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赛日·甘斯布

指数 赛日·甘斯布

赛日·甘斯布(Serge Gainsbourg,原名Lucien Ginsburg,,)是一位法国歌手,作曲家,钢琴家,电影作曲家,诗人,画家,编剧,作家,演员和导演。他是在法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经常充满挑衅性和诽谤性,他的曲风多元,体现了爵士,曼波(manbo),世界,香颂,流行和yé-yé,到摇滚,前衛搖滾,雷鬼,電子,迪斯科,新浪潮和放克等各种风格。甘斯布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个性使他难以被归类,他的作品已深入人心,被视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家之一。 他的抒情作品经常因为挑衅,幽默,讽刺或颠覆的原因加入大量巧妙的文字游戏来欺骗听众。他歌曲中的文字游戏常见类型有擬聲詞,押韻,首音互換和雙關語等等。在甘斯布的职业生涯中,他写了超过500首歌曲。.

22 关系: 夏洛特·甘斯柏格巴黎世界音乐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前衛搖滾环球唱片珍·柏金碧姬·芭杜爵士乐首音互換香颂迪斯科雷鬼音樂電子音樂雙關語押韻流行 (音樂類型)新浪潮摇滚擬聲詞放克1917年俄国革命

夏洛特·甘斯柏格

夏綠蒂·露西·甘斯柏格 (Charlotte Lucy Gainsbourg,) 是一位英裔的法國歌手與演員,在十五歲時與父親一起發行專輯,她成年後總共發行三張個人專輯,獲得商業上的成功;2000年獲得凱撒獎最佳女配角獎;近來她頻繁演出丹麥電影導演拉斯·馮·提爾的作品,並在2009年因演出《撒旦的情與慾》而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

新!!: 赛日·甘斯布和夏洛特·甘斯柏格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赛日·甘斯布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世界音乐

世界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种:广义的世界音乐,泛指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另一种是狭义的概念,即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混合体。自1980年代以来,世界音乐的概念在流行音乐中不断的得到提升,慢慢地它变成了一种国际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新!!: 赛日·甘斯布和世界音乐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或译为保罗斯 巴羅士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一名陸軍将领,1943年晉升為元帅。.

新!!: 赛日·甘斯布和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 查看更多 »

前衛搖滾

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簡稱為prog,有時被稱為藝術搖滾或古典搖滾或交響搖滾,是在1960年晚期興起的搖滾樂分支之一,它的內涵十分複雜並且吸納眾多其他樂派精神,因此並不能明確地定義出其精確範圍。前衛搖滾最熱門最顛峰的時期是在1970年代的早期,並繼續流傳至今日。前衛搖滾起源自英國,大多數的團體多出現於歐洲大陸,只有少數幾支樂團是來自於美國加拿大的。此種樂風通常結合了爵士樂、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和世界音樂等元素,不同於美國搖滾是受到節奏藍調以及鄉村音樂的影響。經由多年累積的發展,在前衛搖滾中也出現了例如交響搖滾、藝術搖滾、數學搖滾以及前衛金屬等類型。 前衛搖滾樂手意圖擺脫流行音樂的公式化及束縛,並亟力提升自身的音樂成就另外一種音樂類型,即便時常令人嗅到不小的古典與爵士影響。前衛搖滾最獨特的地方便是「複雜」而不只是技術的出眾,因為在流行音樂中技巧十分出眾但卻演奏單調樂章的樂手亦大有人在。 前衛搖滾並無絕對定義,名團深紅之王的領袖羅伯特·弗利普(Robert Fripp)就十分厭惡這個音樂分類上的術語。而構築出前衛搖滾的作品多集中在1970年代,例如傑思羅土爾(Jethro Tull)、Yes、創世紀合唱團、平克·弗洛伊德、愛默生、雷克與帕瑪、匆促樂團與深紅之王等等,音樂各有不同特色,無法同一而論。這些樂手與樂評家們(如:比爾·馬丁)對自身是否真的屬於前衛搖滾感到疑問(不過在此我們必須要做如此假設,至少是70年代的他們)。同時也有人在爭辯例如富蘭克·察帕(Frank Zappa)、深紫、Phish、電台司令和Tool這類活躍於其他樂種的樂手是否隸屬於前衛搖滾之下。.

新!!: 赛日·甘斯布和前衛搖滾 · 查看更多 »

环球唱片

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UMG)是全世界第一大的唱片公司,隶属維旺迪集團,它佔有世界唱片市場的25.6%。環球唱片公司原本只是美國電影大廠環球影業旗下的一個部門,後來環球影業在1998年由母公司Seagram買入專門出版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唱片的寶麗金唱片,成為今日的環球音樂集團。 2012年,歐盟委員會同意環球音樂集團以19億美金從花旗集團收購EMI唱片集團(包括維京唱片)的交易案,環球音樂集團更加穩固世界第一大音樂集團地位。.

新!!: 赛日·甘斯布和环球唱片 · 查看更多 »

珍·柏金

珍·馬洛里·柏金,OBE(英语:Jane Mallory Birkin,)是一位英國女藝人、歌手,同時也是一名電影導演。 柏金生於英國倫敦,其父大衛·柏金(David Birkin)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少校,更是一名優秀的二戰情報人員,其母朱蒂·坎貝兒(Judy Campbell)是-zh-cn:诺埃尔·科沃德; zh-tw:諾爾·寇威爾; zh-hk:諾爾·克華德; -底下的音樂人。柏金還有一位劇作家兄弟安德魯·柏金(Andrew Birkin)。珍的父親有位著名的遠房親戚叫弗麗達·杜德利·沃德(Freda Dudley Ward),她曾是愛德華八世的情人。.

新!!: 赛日·甘斯布和珍·柏金 · 查看更多 »

碧姬·芭杜

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法国电影女明星,昵称“BB”,有时也被称为“性感小猫”。 芭杜出生于巴黎,少女时便以美貌闻名,被时尚杂志《ELLE》发掘担任模特。1952年,她身着比基尼出演首部电影《穿比基尼的姑娘》,一举奠定自己性感女神的地位,使得比基尼迅速流行。同年,她开始与罗杰·瓦迪姆同居。1956年,她出演瓦迪姆的电影《上帝創造女人》,大胆暴露的表演使得她在美国的知名度急剧上升,与玛丽莲·梦露並稱西方流行文化性感象徵,被视为性解放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后,她一度前往好莱坞发展,与寇克·道格拉斯等影星有过合作。 1973年,碧姬·芭铎宣布息影,此后成为积极的动物保护主义活动分子。.

新!!: 赛日·甘斯布和碧姬·芭杜 · 查看更多 »

爵士乐

爵士樂(Jazz)是一種音樂流派,它於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起源於美國新奧爾良的非裔美國人的社區,植根於藍調和拉格泰姆音樂以及歐洲的軍樂,並且由其發展而來。自1920年代的爵士時代以來,爵士已經被認為是音樂表達的一種主流形式。其後,爵士樂亦以若干相對獨立的、傳統的流行音樂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相對獨立的風格間亦有關聯,其間的紐帶即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與歐裔美國人音樂之間的互相融合.

新!!: 赛日·甘斯布和爵士乐 · 查看更多 »

首音互換

首音互換或首音誤置(spoonerism)原指將英文詞彙中的兩個字詞之元音、輔音或語素調換之現象,例如將「The Lord is a loving shepherd」(主乃慈愛之牧)中「loving」與「shepherd」的聲母(「l」及「sh」)調換,唸成「The Lord is a shoving leopard」(主乃推撞之豹)。首音誤置可以是故意玩弄文字之舉,亦可以是無意中產生的錯誤,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詼諧效果。 類似spoonerism的首音誤置現象除在英文出現外,於世上不少語言亦會發生。.

新!!: 赛日·甘斯布和首音互換 · 查看更多 »

香颂

香颂(chanson,),意为歌曲,源自于拉丁文cantio,是法国世俗歌曲的泛称,专业的香颂歌手称为chanteur(男)或chanteuse(女)。 今天在法国,香颂往往指的是像雅克·布雷尔、艾迪特·皮雅芙等著名歌手的作品,区别于其他法国流行音乐,按照法语的节奏,而不是英语的节奏,因此被认为特别“法国”。此外,香颂的歌词也特别讲究韵味和意境。.

新!!: 赛日·甘斯布和香颂 · 查看更多 »

迪斯科

没有描述。

新!!: 赛日·甘斯布和迪斯科 · 查看更多 »

雷鬼音樂

雷鬼樂(英文:Reggae),又譯雷吉樂、瑞格樂、雷吉、雷鬼,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舞曲。雷鬼尤其是牙买加的多种舞曲的總称。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強拍在二、四拍上。雷鬼在1960年代开始对西方流行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非常普及。 雷鬼的名稱由來,是來自於牙買加某個街道名稱,意思是日常生活上一些瑣碎的事情。雷鬼乐的代表人物是巴布·馬利(Bob Marley,也译作鲍勃·马莱,1945年-1981年),他带动了雷鬼乐的流行。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就死于癌症。 1970年代后,雷鬼樂開始成為主流流行音樂曲風之一,眾多樂隊歌聲紛紛效仿,其中以英國的UB40和警察乐队最为知名。.

新!!: 赛日·甘斯布和雷鬼音樂 · 查看更多 »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新!!: 赛日·甘斯布和電子音樂 · 查看更多 »

雙關語

雙關語,又稱一語雙關,是一種修辭方法,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是把詞語真正的含义模糊化。双关语在一句话中会有很多种意思,使同一个句子可以理解成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新!!: 赛日·甘斯布和雙關語 · 查看更多 »

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韵脚。.

新!!: 赛日·甘斯布和押韻 · 查看更多 »

流行 (音樂類型)

流行樂(Pop),流行音樂的一個分支音樂類型,不同於古典音樂或民間音樂。「Pop」一開始是「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的縮寫,也是其同義詞,不過大約在1954年以後逐漸被用來指稱定義較狹窄的特定的音樂類型。Pop歌曲特指由職業音樂作曲家所寫,並由歌手演唱。相較之下,另兩種流行音樂類型,也就是搖滾音樂及Rap音樂,通常是由歌手自行創作歌曲。.

新!!: 赛日·甘斯布和流行 (音樂類型) · 查看更多 »

新浪潮

新浪潮(New Wave)音乐是摇滚乐的一种分支风格,与朋克摇滚一同在1970年代中晚期出现。起初,新浪潮被认为是朋克摇滚的同义词。由于新浪潮结合了电子乐,实验音乐,摩斯族次文化,迪斯科,摇滚和1960年代的流行音乐等音乐风格的特性,使它与朋克摇滚区别开来。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essay/new-wave-t727http://www.allmusic.com/explore/style/new-wave-d381 在某一时期,后朋克摇滚乐也曾被定义为新浪潮音乐,但是逐渐地,新浪潮的流行偏向使它与更注重纯粹艺术性的后朋克分道扬镳。 新浪潮吸收了很多原本朋克摇滚的声音与特质,例如简短以及具有强劲节奏的歌曲,同时在音乐表现与歌词方面具有更多的复杂性。Reynolds, Simon "Rip It Up and Start Again PostPunk 1978–1984" p160 除此之外,合成器的大量使用,后期制作的应用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也是新浪潮音乐的特色。 总体来说,新浪潮是一种多变且有时让人感觉古怪的音乐,常常伴有吸引人的旋律线,不少歌曲朗朗上口且易于流行。新浪潮艺人的创作灵感常常来自对多种音乐风格的融汇与吸收,例如1950至60年代摇滚复兴,斯卡与雷鬼音乐,以及舞曲等。 新浪潮音乐在19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80年代的主流音乐风格之一,期间活跃着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新浪潮音乐艺人与乐队。 此外,新浪潮音乐人在MTV频道的较高出镜率也对该风格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浪潮音乐在8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丧失其主导性地位,虽然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有过几次复兴,但是影响力仍日趋衰落。新浪潮音乐的新一轮复兴在2004年开始流行起来,并启发和影响了独立摇滚等音乐风格。.

新!!: 赛日·甘斯布和新浪潮 · 查看更多 »

摇滚

摇滚(rock and roll/rock 'n' roll/ rock & roll)是一种音乐类型,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Jim Dawson and Steve Propes, What was The First Rock'n'Roll Record(1992), ISBN 978-0-571-12939-3.

新!!: 赛日·甘斯布和摇滚 · 查看更多 »

擬聲詞

拟声词(onomatopoeia)也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一种词汇。在汉语里,它只是汉字当成“音标”符号,用来表音,而和字义无关。.

新!!: 赛日·甘斯布和擬聲詞 · 查看更多 »

放克

放克(Funk)是一種美國的音樂類型,起源於1960年代中期至晚期,非洲裔美國人音樂家將靈魂樂、靈魂爵士樂和節奏藍調融合成一種有節奏的、適合跳舞的音樂新形式。放克「不再強調旋律與和聲,而強調電貝斯與鼓的強烈節奏律動」。放克歌曲通常建立在單一和弦上由的衍伸性成為,而且歌手和樂手們互相融入呼應。不同於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圍繞在和弦進行(chord progression)。放克采用的和弦扩展形式与咆勃爵士樂一样,例如,将小三和弦扩展为七和弦、十一和弦,或在属七和弦上转位到九和弦。 如同其他受非洲音乐影响的音乐,放克通常具有一种借助电吉他、电贝斯、电子琴以及爵士鼓作伴奏而成的复杂的舞动感。放克音樂家们有时还会加入由萨克斯风、小号和长号演奏的“管乐部分”,以便加强乐曲的节奏“冲击感”。放克音乐形成于1960年代,詹姆士·布朗创作了一个典型的强调第一拍的节奏群,即在任何时候开始打拍子都强调第一个重拍,无论是放克的低音线条、爵士鼓点还是吉他的切分音节等。后来,其它乐队也逐渐采用了詹姆士·布朗创作的节奏和演唱风格,放克音乐也更加兴盛。到了1970年,Sly & the Family Stone的一曲《Thank You (Falettinme Be Mice Elf Agin)》和1971年的《Family Affair》登上音乐榜首位。尽管放克音乐的历史主要由男性书写,但放克从不缺少才华横溢的知名女性音乐人,如Chaka Khan, Labelle, Brides of Funkenstein, Klymaxx, Mother's Finest,和Betty Davis等。 放克风格的音樂家也会演奏迪斯科和灵歌,而放克音乐的小样也被广泛地使用在嘻哈音乐、浩室音乐和敲打贝斯中。放克的衍生流派包括放克摇滚(如Red Hot Chili Peppers)、布吉摇摆(boogie,又称为电子放克,是电子音乐的一种,是电子音乐与放克的结合版)、放克金属(如Living Colour)、G-funk(匪帮说唱与放克的结合)、廷巴(一种放克古巴流行舞曲)和放克即兴爵士(如Phish)等。许多音乐类型,如说唱、家庭音乐和鼓打贝斯等,都有放克元素。同时,Go-go风格作为放克音乐的子类别的一种,受到了放克音乐較大的影响。.

新!!: 赛日·甘斯布和放克 · 查看更多 »

1917年俄国革命

1917年俄国革命(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羅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在军事上進退失據,在俄國政局不穩、民心越發不安之下,在3月(儒略历2月)的'''二月革命'''中,革命者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俄國臨時政府;而其後在同年11月(儒略历10月)的十月革命中,布爾什維克則推翻了新建的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俄國,並在1918年3月與交戰中的德意志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十月革命後,擁護舊有帝政或臨時政府的白軍與蘇維埃工農紅軍對抗,非紅、非白的其他政治派系也乘機起兵,俄國內戰爆發;而沙皇專政的潰滅,亦促成舊帝國疆域內各民族的獨立運動。.

新!!: 赛日·甘斯布和1917年俄国革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