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若阿金·希薩諾

指数 若阿金·希薩諾

若阿金·希薩諾(Joaquim Alberto Chissano,)是莫三比克的第二任總統,從1986年到2005年間,總共在此職位擔任了19年。出生於葡萄牙殖民時期,為莫三比克獨立戰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並且在2003年7月到2004年7月間擔任非洲聯盟主席。.

13 关系: 加扎省天主教會弗朗西斯科·達科斯塔·戈麥斯總統莫三比克解放陣線莫桑比克莫桑比克独立战争萨莫拉·马谢尔非洲联盟马普托阿曼多·格布扎葡屬東非葡萄牙

加扎省

加扎省(葡文:Província de Gaza)是莫桑比克的一個省,首府赛赛(葡文:Xai-Xai)。 2007年普查人口1,228,514人,2017年普查人口1,446,654人。.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加扎省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科·達科斯塔·戈麥斯

弗朗西斯科·達科斯塔·戈麥斯(葡萄牙語:Francisco da Costa Gomes,1914年6月30日-2001年7月31日)。葡萄牙政治家。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曾擔任第15任葡萄牙總統。.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弗朗西斯科·達科斯塔·戈麥斯 · 查看更多 »

總統

總統(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是共和制國家的元首稱呼。.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總統 · 查看更多 »

莫三比克解放陣線

#重定向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莫三比克解放陣線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位於非洲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语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2017年普查人口為28,861,863人(初步數字)。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其經濟低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再加上曾為社会主义國家,國內經濟等數值常被拿來與人口相似的朝鲜比較。.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莫桑比克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是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与葡萄牙之间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这场战争开始于1964年9月25日,双方于1974年9月8日停火。在进行了磋商之后,莫桑比克于1975年独立。 莫桑比克人民对葡萄牙统治者的不满是这场战争的起因,他们认为莫桑比克实行的法律法规都只利于葡萄牙本土。许多莫桑比克人还对葡萄牙政府禁止他们接受教育的政策感到愤怒。随着二战之后非洲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莫桑比克的民族主义力量也渐渐的壮大起来,莫桑比克人开始越来越反感外国统治者的统治。 一些激进的莫桑比克人在移居到邻国的众多莫桑比克知识分子的庇护下,开始计划在国内开展政治活动。最终形成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在苏联、中国和古巴的援助下掀起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战争。Malyn D. D. Newitt, 。 从军事角度来说,葡萄牙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占了上风,但最终获胜的却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因是1974年4月25日爆發的葡萄牙康乃馨革命推翻了持續保留海外領土的第二共和政府;革命後葡莫兩方進行政治談判,終使莫桑比克在1975年6月25日獲得獨立作者Phil Mailer,《Portugal - The Impossible Revolution?》,1977年出版。,葡萄牙殖民帝國在东非进行的470年的统治也就此结束。康乃馨革命的起因之一,便是部分葡萄牙人对葡萄牙治下莫桑比克人不公待遇的关注而起。.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莫桑比克独立战争 · 查看更多 »

萨莫拉·马谢尔

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葡萄牙语:Samora Moisés Machel,),莫桑比克开国总统。.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萨莫拉·马谢尔 · 查看更多 »

非洲联盟

非洲聯盟(Union Africaine; African Union),簡稱非盟(UA 或 AU),是一個包涵了55個非洲国家的聯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非洲性政治實體。非洲聯盟於未來有計畫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非洲合眾國」。 前身是1963年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的「非洲统一組織」。2002年7月在南非改組。 2017年在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上,摩洛哥获得了54个成员国中的42国同意,时隔33年重新成为该组织成员国,至此非洲联盟已涵盖所有非洲主权国家。.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非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马普托

普托(葡萄牙语:Maputo)是莫桑比克的最大城市和首都,亦是同名省份马普托市省(Província de Cidade de Maputo)的首府。由於地處印度洋岸,城市的經濟在港口周圍發展起來。根据2007年的统计,人口为1766184。马普托市被马普托省包围。.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马普托 · 查看更多 »

阿曼多·格布扎

阿曼多·埃米利奥·格布扎(葡萄牙语:Armando Emílio Guebuza,),莫桑比克政治家,隸屬莫桑比克解放陣線,2005年至2015年擔任莫桑比克总统。 G.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阿曼多·格布扎 · 查看更多 »

葡屬東非

葡屬東非(África Oriental Portuguesa),又稱葡屬莫桑比克,是葡萄牙在非洲東部地區殖民地的統稱。葡萄牙在1498年首次到達東非海岸,并在此之後開始建設殖民據點。葡萄牙曾致力在當地植入葡萄牙文化。1951年,葡屬東非改為葡萄牙的海外省。1975年,葡屬東非宣佈獨立,也就是今天的莫桑比克。.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葡屬東非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若阿金·希薩諾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乔希姆·希萨诺若阿金·希萨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