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指数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奖是一年一度的奖项,由哥伦比亚大学颁给一位研究员或一组研究人员,以表彰其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做出的卓越的贡献。该奖项由格罗斯·霍维茨设立,以他的母亲命名。该奖项于1967年首次颁发。近一半的获奖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目录

  1. 50 关系: 加里·费尔森菲尔德厄溫·內爾卡罗尔·格雷德古特·布洛伯爾史坦利·布魯希納大衛·休伯爾巴巴拉·麦克林托克乔·鲁特肯豪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伯特·薩克曼弗雷德里克·桑格利根川進喬治·埃米爾·帕拉德哥伦比亚大学哈爾·葛賓·科拉納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理查德·恩斯特理查德·洛西克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约翰·奥基夫罗德里克·麦金农罗纳托·杜尔贝科罗杰·科恩伯格羅伯特·羅德羅莎琳·富蘭克林爱德华·莫泽菲利普·夏普馬克斯·德爾布呂克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詹姆斯·艾利森诺贝尔奖麥可·斯圖亞特·布朗迈-布里特·莫泽霍华德·锡达錢澤南露西·夏皮罗阿夫拉姆·赫什科阿哈龙·拉津阿爾伯特·克勞德阿达·约纳特蘇恩·伯格斯特龍薩爾瓦多·盧瑞亞色萨·米尔斯坦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H·罗伯特·霍维茨S·劳伦斯·齐普尔斯基沃特·吉爾伯特本格特·薩米爾松斯坦利·科恩愛德華·路易斯

  2. 1967年建立的奖项
  3. 医学奖项
  4. 生物化学奖项
  5. 生物学奖

加里·费尔森菲尔德

加里·费尔森菲尔德(Gary Felsenfeld,),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早期研究过多聚核苷酸的合成,后转向染色体蛋白的研究。他的研究小组以鸡血细胞为素材,考察了调节球蛋白基因表达时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起的作用,发现CTCF蛋白在Igf2/H19基因的控制中起关键作用。之后又开始了以人体胰腺细胞为素材的研究。 从纽约史蒂文森高中中学毕业后,费尔森菲尔德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生物学,1951年获学士学位。之后入加州理工学院随莱纳斯·鲍林学习物理化学,1955年获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56年返美。1961年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消化和肾脏疾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97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1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加里·费尔森菲尔德

厄溫·內爾

厄溫·內爾(Erwin Neher,),德國生物物理學家。1991年,他奪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厄溫·內爾

卡罗尔·格雷德

卡罗琳·维德尼·卡罗尔·格雷德(Carolyn Widney "Carol" Greider,),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卡罗尔·格雷德

古特·布洛伯爾

古特·布洛伯爾(Günter Blobel,),德裔美国生物学家。 因为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到达细胞内恰当的地点,这一机制被称为蛋白质导向。2018年2月18日,布洛伯爾因病在美国纽约去世,终年82岁。.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古特·布洛伯爾

史坦利·布魯希納

史坦利·布魯希納(Stanley B. Prusiner,),美国神經學家和生物化学家,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所所长。发现朊病毒——一类主要或仅由蛋白质组成的具有感染能力可繁殖的病原体。.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史坦利·布魯希納

大衛·休伯爾

大衛·休伯爾(David Hunter Hubel,),加拿大-美籍神經科學家,生前任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與合作者托斯坦·威泽尔(Torsten N. Wiesel)由於對視覺系統中视觉信息处理的研究的贡献,而與另一團隊的科學家羅傑·斯佩里(Roger W.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大衛·休伯爾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美國著名女性細胞遺傳學家。1983年獲得诺贝尔生理學或醫學奖,是首位單獨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乔·鲁特肯豪斯

乔·鲁特肯豪斯(Joe Lutkenhaus,),美国微生物学家、分子遗传学家和堪萨斯医学中心大学的免疫学家。鲁特肯豪斯生于艾奥瓦州迪科拉,1969年获得艾奥瓦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作为博士后研究员,他曾于1975年至1978年在爱丁堡大学、1979年至198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做研究。1981年成为堪萨斯医学院大学教师。2006年成为微生物学特聘教授。2012年获霍维茨奖。 鲁特肯豪斯以大肠杆菌作为模式生物做细菌细胞分裂遗传学研究,并发现该ftsZ基因是细胞分裂的一个核心要素。鲁特肯豪斯表明ftsZ限制了细胞分裂频率和细胞分裂的不同目标分子抑制剂的效用。这导致了细菌内细胞骨架蛋白的发现,而以前认为只有真核生物才有细胞骨架。 L L L L.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乔·鲁特肯豪斯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FRS(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分子生物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居美国,拥有澳、美两国国籍,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她是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领域的先驱,并因在该领域的贡献而与格雷德和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伯特·薩克曼

伯特·薩克曼(Bert Sakmann,),德國細胞生理學家。1991年,他與厄溫·內爾一同奪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伯特·薩克曼

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OM,CH,CBE,FRS(Frederick Sanger,),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弗雷德里克·桑格

利根川進

利根川進(,),日本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理化學研究所(理研)腦科學綜合研究中心負責人、理研-MIT神經迴路遺傳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文化勳章表彰。 1987年,利根川教授因為「發現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原理」成為首位亞洲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單人獲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利根川進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出生於羅馬尼亞雅西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由於對細胞胞器功能與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哥伦比亚大学

哈爾·葛賓·科拉納

哈爾·葛賓·科拉納(Har Gobind Khorana,),生於英属印度,印度裔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他在1968年,因為解出了遺傳密碼,而與羅伯特·威廉·霍利以及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同年还获得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科拉納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lfred P.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哈爾·葛賓·科拉納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德國發育遺傳學家,出生於馬格德堡。1991年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1995年与艾瑞克·威斯喬斯和愛德華·路易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们对胚胎发育的遗传控制的研究。.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理查德·恩斯特

查德·恩斯特(Richard Robert Ernst,),瑞士物理化学家,1991年沃尔夫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理查德·恩斯特

理查德·洛西克

查德·洛西克(Richard Losick,),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RNA聚合酶、σ因子、基因转录调控、细菌的发育,特别是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孢子形成。洛西克是哈佛大学玛丽亚·摩尔·卡博特生物学教授、和个人教育权基金会董事。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学士学位。.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理查德·洛西克

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

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Joseph Leonard Goldstein,),美國生化學家與遺傳學家,出生於南卡羅來納州金斯特里。由於關於膽固醇的研究,而獲得198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

约翰·奥基夫

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愛爾蘭裔美國暨英国籍神经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解剖学系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教授。奥基夫在纽约长大,于纽约市立大学获学士学位,在麦吉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他以发现海马体中的而闻名,它们可以以的方式显示。.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约翰·奥基夫

罗德里克·麦金农

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因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功能的物理化学属性的研究,尤其是X射线晶体学的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而分享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与之分享这一奖项的是彼得·阿格雷,他因对離子通道的相關研究而获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罗纳托·杜尔贝科

罗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意大利出生的病毒学家,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好友神经生物学家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一起移居美国。由于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3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罗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于2012年2月19日在美国拉霍亚市逝世,享年97岁。.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罗纳托·杜尔贝科

罗杰·科恩伯格

罗杰·大卫·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因其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罗杰·科恩伯格

羅伯特·羅德

罗伯特·罗德(Robert G. Roeder,),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布恩维尔,美国生物学家。他被称为真核转录的先驱。他于2000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2003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2014年入選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成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羅伯特·羅德

羅莎琳·富蘭克林

羅莎琳·愛爾西·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是一位英國物理化學家與晶體學家。她所做的研究,專注於DNA、病毒、煤炭與石墨等物質的結構。其中她所拍攝的DNA晶體繞射圖片「照片51號」,以及關於此物質的相關數據,是詹姆斯·華生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解出DNA結構的關鍵線索。此後她也領導了關於菸草鑲嵌病毒與小兒麻痺病毒的研究。 1958年,富蘭克林因支氣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2003年,倫敦國王學院將一棟新大樓命名為「富蘭克林—威爾金斯館」以紀念她與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的貢獻。.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羅莎琳·富蘭克林

爱德华·莫泽

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學创始主任。莫泽和他的妻子迈-布里特·莫泽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爱德华·莫泽

菲利普·夏普

菲利普·阿伦·夏普(Phillip Allen Sharp,),美國遺傳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曾經因為發現斷裂基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菲利普·夏普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克斯·路德維希·亨寧·德爾布呂克(Max Ludwig Henning Delbrück,),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學家,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共同獲獎者之一。.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

歇爾·沃倫·尼倫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美國生物化學家與遺傳學家,因解出遺傳密碼而與羅伯特·W·霍利及哈爾·葛賓·科拉納共同獲得196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來也研究神經科學與同位序列基因。 尼伦伯格在1961年与他的学生 Matthaei 建立和完善了大肠杆菌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成功破译出前几个密码子。1964年,尼伦伯格又发明核糖体结合技术。在这一技术帮助之下,他得以完全破译遗传密码。 2010年1月15日,患有癌症的尼伦伯格在位于纽约的家中辞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

詹姆斯·艾利森

詹姆斯·P·艾利森(James P. Allison,),美国免疫学家。.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詹姆斯·艾利森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诺贝尔奖

麥可·斯圖亞特·布朗

麥可·斯圖亞特·布朗(Michael Stuart Brown,),出生於布魯克林,美國遺傳學家。1985年,他與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同因對膽固醇的研究而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麥可·斯圖亞特·布朗

迈-布里特·莫泽

迈-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學创始主任。莫泽和她的丈夫爱德华·莫泽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 2013年,夫妻二人与约翰·奥基夫共同获得霍维茨奖;2014年,三人又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共同获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迈-布里特與爱德华也成為諾貝爾獎史上第五对獲獎的夫妻。另外邁-布里特·莫澤也是繼1928年的西格麗德·溫塞特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挪威籍女性得主。 迈-布里特與爱德华已於2016年離婚。.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迈-布里特·莫泽

霍华德·锡达

霍华德·锡达(Howard Cedar,),在美国出生的以色列分子生物学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遗传学家和名誉教授。锡达的主要工作是研究DNA甲基化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霍华德·锡达

錢澤南

錢澤南(Robert Tjian,),美国生物化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主席。钱氏以研究真核生物细胞遗传信息转录闻名。钱氏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教授。.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錢澤南

露西·夏皮罗

露西尔·夏皮罗(Lucille Lucy Shapiro,),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发育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夏皮罗被认为原核生物细胞生物学的先驱。她研究细胞周期的问题,并可能有助于解释细胞如何在空间和时间规范内工作,他们的子结构(细胞极性),以及细胞如何成功产生不同分化子细胞。她的团队发现,细菌细胞的转录调节与对应的功能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密切相关。夏皮罗2009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2011年获国家科学奖章。.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露西·夏皮罗

阿夫拉姆·赫什科

阿夫拉姆·赫什科(אברהם הרשקו,),以色列生物学家。由于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与阿龙·切哈诺沃、欧文·罗斯一起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阿夫拉姆·赫什科

阿哈龙·拉津

阿哈龙·拉津(Aharon Razin,),出生于特拉维夫,以色列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曾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拉津的主要工作是DNA甲基化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阿哈龙·拉津

阿爾伯特·克勞德

阿爾伯特·克勞德(catIdx),比利時生物學家,1974年因為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他的學生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阿爾伯特·克勞德

阿达·约纳特

阿达·约纳特(עדה יונת,Ada E. Yonath,),以色列晶体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以色列籍女性,也是繼1964年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後再度獲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阿达·约纳特

蘇恩·伯格斯特龍

蘇恩·伯格斯特龙(Sune Karl Bergström,),瑞典生物化學家。.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蘇恩·伯格斯特龍

薩爾瓦多·盧瑞亞

薩爾瓦多·愛德華·盧瑞亞(Salvador Edward Luria,),出生於義大利的美國微生物學家。與馬克斯·德爾布呂克以及阿夫烈·赫爾西,因為關於噬菌體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而共同獲得了196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薩爾瓦多·盧瑞亞

色萨·米尔斯坦

色萨·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出生於阿根廷布蘭卡港的英國生物化學家。於1984年與尼爾斯·傑尼及喬治斯·克勒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色萨·米尔斯坦

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

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Alfred Goodman Gilman,),美国药学和生物化学家。因发现G蛋白与馬丁·羅德貝爾一起分享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G G G G Category: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

H·罗伯特·霍维茨

霍华德·罗伯特·霍维茨(Howard Robert Horvitz,),美国生物学家,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尼·布伦纳、约翰·E·苏尔斯顿一起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H·罗伯特·霍维茨

S·劳伦斯·齐普尔斯基

斯蒂芬·劳伦斯·齐普尔斯基(Stephen Lawrence Zipursky,),美国神经生物学家。自1985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组建实验室以来,齐普尔斯基致力于研究那些引导神经元连成通路的基因。他的团队利用黑腹果蝇做模式生物,鉴定了DSCAM(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基因,由于选择性剪接,它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高度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成为神经细胞的标识,同一类的细胞就会避免连接。齐普尔斯基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神经系统混乱的原因。 齐普尔斯基生长于加拿大,1977年获欧柏林学院化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西摩·本泽指导下做博士后研究。1985年起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1991年起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获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9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S·劳伦斯·齐普尔斯基

沃特·吉爾伯特

沃特·吉爾伯特(Walter Gilbert,),美國物理學家與生物化學家,分子生物學的早期研究者之一,和諾貝爾獎得主。.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沃特·吉爾伯特

本格特·薩米爾松

本格特·薩米爾松(Bengt Ingemar Samuelsson,),瑞典生物化學家,出生於哈尔姆斯塔德,為斯德哥爾摩大學學生與教授,他在1982年由於關於前列腺素生物機能的研究,而與蘇恩·伯格斯特龍(Sune Karl Bergström)以及約翰·范恩(John R.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本格特·薩米爾松

斯坦利·科恩

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美国生物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是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斯坦利·科恩

愛德華·路易斯

愛德華·路易斯(Edward B. Lewis,),美国遗传学家。1995年与艾瑞克·威斯喬斯和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L L L L L L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Category: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查看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和愛德華·路易斯

另见

1967年建立的奖项

医学奖项

生物化学奖项

生物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