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选择公理

指数 选择公理

选择公理(Axiom of Choice,縮寫AC)是数学中的一条集合论公理。这条公理声明,对所有非空指标集族 (S_i)_,总存在一个索引族 (x_i)_,对每一个 i \in I,均有 x_i \in S_i。选择公理最早于1904年,由恩斯特·策梅洛为证明良序定理而公式化完成。 非正式地說,选择公理声明:給定一些盒子(可以是無限個),每个盒子中都含有至少一个小球,那么可以作出这样一种选择,使得可从每个盒子中恰好选出一个小球。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选择可不借助选择公理;尤其是在“盒子个数有限”和“存在具體的選擇規則”(當每個盒子都恰好只有一个小球具有某項特征)这两种情况下。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有许多(甚至是无限)双鞋子,则我们可以选取每双鞋左边的鞋子构成一个具体的选择。然而,假设有无限双袜子(假设每双袜子都没有可区分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选择只能通过选择公理得到。 尽管曾具有争议性,选择公理現在已被大多数数学家毫无保留地使用着,例如带有选择公理的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ZFC)。数学家们使用选择公理的原因是,有许多被普遍接受的数学定理,比如是吉洪诺夫定理,都需要选择公理来证明。現代的集合论学家也研究与选择公理相矛盾的公理,例如。 在一些構造性數學的理論中會避免选择公理的使用,不過也有的將选择公理包括在內。.

41 关系: 力迫區間可数选择公理吉洪诺夫定理大小限制公理外延性实数不可數集不交集库尔特·哥德尔佐恩引理佩尔·马丁-洛夫保罗·寇恩冯诺伊曼-博内斯-哥德尔集合论函数全局选择公理公理元素 (數學)空集笛卡儿积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类 (数学)经典逻辑直觉类型论非构造性证明连续统假设自然数良序定理良序关系集合论集合族选择函数排中律恩斯特·策梅洛有限集合最小元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无限集合数学数学归纳法数学结构主义

力迫

在数学学科集合论中,力迫是 保罗·寇恩(Paul J. Cohen)发明的一种技术,用来证明与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有关的一致性和独立性结果。它在1962年首次被用来证明连续统假设和选择公理对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的独立性。实际上在寇恩正式引入力迫法前,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递归论中。寇恩的力迫法最初是建立在分歧分层(ramified hierarchy)上,难于理解。1960年代通过索罗维(Solovay)与斯科特(Scott)等人的努力力迫法被相当程度的重做和简化。 力迫法大致是一种扩张模型的方法。给定一个模型M以及模型内一个偏序(P,\leq),通过构造通集(generic)G\subseteq P来实现模型的扩张。因为通集不在M内,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扩张。记为M。它有以下性质:.

新!!: 选择公理和力迫 · 查看更多 »

區間

在數學上,區間是某個範圍的數的搜集,一般以集合形式表示。.

新!!: 选择公理和區間 · 查看更多 »

可数选择公理

可数选择公理,指示为ACω,是公理化集合论的类似于选择公理的一个公理。它声称非空集合的任何可数搜集都一定有选择函数。保羅·寇恩证明了ACω在Zermelo-Fraenkel集合论(ZF)中是不可证明的。 ZF + ACω 足够证明可数多可数集合的并集是可数的。它还足够证明所有无限集合都是戴德金无限的(等价的说:有可数无限的真子集)。ACω对于开发数学分析特别有用,这里的很多结果依赖于实数的可数集合有选择函数(考虑为有理数的柯西序列的集合)。 ACω是弱形式的选择公理(AC),它声称非空集合的“所有”搜集一定有一个选择函数。AC明确的蕴涵了依赖选择公理(DC),而DC足够证明ACω。但是ACω要严格弱于DC(而DC严格弱于AC)。.

新!!: 选择公理和可数选择公理 · 查看更多 »

吉洪诺夫定理

在数学上,吉洪诺夫(Тихонов)定理断言,任意个紧致空间的乘积空间对于乘积拓扑是紧致的,这个定理1930年由吉洪诺夫 (数学家)(Andrey Nikolayevich Tychonoff,Андр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ихонов)发表。这个定理在微分拓扑、代数拓扑和泛函分析等领域中有诸多运用。 对有限个空间来说,这个定理没有特别之处;对无限个,无论是可数无穷还是不可数无穷,这个结论仍然成立,它依赖于乘积拓扑的定义,与选择公理(它又等价于佐恩引理)是等价的。 J J J.

新!!: 选择公理和吉洪诺夫定理 · 查看更多 »

大小限制公理

在类理论中,大小限制公理声称对于任何类 C,C 是真類(不可以是其他类的元素的类),当且仅当冯·诺伊曼全集 V (所有集合的类)能一一映射到 C。 这个公理由冯·诺伊曼提出。它蕴涵了分类公理模式、替代公理模式和全局选择公理。大小限制公理蕴涵全局选择公理是因为序数的类不是集合,因此有从全集到序数们的单射。所以集合的全集是良序的。.

新!!: 选择公理和大小限制公理 · 查看更多 »

外延性

在数学中,外延性通常指称某种形式的。可追溯到莱布尼兹的原理,两个数学对象是相等的,如果没有区分它们的检验。例如,给出两个数学函数 f 和 g,我们可以说它们是相等的,如果 对于在公共函数域 X 内的所有 x。这种外延相等是平常的定义,如果函数范围 Y 对于两个也是公共的。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类型论的意义上通过附着到它们上的数据来区分函数,这样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更大的集合比如 Z 作为它们之一的范围,则这种相等不同于“外延”意义的相等。这种意义下外延性可能会失败。另一种意义的相等考虑“函数被计算的过程”,如果这么考虑,通常会同外延性相抵触。 在公理化集合论中,外延性被表达为外延公理,它声称两个集合是相等的,当且仅当它们包含相同的元素。在 lambda 演算中,外延性被表达为 eta-变换规则,它允许在指示相同函数的任何两个表达式之间的转换。.

新!!: 选择公理和外延性 · 查看更多 »

实数

实数,是有理數和無理數的总称,前者如0、-4、81/7;后者如\sqrt、\pi等。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小數(有限或無限的),它們能把数轴「填滿」。但僅僅以枚舉的方式不能描述實數的全體。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根据日常经验,有理數集在數軸上似乎是「稠密」的,于是古人一直认为用有理數即能滿足測量上的實際需要。以邊長為1公分的正方形為例,其對角線有多長?在規定的精度下(比如誤差小於0.001公分),總可以用有理數來表示足夠精確的測量結果(比如1.414公分)。但是,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學家發現,只使用有理數無法完全精確地表示這條對角線的長度,這徹底地打擊了他們的數學理念;他們原以為:.

新!!: 选择公理和实数 · 查看更多 »

不可數集

不可數集是無窮集合中的一種。一個無窮集合和自然数之間要是不存在一個双射,那麼它就是一個不可數集。集合的不可数性与它的基数密切相关:如果一个集合的基数大于自然数的基数,那么它就是不可数的。.

新!!: 选择公理和不可數集 · 查看更多 »

不交集

在數學裡,兩個集合被稱為不交(disjoint),若其沒有共同的元素。例如,和為不交集(disjoint sets)。.

新!!: 选择公理和不交集 · 查看更多 »

库尔特·哥德尔

库尔特·弗雷德里希·哥德尔(Kurt Friedrich Gödel,),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小组)的成员。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

新!!: 选择公理和库尔特·哥德尔 · 查看更多 »

佐恩引理

佐恩引理(Zorn's Lemma)也被称为库拉托夫斯基-佐恩(Kuratowski-Zorn)引理,是集合论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其陳述為: 在任何一非空的偏序集中,若任何链(即全序的子集)都有上界,則此偏序集内必然存在(至少一枚)极大元。 佐恩引理是以数学家马克斯·佐恩的名字命名的。 具体来说,假设(P, \le)是一个偏序集,它的一个子集T称为是一个全序子集,如果对于任意的s, t \in T有s \le t或t \le s。而T称为是有上界的,如果P中存在一个元素u,使得对于任意的t \in T,都有t \le u。在上述定义中,并不要求u一定是T中的元素。而一个元素m \in T称为是極大的,如果x \in T且x \ge m,则必然有x.

新!!: 选择公理和佐恩引理 · 查看更多 »

佩尔·马丁-洛夫

佩尔·埃里克·罗格·马丁-洛夫(Per Erik Rutger Martin-Löf,),瑞典逻辑学家、数理统计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其在概率论基础方面的工作而闻名。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逻辑学方面。在哲学逻辑方面,他的研究专注于蕴涵及判断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弗朗兹·布伦塔诺、弗雷格和胡塞尔先前工作的影响;在数理逻辑方面,他致力于创设直觉类型论作为数学的构造性基础。马丁-洛夫在类型论方面的工作深深地影响了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后世编程语言理论的发展。 佩尔·马丁-洛夫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校友。直到2009年退休前,他一直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数学和哲学学院的联合主席这一职务。, Academia Europaea, retrieved 2014-01-26.

新!!: 选择公理和佩尔·马丁-洛夫 · 查看更多 »

保罗·寇恩

保罗·约瑟夫·寇恩(Paul Joseph Cohen,) ,美国数学家,他证明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 (ZFC) 不能反驳连续统假设 (CH) 的否命题,而ZF不能反驳选择公理 (AC) 的否命题。这一划时代的工作与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和AC分别独立于ZFC和ZF。寇恩在证明中创造了力迫法,如今力迫法已经成为公理集合论的一项基本技术。寇恩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

新!!: 选择公理和保罗·寇恩 · 查看更多 »

冯诺伊曼-博内斯-哥德尔集合论

在数学基础中,冯·诺伊曼-博内斯-哥德尔集合论(von Neumann–Bernays–Gödel Set Theory,NBG)是设计生成同Zermelo-Fraenkel 集合论与选择公理一起(ZFC)同样结果的集合论公理系统,但只有有限数目的公理,即是不使用公理模式。 NBG首先由冯·诺伊曼在1920年代提出,從1937年开始由作修改,在1940年由哥德尔进一步简化。 不像ZFC,NBG只有有限多个公理。Richard Montague在1961年证明,不可能找到在逻辑上等价于ZFC的有限数目的公理;因此NBG的语言有能力谈论真类同谈论集合一样,并且关于集合的陈述在NBG中是可证明的,当且仅当它在ZFC中是可证明的(就是说NBG是ZFC的保守扩展)。.

新!!: 选择公理和冯诺伊曼-博内斯-哥德尔集合论 · 查看更多 »

函数

函數在數學中為兩集合間的一種對應關係:輸入值集合中的每項元素皆能對應唯一一項輸出值集合中的元素。例如實數x對應到其平方x2的關係就是一個函數,若以3作為此函數的輸入值,所得的輸出值便是9。 為方便起見,一般做法是以符號f,g,h等等來指代一個函數。若函數f以x作為輸入值,則其輸出值一般寫作f(x),讀作f of x。上述的平方函數關係寫成數學式記為f(x).

新!!: 选择公理和函数 · 查看更多 »

全局选择公理

在类理论中,全局选择公理是选择公理應用於真類(非集合)上的較强版本。.

新!!: 选择公理和全局选择公理 · 查看更多 »

公理

在傳統邏輯中,公理是沒有經過證明,但被當作不證自明的一個命題。因此,其真實性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且被當做演繹及推論其他(理論相關)事實的起點。當不斷要求證明時,因果關係毕竟不能無限地追溯,而需停止於無需證明的公理。通常公理都很簡單,且符合直覺,如「a+b.

新!!: 选择公理和公理 · 查看更多 »

元素 (數學)

在数学领域,集合的元素(element)指构成该集合的任意,也可以称作成员(member)。.

新!!: 选择公理和元素 (數學) · 查看更多 »

空集

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數學符號為\empty、\varnothing或\。.

新!!: 选择公理和空集 · 查看更多 »

笛卡儿积

在数学中,两个集合X和Y的笛卡儿积(Cartesian product),又称直积,在集合论中表示为X × Y,是所有可能的有序对組成的集合,其中有序對的第一个对象是X的成员,第二个对象是Y的成员。 舉個實例,如果集合X是13个元素的点数集合,而集合Y是4个元素的花色集合,则这两个集合的笛卡儿积是有52个元素的标准扑克牌的集合。 笛卡儿积得名于笛卡儿,因為這概念是由他建立的解析几何引申出來.

新!!: 选择公理和笛卡儿积 · 查看更多 »

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

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Zermelo-Fraenkel Set Theory),含选择公理時常简写为ZFC,是在数学基础中最常用形式的公理化集合论,不含選擇公理的則簡寫為ZF。.

新!!: 选择公理和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 · 查看更多 »

类 (数学)

在集合論及其數學應用中,類是由集合(或其他數學物件)的搜集(collection),可以依所有成員所共享的性質被無歧定義。有些類是集合(例如由所有偶數構成的類),但有些則不是(如所有序數所構成的類或所有集合所構成的類)。一個不是集合的類被稱之為真類。一个是集合的类被称为“小类”。 在數學裡,有許多物件對集合而言太大,而必須以類來描述,像是大的範疇和超實數的類體之類等。要證明一給定「事物」為一真類,一般的做法是證明此一「事物」至少有著如序數一般多的元素。有關此一證明的例子,請參見。 真類不能是一個集合或者是一個類的元素,而且不受ZF集合論中的公理所限制;因此避免掉了許多樸素集合論中的悖論。反而,這些悖論成了證明某一個類是否為真類的方法之一。例如,羅素悖論可以證明由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所構成的類是一個真類,而布拉利-福尔蒂悖论則可證明所有序數所構成的類是一個真類。 標準的ZF集合論公理不會論及到類;而在元語言中,類只作為邏輯公式的等價類而存在。馮諾伊曼-博內斯-哥德爾集合論則採取了另一種方式;類在此一理論中是基礎的物件,而集合則被定義為可以是其他某些類的元素的類。真類,則為不可以是其他任何類的元素的類。 在其他集合論如新基础集合论或半集合的理論中,「真類」的概念依然是有意義的(不是任一堆事物都會是集合),但對集合特質的認定並非依據其大小。例如,所有包含全集的集合論都會有個是集合的子類的真類。 「類」這一詞有時會和「集合」同義,最為人知的是「等價類」這一術語。這種用法是因為從前對類和集合不如現今一樣地區別的緣故。許多19世紀之前對「類」的討論提及的實際上是集合,又或者會是個更為模糊的概念。.

新!!: 选择公理和类 (数学) · 查看更多 »

经典逻辑

经典逻辑(Classical logic),又稱古典邏輯,标识已经被最深入的研究和最广泛的使用的一类形式逻辑,也被稱為標準邏輯(standard logic)。經典邏輯被特征化为一些性质,非经典逻辑缺乏這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特性:.

新!!: 选择公理和经典逻辑 · 查看更多 »

直觉类型论

觉类型论、或构造类型论、或Martin-Löf 类型论、或就叫类型论是基于数学构造主义的函数式编程语言、逻辑和集合论。直觉类型论由瑞典数学家和哲学家 Per Martin-Löf 在1972年介入。 Martin-Löf 已经多次修改了它的提议;先是非直谓性的而后是直谓性的,先是外延的而后是内涵的类型论变体。 直觉类型论基于的是命题和类型的同一: 一个命题同一于它的证明的类型。这种同一通常叫做Curry-Howard同构,它最初公式化了命题逻辑和简单类型 lambda 演算。类型论通过介入包含着值的依赖类型把这种同一扩展到谓词逻辑。类型论内在化了 Brouwer、Heyting 和 Kolmogorov 提议的叫做 BHK释义的直觉逻辑释义。类型论的类型扮演了类似于集合在集合论的角色,但是在类型论中的函数总是可计算的。.

新!!: 选择公理和直觉类型论 · 查看更多 »

非构造性证明

非构造性证明是「表述存在性的命题或定理」的一种证明方式:证明的过程中,不举例而只证明语句是否正确。非构造性证明很多时候依赖于排中律。数学结构主义数学不允许非构造性证明。.

新!!: 选择公理和非构造性证明 · 查看更多 »

连续统假设

在數學中,連續統假設(Kontinuumshypothese;Continuum hypothesis,簡稱CH)是一個猜想,也是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的第一題,由康托尔提出,關於無窮集的可能大小。其為: 康托爾引入了基數的概念以比較無窮集間的大小,也證明了整數集的基數絕對小於實集的基數。康托爾也就給出了連續統假設,就是说,在无限集中,比自然数集基数大的集合中,基数最小的集合是实数集。而連續統就是實數集的一個舊稱。 更加形式地说,自然数集的基数为\aleph_0(讀作「阿列夫零」)。而连续统假设的观点认为实数集的基数为\aleph_1(讀作「阿列夫壹」)。于是,康托尔定义了绝对无限。 等價地,整數集的基数是\aleph_0而實數的基数是2^,連續統假設指出不存在一個集合S使得 \aleph_0 假設選擇公理是對的,那就會有一個最小的基數\aleph_1大於\aleph_0,而連續統假設也就等價於以下的等式: 連續統假設有個更廣義的形式,叫作廣義連續統假設(GCH),其命題為: 庫爾特·哥德尔在1940年用内模型法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ZFC的相对协调性(無法以ZFC證明為誤),保羅·柯恩在1963年用力迫法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不能由ZFC推导。也就是说连续统假设獨立於ZFC。.

新!!: 选择公理和连续统假设 · 查看更多 »

自然数

数学中,自然数指用于计数(如「桌子上有三个苹果」)和定序(如「国内第三大城市」)的数字。用于计数时称之为基数,用于定序时称之为序数。 自然数的定义不一,可以指正整数 (1, 2, 3, 4, \ldots),亦可以指非负整数 (0, 1, 2, 3, 4, \ldots)。前者多在数论中使用,后者多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使用,也是 标准中所采用的定义。 数学家一般以\mathbb代表以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自然数集是一個可數的,無上界的無窮集合。.

新!!: 选择公理和自然数 · 查看更多 »

良序定理

在數學中,良序定理(Well-ordering theorem)表示「所有集合都可以被良序排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使所有集合均适用於超限归纳法。.

新!!: 选择公理和良序定理 · 查看更多 »

良序关系

在数学中,集合S上的良序关系(或良序)需要满足:1.是在S上的全序关系2.

新!!: 选择公理和良序关系 · 查看更多 »

集合论

集合論(Set theory)或稱集論,是研究集合(由一堆構成的整體)的數學理論,包含集合和元素(或稱為成員)、關係等最基本數學概念。在大多數現代數學的公式化中,都是在集合論的語言下談論各種。集合論、命題邏輯與謂詞邏輯共同構成了數學的公理化基礎,以未定義的「集合」與「集合成員」等術語來形式化地建構數學物件。 現代集合論的研究是在1870年代由俄国数学家康托爾及德國数学家理察·戴德金的樸素集合論開始。在樸素集合論中,集合是當做一堆物件構成的整體之類的自證概念,沒有有關集合的形式化定義。在發現樸素集合論會產生一些後,二十世紀初期提出了許多公理化集合論,其中最著名的是包括選擇公理的策梅洛-弗蘭克爾集合論,簡稱ZFC。公理化集合論不直接定義集合和集合成員,而是先規範可以描述其性質的一些公理。 集合論常被視為數學基礎之一,特別是 ZFC 集合論。除了其基礎的作用外,集合論也是數學理論中的一部份,當代的集合論研究有許多離散的主題,從實數線的結構到大基数的一致性等。.

新!!: 选择公理和集合论 · 查看更多 »

集合族

在集合论和有关的数学分支中,给定集合S的子集的搜集F叫做S的子集族或S上的集合族。更一般的说,无论什么任何集合的搜集都叫做集合族。.

新!!: 选择公理和集合族 · 查看更多 »

选择函数

選擇函數是一個函數f,其定義域X為一堆非空集合組成的集合,且對每一個在X內的S,均有f(S)∈S。換句話說,f會在X的每一集合中恰好選取一個元素。 選擇公理(AC)斷言,每一非空集合組成的集合都會有一選擇函數。另一較弱的選擇公理-可數選擇公理(CC)則斷言每一非空集合組成的可數集合都會有一選擇函數。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AC或CC,某些集合還是可以有選擇函數。.

新!!: 选择公理和选择函数 · 查看更多 »

排中律

在逻辑中,排中律(tertium non datur)声称对于任何命题 P,(P ∨ ¬P) 为真。 符号 '¬' 读作“非”,∨ 读作“或”,∧ 读作“与”。 例如,如果 P 是 则包含式析取 为真。 这不完全同于二值原理,它陈述的是 P 必须要么是真要么是假。它也不同于无矛盾律,它陈述的是 ¬(P ∧ ¬P) 是真。排中律只是说 (P ∨ ¬P) 整体是真。不提及 P 自身可以采用什么真值。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二值逻辑的语义都将为 P 和 ¬P 指派对立的真值(就是说,如果 P 是真,则 ¬P 是假),所以在二值逻辑中排中律会等价于二值原理。但是,对于非二值逻辑或多值逻辑就不能这么说。 特定的逻辑系统可能通过允许多于两个真值(比如:真、假、中;真、假、非真非假、亦真亦假)而拒绝二值原理,但接受排中律。在这种逻辑中,(P ∨ ¬P) 可以为真,而 P 和 ¬P 不被分别指派为对立的真值。 一些逻辑不接受排中律,最著名的是直觉逻辑。文章《二值和有关规律》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个问题。 排中律可能被误用,导致排中律的逻辑谬论,这也叫做假两难推理。.

新!!: 选择公理和排中律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策梅洛

恩斯特·策梅洛(德语:Ernst Friedrich Ferdinand Zermelo,),生于柏林,是德国数学家,其工作主要為数学基础,因而对哲学有重要影响。.

新!!: 选择公理和恩斯特·策梅洛 · 查看更多 »

有限集合

数学中,一个集合被称为有限集合,簡單來說就是元素個數有限,嚴格而言則是指有一个自然数n使该集合与集合之间存在双射。例如 -15到3之间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这个集合有19个元素,它跟集合存在雙射,所以它是有限的。不是有限的集合称为无限集合。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集合的基数是自然数,那这个集合就是有限的。所有的有限集合都是可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可数集都是有限的,例如所有素数的集合。 有一个定理(戴德金定理)是:一个集合是有限的当且仅当不存在一个该集合与它的任何一个真子集之间的双射。 I I.

新!!: 选择公理和有限集合 · 查看更多 »

最小元

设(A, \leq)是偏序集,B \subseteq A,y \in B,若对于所有的x \in B都有y \leq x,则称y为B的最小元。 请注意最小元和极小元的区别。最小元是B中最小的元素,它与B中其它元素都可比;而极小元不一定与B中其它元素都可比,只要没有比它小的元素,它就是极小元。对于有穷集合B,极小元一定存在,但最小元不一定存在。最小元如果存在一定是唯一的,但极小元可能有多个。.

新!!: 选择公理和最小元 · 查看更多 »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或施普林格(Springer,),在柏林成立,是一个总部位于德国的世界性出版公司,它出版教科书、学术参考书以及同行评论性杂志,专--于科学、技术、数学以及医学领域。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领域中,施普林格是最大的书籍出版者,以及第二大世界性杂志出版者(最大的是爱思唯尔)。施普林格拥有超过60个出版社,每年出版1,900种杂志,5,500种新书,营业额为9.24亿欧元(2006年),雇有超过5,000名员工 。施普林格在柏林、海德堡、多德雷赫特(位于荷兰)与纽约设有主办事处。施普林格亚洲总部设在香港。2005年8月,施普林格在北京成立代表处。.

新!!: 选择公理和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 查看更多 »

无限集合

无限集合是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也称无穷集合。集合論中,集合主要分為有限集合與無限集合,有限集合很多的性質也是顯而易見的,反之,因為無限集合的非有限性,即使無限集合的一些基本性質也變得並不顯而易見,個別的數學家甚至質疑諸如选择公理等基本公設使用在無限集合身上是否仍然正確。罗素悖论提出以後,一些激進的數學哲學家提倡禁止在數學中使用無限集合以挽救第三次數學危機。 無限集合在數學中無處不在,一般常見的例子有整數集、有理集等。一般來說,無限集合還分為可數集和不可數集。.

新!!: 选择公理和无限集合 · 查看更多 »

数学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數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門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數學基本概念的完善,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便可觀見,而在古希臘那裡有更為嚴謹的處理。從那時開始,數學的發展便持續不斷地小幅進展,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为新的科學發現和數學革新兩者的交互,致使數學的加速发展,直至今日。数学并成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教育範疇中的一部分。 今日,數學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例如物理学的实质性发展中建立的某些理论激发数学家对于某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就是數學本身的实质性內容,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許多研究以純數學開始,但其过程中也發現許多應用之处。.

新!!: 选择公理和数学 · 查看更多 »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MI、ID)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通常被用于证明某个给定命题在整个(或者局部)自然数范围内成立。除了自然数以外,广义上的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一般良基结构,例如:集合论中的树。这种广义的数学归纳法应用于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称作结构归纳法。 虽然数学归纳法名字中有“归纳”,但是数学归纳法并非不严谨的归纳推理法,它属于完全严谨的演绎推理法。事實上,所有數學證明都是演繹法。.

新!!: 选择公理和数学归纳法 · 查看更多 »

数学结构主义

#重定向 数学构成主义.

新!!: 选择公理和数学结构主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選擇公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