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载沣

指数 载沣

载沣(;a;),字「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52 关系: 参谋部同治帝太平湖 (复兴门)奕譞孝儀純皇后孝淑睿皇后宣統宣統帝退位詔書宋庆龄幼蘭乾隆帝什刹海德意志帝國北京市刘佳氏 (醇贤亲王)嘉庆帝嵯峨浩咸丰帝和尔经额军机大臣光绪光绪帝克林德福田公墓福晋筆帖式瑾妃監國隆裕太后韞穎莊順皇貴妃道光帝荣禄袁世凯載濤载洵醇亲王府醇親王金志堅 (皇妹)陳璧君暗杀民國紀年汪精卫清朝溥仪溥任溥傑满洲国攝政慶親王內閣...慈禧太后曾国藩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参谋部

總參謀部或稱參謀本部,為現代軍隊中提供人事、軍事情報、軍事訓練、後勤、政戰與計畫的組織機構。 十八世纪晚期以前,上述功能全部由军队统帅管理,但法国大革命后出现征兵制,大量军队的管理使统帅的职责十分沉重。在1795年,路易斯·亚历山大·贝爾蒂埃将军率先创立了参谋系统。一年后,拿破仑接管改制军队。从此以后,总参谋部成为法军的正式组织,并随拿破仑战争走遍欧洲。.

新!!: 载沣和参谋部 · 查看更多 »

同治帝

清穆宗载淳(a)(),又稱同治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布伦札萨克汗」(Бүрэн заса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同治」。 同治帝乃咸丰帝长子,5歲(虛歲六歲)登基,原設年號為「祺祥」,隨後不及一年發生辛酉政變,最終由其嫡母慈安太后與生母慈禧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史稱「兩宮聽政」),並改設年號為「同治」。直至1875年驾崩,時年僅19週歲,死後廟號穆宗(v),諡號毅皇帝(v)。他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於1861年至1875年,也是清兵入关后統治中原以來的第八位皇帝。.

新!!: 载沣和同治帝 · 查看更多 »

太平湖 (复兴门)

太平湖是北京的两处地名,一处位于新街口外,一处位于复兴门内。复兴门内的太平湖位于西便门桥东北方向,是护城河畔的一片湿洼地,曾经是一片相当宽广的水面。清朝末年,震钧在《天咫偶闻》一书中写到:“太平湖,在内城西南隅角楼下,太平街极西也。平流十倾,地疑兴庆之宫;高柳数章,人误曲江之苑。当夕阳衔堞,水影涵楼,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过者留连不能去。其北即醇王府,已改为祠,园亭尚无恙……”.

新!!: 载沣和太平湖 (复兴门) · 查看更多 »

奕譞

醇賢親王奕譞(a;),字樸菴,別稱竹窗、蘭陽,室名為九思堂、思謙堂、退省齋、退潛別墅。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他為七王爺;母为道光帝莊順皇貴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兄为咸丰帝,谥贤。詔定稱號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賢親王。 奕譞的嫡福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後來成为光绪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奕譞的長孫溥儀为清朝末代皇帝,即宣統帝。奕譞是清朝皇室任命的名义上的清末海军及北洋水师最高统帅,实际上指挥权属于李鸿章及淮军丁汝昌。.

新!!: 载沣和奕譞 · 查看更多 »

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a;),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乾隆帝妃,嘉庆帝生母。本姓魏,內務府旗鼓佐領(即包衣漢軍或旗鼓漢軍)正黃旗,后抬旗入滿洲鑲黃旗,改姓魏佳氏。.

新!!: 载沣和孝儀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a;),原正白旗包衣,后抬正白旗满洲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嘉庆帝第一任皇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生。.

新!!: 载沣和孝淑睿皇后 · 查看更多 »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新!!: 载沣和宣統 · 查看更多 »

宣統帝退位詔書

《宣統帝退位詔書》是由清朝最後一位君主、同時也是中國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被承认的皇帝宣統帝溥仪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頒布的退位詔書,标志着大清帝國統治歷史之终结,也同时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宣告结束。計自努尔哈赤建後金國,至溥儀退位,王朝長達296年;若自順治帝清兵入關起算,則為268年。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之後,辛亥革命爆發,湘、晉、贛、秦等行省相繼追隨革命,滿族大臣蔭昌鎮壓革命,但由於北洋軍皆袁世凱舊部,不易指揮,所以戰鬥失效。清廷命蔭昌署理陸軍大臣,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征討革命軍,袁世凱率北洋第一軍總統官馮國璋、北洋第二軍總統官段祺瑞奉命出征,但袁世凱權衡利弊,上台後採取剿撫兼施的策略,進而準備和革命黨談判,经过南北议和,袁世凱獲得黃興保証,將由自己擔任大總統,清室优待条件基本达成,但清朝核心內部依然糾葛,北洋军將領段祺瑞在袁世凱授意之下,與四十九名文武大員發了《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又接連通電脅迫,溥儀年僅6歲,無行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另外,隆裕皇太后又頒布兩個相關詔書。.

新!!: 载沣和宣統帝退位詔書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 在国共内战时期,她堅持孙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对中国国民党“清党”。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1981年,她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士。同年,她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载沣和宋庆龄 · 查看更多 »

幼蘭

幼蘭(),滿洲正白旗人,乌喇瓜尔佳氏,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之女,是醇親王載灃之嫡福晉(正妻),因此也被稱為醇親王妃,是溥儀和溥傑的母親。.

新!!: 载沣和幼蘭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载沣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什刹海

什刹海(汉语拼音:Shíchàhǎi)是北京北部的三个湖,分别是前海、后海、西海,旧时俗称河沿。什刹海因周围有十座寺庙而得名,包括广化寺、什刹海火神庙、护国寺、保安寺、真武庙、白马关帝庙、佑圣寺、万宁寺、石湖寺、万严寺。 除此以外什刹海附近还有广福观,大藏龙华寺等寺庙。.

新!!: 载沣和什刹海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载沣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载沣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刘佳氏 (醇贤亲王)

#重定向 翠妍.

新!!: 载沣和刘佳氏 (醇贤亲王) · 查看更多 »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新!!: 载沣和嘉庆帝 · 查看更多 »

嵯峨浩

嵯峨浩(),日本人,婚后名爱新觉罗·浩,1962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丈夫溥杰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同母弟。父亲是日本的一个侯爵,其家族嵯峨家是正親町三条家的改称,源自藤原北家闲院流三条家,属于日本公卿家格裡的大臣家。.

新!!: 载沣和嵯峨浩 · 查看更多 »

咸丰帝

清文宗奕(a)(),又稱咸豐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Түгээмэл Элбэг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咸豐」。 咸豐帝乃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誕於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20岁登基,於1850年至1861年在位(合共1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享年30岁,庙号文宗(v),谥号簡稱显皇帝(v),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七位皇帝。此外,他亦為清朝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與最後一位儲位密建的皇帝。.

新!!: 载沣和咸丰帝 · 查看更多 »

和尔经额

和尔经额,喜塔腊氏,正白旗满洲人,清朝大臣。道光帝的外祖父。 和尔经额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崇庆皇太后去世,乾隆帝命传谕諴郡王弘畅、德成、和尔经额、刘浩主持修建泰东陵工程。和尔经额的女儿嫁给皇十五子永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永琰。永琰改名颙琰,是为嘉庆帝。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即孝淑睿皇后。二月甲辰,和尔经额被追封三等承恩公。.

新!!: 载沣和和尔经额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新!!: 载沣和军机大臣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载沣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光绪帝

清德宗載湉(a)(),又稱光緒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巴达古尔特托尔汗」(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光緒」。 光緒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死后庙号德宗(v),谥号景皇帝(v),葬于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新!!: 载沣和光绪帝 · 查看更多 »

克林德

克莱门斯·冯·克林德男爵(C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是1900年义和团事变期间在北京街头被清军杀死的德國駐華公使,这一轰动事件成为八国联军的導火線之一。 克林德出生在德国明斯特,接受的是军事教育,1881年,他辞去军职进入外交部门,并被派往中国工作。 他到中國后曾任驻广州和天津等地领事,1889年回德。以后去美国(1892年-1896年)和墨西哥(1896年-1899年)任职,并娶了一名美国妻子。1899年4月他再到中国,升任德意志帝国驻华公使。.

新!!: 载沣和克林德 · 查看更多 »

福田公墓

#重定向 北京市福田公墓.

新!!: 载沣和福田公墓 · 查看更多 »

福晋

福晉(z),又作福金,该词汇来源于满语。清朝时用作贵族妇女的称谓。后金和清兵入关前,后宫妃嫔称福晋或格格,嫡妻会用嫡福晋尊称。顺治朝仍然沿用。康熙时后宫定--,妃、嫔等封号取代福晋和格格。在清朝亲王、郡王及其儿子的正妻获得“福晋”的封号。親王、郡王之妾則稱為側福晉或格格。.

新!!: 载沣和福晋 · 查看更多 »

筆帖式

帖式(z),滿語音譯,意為書記,是清朝滿人專屬官職之一,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的輔助部門,品等為正六品至正九品。該官職主要從事工作為負責翻譯漢、滿章奏與文書抄寫,清初還負責奏章滿漢文間的校注。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新!!: 载沣和筆帖式 · 查看更多 »

瑾妃

妃(滿文:gincihiyangga fei)(),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清朝末年光緒帝妃。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之妃,即珍妃。.

新!!: 载沣和瑾妃 · 查看更多 »

監國

監國,是君主制國家的制度,相當於君主的代理人。通常是指君主出外巡狩時,由儲君留守宮廷處理政務。或者指君主因故未能親政,由皇族宗室代理朝政;也有可能是君主已死,但新任君主尚未即位,由大臣或宗室暫時代理朝政。 亦有君主把一些政務交由儲君處理,稱之監國,為將來繼位作準備。有些政權的太子在登基之前,先稱監國才即位。 一個藩鎮或諸侯國的代理人,往往稱為留後。 Category:君主制 Category:储君 Category:摄政.

新!!: 载沣和監國 · 查看更多 »

隆裕太后

孝定景皇后(a;),姓叶赫那拉氏《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癸未。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为皇后。”,一说为苏完那拉氏刘庆华:《慈禧太后家世新证——〈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研究》 《满族研究》 2009年02期薛柏成:《慈禧家世史料——〈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再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正史未载其名,有说名靜芬,或稱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緒皇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是清朝与中国歷史中的「末代太后」。.

新!!: 载沣和隆裕太后 · 查看更多 »

韞穎

#重定向 金韫颖.

新!!: 载沣和韞穎 · 查看更多 »

莊順皇貴妃

莊顺皇贵妃(),乌雅氏,笔帖式灵寿(1788年2月4日—1824年)和妾翁氏女,道光帝妃嫔,光绪帝祖母。莊顺皇贵妃的同母弟弟禧霖过继给了伯祖父三多一支,但是夭折。莊顺皇贵妃为灵寿活至成年子女,莊顺皇贵妃的嫡母为鄂济特氏,无子女。.

新!!: 载沣和莊順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新!!: 载沣和道光帝 · 查看更多 »

荣禄

荣禄(),字仲华,满族,乌喇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 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逝。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新!!: 载沣和荣禄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载沣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載濤

郡王銜貝勒載濤(),字「叔源」,號「野雲」,愛新覺羅氏,滿洲正红旗人,道光帝孫,醇親王奕譞第七子,過繼為鍾郡王奕詥嗣子,光緒同父異母弟,溥儀叔父。.

新!!: 载沣和載濤 · 查看更多 »

载洵

郡王銜貝勒载洵(),字「仲泉」,號「癡雲」;俗称洵贝勒,右翼近支鑲紅旗第一族宗室。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承继瑞敏郡王奕誌为嗣。.

新!!: 载沣和载洵 · 查看更多 »

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是清朝醇亲王的府邸,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醇亲王府原在今复兴门南的原太平湖旧址,也称“南府”、“太平湖醇亲王府”。因光绪帝出生于此,故成为“潜龙邸”。光绪帝登基后,清廷遂在后海给醇亲王一个新的醇亲王府,也称“北府”、“后海醇亲王府”。.

新!!: 载沣和醇亲王府 · 查看更多 »

醇親王

和碩醇親王(a)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支皇室近支和硕亲王,共传两代:奕譞及其第五子載灃。.

新!!: 载沣和醇親王 · 查看更多 »

金志堅 (皇妹)

#重定向 金志堅 (北京).

新!!: 载沣和金志堅 (皇妹) · 查看更多 »

陳璧君

陳璧君()。女,字冰如,祖籍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生於英屬馬來亞檳榔嶼喬治市(檳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聞少華「陳璧君.

新!!: 载沣和陳璧君 · 查看更多 »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新!!: 载沣和暗杀 · 查看更多 »

民國紀年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方式,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頒布,表記時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民×××。這種紀年方式以西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西元紀年相差1911年,民國年為西元年,月、日、置閏則同西曆。依照民國紀年制定之曆法又稱國曆。目前主要於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的臺澎金馬使用。.

新!!: 载沣和民國紀年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载沣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载沣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溥仪

清宣統帝溥儀(a,),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耀之,號浩然,英語名「亨利」(Henry);汗號「哈瓦圖猷斯汗」(Хэвт ёс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宣統」,後世通稱「宣統皇帝」。 溥儀正式登基時年僅3歲,其實權由父親攝政王載灃掌握。辛亥革命以後,溥儀被袁世凱強逼退位,故亦有「清遜帝」或「清廢帝」之稱。 1917年,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曾短暫復辟但最終失敗。1934年,溥儀在日本支持和幫助下登基成為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儀是清朝第十一任君主、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新!!: 载沣和溥仪 · 查看更多 »

溥任

溥任(),乳名「聯格」,字「友之」,又名金友之,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生前居于北京后海南锣鼓巷胡同边的蓑衣胡同2号院,一处平房院落内。有妻金瑜庭(1971年病逝)、张茂滢(1975年续娶,已去世)。与金瑜庭共有三子二女,分别为长子金毓嶂、二子金毓峑、大女儿金毓琨、二女儿金毓珵、幼子金毓岚。 自幼学习旧学(旧时的历史文学)、书画。未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而在1947年,在其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支持下,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北京竞业小学,并自任校长,父亲载沣任董事长,妹妹当老师。过后将学校赠于政府,自己仅以一名教书匠的身份继续为学校服务,直到1988年方才退职。其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的溥任投入研究清史,发表过的作品有《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亲载沣的《使德日记》等。 除此之外,溥任曾任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等职务。2015年4月10日下午3時,因肺炎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新!!: 载沣和溥任 · 查看更多 »

溥傑

溥傑(a;),乳名「譽格」,字「俊之」,號「秉藩」,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

新!!: 载沣和溥傑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新!!: 载沣和满洲国 · 查看更多 »

攝政

攝政是指在君主制下,一個國家的即位君主不能管理國家時,由他人代替君主處理國政。攝政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君主仍然幼小而不能親自定奪裁批朝政。在君主患病或不在國內等情況下也会偶尔出现。攝政者多由在位君主的直系亲属担任职务,如儲君(多稱為監國)或母親(多稱為垂簾聽政),或是通常由称为摄政王的皇族所担任。除此之外,摄政者也有由君主的外祖父等外戚,或是德高望重、深具資歷經驗的大臣(多称为辅政大臣)所擔任的。 有些攝政者攝政時,國家並沒有君主在位,這種情況下的攝政者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只是沒有君主身份。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給予建議、並讓皇帝從各項建議與執行中進行學習,直至年歲更長,而能親自執政為止。然而,於很多情況,攝政者都會獨攬大權不放,甚至把皇帝當作傀儡。故皇帝長大後,亦往往與這些攝政者產生權力矛盾,而引發權力鬥爭。單以清朝為例,就有清初康熙帝除去鰲拜,清末光緒帝嘗試與慈禧太后爭權(但失敗)等例子。.

新!!: 载沣和攝政 · 查看更多 »

慶親王內閣

慶親王內閣成立於清朝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結束於同年的九月十一(11月1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內閣,由慶親王奕劻組閣。 當年清政府宣布廢除軍機處,實行內閣制,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和諸大臣;然而由於內閣成員共13人,9人為滿蒙貴族,其中7人為皇族,因此被批評者譏諷為「皇族內閣」。 慶親王內閣成立之日暨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還頒佈了《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由於慶親王內閣為中國歷史上之始創,所以清政府宣稱為慎重起見,未實行新《內閣官制》,僅是根據《內閣辦事暫行章程》成立。而軍事上的所有問題也不由內閣總理大臣負責,而是由軍諮府大臣載濤負責。.

新!!: 载沣和慶親王內閣 · 查看更多 »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新!!: 载沣和慈禧太后 · 查看更多 »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婁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國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新!!: 载沣和曾国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