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蘇珊·德·波旁

指数 蘇珊·德·波旁

蘇珊·德·波旁,波旁女公爵(Suzanne, Duchess of Bourbon,1491年5月10日-1521年4月28日),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亦是奧弗涅女公爵,與丈夫夏爾三世一同管理波旁公國及奧弗涅公國。 蘇珊·德·波旁是波旁公爵皮埃爾二世·德·波旁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女兒法蘭西的安妮唯一女兒。父親皮埃爾二世死後,蘇珊繼承為波旁女公爵。 皮埃爾夫婦雖然有一子克萊蒙伯爵夏爾,但是他早於1498年逝世而無嗣。他們只剩下女兒蘇珊,為了在皮埃爾死後,波旁公國不會落於他人手中,皮埃爾向新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要求由蘇珊承繼波旁公國,得到了准許。他們原先打算將蘇珊嫁給阿朗松公爵查理,但是皮埃爾於兩人婚前逝世。為了確定蘇珊的繼承權,安妮便將女兒嫁給下一位波旁公國的男性繼承人蒙特西埃伯爵夏爾。 1505年5月10日,蘇珊嫁給蒙特西埃伯爵夏爾,兩人一同統治波旁公國及奧弗涅公國。 蘇珊與夏爾所生的孩子(包括克萊蒙伯爵弗朗索瓦及一對孖仔)皆於不足一歲前去世。當蘇珊於1521年在沙泰勒羅宮逝世時,她的遺產全歸夏爾三世。但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寡居的母后薩伏依的露易斯認為她與蘇珊的血緣關係比夏爾三世接近,波旁家族的產業理應由她承繼。(薩伏依的露易斯是波旁公爵夏爾一世·德·波旁的外孫女,而蘇珊是夏爾一世的孫女,夏爾三世卻只是夏爾一世的父親讓一世·德·波旁的曾孫。)露易斯更提議與夏爾三世結婚以解決繼承權的爭議,但是被夏爾三世斷言拒絕。弗朗索瓦一世為其母親向巴黎高等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從夏爾三世手中收回波旁家族的遺產。夏爾三世在法院未作判決前因感到無望,憤而出賣國家,他開始和英王亨利八世和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談判,企圖瓜分法國,但是無疾而終。1523年,弗朗索瓦一世知悉此事,下令廢除夏爾三世法國王室統帥之職,但是夏爾三世仍能逃亡至意大利,投奔敵人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服役。 category:波旁公爵 S S Category:法国波旁王朝.

目录

  1. 13 关系: 夏爾三世·德·波旁夏爾一世·德·波旁奧弗涅亨利八世弗朗索瓦一世皮埃爾二世·德·波旁神聖羅馬皇帝让一世·德·波旁路易十一路易十二波旁公爵波旁王朝意大利

  2. 1491年出生
  3. 1521年逝世
  4. 法国波旁王朝
  5. 波旁公爵

夏爾三世·德·波旁

夏爾三世·德·波旁,波旁公爵(Charles III, Duke of Bourbon,1490年2月17日-1527年5月6日),法國軍人,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後投奔神聖羅馬帝國,擔任米蘭總督。1527年,因乏餉,軍中爆發兵變,軍人挾夏爾三世劫羅馬教廷,是為羅馬之劫,但夏爾三世攻城時遭教皇衛隊槍殺。.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夏爾三世·德·波旁

夏爾一世·德·波旁

夏爾一世·德·波旁,第五代波旁公爵 Charles Ier de Bourbon,5me Duc de Bourbon (1401年-1456年12月4日)法國軍人,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奧弗涅公爵(1434年起)。 夏爾一世·德·波旁為第四代波旁公爵讓一世·德·波旁與奧弗涅公爵夫人奧弗涅的瑪麗的長子,1424年,成為克萊蒙-博韋伯爵。 1415年,法國軍在阿讓庫爾戰役中被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以弱勢兵力擊敗。讓一世·德·波旁於是役被俘並被帶往英國,被囚禁18年於1434年在倫敦監禁中去世,夏爾一世·德·波旁成為波旁公爵及奧弗涅公爵。 1425年,夏爾一世·德·波旁娶了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女兒勃艮第的艾格尼絲(1407–1476)為妻子。 百年戰爭中夏爾一世·德·波旁曾在皇家軍隊中服役,他同時仍然保持與他的妻舅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關係,最後二人決定和解及休戰,並於1440年簽訂條約。夏爾一世·德·波旁亦曾以貴族身份參與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加冕儀式並被受封爵位。 1439年-1440年,夏爾一世·德·波旁參加了反對國王查理七世的叛亂,當謀反失敗後,他被迫向查理七世哀求赦免。查理七世削減了他的一些領地。1456年,他在自己的領地中逝世。 Category:波旁公爵 C C Category:法国波旁王朝.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夏爾一世·德·波旁

奧弗涅

#重定向 奥弗涅.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奧弗涅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亨利八世

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弗朗索瓦一世

皮埃爾二世·德·波旁

皮埃爾二世·德·波旁,第八代波旁公爵(Peter II, Duke of Bourbon,8me Duc de Bourbon,1438年12月1日-1503年10月10日),法國軍人及攝政王,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 皮埃爾二世·德·波旁本來與奧爾良公爵查理一世的女兒瑪麗有婚約。但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為了拉攏波旁及奧爾良兩大家族與皇室的關係,取消二人婚約。另一方面,路易十一將他的長女法兰西的安妮嫁給皮埃爾,他的幼女法蘭西的讓娜嫁給奧爾良公爵查理一世之子路易(即日後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路易十一又下令皮埃爾兄長波旁公爵讓二世·德·波旁將博若萊(Beaujolais)讓給皮埃爾,使皮埃爾於皇室議會享有一席。 1483年,路易十一駕崩。其子查理八世繼位,當時只有十三歲。他的長姊法兰西的安妮和姐夫皮埃爾擔任攝政。1488年,經過執掌數年的攝政大權,皮埃爾兩夫婦已在波旁發展了巨大的勢力,安妮貴為然鎮女伯爵,皮埃爾亦為克萊蒙及拉馬爾什伯爵。當長兄讓二世於1488年逝世後,波旁公爵爵位由皮埃爾的兄長里昂大主教夏爾二世繼承。但是這次繼位因為皮埃爾及其妻子安妮強大的勢力兵臨波旁公國的威脅下,夏爾二世決定只收賠償金而放棄爵位,由其弟皮埃爾二世繼承為波旁公爵。 皮埃爾夫婦雖然於查理八世親政後,權力被約束,但是直至查理八世於1498年逝世時,他們仍然是法國的當權者。查理八世逝世後,奧爾良公爵路易十二繼位,皮埃爾便從權力中心退下來。 皮埃爾夫婦雖然有一子克萊蒙伯爵夏爾,但是他早於1498年逝世而無嗣。他們只剩下一女兒蘇珊,他們打算將蘇珊嫁給阿朗松公爵,但是皮埃爾於兩人婚前逝世。為了確定蘇珊的繼承權,安妮便將女兒嫁給下一位波旁公國的男性繼承人蒙特西埃伯爵夏爾。兩人一同統治波旁公國。 category:波旁公爵 P P Category:法国波旁王朝.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皮埃爾二世·德·波旁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神聖羅馬皇帝

让一世·德·波旁

让一世·德·波旁,第四代波旁公爵 Jean Ier de Bourbon,4me Duc de Bourbon (1381年-1434年)法国军人,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奥弗涅公爵(1416年起)。 让一世·德·波旁为第三代波旁公爵路易二世·德·波旁与奥弗涅的安妮的长子,1410年继承波旁公爵爵位。1400年,他与奥弗涅领地的继承人奥弗涅的玛丽结婚,因而于1416年兼领了奥弗涅公国。 让一世·德·波旁在百年战争时期属于阿马尼亚克派(即奥尔良派)的阵营。1415年,法军在阿让库尔战役中被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以弱势兵力击败。让一世·德·波旁于是役被俘并被带往英国,其后於1434年在伦敦监禁中去世。 Category:波旁公爵 P P Category:法国波旁王朝.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让一世·德·波旁

路易十一

路易十一(Louis XI,),綽號慎密者(le Prudent),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61年—1483年在位)。查理七世之子。.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路易十一

路易十二

路易十二(人民之父)Louis XII le Père du Peuple()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98年—1515年在位)。他属于该王朝的奥尔良支系。即位前的封号是奥尔良公爵(称路易二世,1465年起),瓦卢瓦公爵(也稱路易二世),那不勒斯國王(路易吉三世)。.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路易十二

波旁公爵

波旁公爵(法语:Duc de Bourbon)是法国的一个贵族爵位。它最早出现于14世纪前半叶。第一位有此称号的领主是克莱蒙伯爵法兰西的罗贝尔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长子路易一世公爵。波旁公爵家族的后代中衍生出波旁家族,他们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起强大的波旁王朝。从那以后,波旁公爵的头衔仅颁给过几位孔代亲王和其他宗室亲王。.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波旁公爵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稱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波旁王朝的君主堪稱是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群体:亨利四世遭暗杀身亡,路易十三42岁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终在一場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波旁王朝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蘇珊·德·波旁和意大利

另见

1491年出生

1521年逝世

法国波旁王朝

波旁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