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菩提僊那

指数 菩提僊那

菩提僊那(बोधिसेन,),又稱婆羅門僧正、菩提僧正,天竺人,日本奈良時代的渡來僧。 菩提僊那出生在今日印度馬杜賴的一個婆羅門種姓的家庭,姓婆羅門遲。青年時期追隨安世高的偉業,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來到唐朝,滯留在了五台山。 在唐朝期間,菩提僊那以長安的崇福寺位據點活動。他接受了日本入唐僧人理鏡、第十次遣唐副使中臣名代等人的邀請,於736年(天平八年)與林邑僧人佛哲、唐朝僧人道璿一起來到了日本。三人最初赴九州的大宰府,後來被行基迎入平城京,住在大安寺,接受天皇送給的時服。 菩提僊那擅長諷誦華嚴經,且精通咒術。他將天竺的咒術傳授給了日本弟子。 751年(天平勝寶三年)擔任僧正。翌年,擔任東大寺盧舍那佛像的開眼供養的導師。因此功績,菩提僊那與聖武天皇、行基、良辯並稱東大寺的「四聖」。 760年(天平寶字四年),在大安寺向西方合掌,死去。葬於登美山右僕射林。 Category:印度佛教出家眾 Category:奈良時代僧人 Category:佛教哲學家 Category:華嚴宗人物 Category:印度-日本關係.

目录

  1. 27 关系: 印度大宰府大安寺天平天平宝字天平胜宝奈良時代婆罗门安世高崇福寺东大寺平城京五台山佛哲圣武天皇僧正喜马拉雅山脉唐朝种姓制度遣唐使道璿華嚴經行基马杜赖长安林邑日本

  2. 704年出生
  3. 760年逝世
  4. 印度—日本關係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菩提僊那和印度

大宰府

大宰府是日本在7世紀時設立管理九州地區的行政機關,設於筑前國(位於現在的福岡縣太宰府市),大宰府下設有一職負責所有事務,其下還設有大宰權帥及大宰大貳兩位副手。.

查看 菩提僊那和大宰府

大安寺

大安寺可以指:.

查看 菩提僊那和大安寺

天平

天平,亦稱天秤,在物理學上,是一種利用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以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或确定作为质量函数的其他量值、参数或特性的仪器。.

查看 菩提僊那和天平

天平宝字

天平宝字(757年八月十八—765年正月初七)是奈良時代孝谦天皇、淳仁天皇、稱德天皇之年號。 天平宝字--年复“岁”为“年”(参见天平胜宝)。.

查看 菩提僊那和天平宝字

天平胜宝

天平勝宝(749年七月初二—757年八月十八)是奈良時代孝謙天皇之年號。 天平勝宝七年正月初四改“年”为“岁”。改元天平宝字之际复“岁”为“年”。.

查看 菩提僊那和天平胜宝

奈良時代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京都),年代因首都而得名。由于人们希望借助佛教来达到镇护国家的目的,天平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查看 菩提僊那和奈良時代

婆罗门

婆罗门(英文: Brahmin; ब्राह्मण )是印度教的祭司贵族,属于瓦爾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儀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印歐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数是祭神後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叶,婆羅門在政府某些職位領域佔75%。.

查看 菩提僊那和婆罗门

安世高

安世高,生卒年不詳(大約2世紀),本名清,字世高,來自西域安息國,故稱「安」。原為安息國之太子,後出家為佛教僧人,和支婁迦讖並列為東漢時期佛經翻譯的重要人物。.

查看 菩提僊那和安世高

崇福寺

崇福寺可以指:.

查看 菩提僊那和崇福寺

东大寺

东大寺(東大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雜司町,是华严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东大寺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另外有西大寺。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查看 菩提僊那和东大寺

平城京

平城京是日本奈良时代的京城,地处今奈良市西郊。710年(和銅三年),元明天皇迁都于此。选择定都於此,是受到道教思想「藏风得水」的风水觀念影响。平城京模仿唐朝都城长安和北魏都城洛阳。其规模东西约6.3公里,南北约4.7公里。中央有宽85米的朱雀大路,将市区分为左右两京。 原城内的一些古建筑在1998年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菩提僊那和平城京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傳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菩提僊那和五台山

佛哲

佛哲(生卒年不詳),一作佛徹,林邑人,日本奈良時期渡來僧。 佛哲是林邑國人,出生在今天越南中部的順化。早年遠赴天竺,師事於菩提僊那,學習密宗的咒術,掌握地很好。唐開元年間,隨菩提僊那前往唐朝。在當時日本來唐的僧人理鏡的邀請下,於736年(天平八年)與師父菩提僊那、唐朝僧人道璿一起遠赴日本。經過大宰府,來到平城京,居住在大安寺。佛哲受到聖武天皇的信賴,752年奈良東大寺大佛完成之時的法要上,佛哲奉納了林邑的舞樂——「菩薩」、「拔頭」等等,並請來了多部密教經典和論籍。佛哲在大安寺教樂人林邑樂,752年(天平勝寶四年)東大寺大佛開眼供養會上傳授林邑的舞蹈。 Category:占婆 Category:奈良時代僧人 Category:越南佛教出家眾 Category:順化人 Category:日越關係.

查看 菩提僊那和佛哲

圣武天皇

聖武天皇(;),日本第45代天皇(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原名首皇子()。 元明天皇之孫,714年被立為皇太子,以年紀尚幼為由,715年由冰高皇女即天皇位,為元正天皇。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首皇子的年紀並不算真的十分年幼,因此也有說法認為元正天皇的即位是為了削弱藤原不比等一族的勢力。 聖武天皇的嬪妃不多,子嗣也較少,僅與光明子生有安倍內親王(孝謙天皇)、基皇子,與縣犬養廣刀自夫人生有井上內親王、不破內親王、安積皇子。727年閏九月二十九日基皇子出生,十一月二日立為皇太子,728年九月十三日未及周歲而薨。729年二月十日,長屋王遭密告,以咒殺基皇太子罪嫌,定長屋王與其正妃吉備內親王及所有已成年的兒子死罪。長屋王在妻兒自縊後切腹自殺,史稱長屋王之變。其後,因.

查看 菩提僊那和圣武天皇

僧正

僧正,又稱僧主,是中國、日本、朝鮮佛教為了管理僧、尼,任命僧侶的官職(僧綱)之一。.

查看 菩提僊那和僧正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हिमालय IAST:hīmalaya,“雪域”之意;;हिमाल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 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還有一百多座高度超過7200米的山峰,而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二高峰、位於喀喇昆仑山脉的喬戈里峰,高度8611米。喜马拉雅山脉對南亞文化有許多的影響,許多山脈中的高山是佛教及印度教的聖地。 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一些較低而走勢平行的山麓,第一山麓在最南邊,高約一千米,稱為西瓦利克山脈,再往北即是高二千到三千米的。 喜马拉雅山脉橫跨了五個國家: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及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在前三個國家的國境內。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世界上的主要河川中,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是發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發源自岡仁波齊峰附近,而恆河發源自印度的北阿坎德邦。這些河的流域中居住了約六億人。.

查看 菩提僊那和喜马拉雅山脉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菩提僊那和唐朝

种姓制度

种姓(Caste,有时也被称为卡斯特)是一种社会阶层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內婚制、继承的方式传承某一特定阶层的生活方式(通常包括职业、阶级、沟通交流习惯、禁忌等)。虽然说许多不同的宗教中都有种姓制度,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种姓将印度社会的人们严格地划分成不同的组别,这一习俗从古时一直流传至今。然而,由于城市化、肯定性行动活动的进一步推广,印度种姓制度在经济活动上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印度种姓制度也被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印度之外类似于种姓的社会分级系统。种姓一词有时也用来描述蜜蜂、蚂蚁等非人类动物的社会习惯。.

查看 菩提僊那和种姓制度

遣唐使

遣唐使為7至9世紀時日本派遣往唐朝之使節,为华夏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之濫觴。.

查看 菩提僊那和遣唐使

道璿

道璿(),河南许州人,唐朝佛教高僧,他把禅宗、律宗、华严宗带到日本。.

查看 菩提僊那和道璿

華嚴經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mahā-vaipulya-buddhâvataṃsaka-sūtra),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為「諸經之王」、「諸經中寶」。據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禪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釋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觀的介紹。.

查看 菩提僊那和華嚴經

行基

行基(ぎょうき/ぎょうぎ、天智天皇7年(668年) - 天平21年2月2日(749年2月23日))是日本奈良時代之僧。也有677年4月生之說。在朝廷規定佛教是國家佛教,禁止僧侶向一般民衆布教的時代,突破禁令,以畿內為中心向民衆、豪族層廣布佛法而受到崇敬。另外,除了建利許多道場・寺,也在各地設立溜池15窪、溝和堀9筋、架橋6所、困窮者的布施屋9所等,從事社會事業。遭到朝廷數度彈壓,但是,受到民衆壓倒性的支持,所以之後由聖武天皇招聘為大僧正負責奈良大佛(東大寺等)的建立。由此功績成為東大寺的「四聖」之一。尊稱行基大德、行基菩薩。.

查看 菩提僊那和行基

马杜赖

杜赖(泰米尔语:Madurai மதுரை)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是该邦第二大城市,曾经是潘地亚王朝的首都,也是达罗毗荼文化的中心。.

查看 菩提僊那和马杜赖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菩提僊那和长安

林邑

林邑(Lâm Ấp)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林邑是占婆第一王朝到第四王朝的国号。.

查看 菩提僊那和林邑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菩提僊那和日本

另见

704年出生

760年逝世

印度—日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