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

指数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ნონა გაფრინდაშვილი,),格鲁吉亚女子国际象棋棋手、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位获得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 1962年,加普林达什维利以7胜4平的优异表现战胜卫冕冠军叶丽萨维塔·贝科娃,成为了第六位女子世界冠军。此后,她于1965年、1969年、1972年三度战胜阿拉·库什尼尔,又于1975年战胜同样来自格鲁吉亚的娜娜·亚历山德里娅,先后四次卫冕世界冠军。最终,她于1978年输给另一位格鲁吉亚棋手玛雅·齐布尔达尼泽而让出了世界冠军头衔。 在苏联国内赛场上,她则是获得过1964年、1973年、1981年、1983年、1985年五度苏联国际象棋全国女子冠军。1963年至1992年间,她十二次代表苏联与格鲁吉亚出征国际象棋奥林匹克 ,共获得了25枚奖牌,包括11枚团体金牌与9枚个人金牌。 1978年,加普林达什维利成为了首位获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 后来,她还于1995年、2009年、2014年、2015年先后四次成为了国际象棋老年女子世界冠军。.

目录

  1. 9 关系: 加普林达什维利杯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象棋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玛雅·齐布尔达尼泽苏联FIDE格鲁吉亚

  2. 格鲁吉亚国际象棋棋手
  3. 格鲁吉亚议会议员
  4. 苏联国际象棋棋手

加普林达什维利杯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杯(Nona Gaprindashvili Trophy)是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的男女队综合表现奖,颁发给每届比赛中男女队总成绩最高的国家。该奖项是1997年在摩尔多瓦基希讷乌举行的国际棋联大会上由格鲁吉亚棋联设立的,以五届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格鲁吉亚棋手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的名字命名。1998年第33届国际奥林匹克上首次颁发了该奖项。.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加普林达什维利杯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意为“好空氣”),当地華人常略稱為布宜諾市或布市。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直譯:銀之河)南岸、南美洲东南岸、對岸為烏拉圭(東方);2014年,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Gran Buenos Aires)有常住人口17,180,000,是拉丁美洲第二大都会区,仅次于大圣保罗地区(2012年19,956,590人)。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拉丁美洲最歐洲化的城市。七月九日大道(La Avenida 9 de Julio)是世界最寬的馬路,有約130公尺寬(超過16车道)。有名的阿根廷探戈的发源地就在布市的博卡区(La Boca)。 2007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國際象棋

國際象棋(chess),又稱歐洲象棋或--,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戰略棋盘遊戲,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遊戲之一。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家中、中、網路上以或比賽形式对弈。 國際象棋的棋盤由64個黑白相間的八乘八網格組成。每位玩家开局时各有16個棋子:一王、一-后-、兩车、兩马、兩象和八兵,各具不同功能与走法。棋手行棋目标是將對方的王處在不可避免的威脅之下以將死對方,也可以通过對方自知无望、主动认输而獲勝,另有相当多的情况可导致和局。遊戲過程分三個階段:开局、中局、,共有1043至1050種棋局變化。 国际象棋棋子多用木或塑膠製成,也有用石材制作;较为精美的石頭、玻璃(水晶)或金屬製棋子常用作裝飾擺設。.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國際象棋

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

#重定向 女子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Grandmaster,缩写为GM)是由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授予,象徵國際象棋選手地位的稱號。.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玛雅·齐布尔达尼泽

玛雅·齐布尔达尼泽(მაია ჩიბურდანიძე,),格鲁吉亚国际象棋棋手,第七位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1984年获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齐布尔达尼泽于1978年至1988年间五度获得女子世界冠军头衔。1991年,她在卫冕战中被中国棋手谢军击败。她曾是最年轻的女子世界冠军纪录保持者,但这一纪录于2010年被中国棋手侯逸凡打破。此外,她还曾九度获得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冠军。.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玛雅·齐布尔达尼泽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苏联

FIDE

FIDE可能指以下的含义:.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FIDE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是一东欧國家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它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現在格魯吉亞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其最終目標是加入歐盟。.

查看 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和格鲁吉亚

另见

格鲁吉亚国际象棋棋手

格鲁吉亚议会议员

苏联国际象棋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