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美昂一世

指数 西美昂一世

西美昂一世(大帝)(Симеон I Велики),又译西蒙一世(约)保加利亚沙皇(893年—927年在位)。鲍里斯一世沙皇的第三子,893年继承兄长弗拉基米尔的皇位。他在位时期是保加利亚第一帝國国势最强盛的时期,也被稱為「西美昂大帝」。 西美昂一世即位后不久即击退拜占庭帝国和匈牙利的进攻(894年),并迫使外强中干的拜占庭帝国求和。897年与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缔结和约。但此后双方仍是交锋不断。913年,西美昂一世进攻拜占庭,第二年自己撤走。917年西美昂经多次武力征服迫使塞尔维亚人成为自己的臣属。同年再度发兵侵袭拜占庭帝国。923年,西美昂一世与阿拉伯人结成反拜占庭联盟。925年,西美昂一世宣布自己为“全体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的皇帝”。他这个称号得到了羅馬天主教教皇的認许。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国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 924年,由投靠西蒙大帝的塞爾維亞人领袖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率领的保加利亚军队向西终于击破多年与保加利亚对抗、拜占庭帝国影响的塞爾維亞地区;塞爾維亞地区势力向西流亡克羅地亞。当时克羅地亞君主托米斯拉夫在位,刚好控制著斯拉沃尼亞、波斯尼亚地區的西边与達爾馬提亞(拜占庭帝国控制的一些沿亚得里亚海东边港口除外)。另外,拜占庭帝国也可能由克羅地亞看顾著这些港口,并以港口的部分收入为酬劳。拜占庭帝国因此从而在外交上巩固了和克羅地亞的合作关系。在西美昂一世视角中,此拜占庭帝国与克羅地亞的合作关系与克羅地亞收容塞爾維亞地区流亡势力是对保加利亚的西边边防的威胁。926年,克羅地亞与保加利亚之间的战役爆发。克羅地亞军队在波斯尼亞地區击败保加利亚贵族率领的军队。在罗马教廷的调停下克羅地亞与保加利亚停战。调停间,西美昂一世突然去世。 Category:保加利亚君主.

20 关系: 塞尔维亚大帝天主教彼得一世 (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君主列表保加利亞人匈牙利利奥六世 (拜占庭)克罗地亚罗马鲍里斯一世阿拉伯帝国正教會沙皇教宗教皇国拜占庭帝国924年926年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新!!: 西美昂一世和塞尔维亚 · 查看更多 »

大帝

大帝一詞起源有:.

新!!: 西美昂一世和大帝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西美昂一世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彼得一世 (保加利亚)

彼得一世(保加利亞文:Петър I,?—969年)保加利亚沙皇(927年—969年在位)。保加利亞汗和沙皇西美昂一世西蒙大帝与後妻之子和继承者。 927年5月27日西蒙大帝突然去世;当时罗马教廷正调停克羅地亞与保加利亚的停战,罗马教廷代表加冕彼得一世繼任為保加利亞沙皇。彼得為人軟弱放縱,他匆忙與拜占庭講和,他與拜占庭帝國皇帝羅曼努斯一世長子赫里斯托弗·羅曼努斯的女兒玛丽亚·伊琳娜结婚,以巩固两国关系。拜占庭与保加利亞講和后,拜占庭由于无需克羅地亞的合作对抗保加利亞,于是限制克羅地亞对拜占庭帝国控制的沿亚得里亚海东边港口的看顾。克羅地亞的港口收入减少;加上克羅地亞君主托米斯拉夫一世的继承者没有他的力量;因而克羅地亞与保加利亚维持講和。 彼得一世面臨兄弟們的叛亂,幾經艱辛平定內亂;例如西蒙大帝与前妻之子、彼得一世兄米哈伊爾起兵,不久突然去世。930年後,彼得一世又要面對馬札爾人的入侵。另外早前曾经投靠西蒙大帝与率保加利亞军凯旋西征的塞爾維亞人领袖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估计乘彼得一世统治混乱的机会,逃出保加利亞。当时他得到拜占庭帝國暗中支持下的獨立起義,最終塞爾維亞人成功爭取獨立。 960年後,其妻瑪麗亞·伊琳娜逝世,羅曼努斯一世早已被廢黜,彼得一世與拜占庭帝國的關係惡化。966年,拜占庭帝國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拒絕向第一保加利亞王國進貢,戰爭立即爆發。拜占庭帝國聯合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南北夾攻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基輔公國的大軍很快攻佔了位於多瑙河河口的城市普列斯拉夫(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首都)。有一段時間,看起來他幾乎要囊括整個保加利亞,把這個國家變成基輔羅斯的一部分。彼得一世只好退位成為僧侶,由其子鮑里斯二世繼承王位。970年1月30日,彼得一世逝世。由於彼得一世在位時在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內反对波格米勒派的主張,彼得一世死后不久即被保加利亚东正教会宣布为圣徒。 category:保加利亚君主 Category:969年逝世.

新!!: 西美昂一世和彼得一世 (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西美昂一世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君主列表

保加利亞君主是指保加利亞從早期歷史記載直至1946年廢止帝制期間的君主。 保加利亞人祖先來由中亞,據信早期的保加利亞君主,是以可汗(Кан)作為稱謂,後來是稱為沙皇(Цар),而其間也曾使用王公(Княз)稱謂。另外根據17世紀史書《Djagfar Tarikhy》(被史學者認為內容可疑)所載,最早的保加利亞君主是使用baltavar稱謂,依阿拉伯10世紀的史學家(拉丁語:Al-Masoudi)記載,baltavar也是韃靼語中的İltäbär(拉丁語:Elteber,是一種突厥對附庸國國王的稱謂),於當時的國家達吉斯靼-保加爾(Dagestani Bulgars)中使用。 當西美昂一世於913年取得對拜占庭帝國決定性的勝利後,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謂,隨後的所有繼承者皆沿用此一稱謂,直至1396年保加利亞被奥斯曼帝國所統治。1878年,保加利亞脫離奥斯曼土耳其統治,首位君主亞歷山大一世採用親王稱謂,但當保加利亞於1908年完全獨立後,他的繼承者斐迪南一世恢復沙皇稱謂,且一直至1946年帝制結束。.

新!!: 西美昂一世和保加利亚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人(Bulgarians、българи or bǎlgar)是巴爾幹半島的原始居住族群,母語是保加利亞語。保加利亞人口大約是9,000,000~10,000,000左右,分布於全世界,保加利亞國家中有85%左右是保加利亞人。 以族群的角度看,保加利亞人被認為是南斯拉夫人、保加爾人、色雷斯人等亙古族群的後裔。已經有超過兩千年左右的歷史。有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有信仰宗教者多為東正教徒,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

新!!: 西美昂一世和保加利亞人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西美昂一世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利奥六世 (拜占庭)

利奥六世,绰号“智者”或“哲学家”(Λέων ΣΤ΄ ὁ Σοφός,Leōn VI ho Sophos;)拜占庭帝国皇帝(886~912年在位),在位期间编纂完成了《皇帝立法》,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法典。.

新!!: 西美昂一世和利奥六世 (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新!!: 西美昂一世和克罗地亚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西美昂一世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一世

鲍里斯一世或鲍里斯·米哈伊尔 (卒於907年5月2日),中世紀保加利亚的重要君主;852年至889年在位為可汗或大公。鲍里斯的功勞顯示於宗教、外交、文化與内部政策上:基督教在其支持下成爲國内主要宗教、西里爾字母的起源的其中一種説法(格拉哥里字母)是在其任内開創。 864年或865年鲍里斯受洗,並將其教父,當時的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三世的名字納入本人名字。 他试图向外扩张保加利亚的国土,但先后为日耳曼人和塞尔维亚人击败。 870年正式皈依君士坦丁堡牧首。889年,鲍里斯一世让位给自己的長子弗拉基米尔。.

新!!: 西美昂一世和鲍里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西美昂一世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新!!: 西美昂一世和正教會 · 查看更多 »

沙皇

沙皇(俄语: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採用的頭銜,此字源於羅馬時期的拉丁語稱號「凱撒」,在中世紀時被視為與「皇帝」一詞擁有類同的地位,即與羅馬皇帝一樣,受他國皇帝或宗教領袖(如羅馬教宗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認許。此頭銜最先為保加利亞君主採用,後來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由莫斯科公國承襲。在彼得大帝改以為「凱旋將軍與獨裁者」(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為主要稱號後,「沙皇」一詞在官方定義下改與「國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國君主称为沙皇。.

新!!: 西美昂一世和沙皇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西美昂一世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皇国

教宗国(Civitas Ecclesiae;Stato Pontificio、Stato della Chiesa;又譯為教皇國、教皇領)是南欧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為教宗统治的世俗领地,建立於8世紀,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以罗马為中心。1861年,教宗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領導意大利統一進程的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至1870年,羅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王国,教宗国领土退缩至僅剩梵蒂冈城,等同名存實亡。教宗庇护十一世时期,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國務卿签订《拉特兰条约》,教宗国正式灭亡,由新成立的梵蒂岡城国取而代之。.

新!!: 西美昂一世和教皇国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西美昂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924年

没有描述。

新!!: 西美昂一世和924年 · 查看更多 »

926年

没有描述。

新!!: 西美昂一世和926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西美昂大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