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巴枯宁
#重定向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巴枯宁.
查看 茹尔·盖得和巴枯宁
保罗·拉法格
#重定向 保尔·拉法格.
查看 茹尔·盖得和保罗·拉法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第二国际
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正式名称是社会主义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是一个由世界各国工人政党组成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成立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组织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解散。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191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内部分裂,该组织陷于瓦解。一战结束后,原第二国际左派组建了共产国际(第三国际),中派组建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维也纳国际、第二半国际),右派重组了社会主义国际(伯尔尼国际、黄色国际)。.
查看 茹尔·盖得和第二国际
法国工人党
法国工人党,法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有茹尔·盖得、保尔·拉法格、G·德维尔等,又称为“盖得派”或“马克思派”。1879年10月在马赛工人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1880年盖得、拉法洛共同制定了在勒阿弗尔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纲,纲领的理论部分由马克思口授。1882年P·布鲁斯领导的可能派与盖得发生分裂脱党。工党反对亚历山大·米勒兰进入内阁,在布朗热事件和德雷福斯事件中持中立态度。1902年与布朗基派等组成法兰西社会党。1905年又与改良派的法国社会党合并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查看 茹尔·盖得和法国工人党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主義理论中,指由無產階級(僅從勞動取得收入的產業工人)統治的政體,是從廢除資本主義邁向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的統治;在此過渡階段,無產階級得壓制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革命的反抗力量,打破階級制度的社會關係,以創建一個新的無階級社會 。 無產階級專政的構想最早是由卡爾·馬克思(1818年至1883年)提出,讓作為多數者的無產階級取得獨裁專政的體制;由於馬克思認為各國政府都是階級獨裁專政,所以他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並不會比其他的政府形式來的更糟。不过,马克思设想的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斗争时的战时状态。然而,1917年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革命結果,並不是由無產階級的多數者階級專政,而是由一個宣稱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專政。不同於馬克思所預想的那樣,而是像喬治·奧威爾(1903至1950年)及米哈伊爾·巴枯寧(1814年至1876年)所預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作法最終變成由先前無產者(但已變有產者)的獨裁專政政體。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罗莎·卢森堡批评列宁“用一小撮人的专政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 陈独秀於其《我的根本意见》主張:「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卡尔·柯尔施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专政有三个特点:(1)它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而不是对无产阶级的专政;(2)它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不是一个党或一个党的领袖的专政;(3)它是革命的、进步的专政,其目的是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多的自由。 恩格斯在给《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1891年序文中,认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例”。而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具备普选和结社自由的,不同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一党专政。.
查看 茹尔·盖得和无产阶级专政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查看 茹尔·盖得和普法戰爭
另见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成员
- 保罗·拉马迪埃
- 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
- 尚·饒勒斯
- 樊尚·奥里奥尔
- 皮埃尔·莫鲁瓦
- 皮埃尔·贝雷戈瓦
- 皮埃尔·赖伐尔
- 约瑟夫·保罗-邦库尔
- 茹尔·盖得
- 莫里斯·多列士
- 莱昂·布鲁姆
- 菲利贝尔·齐拉纳纳
- 费尔南·布伊松
- 阮友壽
- 雷蒙·阿隆
- 马塞尔·莫斯
巴黎政治人物
- 亚历山大·米勒兰
- 亨利·吉罗
- 伊涅萨·阿曼德
- 保罗·潘勒韦
-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 卡米耶·肖当
- 埃德蒙·勒伯夫
- 夏尔·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尔
- 多米尼克·博迪
- 奥马尔·塔特姆·利
- 安德烈·塔迪厄
- 安德烈·馬奇諾
- 尼古拉·萨科齐
- 弗朗索瓦·巴鲁安
- 弗雷德里克·帕西
- 洛朗·法比尤斯
- 玛蒂娜·奥布里
- 珍妮·德灤
- 皮埃尔·塞吉埃
- 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
- 皮埃尔·洛朗
- 皮埃尔-艾蒂安·弗朗丹
- 盧福瓦侯爵
- 米歇尔·德勃雷
- 罗贝尔·巴丹戴尔
- 茹尔·盖得
- 莱昂·布儒瓦
- 莱昂·布鲁姆
- 蒂埃里·布雷东
- 讓·迪貝利
- 让·卡西米尔-佩里埃
- 让-路易·博洛
- 费利克斯·加亚尔
- 费迪南·比松
- 路易-欧仁·卡芬雅克
- 阿兰·里夏尔
- 雅克·勒鲁瓦·德·圣阿尔诺
- 雅克·德洛爾
- 雅克·沙邦-戴尔马
- 马塞兰·贝特洛
- 黎塞留
法国政府部长
- 亚历山大·米勒兰
- 亨利·布里松
- 儒勒·格雷維
- 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
- 勒内·科蒂
- 卡米耶·肖当
- 卡西米尔·皮埃尔·佩里埃
- 埃米尔·孔布
- 安德烈·塔迪厄
- 弗朗索瓦·基佐
- 朱尔 (波利尼亚克亲王)
- 朱尔·杜弗尔
- 樊尚·奥里奥尔
- 法國政府
- 爱德华·赫里欧
- 爱德华·达拉第
- 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
- 皮埃尔·赖伐尔
- 约瑟夫·保罗-邦库尔
- 约瑟夫·卡约
- 茹尔·盖得
- 莫里斯·多列士
- 让-吕克·梅朗雄
- 让-路易·博洛
- 貝爾納·卡澤納夫
- 路易·布朗
- 阿尔贝·勒布伦
- 雅克·劳里斯顿
- 雅克·沙邦-戴尔马
- 马里-皮埃尔·柯尼希
法國記者
第一国际人物
亦称为 盖德,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