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葉爾羌汗國

指数 葉爾羌汗國

葉爾羌汗國(يەركەن سەئىدىيە خانلىقى )是由东察合台汗国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蘇丹赛德在1514年於原察合台汗國的舊地上創立的一個國家,部分史学家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成為準噶爾汗国的附属国,在17世纪末策妄阿拉布坦时期消亡。早期的首都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后迁往叶尔坎葉爾羌城(今莎車县)。 疆域最大时包括吐魯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國版圖的東达敦煌、南达吐蕃烏思藏、西南达博羅爾、巴爾蒂斯坦,與烏茲別克以費爾干納谷地為界,北方以天山為界,與準噶爾相鄰。.

60 关系: 吐鲁番君主制塞族塔蘭奇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察合台汗國尧勒巴斯汗中亚东察合台汗国乌兹别克斯坦亚洲庫里台大會伊斯兰化伊斯兰教伊思玛业勒德爾維希忽来失速檀喀什市喀喇汗国哈密准噶尔克雷奇汗回部噶尔丹突厥化突厥化蒙古人突厥語策妄阿拉布坦维吾尔族白山派莎车县衛藏西突厥馬哈麻特·額敏馬哈麻特·木明马黑麻高加索人種黑山派農奴制阿卜都里什特阿不都·拉提夫阿不都哈林阿不都拉哈汗阿布杜拉提甫阿克巴錫阿黑麻 (叶尔羌)赛德蒙古国苏丹 (称谓)...速檀阿哈瑪特速檀阿黑麻速檀阿黑麻 (叶尔羌)柯尔克孜族汗國沙拉夫丁波斯人成吉思汗敦煌市拉失德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吐鲁番

吐魯番可以指:.

新!!: 葉爾羌汗國和吐鲁番 · 查看更多 »

君主制

君主制(Monarchy)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掌控,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新!!: 葉爾羌汗國和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塞族

塞族可以指:.

新!!: 葉爾羌汗國和塞族 · 查看更多 »

塔蘭奇

塔蘭奇(;维吾尔语:تارانچى),或塔兰奇人、塔兰奇族、萨尔特-塔兰奇,是蒙古语音译,有译作“塔里雅沁回子”,意为耕地人,“种麦子的人”,是指来自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族,多数来自喀什,也有來源是阿克蘇、拜城、烏什、哈密,他们是十七世纪被准噶尔封建贵族迁至伊犁垦田的维吾尔人(在伊犁河以北的伊寧與以南的海弩克、以及在哈薩克南部的潘菲洛夫也有。) 他们是國家农奴,他们不能逃出伊犁,否则被嚴拿治罪,清朝平定了准噶尔,后为供应满洲人駐軍糧食与开发伊犁,保留了此制度(后来南疆来伊犁的维吾尔新移民,塔兰奇人称之为“喀什噶尔人”,以示区别)。派吐鲁番及南疆迁六千多户维吾尔族农民至伊犁屯田纳粮,叫回屯。1760年初步实行,第一批五百户、第二批500户、第三批200户。1761年再派一千户,他们多数是吐鲁番、阿克苏、乌什、库车、拜城、赛里木、沙雅尔人,到1768年满6000户不再进行移民。他们每年交16石粮食。塔兰奇人由清廷特派的吐鲁番郡王之子穆萨为首任伊犁阿奇木伯克管理(阿奇木伯克也有權把犯罪的自由維吾爾人變成塔蘭奇),下辖各级伯克,自成系统。 他們在同治陝甘回變後同時反清,起初合作但後來反目屠杀伊犁的東-干-人。 他们民国时期曾经是分裂出的民族,成为新疆14个主要民族之一,后编回维吾尔。.

新!!: 葉爾羌汗國和塔蘭奇 · 查看更多 »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تارىم ئويمانلىقى / Tarim oymanliqi / Tarim oymanliⱪi)位于中國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中间由天山隔开,南北相对,分布于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

新!!: 葉爾羌汗國和塔里木盆地 · 查看更多 »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新!!: 葉爾羌汗國和天山山脉 · 查看更多 »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国(1222年-1570年/1680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2年,于14世纪中叶(1346年)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实际上亡於帖木兒帝国,至1402年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此时为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可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察合台汗国后来形成中亚广泛使用的察合台语(后发展为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

新!!: 葉爾羌汗國和察合台汗國 · 查看更多 »

尧勒巴斯汗

尧勒巴斯,叶尔羌汗国第十任君主,阿不都拉哈汗的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他扶植來自中亞的白山派首領瑪木特玉素布,反对黑山派,终于在1667年,将父亲逼走,自己进入叶尔羌成了大汗,大肆镇压黑山派。黑山派势力流亡阿克苏,拥立阿不都拉哈汗的弟弟伊思玛业勒为汗,西征叶尔羌。因为准噶尔的支持,尧勒巴斯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准噶尔首领僧格是想控制叶尔羌,这使尧勒巴斯和白山派和卓非常不满。1668年,僧格派人杀死尧勒巴斯,白山派和卓拥立尧勒巴斯的儿子阿不都·拉提夫即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尧勒巴斯汗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葉爾羌汗國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东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1347年-1570年)(一说1347年-1680年),波斯人稱為蒙兀兒斯坦,由察合台汗国分裂。 察合台汗国在14世纪中期,由于西部河中地区和东部伊犁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不同,分裂成两个部分。东部以传统蒙古游牧社会为主,西部被伊斯兰化突厥贵族控制。第23任可汗合赞算端被突厥贵族杀後后,秃忽鲁帖木儿在东部并立为汗,不服从突厥人所立的答失蛮察,但是他也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于1361年攻克河中,废黜西部可汗铁穆尔沙,统一了汗国。他死后,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于1365年退回伊犁,察合台汗国再次分裂,不久后,西部汗国被帖木儿帝国取代。 东部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大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 东察合台汗国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它于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若持此说则1570年叶尔羌汗国吞并吐鲁番汗国则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内的又一次东西部统一,而这样的统一在汗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叶尔羌汗国至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现一般对叶尔羌汗国的历史单独进行研究。).

新!!: 葉爾羌汗國和东察合台汗国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葉爾羌汗國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葉爾羌汗國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庫里台大會

#重定向 忽里勒台.

新!!: 葉爾羌汗國和庫里台大會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化

伊斯兰化(aslamah)在历史学上通常指一个社区或社会整体向伊斯兰教信仰转变的过程。该词汇在当代的使用则指伊斯兰主义者向一个社会带有强制性的推广其社会及政治形式。 在1940年前,「阿拉伯化」、「穆斯林化」与伊斯兰化几乎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因為在此之前,西方人認定穆斯林就是阿拉伯人。实际上“阿拉伯化”的使用是不准确的,因非阿拉伯穆斯林还包括印度-伊朗语族诸民族和突厥语族、南島民族甚至斯拉夫人(如波士尼亞人和屬保加利亞人一支的波馬克人)和非洲人诸民族。而“穆斯林化”除了“伊斯兰化”的涵義之外,最近被用作一个术语,用以描述新皈依穆斯林的公开化做法,用以加强其本身对新信仰的认同Lindley-Highfield, M. (2008) '"Muslimization", Mission and Modernity in Morelos: the problem of a combined hotel and prayer hall for the Muslims of Mexico'.

新!!: 葉爾羌汗國和伊斯兰化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葉爾羌汗國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思玛业勒

伊思玛业勒,叶尔羌汗国第十二任君主,阿都剌因第四子,阿不都拉哈汗的弟弟,为阿克苏伯克。1667年,他信奉白山派的侄子尧勒瓦斯成了大汗,大肆镇压黑山派。黑山派势力流亡阿克苏,拥立伊思玛业勒为汗,西征叶尔羌。因为准噶尔的支持,尧勒瓦斯暂时取得了胜利。但随后准噶尔首领僧格在1668年,派人杀死尧勒瓦斯,白山派和卓拥立尧勒瓦斯的儿子阿不都·拉提夫即位。黑山派支持的伊思玛业勒乘机拿下叶尔羌,白山派和卓与阿不都·拉提夫逃到喀什噶尔。1670年4月2日,伊思玛业勒进入叶尔羌,派人杀害了阿不都·拉提夫和他的所有兄弟。大力扶植黑山派,大肆镇压白山派。白山派和卓远走西藏联合达赖五世。达赖指示自己的弟子噶尔丹帮助白山派。噶尔丹在1678年,征服了哈密、吐鲁番和焉耆,1680年,直取叶尔羌,伊思玛业勒被俘,送往伊犁监禁。噶尔丹改立阿卜都里什特为叶尔羌汗。叶尔羌汗国成为附属于准噶尔的傀儡政权。.

新!!: 葉爾羌汗國和伊思玛业勒 · 查看更多 »

德爾維希

德爾維希(درویش)在波斯語中是乞討者、托缽僧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十世紀。 他們是蘇非派的一種。他們仿照佛教出家隱居、雲遊四方。他們的生活方式與苦行僧出奇的相似。他們對突厥人有相當大影響。他們也組織自己的教團。對突厥人傳教的事實上是這些人。 元朝來華的回回人中有這些人,伊本·白圖泰提出杭州有一座埃及商人为他们提供食宿的修道院。日後的門宦可能與其有關。這些人是鄂圖曼帝國蘇丹聖戰的主力。.

新!!: 葉爾羌汗國和德爾維希 · 查看更多 »

忽来失速檀

忽来失速檀,叶尔羌汗国拉失德汗的孙子,羽奴思速檀的儿子,沙拉夫丁的弟弟。阿黑麻汗即位被王族和维吾尔埃米尔普遍反对,1619年,在阿黑麻汗打猎的时候,被叛乱的埃米尔包围,阿黑麻汗自觉无法,便高喊:“你们要找汗,汗就在这里!”行刺者刀剑齐下,将他杀害。在叶尔羌拥立忽来失速檀为新的君主。阿黑麻汗的儿子阿布杜拉提甫在在喀什噶尔为汗,进军叶尔羌,叛军被击溃,忽来失速檀也死去。.

新!!: 葉爾羌汗國和忽来失速檀 · 查看更多 »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新!!: 葉爾羌汗國和喀什市 · 查看更多 »

喀喇汗国

喀喇汗国或喀喇汗王朝(哈卡尼亚语:خاقانیه;维吾尔语:قاراخان;土耳其语:karahanlı;波斯语:آل افراسیاب‎,《宋史》作黑韓《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闐傳 或疏勒國,是突厥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个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家。这个国家的早期历史至今依然未被厘清,10世纪中叶这个国家在中亚开始迅速扩张,在10世纪末已统治了包括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广大地区,长期有效的控制着东起和田-库车、西至布哈拉、北自巴尔喀什湖、南抵興都庫什山脈范围内所有的中亚重要的城市。喀喇汗国的首都最初在八剌沙衮(夏都)和喀什噶尔(冬都)。在11世纪中叶分裂为两个部分后,东喀喇汗国的首部为喀什噶尔,西喀喇汗国的首部为乌兹根。东喀喇汗国在1211年亡于西辽,西喀喇汗国在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王朝。.

新!!: 葉爾羌汗國和喀喇汗国 · 查看更多 »

哈密

哈密可以指:.

新!!: 葉爾羌汗國和哈密 · 查看更多 »

准噶尔

準噶爾可以指:.

新!!: 葉爾羌汗國和准噶尔 · 查看更多 »

克雷奇汗

速檀马合木(Mahmud Sultan,),叶尔羌汗国第七任君主,克雷奇汗(Qilich Khan)。阿黑麻汗的孙子,帖木儿的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1631年,他叔叔阿布杜拉提甫去世後,埃米尔们拥立他弟弟速檀阿黑麻为汗。他表示不满,屡次攻打叶尔羌。速檀阿黑麻开始重用阿克苏的埃米尔,引起了叶尔羌的埃米尔的不满,不久将他废黜,立速檀马合木为克雷奇汗。速檀阿黑麻返回阿克苏,吐鲁番总督阿不都拉哈汗西征阿克苏,速檀阿黑麻又逃回叶尔羌。黑山派沙迪和卓劝说克雷奇汗将其收留,将他安置在城北的一个花园。1635年,沙迪和卓与速檀矛盾激化,他在速檀做礼拜时杀害克雷奇汗,拥立速檀阿黑麻复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克雷奇汗 · 查看更多 »

回部

回部,又稱回疆,指清代中國新疆(西域)天山以南地區。因清代稱此地居民為回人(主要指现代維吾爾人的祖先),故名回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天山以南地區、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東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及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南部地區。回部與天山北路的準部相對,並稱“南回北準”。光緒年間新疆建省,回部成為新疆省的一部份。 廣義的回部有時也包括中國境外以西費爾干納盆地至阿富汗一帶與新疆聯繫密切的安集延、納曼干、浩罕等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

新!!: 葉爾羌汗國和回部 · 查看更多 »

噶尔丹

噶尔丹(,),蒙古準噶爾部琿台吉(首領),巴圖爾琿台吉之子,僧格弟。 初入西藏,被五世达赖喇嘛认定为三世尹咱呼圖克圖的转世。1670年,准噶尔发生内乱,僧格被杀。噶尔丹归国平定叛乱,继任浑台吉。在位期间不断对外扩张,準噶爾的勢力達到頂峰,成為中亞地區的霸主。 1686年,噶尔丹趁喀尔喀发生内乱之机插手喀尔喀事务,占据蒙古草原,并联合俄罗斯对抗东方的清朝。1688年,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噶尔丹率兵前去征讨,被击败。1690年,其驻地科布多发生大旱,噶尔丹被迫东征清朝。清朝康熙帝派兵攻打准噶尔,在乌兰布通、昭莫多两次击败噶尔丹。噶尔丹兵敗逃亡,此时策妄阿拉布坦已趁机占据准噶尔故地,噶尔丹走投无路,被迫自殺。.

新!!: 葉爾羌汗國和噶尔丹 · 查看更多 »

突厥化

突厥化,是指用來描述一種文化或政治變革的過程中,中亚、东欧与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自願或強逼下成为突厥人。此詞的另一個含義包括許多早期安納托利亞的土著人民的同化過程。他們通過轉換宗教,文化和語言發生同化(突厥化通常與伊斯蘭化一起進行)。 安納托利亞的突厥牧民最初只是少數,在近代前希臘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與库尔德人仍存在。.

新!!: 葉爾羌汗國和突厥化 · 查看更多 »

突厥化蒙古人

突厥化的蒙古人(Turko-Mongol,Turkic-Mongol)为历史上蒙古帝国统治下被突厥文化影响的中亚遊牧民族。有本身种族特征为突厥种的,也有父系祖先出于蒙古部落或认可自己是蒙古人的,如帖木儿、巴布尔。 历史上著名的突厥蒙古人的国家有: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国、金帳汗國、喀山汗國、諾蓋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 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察合台汗国疆域内生活着众多突厥化蒙古人的族群,东察合台汗国被波斯人称为蒙兀儿斯坦,其地蒙古人又称蒙兀儿人,蒙兀儿人在14世纪集体皈依伊斯兰教,迅速伊斯兰化。蒙兀儿斯坦西部(Western Moghulistan)为叶尔羌、蒙兀儿斯坦东部(Eastern Moghulistan)又被称为畏兀儿斯坦(Uyghurstan,即吐鲁番汗国)。.

新!!: 葉爾羌汗國和突厥化蒙古人 · 查看更多 »

突厥語

#重定向 突厥语.

新!!: 葉爾羌汗國和突厥語 · 查看更多 »

策妄阿拉布坦

妄阿拉布坦(;来自;),亦稱策妄阿喇布坦、策旺阿拉布坦或策妄阿那布坦,蒙古准噶尔部首领。.

新!!: 葉爾羌汗國和策妄阿拉布坦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新!!: 葉爾羌汗國和维吾尔族 · 查看更多 »

白山派

白山派,是叶尔羌汗国納克什班迪教團的一个分支。白山派最初发展于撒马尔罕一地。“白山派”在十八世紀出現,又叫“白帽派”、“白帽回子”。 叶尔羌汗国统治时期,他们与黑山派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其中黑山派受哈薩克汗国支持)。后来阿帕克和卓在达赖与准噶尔干预下回新疆辦理回務,后被黑山派驱逐。阿帕克和卓后裔被囚禁在伊犁。准噶尔部灭亡后,阿帕克和卓之孙波罗尼都、霍集占被清朝释放,不久发动了大小和卓之乱,最后为清朝军队所平息。 Category:新疆伊斯兰教 Category:中国苏非主义教派.

新!!: 葉爾羌汗國和白山派 · 查看更多 »

莎车县

莎车县(يەكەن ناھىيىس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96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65万人,2012年人口81万人。.

新!!: 葉爾羌汗國和莎车县 · 查看更多 »

衛藏

衛藏或译乌思藏(),是藏区傳統和文化上的一個地區,也是西藏文化的中心地域。今日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大致包含了卫藏和康区的西部地区。 卫藏位于大藏区的中部和西部,包含了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向西延伸至冈仁波齐峰,向北到达羌塘,南部则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有时候,羌塘和阿里地区也被包括在卫藏之内。.

新!!: 葉爾羌汗國和衛藏 · 查看更多 »

西突厥

西突厥汗國,原是突厥帝国西面可汗。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正史說只有東突厥才說突厥,西突厥名「十箭」(Onoq),此乃源自西突厥創立人室點密授十部落首領每人一支箭,所以稱為十箭。 西突厥政體與東突厥大同小異,但有一位置是西突厥專有,名“阎洪達”,評論國政。西突厥分為左、右兩廂,各五姓:左廂咄陸部五姓,右廂弩失畢部五姓。咄陸五啜號:處木昆律啜,胡祿屋闕啜,攝舍提敦啜,突騎施賀邏施啜,鼠尼施處半啜。弩失畢五俟斤號:阿悉結闕俟斤,哥舒闕俟斤,拔寒幹暾沙闕俟斤,阿悉結泥孰俟斤,阿舒虛半俟斤。左右兩廂合為十姓部落。 突厥兴起时,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役属西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诸部。室点密先是联合薩珊波斯在布哈拉之戰擊敗厌哒,在布哈拉之戰後由於與薩珊波斯爭奪絲綢之路控制權而交惡,所以又聯同東羅馬帝國结盟,进攻薩珊波斯。 581年突厥分裂,达头可汗建立西突厥汗国,设南牙(冬都)于鹰娑川(今新疆库车西北)岸边,建北牙(夏都)于碎叶河旁的干泉(今哈萨克斯坦楚河西岸)。至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弟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 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阿史那同俄在位期间,承认了十姓部落(此处系指弩失毕和咄陆)独立地位,同时还与东突厥划定伊犁河为界。此时的西突厥仅仅是当初的东边一小部分。 651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一带)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进攻唐朝的庭州等地。657年,唐朝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参见唐滅东、西突厥之戰)。唐朝在其故地设置崑陵都護府和濛池都护府,以羈縻的方式管辖各部落。.

新!!: 葉爾羌汗國和西突厥 · 查看更多 »

馬哈麻特·額敏

#重定向馬哈麻特額敏.

新!!: 葉爾羌汗國和馬哈麻特·額敏 · 查看更多 »

馬哈麻特·木明

#重定向 阿克巴錫.

新!!: 葉爾羌汗國和馬哈麻特·木明 · 查看更多 »

马黑麻

黑麻,叶尔羌汗国第四任君主,拉失德的第五个儿子。阿不都哈林灭掉东察合台汗国之后,其兄阿不都哈林封他为吐鲁番的总督。《明史·西域传》把他当做了沙汗的弟弟(其实他是沙汗堂兄弟的儿子)。阿不都哈林在1592年死后,他即位为汗,击败乌兹别克汗国的入侵。他信奉纳克什班底教黑山派,黑山派的伊斯哈克、沙迪和卓父子在他晚年掌握国政。1610年,马黑麻去世,他的长子阿黑麻即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马黑麻 · 查看更多 »

高加索人種

加索人種(Caucasian race, Caucasoid),或称欧罗巴人种,是在歐洲、北非、非洲之角、西亞、中亞、南亞、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的人口中常見的人種。這個術語在體質人類學中用於來自這些地域的很多人群,與人類膚色沒有必然性關聯。Grolier Incorporated, Encyclopedia Americana, Volume 6, (Grolier Incorporated, 2001), p.85高加索人種的种族主要有雅利安人種、閃米特人種和含米特人種,還包括烏拉爾語系民族等。.

新!!: 葉爾羌汗國和高加索人種 · 查看更多 »

黑山派

黑山派又称伊斯哈克耶,清朝政府称他们“黑帽回子”。以中亚伊斯兰教苏非派纳克什班迪教团领袖瑪哈圖木·阿雜木庶出幼子,伊斯哈克·瓦里为首。瑪哈圖木·阿雜木曾娶當地人比比察·喀什噶里。(此人是薩圖克·博格拉汗後人)。 他们起初在叶尔羌汗国地位不高,后期因與吉尔吉斯人的关系,地位提高,以叶尔羌与和阗为中心。他们曾在1720-55年統治新疆,因白山派多次作乱,清廷也看重他们。唯一一次作乱的事是孜牙墩事件。.

新!!: 葉爾羌汗國和黑山派 · 查看更多 »

農奴制

農奴制是一種在封建制度下、特別是莊園制度下的與農民地位相關的奴役制度。農奴制度主要發展在歐洲10世紀中世紀中期,持續到19世紀中葉,以財務束縛或變異的奴隸制為條件對農民實行奴役。農奴以自己的勞力,在國有或莊園主的土地工作,以換取保護和公正,以及在該土地上額外開墾耕作以保證自己的生計。 農奴制不僅涉及農作,也包括礦業、森業和築路。農奴制下,莊園形成了社會的基本單位,農奴形成了封建社會最低的社會階層。農奴受到法律、經濟和社會關係上的多重束縛。農奴不同於奴隸,農奴的領主只有不完全的人身佔有權。領主不能處死農奴,但能隨意處罰(黥面)或連同土地買賣、抵押和轉讓。農奴有義務為領主無償勞作,農奴的產出也被定義為領主的產權(所以農奴逃走等於盜取領主財產)。 1861年俄羅斯廢除的農奴制規定,領主的產業往往以農奴的數量來衡量。但農奴要困在莊園土地上,不得領主批准,不得離開。如果農奴逃亡,要受來自國家制度的懲罰,領主也會捕捉他們。.

新!!: 葉爾羌汗國和農奴制 · 查看更多 »

阿卜都里什特

阿卜都里什特(Abd ar-Rashid Khan II)是叶尔羌汗国第十三任可汗,在位时间是1680年–1682年。他是伊思玛业勒的孙子。 1680年,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直取叶尔羌,伊思玛业勒被俘,送往伊犁监禁。噶尔丹改立阿卜都里什特为叶尔羌汗。叶尔羌汗国成为附属于准噶尔汗国的傀儡政权。.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卜都里什特 · 查看更多 »

阿不都·拉提夫

阿不都·拉提夫,叶尔羌汗国第十一任君主,阿不都拉哈汗的孙子,尧勒瓦斯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尧勒瓦斯与叔叔伊思玛业勒争汗位,准噶尔的支持尧勒瓦斯。但随后准噶尔首领僧格在1668年,派人杀死尧勒瓦斯,白山派和卓拥立尧勒瓦斯的儿子阿不都·拉提夫即位。黑山派支持的伊思玛业勒乘机拿下叶尔羌,白山派和卓与阿不都·拉提夫逃到喀什噶尔。1670年,伊思玛业勒派人杀害了阿不都·拉提夫和他的所有兄弟。.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不都·拉提夫 · 查看更多 »

阿不都哈林

阿不都哈林(Abdul Karim,)亦称阿不都克木,叶尔羌汗国第三任君主,拉失德的第二个儿子(長子阿卜杜·拉提甫死於與哈薩克人的戰爭)。其父在1560年死后,他即位为汗。他曾经表示让位给他的四弟喀什噶尔总督琐非王子,琐非王子坚决不敢接受。1570年,阿不都克木派遣四个弟弟琐非、马黑麻、阿都剌因和忽雷失·蘇丹率军东征,俘虏东察合台汗国马速汗,西域重新统一。叶尔羌汗国东至明朝的嘉峪关;南抵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与乌思藏的拉达克、博洛尔相邻;西包帕米尔,与莫卧儿帝国相邻,以阿赖山与乌兹别克汗国为界;北以天山山脉与哈萨克、吉尔吉斯、瓦剌为界。1592年,阿不都克木去世,他的五弟马黑麻即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不都哈林 · 查看更多 »

阿不都拉哈汗

阿不都拉哈汗(Abdallah),叶尔羌汗国第九任君主,拉失德的第十二个儿子阿都剌因之子。阿都剌因不服侄子阿黑麻的统治,在东部自立为汗。1633年,阿不都拉哈即位为汗,1639年,阿不都拉哈击败当时的叶尔羌汗速檀阿黑麻(阿黑麻的孙子)。他接着打败了趁火打劫的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吉。之后,向新兴的清朝政府纳贡。在晚年,他儿子信奉尧勒瓦斯纳克什班迪教團的白山派,阿卜都拉哈汗信奉黑山派,父子内争。1668年,阿卜都拉哈汗兵败,被迫以“朝圣”的名义出走麦加,尧勒瓦斯即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不都拉哈汗 · 查看更多 »

阿布杜拉提甫

阿布杜·拉提甫(Abd al-Latif Anak Khan,),叶尔羌汗国阿黑麻汗的儿子,为喀什噶尔总督。阿黑麻汗在1619年打猎的时候,被维吾尔埃米尔杀害。埃米尔们在叶尔羌拥立他堂弟忽来失速檀为新的君主。阿布杜拉提甫在喀什噶尔为汗,进军叶尔羌,叛军被击溃,杀死忽来失速檀。黑山派沙迪和卓完全控制了汗国。他在位12年,26岁去世,埃米尔们拥立他的侄子阿克苏总督速檀阿黑麻为汗。.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布杜拉提甫 · 查看更多 »

阿克巴錫

阿克巴錫,名馬哈麻特·木明,號“阿克巴錫汗”(意為“白頭汗”),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察合台後王,17世纪末葉爾羌汗國末期君主,約1694年至約1700年間在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克巴錫 · 查看更多 »

阿黑麻 (叶尔羌)

阿黑麻(Muhammed II,),叶尔羌汗国第五任君主,拉失德的第五个儿子马黑麻长子。1610年,马黑麻死后,黑山派沙迪和卓拥立他为主。这引起了吐鲁番总督阿都剌因的不满,他在东部自立为汗,同时哈斯木王子在焉耆叛乱。阿黑麻的长子帖木儿平定了哈斯木,但阿都剌因依然割据东部。1615年,帖木儿去世,阿黑麻的堂弟沙拉夫丁王子在喀什噶尔叛乱,阿黑麻派幼子阿布杜拉提甫平叛。1619年,阿黑在打猎时被反对派沙家族暗杀,沙家族拥立其堂弟忽来失速檀为汗即位。.

新!!: 葉爾羌汗國和阿黑麻 (叶尔羌) · 查看更多 »

赛德

赛德(Sultan Said Khan,),生於吐魯番,葉爾羌汗國創建者,東亦力把里汗速檀阿黑麻之子。滿速兒是他兄弟。 1487年,羽奴思汗死後,由速檀馬哈木汗繼承汗位,他管理塔什干,而阿黑麻管理南疆。1501年,他隨父親前往塔什干支持馬哈木對抗昔班尼。東察合台汗國被打敗,賽德被棄於戰場,被當地人送到阿黑昔。該城達魯花赤巴耶濟德叛變,他被送到監獄。 1502年,昔班尼釋放他出獄,把他帶回撒馬爾罕,又帶他出征昆都士。趁昔班尼進攻花剌子模,他逃亡塞蘭,再前往馬哈木汗的駐地。阿黑麻在1504年於阿克蘇病逝,賽德前往蒙兀兒斯坦避難,被他的兄弟哈里勒趕走。被迫再前往費爾干納谷地。1508年再與烏茲別克人戰鬥,被徹底擊敗,馬哈木被處死。賽德逃亡,前往安集延。烏茲別克人開會後決定殺死在河中的東察合台汗國人,當地監治官無故放他出獄。賽德怕他反悔,急忙前往巴布爾處避難。 在1514年,前往喀什噶爾,打敗了杜格拉特部埃米爾阿布·巴克爾,後在同年占領莎車建立汗國。他於1533年在征戰西藏時因患高山症而死。.

新!!: 葉爾羌汗國和赛德 · 查看更多 »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新!!: 葉爾羌汗國和蒙古国 · 查看更多 »

苏丹 (称谓)

苏丹(سلطان,,))指一个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作为称谓是最近才出现的翻译,它也有很多其他的译法,在古文翻译为“素檀”、“速檀”、“速鲁檀”、“锁鲁檀”(见《明史》),民间也又叫“素里檀”“唆里檀”“算端”、“层檀”等等。他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历史上有好几种含义。這詞最初是阿拉伯語中的抽象名詞「力量」、「治权」、「裁决權」,后来变为权力、统治。最后,它变为对一个特殊统治者的称号等同國君的意思,被苏丹统治的地方,一般都对外号称拥有独立主权或完全主权。苏丹不会自称是哈里发,也不会表示他是实际上是受到哈里发统治的。被苏丹统治的地方,无论是王朝还是国家都可以被指为“苏丹国”(سلطنة)。 女性苏丹称为“苏丹娜”,但是在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另外,还有一种特别苏禄苏丹国,这种国家正式的统治者是男苏丹,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个实际上的“监督者”。 苏丹一般不是世袭的,很少被称为国王。.

新!!: 葉爾羌汗國和苏丹 (称谓) · 查看更多 »

速檀阿哈瑪特

速檀阿哈瑪特(),一作素勒坦阿哈木特,姓博爾濟吉特氏,吐魯番人,蒙古察合台後王,葉爾羌阿克巴錫(馬哈麻特·木明)之子,17世纪末葉爾羌汗國的末代君主。 1694年初,阿哈瑪特之父、巴巴汗第三子馬哈麻特木明在葉爾羌等地伯克的支持下,前往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縣)即位,成為葉爾羌汗,號稱“阿克巴錫汗”。阿克巴錫藉助黑山派力量鞏固政權後,派兵攻克了白山派控制的喀什噶爾(今喀什市)。阿哈瑪特被其父委派管理喀什噶爾。但此時掌握喀什噶爾實權的是吉利吉思(柯爾克孜人)部落。吉利吉思人與喀什噶爾白山派信徒擁立阿哈瑪特為汗,公然與其父阿克巴錫汗對抗。阿克巴錫率吐魯番諸伯克出征喀什噶爾,但被吉利吉思軍隊俘獲並殺害。吉利吉思比(部落首領)阿爾祖·馬哈麻特擁戴速檀阿哈瑪特前往葉爾羌,阿哈瑪特成為最後一位有記載的葉爾羌汗。 葉爾羌伯克們不甘失敗,向蒙古準噶爾部求援。約在1700年,準噶爾軍隊在楚琥拉台吉等人的率領下,南征葉爾羌、喀什噶爾。吉利吉思人敗走。在征服葉爾羌、喀什噶爾等城後,準噶爾渾台吉策妄阿拉布坦改變了以往扶植葉爾羌汗家族作為傀儡政權的方式,而是直接任命當地伯克管理各城。此後,葉爾羌汗國徹底滅亡。 速檀阿哈瑪特有子莽蘇爾,居於吐魯番,後被準噶爾人遷至喀喇沙爾(今焉耆縣)。大小和卓之亂時逃往葉爾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朝廷以其為元太祖成吉思汗後裔,令遷居北京,封為一等台吉。.

新!!: 葉爾羌汗國和速檀阿哈瑪特 · 查看更多 »

速檀阿黑麻

阿黑麻(Ahmad Alaq,),明代吐鲁番汗国第一任可汗,伊斯兰教尊号速檀(苏丹)。成化十四年(1478年),父亲速檀阿力死,阿黑麻即位。成化十八年(1482年),哈密脱离吐鲁番,重新依附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阿黑麻再攻哈密,立陕巴为哈密王。弘治十七年(1504年),他死后,其子速檀满速儿继位。他兄長速檀马哈木被昔班尼杀害。 他因多次向瓦剌人進攻,瓦剌人畏之如虎,稱他為阿剌扎,即嗜殺者。.

新!!: 葉爾羌汗國和速檀阿黑麻 · 查看更多 »

速檀阿黑麻 (叶尔羌)

速檀阿黑麻(Shodja ad-Din Ahmad Khan,),叶尔羌汗国第八任君主,夫拉德汗(Pulad Khan)。阿黑麻汗的孙子,帖木儿的儿子,为阿克苏总督。他叔叔1631年阿布杜拉提甫去世後,埃米尔们拥立他为汗。他开始重用阿克苏的埃米尔,引起了叶尔羌的埃米尔的不满,不久将他废黜,再立其兄速檀马合木为克雷奇汗。速檀阿黑麻返回阿克苏。吐鲁番总督阿不都拉哈汗西征阿克苏,速檀阿黑麻又逃回叶尔羌。黑山派沙迪和卓劝说克雷奇汗将其收留,其后,沙迪和卓杀害克雷奇汗,拥立速檀阿黑麻复位。1639年,阿不都拉哈汗攻克叶尔羌,速檀阿黑麻被迫西逃布哈拉汗国,在安集延的战争中被杀。.

新!!: 葉爾羌汗國和速檀阿黑麻 (叶尔羌) · 查看更多 »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Kirgiz,柯爾克孜語:Кыргыз / قىرعىز),也译作吉尔吉斯族,中亚的一支民族,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中国境内有超過18万柯尔克孜人(201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新!!: 葉爾羌汗國和柯尔克孜族 · 查看更多 »

汗國

汗国,是君主制国家的一种,通常指由汗或可汗(大汗)统治的国家。汗国一词常出现在描述古代由突厥、蒙古等中亚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上。其它种类的君主制国家包括帝国、王國和公國等。.

新!!: 葉爾羌汗國和汗國 · 查看更多 »

沙拉夫丁

沙拉夫丁,叶尔羌汗国拉失德的孙子,羽奴思速檀的儿子。担任喀什噶尔总督。1610年,伯父马黑麻死后,黑山派沙迪和卓拥立阿黑麻为主。这引起了沙拉夫丁的不满,依照传统,年长者即位,沙拉夫丁是阿黑麻的堂兄。1615年,阿黑麻的长子帖木儿去世,沙拉夫丁叛乱,自立为汗,阿黑麻派幼子阿布杜拉提甫平叛。沙拉夫丁失败。.

新!!: 葉爾羌汗國和沙拉夫丁 · 查看更多 »

波斯人

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马其顿、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 隨著時日的推移,大量的方言及區域性特性湧現,二十世紀的伊朗及阿富汗以波斯人自居,反映出後奧斯曼土耳其、歐洲、高加索及阿拉伯世界的演化。最後的波斯帝國阿夫沙爾王朝、赞德王朝及卡札爾王朝瓦解後,高加索地區及中亞或獨立,或併入俄羅斯帝國。 波斯人是不拘一格的民族,以波斯語為共同的傳統。中亞的許多人種如哈扎拉族仍殘留下其蒙古祖先的影子。波斯語是伊朗高原的通用語言,因此被許多民族視為第二語言,如突厥人及阿拉伯人。伊朗的大部分波斯人信奉什葉派,東部則有遜尼派的追隨者(除了法爾西萬人(Farsiwans)及大部分哈扎拉族人),另有少數波斯人信奉巴哈伊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及猶太教。 西方堅稱波斯人是一個種族分類,但波斯人在大體上是泛民族族群,包括那裡很少自稱為「波斯人」、有時以「伊朗人」自居的人們。波斯人及伊朗人二詞共通的用法已延續了多個世紀,縱使伊朗人實際上帶有不同的意思,伊朗人包括了那些使用不同語言但帶有關係的族群。作為泛民族族群,將波斯人定位為一個民族可帶來問題,因波斯人實際上是多樣性的族群。.

新!!: 葉爾羌汗國和波斯人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葉爾羌汗國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新!!: 葉爾羌汗國和敦煌市 · 查看更多 »

拉失德

拉失德(Abdurashid Khan,),叶尔羌汗国的第二代君主(他是禿忽鲁帖木儿后人)。赛德之子。1533年,他即位后杀死了赛德的重臣杜格拉特部的赛义德,南征乌思藏的赛义德的侄子马黑麻·海达尔被迫停止战争,逃到克什米尔拉达克。后来他在克什米尔将察合台汗国分裂后到拉失德(1347年到1541年),二百年间的历史,编写成著名的《拉失德史》。拉失德治国有方,摆脱了与东察合台汗国的臣属关系。他娶平民女子阿曼尼莎罕。阿曼尼莎罕精通诗歌和音乐,作品有诗歌《乃斐斯诗集》,《美丽的情操》,《心灵的协商》和《十二木卡姆》等等。妻子死后,拉失德悲痛不已,在1560年,第三次巡游的时候,在和田去世,享年52岁。.

新!!: 葉爾羌汗國和拉失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叶尔羌汗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