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3 关系: 基塔萊,埃塞俄比亚,埃爾貢山,印度洋,南蘇丹,坦桑尼亚,大陆架,天然气,夸勒郡,奈洛比,寶石,上新世,布希亞郡,丘陵,专属经济区,三邊交界,乞力马扎罗山,干旱,平原,乌干达,京都议定书,廢水,侏罗纪,地理学,圖爾卡納郡,冈瓦那大陆,凤眼蓝,前寒武纪,图尔卡纳湖,石灰岩,石膏,石油,矽藻土,碳酸钠,索马里,維多利亞湖,经纬度,生物多樣性,盐,瀕危物種,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萤石,馬林迪,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阿西-加拉纳河,蒙巴萨,蒙特利尔议定书,肯尼亚,肯尼亚山,... 扩展索引 (13 更多) »
- 肯亞地理
基塔萊
基塔萊是東非國家肯雅的城鎮,由裂谷省負責管轄,每年平均降雨量1,140毫米,農業品有向日葵、茶葉、咖啡、除蟲菊、玉米等,是該地區的農業中心,鎮上有機場設施,2007年人口估計約220,000。 Category:肯亞城市.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基塔萊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通称埃塞俄比亚(ኢትዮጵያ,,),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及索马里接壤,西部與苏丹及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以及繼尼日利亚以后,人口最多的非洲國家,有接近1億居民。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护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稱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们便逐渐離開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埃塞俄比亚
埃爾貢山
埃爾貢山是非洲東部的盾狀死火山,位於基蘇木以北的烏干達和肯雅接壤邊境,直徑80公里,面積3,500平方公里,有5個主要山峰,高度分別為海拔4,321米、4,302米、4,222米、4,211米和4,161米。登山的最佳季節是六月至八月和十二月至三月的旱季,登上主要的火山口和山峰只要靠登山嚮導,而不需要專業裝備或技巧,沿途有瀑布、湖泊、山洞、峽谷、溫泉等地貌。.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埃爾貢山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印度洋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جنوب السودان),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東面是埃塞俄比亞,南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和烏干達,西面是中非共和國,北面是蘇丹。包含白尼羅河所形成廣闊的蘇德沼澤。目前首都是第一大城市朱巴,未來計畫將遷都到位置較居中的拉姆塞爾。 現代南蘇丹與蘇丹共和國的領土原為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佔據,後來成為英埃共管蘇丹,1956年蘇丹共和國獨立後成為其一部分,被劃分為南部10省。第一次蘇丹內戰後,蘇丹南方於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蘇丹內戰於1983年爆發,至2005年簽署《全面和平條約》,成立蘇丹南方自治政府。 2011年,南蘇丹獨立公投以98.83%通過,南蘇丹共和國於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獨立,约有30个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参加了成立仪式。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加入聯合國成为聯合國会员国。目前也為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等的成員國。2012年7月,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南蘇丹獨立之後仍然有激烈的內部衝突,2014年以後在脆弱國家指數(前身為失敗國家指數)的評分一直是全球最高。.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南蘇丹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Jamhuri ya Muungano wa Tanzania)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本土地处维多利亚湖和印度洋之间,北邻烏干達和肯亞,西与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蒲隆地交界,南与馬拉威和莫三比克毗连,西南与尚比亞接壤。1964年4月26日,坦干伊加与尚吉巴合併,成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首都為多多馬。1996年以前的舊首都位於三蘭港,仍為坦桑尼亞主要的商業城市和大部分政府機關的所在地。三蘭港也為坦桑尼亞的主要港口。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坦桑尼亚面积94.5万平方公里,人口5350万(2015年),分属126个民族。总统是约翰·蓬贝·约瑟夫·马古富利,于2015年10月当选。.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坦桑尼亚
大陆架
大陆架,又称陸棚、--或陆--,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大陆架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以及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当非化石的有机物质经过厌氧腐烂时,会产生富含甲烷的气体,这种气体就被称作生物氣體。生物气的来源地包括森林和草地间的沼泽、垃圾填埋场、下水道中的淤泥、粪肥,由细菌的厌氧分解而产生。生物气还包括胃肠涨气(例如:屁) 当甲烷(生物气)溢散到大气层中时,它将是一种直接促使全球变暖愈演愈烈的温室气体。这种飘散的甲烷,經過有效的處理,就不会被视作一种污染物,而是一种有用的再生能源。然而,在大气中的甲烷一旦与臭氧发生氧化反应,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排放甲烷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相对短暂。而且就燃烧而言,天然气要比煤这类石炭纪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少得多。甲烷的重要生物形式的来源是白蚁、反刍动物(如牛羊)和人类对水稻的耕种。据估计,这三者的散發量分别是每年15、75和100百万吨(年散發总量约为1亿吨)。.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天然气
夸勒郡
夸勒郡是肯尼亞的一個郡,位於該國南部,由濱海省負責管轄,首府設於夸勒,始建於2013年3月4日,面積8,270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649,93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8.6人。.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夸勒郡
奈洛比
内罗毕(Nairobi)是東非國家-zh-hans:肯尼亚;zh-hant:肯亞;zh-hk:肯雅;zh-tw:肯亞;zh-mo:肯雅-的首都,也是非洲的大城市之一,人口約有300萬。奈洛比的命名是由當地馬賽族的話Enkare Nyirobi(「冰水」)而來的。 奈洛比位於赤道附近。但由於位在海拔1660米的高原之上,所以氣候與酷熱非洲的印象大相逕庭。居民大多說英文與斯瓦希里語(非洲東部的代表性語言)。 奈洛比成立於1899年,一開始是烏干達鐵路的補給站,負責肯亞南方城市蒙巴薩和烏干達之間的補給。1900年代時在突然爆發的瘟疫之後開始重建,當時英屬東非殖民地開始興建,奈洛比就變成了殖民者的重鎮,1907年英屬東非殖民地將奈洛比設為首都。1963年在肯亞獨立後,繼續將這裡當成首都。 奈洛比現建有奈洛比國際機場。過去1930年代和1940年代,英國人來肯亞都是使用伊斯來爾機場(Eastleigh Airport),此機場曾是英國南安普敦到好望角的重要轉機點。而且在和基蘇木(肯亞西部港口)間曾開過飛艇的交通路線。 奈洛比的特色在於它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奈洛比國家公園。 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與環境署(UNEP)的總部皆設在内罗毕。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非洲東部、南部辦事處設於此市。.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奈洛比
寶石
寶石是被切割、擦潤、抛光的礦物、石料、土化物體,為收集品、收藏品或穿著裝飾之用。而作为宝石的矿物,一般颜色鲜艳柔和,光泽和花纹美观,结构均匀,折光率强,硬度较大,化学成分稳定。 人类从自古以来就将宝石加工作为饰物。寶石最重要的珍貴之處是其完美的外表,所以被擦傷後喪失價值。 也有些脆弱或軟的寶石只能收集,不能穿著,像許多博物館徵求的菱錳礦。.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寶石
上新世
上新世(Pliocene)是地质时代中新近纪的最新的一个世,它从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260万年结束。上新世前是中新世,其后是更新世。 如同其它许多比较老的地质时代,上新世与其它相邻的时代的岩床的分界定义分明,但其精确的时间范围还不十分准确。上新世与中新世之间的边界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而是地区性的从比较温暖的中新世转化为比较寒冷的上新世,上新世与更新世之间的边界一直被认为从更新世冰川的开始,但最近的分析认为这个边界有点太晚了。.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上新世
布希亞郡
布希亞郡是肯尼亞的一個郡,位於該國西部,由西部省負責管轄,首府設於布西亞,始建於2013年3月4日,面積1,628.4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743,94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56.86人。.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布希亞郡
丘陵
丘陵或丘陵地是一种高度在平原和山地之间,並由眾多小丘連綿而成的地形。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100到200米以上才会被称为丘陵。.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丘陵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缩写为EEZ),又稱經濟海域,是指国际海洋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海域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该国对其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拥有开发利用或准许它国利用的专有权。經濟海域並非領土的範疇,卻是國家主權的延伸。 聯合國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會議做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約》決議,對於專屬經濟區有詳細規定。該公約已有160國批准簽署,目前僅有美國、朝鮮、伊朗、泰國、利比亞等尚未批准。.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专属经济区
三邊交界
三邊交界(點、處、區;英語對應詞:Tripoint, trijunction)是指三個國家或行政區邊界交匯的地點。根據對「國家」的不同定義,至2011年為止,共有176或205個國際間的三邊交匯處(即三國交界),這些計算是指技術上三國邊境的交匯點,而不是共管區或緩衝區。超過半數的三國交界處是有確切的地點,有一些不確定的地方是因為它不是位於陸地上,而是在河川、湖泊、海洋等水體上。一些有確切地點的三國交界處會設立界碑或地標,除了做為邊界的識別物之外,有時也會供做旅遊景點。 總體來說,一個國家有越多的鄰接國,就會有越多的國際三邊交界,如中國擁有16個交界點,俄羅斯有11-14個。島國則視其領海範圍而定,例如中華民國(實控領土)、英國、日本等國沒有任何的三國交界,新加坡和巴林則在領海上有交界點。少數國家擁有四邊交界,如納米比亞、津巴布韋、贊比亞和博茨瓦納。.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三邊交界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意為「灿烂发光的山」)位于坦桑尼亚東北的乞力馬扎羅區,临近肯尼亚边界,是非洲的最高山,常被称为“非洲屋脊”、“非洲之王”。其最高峰为基博峰(也称乌呼鲁峰),海拔高秋福(2006), 。乞力馬扎羅山的部分山區被指定為吉力馬札羅國家公園,並登錄為世界遺產。.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乞力马扎罗山
干旱
干旱指某一地区长期无雨或高温少雨,使空氣及土壤的水分缺乏。而干旱发生主要与偶发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逐渐短缺。二是森林植物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便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四是用水浪费。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它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生态和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干旱
平原
平原(plain)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平原
乌干达
烏干達共和國(Jamhuri ya Uganda,Republic of Uganda)是東非的內陸國家,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 烏干達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銅、錫、鎢等礦藏豐富,英國殖民時期曾被稱為「非洲明珠」。20世紀下半葉因連年內戰及錯誤政策,國家經濟遭受巨大困難。與五個國家:肯尼亞、坦桑尼亞、布隆迪、盧旺達和南蘇丹同為東非共同體成員。近年來,除南蘇丹以外其他國家有意合併為東非聯邦,新國體將共同使用同一部憲法、一樣的貨幣,由同一位總統與合組的議會來治理。。.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乌干达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所召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之間,全球气温将升高1.4℃至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至0.28℃,正因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設定過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 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京都议定书
廢水
廢水即受外物污染,主要是的水。都市的設計用排污系統輸送廢水往污水處理廠作進一步處理。經處理的廢水會以另一套排水系統排到自然河道或大海。沒有連接到中央污水處理系統的地區,會依靠處理廢水,這些設施常包含化糞池和,有時還有。 有些定義會將廢水和污水(sewage)分開,用廢水來指工業廢水,污水則是指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污水。.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廢水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前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联合大陆Pangea,自泥盆纪形成(4亿年前)以来,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开始分裂。中晚侏罗世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Laurasia(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欧亚)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酷似温室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有局部的干旱地区,但绝大多数盘古大陆,均处于郁郁葱葱的绿洲。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侏罗纪
地理学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佈。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係。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製度技術)條件。.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地理学
圖爾卡納郡
圖爾卡納郡是肯尼亞的一個郡,位於該國西部,由裂谷省負責管轄,首府設於洛德瓦爾,始建於2013年3月4日,面積71,597.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38米,2009年人口855,39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95人。.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圖爾卡納郡
冈瓦那大陆
在地質學中,冈瓦那大陆(Gondwana,,或Gondwanaland),也称冈瓦纳古陆、南方大陆,是5.73亿-5.10亿年前的超大陸,它是從罗迪尼亚大陸分裂出來的兩塊超大陸之一(另一個超大陸為劳亚大陆),存在于南半球。.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冈瓦那大陆
凤眼蓝
凤眼蓝(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屬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亦被称为凤眼莲、浮水莲花、水葫芦、水浮莲、布袋莲、水芋仔(tsuí-ōo-á)、豬乸蓮。凤眼蓝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凤眼蓝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英語:Precambrian)是地質年代中,對於顯生宙之前數個宙(eon)的非正式涵蓋統稱,原本正式的名稱是隱生宙或隱生元(Cryptozoic eon),但後來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與元古宙三個時代。開始於大約45億年前的地球形成時期,結束於約5億4200萬年前,大量肉眼可見的硬殼動物誕生之時。 儘管前寒武紀佔了地球歷史中大約八分之七的時間,但人們對這段時期的了解相當少。這是因為前寒武紀少有化石紀錄,且其中多數的化石,如疊層石,只適合用來作生物地層學研究。此外,許多前寒武紀時期的岩石已經嚴重變質,使其起源變得晦澀不明。而其他的要不是已經腐蝕毀壞,就是還埋藏在顯生宙地層底下。 大約在45億年前左右,原始的地球從環繞太陽的物質之中聚集而成。不久之後可能又因為小行星(大小如火星)的撞擊,而分離出月球(參見大碰撞說)。一開始地球表面皆為岩漿覆蓋,穩固地殼則大約出現於44億年前。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發現於澳洲西部,放射性分析顯示一塊鋯石結晶已有大約44億400萬年歷史。.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前寒武纪
图尔卡纳湖
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旧名鲁道夫湖,1975年改为现名,是东非大裂谷区域中的一个断层内流湖,昵称“碧玉海”(Jade Sea),绝大部分位于肯尼亚北部境内,仅最北端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沙漠湖泊和世界上最大的。按体积计算是世界第四大盐湖,排名在里海,伊塞克湖和凡湖(超过已嚴重萎缩的)之后,和排在所有的湖泊之中的第24位。水是可饮用水,但不是适口的水。它支持丰富的湖泊野生动物。气候炎热和非常干燥。 该湖面积640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2米,最深处109米。该湖属于鹹水湖,由於無湖水流出口,導致鹽度持續增加,其湖水不能用于灌溉。 周围地区的岩石主要是火山岩。中央岛是一座活火山,冒出蒸汽。岩石露头和岩岸是在东部和湖泊的岸边南部被发现的,而沙丘,沙嘴和平地都在西部和北部,在较低的海拔。 在岸上的和离岸的风可以是非常强烈的,因为湖水变暖的和变凉的速度比陆地上的慢。突然的和猛烈的风暴频繁。三条河流(奧莫河,特克韋爾河和凱里奧河)流入湖中,但是缺乏流出,其唯一的水损失是蒸发。湖泊容量和大小是变化的。例如,在1975年和1993年之间它的水面下降了10米。 由于高温,干旱和地理交通不便的原因,湖水保留其原始特色。极大量尼罗鳄可在平地上被找到。在岩石湖岸则是蝎子和鋸鱗蝰毒蛇的家。 图尔卡纳湖国家公园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希比罗依国家公园坐落在湖的东岸,而和位于在湖中。这两个国家公园都以鳄鱼而闻名。 在图尔卡纳湖地区有丰富的人科化石的被发现。.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图尔卡纳湖
石灰岩
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一種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石灰岩中常混入白云石、石膏、菱镁矿、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海绿石、萤石等。纯石灰岩中混入物一般少于5%。.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石灰岩
石膏
石膏是一种礦物名,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CaSO4),主要是古代盐湖或潟湖的沉积物。 石膏用作一种农业肥料,可以改良碱性土壤,用于一般中性或酸性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供给钙和硫成分。广泛用于工业材料、醫學材料和建筑材料。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骨折固定等,也能做為黑板用的粉筆。 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称为「生石膏」,经过煅烧、磨细可得β型半水石膏(CaSO4·1/2H2O),即「建筑石膏」,又称熟石膏、灰泥。若煅烧温度为190 °C可得「模型石膏」,其细度和白度均比建筑石膏高。若将生石膏在400~500 °C或高于800 °C下煅烧,即得「地板石膏」,其凝结、硬化较慢,但硬化后强度、耐磨性和耐水性均较普通建筑石膏为好。 工業級和食品級的石膏僅有製造過程上嚴謹度的差別,因此造成其純度的不同。.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石膏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石油
矽藻土
矽藻土是一種生物化学沉積岩;由矽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淡黄色或浅灰色,质地軟而轻,可輕易的磨成粉末;密度低、多孔隙、有粗糙感,有极强的吸水性。烘箱干燥的矽藻土的典型的化学组成为80〜90%的二氧化矽,用2〜4%的氧化铝(归因大多以粘土矿物)和0.5至2%的铁氧化物。 矽藻土是热、声和电的不良导体,因此可作轻质、绝缘、隔音材料;又用作游泳池的過濾物質、打磨物質、液體的吸附物、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發明硝化甘油炸藥中硝化甘油的吸附物、殺蟲物質等等。矽藻土也可當作絕緣物質。.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矽藻土
碳酸钠
碳酸钠(),俗名苏打(soda)、纯碱(soda ash 、soda crystals)、洗滌鹼(washing soda),生活中亦常称“碱”。化学式: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0℃,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碳酸钠
索马里
索馬里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 is the country's name per Article 1 of the.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索马里
維多利亞湖
維多利亞湖(英文:Lake Victoria,又名Victoria Nyanza)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積68,870平方公里,僅次於蘇必略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淡水湖。 如果依含水量來比較,維多利亞湖共有2760立方公里的淡水量,排名世界第七。維多利亞湖的水源主要來自直接降雨及數千條的小溪流。流進維多利亞湖的河流中,最大的是卡蓋拉河,由維多利亞湖的西岸進入維多利亞湖。維多利亞湖是白尼羅河(世界最長河尼羅河支流)的源頭,由維多利亞湖北岸的金賈流進白尼羅河 維多利亞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由非洲三國: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所擁有,目前這三國在維多利亞湖畔都有不錯的觀光業發展。 維多利亞湖湖域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最長有337公里,東西最寬有240公里,整個湖岸線長約有3220公里,海拔1134公尺,平均水深40公尺(已知的最深處有82公尺),為非洲最大的內陸漁場。 維多利亞湖得名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是由歐洲人中第一個找到維多利亞湖的约翰·汉宁·斯皮克所命名,他於1859年在和理查·波頓尋找尼羅河源頭時發現。.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維多利亞湖
经纬度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座標系統。又称为地理座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经纬度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命變化的程度。這可以是指在一個區域、生物群系或行星範圍之內的基因變化、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陸地生物多樣性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往往是最高的,這似乎是由於溫暖的氣候和高初級生產的結果。海洋生物多樣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緯度帶往往是最高的,在那裡海洋表面溫度最高。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界一個較新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亦可解釋為:單位面積內生物種種類的數目,表示生物群落中顯示生態地位多樣化與基因變異。最後,生物多樣性是為維護生態平衡,且有公約。 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样性(基因多樣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生物多樣性
盐
可以指:.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盐
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是一種保護狀況,是指物種由於濫捕、盜獵、環境破壞、數量稀少、棲地狹窄等種種原因而導致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瀕危物種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首字母縮略字:UNCLOS)指聯合國曾召開的三次海洋法會議,以及1982年第三次會議所決議的海洋法公約(LOS)。由於英語中的“Convention”同指「會議」與「公約」,所以此一詞彙可以同指該公約本文,以及總稱三次會議的內容。不過在中文語境中,「海洋法公約」一般是指1982年的決議條文。 海洋法公約與相關會議的行政管理為其秘書處,設置於聯合國海洋事務與海洋法總署(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關於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可以參考韓國與日本關於獨島及竹島的爭議;中国大陸與韓國關於蘇岩及離於島的爭議;中國與日本關於釣魚島的爭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與日本關於沖之鳥礁海域爭議、以及南中國海東南亞國家聯盟多個國家與中國及東盟內部對多個小島歸屬的爭議,多國均無視該海洋公約,或對內部之定義充滿意見。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签署了该公约(並非正式的公約整體,指美國政府認為應遵守公約),但并未批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缩写作 UNFCCC 或 FCCC),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的一个国际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本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 UNFCCC也是负责支持该公约实施的联合国秘书处的名称,其办公室位于德国波恩Haus Carstanjen。自2006年起,其领导为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本秘书处,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襄助下,旨在通过会议和有关各项战略的讨论取得共识。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协议》。2015年12月12日由195國於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氣候協議《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議定書,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失控趨勢。.
萤石
螢石(Fluorite),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含杂质较多。其中的鈣常被釔和鈰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和微量的Cl、O3和He等。自然界中的萤石常显鲜艳的颜色,硬度比小刀低。螢石可以用于制备氟化氢:CaF2 + H2SO4 → CaSO4+ 2HF;它的折射率和色散极低,对红外线、紫外线的透过性能高,适合做光学元件。但天然萤石晶体往往不纯,混有杂质,而且体积不足以制造大型光学元件,所以人工结晶萤石成为了製造鏡頭所用低色散光學元件的材料之一。.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萤石
馬林迪
林迪(Malindi),古稱麻林地,為一個座落於非洲東岸肯尼亞加拉納河河口,濱臨印度洋的港灣都市,距肯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約一百二十公里。馬林迪的人口至今約有二十萬人,而它亦是馬林迪大區的首府。 馬林迪的旅遊業為市內的主要行業,每年皆有不少歐洲遊客到訪此地。此城內有國內航班及高速公路到達蒙巴薩及拉穆等其他國內城市。而當地亦有為數不少的旅遊名勝如馬林迪海洋國家公園及海邊的度假屋等。.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馬林迪
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
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簡稱MARPOL),現稱「關於1973年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之1978年議定書(Protocol of 1978 Relat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 1973,簡稱MARPOL 73/78)」,是國際海事組織針對海上船舶因例行作業產生之故意性油類物質汙染行為,並設法減少船舶因意外事故或操作疏失所形成之偶發性汙染行為所制定之國際公約。 有關於防止海上污染事件的國際公約,其最早為由英國政府利用國際合作通過之1954年防止海上油汙染國際公約(OILPOL 1954)。.
阿西-加拉纳河
阿西-加拉纳河(Athi-Galana-Sabaki River)是肯尼亚第二长河(仅次于塔納河),总长为390 km,流域面积约为70,000 km²。在上游这条河被称为“阿西河”—Athi River,而在靠近印度洋的下游则被称为“加拉纳河”—Galana River(也被称为Sabaki River)。 File:GalanaRiverKenya.jpg|肯尼亚阿西河一景 File:Fourteen falls Thika,Kenya.JPG|錫卡附近的瀑布 File:Flickr - don macauley - A drongo at Sabaki River.jpg|河边的一只卷尾鸟.
蒙巴萨
蒙巴萨(Mombasa)是肯尼亞第二大城市,位於印度洋海岸中非洲東岸的城市,是肯尼亞的主要港口。旅遊業是蒙巴萨的重要收入來源,其水質清澈砂質細膩的海灘,吸引了不少歐洲和以色列人前往度假。.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蒙巴萨
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婁議定書》,全名為《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議定書。該議定書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肯尼亚
肯尼亚共和國(Jamhuri ya Kenya,Republic of Kenya,,或)位於非洲東部,濒临印度洋,與索馬里、埃塞俄比亚、南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亚接壤,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肯尼亚人口约4679万,一共有42个民族,分成班图、尼罗和库施特三大语系,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全国分为47个县市,首都为内罗毕。 肯雅曾是英国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從英國獨立。东非大裂谷将肯尼亚分为两半,恰好与横贯全国的赤道相交叉,肯尼亚因此获得了“东非十字架”的称号。肯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受基础设施投资及私人消费增长的影响,肯尼亚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为614.1億美元,经济增长率达5.6%。 肯尼亚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和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联合国人居署及联合国环境署(又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肯尼亚
肯尼亚山
肯尼亚山(Mount Kenya)为肯尼亚第一高峰及非洲第二高峰,仅次于乞力马扎罗山。最高主峰为巴蒂安峰()、内利恩峰()及勒纳纳峰()。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赤道以南约,首都内罗毕东北偏北约。肯尼亚共和国国名即来源于肯尼亚山。 肯尼亚山为一复式火山,于三百万年前随东非裂谷带形成而产生。冰期到来前其海拔为。过去数千年来其为冰帽所覆盖,由此导致其极度侵蚀的山坡 及自中心发散的诸多峡谷。目前肯尼亚山共有11座小型冰川。山坡植被覆盖率高,为肯尼亚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 自山脚至山顶有诸多植被带 ,山坡下部由多种树林覆盖。诸多高山植物为肯尼亚特有,如巨型半边莲、黄菀及当地亚种蹄兔。肯尼亚山中部面积的地区被指定为国家公园,于1997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国家公园每年访客量超过16,000人。 Category:肯亞地理 Category:肯雅山峰.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肯尼亚山
肯尼亚国家公园列表
肯尼亚的国家公园由肯尼亚野生生物服务署管理。.
肯亞大裂谷
#重定向 東非大裂谷.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肯亞大裂谷
锌
锌(zinc)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质量是65.39,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鋅由於形、色類似鉛,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 外觀呈現銀白色,主要用途為鍍鋅,在現代工業中對於電池製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最具代表性之用途為「鍍鋅鐵板」,該技術被廣泛用於汽車、電力、電子及建築等各種產業中,於生活中相當重要的金屬。.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锌
捕鯨
捕鯨是指人類捕獲鯨魚作為糧食以及其他用途。目前為止国际捕鲸委员会限制世界各國捕鯨行為。在20世紀早初的濫捕問題最為嚴重。 19世紀末期爆炸性魚叉與蒸汽動力的捕鯨船的發展,讓以前無法獵捕的大型鯨魚可以成為商業捕鯨的目標,所以鯨魚原先並沒有遭到計畫性的獵殺。當露脊鯨、藍鯨、長鬚鯨與大翅鯨這些更有吸引力的商業捕鯨目標的數量減少後,塞鯨於是成為最被注意的獵捕目標,特別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因為塞鯨可以快速的移動與躲避,然而從牠們身上獲得的油與肉比起其他大型鯨魚來的少。.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捕鯨
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位於非洲東部,是一個在3500萬年前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地理奇觀,縱貫東非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斷裂帶,属于生长边界。其所形成的生態、地理和人類文化都相當獨特,目前觀光的主要景點則由肯亞進入。.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東非大裂谷
森林開伐
#重定向 森林砍伐.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森林開伐
沼泽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体系,也属于一种湿地,亦稱為沼澤濕地,但有其独特的特征。 沼泽须具有三个相互制约的特征:.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沼泽
沙漠化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指原由植物覆蓋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的現象。是水土流失的一种形式,相对干旱的土地变得更加干涸,Geist (2005), 原因有许多,如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开发等。 当沙漠在星球生命周期中自然形成,则为自然现象;然而,由于过度开垦,近乎肆虐无节制地压榨土壤中的养分,则为“土壤死亡”,可以追溯至人类过多开发。沙漠化是严重的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Geist (2005),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於2006年6月17日的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沙漠化土地達到173萬9700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18%以上,影響全國30個一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沙漠化
洪涝
#重定向 洪水.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洪涝
湿地
--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溼地的特徵水生植物。溼地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20世紀中後期大量溼地被改造成農田,加上過度的資源開發和污染,溼地面積大幅度縮小,溼地物種受到嚴重破壞。 在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包括亚马逊盆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另一个大湿地是潘塔納爾溼地,横跨在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為保護溼地,保護溼地中的豐富物種,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間保護公約溼地公約。到2014年1月為止已有168個締約國,2170塊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湿地
拉穆镇
拉穆镇(Lamu)是肯亞拉穆岛最大的城镇,而该岛属于拉穆群岛的众多岛屿之一。拉穆镇是肯尼亚拉穆区的首府,歷史悠久,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該鎮由濱海省負責管轄,處於蒙巴薩東北面341公里,是拉穆郡的首府,始建於1370年,面積1.275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8,38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17人。.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拉穆镇
更新世
更新世(英語:Pleistocene),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冰期:、、、、、和玉木冰期(第四紀冰河時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都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属”一级的生物,甚至包括松柏科植物、被子植物、昆虫、软体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更新世
曼德拉郡
曼德拉郡是肯尼亞的一個郡,位於該國東北部,在2013年以前由東北省負責管轄,首府設於曼德拉,始建於2013年3月4日,面積25,798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025,75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76人。.
查看 肯尼亚地理和曼德拉郡
另见
肯亞地理
- 肯尼亚地理