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讓-巴蒂斯特·賽伊

指数 讓-巴蒂斯特·賽伊

讓-巴蒂斯特·賽伊(Jean-Baptiste Say,),法國經濟學家和商人。他持古典自由主義立場,主張競爭、自由貿易及解除商貿限制。著名的賽伊法則即依他命名,賽伊在世時將它發揚光大,但並不是他所創立的法則。.

14 关系: 南特敕令古典自由主义尼姆巴黎人壽保險伦敦克羅伊登竞争经济学家薩伊定律自由貿易里昂新教日内瓦

南特敕令

南特敕令(法語:Édit de Nantes),又稱為南特詔令、南特詔書、南特詔諭,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1598年4月13日簽署頒布的一條敕令。這條敕令承認了法國國內雨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並在法律上享有和公民同等的權利。而這條敕令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有關宗教寬容的敕令。不過,亨利四世之孫路易十四卻在1685年頒布《楓丹白露敕令》,宣佈基督新教為非法,南特敕令亦因此而被廢除。.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南特敕令 · 查看更多 »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在中文被混乱了,可以有兩種涵義:.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古典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尼姆

尼姆(法文:Nîmes)是法国加尔省的省会,并是此省的最大城市,尼姆有着古老的历史。市內的歷史遺跡預測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8年世界遺產大會)。 尼姆位于阿维尼翁/马赛-蒙彼利埃轴线上,距离巴黎约715公里,市区人口约133,000。.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尼姆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人壽保險

人寿保险,簡稱壽險,是人身保险的一种。和所有保险业务一样,被保险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接受保险人的条款并支付保险费。與其他保险不同的是,人寿保险转嫁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人壽保險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克羅伊登

克羅伊登(Croydon)是南倫敦的一個鎮,位於克羅伊登區內,地處查令十字以南9.5英里,它是大倫敦的11個大都會中心之一。 在歷史上克羅伊登曾是薩里郡的一部分。在諾曼征服英格蘭時期,克羅伊登擁有一間教堂及一間作坊,當時的居民大約有365人。中世紀的時候克羅伊登被擴建成一座集鎮並成為木炭和皮革製造中心及釀酒中心。1803年開通的從克羅伊登至Wandsworth的薩里鐵路(Surrey Iron Railway)是世界上最初的馬車鐵路,後來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通方式,促使克羅伊登變成倫敦市和更廣區域的通勤鎮。到了20世紀初,克羅伊登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工業中心,以汽車製造,金屬行業和它的機場而聞名。進入20世紀中葉,這些行業被零售業和服務業取代。1965年克羅伊登被合併到大倫敦。如今車流被轉移到步行街以外。它的主要火車站,東克羅伊登站是英國鐵路運輸系統中的一個主要樞紐。.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克羅伊登 · 查看更多 »

竞争

争是一种广泛人存在的现象,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竞争是生物之間的關係之一。.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竞争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给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给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各自的領域中也可以按照學科分支來稱呼。例如,從事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就給稱之爲計量經濟學家。.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经济学家 · 查看更多 »

薩伊定律

薩伊定律 (英語:Say's Law),也稱作薩伊市場定律(Say's Law Of Market),是一種在19世紀初流行的經濟思想定律,為19世紀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和主流的經濟思想。該定律得名來自19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賽伊(Jean-Baptiste Say)。不過,薩伊並非最早提出定律內容的人,真正提出相關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並由薩伊進一步闡釋。 詹姆斯·穆勒認為一切生產活動都為了消费,人們為了取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必須透過生產某些商品來跟其他人進行交換另外一些商品。由於貨幣僅做為媒介,若不存在貨幣的假設下,生産者沒有必要儲存多餘的產品,也沒有儲蓄財富必要,所以他會立刻將產品出售。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個人所得最後仍然會用於消費和投资用途,因此社會的總供給必定會等於總需求。因爲資本累積全部最後會轉化為消費與投資,生産必因資本的全部投入而擴大了勞動就業,因此不論供給多寡並不會導致需求不足的情形,為了容易達到充分就业,因而供給必得以盡可能增大。 此定律被提出來的時間點是在工业革命之後,在一個完全賣方主導的市場,這種情境下薩伊定律是成立的。因為產品總是用產品(貨幣)來購買,買者同時也就是賣者,買賣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商品的供給會為自己創造出需求,總供給與總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會因自由價格機制的調節而達到均衡。薩伊定律受到古典學派的三個理論勞動市場論、利息論、舊貨幣數量論的理論所支持。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應證了薩伊定律的謬誤,但在一個純以物易物的經濟中仍可適用的。雖然現今经济学教科書已將其內容刪去,然而還有不少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理論還是依據薩伊定律而作出結論的。.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薩伊定律 · 查看更多 »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與國之間免關稅的貨物及服務流通,與貿易保護主義相反;自由貿易也是全球化的主體。自由貿易在經濟學上的概念包括免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例如--配額等的國際貿易及服務;勞工及資金在國與國之間的自由流動;無保護本國當地企業,產品及生產因素等的法例、政策、補貼及稅項等;無政府對產權的特別保障等。 自由貿易被認為是現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可能引致大型跨國企業、資本及財團壟斷市場經濟,因此擴大貧富差距,並導致本地的勞動階級失業。.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自由貿易 · 查看更多 »

里昂

里昂(Lyon,读音:),法国第三大城市,法国东南部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和罗讷省的首府。位于罗纳河和索恩河交汇处。包括郊区和卫星城,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里昂是著名的国际都市,历史悠久,部分历史和建筑地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里昂丝绸和纺织业源远流长,被誉为“欧洲丝绸之都”。从20世纪末期开始,里昂食品业兴起,也使得里昂有着“美食之都”的称号。里昂也是电影的诞生地,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曾在此拍摄下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里昂还是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在2015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里昂是位居法国第2、全球39位的最宜居城市。 里昂银行业、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雄厚,是法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该市教育事业发达,里昂大学是法国第二大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里昂商学院为欧洲十强商学院和法国商学院最高学府。著名的里昂足球俱乐部也位于里昂。.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里昂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

日内瓦(; Genève,; Genèva, and Genf; )是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州首府。建在日内瓦湖流入羅訥河之處。今天,日内瓦在国际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这里無數的國際組織,包括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日内瓦是一座著名的國際都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際聯盟的總部就是設立在此地。今天仍有許多國際組織在日內瓦設立總部或办事处,包括有红十字會的總部。屬於聯合國的組織有世界衛生組織等。.

新!!: 讓-巴蒂斯特·賽伊和日内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讓-巴斯蒂特·賽伊讓-巴斯蒂特·薩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