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荣庆

指数 荣庆

荣庆(),字华卿,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清末军机大臣,参与新政。.

33 关系: 協辦大學士天津英租界奎俊奕劻學部 (清朝)宣統尚书世续京师大学堂庶吉士建威將軍会试张百熙弼德院刑部尚书唐景崇军机大臣光绪光绪帝王季烈礼部礼部尚书編修翰林院进士葛寶華那桐铁良重庆市陸潤庠正黄旗溥良户部

協辦大學士

協辦大學士為中國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為从一品。1659年,清政府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大學士與協辦大學士。在協辦大學士方面,滿人與漢人各兩名。 清人雅稱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中堂,而李鴻章於同治七年獲授協辦大學士,故時人多稱之為「李中堂」。.

新!!: 荣庆和協辦大學士 · 查看更多 »

天津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British concession in Tientsin),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因与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1930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英国租界在天津自1860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新!!: 荣庆和天津英租界 · 查看更多 »

奎俊

奎俊(),字乐峰,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末高级官员。.

新!!: 荣庆和奎俊 · 查看更多 »

奕劻

慶密親王奕劻(;z;),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历曾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长子。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封世襲罔替慶親王。清末新政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曾任領班軍機大臣,廢軍機處和大學士後,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新!!: 荣庆和奕劻 · 查看更多 »

學部 (清朝)

學部是清政府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立的中央機構,總管教育事務。.

新!!: 荣庆和學部 (清朝) · 查看更多 »

宣統

宣統(a;;)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年号,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清朝遺民仍然使用宣统年号纪年。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时,称宣统九年。.

新!!: 荣庆和宣統 · 查看更多 »

尚书

尚書可以指:.

新!!: 荣庆和尚书 · 查看更多 »

世续

世续(),字伯轩,索勒豁金氏,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清末军机大臣。.

新!!: 荣庆和世续 · 查看更多 »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共同前身。京師大学堂由清政府于1898年创立,为中国第一所官办现代大学,目的是教授“西文西艺”。它与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四川大学前身四川中西学堂属同时期的近代新式高校。.

新!!: 荣庆和京师大学堂 · 查看更多 »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新!!: 荣庆和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建威將軍

建威將軍为清代散階的一種,武官正一品授。 清代的散階制度,自正一品到從九品十八階。榮號而已,可以貤封父母,散階的授予混同于“封贈”。順治初年有三年考滿封贈之事,康熙改為逢朝廷慶典,任職二年以上者便可請求封贈。為官者父、祖的封號同本人。.

新!!: 荣庆和建威將軍 · 查看更多 »

会试

會試是中国、朝鮮、越南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於正科每三年一次或恩科鄉试之次年春季,即--、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举行,又稱為「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報考資格須為舉人,包括已任官之舉人。赴試舉人都享有公家車船駁送待遇,稱為「公--車」。會試錄取者為贡士,第一名為「會元」,前十名稱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稱為「會魁」。會試後贡士再由殿试複試依成绩分甲赐等第,成為進士。.

新!!: 荣庆和会试 · 查看更多 »

张百熙

张百熙(),字--秋,一作冶秋,室名潜斋、退思轩。湖南长沙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张百熙以进士出身入仕,在京为官多年,历任吏部、户部等部尚书及管学大臣等职,官至邮传部尚书。身后获赠太子少保,谥文达。他思想开明,主张施行新政,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時有“大学之父”之譽。.

新!!: 荣庆和张百熙 · 查看更多 »

弼德院

弼德院,中國清朝中央機構之一,創設於1911年5月8日(宣統三年四月初十),是清朝末年為實行憲政而成立的“上備顧問,參議國務”的專職參議機構。為皇帝親臨顧問國務的地方,院內置院長、副院長各1人,顧問大臣32人,參議10人,秘書廳秘書長1人,初設院長為陸潤庠,榮慶為副院長。.

新!!: 荣庆和弼德院 · 查看更多 »

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司法和牢狱,雅稱為大司寇、秋官卿。.

新!!: 荣庆和刑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唐景崇

唐景崇(),字春卿。广西灌阳人。晚清翰林、官员。.

新!!: 荣庆和唐景崇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新!!: 荣庆和军机大臣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荣庆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光绪帝

清德宗載湉(a)(),又稱光緒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巴达古尔特托尔汗」(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光緒」。 光緒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死后庙号德宗(v),谥号景皇帝(v),葬于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新!!: 荣庆和光绪帝 · 查看更多 »

王季烈

王季烈(),中国近代学者,戏曲学家。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

新!!: 荣庆和王季烈 · 查看更多 »

礼部

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時開始設立,在《周礼》中相当于春官,其長官禮部尚書,有时以“大宗伯”为代称。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禮部,其首長為禮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禮部改稱禮曹,首長改稱禮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禮部的機構。.

新!!: 荣庆和礼部 · 查看更多 »

礼部尚书

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宗伯、大宗伯、春官卿、宗卿。.

新!!: 荣庆和礼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編修

編修,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品等為正七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儲備人才功能的翰林院,所屬工作為典簿記載,其上有學士、侍讀等官職,另有典簿從官。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中仍設有「編修」一職,分別在考試院、國史館、國家圖書館及各部會單位。其職等因部會而不同,約在公務人員薦任第八等到第九等間。類似的文官職稱有簡任「編纂」、「修纂」等,級別較編修稍高。.

新!!: 荣庆和編修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荣庆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荣庆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葛寶華

葛寶華(),字振卿,諡勤恪,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同治十二年(1873年),鄉試中舉;光緒九年(1883年),登進士,考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漢章京,升任戶部員外郎。光緒十年,任戶部福建司主稿、戶部河南司員外郎。光緒十五年,任總理衙門章京。光緒十六年,任戶部浙江司郎中 、戶部福建司郎中。光緒十九年,坐糧廳監督。光緒二十一年,任戶部雲南司員外郎、內閣侍讀學士。光緒二十二年,任太常寺少卿,管理覺羅學事務,任通政司副使。光緒二十三,任福建正考官;次年改光祿寺卿。光緒二十四年,任宗人府府丞;后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緒二十五年,兵部左侍郎。光緒二十七年,任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升任工部尚書、管理溝渠河道事務。同年改刑部尚書。光緒二十八年,兼署工部尚書、磨勘試卷大臣。光緒二十九年,任順天鄉試副考官。次年,任殿試讀卷大臣。光緒三十二年,改鑲紅旗蒙古都統、查齋大臣。次年,任閱卷大臣。光緒三十四年,署理法部尚書。宣統元年,任禮部尚書,署理法部尚書。.

新!!: 荣庆和葛寶華 · 查看更多 »

那桐

那桐(),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朝廷重臣,官至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皇族内阁的协理大臣。他长达36年(1890-1925)的日记于2006年出版,有一定历史价值。.

新!!: 荣庆和那桐 · 查看更多 »

铁良

铁良(),字宝臣,穆尔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末年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荣庆和铁良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荣庆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陸潤庠

潤庠(),字凤石,号云洒,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民国废并入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新!!: 荣庆和陸潤庠 · 查看更多 »

正黄旗

正黄旗(a),又作「整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与镶黄旗、正白旗并列为「上三旗」。参加过松锦之战、八里桥之战。 受汉文化“正副”观念影响,现代民众、影视剧多误认为正黄旗为八旗之首。实际上镶黄旗才是八旗头旗,皇帝的户口亦登记在镶黄旗内,称“镶黄旗第一参领第一佐领上御名”。.

新!!: 荣庆和正黄旗 · 查看更多 »

溥良

溥良(),字玉岑,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隸滿洲镶蓝旗,父頭等輔國將軍愛新覺羅載崇。 為清雍正帝六世孫。其支系始祖為雍正帝五子、乾隆帝同父異母弟、和親王弘昼。宗人府載溥良光緒元年乙亥科中式舉人,光緒六年庚辰科中式文進士,光緒十二年十一月考封奉國將軍。曾孫啟功在自述歷史的時候,說溥良為了考科舉,「請求革去封號、俸祿。」 光緒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進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後歷任广东学政、理藩院左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满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等職。民國十一年(1922年)卒。 其子毓隆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二甲进士。其曾孫為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啟功。.

新!!: 荣庆和溥良 · 查看更多 »

户部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長官為户部尚书。 起源於三国,时设有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民部即户部前身,唐代以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称户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ISBN 978-7-5326-0083-0。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比如戶部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戶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遂废。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戶部,其首長為戶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戶曹,首長改稱戶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戶部的機構。.

新!!: 荣庆和户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榮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