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英國文化

指数 英國文化

英國文化受其自由民主、島國、大國、宗教等等的因素影響。英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四地區組成,四地區都有獨自的風俗和象徵。傳統上英國并不屬於歐洲,但歐洲文化也很大程度上地影響到了英國,二者綜合發展成了西方文化。 英國文學、音樂、電影、藝術、戲劇、媒體、電視、哲學和建築也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在科技上也很先進。運動也是英國文化重要組成部份之一,它也是很多運動的發源地,包括本國最流行的英式足球。英國因此也被描述為“文化大國”, 倫敦也由此成爲了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這場運動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一度是大英帝國,英語也隨著其殖民地的拓展而成爲了一種世界性語言,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諸多國家人民的母語也都是英語。這些國家有時統稱英語圈。 其殖民地的文化反諸其身,對其文化,尤其是飲食產生了重大影響。.

301 关系: 培根埃克斯卡利伯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印度菜印度教古斯塔夫·霍尔斯特司康餅司陶特啤酒友誼萬歲吉格塞繆爾·理查森夏綠蒂·勃朗特大卫·赫伯特·劳伦斯大国大閱讀大英帝國天主教會天佑女王奥尔德斯·赫胥黎奥伯利·比亚兹莱奧爾德姆奧斯卡·王爾德女王衛隊奶黃威士忌威尔士语威廉·华兹华斯威廉·伯德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莫里斯威廉·歐內斯特·亨利威廉·戈尔丁威爾士威爾士乾酪威爾弗雷德·歐文官方语言安东尼·伯吉斯安东尼·特洛勒普尼爾·蓋曼尼斯湖尼斯湖水怪少數族群語言島嶼國家工業革命巨人丁尼生中世紀中期丹尼尔·笛福丹尼男孩丹尼斯·韋斯...布立吞人布拉姆·斯托克布拉干薩的凱瑟琳万圣夜三明治下午茶平克·弗洛伊德乳脂鬆糕乔治·奥威尔乔治·艾略特亚瑟王亞瑟·拉克姆亞瑟王傳說亨利·萊特·哈葛德亨利·浦塞尔亨利·摩尔康瓦爾語今日美國什罗普郡伊夫林·沃伊蓮·佩姬伊斯兰教伦敦弗吉尼亚·吴尔夫休伯特·帕里佩勒姆·格伦维尔·伍德豪斯佳發蛋糕但丁·加百列·羅塞蒂佛教喬治·克魯克香克喜歌剧咬蘋果傲慢與偏見傑克與豌豆哥布林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冰淇淋凯尔特语族前拉斐爾派兄弟會国歌倫敦時裝週Baa, Baa, Black SheepBBC Radio 1BBC交響樂團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皮纳福号军舰犹太教皇后乐队皇家劇院 (德魯里巷)皇家學院皇家空軍皇家郵政皇家歌劇院皇家戏剧艺术学院皇家文藝學會皇家愛樂樂團短裤矮人王爾德玛丽·雪莱火雞獵人赫恩珍·奧斯汀班克斯珀西·雪萊理查德·哈密爾頓 (藝術家)碧雅翠絲·波特碳酸水神秘生物列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簡·奧斯丁簡單西蒙 (童謠)精靈約克郡布甸約翰·奧斯本約翰·孟塔古,第四代三明治伯爵約翰·布雷福德約翰·康斯特布爾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約書亞·雷諾茲綠袖子约翰·塔弗纳约翰·济慈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纽约时报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维多利亚时代罗宾汉罗伯特·格雷夫斯罗杰·哈格里夫斯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羅爾德·達爾羅蘭·希爾烟火烘豆爱尔兰文学統治吧,不列顛尼亞!炸鱼薯条盖尔语盖洛普民意测验白色婚禮百老匯E·M·福斯特花呢格紋芜菁銀河便車指南聖誕卡聖誕布丁聖誕頌歌聖誕晚宴道格拉斯·亚当斯菲力普·普曼菲利普·拉金萧伯纳衛報领带西區 (倫敦)西裝西方文化馬丁·艾米斯詹姆斯·乔伊斯誰人魯德亞德·吉卜林魔街理髮師魔戒诺埃尔·科沃德诺贝尔文学奖鲁滨逊漂流记賀卡足球超现实主义車打芝士軟性飲料黑便士郵票黑胡子黑暗元素三部曲齊柏林飛船迷你裙迈克尔·蒂皮特舞曲阿加莎·克里斯蒂阿爾斯特蘇格蘭語阿瑟·萨利文阿瑟·柯南·道尔蘇格蘭蘇格蘭威士忌蘇格蘭之花蘇格蘭勇士蘇格蘭裙蘇格蘭語蘇格蘭議會蘇格蘭長老會蘇格蘭英語蘋果派薩爾曼·魯西迪開膛手傑克葡萄酒肉馅羊肚肉汁蓋伊·福克斯面具蓋爾人锡克教自由民主酒吧艾尔顿·约翰艾倫·亞歷山大·米恩艾米莉·勃朗特苏格兰盖尔语苦啤酒英式早餐英國專輯排行榜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英國單曲排行榜英國猶太人英國音樂英國飲食英國電視英國殖民地英國文學英國政府英國手語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英国人口英語英格兰英格蘭教會蛋糕週日烤肉耶路撒冷 (讚歌)陰間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I Saw Three ShipsJ·K·罗琳J·M·巴里Joy to the World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Nelson MandelaO Come All Ye FaithfulOggRoses are redThe First NoelThe Jungle BookTime Magazine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UKTVVictorian era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抽象表現主義查尔斯·狄更斯恐怖小說格雷厄姆·格林案头戏梅林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每日电讯报每日镜报汤姆·琼斯 (小说)波普藝術泰德·休斯泰特不列顛泰晤士报洞穴巨人湯姆·斯托帕德澤西本杰明·布里顿月之暗面情人节戈黛娃夫人流行藝術海綿蛋糕斯卡伯勒集市 (民歌)新年悲劇愛德華·伯恩-瓊斯愛德華八世愛國歌愛爾輕啤酒愛爾蘭愛爾蘭威士忌愛樂管弦樂團救世軍托爾金托馬斯·庚斯博羅托马斯·塔利斯拜倫拉布列康1707年聯合法案 扩展索引 (251 更多) »

培根

#重定向 煙肉.

新!!: 英國文化和培根 · 查看更多 »

埃克斯卡利伯

#重定向 王者之劍.

新!!: 英國文化和埃克斯卡利伯 · 查看更多 »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 ,當地常稱:Stratford,埃文河又譯「雅芳河」、「艾芬河」),是英國英格蘭沃里克郡的一個集鎮,距離伯明翰東南,是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區(Stratford-on-Avon District,“on”也是因為要與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區別而更替的)最大的非都市區。 2007年時約有 25,505人。 此鎮因是著名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故鄉而知名,因此也成爲了旅遊勝地,年接待遊客接近500萬。.

新!!: 英國文化和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 查看更多 »

印度菜

印度菜,又稱印度料理(Indian cuisine),其特色在於烹調時,以不同的香料混合做調味,此調味方法即著名的咖哩。 印度料理的異同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其繁多的宗教及廣大的領土,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傳統飲食習慣和口味。 眾所皆知黃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因此印度教教徒絕不吃牛;伊斯蘭教教徒不食豬肉。因此印度的肉食通常以羊肉、雞肉及海鮮魚蝦等為主,以咖哩調味為共同特色,尤其是羊肉因其羶味重,而以多種香料去味。印度因宗教原因也有很多人是素食者。 人文地理的差異,印度南北的飲食習慣亦不同。北印度以烤餅麵食為主,南部以米食為主。而口味北部比南部淡、較不油膩,南部則較辛辣、口味鹹重,料理常見以牛奶、椰漿沖味等特色。 Category:印度飲食 Category:印度食品.

新!!: 英國文化和印度菜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新!!: 英國文化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古斯塔夫·西奥多·霍尔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英國作曲家。原名為Gustav(Theodore)von Hols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去掉了名字中的von。出生於音樂世家,祖先多為英國人,其餘為瑞典人。19歲時,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師事查尔斯·威利尔斯·斯坦福五年。1906年後邊擔任倫敦聖保羅(St Paul)女子學校音樂系主任,邊同時進行作曲。在音樂寫作上,除大膽地進行和聲的實驗外,也採用多調的作曲手法。代表作為管弦樂組曲《行星組曲》(The Planets)。.

新!!: 英國文化和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 查看更多 »

司康餅

司康餅(Scone)是一種蛋糕或者快速麵包,通常以小麥、大麥或燕麥片作為膨松剂的發粉,並在焙烤盘上烘烤,有時會使用在表面。.

新!!: 英國文化和司康餅 · 查看更多 »

司陶特啤酒

司陶特啤酒(Stout),又稱烈性啤酒、烈性黑啤酒,一種深色的啤酒,由烘焙過的麥芽或是大麥、啤酒花、水及酵母所製成。它源自於波特啤酒(Porter),酒精含量約7%至8%,口味較強烈。.

新!!: 英國文化和司陶特啤酒 · 查看更多 »

友誼萬歲

《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歌,原文用苏格兰语写作,意思是逝去已久的日子或英、美及香港等地的跨年夜、迎接陽曆新年倒數完畢後播放的嗚曲。Auld Lang Syne是18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譜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於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在多個華語國家裡普遍稱為“友誼--萬歲”、“--”或“驪歌”。中文歌詞有多個版本,许多人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

新!!: 英國文化和友誼萬歲 · 查看更多 »

吉格

吉格舞曲经常被人和基格相混淆,吉格舞曲是最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于英国的一种舞曲,三拍子,欢快,后来演变分成两支,一支在英国成为戏剧中丑角舞蹈的伴奏,另一种传到欧洲大陆,演变为基格舞曲。爱尔兰流行的踢踏舞经常用吉格舞曲伴奏。.

新!!: 英國文化和吉格 · 查看更多 »

塞繆爾·理查森

塞繆爾·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是英國的一名作家及印刷商。理查森出生於一個細木工匠家庭,自幼清貧,中學畢業後就到倫敦當印刷工學徒,後來更深得老闆器重,將女兒嫁了給他,使理查森繼承了印刷廠,其後更擔任了眾議院院刊發行人、書業公會理事長及王室印刷代理人。理查森與第一任妻子生了五個兒子,與第二任妻子再婚時又生了四個女兒。 理查森的作家路較遲起步,至理查森51歲時才發表第一部小說《帕米拉》,1748年第二部小說《》問世,最後一部小說《查爾斯·格蘭迪森爵士的歷史》出版。理查森生平只出版了三部小說,不過三部小說都是相當成功的作品。《克拉麗莎》是過百萬字的書信體悲劇式小說,在1747年底至1748年底分卷出版,當時讀者如痴如醉,紛紛去信理查森請求改寫故事的結局。此書在小說史上是承先啟後的里程碑,史家稱它是「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也有學者稱此書「把個人主義發揮到悲劇的極端」。.

新!!: 英國文化和塞繆爾·理查森 · 查看更多 »

夏綠蒂·勃朗特

夏綠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19世紀著名英國作家、诗人,世界文学名著《簡·愛》的作者,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夏綠蒂·勃朗特 · 查看更多 »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通常写作D.

新!!: 英國文化和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英國文化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大閱讀

大閱讀(The Big Read)是英國BBC於2003年舉辦的書籍票選活動,邀請英國全民票選最喜愛的百本小說 ,並經過三輪票選,分別選出百大小說、及二百大小說。.

新!!: 英國文化和大閱讀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國

#重定向 大英帝国.

新!!: 英國文化和大英帝國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又譯為上帝保祐女王,男性君主在位时称为《--》(God Save the King),是英國、英國的皇家屬地、海外領土和英联邦王国及其领地作为国歌或皇家礼乐使用的颂歌。歌词和歌名随当朝君主的性别而有所改变:例如在男性君主在位时歌词中的“--”改成“--”(“国王”)、“她”(She)改成“他”(He)等。曲调作者不详,可能源自單聲聖歌,但也有传统说法认为是1619年由所作。 《天佑吾王》英国的国歌,在历史上曾广泛在大英帝国及英联邦国家作为国歌使用。现在,它在部分英國海外領土仍作为国歌使用。它也是新西兰的两首国歌之一(1977年之前是唯一的国歌),一些英国海外领土也同样将它与另一首歌并列为国歌。在澳大利亚(1984年起)、加拿大(1980年起)、巴巴多斯和图瓦卢,《天佑吾王》不是国歌,但作为皇家礼乐使用。 此外,在未曾受大英帝国统治的国家,《天佑吾王》的音乐时常被用来创作当地的爱国歌曲,但多数仍和王室仪式有关。美国爱国歌曲《我的国家属于你》(即《亞美利加》)也使用了《天佑吾王》的曲调。 《天佑吾王》的第一段歌词只有一种版本,但其它段落在历史上和现在都有各种版本:历史上出现的版本中不断有加上和删除各段落,甚至今天此歌曲仍有选取不同段落或对段落进行不同排列的版本。一般情况下,《天佑吾王》作为英国国歌演唱时只唱第一段,有时会唱两段,很少会唱三段。 《天佑吾王》作为礼乐使用时,对君主本人致敬时应演奏整首歌曲,对其它受王室礼乐待遇的王室人员(例如威尔士亲王)则适用前六小节。英国以外的部分英联邦王国也使用《天佑吾王》的前六小节作为总督礼乐,或礼乐的部分:例如,加拿大总督和各省省督的礼乐是《天佑吾王》的前六小节加上《啊,加拿大》的最后四小节,英国海外领土总督的礼乐是《天佑吾王》的前六小节。.

新!!: 英國文化和天佑女王 · 查看更多 »

奥尔德斯·赫胥黎

奧爾德斯·李安納德·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又译阿道司·赫胥黎,),英格兰作家,属于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学家、演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和神秘主义感兴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新!!: 英國文化和奥尔德斯·赫胥黎 · 查看更多 »

奥伯利·比亚兹莱

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是十九世紀末英國插畫藝術家之一,受到過日本藝術的影響,也是唯美主義運動的先驅。.

新!!: 英國文化和奥伯利·比亚兹莱 · 查看更多 »

奧爾德姆

奧爾德姆(Oldham)是英國的一座城市,位於英格蘭的大曼徹斯特地區。奧爾德姆和附近的數座都市共同組建奧爾德姆都市自治市,奧爾德姆則是自治市的行政中心都市。在歷史上奧爾德姆屬蘭開夏郡。奧爾德姆在19世紀開始快速發展。奧爾德姆曾是國際紡織業中心,也是一座在工業革命期間興起的都市。奧爾德姆是首個工業化都市,并迅速發展為英格蘭最重要的棉織業中心都市之一。今日的奧爾德姆是一座以住宅為主的都市,仍然保留有很多與棉織業有關的建築物。奧爾德姆的戲劇文化頗為發達,市內有眾多文化場所。教堂是頗為著名的古跡。奧爾德姆每年舉行有狂歡節。奧爾德姆在2001年發生大規模暴動,白人和亞裔社區之間發生了嚴重的暴力事件,這也促進了奧爾德姆實施大規模的再生計劃。.

新!!: 英國文化和奧爾德姆 · 查看更多 »

奧斯卡·王爾德

#重定向 奥斯卡·王尔德.

新!!: 英國文化和奧斯卡·王爾德 · 查看更多 »

女王衛隊

女王衛隊(Queen's Guard),又稱女王近身衛隊(Queen's Life Guard),是指英國皇室的步兵隊和騎兵隊。現在女王衛隊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觀光資源之一,但女王衛隊實際上是全職的英國軍人。現在女王衛隊駐紮在白金漢宮、聖詹姆士宮、倫敦塔、溫莎堡、愛丁堡等地。 Category:英軍.

新!!: 英國文化和女王衛隊 · 查看更多 »

奶黃

奶黃(Custard)也稱為卡士--達、吉--士、蛋奶凍、蛋漿,泛指雞蛋與牛奶混合後加熱而凝固而成的食品,大多數是應用於製作甜品。製作時常會視乎需要,混入砂糖、奶油、香料如香草(Vanilla,又譯雲呢拿)、粟粉或明膠等。.

新!!: 英國文化和奶黃 · 查看更多 »

威士忌

威士忌(蘇格蘭與加拿大產的威士忌拼法為Whisky,而美國與愛爾蘭產的威士忌在拼字上稍有不同,稱為Whiskey)是一種只用穀物做為原料、含酒精的飲料,屬於蒸餾酒類。.

新!!: 英國文化和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威尔士语

威爾斯語(Cymraeg 或y Gymraeg )是英國威爾斯的传统语言,属于凱尔特语族,接近布列塔尼语和康沃尔语。 如今仍然有580,000多人使用威爾斯语,占威尔士人口的20%。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也有一些威尔士移民保留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在英格兰接近威尔士的边界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威尔士裔群体中也有使用。 最近由威爾斯語言局於2001年普查的數據,指出有58.24萬人可以說威尔士語,而45.8萬人可以說、讀及寫。對比起1991年的50.8萬(人口比例18.7%)為少。英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导致威尔士语使用者数量减少,但1993年英國颁布的《威尔士语法案》賦予威尔士语在威爾斯擁有與英語平等的地位,使得行政各个部门必须提供双语服务,交通標示也使用雙語;这之后威尔士语使用人数下降的趋势减缓了。.

新!!: 英國文化和威尔士语 · 查看更多 »

威廉·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代表作有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长诗《序曲》(Prelude)、《漫游》(Excursion)。曾當上桂冠诗人,湖畔詩人之一,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威廉·华兹华斯 · 查看更多 »

威廉·伯德

威廉·伯德(William Byrd,),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罗马天主教徒,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是托馬斯·塔利斯的学生,曾与之联合出版圣歌集。他的经文歌和弥撒曲都充分展示了他的对位才能,而他的器乐作品也在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伯德堪称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英国作曲家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威廉·伯德 · 查看更多 »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種主要语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犧牲與復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新!!: 英國文化和威廉·莎士比亚 · 查看更多 »

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英國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領導人之一。世界知名的家具、壁紙花樣和布料花紋的設計者兼畫家。他同時是一位小說家和詩人,也是英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早起發起者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威廉·莫里斯 · 查看更多 »

威廉·歐內斯特·亨利

威廉·歐內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1849年8月23日-1903年7月11日)是一位英格蘭詩人、文學評論家和編輯,以其1875年寫就的詩作《Invictus》出名,這部作品在2009年上映的英語同名電影《打不倒的勇者》中多次出現。.

新!!: 英國文化和威廉·歐內斯特·亨利 · 查看更多 »

威廉·戈尔丁

威廉·傑拉德·戈爾丁爵士,CBE(英语:Sir William Gerald Golding,)是一位英國小說家及詩人,他也是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為《蒼蠅王》。威廉·戈爾丁於1988年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冊封為爵士 。2008年,泰晤士報在「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50位英國作家」名單中將戈爾丁名列為第3位。.

新!!: 英國文化和威廉·戈尔丁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新!!: 英國文化和威爾士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乾酪

威爾士乾酪(英語:Welsh rarebit或Welsh rabbit)是一道以融化的乾酪製成鹹味醬汁、加上其他佐料的烤麵包片。菜名最早出現於18世紀的大不列顛。典型威爾士乾酪採用切達乾酪為主材料。.

新!!: 英國文化和威爾士乾酪 · 查看更多 »

威爾弗雷德·歐文

威爾弗雷德·歐文(Wilfred Edward Salter Owen,)是一名英國詩人和軍人,被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詩人。由於受到詩人朋友薩松(Siegfried Sassoon)的深切影響,他在那些震憾人心及極具現實感的戰爭詩篇中,每每描寫出戰壕和毒氣的可懼。歐文一些有名的著作大多是在他死後出版,包括Dulce Et Decorum Est, Anthem for Doomed Youth,Futility和Strange Meeting。1919年編輯出版的詩集序言引用了他不少的佳句,尤其是 'War, and the pity of War' 'the Poetry is in the pity'。據傳他是在戰爭結束前的一個禮拜陣亡於Sambre-Oise Canal的,因為當歐文的死訊傳到他的故鄉時,當地的教堂鐘聲剛好宣佈戰爭結束了。.

新!!: 英國文化和威爾弗雷德·歐文 · 查看更多 »

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Official language)是經由國家、政府或其他具有管轄權的組織所認定具備法定地位的語言。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通常就是政府機構中使用的正式語言,是其公民与其政府机关通讯时使用的语言。.

新!!: 英國文化和官方语言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伯吉斯

約翰·安東尼·伯吉斯·威爾森(John Anthony Burgess Wilson)(),筆名安东尼·伯吉斯,英国小说家,評論家及作曲家。他同時也是一名活躍的歌詞作者、詩人、編劇、新聞工作者、小品文作家、旅行作家、播報員、翻譯和教育家。小說《發條橘子》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成同名電影。 出生於英格蘭北部曼徹斯特一個天主教中產階級家庭,曾在東南亞、美國,以及等地方生活與工作。 他的小說包括描寫大英帝國在遠東沒落時期的(The Long Day Wanes),描述一位隱退詩人和他的沉思的喜劇小說恩德比先生四部曲,描繪莎士比亞愛情生活的虛構消遣小說《》,探討道德選擇的《發條橘子》,以及1980年發表,獲得評論者最高評價的《》。.

新!!: 英國文化和安东尼·伯吉斯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特洛勒普

安东尼·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为出色的長篇小說家之一。 Category:英国小说家.

新!!: 英國文化和安东尼·特洛勒普 · 查看更多 »

尼爾·蓋曼

尼爾·李察·蓋曼(Neil Richard Gaiman,)是出生於英格蘭的猶太裔作家,寫作領域跨及奇科幻長短篇小說、視覺文學、漫畫及劇本編寫。被史蒂芬·金譽為「故事寶窟」,名列十大後現代作家。代表作有《睡魔》(The Sandman)漫畫系列、小說《星塵》及《美國眾神》。.

新!!: 英國文化和尼爾·蓋曼 · 查看更多 »

尼斯湖

尼斯湖(英文:Loch Ness,蘇格蘭蓋爾語:Loch Nis)是一個位於蘇格蘭高地(Scottish Highlands)喀里多尼亞地峽摩萊灣口的印威內斯市(57°18′N 4°27′W)的細長淡水湖。其向西南方延伸,長37公里,寬1.5公里。湖面位處海拔 15.8 米。 尼斯湖是橫越蘇格蘭高地的金獅運河(The Caledonian Canal,也叫咯里多尼亞運河)的一部份,該運河連結了大西洋和北海。尼斯湖是眾多相連的蘇格蘭高地湖泊的其中一個,其水質因大量的浮藻和泥炭而非常渾濁,水中的能見度極低,不足兩米。湖底地形複雜,有很多洞穴。它也是蘇格蘭和英國境內第二水深和--積第二大的湖泊,其面積為56.4平方公里,水深最深處達 226 米,因水深關係,所存的水量比英格蘭和威爾斯所有淡水湖泊總水量還多。 尼斯湖最著名的名勝便是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湖中有船接载遊客遊湖找尋水怪行蹤。當地的尼斯湖水怪展館有關於水怪傳說的展品。.

新!!: 英國文化和尼斯湖 · 查看更多 »

尼斯湖水怪

尼斯湖水怪(英语:Loch Ness Monster)是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尼斯湖的傳疑生物。它的形象一向都是蛇頸龍一般的生物。此怪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希望能一睹水怪真面目;水怪也吸引許多科學家和探險者的目光,數百年來已經有無數次的搜捕水怪行動,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终。.

新!!: 英國文化和尼斯湖水怪 · 查看更多 »

少數族群語言

少數族群語言(Minority language)是指地區內少數族群使用的語言。截至2008年,193個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中有約5,000至7,000種語言,其中大部分是少數族群語言。在歐洲、加拿大和世界某些地區,以憲法或立法來確立少數民族語言的地位。 有些少數民族語言是官方語言,如愛爾蘭語是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無國家民族的國家語言通常被視作少數民族語言。 沒有國家語言地位的主要少數民族語言包括︰.

新!!: 英國文化和少數族群語言 · 查看更多 »

島嶼國家

島嶼國家(或簡稱為島國)是指一個國家的主要的領土座落於一個或多個島嶼之上。2004年中旬為止,世界上共有49個島國,由於許多獨立與半獨立自治區都是位於島嶼之上且隨時都有可能改變政府狀態,因此這數字很有機會因此而增減。.

新!!: 英國文化和島嶼國家 · 查看更多 »

工業革命

#重定向 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 英國文化和工業革命 · 查看更多 »

巨人

巨人,是神話或傳說或童話中常見的生物,幾乎全世界的都有他們的蹤跡,由希臘神話、印歐語系神話,到中東、亞洲及美洲地區的神話及聖經內的故事都有他們的痕跡。而現在的社會中,巨人依然出現在神怪電影或電玩遊戲裡。這些高大異常的生物,儘管有時被描寫成溫和而無害,但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將他們敘述寫成可怕、貪婪、食人且又愚昧的怪物,除了擁有驚人力氣與食量外,並以攻擊行為、戰爭等方面的事蹟聞名。.

新!!: 英國文化和巨人 · 查看更多 »

丁尼生

阿佛烈·丁尼生,第一代丁尼生男爵(Alfred Tennyson, 1st Baron Tennyson,),是華茲華斯之後的英國桂冠詩人,也是英國著名的詩人之一。 其子哈勒姆·丁尼生曾任澳洲總督。 英国19世纪的著名诗人,在世时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生于英国林肯郡,出身牧师家庭,兄弟均有诗才,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获桂冠诗人称号。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和《过沙洲》诗歌《悼念集》等。 他深受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于1850年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后来又在1884年被封为男爵。然而,这样一位大诗人也有对自己丧失信心的时候,竟曾经想删去自己诗作中的精华部分。 日前,人们在美国一位收藏家搜集的大批丁尼生手稿中找到了一本诗集的校样,其中有他对自己诗作的校改。这本留有诗人校改手迹的书籍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发现,因为丁尼生非常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对作品的改动。从这本书中,人们发现丁尼生曾打算对自己 1855年的名作《轻骑兵进击》(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进行大幅度删改,原因是当时人们对他同期的作品《莫德》(Maud)颇有微词,他因此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另一个原因则是丁尼生年轻时曾备受批评家指责,以致他一度沉默了整整9年,在那期间一首诗也没发表。 《轻骑兵进击》是丁尼生为歌颂克里米亚战争中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袭击俄军的英国轻骑兵旅而作的。这是一次自杀式的袭击,英军伤亡人数达到了247人。在这本校样中,丁尼生用黑色墨水勾掉了《轻骑兵进击》一诗的几乎半数诗行,打算把它们删去,其中包括一些为人们熟知的名句,比如“他们无意追根究底/他们只是慷慨赴死”以及“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这里所说的“愚蠢错误”是指巴拉克拉瓦战役中由英军两位指挥官之间的摩擦引发的指挥混乱。 不过,这些修改最终没有成为现实。10年之后,丁尼生亲笔誊写了这首诗的最终稿。在诗稿底部的自注中,诗人着重指出了“愚蠢的错误”那行诗的重要意义,其中写道:“这首长短格的诗是在读了《泰晤士报》记者(关于战争)的第一篇报道后写的,全诗由‘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一句生发而来。”其有名的一句话: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丁尼生)).

新!!: 英國文化和丁尼生 · 查看更多 »

中世紀中期

中世纪中期(又称中世纪盛期,英语:High Middle Ages)是指欧洲历史的一段时期,是中世纪发展最高峰期,一般认为包括11世纪、12世纪和13世纪,承接中世纪前期和后期。 约1000年左右,西欧国家的政治结构变得更有组织了。维京海盗们在英伦三岛、法兰西和其他地区安定下来,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基督教王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马扎儿人在10世纪便停止了扩张的步伐,基督教的匈牙利王国于1000年在中欧建立。除了13世纪蒙古人的短暂入侵,主要的外族入侵活动停止了。 中世纪中期,不仅侵略者败下阵来,精干的国王走上舞台,识字率渐渐提高,而气候也格外宜人,特别是在北方。11世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人开始开垦新的土地,广袤的森林和沼泽被砍伐、种植和利用,包括一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荒芜的土地。密集的人群定居点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法兰克疆界,德国的疆域此时东越易北河扩张了三倍。到13世纪中期,人口的增长已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已十分显著,而有些地区直到19世纪也再没出现过类似发展。 强势的天主教会将欧洲各地的军队号召起来组成十字军,向占领圣地的塞尔柱土耳其人开战,并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一些基督教国家。西欧发起的对波罗的海沿岸的殖民、对伊比利亚半岛和南意大利的征服等等,也为激增的人口进行移民迁徙行动提供条件。Robert Bartlett: The making of Europe: Conquest,Colonization and Culture Change, (950—1350),1993.

新!!: 英國文化和中世紀中期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原名丹尼尔·福(Daniel Foe),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丹尼尔·笛福 · 查看更多 »

丹尼男孩

("Danny Boy")是由英格蘭作曲家寫成的民歌,通常使用“倫敦德里小調”來演唱。 常被愛爾蘭裔美國人、愛爾蘭裔加拿大人當做非官方的頌歌。 此外這首歌也常用於葬禮中。No byline (2001-08-10), "'Danny Boy' cannot be played during Mass".

新!!: 英國文化和丹尼男孩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韋斯

丹尼斯·法蘭·韋斯(Dennis Frank Wise,)出生在肯辛頓,是英格蘭足球領隊和前足球員,韋斯在英格蘭出场21次,并取得了一个入球,韋斯的國家隊處子演出是迎戰土耳其。.

新!!: 英國文化和丹尼斯·韋斯 · 查看更多 »

布立吞人

布立吞人(英文:Britons)在民族學上的定義隨時間改變而衍生多個意思,可以指:.

新!!: 英國文化和布立吞人 · 查看更多 »

布拉姆·斯托克

#重定向 布莱姆·斯托克.

新!!: 英國文化和布拉姆·斯托克 · 查看更多 »

布拉干薩的凱瑟琳

布拉干薩的凱薩琳(Catherine of Braganza;Catarina de Bragança;1638年11月25日—1705年12月31日),1662年至1685年的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王后,丈夫為查理二世。夫妻倆沒留下子嗣來繼承王位,故英國王位之後由查理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繼承。1685年查理過世而她成為寡婦之後,她回到葡萄牙,照養侄兒若昂五世(1706年-1750年在位)並與其關係親密,成為若昂最依賴的女性長輩。她曾經在1701年與1704至1705年擔任葡萄牙的攝政,當時她的弟弟佩德羅二世因事離葡,故委託姊姊代管國政。.

新!!: 英國文化和布拉干薩的凱瑟琳 · 查看更多 »

万圣夜

万圣夜(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ning”的缩写,意為“萬聖節(諸聖節)的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晚慶祝。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盎格鲁-萨克森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万圣夜是諸聖節(All Saints' Day)的前夜。其英語名稱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諸聖節仍然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萬聖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西洋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與東亞的中元節與盂蘭節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類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诺卡(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夜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新!!: 英國文化和万圣夜 · 查看更多 »

三明治

三明治(英文:Sandwich)是在麵包中間放置肉、奶酪或蔬菜等食物,加上調味料、醬汁任意搭配在一起之小吃,其中的麵包經常被輕微地塗上沙拉醬、奶油、花生醬、調味的油或其他調味料烘烤以改善味道和口感。 三明治食用携带方便,所以常被當成是工作午餐,或郊游、遠足、旅行时的食品。 现在在饭店,咖啡馆都可以买到冷或热的三明治。.

新!!: 英國文化和三明治 · 查看更多 »

下午茶

下午茶是餐飲方式之一,用餐時間介乎午餐和晚餐之間,下午茶並不是正餐。近代的下午茶發展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

新!!: 英國文化和下午茶 · 查看更多 »

平克·弗洛伊德

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是一支於倫敦成立的英國搖滾樂團,他們最初以迷幻搖滾與太空摇滚音樂贏得知名度,而後逐漸發展為前衛搖滾樂團,並獲得國際聲譽。平克·佛洛伊德以哲學的歌詞、音速試驗、創新的專輯封面藝術與精緻的現場表演聞名。他們是流行音樂史上最具商業成功與音樂影響力的搖滾樂團之一,在全球坐擁超過2.5億的唱片銷售量,仅美國就有7450萬。平克·弗洛伊德於1996年與2005年分別入主美國摇滚名人堂和英國音樂名人堂。 平克·佛洛伊德於1965年由在學學生席德·巴雷特、尼克·梅森、羅傑·華特斯及理查德·赖特組建。1960年代晚期,樂團在倫敦地下音樂圈的現場演出獲得聲望,並在巴雷特的領導下發表了兩張暢銷單曲以及他們成功的處女專輯《黎明門前的風笛手》(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1967)。1967年12月,大衛·吉爾摩作為第五名成員加入;1968年4月,巴雷特因日趨惡化的精神狀態離開了樂隊。華特斯成了團內的首席歌詞作者,並到1970代中期成為樂隊佔主導地位的創作者,構思設計了他們在評論與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概念專輯《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愿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1975)、《动物》 (Animals,1977)、搖滾歌劇《迷牆》(The Wall,1979)和《最终樂章》(The Final Cut,1983)。 賴特1979年離開樂隊,隨後華特斯於1985年單飛。吉爾摩與梅森維持著平克·弗洛伊德;賴特重新作為客席樂手加入,而後正式恢復团员地位。三人又製作了兩張專輯,《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喪失理性的一瞬”,1987)與《藩籬之鐘》(The Division Bell,1994),並巡迴演出到1994年。約20年的爭執後,平克·弗洛伊德與華特斯於2005年在Live 8慈善演唱會上復團演出,但吉爾摩與華特斯表明他們沒有任何重組樂隊的計劃。巴雷特與賴特分別於2006和2008年去世。2014年11月,平克·弗洛伊德發表了由1993-1994年期間錄音材料錄製而成的新錄音室專輯《無盡之河》(The Endless River)。.

新!!: 英國文化和平克·弗洛伊德 · 查看更多 »

乳脂鬆糕

乳脂鬆糕(Trifle),一種甜點,源自英國。它是由一層厚的(通常是凝固的)奶黃、水果、海綿蛋糕、果汁或果凍,再加上新鮮奶油,分層排列所做成。.

新!!: 英國文化和乳脂鬆糕 · 查看更多 »

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為奥威尔的传世作品。當中,奥威尔以锐目观察,批判假社会主义之名、行极权主义之实的斯大林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者;而小说中对极权主义政权的预言在之后的五十年中也不断地与历史相印证,所以两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皆已收入英语词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威尔主义”、“奥威尔式的”等新詞,甚至成为日常通用語汇,可见奥威尔和其作品在英语国家的巨大影响。 由于历史上东西方的对峙,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为“内部读物”,只允许特定人群购买阅读。.

新!!: 英國文化和乔治·奥威尔 · 查看更多 »

乔治·艾略特

麗·安妮·「瑪麗安」或「瑪麗安」艾凡斯(Mary Anne「Mary Ann」Or「Marian」 Evans,1819年11月22日-1880年12月22日),筆名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是一位英國小説家。她的作品包括《佛羅斯河畔上的磨坊》(1860年)和《米德尔马契》(1871年-1872年)等。.

新!!: 英國文化和乔治·艾略特 · 查看更多 »

亚瑟王

亞瑟王(King Arthur)全名為亞瑟·潘德拉贡(Arthur Pendragon)。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也是凯尔特英雄谱中最受欢迎的圓桌騎士團(或譯圓桌武士)的骑士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中世紀作家,特別是法國作家,對亞瑟王的出生、他的騎士們的奇遇,以及他的騎士蘭斯洛特爵士和亞瑟的王后桂妮薇儿的愛情,使國家走向毀滅之路等,都有不同的描述。依照傳說,他在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實際活躍的舞台卡美洛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難以查考並有許多爭議。亞瑟王出現在早期混亂的不列顛歷史書裡,版本也有諸多爭議,一些人提倡亞瑟王有可能不是某一位特定歷史人物,而是以諸多傳說所塑造出來人物。至於《石中劍》则由英國作家和詩人特倫斯·韓伯瑞·懷特所寫的,據說描述的就是亞瑟王年輕時候所發生的故事;而圓桌騎士則是他繼位之後,慢慢聚集在他身邊的勇士,最後曾多達一百四十名;但其實總人數在不同的故事中有很大的差別,從十二名到三千名都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妮薇儿皇后的守護騎士蘭斯洛特、亞瑟王的外甥高文和崔斯坦爵士、亞瑟王的私生子與終結者莫德雷德、追隨亞瑟王到最後的貝德維爾等等。亞瑟王的圓桌相對於能區分出首座、末座的方桌,由於圓桌並沒有首尾之分,因此象徵著亞瑟王與他的騎士是平等的存在。.

新!!: 英國文化和亚瑟王 · 查看更多 »

亞瑟·拉克姆

亞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是一位英國插畫家。他是英國從1900年代開始至一戰前的插畫“黃金時代”代表畫家之一。死後名聲愈大,作品也常被各種賀卡採用。.

新!!: 英國文化和亞瑟·拉克姆 · 查看更多 »

亞瑟王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分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是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的演進而不斷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Caliburn、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

新!!: 英國文化和亞瑟王傳說 · 查看更多 »

亨利·萊特·哈葛德

亨利·萊特·哈葛德爵士,KBE(Sir Henry Rider Haggard,),英國小說家。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受歡迎的小說家,以浪漫的愛情與驚險的冒險故事為題材,代表作為《所羅門王的寶藏》。林紓最常翻譯哈葛德的小說。哈葛德常年住在非洲,擔任過南非納塔爾省省長祕書。.

新!!: 英國文化和亨利·萊特·哈葛德 · 查看更多 »

亨利·浦塞尔

#重定向 亨利·普賽爾.

新!!: 英國文化和亨利·浦塞尔 · 查看更多 »

亨利·摩尔

亨利·斯宾赛·摩尔,OM,CH,FBA(Henry Spencer Moore,),英国雕塑家。摩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受到英国艺术圈的推崇,他的创作为英国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带空洞、斜倚的人物造型是最典型的摩尔的雕塑样式。这种造型被认为是他受到1925年在巴黎看到的一个名叫"Chac Mool"的托尔特克-玛雅雕塑的启发发展而来的。摩尔早期作品上的空洞通常采用比较传统的形式,如弯曲的手臂状与主体相连。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主体躯干上的空洞,因此造成主体凹凸或弯曲的外形。同时期的芭芭拉·赫普沃斯的作品也发展了类似的风格, 她最初也是受到摩尔作品的影响。 由于承接了众多的大尺寸委托创作,摩尔在晚年相当富有。不过,摩尔仍保持简朴的生活。他的大部分财富都由亨利·摩尔基金会继承,用于支持艺术教育和推广。.

新!!: 英國文化和亨利·摩尔 · 查看更多 »

康瓦爾語

康沃尔语(Kernowek)是屬於凱爾特語族中,包括威爾斯語、布列塔尼語、已滅亡的坎伯蘭語、及假定曾存在的伊佛尼克語的布立吞亞支。而蘇格蘭蓋爾語、愛爾蘭語、及曼島語則是屬於另一亞支蓋爾亞支。康沃尔语約有80%的基本單字是和布列塔尼語共有。75%和威爾斯語共有,35%和愛爾蘭語,及 35% 和蘇格蘭語共有一些字彙。比較起來,威爾斯語則有約70%的字彙是和布列塔尼語相似。.

新!!: 英國文化和康瓦爾語 · 查看更多 »

今日美國

《今日美国》(USA Today)是美国唯一的彩色版全国性对开日报,1982年9月15日创刊,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麦克林(McLean),属全美最大的甘尼特(Gannett)报团。《今日美国》是美国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 《今日美国》每周出版五天,有国内版和国际版。国内版每天56版,国际版每天16版,向50多个国家发行。创刊时的发行量为20万份,目前已达140万份,创造了美国报业史上发行量增长速度最快的纪录。据统计,1988年在全美10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它已高居第二,仅次于《华尔街日报》。目前,该报在国内有30个印刷点,通过卫星传送版面。1985年和1986年起先后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在新加坡和瑞士苏黎世印刷国际版。.

新!!: 英國文化和今日美國 · 查看更多 »

什罗普郡

什羅普郡(Shropshire,;國際音標:/,英文簡稱:Salop/Shrops),英國英格蘭西米德蘭茲的單一管理區,西接威爾斯的邊界。以人口計算,什魯斯伯里是第1大鎮,特爾福德是第1大新市鎮(包含多個鎮:第2大鎮惠靈頓、第3大鎮梅德利等),第4大鎮奧斯沃斯特里;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是什魯斯伯里-阿查姆。 2009年4月之前,什羅普郡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5個非都市區,佔地3,197平方公里(第14),有289,200人口(第34);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特爾福德和雷金,佔地增至3,487平方公里(第13),人口增至451,100(第42)。 2009年4月,什羅普廢郡改制為2個單一管理區.

新!!: 英國文化和什罗普郡 · 查看更多 »

伊夫林·沃

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Arthur Evelyn St.

新!!: 英國文化和伊夫林·沃 · 查看更多 »

伊蓮·佩姬

伊蓮·佩姬OBE(Elaine Paige,父姓彼克史達夫 (Bickerstaff),),英國歌手、演員與著名音樂劇名伶。成長於倫敦北部巴內特,佩姬就讀於艾達·福斯特戲劇學校,並於1964年首次登上職業舞台進行演出。1968年的搖滾音樂劇《髮》,則是佩姬初次在西區劇院登台演出作品。 接下來的十年,在飾演了一連串的角色後,佩姬雀屏中選,在1978年音樂劇《艾薇塔》的首次演出中飾演伊娃·裴隆,為佩姬帶來了更廣大觀眾的關注。佩姬並以此贏得了奧立佛獎年度最佳音樂劇演出。1981年,她演出了《貓》中葛莉茲貝拉一角,並以劇中歷久不衰的〈回憶〉一曲擠進熱門歌曲前十名。1985年,佩姬與芭芭拉·迪克森合作,為音樂劇《棋王》發行專輯《我如此了解他》,其至今仍保持著最暢銷女聲二重唱的唱片紀錄。佩姬隨後演出了《棋王》的音樂劇,並接著領銜主演《百無禁忌》,同時也參與了該劇的製作。 佩姬於1996年以《日落大道》初登百老匯舞台,擔任主角諾瑪·黛絲蒙,獲得輿論的一致好評。2000年到2001年間,佩姬演出了《國王與我》,六年後再以《半醉伴護》重返西區劇院。佩姬也參與電影與電視演出。 除了五度提名奧立佛獎之外,佩姬也獲得了許多其他獎項的肯定,因而有「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的美譽。她發行了二十張個人專輯,其中連續八張是金唱片、另有四張多白金唱片。佩姬也參與了七張音樂劇唱片,並於世界各地舉辦演唱會。2004年起,佩姬開始在英國廣播電台第二台主持她自己的節目《伊蓮·佩姬的星期天》。.

新!!: 英國文化和伊蓮·佩姬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英國文化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英國文化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吴尔夫

維吉尼亞·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在一战与二战的战间期,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最知名的小說包括《達洛維夫人》(Mrs.)、《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奥兰多》,散文《属于自己的房间》等,其中的名言指出,女人必须有她自己的一点收入及独立的房间。.

新!!: 英國文化和弗吉尼亚·吴尔夫 · 查看更多 »

休伯特·帕里

一代從男爵·查尔斯·休伯特·哈斯廷斯·帕里爵士(Sir Charles Hubert Hastings Parry,),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

新!!: 英國文化和休伯特·帕里 · 查看更多 »

佩勒姆·格伦维尔·伍德豪斯

佩勒姆·G·伍德豪斯爵士(Sir Pelham Grenville Wodehouse,),英国幽默小说家,七十多年的写作生涯,受到无数读者的欢迎,至今他的作品还广为流传。虽然他的一生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政治运动,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法国和美国度过,伍德豪斯作品的主要背景还是一战前英国的上流社会。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长于斯,在这里接受教育,并开始早期的写作生涯。 作为公认的英文散文大家,伍德豪斯受到很多与他同时代的和后来的现代作家的钦佩,前者如海莱尔·贝洛克 、伊夫林·沃 及吉卜林,后者如道格拉斯·亚当斯 、萨尔曼·鲁西迪 及特里·普拉切特 。肖恩·奥凯西 形象地称伍德豪斯是“英国文学表演的跳蚤”(English literature's performing flea),伍德豪斯在写给朋友Bill Townend的一系列信中,以此作为标题。 除了最负盛名的《Jeeves》系列和《布兰丁斯城堡》系列小说及短篇小说外,伍德豪斯当过编剧,参与创作了15部剧本,还给三十几个歌舞喜剧片写过250首歌词。比如1934年,他与科尔·波特合作过歌舞剧《双圆争辉》 。作曲家杰罗姆·克恩 、盖伊·博尔顿也常与他合作,例如他给杰罗姆·克恩的《画航璇宫》 (1927)中的热门歌曲《Bill》写了歌词,给格什温 与龙伯格 的歌舞剧《罗莎莉》(1928)作词,与鲁道夫·弗里姆尔 合写了改编自《三个火枪手》的歌舞剧。(1928年)。.

新!!: 英國文化和佩勒姆·格伦维尔·伍德豪斯 · 查看更多 »

佳發蛋糕

佳發蛋糕(Jaffa Cakes)是一種由英國食品公司McVitie's發明於1927年的蛋糕狀餅乾,以佳發橘之名命名。通常直徑,由兩層鬆糕夾一層橘子味果醬并塗上巧克力製成。 形狀可大可小,也以棒狀形式出售。 其主要消費區在英國和愛爾蘭, 而McVitie's並未註冊商標“Jaffa Cakes”,因此其他生產商和超市也可以使用該名稱。 除去最常見的橘子味,也有青檸、草莓和黑醋栗等各種味道。.

新!!: 英國文化和佳發蛋糕 · 查看更多 »

但丁·加百列·羅塞蒂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是英國畫家、詩人、插圖畫家和翻譯家,是前拉斐爾派的創始人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但丁·加百列·羅塞蒂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英國文化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喬治·克魯克香克

喬治·克魯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英國畫家、漫畫家,以畫政治諷刺連環漫畫聞名,後為時事書刊和兒童讀物作插圖。他曾替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博茲札記》、《孤雛淚》繪製插圖。 Category:英国漫画家 Category:安葬於聖保羅座堂者 Category:英格蘭諷刺畫家.

新!!: 英國文化和喬治·克魯克香克 · 查看更多 »

喜歌剧

喜歌剧(Opera buffa)指前古典主义时期在意大利首先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歌剧形式。通常包括的角色不多,常对喜剧性的人物进行讽刺,脚本多采用现实题材,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叹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并使用宣叙调代替对白。意大利的喜歌剧(Opera buffa)最早作为正歌剧的幕间剧出现,19世纪前半叶趋于衰落。法国喜歌剧成型于18世纪初,早期具有喜剧性内容,以说白与歌唱并用为特征。19世纪末,与法国大歌剧已无显著区别。 Category:歌剧 Category:樂曲形式 en:Comic opera it:Opera comica.

新!!: 英國文化和喜歌剧 · 查看更多 »

咬蘋果

咬蘋果(Apple bobbing,或bobbing for apples)是一個萬聖夜時的常見遊戲。遊戲進行時將蘋果放入盛滿水的水盆或水缸裡, 玩家要用牙齒將浮在水面的蘋果咬出才算勝利。 在蘇格蘭,咬蘋果被稱為dooking, BBC News, 2 October, 2008(即ducking) 。在北英格蘭則常叫做apple ducking或duck-apple。 在愛爾蘭,主要是凱里郡,此遊戲被稱作Snap Apple,而在紐芬蘭與拉布拉多,“Snap Apple Night”(咬蘋果之夜)是聖誕夜的代稱。.

新!!: 英國文化和咬蘋果 · 查看更多 »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于1813年,是19世纪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贝内特和富有的達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反应了19世纪英国乡绅阶层的礼节、成长、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态。.

新!!: 英國文化和傲慢與偏見 · 查看更多 »

傑克與豌豆

《傑克與豌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是一則英國童話,它是最著名的傑克故事。 1734年首次出現於《傑克‧史普林金與魔豆的故事》(The Story of Jack Spriggins and the Enchanted Bean),1807年時出現在班傑明·塔巴特(Benjamin Tabart)的版本《傑克與魔豆史話》(The History of Jack and the Bean-Stalk),但最普及的是約瑟夫·雅各布(Joseph Jacobs)的版本(1890年)。有看法認為,約瑟夫的版本可能比較接近口語流傳時的版本,因為班傑明的版本中含有說教勸世的內容,而口語流傳時的版本通常比較沒有這類成份。.

新!!: 英國文化和傑克與豌豆 · 查看更多 »

哥布林

哥布林(Goblin),或譯作哥布靈、高扁,是一種傳說中的類人生物,一般都有長長的尖耳,鹰钩鼻和金鱼眼。.

新!!: 英國文化和哥布林 · 查看更多 »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文学作品《哈利·波特》的第四集。该书讲述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第四个年头,并被迫参加三强争霸赛的故事。 该书于2000年7月8日在英国和美国首发,这是《哈利·波特》丛书系列历史上第一次两个国家的首发日期相同。这本小说赢得了2001年的雨果奖,并于2001年被翻拍成同名电影。2005年11月18日,美国艺电根据该部作品改编后发布了同名電子遊戲。 这本书火爆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J.K.罗琳曾经在出版之前透露这本书中有一个人将被谋杀,这引起了相当大的猜测。.

新!!: 英國文化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 查看更多 »

冰淇淋

是一种冷冻的甜品,通常以牛奶或奶油等乳制品為原料,並加入水果或其他成分和香料混合製成。大多數的口味含糖,但也有一部分是使用其他的甜味剂。某些時候在天然成分之外,製造過程中也會加入人工香料或食用色素。混合後的原料會在降溫中同時緩慢攪拌,以混入空氣並防止冰晶產生。成品會呈現表面平滑的半凝固狀態,並可塑型或用勺子挖取。 工业制成的冰淇淋一般是将混合好的冰淇淋液体注入置于冰盐混合物的模具中,冰盐混合物在过冷融化的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热,可令冰淇淋快速冷冻。根据《美國聯邦食品法》規定,冰淇淋中的乳脂成份至少為重量的百分之十。.

新!!: 英國文化和冰淇淋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语族

凱爾特語族是印歐語系下的一族語言。古時曾在西歐廣泛使用,但今日使用此族語言的人口只存在於不列顛群島上的一些地區和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上。.

新!!: 英國文化和凯尔特语族 · 查看更多 »

前拉斐爾派兄弟會

#重定向 前拉斐爾派.

新!!: 英國文化和前拉斐爾派兄弟會 · 查看更多 »

国歌

国歌是被一个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或在传统上被国民使用的、能代表该国家的乐曲,一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 世界最古老的國歌制訂於1568年,為荷兰的《威廉颂》(Wilhelmus),不過大部分的国家的国歌制訂於19世纪和20世纪时。.

新!!: 英國文化和国歌 · 查看更多 »

倫敦時裝週

倫敦時裝週(London Fashion Week,縮寫:LFW)是倫敦每年2月、9月,一年舉辦兩次的服裝交易會,與紐約、米蘭、巴黎時裝週合稱為四大時裝週(Big Four)。.

新!!: 英國文化和倫敦時裝週 · 查看更多 »

Baa, Baa, Black Sheep

#重定向 黑綿羊咩咩叫.

新!!: 英國文化和Baa, Baa, Black Sheep · 查看更多 »

BBC Radio 1

#重定向 BBC廣播一台.

新!!: 英國文化和BBC Radio 1 · 查看更多 »

BBC交響樂團

BBC交響樂團(BBC Symphony Orchestra)是英國廣播公司所有的一個管弦樂團,也是英國主要的管弦樂團之一。倫敦大多數管弦樂團都是三管編制的中規模團體,BBC交響樂團是唯一的一家自創建以來就一直是四管編制的管弦樂團。樂團在1930年由阿德里安博爾特創建。現任總指揮則是薩卡里·歐拉莫。BBC交響樂團在逍遙音樂會中擔當重要作用,是逍遙音樂會的主要演出團體, BBC Symphony Orchestra, accessed 1 August 2012。除了BBC交響樂團之外,BBC還擁有BBC威爾斯國家管弦樂團和BBC蘇格蘭交響樂團等樂團。.

新!!: 英國文化和BBC交響樂團 · 查看更多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重定向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新!!: 英國文化和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查看更多 »

皮纳福号军舰

《皮纳福号军舰》(H.M.S. Pinafore)是一部两幕喜剧,由阿瑟·萨利文作曲,威廉·S·吉尔伯特创作剧本。该剧为萨沃伊歌剧之一,为吉尔伯特与萨利文第四次合作,也是两人合作首次获得巨大成功。1878年5月25日在伦敦首演,连演571场,是当时所有音乐剧院连演场次第二多的歌剧,仅次于《科尔内维尔的钟》(Les cloches de Corneville)。 吉尔伯特从早期创作的几首巴布民谣中提取素材,使《皮纳福号军舰》浸透着欢乐和愚昧的氛围。剧本的讽刺基调延续了《魔术师》(The Sorcerer)的主题——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爱。剧本还讽刺了皇家海軍、议会政治和不合格的权威人士。剧本的名称也很幽默,“pinafore”为小女孩的围裙之意,发音和“semaphore”接近,为海军战船的旗语。 剧本讲述了一个海军上校的女儿爱上了一个低阶层的前桅手(普通船员),她父亲则希望她嫁给海军部长。正如大部分吉尔伯特与沙利文的歌剧一样,在故事的结尾所有的事情有戏剧性的转变。.

新!!: 英國文化和皮纳福号军舰 · 查看更多 »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新!!: 英國文化和犹太教 · 查看更多 »

皇后乐队

皇后樂團(Queen)是英国摇滚乐乐队,成立於1970年,成員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貝斯手约翰·迪肯,樂團最初期的作品受到前衛搖滾、硬搖滾和重金屬的影響,後來逐漸嘗試往傳統和電台廣播的作品邁進,將其他風格像歌劇、民謠、藝術搖滾、和流行搖滾融入音樂中,對世界樂壇留下深遠影響。 其在英國國內的地位尤其高,英國史上專輯銷售前十,包括最高位在內,Queen名留兩位(#1、#7)。生涯專輯於英國專輯銷售榜週數總計達1322周(27年),為史上最長。他們的唱片銷量預計在1.5億至3億張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女王樂團於1990年獲得英國唱片業對英國音樂的傑出貢獻獎。他們於2001年入選搖滾名人堂。他們的每位成員都有創作過多首的熱門單曲,並且在2003年四名樂團成員都入選了。 1991年,弗雷迪·默丘里過世;1997年,约翰·迪肯退休。現任團員剩下布赖恩·梅、罗杰·泰勒。.

新!!: 英國文化和皇后乐队 · 查看更多 »

皇家劇院 (德魯里巷)

德魯里巷皇家劇院(Theatre Royal, Drury Lane,通稱:Drury Lane)是倫敦柯芬園的一所西區劇院,屬於一級登錄建築。劇院面朝凱瑟琳街背朝德魯里巷。現在的建築並不是最初的樣子,而是經過了三次重建之後的結果,最早的建築歷史可追溯到1663年,若還存在就是倫敦最古老的劇院。 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它是特許劇院,專門上演規定種類的戲劇。 1660年代早期托馬斯·基利格魯下令建造這所劇院,雇佣了包括妮尔·格温在内的一批当时著名演员来定期出演剧目。1672年失火,于是基利格鲁又在其基础上重建了更大的一所劇院,1674年開張。這第二棟建築佇立了將近120年,經任院長為柯萊·西伯、大衛·加里克、理查德·布林斯萊·謝立丹。 1791年謝立丹將舊建築拆毀,再次擴大面積。新樓在1794年開張,但是15年後的1809年就再次失火焚毀, 現在的建築建造於1812年,埃德蒙·基恩、丹·雷諾等演員曾在這裡出演、居住。二戰以後主要上演音樂劇。現劇院所有者是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公司真正好集團。.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劇院 (德魯里巷) · 查看更多 »

皇家學院

皇家學院可以指:.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學院 · 查看更多 »

皇家空軍

皇家空軍可以指以下國家的空軍:.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皇家郵政

皇家郵政(Royal Mail)是一家英國郵政公司,建立於1516年。旗下的子公司皇家郵政集團(Royal Mail Group Limited)負責送信業務Royal Mail和包裹郵遞業務Parcelforce Worldwide。一般物流系統是其子公司皇家郵政集團的子公司,負責物流相關業務。英國大街小巷的郵箱信筒裡面的信件都是由該公司郵遞的,在工作日每天都會有皇家郵政的工作人員清理這些信箱。 皇家郵政在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是公共服務公司,作為一個部或國有企業來運作。但在2011年郵政服務法案頒布之後, 皇家郵政开始私有化,其大多數股份都在2013年10月15日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同年12月23日更成為富時100指數成分,英國政府只持有30%的股份。在2015年,英国政府将其所持的股份全部抛售,使得皇家邮政彻底结束了近五个世纪的国有地位。.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郵政 · 查看更多 »

皇家歌劇院

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是英國的一座歌劇院,位於倫敦西區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是英國皇家歌劇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的表演主場。皇家歌劇院現在的建築已經是第3代建築,立面和玄關、觀眾席是1856年殘存的建築,除此以外的部分則改建於1990年代。皇家歌劇院的歌劇院的觀眾席為圓形,高四層,可容納2,174名觀眾。舞台則長12.20米、高14.80米。觀眾席部分是英國的指定建築物。皇家歌劇院是英國頂級的演出場地。.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歌劇院 · 查看更多 »

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皇家戏剧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简称RADA)是一所位于英国伦敦的戏剧学院。它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戏剧学校之一,也是英国历史悠久的戏剧学校之一,建于1904年。RADA是舞蹈及戏剧公立艺术学校的下级学院。.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 查看更多 »

皇家文藝學會

皇家文藝制造商业學會简称皇家文藝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是英国的一个多学科机构,位于伦敦,成立于1754年,于1847年被授予皇家宪章。.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文藝學會 · 查看更多 »

皇家愛樂樂團

皇家愛樂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簡稱RPO)是以倫敦為據點的管弦樂團,英格蘭最頂級的管弦樂團之一。皇家愛樂樂團由湯瑪士·畢勤成立於1946年,並在這一年舉辦了首場音樂會。1950年,皇家愛樂樂團前往美國進行巡迴演出,是其首度海外巡演。皇家愛樂樂團不僅在古典音樂上享譽盛名,在電影配樂和流行音樂流域也有貢獻。.

新!!: 英國文化和皇家愛樂樂團 · 查看更多 »

短裤

短褲是遮蓋下體至大腿區域的服裝,相較於長褲、短褲僅覆蓋住腿的上半部。短褲在某些場合不被視為正式服裝。.

新!!: 英國文化和短裤 · 查看更多 »

矮人

人在奇幻文學題材中指的是最早出現在歐洲民間傳奇的幻想矮小種族,自托爾金跟龍與地下城的創作延伸後,成為許多奇幻類型創作的題材人物。典型的奇幻矮人形象都是蓄長鬍子且拿斧頭,身材矮短而個性保守但善戰的戰士。.

新!!: 英國文化和矮人 · 查看更多 »

王爾德

#重定向 奥斯卡·王尔德.

新!!: 英國文化和王爾德 · 查看更多 »

玛丽·雪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莱(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婚前姓戈德温(Godwin),),英国著名小说家、短篇作家、劇作家、隨筆家、傳記作家及旅遊作家,因其1818年创作之《弗兰肯斯坦》(或譯《科學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和哲學家珀西·比希·雪莱之妻,她亦有幫助她的丈夫編輯和推廣他的作品。雪莱的父親是政治哲學家威廉·戈德溫,母親是女權主義者和哲學家瑪莉·吳爾史東克拉芙特。 玛丽·戈德温的母親在她出生後11天逝世,她和她同母異父姊姊范妮·伊姆利由父親撫養成人。在她四歲時,她的父亲與鄰居瑪莉·簡·克萊爾蒙特結婚。父親為她的女兒提供豐富但非正式的教育,鼓勵她追隨他的自由政治理論。1814年,玛丽·戈德温與父親的追隨者-已婚的珀西·比希·雪萊開始發展關係。她們與玛丽的異父異母(仅法律上有亲缘关系)的妹妹克莱尔·克莱爾蒙特前往法國,然後歐洲大陸在旅遊,最後返回英國,當時玛丽已身懷六甲。接下來的兩年,他們面對放逐、負債和女兒夭折的困境。1816年雪萊的首任妻子自殺後,他們兩人便正式結婚。 1816年他們兩人與拜倫勛爵、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威廉·波利多利和克莱尔·克莱爾蒙特在瑞士日內瓦附近逗留了整個夏天,瑪麗在該地開始構思她的小說科學怪人。雪莱一家在1818年離開英國前往意大利,在她最後的孩子珀西·佛罗伦萨·雪莱出生前,她的第二和第三名孩子都先後死去。1822年,她丈夫在拉斯佩齊亞的海灣出海航行期間遇上風暴,他因船隻沉沒而淹死。一年後,玛丽返回英國並從那時起成為一個專業作家,以撫養唯一存活的兒子。她的最後十年受盡疾病纏擾,這些疾病可能由腦腫瘤引起,而腦腫瘤終結了她的生命,終年53歲。 直至1970年代,大部分人認識玛丽·雪莱的是因為她的科學怪人及幫助丈夫出書,而科學怪人一書更被廣泛閱讀,為許多戲劇和改編電影提供靈感。近年的學術研究為玛丽·雪莱的著作提供更全面的看法,學者對她其它文學作品的興趣日漸增加,尤其在小說方面,包括歷史小說瓦爾伯加(1823)和珀金·沃貝克(1830),未日小說最後的人(1826),以及她最後兩部小說洛多爾(1835)和法克纳(1837)。她鮮為人知的作品有旅遊書漫步在德國和意大利(1844)及給戴奥尼索斯·拉德纳珍藏本百科全書的傳記文章,為她屬於激進政治的說法提供了有力證據。玛丽·雪莱的作品常常主張合作與同情就是改革社會之道,特別是由家中婦女實行。這觀點直接挑戰他丈夫提倡的個人浪漫主義及他父親在啟蒙時代的政治理論。.

新!!: 英國文化和玛丽·雪莱 · 查看更多 »

火雞

火雞,又名七面鳥或吐绶鸡,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家禽。火雞體型比一般雞大,可達10公斤以上。根據傳統,美國人會在感恩節及聖誕節烹調火雞。 和其他雞形目鳥類相似,雌鳥較雄鳥小,顏色較不鮮艷。火雞翼展可達 1.5 - 1.8 公尺,是當地開放林地最大的鳥類,很難與其他種類搞混。 火雞有兩種,分別是:分佈於北美的野生火雞,和分佈於中美洲的眼斑火雞。現代的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馴化當地的野生火雞而得來。.

新!!: 英國文化和火雞 · 查看更多 »

獵人赫恩

獵人赫恩(Herne the Hunter)是傳說中出沒于英國伯克郡溫莎森林和溫莎大公園的一個幽靈,其頭上長著鹿角。首次書面提及獵人赫恩的文獻是莎士比亞1597年出版的《溫莎的風流孃兒們》,不過最早的版本中書寫為“Horne”,後來赫恩又多次出現於其他著作和媒體中。而起具體的起源還有爭議。.

新!!: 英國文化和獵人赫恩 · 查看更多 »

珍·奧斯汀

#重定向 简·奥斯汀.

新!!: 英國文化和珍·奧斯汀 · 查看更多 »

班克斯

班克斯(Banksy,),又譯為班克西,是一位匿名的英國塗鴉藝術家、社會運動活躍份子、電影導演及畫家。他的街頭作品經常帶有諷刺意味,在旁則附有一些顛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精警句子;其塗鴉大多運用獨特的拓印而成。他的作品富有濃厚政治風格,儼如一種以藝術方式表達的社會評論,並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街道、牆壁與橋樑出現,甚至成為當地引人入勝的城市面貌。 班克斯的創作生涯源於早年參與,當中包括了不少藝術家與音樂人的跨界別合作。根據作家和圖像設計師卓斯坦·文高(Tristan Manco)所說,Banksy是出生於1974年並在英國西南部布里斯托市成長的;另外文高又透露他是一名影印機技術員之子,最初是要學習當個肉店屠夫的,後來卻備受1980年代後期在該城興起的塗鴉熱潮影響而深陷其中。有文化評論員指出,班克斯的繪圖風格跟(外號「Blek le Rat」)相近,後者從1981年便已經在巴黎開始從事模板印刷的藝術工作,組過龐克樂隊,時至今日仍然活躍於倫敦的塗鴉藝術界。 眾所周知,對於絕大多數政府將塗鴉藝術標籤為「恣意毀壞他人財物罪」之既定政策,Banksy一向以藐視的立場聞名。他習慣在最能接觸社會大眾的表面,例如牆壁等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時更加不惜親自動手,為其塗鴉圖案建造些物理支撐點。儘管班克斯從來不曾把自己的塗鴉作品或相關照片用作銷售牟利的用途,不過,很多藝術拍賣行都曾經試圖出售他進行街頭藝術的現場,並讓贏出競價的人自行決定對該處塗鴉的處置方式。Banksy首次執導的電影《畫廊外的天賦》(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被宣傳為「世上第一部街頭藝術災難片」,於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上首度試映。2010年3月5日電影在英國各地進行正式上映。2011年1月《畫廊外的天賦》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新!!: 英國文化和班克斯 · 查看更多 »

珀西·雪萊

#重定向 珀西·比希·雪莱.

新!!: 英國文化和珀西·雪萊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哈密爾頓 (藝術家)

查德·威廉·哈密爾頓,CH(Richard William Hamilton,),英國畫家及拼貼藝術家,有英國「普普藝術之父」之稱,其1956年作品《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甚麼東西使今日家居變得那麼不同?那麼吸引?》)被認為是普普藝術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理查德·哈密爾頓 (藝術家) · 查看更多 »

碧雅翠絲·波特

海倫·碧雅翠絲·波特(又譯比阿特丽克斯·波特,Helen Beatrix Potter,),英國作家、插畫家、自然科學家與保育運動人士。她以描述動物的童書作品著名,如《彼得兔的故事》等相關著作。 波特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當中,由女家庭教師進行教導,因此她與其他同期小孩之間較為疏遠。她養了許多寵物,並且在假日花時間到蘇格蘭與湖區,發展對景觀、植物與動物的熱愛;這一切她都會密切觀察與進行繪畫。 身為女性,波特在當時並沒有太多機會能接觸高等教育,但她對於真菌的研究與水彩畫,仍然得到真菌學領域的廣泛尊崇。在30多歲時,波特出版了《彼得兔的故事》,一舉成名;至此,她開始全職為童書撰稿與繪圖。 1905年,靠著出版童書的收入以及姑媽的遺產,她在靠近湖區的一個稱為的小村莊,買下了,此時此處仍處於蘭開夏郡轄下。在接下來數十年間,波特買下了許多農場,以保護當地獨特的丘陵鄉村景觀。1913年,也就是波特47歲之際,她與當地的著名律師威廉·海利斯(William Heelis)結婚。波特曾因培育出賀德威克羊而得獎,也是一位致力於保護環境的熱心農人。她此時仍持續寫作與繪畫,並為英國出版商沃恩(Warne)設計基於波特童書作品而來的相關產品,直到因地產管理的責任加重與視力減弱,才無以為繼。 波特共出版了30本書籍,其中最為知名的是24本兒童故事書。1943年12月22日,波特因肺炎與心臟病,於近薩維里的家中去世,享壽77歲,絕大多數遺產皆由國家名勝古蹟信託管理。目前湖區國家公園內的大多數土地,都歸功於她的保護。波特的著作仍持續在全球各地銷售,翻譯成多種語言,並製作成歌曲、電影、芭蕾舞與動畫;她的生平也被製作成電影與電視影集。.

新!!: 英國文化和碧雅翠絲·波特 · 查看更多 »

碳酸水

碳酸水(Carbonated water),又稱蘇打水,汽泡水,是在壓力下將二氧化碳氣體溶入水中的飲料。有時加入一些添加劑,如鈉。這個過程,被稱為碳酸化,它使水可以起泡。人們喜歡喝飲料,碳酸水則可以提供無熱量和無糖的替代品。碳酸水絕大多數用飲料瓶出售,但在家裡它很容易用蘇打機製造出來。.

新!!: 英國文化和碳酸水 · 查看更多 »

神秘生物列表

生物由神秘生物學研究,其中細分為神秘動物學及神秘植物學。这类生物是被少数人发现其足迹但未被真正发现,是否存在备受争议,即使存在也可能与人们的想像有所不同。.

新!!: 英國文化和神秘生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英國文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簡·奧斯丁

#重定向 简·奥斯汀.

新!!: 英國文化和簡·奧斯丁 · 查看更多 »

簡單西蒙 (童謠)

《簡單西蒙》("Simple Simon")是一首流行的英語搖籃曲。.

新!!: 英國文化和簡單西蒙 (童謠) · 查看更多 »

精靈

精靈(elf),原義是指靈魂、鬼神、妖怪和聰明靈敏。在翻譯外國文學中,是一種耳朵尖長而漂亮美麗的類人形傳說生物,源自北歐的古老傳說。許多精靈被描繪成高大而且美麗無比,但是有時候也被歸類為「小人兒」或妖精,身材比較瘦小,有的背上長有昆蟲翅膀。由於這種生物的譯名眾說紛紜,而不同的譯名同時亦會使人誤會為另有所指,而與fairy(意为:小仙子)、imp(意为:小恶魔)等混淆。 而另一方面,對於精靈這種生物的定義、描述,與文化,都隨著民族與作者的不同而有所歧異,除了外觀以外,他們的能力都各有不同。.

新!!: 英國文化和精靈 · 查看更多 »

約克郡布甸

約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亦稱:batter pudding,又譯約克夏布丁)是英國的一種食品,以含有蛋、麵粉、牛奶或水的麵糊做成。為烤牛肉(尤其是英國傳統的週日烤肉)的配菜。 約克郡布丁像麵包多於布丁,味道帶鹹,呈咖啡杯的形狀,中間凹陷及綿軟,外圍則香脆。由於約克郡布丁易於吸收肉汁,因此與烤牛肉一起食用。.

新!!: 英國文化和約克郡布甸 · 查看更多 »

約翰·奧斯本

#重定向 約翰·羅伯特·奧士本.

新!!: 英國文化和約翰·奧斯本 · 查看更多 »

約翰·孟塔古,第四代三明治伯爵

約翰·孟塔古,第四代三文治伯爵,PC,FRS(John Montagu, 4th Earl of Sandwich,1718年11月3日—1792年4月30日)英國政治家、軍人,曾三任第一海軍大臣,據聞發明三明治。.

新!!: 英國文化和約翰·孟塔古,第四代三明治伯爵 · 查看更多 »

約翰·布雷福德

約翰·布雷福德(John Brayford;)是一位英格蘭足球運動員。在場上的位置是後衛。他現在效力於英格蘭足球甲級聯賽球隊謝菲爾德聯足球俱樂部。.

新!!: 英國文化和約翰·布雷福德 · 查看更多 »

約翰·康斯特布爾

#重定向 约翰·康斯特勃.

新!!: 英國文化和約翰·康斯特布爾 · 查看更多 »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英國畫家與插圖畫家,也是前拉斐爾派的創始人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約翰·艾佛雷特·米萊 · 查看更多 »

約書亞·雷諾茲

約書亞·雷諾茲爵士 (英語:Sir Joshua Reynolds,1723年7月16日-1792年2月23日)是一位18世紀英國著名畫家,皇家學會及皇家文藝學會成員,皇家藝術學院創始人之一及第一任院長。以其肖像畫和“雄偉風格”藝術聞名,英王喬治三世很欣賞他,並在1769年封他為爵士。.

新!!: 英國文化和約書亞·雷諾茲 · 查看更多 »

綠袖子

綠袖子(Greensleeves)為一首傳統的英格蘭民謠,在16世紀期間開始流行於英格蘭民間,屬羅曼尼斯卡(Romanesca)系歌曲。 這首曲子的作家至今仍然無人知曉。一個广为流传,但未被证实的說法是,這首曲子是由英王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作給其愛人安妮·博林王后。安妮曾經拒絕了亨利八世的愛意,而令亨利八世對她有著更痴痴的苦戀。「自己的衣袖上套著情人的袖子」便是意味著「向世人宣告自己有心儀的對象」,也就是當自己穿戴著情人的衣袖,便像是向世人廣為宣傳對她的愛意。「綠袖子」在當時的英國有「妓女」的隱喻,而這首歌曲的內容,敍述了一個君王愛上平民女孩的故事,兩者令人不禁聯想到妻子眾多的國王亨利,以及其第二任妻子安妮皇后。 而在一些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文獻也隱約有提及此曲的流傳。而這首曲子,曾被改編為不同的版本,或填入其他歌詞。當中較著名的有佛漢·威廉斯的「綠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及19世紀英國聖詩創作家威廉·查特頓·狄克斯(William Chatterton Dix)的《是何婴孩(奇妙聖嬰)》(What Child Is This?),後者更被重新填詞。 而綠袖子一曲現今仍然繼續流傳,更成為很多媒體的配樂,或是重新演唱。如Playstation 2遊戲「異度傳說首部曲」就使用此曲作為配樂。在香港,這首曲因用來作為香港中學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聆聽考試背景音樂而廣為人熟悉。.

新!!: 英國文化和綠袖子 · 查看更多 »

约翰·塔弗纳

约翰·塔弗纳('''John Taverner'''.,),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曲家。代表作有弥撒曲,经文歌等,是复调音乐的大师。其生平曾被英国作曲家马克斯韦尔·戴维斯谱成歌剧。 当代英国作曲家、塔弗纳的后代,约翰·塔文纳爵士的姓名拼法(John Tavener)与约翰·塔弗纳相近,请勿将两人混淆。.

新!!: 英國文化和约翰·塔弗纳 · 查看更多 »

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John Keats,)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新!!: 英國文化和约翰·济慈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8世紀英国的自然哲学家、化学家、牧师、教育家和自由政治理论家。出版过150部以上的著作,对气体特别是氧气的早期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他坚持燃素说的理论,使其未成为化学革命的先驱者。.

新!!: 英國文化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英國文化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全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37年6月22日即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76年5月1日开始成为印度女皇,是第一位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是肯特与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親王之女。爱德华与其父乔治三世同時在1820年去世,维多利亚在母亲萨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主维多利亞的严格监督下成长。因为父亲三个长兄都未留下合法子嗣就去世了,時年18岁的维多利亚於是在1837年继承王位。 雖然当时英国已建立了君主政权相对较小的君主立宪制,而维多利亚被奉为国家象征,但是她试图私下影响政府政策及官员任命等政務。 维多利亚在1840年与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夫结婚。他们的女儿、孙子散布在欧洲皇室,使维多利亚得到了“欧洲祖母”的外号。阿爾伯特在1861年去世后,维多利亚开始了隐居。因此,共和主义暂时得势,但是,在维多利亚在位后期,她重新出现在公众场合。维多利亚的50、60登基大典都比较隆重。 维多利亚在位时间长达63年7个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国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的儿子、皇位继承人爱德华七世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新!!: 英國文化和维多利亚 (英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英文: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王時代,后启爱德华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後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與愛德華時代一同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此長時期的和平,繁榮得以更加細化英國的理性發展,並鞏固了大英帝國的國家自信.部分学者認為,1832年改革法案的1832年才是該時期理性與政治發展的真正開端。 許多社會歷史學或文學將此時期之風格標定為維多利亞時期或維多利亞風格,尤其是在討論十九世紀中後期當時文化風俗與人民普遍態度時。針對維多利亞時代的研究很多著重於所謂“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包含了高度的道德操守,與細緻的語言和行為規範。.

新!!: 英國文化和维多利亚时代 · 查看更多 »

罗宾汉

罗宾汉(Robin Hood)是英國民间传说中的俠盜。他武艺出众、机智勇敢,仇视官吏和教士,是一位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綠林英雄。传说他住在诺丁汉雪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

新!!: 英國文化和罗宾汉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格雷夫斯

罗伯特·冯·兰克·格雷夫斯(Robert von Ranke Graves,),是英国诗人,学者,小说家暨翻译家。专门从事古希腊和罗马作品的研究。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创作了140余部作品。他的回忆录《向一切告别》(1929年)讲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 他以写作为生,他的《耶稣王》(King Jesus)、关于古罗马皇帝克劳狄的两部曲《我,克劳迪亚斯》(I, Claudius)与《被神化的克劳狄和他的妻子梅萨利纳》(Claudius the God and His Wife Messalina)、以及拜占庭帝国伯爵的生平故事《贝利萨里乌斯伯爵》(Count Belisarius)是特别受欢迎的历史小说。他也是一个杰出的古典拉丁语和古希腊文的翻译家,1934年格雷夫斯因小说《我,克劳迪斯》被授予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新!!: 英國文化和罗伯特·格雷夫斯 · 查看更多 »

罗杰·哈格里夫斯

查尔斯·罗杰·哈格里夫斯(Charles Roger Hargreaves,)是英国儿童书籍的作家和插画家,著名的作品有Mr.Men和《奇先生妙小姐》(Little Miss)系列丛书,专门提供给年纪非常小的读者。这些书里面的故事简单易懂,插图大胆并且鲜艳,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超过25年。他的书在全世界以20种语言共卖出超过8500万本。.

新!!: 英國文化和罗杰·哈格里夫斯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罗伯特·路易斯·巴尔福·史蒂文森(Robert Lewis Balfour Stevenson,),蘇格蘭小說家、詩人與旅遊作家,也是英國文學新浪漫主義的代表之一。史蒂文森受到了許多作家的讚美,其中包括歐內斯特·海明威、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與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等知名作家。然而許多現代主義的作家並不認同他,因為史蒂文森是大眾化的,而且他的作品並不符合他們所定義的文學。直到最近,評論家開始審視史蒂文森而且將他的作品放入西方經典中。史蒂文森常常到處旅行,部分原因是尋找適合他治療結核病的氣候。.

新!!: 英國文化和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 查看更多 »

羅爾德·達爾

羅爾德·達爾(,),是英國傑出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短篇小說作家,早年曾任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和駐外情報官。 達爾的作品流傳於大人或小孩中,極為知名,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飛天巨桃歷險記(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女房東(The Landlady)、瑪蒂達(Matilda)、女巫(The Witches)、吹夢巨人(The BFG)和 (The Twits).

新!!: 英國文化和羅爾德·達爾 · 查看更多 »

羅蘭·希爾

羅蘭·希爾(Rowland Hill, 1795年12月3日 - 1879年8月27日)是英國的郵政制度改革者。一便士郵政制度的創立人。郵票的發明人。有「近代郵政制度之父」的美譽。 由于深感當時郵政制度的低效與浪費。1837年,42歳的羅蘭·希爾撰寫『郵政制度改革: 其重要性與實用性』("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 1837)要求對英國郵政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革。引發了熱切的回響。 分类:英國人.

新!!: 英國文化和羅蘭·希爾 · 查看更多 »

烟火

烟火,又称烟花、花火、焰火,是一種以火藥和金屬的粉末製成的物體,以火點燃後會燃燒、爆炸並綻放出聲音和五顏六色的光線,通常在戶外使用。.

新!!: 英國文化和烟火 · 查看更多 »

烘豆

#重定向 焗豆.

新!!: 英國文化和烘豆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文学

爱尔兰文学(蓋爾語:Litríocht Éireanneach;英語:Irish literature)是指在愛爾蘭産生或愛爾蘭人創作的文學作品。爱尔兰是一个无论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很小的国家,却对世界文学做出了与其国家规模极不成比例的巨大贡献。用英语写成的爱尔兰文学可以看作是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此外,爱尔兰还存在用盖尔语以及其他古凯尔特语言写成的文学。盖尔语文学的发展主要局限在诗歌和神话传说领域。 爱尔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得爱尔兰的英语文学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们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继承了很多特质,包括对自然界奥妙的探索、一种包孕着夸张和荒谬的叙事风格,以及讽刺的创作态度,等等。盖尔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一种无论语法还是风格上都很独特的爱尔兰英语,而多数爱尔兰英语作家们就用这种带有方言特征的英文来写作。.

新!!: 英國文化和爱尔兰文学 · 查看更多 »

統治吧,不列顛尼亞!

統治吧,不列顛尼亞!(Rule, Britannia!)是英國著名的愛國歌曲。歌詞取自詹姆斯·湯姆森的同名詩作,由托馬斯·阿恩於1740年作曲。「不列顛尼亞」是不列顛的拉丁语旧称表达形式。 BBC每年舉辦的逍遙音樂會最後一個晚上通常都會演奏這首曲子。.

新!!: 英國文化和統治吧,不列顛尼亞! · 查看更多 »

炸鱼薯条

魚薯條(Fish and chips)是一道源自英國的熱食,魚裹上麵糊油炸,搭配炸薯條,吃的時候還會配上不同口味的調味醬,属于街邊小吃。炸鱼薯条是一道很常見的外帶食物,也是早期融合料理的例子Alexander, James (18 December 2009).

新!!: 英國文化和炸鱼薯条 · 查看更多 »

盖尔语

尔语(Gaelic)可以指盖尔人使用的一类语言,或者此类语言当中的特的一个语言。.

新!!: 英國文化和盖尔语 · 查看更多 »

盖洛普民意测验

洛普民意测验是一种观点的民意测验,它常常被各大媒体用于代表民意的一种表现方式。这种民意测验是根据他的发明者,美国的统计学家乔治·盖洛普(George Gallup)命名的。这种民意测试的特点是用简单的随机取样法并且试图把偏差度保持在最低。 盖洛普民意测验从1930年就开始存在,并且常常被新闻记者用于获得社会统计数字的方法。早期的盖洛普民意测验通常包含一些问题。几年后出现的方法论对此有了很多的改进。 一些在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出现的非常频繁的问题:.

新!!: 英國文化和盖洛普民意测验 · 查看更多 »

白色婚禮

白色婚礼是西式婚禮的一種,因新娘穿著白色婚紗而得名。传统的白色婚礼,主要源自于圣公会的仪式。在大多数--式中,新娘和新郎会肩并肩站在教堂前。当客人到达到婚礼现场,引导员(有無皆可),安排客人入座。入座後,通常新娘的亲朋会坐左侧,而新郎的亲朋坐右侧。前排通常為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準備用。 因文化差異、新人的年龄和情况以及个人喜好,新娘的進場方式也有不同,新娘可以单自独步入礼堂(新郎皆可),或者由父亲陪伴(父親已故或未能參加婚禮則由其他男性長輩代替),有些會由雙親陪伴。在瑞士白色婚礼中,新娘和新郎通常共同步入礼堂。在美国,新娘通常是最后一个進場。在英国,新娘后面会跟着伴娘、花童。有时新郎已经在礼堂中。有时,新郎会與伴郎一块步入礼堂。 新娘步入礼堂时,会演奏瓦格纳的婚禮合唱(Bridal Chorus)。在婚礼仪式进行当中,夫妻會在牧师面前向对方作结婚誓言。 婚礼仪式结束,新人离场时,会演奏孟德爾頌的结婚进行曲。.

新!!: 英國文化和白色婚禮 · 查看更多 »

百老匯

老匯大道(Broadway)為美國都市纽约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砲台公園,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紐約地鐵百老匯線(、、、)及紐約地鐵第七大道線(、、)均通過此路底下。由於此路两旁分佈著為數眾多的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因此成為了及音樂劇的代名詞。 關於百老匯大道的長度,說法不一。通常認為只有曼哈頓島內25公里的路段才可算是真正的百老匯大道,但另有一说称應該把位於布朗克斯區(Bronx)內的6公里也算進去。 百老匯的英文原意為「寬闊的街」,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是從荷蘭文Brede weg翻譯過來的,这和把Wall Street翻成华尔街是相同的道理。.

新!!: 英國文化和百老匯 · 查看更多 »

E·M·福斯特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OM,CH(Edward Morgan Forster,),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曾荣获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美國藝術文學院设立E·M·福斯特奖()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

新!!: 英國文化和E·M·福斯特 · 查看更多 »

花呢格紋

花呢格紋是一種由數種色彩不同的直、橫條紋交錯構成的花樣。花呢格布最早都是由羊毛織成的,但今日也有許多紡織廠以不同材質織造。花呢格紋在蘇格蘭的歷史上源遠流長;傳統蘇格蘭裙一直以來幾乎都有格紋花樣。 1746年詹姆斯黨宣布的「」曾試圖禁止蘇格蘭武士氏族穿著花呢格布以及其他蓋爾族的傳統,希望藉此將該區域納入政府管控。這條法律後來在1782年廢止。此後這種裝扮就不再是日常高地居民的穿著,而變成了蘇格蘭國家象徵性的服飾。 直到十九世紀中,不同花樣的高地花呢格紋仍是與不同地域相關(而非代表不同氏族)。這是因為每一種花呢格紋都是由同地區的織工所設計。設計時要盡量配合當地出產的天然染料,以及當地居民的審美觀。而十九世紀中期過後,特定的花呢格紋圖樣漸漸與特定的蘇格蘭氏族或家族(或是有著蘇格蘭傳統的機構)產生聯結。其中,以代表Black Watch和Royal Stewart的兩種,最廣為人喜愛。 今日花呢格紋的利用不再只限於織品,而是廣泛應用於紙張印刷、包裝、甚至壁飾上。 W紋.

新!!: 英國文化和花呢格紋 · 查看更多 »

芜菁

蕪菁(学名:Brassica rapa var.

新!!: 英國文化和芜菁 · 查看更多 »

銀河便車指南

#重定向 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新!!: 英國文化和銀河便車指南 · 查看更多 »

聖誕卡

聖誕卡是一張為慶祝聖誕節而印製的賀卡。通常內容由基督教象徵,例如耶穌降生的場景或伯利恆之星等,以至非宗教性質,包括卡通圖案、公仔、幽默或季節天氣例如雪景、雪花,或聖誕期間的活動例如購物及參加派對等。在西方社會、亞洲的日本以至香港,不少人,不論是否基督徒,皆流行在聖誕季節(即12月25日前後)交換聖誕卡以表達自己對朋友的心意。.

新!!: 英國文化和聖誕卡 · 查看更多 »

聖誕布丁

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是一種在聖誕節(十二月二十五日)供應的傳統布丁,通常作為聖誕晚餐的一部分。它起源於中世紀的英格蘭,有時也被稱作梅子(葡萄乾)布丁或梅子(葡萄乾)達芙Broomfield, Andrea (2007) pp.149-150.

新!!: 英國文化和聖誕布丁 · 查看更多 »

聖誕頌歌

聖誕頌歌是聖誕節或冬季演唱的一类基督教歌曲。.

新!!: 英國文化和聖誕頌歌 · 查看更多 »

聖誕晚宴

#重定向 聖誕晚餐.

新!!: 英國文化和聖誕晚宴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亚当斯

道格拉斯·诺耶尔·亚当斯(Douglas Noël Adams,)是一位英国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尤其以《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作品出名。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拍成电视连续剧。亚当斯逝世后还拍成电影。 除《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外亚当斯还参加了科幻电视连续剧《神秘博士》的拍摄工作,他写了其中的一些剧本。他的其它作品包括《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系列、与他人合作编写的两本《繁星似尘》和同样基于广播剧改写的《最后一眼》。亚当斯还是一位环境保护活动家,他喜欢快车、照相机、麦金塔电脑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在许多人还没有听说过电子邮件和Usenet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新技术了。 亚当斯自称为“极端无神论者”。在去世以前,他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演讲者,尤其是在科技和环保等题材方面。他在49岁时的早逝在科幻和奇幻社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哀悼。.

新!!: 英國文化和道格拉斯·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菲力普·普曼

菲力普·普曼,CBE(Philip Pullman,) ,英國英格蘭小說家,是暢銷奇幻小說《黑暗元素三部曲》的作者。.

新!!: 英國文化和菲力普·普曼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拉金

菲利普·拉金,CH,CBE,FRSL(Philip Larkin,),20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爵士樂评论家。1955年以第二部诗集《少受欺骗者》获得关注,之后又出版了《降灵节婚礼》和《高窗》。1984年曾被授予英国桂冠诗人称号,但被他谢绝。 拉金生于考文垂,1940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43年毕业。在读期间结识金斯利·艾米斯,成为一生的挚友。 毕业后就任威灵顿多所图书馆馆长。55年就任赫尔大学图书馆馆长直至逝世。03年被讀詩會选为英国“最受欢迎诗人”,08年被泰晤士报评为英国战后最伟大诗人。 分类:英国诗人 Category:CBE勳銜 Category:名譽勳位成員 Category:牛津大學校友.

新!!: 英國文化和菲利普·拉金 · 查看更多 »

萧伯纳

蕭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直譯為喬治·伯纳德·蕭,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联合创始人。早年靠写作音乐和文学评论谋生,后来因为写作戏剧而出名。萧伯纳一生写过超过60部戏剧,擅长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来揭露社会问题。1926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192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Alan Lerner曾改編其喜劇作品《賣花女》(Pygmalion)成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該音樂劇又改編為好萊塢同名賣座電影而家喻戶曉。.

新!!: 英國文化和萧伯纳 · 查看更多 »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新!!: 英國文化和衛報 · 查看更多 »

领带

领带(Necktie),為一條围绕颈部的长饰物,繫在恤衫衣领之下,材质通常为丝质、合成材料。其变体包括:阿斯科特领带(Ascot tie)、领结(Bow tie)、波洛领带(Bolo tie)与卡夹式领带(Clip-on tie)。现代的领带、宽领带与领结都是由领巾(Cravat)发展而来的。男性通常繫领带,作为商务装或正装的一部分。领带有时也是制服的一部分(如军队、警察、学校或服务行业),而且每日佩戴。.

新!!: 英國文化和领带 · 查看更多 »

西區 (倫敦)

西區(英語:West End of London)是英國英格蘭倫敦地名,由於此處商業區與西區劇院眾多,所以許多遊客經常聚集至此。西區一名是19世紀英國人用來描述查令十字以西的地區所產生的Mills, A., Oxford Dictionary of London Place Names, (2001)。西區也是倫敦都市計劃中的兩個國際性中心之一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西區是英國的娛樂中心,也有歐洲最大的購物區,劇院、電影公司、餐廳、酒吧與夜店。.

新!!: 英國文化和西區 (倫敦) · 查看更多 »

西裝

西裝,又稱西服,泛指西式的正式套裝,現代多指男性西裝三件套。廣義上的西裝指洋服,包括整个西洋服飾體系。西裝雖然源自歐洲,但現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正式服裝,是表示禮貌、尊重場合的一種方式。現今社會即使平民,在出席婚、喪禮、婚宴、壽宴、欣賞歌劇、電影或表演等莊重場合時,亦會穿上西裝以示尊重場合、表演者或主人家。 男性西服最為規範化。長袖外套、相配的長褲、長袖襯衫、領帶,是男性套裝的基本服飾。.

新!!: 英國文化和西裝 · 查看更多 »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於南欧、北歐;盛行於西歐、北歐、北美,澳洲,纽西蘭等國家的文化,包括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在欧美,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伊斯兰、亚洲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新!!: 英國文化和西方文化 · 查看更多 »

馬丁·艾米斯

馬丁·艾米斯是英國著名作家,出生於史雲斯,其父親是被《時代雜誌》評為英國50大作家的金斯利·艾米斯爵士。1973年,馬丁推出處女作《瑞秋論文》即追隨父親腳步贏得毛姆文學獎,後來他又推出多部作品,至1984年,他寫了另一部經典《錢》,《時代雜誌》評為百大英文小說。往後的廿年,馬丁繼續筆耕不斷,但始終未能再在重要的文學獎上再下一城。2007年,他擔任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創新寫作中心的教授。 Category:英國作家.

新!!: 英國文化和馬丁·艾米斯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和主题。他所创作的小说大多根植于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敌人、中学和大学的岁月。乔伊斯是用英文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中将国际化因素和乡土化情节结合最好的人。.

新!!: 英國文化和詹姆斯·乔伊斯 · 查看更多 »

誰人

#重定向 谁人乐队.

新!!: 英國文化和誰人 · 查看更多 »

魯德亞德·吉卜林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又译吉普林或盧亞德·吉卜齡),生於印度孟买,英国作家及诗人。主要著作有儿童故事《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1894年)、印度侦探小说《基姆》(Kim,1901年)、 诗集《营房谣》(Gunga Din,1892年)、短诗《如果》(If—,1895年)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他是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中一位很受歡迎的散文作家Rutherford, Andrew.

新!!: 英國文化和魯德亞德·吉卜林 · 查看更多 »

魔街理髮師

《魔街理髮師》是一部由史蒂芬·桑坦作詞作曲的東尼獎得獎音樂劇。此劇根據於十九世紀理髮師陶德的傳說,尤其是以1973年Christopher Bond所創作的舞台劇本為底。.

新!!: 英國文化和魔街理髮師 · 查看更多 »

魔戒

《魔戒》(英語:The Lord of the Rings)是一部由英国牛津大學教授、語言學家J·R·R·托爾金创作的史詩奇幻文學作品。這個故事原是托爾金早年創作的兒童幻想小說《哈比人歷險記》(英语:The Hobbit)(1937年)之續篇,但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變得恢弘龐大。此作品絕大部分完成於1937至1949年,約與二戰期間相符,因此有人相信此作在某些方面亦受到該場戰爭的影響。《魔戒》一書为畅销书籍,不同版本已售出超过一億五千萬册。 由于二战后纸张短缺,全书被分为三卷出版,因此常被誤認是一「三部曲」,即今天廣為人知的《魔戒》三部曲。分別稱作《-zh-cn:护戒同盟队;zh-tw:魔戒現身-》(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zh-cn:双塔奇兵;zh-tw:雙城奇謀-》(The Two Towers)、《-zh-cn:王者归来;zh-tw: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其中每一部又分為兩冊出版,並收錄了相關的背景資料。此後,《魔戒》一書被譯為多種語言並重刷多次,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奇幻文學作品之一。 這個故事的原文名稱,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之王)指明了最主要的反派角色——堕落的神明索倫(Sauron),他創造了一枚戒指來統領其他戒指,並以此作為對抗甚至統治中土大陸(Middle-earth)的終極武器。故事開始於平靜的夏爾(the Shire),一個類似英國鄉村的哈比家園,隨著魔戒的爭奪而橫跨了整個中土大陸。主角包括哈比人(Hobbit)佛羅多·巴金斯(Frodo Baggins)、山姆·詹吉(Samwise Gamgee)、梅里(Meriadoc Brandybuck)、皮聘(Peregrin Took)和他們的同伴遊俠亞拉岡(Aragorn)、矮人金靂(Gimli)、精靈勒苟拉斯(Legolas),還有巫師甘道夫(Gandalf)。 托爾金眾多作品的寫作主題、背景和其由來皆被大量研究過。儘管加入了大量的知識,《魔戒》劇情其實僅是托爾金自1917年以來寫作之浩大史詩中的最後一個環節,他並自稱該史詩的類型為「神話創作」(mythopoeia)。影響《魔戒》的因素廣泛來源於哲學、神話、宗教、對工業化的反對立場、作者前期作品與兩次世界大戰等。一般認為《魔戒》為現代奇幻作品帶來巨大的影響,「托爾金派」(Tolkienian和Tolkienesque)一字甚至為《牛津英語詞典》所收錄。 《魔戒》一書的歷久不衰為流行文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及參照。托爾金迷們創建了許多社群,亦出版了大量有關托爾金及其作品的書籍。《魔戒》正持續地衍生出不同作品,如藝術插圖、音樂、電影、電視、廣播劇、電玩遊戲、同人文章等。.

新!!: 英國文化和魔戒 · 查看更多 »

诺埃尔·科沃德

诺埃尔·科沃德爵士(Sir Noël Coward,), 英国演员、剧作家、流行音乐作曲家。因影片《与祖国同在》(In Which We Serve)获得1943年奥斯卡荣誉奖。.

新!!: 英國文化和诺埃尔·科沃德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新!!: 英國文化和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遜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又译作鲁滨孙漂流记,或鲁宾逊漂流记,鲁宾孙漂流记。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由於原書名過長,通常簡稱為上述的標題。 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 这个故事的创作一般認為是由蘇格蘭人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亲身经历所启发,亚历山大·塞尔扣克曾流落于智利南太平洋岛的一个叫做Más a Tierra的小岛四年之久(该岛于1966更名为鲁宾逊·克鲁索岛),是智利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Juan Fernández Islands)中的第二大島。.

新!!: 英國文化和鲁滨逊漂流记 · 查看更多 »

賀卡

#重定向 問候卡.

新!!: 英國文化和賀卡 · 查看更多 »

足球

足球是一种足球類運動,亦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但在这里它代表前者。標準的足球比賽由两队各派11名队员参与,包括10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互相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互相对抗、互相进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45分鐘,共90分鐘。如果在比赛規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籤、加时(30分鐘延長赛)或互射十二码罚球等形式比赛分出高下。 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运动相傳源于英國,亦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被認為是世界第一运动,在和平年代亦被稱作是“國與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被视作一门艺术。 足球在英語世界中有不同名稱。英式足球於19世紀的英國出現時,football一詞還可以指數種形式相異的運動,例如橄欖球(rugby football)等。為了區別,便將這種由英格蘭足球總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定立規則的英式足球,稱為association football。其後英國人將association縮短,造出新詞soccer。現在北美洲之外的大部份英語系國家和地區,將足球稱為football;而在美國,football用來指當地主流的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因此美式英語稱英式足球為soccer,然而受西班牙語社群影響,也會借用西班牙語的fútbol。.

新!!: 英國文化和足球 · 查看更多 »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éalisme)是在法国開始的文化運動,直接地源于达达主义,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人們對這場超現實主義運動瞭解得最多的是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藝術家將作品畫的像照片一樣,製造出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不合邏輯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東西變為怪異的生物,還發明了許多利用無意識去表達自我的畫畫技法。 超现实主义源于达达主义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蔓延至各个领域,最终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及语言的视觉艺术,文学,电源和音乐,乃至政治思想及政策实施,哲学及社会学理论。.

新!!: 英國文化和超现实主义 · 查看更多 »

鹅是經人类驯化的雁類動物,属于家禽。中國家鵝來自於鸿雁,歐洲家鵝則來自灰雁。.

新!!: 英國文化和鹅 · 查看更多 »

車打芝士

車打芝士,原產自英國的西南部的車打(Cheddar)村,是英美最常見的芝士之一。傳統的車打芝士呈鼓狀,重27.5千克,外層包著一層繃帶,以確保芝士的外層有良好的硬質外殼。車打芝士質地平滑,相當硬,芝士肉是金黃色,帶有一種輕微的鹹味。 製作車打芝士需在牛奶中加入發酵劑及凝結劑使牛奶凝結,待奶品凝結後,將凝乳塊切割並加熱,以排走乳清,加熱時凝乳會糾結成大塊,因此要將凝乳再切割,然後放在容器內進行多次翻轉,排走剩餘的乳清,最後將凝塊搗碎及擠壓,加入鹽等調味,放入芝士室內成熟。.

新!!: 英國文化和車打芝士 · 查看更多 »

軟性飲料

軟性飲料,又名软饮、清凉饮料、无醇饮料或非酒精饮料,酒精含量(体积比)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調配的饮料。在歐美地區原本的定義是指由濃縮原料製成的碳酸或非碳酸飲料,但現在已是極低酒精之飲料的通稱。汽水、檸檬水和水果潘趣酒等都是最常見的軟性飲料,至於热巧克力、茶、咖啡等都不視為軟性飲料。.

新!!: 英國文化和軟性飲料 · 查看更多 »

黑便士郵票

#重定向 黑便士.

新!!: 英國文化和黑便士郵票 · 查看更多 »

黑胡子

黑胡子(Blackbeard),真名為爱德华·蒂奇(Edward Teach,或Edward Thatch,),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是世界航海史上惡名昭彰的海盗之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殖民地東岸進行劫掠,其早年生活不可知,他可能在安妮女王戰爭期間成為私掠船上的水手,爾後可確定的是他定居在巴哈馬群島中的新普羅維登斯島,且該島是班傑明·霍尼戈爾德船長的基地之一,而在1716年左右,蒂奇加入班傑明的團隊且被任命為一艘班傑明俘虜的單桅縱帆船的船長,他們劫掠了許多船隻,更有兩艘船加入他們的船隊,其中一艘由史提德·波納特指揮,但於隔年1717年,霍尼戈爾德金盆洗手不再私掠並將兩艘船都帶走了。 之後蒂奇又俘虜了一艘法籍商船,命名為“安妮女王復仇號”並配備四十門大砲,他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海盜,而他的別名"黑鬍子"導源於他那又黑又厚的鬍子及那令人畏懼的臉孔。根據記載,他甚至將點燃的(火繩槍)導火線黏於帽緣甚至鬍子上,以恐嚇敵人;甚至組織了一夥海盜聯盟封鎖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的港口,在居民的手中得到贖金後,卻擱淺在北卡羅萊納的貝爾伏特附近的垻上,再來,他與波納特分道揚鑣並安頓在貝斯鎮,並在那裏接受英國王室的赦免,很快地,黑鬍子又重返大海卻被維吉尼亞總督---亞歷山卓·斯伯茲伍德盯上,1718年11月22號斯伯茲伍德組織了一群士兵及水手試圖抓捕黑鬍子,在激烈的戰鬥中,蒂奇與他的一些同夥被羅伯特·梅納德中尉所率領的水手小隊所殺。 黑鬍子是一位精明善於算計的領導者,他用自己那令人畏懼的名聲恐嚇被劫掠者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而非使用武力,而且黑鬍子也與現代文藝中所認為的暴虐海盜不同,他的船員是真心的服從他且具記載從未殺害任何俘虜。死後,黑鬍子被文藝化,並成為各種以海盜為主題的幻想作品的啟發、靈感來源。.

新!!: 英國文化和黑胡子 · 查看更多 »

黑暗元素三部曲

--是一套由英国作家-zh-hans:菲利普·普尔曼;zh-hant:菲力普·普曼;-创作的奇幻小说三部曲。其中包括1995年出版的《-zh-hans:黄金罗盘;zh-hk:黃金羅盤;zh-tw:黃金羅盤;-》、1997年出版的《-zh-hans:魔法神刀;zh-hk:奧秘匕首;zh-tw:奧秘匕首;-》和2000年出版的《-zh-hans:琥珀望远镜;zh-hk:琥珀望遠鏡;zh-tw:琥珀望遠鏡;-》。其作者目前正執筆撰寫黑暗元素三部曲的續篇。.

新!!: 英國文化和黑暗元素三部曲 · 查看更多 »

齊柏林飛船

齊柏林飛船(Zeppelin)是一種或一系列硬式飛船的總稱,是著名的德國飛船設計家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在20世紀初期以大衛·舒瓦茲(David Schwarz)所設計的飛船為藍本,進一步發展而來。由於這系列飛船的成功,「齊柏林飛船」甚至成為當代稱呼此類飛船時所用的代名詞。 在當時,巨型飛船主要的用途涵蓋了民用與軍事兩種領域。民用方面,德意志飛船運輸公司(Deutsche Luftschiffahrts-AG)可以被視為是現代商業航空界的開山祖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曾非常活躍過。大戰爆發後,各國軍事將領們注意到飛船高高在上的運用性,因此改將其投入到戰場上,擔任空中轟炸或偵察斥候的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敗戰,曾一度讓齊柏林飛船的營運陷入泥沼,但雨果·埃克納(Hugo Eckener)繼起已逝的齊柏林伯爵遺志,在1920年代復興了齊柏林飛船,並且在1930年代達到顛峰。在當時,包括LZ127「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與LZ129「興登堡號」等幾艘膾炙人口的巨型飛船,在跨大西洋的歐美航線上都有豐富的獲利。但不料,1937年時興登堡號在美國紐澤西州失火墜毀,也就是著名的「興登堡空難」,在那之後包括齊柏林飛船在內的整個飛船運輸產業急速沒落,不久之後就被新興的民航機給取代了。.

新!!: 英國文化和齊柏林飛船 · 查看更多 »

迷你裙

迷你裙是一種長度只及膝蓋以上的短裙,迷你裙的其中一個定義是站立時,食指和無名指可以觸及裙子的底邊。.

新!!: 英國文化和迷你裙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蒂皮特

迈克尔·肯普·蒂皮特爵士,OM,CH,CBE(Sir Michael Kemp Tippett,),英国20世纪著名作曲家。.

新!!: 英國文化和迈克尔·蒂皮特 · 查看更多 »

在日本很常見的煎茶 一個人正在製作抹茶 茶,是指利用茶樹的葉子所加工製成的飲料,多烹成茶湯飲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調味,又有藥用。葉羽,茶經,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1現代的茶主要按製作工序分爲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中國查葉詞典,陳宗懋.楊亞軍,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7。茶大多種植在梯田。.

新!!: 英國文化和茶 · 查看更多 »

舞曲

舞曲(Dance music),是一種音樂,用於跳舞時的伴奏,它可能是一首歌曲或其中一部份,或是為了加強節奏感而重新編曲。.

新!!: 英國文化和舞曲 · 查看更多 »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嘉莎·瑪麗·克萊麗莎·克莉絲蒂女爵士,DBE(Dame 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又譯阿加莎·克里斯蒂,),另外又稱馬洛溫爵士夫人(Lady Mallowan),是英国侦探小说作家。玛丽·维斯马科特(Mary Westmacott)則是她寫浪漫愛情小說所用的筆名。 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嘉莎·克莉絲蒂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而將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聖經與威廉·莎士比亞的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至今其著作曾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突破20億本。 在法國,截至2003年,她一共賣出4,000萬本法文版的著作,為法國書籍銷量紀錄保持者,遠勝於第二位法國大文豪左拉的2,200萬本。她是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Queen of Crime),對英國偵探小說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和富爭議的啟發。 她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让她对文学创作充满了兴趣。而她的姐姐经常给她讲述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使得她对侦探小说的兴趣大增。她曾经对她姐姐说,她也想写侦探故事,可是姐姐却认为侦探小说不好写,并不支持她。正是因为这种相反的刺激,使得克里斯蒂创作侦探小说的欲望更加强烈,并最终促使她写出了第一本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疑案》,之後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上了侦探小说创作之路,一生共创作了79本侦探小说,并改编、创作了许多侦探剧本。 她的偵探名劇《捕鼠器》(The Mousetrap),自1952年11月25日在大使劇院(Ambassadors Theatre)上演,時至今日,已上演超過了20,000次,是在伦敦戏剧公演最長的紀錄。 阿嘉莎·克莉絲蒂發行了超過80本小說和劇本。她所寫的偵探小說,主要使用密室推理法,而且通常要到結尾才知道誰是真兇。至於角色方面,大多數的作品都圍繞著兩大人物,分別是赫丘里·波罗和-zh-hans:简;zh-hant:珍-·马普尔小姐。她善於用嶄新的寫作手法來寫偵探小說,其中--一書更為讀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她對寫作一絲不苟和嚴格認真的態度,令讀者有能力從書中搜索和掌握到充分的資料,解開疑團。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大部分小說都曾搬上銀幕,部分著作,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更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作品。英國BBC電視台曾經拍攝不少關於赫丘里·波罗和-zh-hans:简;zh-hant:珍-·马普尔的故事,曼徹斯特的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後來亦以大衛·蘇歇飾演白羅,拍攝電視劇集。在2004年,日本NHK電視台甚至把白羅和瑪波的故事改編為動畫,稱為《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名偵探白羅與瑪波》(Agatha Christie's Great Detectives Poirot and Marple)。.

新!!: 英國文化和阿加莎·克里斯蒂 · 查看更多 »

阿爾斯特蘇格蘭語

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或Ulster-Scots,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èr-Scotch) The Ulster-Scots Language Society.

新!!: 英國文化和阿爾斯特蘇格蘭語 · 查看更多 »

阿瑟·萨利文

阿瑟·西摩尔·萨利文爵士,MVO(Sir Arthur Seymour Sullivan,),英国作曲家。早年曾在皇家音乐学院和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曾发现舒伯特的遗稿《罗莎蒙德》。1871-1896年与文学家吉尔伯特合作创作轻歌剧,以吉尔伯特与萨利文知名。其轻歌剧作品风趣幽默,艺术水准较高,在英语国家长期盛演不衰。代表作包括《皮纳福号军舰》《日本天皇》等。.

新!!: 英國文化和阿瑟·萨利文 · 查看更多 »

阿瑟·柯南·道尔

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 - 1930年7月7日),英国作家、醫生。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福爾摩斯,而成爲偵探小说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说,如科幻、歷史小说、爱情小说、戲劇、詩歌等。.

新!!: 英國文化和阿瑟·柯南·道尔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威士忌

蘇格蘭威士忌(Scotch Whisky,或直接簡稱Scotch),是一種只在蘇格蘭地區生產製造的威士忌。特色上,蘇格蘭威士忌與其他種類的威士忌,尤其是它極為相似的鄰居愛爾蘭威士忌最大的不同,是在製造過程中使用了泥炭這種物質。.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之花

《蘇格蘭之花》(Flouer o Scotland;Flower of Scotland;Flùr na h-Alba)是一首苏格兰歌曲,经常在特殊的场合和体育赛事中使用。苏格兰没有正式的国歌,《蘇格蘭之花》是非正式履行这一职责的歌曲之一,其他歌曲还包括《》(Scots Wha Hae),《蘇格蘭勇士》(Scotland the Brave) 和《高地大教堂》(Highland Cathedral)。这首歌曲由和他的组合The Corries创作,发表于1967年。歌曲中提到了1314年由罗伯特·布鲁斯领导的班诺克本之战的胜利,那次战争打败了英格兰王国的爱德华二世,班诺克本战役是苏格兰与英格兰数百年交战史上,苏格兰最重要的一次全面胜利。.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之花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勇士

《蘇格蘭勇士》(Alba an Àigh;Scotland the Brave)是蘇格蘭的一首愛國歌曲。它曾經在國際賽事上被用來代替蘇格蘭國歌。此曲大概出現在20世紀, 在當時就有使用现名。目前傳唱的歌詞大概在1950年代由記者克立夫‧漢立(Cliff Hanley)作詞,並由歌手羅伯特‧威歐森(Robert Wilson)傳唱。2006年后,蘇格蘭皇軍採用該曲作為急行軍時的進行曲。 蘇格蘭足球代表隊在1982和1986世界盃足球賽都使用蘇格蘭勇士作為國歌,蘇格蘭之花後來取代蘇格蘭勇士的地位,並且也被蘇格蘭國家橄欖球隊拿來替代國歌。 蘇格蘭勇士也是美國管樂隊最喜歡演奏的歌曲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勇士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裙

蘇格蘭短裙,是一種以格子花紋布料製造的裙子,於18世紀末期起被作為蘇格蘭高地的民族服裝,是一種被發明的傳統(Invented Tradition),本來是由一名英格蘭工業家為蘇格蘭工人設計的制服,將傳統蘇格蘭格子披肩長袍裁成短裙。在若干場合,蘇格蘭裙裡會不穿內褲。 現在蘇格蘭裙常被用作儀仗隊制服、男性禮服及女性時裝等。.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裙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語

依照上下文的不同,蘇格蘭語可能是下列其中一種含意:.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語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議會

蘇格蘭議會(英语:Scottish Parliament;蘇格蘭蓋爾語:Pàrlamaid na h-Alba)是從1997年權力下放方式成立的,一院制蘇格蘭地方議會。地點位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老城區的聖魯德。 从体制上说,苏格兰议会与英国国会没有直接联系。英国国会中的苏格兰地区席位是由英国大选决定,与苏格兰议会选举没有任何关系。只有英国国会议员(MP)才有资格在英国国会发言投票等,苏格兰议会议员(MSP)不具备这种资格,而英国国会议员也不具备在苏格兰议会发言投票的资格。.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議會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長老會

#重定向 蘇格蘭教會.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長老會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英語

蘇格蘭英語(Scottish English),一種英語的變體,在蘇格蘭使用。最主要的蘇格蘭英文,被稱為標準蘇格蘭英語(Scottish Standard English)或蘇格蘭標準英語(Scottish Standard English,縮寫為SSE)。在蘇格蘭,蘇格蘭英語作為口語和書面語言均被廣泛使用。蘇格蘭英語受到了同屬日耳曼語系的蘇格蘭語的很強影響。在高地地區,當地的英語受到了凱爾特語系的蘇格蘭蓋爾語的強烈影響。由於這些原因使得蘇格蘭英語有極強的口音,也使得其他地區的英語使用者較難理解蘇格蘭英語。典型的蘇格蘭英語的例子有stay(在這裡表居住之意,相當於標準英語的live)、outwith(意為「外側」,相當於標準英語的outside)等。 Category:蘇格蘭文化 Category:英國語言 Category:標準英語.

新!!: 英國文化和蘇格蘭英語 · 查看更多 »

蘋果派

蘋果派(或稱蘋果餡餅)(Apple pie),是一種西式水果餡餅,餡料主要材料是蘋果。在西方,許多的場合都用上蘋果派,表面覆蓋了餡餅皮,內裡是切碎的蘋果。製作蘋果派時人們多是加上糖、葡萄乾、肉桂和肉豆蔻等調味品,甚至加上別的水果和芝士。.

新!!: 英國文化和蘋果派 · 查看更多 »

薩爾曼·魯西迪

艾哈邁德·薩爾曼·魯西迪爵士(英文:Ahmed Salman Rushdie;अहमद सलमान रश्दी,)印度/英国文学家,作家,又译为萨尔曼·拉什迪,於生於孟買,十四歲移居英國讀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歷史系畢業。其作品风格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他在英國支持工黨,並批評祖國印度的保守派政黨。 魯西迪現居紐約,並曾經在電影《BJ單身日記》客串。.

新!!: 英國文化和薩爾曼·魯西迪 · 查看更多 »

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是於1888年7月7日到11月9日期間,在倫敦東區(East End of London)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帶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五名妓女的兇手的化名。犯案期間,兇手多次寄信到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落入法網。其大膽的犯案手法,經媒體一再渲染,引起當時英國社會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殺手之一。 開膛手傑克,可稱是世界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魔,他犯案後會將受害人內臟挖出,喉管割斷,還會將其面部搗爛。雖然案件距今已逾百年,但有關該案的書籍與相關研究從未間斷。由於缺乏證據,真兇的身份與真實犯案原因仍是眾說紛紜,令案情更加撲朔迷離。但是,開膛手傑克的身影卻--媒體、搖滾樂、玩具等物品,不斷出現在當今的流行文化之中。 網路上盛傳開膛手傑克已查出真兇的流言,起因於英國作家羅素·愛德華(Russell Edwards)買下當年的證物「凱薩琳·艾道斯的披肩」時,突發奇想地將披肩拿去進行DNA檢測,希望能破這百年的懸疑殺人案。他委託基因分析專家亞里·羅黑萊年(Jari Louhelainen),花費三年之久的DNA檢測在2014年9月結果出爐,在披肩上驗出凱撒琳·艾道斯的DNA以及艾倫·柯明斯基的DNA。但他的主張並未通過同行評審的檢證,且關鍵的DNA證據存在嚴重爭議性,他所使用的查證方式與成果都受到許多批評。.

新!!: 英國文化和開膛手傑克 · 查看更多 »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的地中海区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会酿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在古埃及文化中,葡萄酒(紅酒)和血相關聯,這種象徵關係也影響了附近地區產生的的宗教。在中國文化中,與葡萄酒有關的詩詞文學始自漢朝,多視葡萄酒為一種美酒。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按照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及甜型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平静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葡萄酒的原料-葡萄,最早產於中國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葡萄亦在西汉时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到中国。目前葡萄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国,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由於法国气候温和,除了北部诺曼底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義大利與西班牙也是傳統的葡萄酒大國,以往多生產一般餐酒,但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有酒商走精緻路線,目前也有生產評價極高的葡萄酒。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雖然不多,但是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也產出不少精緻的珍釀。歐洲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通稱為舊世界葡萄酒,其他區域生產的葡萄酒,則稱為新世界葡萄酒,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比如英国也开始尝试生产起泡葡萄酒。.

新!!: 英國文化和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肉馅羊肚

肉馅羊肚(Haggis),或称羊肚杂碎布丁,直译为哈吉斯、哈革斯,是一道传统的苏格兰菜。它实际上就是羊杂碎,制法是先将羊的胃掏空,里面塞进剁碎的羊内脏如心、肝、肺,再加上燕麦、洋葱、羊油、盐、香辣调味料和高汤等,制成袋(现在常用香肠衣来代替羊胃),水煮约三小时,到鼓胀而成。如今餐馆通常会把羊的胃袋在上桌前去掉,只留下羊杂给客人享用。一般与馬鈴薯泥和芜菁甘蓝泥(neeps and tatties)以及一杯苏格兰威士忌(dram)一起食用。风味独特。 哈革斯被称为苏格兰“国菜”,一般认为是受到了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伯恩斯1787年创作的《Address to a Haggis》一诗的影响。彭斯在该诗中称哈革斯为“布丁一族的伟大首领”(Great chieftain o' the puddin-race!)。后人为了纪念彭斯,定每年1月25日为伯恩斯之夜(Burns supper),在晚餐时背诵彭斯的《Address to a Haggis》一诗,并享用哈革斯。 虽然是苏格兰的传统食物,但近年来英格兰和威尔士人相继宣布哈革斯最早是由他们所发明。目前最早有关哈革斯的记录出现于在英格兰兰开夏郡西北部发现的一本食谱《Liber Cure Cocorum》,大概可以追溯到1430年左右。哈革斯在这本食谱中的名称是“hagese”。其中写道:.

新!!: 英國文化和肉馅羊肚 · 查看更多 »

肉汁

肉汁是一種濃稠的調味汁,通常由烹調肉或菜後流出來的汁做。西餐如美國人吃豬肉、雞肉、羊肉、火雞、牛肉時經常和肉汁一同吃。 肉汁亦指肉類本身含有的液體,當以刀切肉時,或以牙齒咀嚼時會滲出。對於大部分肉類食用者來說,肉汁含量多的肉較為好吃。.

新!!: 英國文化和肉汁 · 查看更多 »

蓋伊·福克斯面具

蓋伊·福克斯面具(又譯蓋·福克斯面具)是根據蓋伊·福克斯的面容加以風格化而描繪成的一種肖像。這位火藥陰謀計劃中最著名的成員曾於1605年企圖在倫敦炸毀上議院但未成功。長久以來,焚毀戴有蓋伊·福克斯面具肖像的人偶已成為蓋伊·福克斯之夜的慶祝活動之一。 插畫家將蓋伊·福克斯的臉部肖像設計成有著特大的笑容、透紅的雙頰、開開往上翹的八字鬍、以及下巴上有著細細尖尖垂直鬍鬚樣子的風格。1982年所出版的《V怪客》漫畫以及2006年所改編的同名電影都將這樣風格的肖像用作為故事情節的主要元素,使得該肖像已然成為各式各樣抗議活動的象徵。自其在網路論壇上出現之後,網路駭客組織團體「匿名者」便在2008年的佔領運動「Chanology 行動」中使用這種風格的面具肖像,也曾在世界各地其他的反政府、反體制的示威遊行中使用過,使得該面具成為眾所周知匿名者組織的象徵符號。.

新!!: 英國文化和蓋伊·福克斯面具 · 查看更多 »

蓋爾人

蓋爾族(Gaels,或Goidels),一群使用蓋爾亞支凯尔特语族為母語的人。他們起源於愛爾蘭,隨後擴張至蘇格蘭與曼島。他們的語言起源於海島凱爾特語支,隨後又分化成愛爾蘭語、苏格兰盖尔语、曼島語三個分支。 category:愛爾蘭 category:蘇格蘭 category:凱爾特人.

新!!: 英國文化和蓋爾人 · 查看更多 »

锡克教

锡克教(旁遮普语:ਸਿੱਖੀ ,意解「信徒」;英语:Sikhism)是一種萬有在神論的印度宗教,以《古魯·格蘭特·薩希卜》為經典。錫克教在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地區,是現存其中一個最年輕的宗教,目前在全世界有2500萬教徒,大部分居住在印度旁遮普邦。.

新!!: 英國文化和锡克教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

自由民主可以指:.

新!!: 英國文化和自由民主 · 查看更多 »

酒吧

酒吧(Bar,Pub,Tavern)是指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鸡尾酒等酒精类饮料的消费场所。Bar多指娱乐休闲类的酒吧,提供现场的乐队或歌手、舞女表演。高级的Bar还有调酒师表演精彩的花式调酒。而Pub和tavern多指英式的以酒为主的酒吧,也就是英式酒吧。有很多类型和风格,既有最低档的“潜水吧”,也有为社会精英人士提供娱乐的优雅场所。酒吧最初源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的美洲大陆,bar一词到16世纪才有“卖饮料的柜台”这个义项,后又经美洲进一步的变异、拓展,约20世纪80至90年代传入華人地區及華洋雜處的社會。.

新!!: 英國文化和酒吧 · 查看更多 »

艾尔顿·约翰

#重定向 艾爾頓·約翰.

新!!: 英國文化和艾尔顿·约翰 · 查看更多 »

艾倫·亞歷山大·米恩

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lan Alexander Milne、常縮寫為A.

新!!: 英國文化和艾倫·亞歷山大·米恩 · 查看更多 »

艾米莉·勃朗特

艾米莉·珍·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ë,),19世纪英國作家與詩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二,世界文学名著《咆哮山莊》的作者,而且這其实也是她一生中唯一一部小說。.

新!!: 英國文化和艾米莉·勃朗特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盖尔语

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或僅簡稱蓋爾語(Gàidhlig;IPA:),屬於凱爾特語族蓋爾亞支的一種語言。也被稱為高地蓋爾語或高地蘇格蘭語。.

新!!: 英國文化和苏格兰盖尔语 · 查看更多 »

苦啤酒

苦啤酒(Bitter),愛爾淡啤酒的一種,它在定義上較為寬鬆,有許多種啤酒都被歸類在這個分類下,在英國地區,它與愛爾淡啤酒是同義詞。顏色可能是呈暗色或是金黃色,酒精含量約3%至7%間不等。.

新!!: 英國文化和苦啤酒 · 查看更多 »

英式早餐

英式早餐是英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不同于欧陆早餐麵包加咖啡的简单搭配,英式早餐以菜点丰富著名。 一顿丰盛的英式早餐包括烤番茄(番茄底划十字口,入烤箱)、炒蛋(煎雙蛋亦可)、香肠、咸肉、麦片(搭配牛奶或酸奶)、焗豆、蘑菇诸种菜点。主食的选择,吐司(搭配牛油与果酱)之外,可颂、丹麦卷等诸种欧陆特产亦可纳入。 饮料以橙汁为代表。咖啡与茶亦有供应。典型的『英式早餐茶』是多种红茶的混合茶,茶浓而提神。.

新!!: 英國文化和英式早餐 · 查看更多 »

英國專輯排行榜

英國專輯排行榜(UK Albums Chart)是按英國唱片銷售量排名的排行榜,由英國官方排行榜公司(The Official UK Charts Company,簡稱OCC)編輯,並發表在音樂周刊(前75名)、OCC官網(前100名),完整的前200名列表則只刊登在排行榜+。 『英國專輯排行榜』只是個統稱,一般是指流行百大專輯榜(Official Albums Chart Top 100),專輯要擁有登上該榜的資格,必須要有確定的曲目、定價,並至少有三首歌曲或總共二十分鐘長,而且定價不能過於低廉(價格不能低於4.24英鎊)。但自從1989年1月份起,該榜將不接受多位歌手合作的合輯作品,該類作品將被歸類在英國合輯排行榜(Official Compilations Chart Top 100)內,例如1992年的《終極保鑣電影原聲帶》(The Bodyguard)就被歸類為合輯只能進入此榜。詳細的入選資格可參見OCC官網。 雖然專輯銷售量漸漸成了判斷歌手成功與否的依據,但專輯排行榜一直不比單曲排行榜(UK Singles Chart)來得受矚目。然而事實上,近年來專輯排行榜仍維持著不錯的狀況,即使音樂數位化革命正威脅著傳統唱片市場,但整體而言仍算穩定,2005年甚至有專輯在英國達到1.262億張的銷售量。.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專輯排行榜 · 查看更多 »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BBC新聞(BBC News)是英國廣播公司旗下負責播報新聞節目的一個部門 。在BBC第一台,除了早上的《BBC早餐》之外,還在下午1點和傍晚6點以及晚上10點播出約30分的新聞。BBC在英國各地的分支機構也會製作面向各地區播出的新聞節目。除了電視和廣播之外,BBC也通過網絡提供新聞。BBC新聞網在1997年11月上線,現在每月的訪問者數超過1500萬人,是英國最具人氣的新聞網站之一。許多BBC電視新聞節目也在網上公開。.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 查看更多 »

英國單曲排行榜

英國單曲排行榜(UK Singles Chart)由英國官方排行榜公司(The Official UK Charts Company,簡稱OCC)編輯,是代表英國唱片工業的權威排行榜。排行榜的資訊會刊登在音樂周刊(Music Week)(前75名)、排行榜+(ChartsPlus)(前200名)等雜誌上,並公布在各大網站上(通常只列出前40名)。由於英國的單曲通常是由唱片行售出,因此英國單曲排行榜不像美國告示牌排行榜會參考電台的數據,而是由約6500家唱片零售商和英國網路影音下載業者負責提供銷售資料。 由排行榜結合銷售量和下載次數選出前200名的單曲,只有前40名會於每周日下午由英國第一廣播電台(BBC Radio 1)的排行榜節目播出,音樂周刊則會於每周一列出前75名的單曲,完整的前200名單曲名單則是由排行榜+於每周三刊登。 根據英國官方排行榜公司統計,至2009年1月11日為止,已經有1088首單曲曾登上過英國單曲排行榜。.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單曲排行榜 · 查看更多 »

英國猶太人

英國猶太人(British Jews)是指擁有英國國籍,且在種族或宗教上屬於猶太人的人群。據2011年英國人口普查,英國有263,346名猶太人。而據2010年估計,英國有29.2萬名猶太人,擁有世界第五大的猶太人社區.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猶太人 · 查看更多 »

英國音樂

英國音樂至今仍一直非常受歡迎。從1960年代一群音樂家開始推廣搖滾樂以後,英國創造出非常多知名的新音樂領域,像是重金屬、民謠、鼓打貝斯、車庫搖滾、迷幻浩室、龐克、塵垢、金屬、英倫搖滾、新浪潮、輾蕊、血腥輾蕊,以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經歷革新後的當地民謠。 英國並出了許多對全球極富影響力的歌手及樂團,像是謬思合唱團、披頭四、比吉斯合唱團、衝擊合唱團、1世代、鐵娘子樂團、猶太祭司樂團、平克·佛洛伊德、性手槍、誰合唱團、深紫色樂團、滾石合唱團、酷玩樂團、皇后樂團、創世紀樂團、超級流浪漢合唱團、愛默生,雷克與帕瑪(Emerson, Lake & Palmer)、艾瑞克·克萊普頓、洛史都華、羅克希音樂樂團、Foghat、奇想樂團(The Kinks)、Rockpile、超凡樂團(The Prodigy)、艾爾頓·強、綠洲合唱團、布勒樂團、齊柏林飛船合唱團、壞公司合唱團(Bad Company)、電台司令、幻覺皮衣合唱團(The Psychedelic Furs)、流行尖端樂團(Depeche Mode)、治療樂隊、黑色安息日、史密斯樂團、比利·愛多爾、大衛·鮑伊、險峻海峽合唱團(Dire Straits)、ELO、異教樂團(The Cult)、Yes、警察合唱團、放蕩樂團等。.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音樂 · 查看更多 »

英國飲食

英國飲食(British cuisine)或英國菜,是指主要流行在英國的飲食文化,包括英格蘭飲食、北愛爾蘭飲食、蘇格蘭飲食、威爾士飲食,以及由此派生的英式印度飲食。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馬鈴薯在英國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視為英國人重要的主食。英國飲食雖然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較為簡單,但英式早餐和其他歐洲國家比相當豐富。和法國菜及意大利菜等歐洲國家的飲食相比,英國飲食的菜餚種類較少,食材和料理法的種類也較少,在世界上有「難吃」的刻板印象。英國人自身也常自嘲自己國家的飲食文化,但近年英國飲食文化在外國的印象已有變化。並且在英國,可以品嚐到印度、中國以及舊殖民地國家等世界各地的菜餚,使得英國成為飲食文化相當多樣的國家。英國的甜點文化特別發達。英國在過去一天只吃兩餐的家庭也不少見,取代午餐的是下午茶時間,而在下午茶時間時甜點的種類十分多樣。而下午茶文化也成為英國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飲食 · 查看更多 »

英國電視

英國的電視產業開始於1936年,當時英國只有不播出廣告的公共電視台(也就是現在的英國廣播公司)。而如今英國則擁有極為多樣的電視產業。現在在英國可以收看到超過480個電視頻道。自2012年10月24日開始,隨著北愛爾蘭停止播出模擬信號的電視節目,英國所有的電視節目均已轉換為通過數字電視進行播出。Freeview是英國的免費無線數字電視播出平台。英國目前主要的電視頻道有BBC One、BBC Two、獨立電視台(ITV)、4頻道、5頻道等。而就收視份額來看,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頻道是BBC ONE,其次則是ITV。英國的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等收費電視產業也頗為發達,普及至英國約半數家庭.其中又以維珍媒體是最大的有線電視供應商,擁有英超轉播權等優質資源的天空電視是最強大的衛星電視公司。英國的網路電視也十分發達,各無線電視台均提供免費在線觀看和點播服務.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電視 · 查看更多 »

英國殖民地

#重定向 大英帝国.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英國文學

英國文學或不列顛文學(British literature)是指英國的文學作品。歷史上,英國在不同時期包括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曼島和海峡群岛等地,所以英國文學除英語作品之外,也涵蓋了多種語言的文學。而English literature這個概念雖有“英格蘭文學”的意思,但通常是指英語文學,包括了歷史上來自愛爾蘭、印度、澳大利亞等地使用英語寫作的作家創作的作品。英國文學和英語文學之間重疊的部分很多,但彼此並不相同;蘇格蘭文學、威爾士文學也一般算作獨立的重要學科。通常提到英國文學時,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英格蘭的英語文學。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作品。.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文學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國手語

英國手語(British Sign Language,縮寫:BSL)是一門在英國使用的手語,主要有約125,000英國成人和約20,000兒童會使用這種語言。 2011年據威爾士和英格蘭的聾人報告,兩地使用英國手語為主要語言的人數為15,000。 英國聾啞人社群使用手語的記錄可以追溯至1570年,英國手語就是通過對這些原始手語進行改良而成的。 直到1940年代為止英國聾啞學校裡還主要強調教授讀唇法和手指拼寫,而不鼓勵使用手語。1970年代開始寬容度才逐漸提高,不過由於老一輩和年輕一輩所學不同而造成了交流問題。 英國手語與美國手語差異極大,相對於幾乎完全一致的口語(即英語)來說,手語中的完全相同的表達只有31%,同族的表達有44%。 此外英國手語與愛爾蘭手語也不一樣。英國手語使用主體-評論結構, 標準語序是賓主動,名詞短語中心語前置。.

新!!: 英國文化和英國手語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英國文化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英國文化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国人口

根据2012年7月统计,英国人口大约有6400万,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首都伦敦就有82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6%;苏格兰人占8.6%;其他还有威尔斯人占4.9%、北爱尔兰人占2.9%、印度人占1.8%以及非洲人占1.8%等等。.

新!!: 英國文化和英国人口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英國文化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英國文化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或譯為英格蘭國教會、英国国教会、英格蘭聖公會,是聖公宗的教會之一,16世纪由英格兰君主亨利八世时期开始由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胡克等改革家们改革并作为英格兰的国教。教会的辖区是今天英国(联合王国)中的英格兰地區,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後者分归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与爱尔兰教会管理。 英格兰教会的最高主教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此外英國君王擁有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的頭銜。.

新!!: 英國文化和英格蘭教會 · 查看更多 »

蛋糕

蛋糕是一种糕点,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制作出來。蛋糕一般是正式用餐,特别是婚礼或生日聚会时可选的甜点之一。在某些传统中,新娘和新郎是第一个吃结婚蛋糕的,并常常用手指挖一块蛋糕互相送到对方嘴巴裡。生日蛋糕一般有题字和装饰,并插有蜡烛。 現在時代的烘焙店越來越有創意了,以前的糕點裝飾用很普通,但現在,烘焙店的蛋糕上有些會用糖果來裝飾,或是巧克力片,像有一種用杯子做的蛋糕,他的上方加珠珠、棉花糖,英文字母的翻糖來做裝飾,或是用不同的顏色鮮奶油用擠花器來做裝飾,讓外觀看起來很好看,這樣外觀變好看的話,就會有人買,還有一種蛋糕叫做瑞士捲,它是用捲的,有一些裡面會包水果。.

新!!: 英國文化和蛋糕 · 查看更多 »

週日烤肉

週日烤肉(Sunday roast,也稱:cooked dinner、Sunday dinner、Sunday lunch、Sunday tea、Roast dinner和Sunday joint)是一道英國傳統食物,因為傳統上在星期日食用而得名。主要食材是烤肉、烤馬鈴薯以及約克郡布丁,也加入其他蔬菜、填料和肉汁。烤蔬菜可以是:歐防風、球芽甘藍、豌豆、胡蘿蔔、紅花菜豆、綠花椰菜等,都可以用不同方式烹調;例如:白花椰菜或韭蔥加切達起司醬是很常見的搭配,再澆上肉汁。週日烤肉通常不像耶誕大餐那麼豐盛。.

新!!: 英國文化和週日烤肉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讚歌)

《耶路撒冷》(Jerusalem)是英國一首愛國歌,音樂由休伯特·帕里於1916年編寫而成,歌詞則取自威廉·布萊克的短詩。.

新!!: 英國文化和耶路撒冷 (讚歌) · 查看更多 »

陰間

間,又稱幽冥、陰司、陰府,或又稱幽都,是神話和宗教中的概念,指人死後居住的世界。.

新!!: 英國文化和陰間 · 查看更多 »

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重定向 快樂的上帝.

新!!: 英國文化和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 查看更多 »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重定向 聽啊!天使高聲唱.

新!!: 英國文化和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 查看更多 »

I Saw Three Ships

#重定向 我看見三隻船.

新!!: 英國文化和I Saw Three Ships · 查看更多 »

J·K·罗琳

喬安娜·羅琳,CH,OBE,FRSL(Joanne "Jo" Rowling,),笔名J·K·羅琳(J.)及罗柏特·加尔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英国小说家、电影编剧及制片人,代表作為《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她的《哈利波特》暢銷全球,熱賣超過4亿本,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其同名改編電影也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之一。該系列電影獲得羅琳的完整授權,她還親自擔任《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上)》和《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下)》的電影監製。 J.K·羅琳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葉特。1990年,當她在一班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誤點列車上想到《哈利波特》小說靈感時,她是國際特赦組織的研究員兼雙語秘書。撰寫《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期間,羅琳經歷貧窮、母親過世與首次離婚,終於在1997年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一本。其後續集逐年出版,最後一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在2007年出版,宣告完結。羅琳的下一部作品與成名作完全不同,乃是面向成人讀者的悲喜劇小說《臨時空缺》,出版於2012年,隔年,她又以筆名「羅柏特·加爾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出版犯罪小說《杜鵑的呼喚》,羅琳表示此作將會發展成為系列小說。 J.K·羅琳的人生宛如《灰姑娘》故事般,在短短5年內從接受政府濟助的貧窮單親媽媽成為富有的暢銷作家。她是英國有記錄以來最暢銷的作家,版稅所得約2,380萬英鎊。2008年,《》估測羅琳的財產總值約5.6億英鎊,是英國第12位富有的女性。富比士則將羅琳評為2007年最具影響力名人的第27位,《時代雜誌》也以她「對在社會、道德與政治方面的影響」評為2007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第二位。2010年10月,《衛報》將羅琳評為全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她也投入慈善活動,支持喜劇救濟、、、等慈善團體。.

新!!: 英國文化和J·K·罗琳 · 查看更多 »

J·M·巴里

詹姆斯·馬修·巴利爵士,第一代從男爵,OM(英语:Sir James Matthew Barrie, 1st Baronet,),蘇格蘭小說家及剧作家,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彼得潘》的作者,1882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曾擔任過記者;1895年移居倫敦,開始創作散文、小說及劇本。.

新!!: 英國文化和J·M·巴里 · 查看更多 »

Joy to the World

#重定向 普世欢腾.

新!!: 英國文化和Joy to the World · 查看更多 »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重定向 伦敦铁桥垮下来.

新!!: 英國文化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 查看更多 »

Nelson Mandela

#重定向 纳尔逊·曼德拉.

新!!: 英國文化和Nelson Mandela · 查看更多 »

O Come All Ye Faithful

#重定向 齐来崇拜歌.

新!!: 英國文化和O Come All Ye Faithful · 查看更多 »

Ogg

Ogg是一個自由且開放標準的多媒体文件格式,由Xiph.Org基金會所維護。Ogg格式並不受到軟體專利的限制,並設計用於有效率地串流媒體和處理高品質的數位多媒體。 「Ogg」意指一種文件格式,可以納入各式各樣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编解码器,包含音效、视频、文字(像字幕)與元数据的處理。 在Ogg的多媒體框架下,Theora提供有損的影像層面,而通常用音樂導向的Vorbis編解碼器作為音效層面。針對語音設計的壓縮編解碼器Speex和無損的音效壓縮編解碼器FLAC與OggPCM也可能作為音效層面使用。 「Ogg」這個詞彙通常意指Ogg Vorbis此一音频文件格式,也就是將Vorbis編碼的音效包含在Ogg的容器中所成的格式。在以往,.ogg此一副檔名曾經被用在任何Ogg支援格式下的內容;但在2007年,Xiph.Org基金會為了向後相容的考量,提出請求,將.ogg只留給Vorbis格式來使用。Xiph.Org基金會決定創造一些新的副檔名和媒體格式來描述不同類型的內容, 像是只包含音效所.oga、 包含或不含聲音的影片(涵蓋Theora)所.ogv, 和可以包含任何比特流.ogx。 Xiph.Org基金會對Ogg的參照實裝,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10年3月26日釋出的libogg 1.2.0。另一個版本libogg2也可以在Xiph.Org基金會的SVN套件庫中找到。這兩個函式庫都是在新BSD许可证下釋出的自由软件。 因為其格式自由,和其參照實裝並非Copyleft形式,無論自由或專有、商業或非商業的媒体播放器,甚至部分製造商的可攜式媒體播放器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都採用了Ogg下的各種編解碼器。 。-->.

新!!: 英國文化和Ogg · 查看更多 »

Roses are red

#重定向 玫瑰是紅色的.

新!!: 英國文化和Roses are red · 查看更多 »

The First Noel

#重定向 第一個聖誕.

新!!: 英國文化和The First Noel · 查看更多 »

The Jungle Book

#重定向 叢林奇譚.

新!!: 英國文化和The Jungle Book · 查看更多 »

Time Magazine

#重定向 時代雜誌.

新!!: 英國文化和Time Magazine · 查看更多 »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重定向 一閃一閃小星星.

新!!: 英國文化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 查看更多 »

UKTV

UKTV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数字有线和卫星电视网络,由英国广播公司商业分支(BBC Worldwide)和维珍传媒(Virgin Media)合资成立。UKTV目前拥有超过十个子频道,是英国最大的电视公司之一。.

新!!: 英國文化和UKTV · 查看更多 »

Victorian era

#重定向 维多利亚时代.

新!!: 英國文化和Victorian era · 查看更多 »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重定向 我們祝你聖誕快樂.

新!!: 英國文化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 查看更多 »

抽象表現主義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或稱紐約畫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之後盛行二十年、以紐約為中心的藝術運動,是受世界矚目的美國藝術,一般被认為是一種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而非直接描繪自然世界的藝術。.

新!!: 英國文化和抽象表現主義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維多利亞時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聲,在二十世紀時他的文學作品受到評論家和學者廣泛的認可。狄更斯的小說和短篇故事繼續廣為流行。 狄更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有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新!!: 英國文化和查尔斯·狄更斯 · 查看更多 »

恐怖小說

恐怖小說是小說類型的一種,屬於大眾文學。小說內容以恐怖為主、意圖帶給讀者恐怖感(達到使其恐懼的目的)而書寫的小說。恐怖小說在日本,又稱作怪奇小說。評論家將恐怖小說大致分為「哥德小說」及「現代恐怖」兩種。恐怖小說與恐怖電影之間,在怪誕題材的處理上,有著強烈的文本互涉性。.

新!!: 英國文化和恐怖小說 · 查看更多 »

格雷厄姆·格林

亨利·格雷厄姆·格林,OM,CH(Henry Graham Greene,又譯格雷安·葛林,),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1991年卒於瑞士沃韋。他的小说混合了侦探、间谍和心理等多种元素。.

新!!: 英國文化和格雷厄姆·格林 · 查看更多 »

案头戏

案头戏意指只適宜放在案头阅读,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戏剧文本。有時又叫做書房戲或书斋剧。 戏剧文本(即“剧本”)是一齣戏剧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戏的先决条件。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說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好的劇本,能夠具備適合閱讀,也可能創造傑出舞台表演的雙重價值。不過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比较著名的有王尔德的《莎乐美》。 戏剧的文学本,在不演出的状态下,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欣赏。.

新!!: 英國文化和案头戏 · 查看更多 »

梅林

梅林可以指:.

新!!: 英國文化和梅林 · 查看更多 »

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

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簡稱ECRML)是一條由歐洲委員會支持下於1992年通過的歐洲條約(CETS 148),目的是保護和促進在歐洲的歷史性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憲章僅適用於簽署國的國民傳統上所使用的語言,從而排除近年外來移民所使用的語言,這大大不同於大多數語言或官方語言,從而排除簽署國僅僅關注當地的法定方言或主要語言的情況。憲章可能以領土為基礎,如國家地區或區域內的國民傳統上所講的方言;或不局限於一個國家內的少數民族語言,例如在歐洲被廣泛使用的意第緒語和羅姆語。 該語言是一個國家內的地區、省或聯邦單位的官方語言而不是國家的法定語言的的話,便有可能受惠於憲章。另一方面,由於愛爾蘭共和國將愛爾蘭語國家第一官方語言而未能代表該語言簽署憲章。英國基於憲章承認了北愛爾蘭的。法國雖已簽署該憲章,却尚未立法通過,但依然承認其所有本土語言。 憲章規定了簽署國採取大規模和不同的行動來保護和促進歷史性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保護程度分兩級:較低層次的保護是所有簽署國必須呈交合資格的語言;較高層次的保護則是簽署國須要宣稱合資格的語言會從高度保護中得益,並至少設立35項行動作保護。.

新!!: 英國文化和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 · 查看更多 »

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英国大開型報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電訊報早期政治立場親英國自由黨,近代政治立場則親英國保守黨。.

新!!: 英國文化和每日电讯报 · 查看更多 »

每日镜报

《每日镜报》(英文:Daily Mirror)是英国一家创立于1903年的小型报。现为三一镜报集团旗下。在该报历史上曾有两次改名为《镜报》,此名称也是英国对该报的流行称法。2011年4月,《每日镜报》日发行量为1172785份。其姐妹报纸为《星期日镜报》。.

新!!: 英國文化和每日镜报 · 查看更多 »

汤姆·琼斯 (小说)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或稱《湯姆‧瓊斯》(Tom Jones),是英國劇作家以及小說家亨利·菲爾丁(1707年—1754年)的代表作品。小說首次發表於1749年2月28日,全書共18卷。內容主要講述棄兒湯姆·瓊斯的生活遭遇。.

新!!: 英國文化和汤姆·琼斯 (小说) · 查看更多 »

波普藝術

--(Pop Art,又译为“--”或“通俗藝術”),是一個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普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表現藝術並轉向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普普藝術這個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年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艾偉(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 普普藝術同時也是一些諷刺市儈貪婪本性的沿伸。簡單來說,普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市場的前身。普普藝術家大量複製印刷的藝術品造成了相當多評論。早期某些波普藝術家力爭博物館典藏或贊助的機會。並使用很多廉價顏料創作,作品不久之後就無法保存。這也引起一些爭議。1960年代,普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後期的普普藝術幾乎都在探討美國的大眾文化。 從意識型態和社會發展的背景來看,普普藝術在1960年代來反抗當時的權威文化和架上藝術,不但具有對傳統學院派的反抗,也同時具有否定現代主義藝術的成份,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是普普藝術的精神核心。 普普藝術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對於流行時尚有相當特別而且長久的影響力。不少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師都直接或間接的從普普藝術中取得靈感。.

新!!: 英國文化和波普藝術 · 查看更多 »

泰德·休斯

埃德華·詹姆斯·休斯,OM(Edward James Hughes,),常稱特德·休斯(Ted Hughes),是英國詩人和兒童文學作家。有人認爲他是同代人中最好的詩人。1984年被授予英國桂冠詩人稱號。他與美國著名女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的婚姻曾經非常轟動,但是卻以悲劇結束,普拉斯的自殺使他備受指責,他銷毀了妻子的最後三年日記,更使自殺事件撲朔迷離。 生於西約克郡一商人家庭。 H H H H H.

新!!: 英國文化和泰德·休斯 · 查看更多 »

泰特不列顛

泰特不列颠(Tate Britain)位於英国倫敦米爾班克(Millbank),主要收藏公元1500年至今的美術品。原名国立英国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British Art)於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建立,2000年改名泰特不列颠。泰特美术馆系统现在分为四個美術館:泰特不列颠(Tate Britain), 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泰特利物浦(Tate Liverpool)和泰特聖艾夫斯(Tate St Ives)。.

新!!: 英國文化和泰特不列顛 · 查看更多 »

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The Times),英国的一份於全国发行的綜合型日报,是一张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巨大影響力的报纸。昔译《太晤士报》,又稱《倫敦時報》。 《泰晤士报》隶属於-zh-hans:鲁珀特·默多克; zh-hant:魯珀特·梅鐸;-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視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針砭時勢的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购後,《泰晤士报》风格渐趋保守。該報在政治立場上傾向支持英國保守黨。.

新!!: 英國文化和泰晤士报 · 查看更多 »

洞穴巨人

巨怪(Troll)是一個北歐神話中一种智力低下的食人巨人。 在北歐,巨怪原與巨人相同,但巨怪體型較小。此相異處後來由殘暴的巨人(類似英國的巨魔,其有時也被稱作「巨怪」),演變成為類似生性欺詐的野蠻人,居於山底、洞穴里,保卫着地下的财宝,遇见阳光即会变成石头。 穴或土墩。在法羅群島、奧克尼群島與昔德蘭群島的傳說故事中,巨怪名為「Trow」,承襲自維京人時代的諾爾斯語。.

新!!: 英國文化和洞穴巨人 · 查看更多 »

湯姆·斯托帕德

汤姆·斯托帕德爵士,OM,CBE(Sir Tom Stoppard,),原名托馬斯·施特勞斯勒(Tomáš Straussler),英國劇作家,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史塔伯德著名的劇本包括《The Coast of Utopia》、《The Real Thing》、《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他也有寫電影《Brazil》與《莎翁情史》的劇本。.

新!!: 英國文化和湯姆·斯托帕德 · 查看更多 »

澤西

澤西(Jersey),英國王冠属地,位於諾曼地半島外海20公里處的海面上,是英吉利海峽靠近法國海岸線的海峽群島裡,面積與人口數都最大的一座。澤西島與周邊兩座無人島群——曼逵爾(Minquiers)與艾逵胡(Ecréhous)共同組成澤西行政區(Bailiwick of Jersey),是英國的皇家屬地而非英國本土的一部分。.

新!!: 英國文化和澤西 · 查看更多 »

本杰明·布里顿

愛德華·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頓男爵,OM,CH(Edward Benjamin Britten, Baron Britten,),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他是20世纪古典音乐的重要人物。也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由於他的出生日和相傳掌管音樂的主保聖人聖西西里亞(圣则济利亚)的聖日相同,因此有人認為他過人的音樂才華是上天所賦予的。 布烈頓的樂曲種類算多樣化,而他的歌唱類作品(不論是歌劇、合唱曲、獨唱曲還是宗教合唱)及管絃樂配器都是被公認為相當出色的。這與他的合作伙伴及親密伙伴彼得·皮尔斯甚有關連,皮爾斯不但為布烈頓提供了大量創作靈感,亦是作為他各類型歌唱作品首演的演唱者。布烈頓所完成的13齣歌劇,除了第1齣《保羅·班揚》(或譯作《吹牛大王》)外,其他所有的男高音主角都是由皮爾斯所擔任。同時,由於布烈頓自小已在教會中獻唱,因此亦創作出不少具水準的宗教合唱作品。 布烈頓的代表作為數不少,大致可按早、中、後期創作來劃份。早期的代表作有《簡易交響曲》、《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靈光集》、《交響安魂曲》、《聖誕頌歌》、為男高音、圓號和絃樂團所寫的《小夜曲》等;中期則有《彼得·格林》等多部歌劇、《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為男高音、7件獨奏樂器和絃樂團所寫的《夜曲》、《战争安魂曲》等,晚期代表作則有為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契所寫的《大提琴交響曲》、第2,3號大提琴組曲,以及多首以聖經內容為題裁的教會寓言劇。.

新!!: 英國文化和本杰明·布里顿 · 查看更多 »

月之暗面

《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是英國前衛搖滾樂團平克·佛洛伊德的第8张录音室专辑,於1973年3月發行。它是在乐队之前在录音和现场演出中想法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但缺少1968年乐队创始人及主创作者西德·巴雷特离开后他们标志性的长篇器乐段落。本专辑的主题包括衝突、貪婪、时间流逝和精神疾病,后者部分受巴雷特恶化的精神状况启发。 月球陰暗面是此樂團最成功的作品,並常被當作此類音樂的代表作。美國國內銷量目前超過1500萬,世界銷量據信超過3500萬。而在美國Billboard專輯總榜的在榜週數至今更已超過破天荒的937周(19年),居史上第一(且與第二名拉開極大差距)。.

新!!: 英國文化和月之暗面 · 查看更多 »

情人节

情人节(Valentine's Day),在每年的公曆2月14日。在这一天,有些人會贈送禮物給情人或心儀的人,例如會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等,表達心意。近年,情人節被指過於「」。基於宗教理由,南亞和中東等某些地區,情人節的相關活動受到規範。.

新!!: 英國文化和情人节 · 查看更多 »

戈黛娃夫人

戈黛娃夫人(Lady Godiva,发音:/ɡəˈdaɪvə/;Godgifu;約990年-1067年?),也译作歌黛娃夫人或歌蒂娃夫人,是一位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婦女,依據傳說,她為了爭取減免丈夫強加於市民們的重稅,裸體騎馬繞行-zh-hans:考文垂;zh-hk:高雲地利;zh-tw:考文垂;-的大街。.

新!!: 英國文化和戈黛娃夫人 · 查看更多 »

流行藝術

《Artpop》(风格化为"ARTPOP",中译:流行藝術)是美国女歌手Lady Gaga于2013年11月11日全球发行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在8月12日推出专辑首支单曲《Applause》兼開始开放预購专辑。11月6日於日本搶先發行實體專輯,同月8日分别在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奧地利發行,而始於同月11日开始全球性發行,並於同月12日在台灣發行。《ARTPOP》在iTunes下载榜成為iTunes歷史上最多國家第一名的專輯 (51個國家)。 手機應用程式已在App Store、Google Play平台上釋出。该APP提供免费下载,可用于购买《ARTPOP》专辑的曲目。Android用户会同步Amazon的网上音乐系统帐户;iOS用户则会同步iTunes Store帐户。只要曾在对应的帐户买过无过滤版或过滤版,就可以在应用程式里播放音乐。 专辑的创作与制作在第二张录音室专辑《Born This Way》发行后不久便开始,并在全球巡演Born This Way Ball期间和结束之后“开始萌芽”。专辑制作人包括了Lady Gaga本人和Zedd、、、、、will.i.am、大卫·库塔、和Paul "DJ White Shadow" Blair、RedOne。T.I.、Too Short、Twista、R. Kelly为专辑合唱曲目献声。 《ARTPOP》被Gaga本人描述为“一场庆祝、一场诗意的音乐旅程”。与《Born This Way》中的黑暗元素和圣歌主题相异,《ARTPOP》展现了其“成熟性和责任的缺失”,并探索了流行文化中“逆转沃霍尔”现象的存在。音乐上,专辑背离了《Born This Way》中受摇滚风格影响的作曲,而是以电子舞曲为根基,其中融入了trap、工业、节奏布鲁斯、电子乐、迪斯科、和华丽摇滚的音乐风格。专辑在歌词上引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英国小说家George Orwell和Sun Ra的作品。Gaga将专辑的歌词主题描述为“个人化的”,题材涉及名声、爱、性、女权主义、自强、戒瘾、以及对媒体监视的反抗。文艺复兴时期桑德罗·波提切利画作《维纳斯的诞生》被引用作为专辑视觉创意的灵感,也是唱片封面的元素之一。 《ARTPOP》获得的乐评介于“褒贬不一”到“好评”间。一些乐评人称赞了专辑制作和Gaga的声音表现及其野心,然而另一些则批评专辑的歌词内容较其前作缺乏成熟性。专辑发行前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专辑发行派对“ArtRave”。专辑在8国榜单登顶,其中美国公信榜上则空降第一(首周为第一),专辑首周销量为25.8万,使其成为Gaga连续的第二张冠军专辑,并且是2013年美国女歌手专辑首周销量的第三高。专辑同时在其他20多个国家进入榜单前十。截至今日已再全球賣出超過250萬份。 专辑首支单曲《Applause 掌声》于2013年8月12日发行并获得了商业成功和乐评人的好评。第二支单曲《Do What U Want 为所欲为》于10月21日发行。《Venus 维纳斯》和《Dope 麻醉自己》作为宣传单曲分别发行。Gaga参加多场电视节目和现场表演以资宣传,包括了她第二次出演的感恩节特典《》。Gaga已经宣布将在2014年展开全球巡演Artrave: The Artpop Ball为专辑宣传造势。 《ARTPOP》于2017年10月25日獲得RIAA認證為白金專輯。.

新!!: 英國文化和流行藝術 · 查看更多 »

海綿蛋糕

海綿蛋糕(Sponge cake)為一種常見的蛋糕。鸡蛋加糖與香草精用電動攪拌器中高速度攪拌打至乳白色,粘稠状。再按情況加入不同味道(如檸檬味須加檸檬皮與檸檬汁),最後再加入面粉,拌勻十秒鐘成麵糊。 海綿蛋糕模子內側刷上奶油灑上薄薄一層低粉,麵糊倒入準備好的模子,放入烤爐用上火一百七十度下火一百八十度烤三十五到四十分鐘即可。 Category:蛋糕.

新!!: 英國文化和海綿蛋糕 · 查看更多 »

斯卡伯勒集市 (民歌)

斯卡伯勒市集 又叫"史卡博羅市集" 又或者叫做 "斯卡布羅市集"(Scarborough Fair)是一首英国传统民歌。 该歌曲叙述一位年轻男子指示听者去吩咐他以前的爱人为他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务,例如为他制作一件没有线缝的衬衫,然后在一座干涸的井中将其洗涤等等,接着说如果她完成了这些任务,他将与她重归于好的故事。该歌曲往往是一首二重唱,女方其后也交给她的爱人一系列同样不可能的任务,并答应在他结束后将无缝的衬衫交给他。 由于标题为斯卡伯勒集市的民歌的版本间的不同通常受限于这些不可能的任务,许多对于故事情节的推测应运而生,包括其涉及中世纪末期的大瘟疫的假说。斯卡伯勒集市的歌词看上去与鲜为人知的苏格兰民歌(蔡尔德民歌集#2)有共同之处,其已被追溯至1670年甚至很可能更早。在这首民歌中,一位精灵扬言要将一位年轻女子劫持为他的情侣,除非她能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For thou must shape a sark to me / Without any cut or heme, quoth he(你必须给我制作一件衬衣/没有任何裁剪或褶边,他说道)”);她以一连串的要他必须先完成的任务(“I have an aiker of good ley-land / Which lyeth low by yon sea-strand(我有一亩好草地/低低地坐落在那海岸)”)作为回应。.

新!!: 英國文化和斯卡伯勒集市 (民歌) · 查看更多 »

新年

新年是指曆法新循環開始。不同地方都會按照各自曆法慶祝新年。在西曆,新年元旦日是指1月1日,在格里曆及其前身儒略曆皆同。不少國家都會定新年為全國假期,美國、英國等列1月1日為法定假期。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韓國、北韓和越南,西曆元旦日和農曆新年同樣都列為假期。.

新!!: 英國文化和新年 · 查看更多 »

悲劇

悲剧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戏剧题材。悲劇是包括死、痛苦等内容,且主要以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传达哀傷和哀痛的戲曲或文學类型。 悲剧的经典题材是男女相恋却不能结合,英雄的悲壮人生,家庭破碎,社會问题和國家覆灭等。 以时间为序,悲剧大概经历了如下时期的演变:.

新!!: 英國文化和悲劇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伯恩-瓊斯

愛德華·科利·伯恩-瓊斯爵士(Sir Edward Coley Burne-Jones, 1st Baronet ,1833年8月28日1898年6月17日)是一位英國藝術家和設計師,與前拉斐爾兄弟會有密切聯係。他是威廉·莫里斯的朋友,創作過包括彩色玻璃在内的許多裝飾藝術品。他的早期畫風則受羅塞蒂影響,1860年代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繪製了包括《梅林的诱惑》在内的一系列名作。.

新!!: 英國文化和愛德華·伯恩-瓊斯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八世

#重定向 爱德华八世.

新!!: 英國文化和愛德華八世 · 查看更多 »

愛國歌

愛國歌可以指:.

新!!: 英國文化和愛國歌 · 查看更多 »

愛爾輕啤酒

愛爾輕啤酒(Mild ale),愛爾啤酒的一種。它是一種低比重的啤酒,口感溫和,主要以麥芽口感為主,起源於17世紀英國。現代的愛爾輕啤酒,酒精含量約3%至3.6%,顏色較暗,但是也有顏色較淡,或是酒精含量達到6%的品種。 Category:啤酒類型.

新!!: 英國文化和愛爾輕啤酒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

#重定向 爱尔兰.

新!!: 英國文化和愛爾蘭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威士忌

愛爾蘭威士忌(Irish Whiskey)是一種只在愛爾蘭地區生產,以大麥芽與穀物為原料經過蒸餾所製造的威士忌。 愛爾蘭可以說是威士忌的發源地,最早是從修道院裡流傳到民間的蒸餾術,在英王亨利八世宣佈開始課徵重稅之前,一度曾是愛爾蘭毎個山野鄉林必備的民生工業。愛爾蘭威士忌比它優秀的蘇格蘭後繼更早在英格蘭地區流行,但因為該地區的經濟衰退與重稅政策的打擊,大部分的愛爾蘭蒸餾廠都必須靠不斷的合併維持命脈,以致於能存活至今的所剩無幾且多數由外國企業把持。 在製作材料上愛爾蘭威士忌與它隔鄰的蘇格蘭威士忌差異並不大,一樣是用發芽的大麥為原料,使用壺式蒸餾器三次蒸餾,並且依法在橡木桶中陳年三年以上的麥芽威士忌,再加上由未發芽大麥、小麥與裸麥,經連續蒸餾所製造出的穀物威士忌,進一步調合而成。然而愛爾蘭式的做法與蘇格蘭有兩個比較關鍵的差異,第一是愛爾蘭威士忌也使用燕麥作為原料,第二是愛爾蘭威士忌在製造過程中幾乎不會使用泥炭作為烘烤麥芽時的燃料。 除了產量較大的「調和式愛爾蘭威士忌」外,也有少量獨立裝瓶出售的「愛爾蘭單一麥芽威士忌」存在。 大部分的愛爾蘭威士忌都有其在蘇格蘭威士忌裡面的對等產品,唯一的例外是一種叫「純壺式蒸餾威士忌」(Pure Pot Still Whiskey)的酒款。這種威士忌同時使用已發芽與未發芽的大麥作為原料,100%在壺式蒸餾器裡面製造,相對於蘇格蘭的純麥芽威士忌,使用未發芽的大麥做原料帶給愛爾蘭威士忌較為青澀、辛辣的口感。 純壺式蒸餾威士忌可以獨立裝瓶出售,也可以與麥芽威士忌調和,通常調和式的愛爾蘭威士忌並不會特別標明其基底是使用穀物威士忌還是純壺式蒸餾威士忌。.

新!!: 英國文化和愛爾蘭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愛樂管弦樂團

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是伦敦的一支管弦樂團。曾几度易名。 乐团于1945年在“EMI唱片公司”制作人华尔特·莱格组织下成立,当时只是一支录音专用乐团。 1964年EMI宣布不再财政支持该乐团。但乐团成员自发成立一个协会,并且开始举行音乐会。因为在新泽西有一位指挥家注册了名字“坎登爱乐管弦乐团”,乐团的成员怕惹官非,便把名字改为“新愛樂管弦樂團”。1977年名字又被改回到原来的愛樂管弦樂團,简称为The Philharmonia 。 从1995年起,皇家節日大廳成了乐团的固定演出场所。.

新!!: 英國文化和愛樂管弦樂團 · 查看更多 »

救世軍

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是一個於1865年由卜維廉、卜凱瑟琳夫婦在英國倫敦成立,以軍隊形式作為其架構和行政方針,並以基督教作為信仰基本的國際性宗教及慈善公益組織,以街頭佈道和慈善活動、社會服務著稱。其當初成立時所使用的名稱是「東倫敦基督教傳道部」(East London Christian Mission)。它有一个称呼,为“以爱心代替枪炮的军队”。它的創辦人希望能夠把福音傳給窮困的人,並透過了解窮人們物質及心靈之需要來給予幫助。其國際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在全世界有幾千個分部,分佈在117個國家,組織內包括不同年齡層的成員約兩百多萬人。 救世軍福音宣教、社會服務與教育方面等工作主要由救世軍中的全職軍官和其聘僱的從業人員負責,其軍兵亦會利用餘暇,在其中參與事奉。救世軍及其旗下的組織基本上不會涉及任何國家的政治政策,而其成員亦無種族之分,故在世界各地可與其他國際救援機構和政府合作。 救世軍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一些不同的暱稱,例如:加拿大的「Sally Ann」、英國和紐西蘭的「Sally Army」以及澳洲的「The Salvos」。在澳洲,「The Salvos」的稱號甚至能夠在救世軍官方的機構看到。.

新!!: 英國文化和救世軍 · 查看更多 »

托爾金

#重定向 J·R·R·托爾金.

新!!: 英國文化和托爾金 · 查看更多 »

托馬斯·庚斯博羅

托馬斯·庚斯博羅(英語:Thomas Gainsborough,1727年5月14日(受洗日)-1788年8月2日)是一位英國肖像畫及風景畫家。他是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曾為英國皇室繪製過許多作品,並與競爭對手約書亞·雷諾茲同為18世紀末期英國著名肖像畫家。.

新!!: 英國文化和托馬斯·庚斯博羅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塔利斯

托马斯·塔利斯('''Thomas Tallis'''.,),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曲家。他为英国国教创作了最早的一批音乐作品,被誉为英国早期作曲家中最杰出者,与威廉·伯德齐名。作曲家沃恩·威廉斯曾以他的作品主题作过著名的《塔利斯主题幻想曲》。.

新!!: 英國文化和托马斯·塔利斯 · 查看更多 »

拜倫

#重定向 拜伦勋爵.

新!!: 英國文化和拜倫 · 查看更多 »

拉布列康

精靈或矮妖(Leprechaun,Leipreachán,音譯拉布列康)是愛爾蘭非常有名的傳說生物。 矮精靈的共通特徵就是紅色鬍子和整齊的綠衣綠帽。矮精靈非常喜歡收集黃金,並把黃金埋藏在彩虹的盡頭。他們每天數自己得來的金子。 在童話故事中,矮精靈還是鞋匠的幫手。在慶祝聖派屈克節的地區,有製作捕捉矮精靈陷阱的習俗,通常認為酢漿草和穿綠色衣物可以吸引矮精靈。如果被人抓到,矮妖会用自己的魔法实现人的三个愿望来换取自由。.

新!!: 英國文化和拉布列康 · 查看更多 »

1707年聯合法案

#重定向 1707年聯合法令.

新!!: 英國文化和1707年聯合法案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