤海國進入唐朝。然而當時唐朝處於安史之亂的騷亂狀態下,唐朝以路途危險為由,不許清河歸國。天平寶字7年(763年),日本遙封清河為常陸守,次年敘從三位。 寶龜8年(777年),日本再派遣唐使入唐,藤原清河隨使團欲歸國,然而卻於次年客死於唐朝。唐朝追贈其為路州大都督;日本追贈其為從一位。 藤原清河在唐朝期間,娶一名大唐美女為妻,生下一女喜娘。喜娘隨遣唐使團來到日本。 Category:奈良時代貴族 Category:唐朝秘書監 Category:藤原北家 Category:遣唐使 Category:唐朝秘书监.

新!!: 遣唐使和藤原清河 · 查看更多 »

蒂进

伊萨克·蒂进(Isaac Titsingh,),又译为德胜、铁俊甫,是一名荷兰外科医生、学者、商人与大使。在东亚的漫长职业生涯中,蒂进是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作VOC,含义为“联合东印度公司”)的一名高级官员。他是欧洲在亚洲贸易公司与江戶幕府日本进行官方接触的全权代表。他曾两次前往江户,以与幕府将军及其他高级幕府官员沟通。他是荷兰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钦苏拉(Chinsura)的总督。蒂进与他的搭档Charles Cornwallis相互合作,后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督。1795年,就在乾隆庆祝登基60周年之前,蒂进代表荷兰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访问中国,并受到了乾隆帝的接见;与之相反的是,早先一年访问中国的英国大使却遭到了冷遇。在中国,蒂进在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代表的同时,也有效地为自己的国家行使了驻华大使的职责。.

新!!: 遣唐使和蒂进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遣唐使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橘逸勢

橘 逸勢(たちばな の はやなり,),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與書法家,與空海、嵯峨天皇共稱三筆。.

新!!: 遣唐使和橘逸勢 · 查看更多 »

池步洲

池步洲,福建省閩清縣人。是中華民國的密電破譯專家。中國大陸媒體称於1941年成功破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密電,中華民國軍情局則表示是國軍第一位女將軍姜毅英破譯的。大陸媒體又称其於1943年破譯山本五十六出巡前的密電,促成美國空軍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美國從其太平洋艦隊破譯的日本海軍密電已經得知山本五十六的行程。).

新!!: 遣唐使和池步洲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遣唐使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渡來人

渡來人廣義而言是古倭國(日本的舊稱)对朝鮮、中國、越南等亞洲大陸海外移民的称号,約4至7世紀從外地遷移到倭國的人口被考古學者稱為「渡來人」,不過主要仍是代稱由東亞遷徙而來的移民史,主要來自黄河流域、山東半島、揚子江流域、滿洲、朝鮮半島,渡來人通常是因國內戰爭頻繁或隨文化交流傳播而移居日本,這些擁有高度文明的渡來人傳入諸如農耕技術、土木建築技術,以及燒製陶器、鍛鐵、紡織等農業文明。戰前叫歸化人。这些人喜欢自称是秦始皇或汉高祖后人。渡來人也有两种,一种是秦汉渡來人、一种是新來才伎。他们多数是汉人,在樂浪郡与帶方郡被高句麗攻陷后被逼移民百濟、日本。 日本彌生時代稻作文化傳入日本,雖然日本繩文時代後期就有稻作,不過真正開始普及,要到西元前3世紀以後才迅速在日本列島傳播開來,位於北九州福岡的板付遺跡(Itazuke)即彌生時代早期稻作的遺跡。 古墳時代大和政權與朝鮮半島國家交流頻繁,西元552年,百濟聖王派遣使者至大和朝廷,帶來了佛像與佛教典籍,佛教文化也隨之傳入日本,佛教傳入日本後,成為日本主要宗教之一,也成為現今日本文化的一環。大和朝廷讓這些渡來人居住在近畿地區,渡來人所帶來的文明大大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形態,後來進入飛鳥時代後許多日本王族公卿皆篤信佛教,如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等,並致力於推展佛教。百济人去日本的原因是日本向百濟索取工匠与五经博士与逃避高句丽。 白江口之戰後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和高句麗被唐新聯合軍所攻滅,許多百濟遺民逃往日本,並接受大和朝廷的保護,百濟王族子孫在日本傳百濟王統。.

新!!: 遣唐使和渡來人 · 查看更多 »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新!!: 遣唐使和渤海国 · 查看更多 »

渤海遣日使

渤海遣日使,日本稱渤海使,指渤海國派往日本的使節。據記載728年至922年之間共派遣三十六次(辽朝派遣一次)使節。.

新!!: 遣唐使和渤海遣日使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遣唐使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最澄

最澄(,),俗名三津首广野(),密教法號福聚金剛,出生于日本近江国(滋贺县)滋贺郡古市乡(今大津市),平安時代僧人、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 他也是著名書法家,作品中以久隔帖最為著名。.

新!!: 遣唐使和最澄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遣唐使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遣唐使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