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英雄广场 (维也纳)

指数 英雄广场 (维也纳)

英雄广场(Heldenplatz)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广场。在此曾发生许多重要事件 — 最著名的是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奥合并。 英雄广场是霍夫堡皇宫的外部广场,兴建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时期,是没有完全建成的所谓“帝国广场”(Kaiserforum)的一部分。 其东北部是霍夫堡皇宫的 Leopoldinian Tract,东南方是新霍夫堡,西南方的内环路,将其与“城门外”(Äußeres Burgtor)隔开。西北部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很好地眺望内环路、国会大厦、市政厅,以及城堡剧院。 广场上有2尊军事领袖的骑马像:欧根亲王和卡尔大公。.

7 关系: 城堡剧院卡尔大公 (奥地利-特申)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德奧合併内环路阿道夫·希特勒欧根亲王 (萨伏伊)

城堡剧院

城堡剧院(Burgtheater)是奥地利的国家剧院,世界上最重要的德语剧院之一。位于维也纳 。 城堡剧院成立于1741年,由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建立在皇宫之邻。有三部莫扎特歌剧在此首演:《后宫诱逃》(1782)、《费加罗的婚礼》(1786)和《女人皆如此》(1790)。1800年4月2日,第1號交響曲 (貝多芬)在此首演。 1888年10月14日,城堡剧院迁移到戒指路的新建筑。 1943年,纳粹时期,在城堡剧院上演威尼斯商人,以迎合当时的反犹太主义。 1945年3月12日,城堡剧院遭到空袭,严重受损,4月12日又发生火灾。 战后,在1953-1955年修复。.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城堡剧院 · 查看更多 »

卡尔大公 (奥地利-特申)

卡尔大公,(Archduke Charles of Austria, Duke of Teschen) (德语: Erzherzog Karl von Österreich, Herzog von Teschen, 又称Karl von Österreich-Teschen) (全名: 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Karl Ludwig Johann Josef Lorenz of Austria) (1771年9月5日 – 1847年4月30日) 奥地利元帅,利奥波德二世和皇后公主之子,弗朗茨二世之弟。尽管他患有癫痫病,但不影响他作为指挥官和奥地利军队的改革者。.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卡尔大公 (奥地利-特申)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帝國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從1850年至1864年間擔任德意志邦聯主席。 在他長達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的「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德奧合併

德奥合併(德语:Anschluss ,意指联合或政治联盟,也称为Anschluss Österreichs;同样指德奥合併) ,是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与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統一,组成大德意志的事件。一个历史渊源是,奥地利和德国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组建的两个国家,因此当时的“统一”(合并)思潮能较容易地得到德奥两国公民的响应。 德国与奥地利合併,是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扩张德国版图的第一步。德奥合併发生在萨尔区回归德国之后。1935年1月13日,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该区在国际联盟控制15年后举行公投,最后回归德国。德奥合併后,根据《慕尼黑协定》,德国獲得苏台德地区,并在1939年先后侵略余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 事件发生前,德国先向奥地利施压,要求奥地利政府承认奥地利纳粹党的合法地位,甚至让该黨参与奥国政府事务。1938年,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斯尼格为了保存奥地利的独立,宣布进行公投,来决定奥地利应否与德国合併。德国政府隨即向他施压,要他将权力交给奥国纳粹党。奥国纳粹党在3月11日以政变推翻了奥地利的共和政府。在德国国防军进驻奥地利时,不但没有遇到任何对抗,而且受到很多奥地利居民的欢迎。 其他国家对事件反应温和。一战协约国实行外交抗议,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阻止合併之事,纵使《凡尔赛条约》阻止德国与奥地利合併。 奥地利在事件后失去独立国家之地位,直到德國戰敗後,兩國再度分家,1945年4月27日奧地利臨時政府成立,數月後得到二戰盟国的承认,延至1955年奧地利正式恢復主權。.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德奧合併 · 查看更多 »

内环路

内环路可以指代以下内容:.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内环路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欧根亲王 (萨伏伊)

#重定向 欧根亲王.

新!!: 英雄广场 (维也纳)和欧根亲王 (萨伏伊)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