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

指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Heracleopolis Magna)埃及古都。即梅亭那的埃那西亚埃尔麦地那,位于今之贝尼苏怀夫省的法雍湖边缘。 古埃及第六王朝瓦解后,该地统治者逐渐控制了尼罗河三角洲与中埃及,建立第九王朝和第十王朝。他们在阿西尤特诸王公的支持下与底比斯相对抗。后者通过击败喜乌特诺姆,得到赫尔摩波里诺姆的支持,占领提尼斯等一系列行动逐渐取得胜利而在曼图霍特普二世时期结束赫拉克来俄波利斯的第十王朝,古埃及历史遂由第一中间期进入中王国时期。.

13 关系: 埃及埃及第十王朝埃及第九王朝埃及第六王朝古埃及尼罗河中王國時期三角洲底比斯 (埃及)第一中间时期诺姆提尼斯曼图霍特普二世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及第十王朝

埃及第十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王朝,据都靈王表记载,此王朝有五个法老,而王朝为美里哈托尔所建。第三个法老瓦赫卡拉-阿赫托伊三世是《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的作者,他在位时,国力强盛,恢复了边贸,但因为内讧,国力被削弱。他的儿子梅利卡拉在位时间短暂,在孟菲斯附近建立了一座金字塔。最后这个王朝被底比斯王朝推翻。.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埃及第十王朝 · 查看更多 »

埃及第九王朝

埃及第九王朝(英文:Ninth dynasty of Egypt)为埃及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确切时间可能在前2160年—前2130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建立后不久灭亡,接替它的是第十王朝。都城在底比斯,通常人们把它和第七、第十、第十一王朝放在一起。属于第一中间期。.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埃及第九王朝 · 查看更多 »

埃及第六王朝

埃及第六王朝是古王國時期的一個王朝,大約在前24世纪至前22世纪統治約160年。.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埃及第六王朝 · 查看更多 »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古埃及 · 查看更多 »

尼罗河

尼罗河(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语:piaro或phiaro)是一条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罗河長6,853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維多利亞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藍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納湖(),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藍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尼罗河 · 查看更多 »

中王國時期

中王國時期是古埃及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包括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與第十四王朝,通常劃定在前2133-1786年,但嚴格地說,應該從第十一王朝的孟圖霍特普二世時代(約前2060-2010年)開始。孟圖霍特普二世在他統治的第三十九年(約前2022年),把他的荷魯斯式改為「斯瑪托威」,意為「兩地的統一者」。.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中王國時期 · 查看更多 »

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這名詞翻译自英文delta。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的转写。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Δ”(三角形),有人认为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 (埃及)

底比斯是上埃及古城,瀕臨尼羅河,位於今埃及中部,即今天的卢克索附近。作為皇室居地和宗教膜拜的宗教中心,它從公元前22世紀中期到公元前18世紀曾繁榮一時。它的建築遺迹包括許多輝煌的廟宇和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底比斯 (埃及) · 查看更多 »

第一中间时期

一中间时期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和中王国时期之间的大约100年的历史时期。古王国后期,中央集权的减弱使埃及王朝逐渐丧失了对地方政体的管辖,各地方领袖纷纷脱离中央政府,古埃及进入分裂状态。尽管这一时期仍然有诸如第七、第八等王朝存在,但那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王朝,实际上则仅仅可以控制首都孟菲斯附近的一小部分地区,而其他地区则被地方官员实际控制。这一时期的后期,来自中部埃及底比斯的地方官员开始挑战“中央政权”,建立第十一王朝,并成功打败原中央政府,统一埃及,此后古埃及进入国家统一的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1st Intermediate Period),古埃及网(Ancient-egypt.org),2007年1月13日更新。.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第一中间时期 · 查看更多 »

诺姆

诺姆(源自Νομός,意為“行政區”;埃及语:Gau)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时期最早形成的国家形式。其象形文字是一块被很多水渠分为若干片的土地,很像中国《尔雅》中所说“水中可居曰洲”,因此也翻译作“州”。当时在上埃及和下埃及共有40多个诺姆,大多面积不大,从部落或者部落联盟转变而來,組成一种城邦式的国家。 诺姆都有一个处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国王是国家最高的军事首领,又是祭司长和最高法官。诺姆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File:Lower Egypt Nomes 01.png|下埃及的诺姆劃分 File:Upper Egypt Nomes.png|上埃及的诺姆劃分 Category:古埃及 Category:古代行政区划.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诺姆 · 查看更多 »

提尼斯

提尼斯(埃及語:Tjenu)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首都。虽然至今仍它的遗址,但它的存在得到了许多古代作家文献的证明,包括古典历史学家曼涅托。他援引道提尼斯是提尼斯联盟的中心,而这个联盟的统帅是美尼斯(或那尔迈),他统一了埃及并成为了第一个法老。在第三王朝时期,王国的首都移往孟菲斯,这让提尼斯的地位急剧下降。在第一中间期,提尼斯位于相互敌对的赫拉克利奥坡里和底比斯王朝的边境线上。由于提尼斯离可能具有军事意义的绿洲很近,这让它在古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都保持了重要地位。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暂缓了提尼斯的衰落。到了罗马时期,提尼斯最终失去了它作为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 由于有着丰富的古代遗产,提尼斯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并有着地区神祇的墓地和木乃伊。在古埃及宗教宇宙论中(例如死者之书),提尼斯在天国中有着神秘的位置。Massey 1907: 637 尽管提尼斯的确切位置现在仍然不得而知,但是埃及学主流一致认为它在古城阿拜多斯和现代的城市吉爾賈附近。Gardiner 1964: 430 n.1Ryholt 1997: 163 n. 594Strudwick 2005: 509.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提尼斯 · 查看更多 »

曼图霍特普二世

曼图霍特普二世(Nebhotepre Mentuhotep II ,又譯门图荷太普二世或孟图霍特普二世;)是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他是前任法老因提夫三世與妃嬪伊雅哈(Iah)所生的兒子。他自己的妻子是「国王的母亲」(king's mother)——泰姆(Tem)。其他的妻子有他的姊妹尼斐魯二世(Neferu II)和另外五个女子(其中有幾位可能是努比亞人),都與他一起被埋葬在他的陵墓裡。他只有一個兒子,就是繼任的曼图霍特普三世。 曼图霍特普二世在位時曾多次改名,反映出當時可能曾經發生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他登基時的名字為「尼布赫帕特拉」(Nebhepetre),是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的首位君主。在《都靈王表》裡記載他在位51年。 曼图霍特普二世在位第14年,在埃及發生了一場起義。這場起義可能與南部第十王朝的赫拉克利奥坡里支持者相關,但現時我們所知道的甚少。不過,我們知道他是古埃及自第六王朝之後第一位重新統一古埃及的君主:他结束了第一中间期,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件事發生在何時。南部的努比亞是在第一中間期時取得獨立地位,而曼图霍特普二世因是因為對統一南方的計劃發號司令而知名。除此以外,還有證據指曼图霍特普二世曾向巴勒斯坦用兵。他把國家重新組織,委派一位維齊爾掌管國家的行政。 曼图霍特普二世死後,被埋在一個大的墓室裡,這個墓室是他在生時指令在戴爾巴哈里興建的。在上埃及多個地方都有曼图霍特普二世所興建的神廟及小教堂。 曼图霍特普二世一直都被視為一位半神半人的領袖。這種觀點使古埃及統治者的地位從此永遠的轉變。.

新!!: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和曼图霍特普二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希力奥坡里希拉克利欧波力斯埃拉克雷奥波利斯赫拉克利奥坡里赫拉克利奥坡里斯赫拉克列奥波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