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

指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

西美昂·鲍里索夫·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Симеон Борисов Сакскобургготски,),又稱西美昂二世(Симеон II),保加利亚最後一任沙皇,2001年至2005年任保加利亞總理。他也是目前在世的最后一位二战期间国家元首,也是少數在退位後,通過民主選舉成功轉任政府首腦的國家領袖。.

25 关系: 基里爾 (普萊斯拉夫親王)卡爾達姆 (維利可特諾親王)中間偏右亚历山大·恩斯特 (萨克森-科堡-哥达)庫布拉特 (帕納久利士特親王)康斯坦丁-阿森 (維丁親王)伊万·科斯托夫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君主列表保加利亚总统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社會黨國家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索菲亞瓦西里·科拉羅夫韦廷王朝選舉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西班牙鲍里斯 (保加利亚)鲍里斯三世自由主义民粹主義政府首脑

基里爾 (普萊斯拉夫親王)

基里尔王子(Kyrill,),出生于马德里。保加利亚王子,普莱斯拉夫亲王、萨克森公爵',是保加利亚国王西美昂二世与玛格丽塔·戈麦斯-阿瑟博-塞胡拉王后的次子。.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基里爾 (普萊斯拉夫親王) · 查看更多 »

卡爾達姆 (維利可特諾親王)

卡尔达姆王子(Kardam;),出生于马德里。保加利亚王储、维利可特诺亲王、薩克森公爵,是保加利亚国王西美昂二世与玛格丽塔·戈麦斯-阿瑟博-塞胡拉王后的长子。.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卡爾達姆 (維利可特諾親王) · 查看更多 »

中間偏右

中間偏右,又稱中右翼,是用來描述政治觀點在政治光譜上橫跨中間派與右派,但不包含極右派立場的個人、政黨、組織及智庫。許多中間偏右政黨內有各種派系存在。.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中間偏右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恩斯特 (萨克森-科堡-哥达)

没有描述。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亚历山大·恩斯特 (萨克森-科堡-哥达) · 查看更多 »

庫布拉特 (帕納久利士特親王)

库布拉特王子(Kubrat,),出生于马德里。保加利亚王子、帕纳久利士特亲王、萨克森公爵 – Official website of H.M. King Simeon II,是保加利亚国王西美昂二世与玛格丽塔·戈麦斯-阿瑟博-塞胡拉王后的第三子。.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庫布拉特 (帕納久利士特親王)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阿森 (維丁親王)

康斯坦丁-阿森王子(Konstantin-Assen,),出生于马德里。保加利亚王子、维丁亲王、薩克森公爵,是保加利亚国王西美昂二世与玛格丽塔·戈麦斯-阿瑟博-塞胡拉王后的幼子。.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康斯坦丁-阿森 (維丁親王) · 查看更多 »

伊万·科斯托夫

伊万·约尔丹诺夫·科斯托夫(Ivan Yordanov Kostov) (Иван Йорданов Костов) 保加利亚总理(1997年5月-2001年7月)和民主力量联盟(UDF)领袖(1994年12月-2001年7月)。 科斯托夫1974年毕业于卡尔·马克思高等经济学院(今天的国家和世界经济大学)经济系,后来获得索非亚大学博士学位。他在索非亚技术大学担任副教授,共产党倒台后,科斯托夫成为民主力量联盟(UDF)的经济专家,1990年当选第7届大国民议会议员,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在迪米特尔·波波夫(1990年12月- 1991年10月)和菲利普·季米特洛夫(1991年11月- 1992年12月)政府担任财政部长。1994年当选民主力量联盟(UDF)主席,在1996年末和1997年初,大规模抗议活动发生在保加利亚社会党政府时期,恶性通货膨胀造成国家巨大的危机,这些抗议最终导致了然·维德诺夫政府倒台。 1997年5月民主力量联盟(UDF)赢得了选举,科斯托夫成为保加利亚总理,为该国第一个后共产主义政府,在四年的任期里,他成功地扭转了自己国家的命运,开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建立保加利亚与西方的联系。他的政府进行了拖延已久的经济改革,包括进行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开始长期寻求与欧盟入盟谈判(保加利亚2007年1月1日加入)。此外,在科索沃战争期间允许北约但不是俄罗斯使用保加利亚的领空,也不允许科索沃难民进入保加利亚。 另一方面,科斯托夫政府也被媒体声称大规模管理不善和腐败。反对党保加利亚社会党批评他的私有化政策,最终在2001年6月民主力量联盟失去了选举,新成立的“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获43%选票,名列第一,获组阁权。科斯托夫辞去民主力量联盟主席,并最终退党,2004年5月30日建立新政党——振兴保加利亚民主党(DSB)(Democrats for a Strong Bulgaria)并任主席,2005年6月25日,该党在议会换届选举中获得17个席位,首次进入议会。.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伊万·科斯托夫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君主列表

保加利亞君主是指保加利亞從早期歷史記載直至1946年廢止帝制期間的君主。 保加利亞人祖先來由中亞,據信早期的保加利亞君主,是以可汗(Кан)作為稱謂,後來是稱為沙皇(Цар),而其間也曾使用王公(Княз)稱謂。另外根據17世紀史書《Djagfar Tarikhy》(被史學者認為內容可疑)所載,最早的保加利亞君主是使用baltavar稱謂,依阿拉伯10世紀的史學家(拉丁語:Al-Masoudi)記載,baltavar也是韃靼語中的İltäbär(拉丁語:Elteber,是一種突厥對附庸國國王的稱謂),於當時的國家達吉斯靼-保加爾(Dagestani Bulgars)中使用。 當西美昂一世於913年取得對拜占庭帝國決定性的勝利後,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謂,隨後的所有繼承者皆沿用此一稱謂,直至1396年保加利亞被奥斯曼帝國所統治。1878年,保加利亞脫離奥斯曼土耳其統治,首位君主亞歷山大一世採用親王稱謂,但當保加利亞於1908年完全獨立後,他的繼承者斐迪南一世恢復沙皇稱謂,且一直至1946年帝制結束。.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保加利亚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总统

没有描述。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保加利亚总统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Народна P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Narodna Republika Balgariya)是1946年在保加利亚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由保加利亚共产党一党专政,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一,通常被视作苏联在东欧的一个卫星国。 194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建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宣布建设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保共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当选为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自1954年开始,托多尔·日夫科夫先后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 1989年,保加利亚政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1月,佩特尔·姆拉德诺夫取代日夫科夫出任保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1990年4月改称总统)。1990年,保共决定实行多党制,保共也重组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1月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社會黨

保加利亞社會黨(Българска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 партия,БСП;Bulgarska sotsialisticheska partiya,BSP)是保加利亞社會民主主義政.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保加利亞社會黨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索菲亞

索菲亞(保加利亚语:София)是東歐國家保加利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索非亞盆地南部,四周山地環繞,2006年人口1,246,791。俄土戰爭結束,保加利亞成為獨立民族國家後,索非亚才成為该國的首都。.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索菲亞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科拉羅夫

西里·佩特罗夫·科拉羅夫(Васил Петров Коларов) )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主要工作人员。1949-1950年任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瓦西里·科拉羅夫 · 查看更多 »

韦廷王朝

韦廷王朝(Wettin)是源自德國的一個王朝,此家族成員曾出任薩克森選帝侯、國王,波蘭國王,英国国王等。.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韦廷王朝 · 查看更多 »

選舉

選舉是一種正式的決策過程,由人們投票選出某個職位的出任人選、或適用於整個組織的過程。因此,选举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选择方法,如比赛筛选、随机决定或市场决定。选举通常被定义为被管治者意愿的一种正式表达方式,这些表达的意愿会集合并转化为一种集体决策,用来决定谁可以管治,包括谁可以继续执政、谁应该下台、和谁应该取而代之。雖然沒有一套關於選舉之單一普世之國際標準,但確已形成一些共識,包括通過舉行自由、平等且定期之選舉來保證成人之普選權,不記名投票且免於脅迫之原則,一人一票之原則。選舉是一種民主過程,合資格選民擁有投票及選擇的權利,稱為選舉權。 奉行代议民主制的國家或地區,會通過選舉選出議會成員、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總統、總理、首相)等,也會以此選出地方政府的行政官員。依照功能的不同,代議民主制的選舉可分為國政選舉、地方選舉等兩大種類,前者指國家元首、國會議員等全國或中央政府層級的選舉,後者則指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 除此之外,選舉也被广泛应用于許多私人組織或商業机构,由民间团体、學校以至公司,也会采用选举作为制定人事决策的手段。選舉是人民行使政治權力的重要方式,但如果投票難以操作、或者投票結果對國家或所屬團體之治理方式無法產生影響,那麽對民眾而言,選舉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選舉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Saxe-Coburg and Gotha,Sachsen-Coburg und Gotha)是一個源自德國,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时(1831年至今)、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亚(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的歐洲王室。.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 (保加利亚)

鲍里斯·托诺夫斯基(Boris Turnovski;),出生于马德里。保加利亚王子,萨克森-科堡-哥达王子,萨克森公爵。是保加利亚前王储维利可特诺亲王卡尔达姆的长子。2015年,其父卡尔达姆王储不幸去世,鲍里斯王子成为保加利亚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Category: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Category:馬德里人.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鲍里斯 (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三世

鲍里斯三世(Борис III,),全名鲍里斯·克莱门特·罗伯特·玛利亚·庇护·路德维希·斯坦尼斯拉夫·萨维尔(Борис Клемент Роберт Мария Пий Станислав Сакскобургготски),现代保加利亚的第二任沙皇,1918年至1943年在位。.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鲍里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populism),又譯平民主義、大眾主義、人民主義、公民主義,意指平民論者所擁護的政治與經濟理念,是社會科學語彙中最沒有精確定義的名詞之一,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學術界有關民粹的討論甚多,但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學術概念來處理的卻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義呈現的樣貌過於豐富、難以捉摸。 民粹主義通常是精英主义的反義詞。在古希臘城邦發明民主制度之後,对于應由菁英貴族还是一般大眾來掌握政治,出現了爭論。支持民粹主義者則訴求直接民主與草根民主,認為政治菁英(當下或未來)只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Cas Mudde, "The populist zeitgeist."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39.4 (2004): 542–63 at p. 560.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民粹主義 · 查看更多 »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新!!: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和政府首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