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贫血

指数 贫血

貧血(anemia, anaemia,anæmia)通常定義為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總數量下降的情形;也可以被定義為血液攜帶氧氣能力下降的情況。當貧血慢性發作時,其症狀往往不明顯,可能包含疲倦、虛弱、呼吸困難或活動能力下降;有時急性發作,就會出現較為強烈的症狀,可能包含、感覺將要昏倒以及想喝更多水。在一個人得很明顯之前,就已經有顯著的貧血狀況了。依據不同病因,可能會出現額外的症狀。 貧血的原因總共分為三種主要類型:一為失血;二為紅血球製造數量下降;三為紅血球細胞分解增加。失血可能是由於創傷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紅血球製造減少的原因包括鐵質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症、地中海型貧血、以及各種等等。造成紅血球分解增加的原因包括基因上的異常(例如鐮刀型貧血)、感染(例如瘧疾)、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貧血也可以依紅血球的大小及每個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量進行分類。如果紅血球較正常小,則稱為 (microcytic anemia);如果較正常大則是(macrocytic anemia);如果大小在正常範圍內則屬於(normocytic anemia)。 貧血診斷標準可根據血紅素量(Hemoglobin)或血容比(血細胞壓積)(Hematocrit; Hct)。 在男性血紅素正常是130-140 g/L(13-14 g/dL),但女性正常是120-130 g/L(12-13 g/dL)。在男性血容比正常是41-50%,但女性血容比正常是36-44%。至於貧血的真正原因則需要更進一步的測試才能知道病因。 因红细胞容量测定复杂,临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血容比(血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替代,这就可能造成:.

51 关系: 卟啉叶酸增生性贫血失血妊娠平均红细胞体积康復力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白蛋白血症当归地中海貧血呼吸困难再生不良性貧血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創傷B细胞珠蛋白紅血球的大小紅血球生成素红血球维生素B12细胞毒性T细胞缺鐵性貧血疟疾疲倦甲状腺功能减退电离辐射營養補充品白血病鐮刀型紅血球疾病血管炎血紅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压积血液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鉛中毒Pernicious anemiaT细胞氧化剂氧气消化道出血昏厥...海平面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卟啉

卟啉(Porphyrin)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桥(.

新!!: 贫血和卟啉 · 查看更多 »

叶酸

叶酸(Folate、folic acid)也稱為维生素B9,屬於維生素B。葉酸可用於治療由葉酸缺乏症引起的貧血。葉酸也是孕婦的營養補充品。在新生兒的病例中,有超過一半認為是因為懷孕初期葉酸不足所造成。有超過50個國家利用加入葉酸的營養強化食品來減少神經管缺損的比例。長期補充葉酸和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小幅下降有關。葉酸可以口服,也可以用注射的方式補充。 正常劑量下的葉酸不會造成副作用,還不確定長期的高劑量攝取是否有需要關注的問題。不過已知的是高劑量的葉酸攝取會讓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問題較不易檢查到。人體在製造DNA、RNA,以及製造细胞分裂需要的胺基酸代謝時,都必須要用到葉酸。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酸,因此葉酸屬於人體必需的维生素。 葉酸攝取不足會造成葉酸缺乏症,會導致,症狀包括疲勞、心悸、呼吸困难、舌頭上的瘡,以及皮膚或髮色的變化,兒童若膳食攝入不足,一個月後會出現葉酸缺乏症。成人體內正常的葉酸總量在10,000–30,000µg,而血液中的濃度則為7 nmol/L(3 ng/mL)。 葉酸是在1931年至1943年之間所發現的,由米切尔(H.K.Mitchell,1941)及其同事首次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出来,命名为叶酸。葉酸列在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是基礎中所需,最有效及安全的藥物。2014年在開發中國家,每一劑的葉酸膳食補充品價格在0.001至0.005美金之間。葉酸的英文folic源自拉丁文的folium,意思就是葉子。在許多的食物中都含有葉酸,特別是深綠色的葉菜類以及肝。.

新!!: 贫血和叶酸 · 查看更多 »

增生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即指血液中某种细胞增生过多引起其他细胞成分相对减少的贫血。包括三大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增生性贫血 Category:贫血症.

新!!: 贫血和增生性贫血 · 查看更多 »

失血

#重定向 出血.

新!!: 贫血和失血 · 查看更多 »

妊娠

妊娠(pregnancy),又稱懷孕,是指在哺乳類雌性體內孕育成長的過程,而在哺乳動物中研究得最詳細的是人類的妊娠。人類的妊娠約40週,從受精排卵算起則為38週;妊娠始於末次經期,經歷40週(10個月)的孕期,分娩後即結束。受精後的前8週發育型態稱為胚胎,分娩後則稱為胎兒。妊娠早期的症狀包含:無月經來潮、乳房柔軟度增加、噁心嘔吐、飢餓與頻尿。多個胚胎的妊娠稱做,如常見的雙胞胎。性交或會導致妊娠,而妊娠可由妊娠試驗確診。 妊娠通常可分為3個時期。第一期定義為受精當週起算第1-12週。受精後所形成的受精卵,會經輸卵管向下移動,接觸子宮內層著床,並開始發育成胎兒與胎盤。第一期所承受流產(胚胎或胎兒自然死亡)的風險為三期之最 。第二期定義為第13-28週。在第二期中期,可能會感受到胎兒活動。第28週時,如果接受高品質醫療照護,大於90%的胎兒可在子宮外。第三期定義為第29-40週。懷孕初期因初著床,流產機率較高;懷孕中期開始,胎兒較易以儀器監測;懷孕後期,胎兒開始具備母體外存活能力,也因如此,法律和習俗多視懷孕後期的胎兒為個人。 良善的孕期保健有助提升懷孕期身體狀況,包含多攝取葉酸、避免使用毒品與酒精、規律運動、血液檢查與規律體格檢查。因妊娠而造成的包含、妊娠糖尿病、缺鐵性貧血與妊娠劇吐等等。正常孕期約為37-41週,以37週作為早產或足月的分界,在37-38週出生稱為早期足月產、足月產為39-40週、過月為41週;41週以上稱為過期妊娠。嬰兒在20-37週之間出生,稱為早產,可能會造成如腦麻痺等健康風險。如果在39週以前分娩,除非有其他醫療狀況,否則不建議進行人工引產或剖腹產。 2013年全球約有2.13億次妊娠事件發生,其中1.9億次在開發中國家,2,300萬次妊娠則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在15-44歲年齡層中,每千名女性就有133名妊娠。約10-15%已知懷有身孕的人因流產而終止妊娠。1990年,因妊娠併發症而死亡的人數為37.7萬人,2013年則降至29.3萬人;其常見原因包含產後出血、墮胎引起的併發症、妊娠高血壓、產褥熱與難產。全球約40%妊娠為非計畫懷孕,其中一半會選擇墮胎。在美國的非計畫懷孕中,60%女性曾施行避孕措施,甚至到受孕的那個月仍有進行避孕措施。.

新!!: 贫血和妊娠 · 查看更多 »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ean cell volume (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

新!!: 贫血和平均红细胞体积 · 查看更多 »

康復力

#重定向:聚合草.

新!!: 贫血和康復力 · 查看更多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萨,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 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觸、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可將病毒透過先嚼過的食物(唾液內含血液)傳給孩子。.

新!!: 贫血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查看更多 »

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

人類疱疹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縮寫EBV),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見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之一。 EBV是在西元1964年由Epstein, Achong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細胞所發現。此後被認為和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受到EBV的感染。 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最近EBV被指出與侵入型乳癌有關。在非洲,EBV與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有關聯性。 EBV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常發生在未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家庭擁擠的幼兒身上,在歐美國家中,常發生於青少年,經由接吻而傳染。.

新!!: 贫血和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 · 查看更多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簡稱DIC),又稱消耗性凝血病,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新!!: 贫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查看更多 »

低白蛋白血症

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或低人血清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aemia))是一種醫學病症,其中在血清的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的水平異常的低。它是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的一種具體形式。.

新!!: 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 · 查看更多 »

当归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属伞形科的一种植物。一般作为药用。.

新!!: 贫血和当归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s),又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症,简称地贫是遺傳性血液疾病,會造成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其症狀可依不同分型而有所不同,程度可能從無症狀到嚴重。通常地中海貧血伴隨典型的貧血症狀,即紅血球細胞水平低下 -->。貧血可導致疲累感與 -->,,也可同時造成骨骼疾病、、黃疸、深色尿以及兒童成長遲緩等症狀 。 地中海型貧血是由父母,分為兩種——與。該疾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四個編譯與兩個的基因的缺失數目。地中海型貧血的診斷主要依據血液樣本的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特殊血紅蛋白檢驗、以及基因檢測產前診斷可在出生前及時發現此病。 治療方式和地中海型貧血的種類及嚴重程度有關 -->。若是嚴重的地中海型貧血,可能會用定期的輸血、進行以及補充葉酸 -->。鐵螯合治療可以透過或進行 -->。有時也可能會進行骨髓移植。其併發症包括輸血造成的血色沉著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感染或是骨質疏鬆症 -->。若脾臟腫大的情形過於嚴重,需要進行。 。最常罹患地中海型貧血的有義大利裔、希臘裔、中東裔、南亞裔以及非洲裔。男性和女性罹患地中海型貧血的比例相近。在1990年有36000人死於地中海型貧血,到2013年時降到25000人。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和有的人一樣,都比較不容易罹患疟疾,這也說明為何在疟疾流行地區,較常看到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

新!!: 贫血和地中海貧血 · 查看更多 »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Dyspnea或Dyspnoea)、呼吸急促或空气饥是患者因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一般可自己觉察到呼吸困难,但外界不易观察出来。 一般而言重体力劳动等带来的呼吸困难是正常症状,但如果在意外情况下发生呼吸困难,则可能是病态症状。85%的呼吸困难病例都是由于哮喘、肺炎、心肌缺血、间质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理因素导致的。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新!!: 贫血和呼吸困难 · 查看更多 »

再生不良性貧血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plastic anaemia)也叫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未能生產足夠或新的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的情況。一般來說,貧血是指低的紅血球統計,但患有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病人會在三種血液細胞種類(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均出現低統計的情況。.

新!!: 贫血和再生不良性貧血 · 查看更多 »

出血

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或身体表面。.

新!!: 贫血和出血 · 查看更多 »

充血性心力衰竭

#重定向 心臟衰竭.

新!!: 贫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 查看更多 »

創傷

受傷,又名創傷,是生理創傷、損害,身體受外物力量侵害,身體功能失去、流血、斷裂、骨折等。在工作時的受傷,稱為工傷;在運動時受傷,稱為運動創傷,學科名為運動創傷學、運動醫學,總稱創傷學。事後的物理治療又稱為矯形外科。 創傷嚴重者稱為重傷,最致命者稱為重傷不治。.

新!!: 贫血和創傷 · 查看更多 »

B细胞

B细胞(B淋巴球)有時稱之為「朝囊定位細胞」(bursa oriented cells),這是因為它們首次在雞的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被提及的關係。 在腸道的派亞氏腺體(Peyer's glands)中的淋巴組織,被認為具有與鳥類的Fabricius組織中的鳥囊(avian bursa)同樣的功能。在魚類,它們可能就是那位於腸中的淋巴樣組織,因為口服疫苗時,會刺激魚血液中產生相對應的抗體蛋白。 它是一种在骨髓中成熟的细胞,在體液免疫中產生抗體,起到重要作用。當遇到抗原時,會分化成核比例較大的大淋巴球,叫漿細胞。漿細胞的細胞質中且會出現一些顆粒,這些顆粒容易被甲基藍等天青染料所染色,同時會出現抗體,表現在細胞膜或釋放出去。另一部分B细胞经过抗原激活后并不成为浆细胞,而是成为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做出反应,大量分化增殖。.

新!!: 贫血和B细胞 · 查看更多 »

珠蛋白

蛋白(Globins)是是含有血红素的球状蛋白质的超家族,涉及结合和/或运输氧气。这些蛋白质都包含珠蛋白折叠,有八个α螺旋片段的一种系列。两个突出的成员包括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这两种蛋白质都可以通过血基質假体组可逆地结合氧。它们广泛分布在许多生物体中。.

新!!: 贫血和珠蛋白 · 查看更多 »

紅血球的大小

#重定向 平均红细胞体积.

新!!: 贫血和紅血球的大小 · 查看更多 »

紅血球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或称促紅血球生成素,是一種糖蛋白激素,其控制紅血球生成,或紅血球的產生。在骨髓中它是紅血球前體細胞的一種細胞因子(蛋白質信號傳導分子)。人類促紅細胞生成素有34kDa的分子量。人体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肝脏和肾合成分泌。婴幼儿时期主要由肝脏合成,成年后主要由肾脏合成。它同时具有其他的生物功能。例如对大脑对神经受损的反应其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伤口愈合过程。 促红细胞生成素因为层出不穷的禁药事件而为公众所知。注射人工合成的紅血球生成激素刺激剂(ESA)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这种药物与人体自身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微小的差别,比较容易被检测出。可是後來,新版禁藥可以與自身DNA結合,變得難以檢驗出來。.

新!!: 贫血和紅血球生成素 · 查看更多 »

红血球

红血--球(Red blood cells (RBCs)),又称为红--细胞或血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球,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将氧气从肺或鰓运送到身体各个組织的最主要的媒介。破裂中的红血球或其碎片则称为裂红--细胞(schistocyte)。.

新!!: 贫血和红血球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B12

維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維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為C63H88O14N14PCo,分子量為1355.37 g/mol。.

新!!: 贫血和维生素B12 · 查看更多 »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TC或CTL),也称杀手T细胞(killer T cell),TC细胞、胞殺T細胞、胞毒T細胞,或CD8+ T細胞,屬於T細胞的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的細胞。 大部份的胞毒T細胞會辨識特定的抗原,而辨識的受體則稱為T細胞受體。這些抗原則常常是由癌細胞和病毒製造的。胞內抗原會與第一型MHC分子結合,並被帶到細胞表面,以利於T細胞辨識。一旦被TCR辨識出特定的受體,T細胞便會摧毀該細胞。 有些T細胞受體中含有一種稱為CD8的醣蛋白,可與MHC1類分子結合,也因此,這些細胞又稱為CD8+ T細胞。 和第一型MHC分子結合的CD8 T細胞會發育為細胞毒性T細胞,而CD8分子則會持續牢牢的抓著第一型MHC分子,不讓目標細胞離開,以進行細胞毒殺。.

新!!: 贫血和细胞毒性T细胞 · 查看更多 »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指的是因為缺乏鐵質所產生的貧血,而貧血是指紅血球細胞數量或血液中的血紅素下降。一般貧血的產生影響的速度較緩慢,所以症狀通常較不明顯,其中症狀包括感到疲倦、無力、呼吸急促或是運動能力下降等等。而相反的是,急性的貧血通常會有較嚴重的症狀,可能會意識渾沌或有快要昏厥的感覺,並且感到口渴。若非十分嚴重的貧血,否則一般人不會有臉色蒼白的現象。其他症狀表現則常因成因不同而有所差異。 缺鐵性貧血是由於從飲食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身體吸收鐵質不良所導致,也有可能是失血導致的鐵質流失或身體鐵代謝多於吸收所引起。而出血的位置可能包括小腸、子宮或是泌尿道。就開發中國家的孩童而言,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為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會造成腸道出血,但糞便中並不總是能明顯發現。在未開發國家中,瘧疾、鉤蟲和維他命A缺少是三個造成懷孕期間貧血的原因。在超過50歲的女性中,缺血性貧血最主要是慢性腸胃出血,其背後的原因與寄生蟲感染無關,而是因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是消化道癌症等因素。 鐵質缺乏所致的貧血佔全世界貧血個案將近一半,對女性的影響通常大於男性,在2013年的統計中,全球有將近1.2億的的人口受缺鐵性貧血所影響,同樣的研究也發現,缺鐵性貧血造成193,000人死亡,較1990年的213,000例已經有下降的趨勢。.

新!!: 贫血和缺鐵性貧血 · 查看更多 »

疟疾

瘧疾(Malaria,中文俗称打擺子、冷熱病、發瘧子)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隸屬原生生物界,皆為单细胞生物。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疲倦、嘔吐和頭痛;在嚴重的病例中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這些症狀通常在蚊子叮咬後的十到十五天內出現,若病人沒有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數月內症狀可能再次出現。曾感染瘧疾的患者再次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暴露於瘧疾的環境,此種部分抵抗力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消失。 瘧疾最常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來傳播,瘧原蟲會在瘧蚊叮咬時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的血液,接著瘧原蟲會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熟和繁殖。瘧原蟲屬(Plasmodium)中有五個種可以感染人類並藉此散播,多數死亡案例由惡性瘧(P. falciparum)、(P. vivax)及(P. ovale)所造成,(P. malariae)產生的症狀較輕微,而(P. knowlesi,又稱諾氏瘧原蟲)則較少造成人類疾病。瘧疾的診斷方式主要為鏡檢或前者配合,近年也發展聚合酶鏈式反應來偵測瘧原蟲的DNA,但因為成本和複雜性較高,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瘧疾的盛行地區。 避免瘧蚊叮咬能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實務上包括使用蚊帳、防蚊液或(如噴灑殺蟲劑和清除積水)。前往瘧疾盛行地區的旅客可以使用數種藥物來,而瘧疾好發地區的嬰兒及第一個三月期以後的孕婦也建議適時使用進行防治。20世紀中葉,以屠呦呦為首的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抗瘧效果良好的藥物青蒿素,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儘管有所需求,但瘧疾目前尚無疫苗,相關研究仍在進行。現在建議的治療方法是併用青蒿素及另一種抗瘧藥物(可能是甲氟喹、苯芴醇或);如果青蒿素無法取得,則可使用奎寧加上去氧羥四環素。為避免瘧原蟲抗藥性增加,瘧疾盛行地區的病患應盡量在確診後才開始投藥。瘧原蟲已逐漸對幾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具有(氯喹)抗性的惡性瘧已經散布到多數的瘧疾盛行區,青蒿素抗藥性的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地區也日益嚴重。 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3年全球瘧疾病例共有1.98億例,造成584,000至855,000人死亡,當中有90%是在非洲發生。 瘧疾普遍存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位於赤道周圍的廣大帶狀區域,包含漠南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 -->。2015年,全球約有2.14億人新感染瘧疾,並造成多達43.8萬人死亡,其中有90%的死亡病例位於非洲。2000年至2015年間,病例數減少37%,但自2014年的1.98億例之後開始回升。瘧疾與貧困息息相關,並严重影響經濟發展。瘧疾會造成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勞動力減少、並衝擊觀光業,非洲每年估計因瘧疾損失120億美元。.

新!!: 贫血和疟疾 · 查看更多 »

疲倦

#重定向 疲勞.

新!!: 贫血和疲倦 · 查看更多 »

甲状腺功能减退

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于机体缺乏甲状腺激素,从而使代谢活动下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新!!: 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 查看更多 »

电离辐射

#重定向 游離輻射.

新!!: 贫血和电离辐射 · 查看更多 »

營養補充品

營養補充品,又称营养补充剂、膳食补充剂、营养剂、饮食补充剂等,是一種成分是從食物中萃取對人體有益的营养素(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補充品,主要的功能是維持健康、預防疾病。而营养补充品必須經過衛生機關的檢查,證明其安全性和保建功能才能販售。値得注意的是,它並不是藥物,不過可視身體需要作適量補充。。 由於营养补充品有許多不同的形態,因此應該因應使用者的身體狀況、方便性、吸收速度、特殊的需要性等方面來選擇。.

新!!: 贫血和營養補充品 · 查看更多 »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英文名稱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 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這些異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發育完成,稱之為芽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症狀可能包含:出血與淤斑、疲倦以及感染風險增加。這些症狀會因缺乏正常血球而發生。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游離輻射、部分化學物質如苯、曾接受化療、唐氏綜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四大類型,以及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白血病與淋巴瘤同屬影響血液、骨髓與淋巴系統的腫瘤當中的一種,此大類疾病被稱為。白血病的診斷方法主要靠血液檢查與。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會採用所謂「」的策略。 預後方面,已開發國家比以前有明顯進步,以美國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57%。兒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據白血病的類型不同,大約在60到85%之間。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療痊癒且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之後終身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療有可能需要配合輸血或及疼痛管理。安寧緩和治療不論有沒有進一步治療以控制,都可能有幫助。 2012年,共有35.2萬位新的白血病病患,並造成26.5萬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中3/4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90%的成人病患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被確診的種類。白血病最常在已開發國家出現。在美國,白血病一年的醫療支出為54億美元。.

新!!: 贫血和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組通常由雙親遺傳而來的血液疾病。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叫做鎌狀紅血球貧血症(Sickle-cell anaemia, SCA) -->。該疾病會引起紅血球中的載氧血紅蛋白異常。在某特定的情況下(通常是缺氧狀況),紅血球會變成堅硬的鐮刀型 。鐮刀狀紅血球疾病的問題通常會在五到六個月齡時發作 -->。患者可能會出現多項健康問題,例如突發的疼痛(鐮刀型貧血危機,sickle-cell crisis)、貧血、細菌感染與中風。當患者年紀稍長之後可能會出現慢性疼痛 -->。在已開發國家中的患者平均壽命為40到60歲。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通常發病於擁有兩個不正常血紅素基因的人,從父母雙方各遺傳過來一個不正常的基因。突變的血紅素基因存在許多亞型,其分類取決於其基因的突變區域。當溫度改變,承受壓力,脫水或是處於高海拔時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緊急症狀。如果只有一個不正常基因的人通常不會有鐮狀細胞的特徵。這類型的人通常被視為基因帶原者 。檢驗是否有鐮刀行紅血球疾病通常是藉由血液檢查得知,有些國家在新生兒出生之後便會進行檢驗 --> ,在懷孕時也有機會可以驗出胎兒是否有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照護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患者的方式包含疫苗和抗生素之使用、多喝水、補充葉酸以及止痛劑。其他方法包括輸血和羥基脲藥物。一小部分的人可以利用骨髓細胞移植來進行治療。 2013年之前,全球約有320萬人患有鐮型紅血球疾病;另外約有4300萬人具有鐮型紅血球疾病表徵。據信大約80%的鐮型紅血球疾病病例出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此外,印度部分區域、阿拉伯半島以及世界各地的非裔地區也是經常有病例出現的地方。在1990年,此疾病造成11萬3千人死亡,到了2013,此疾病已經造成17萬6千的人口死亡 。此疾病最初是記載在1910年美國醫師詹姆斯·赫里克所寫的醫學文獻 。1949年,此病的遺傳現象被E.

新!!: 贫血和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 查看更多 »

血管炎

血管炎(Vasculitis,複數形為vasculitides),一種因身體機能失調,出現發炎而造成血管破壞的症狀,包括動脈跟靜脈都會被影響。當發生在靜脈時,被稱為靜脈炎(Phlebitis),發生於動脈時,則稱為動脈炎(Arteritis)。淋巴管炎(Lymphangitis)有時也被視為是血管炎的一種。多數成因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攻擊血管組織造成。 category:炎症.

新!!: 贫血和血管炎 · 查看更多 »

血紅素

血紅素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含意,可以指:.

新!!: 贫血和血紅素 · 查看更多 »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俗稱血色素,(Hemoglobin(美國) 或 haemoglobin(英國);縮寫︰Hb 或 Hgb)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測出濃度。 血红蛋白存在于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体内,在某些无脊椎动物组织也有分布。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从呼吸器官中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其他部位释放,以满足机体氧化营养物质支持功能运转之需要,并将由此生成的二氧化碳带回呼吸器官中以排出体外。在哺乳动物中,血红蛋白占红细胞干重的97%、总重的35%。平均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4ml的氧气,是血浆溶氧量的70倍。一个哺乳动物血红蛋白分子可以结合最多四个氧分子。 血红蛋白也参与其他气体的转运:它能携带机体的部分二氧化碳(大约10%)。亦可将重要的调节分子一氧化氮结合在球状蛋白的某个硫醇基团上,在释放氧气的同时将其释放。 在红细胞及其祖系细胞以外也发现了血红蛋白——包括黑质中的A9多巴胺神经元、巨噬细胞、肺泡细胞以及肾脏中的系膜细胞。在这些组织中,血红蛋白作为抗氧化剂和铁代谢的调节因子存在。 血红蛋白和类血红蛋白分子在许多无脊椎动物、真菌和植物中也有分布。在这些机体中,血红蛋白可能携带氧气,抑或扮演转移和调节诸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和硫化物的角色。其中一种称作豆血红蛋白(Leghemoglobin)的变体分子是用来清除氧气以免毒害诸如豆科植物的固氮根瘤的厌氧系统的。 血红蛋白化学式:C3032H4816O812N780S8Fe4。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可受到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調控,成人的血紅素組成為α2β2,使成人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性降低,而胎兒血紅蛋白的組成為α2γ2,不受2,3-二磷酸甘油酸影響。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首先一个O2与血红蛋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氣分子相比于第一个氧氣分子更容易寻找血红蛋白的另一个亚基结合,而它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个氧氣分子的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氣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氣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氣分子,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由于协同效应,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曲线呈S形,在特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氧含量的变化,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率有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组织中的氧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氧浓度恰好位于这一突变的两侧,因而在肺组织,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地与氧结合,在体内其他部分则可以充分地释放所携带的氧分子。可是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非常平缓。 除了运载氧,血红蛋白还可以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离子结合,结合的方式也与氧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结合的牢固程度,一氧化碳、氰离子一旦和血红蛋白结合就很难离开,这就是煤气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原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其他与这些物质结合能力更强的物质来解毒,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可以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的方法来救治。.

新!!: 贫血和血红蛋白 · 查看更多 »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又名血红蛋白含量(,简写Hb),指每升全血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单位为g/L。血红蛋白为血液携带氧气的运载工具,故此值可用于衡量贫血的程度。.

新!!: 贫血和血红蛋白浓度 · 查看更多 »

血细胞压积

血细胞比容(Hämatokrit,hematocrit 源於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细胞压积,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抗凝全血经离心后测得沉淀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在全血中占有的比例。此数值因年龄和性别而异。正常情况下、 血细胞压积(成人):男:40~50%,女:35~45%。根据一些医院和教科书,正常數值不同,例如:男:42~54%,女:38~46%。(另一個例子:男:36~48%,女:34~44%) 红细胞比容增加可能由红细胞增多或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各型贫血,因红细胞体积不同,红细胞比容下降的幅度与血红蛋白浓度不一定一致。.

新!!: 贫血和血细胞压积 · 查看更多 »

血液學

血液學(英語:Hematology或haematology)是一門專門研究血液的學科,屬於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以及醫學的分支學門。研究的對象包括血液中的蛋白質(如血紅素)與各類細胞(如紅血球)。除了血液本身之外,血液學也研究造血器官以及與血液相關的疾病。.

新!!: 贫血和血液學 · 查看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簡稱MDS)又譯為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骨髓生成不良症候群、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為一種因骨髓中未成熟血球不正常增生導致的癌症,且這些腫瘤細胞並不會轉為成熟血球細胞。患病初期一般沒有症狀。疾病晚期症狀包含疲勞、呼吸困难、易出血,並會增加感染風險。有些型別甚至會進展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風險因子包含過去曾接受過化療或放療、曾經接觸過某些特定的化學物質,如、農藥、苯、汞或鉛等。血球組成的改變可能會引起紅血球、,或白血球減少。有些型會導致骨髓或周邊血的不成熟增加。MDS的分型可透過周邊血檢和骨髓血球檢查的特定變化而定。 治療方法包含支持療法、藥物療法,以及骨髓移植。支持療法包含輸血、,和使用抗细菌药。治療藥物包含、,以及等等。有些病患可透過化学疗法後的骨髓移植治癒。 約100,000有7人罹患MDS,新發病例則約每年每100,000人4例。發病年齡大約再70歲上下。症狀需視受影響細胞種類、血中芽細胞數量,以及染色體變化程度而定。該病診斷後的平均存活年份約為2.5年。該病最早於1900年代首次發現,而今名則於1976年開始使用。.

新!!: 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查看更多 »

肽(peptide,來自希臘文的“消化”),即胜肽,又稱縮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於胺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物質。 由於胺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質最大,而它們則是氨基酸單體組成的短鏈,由肽(酰胺)鍵連接。當一個氨基酸的羧基基團與另一個氨基酸的氨基反應時,形成該共價化學鍵。肽由氨基酸組成的短鏈是精準的蛋白質片段,其分子只有纳米般大小,腸胃、血管及肌膚皆極容易吸收。二胜肽(簡稱二肽),就是由二個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片段,兩個或以上的胺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若干個肽鍵從而組成一個肽,多個肽進行多級折叠就組成一個蛋白質分子。蛋白質有時也稱為“多肽”。.

新!!: 贫血和肽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贫血和铁 · 查看更多 »

鉛中毒

鉛中毒是接觸鉛或其化合物所導致的一種中毒現象。 急性鉛中毒會嚴重影響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的運作,嚴重者可致命。 铅的毒性來自於身体会把它误当其它重要的金属元素,尤其是钙、铁和锌。这些元素是体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必须品。而鱼目混珠的铅影响这些反应正常进行。 各个年龄的人群都可能遭受铅中毒。儿童中毒的可能性更大。通常中毒的途径是食入及呼吸。这两种方式儿童吸收铅的比例都高于成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规定若儿童血液中铅含量超过10微克/分升,则必须采取医疗措施。 医学研究表明儿童中鉛毒会导致永久智力损伤和行为异常,而且低量(血液中少于10微克/分升)的铅也可能导致中毒。, CDC, July 2005.

新!!: 贫血和鉛中毒 · 查看更多 »

4.92MPa |- | bgcolor.

新!!: 贫血和苯 · 查看更多 »

Pernicious anemia

#重定向 恶性贫血.

新!!: 贫血和Pernicious anemia · 查看更多 »

T细胞

T细胞(T cell、T淋巴細胞/T lymphocyte)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T是“胸腺”(thymus)而不是甲狀腺(thyroid)的英文缩写。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cell-surface marker),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

新!!: 贫血和T细胞 · 查看更多 »

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合价有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由高价变到低价(即搶到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其产物叫还原产物。 另一方面,氧化剂也是一类危险化学品的总称,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名录》的第5类危险化学品。.

新!!: 贫血和氧化剂 · 查看更多 »

氧气

氧气(Oxygen, Dioxygen,分子式O2)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算大约占21%,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不可燃,可助燃。.

新!!: 贫血和氧气 · 查看更多 »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 (GI bleed)、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口腔至直腸之間任何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當短時間內大量出血時,可能導致的症狀包含嘔血、、便血,或 -->。長期的小量出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而造成疲倦或心絞痛。其他症狀則包含腹痛、呼吸困難,或昏厥。有時候小量出血並不會有任何症狀產生。 消化道出血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肝硬化和肝癌容易合併的,也都可能成為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則通常是痔瘡、癌症及炎症性腸病造成的。過去病史、理學檢查和血液檢查 -->,都可以幫助診斷腸胃道出血。少量的出血可以透過來判斷 -->,而內視鏡則可以定位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出血區域 -->。在不清楚病情的情況下,醫學影像也是一項非常有用的工具。 初步的治療主要關注在上如靜脈注射與輸血,通常要血紅蛋白量以低於70-80g/L以下才會採取輸血急救。在某些案例中會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與抗生素。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效,則可能可以推測為食道靜脈屈張,並以治療。一旦發現有消化道出血的狀況發生,建議在24小時內進行上消化道內視鏡以及照影,並進行治療。 上消化道出血比下消化道出血要常見。上消化道出血每年每十萬人約發生50到150次。下消化道出血則是每年每十萬人約發生20到30次。在美國,消化道出血造成每年30萬次住院人次。消化道出血致死率為 5% 到30% 之間。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在男性較高,也隨著年紀而上升。.

新!!: 贫血和消化道出血 · 查看更多 »

昏厥

昏厥(英語:Syncope)-為快速發生、暫時性的、可自發性回復的意識及肌肉張力喪失之狀態。昏厥起因為血液供應大腦的灌流不足,且通常由低血壓引起。某些原因引起的昏厥在失去意識前會有,包括頭暈、盜汗、、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心跳加速以及異常溫暖的感覺等。昏厥也可能伴隨著短暫的肌肉抽搐。(英文:presyncope)指的是類似症狀,但尚未完全喪失意識及肌肉張力的狀態。根據目前建議,不論是昏厥或昏厥前期的病人其醫療處置都是一樣的 會導致患者引發昏厥的原因眾多,包含了輕微的疾病,亦包括有可能危及生命的重症,可大致分為三類:心血管相關、反射或神經系統調控引起的昏厥、姿勢性低血壓。心血管部分雖僅占10%,卻最嚴重;而神經系統調控引起的昏厥則為最為常見。心臟相關引起的昏厥包括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或大血管問題如肺栓塞或主動脈剝離。神經系統調控引起的昏厥發生於當血管擴張時,而心率卻不適當地降低。其通常為誘發事件導致,例如看到鮮血、疼痛、強烈感覺,或特定活動如排尿、嘔吐、咳嗽等。此外,當頸動脈竇受壓迫時也可能導致神經系統調控引起的昏厥。姿勢性低血壓為站起時血壓降低,通常與藥物相關,但也可能為脫水、失血、感染所引發。 釐清何種原因導致患者的昏厥,其首先需要了解藥物史,身體檢查,以及心電圖。心電圖在偵測以下狀況最有用:心律不整、心肌灌流差(心肌缺血) 、以及其他電生理相關問題如QT節段延長症候群和布魯格達氏症候群(英文:Brugada's syndrome)。心臟相關的原因通常很少有前驅症狀。昏厥後的低血壓及心率快可能代表失血或脫水,若為肺栓塞則可能有低血氧的情形。其他特定的檢查如植入式心臟監察儀、或頸動脈竇按摩等,則可能在病因不明的案例中有所助益。除非有特殊考量,否則通常不會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另外必須考慮其他會造成類似症狀的病因,包括:痙攣、中風、腦震盪、低血氧、低血糖、藥物中毒及某些精神疾患。 治療方式必須針對背後的原因。在初步評估後風險較高的患者應該住院觀察。昏厥相當常見(每年每千人當中會有三到六個人發生昏厥),在年紀較長者與女性身上尤其常發生(舉例來說,八十歲以上的女性約有一半有昏厥經驗,而對醫學生當中則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曾有過至少一次的昏厥經驗)。昏厥的患者佔急診來診原因與住院病患就醫原因的百分之一到三。昏厥的患者在症狀發生後三十天內死亡的比率是4%,決定預後好壞的主要因素是造成昏厥的原因。.

新!!: 贫血和昏厥 · 查看更多 »

海平面

海平面(Sea level)是地球單一或多個海洋表面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測量諸如海拔等高度。平均海平面(MSL)是一種垂直基準,一個標準化的大地測量參考點。例如製圖和航海中的海圖基準面,或是航空中測量標準海平面的大氣壓力,以便校準飛機的飛行高度。一個常見且簡單的意思,海平面標準是特定位置的平均低潮和平均高潮之間的中點。 由于牵涉到一些复杂且困难的测量,使得精确确定海平面成为一个困难的工作。测量海平面的仪器叫做,一般微风所导致的海面的波浪可以通过平均的方法消除掉,潮汐所导致的海平面的升高和跌落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后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掉。海平面的测量总是相对于陆地的测量,因此海平面的变化可以是真正地由于海面的变化导致的,也可以是由于陆地的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在地質年代上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仔細測量平均海平面的變化可以深入了解持續的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廣泛被引用為全球變暖的證據。 通常所謂的海拔就是指平均海拔(Above mean sea level,AMSL)。.

新!!: 贫血和海平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貧血貧血症贫血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